找一部小说主角姓名是林凌纪的小说里面有九尾神狐什么的。主角被误以为是真仙。被人带上山修炼。后来被人杀死在地府

武当派张三丰的弟子中有20人的资料,其中包括:包括武当七侠等,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是南宋末年的人(生于淳佑七年四月初九,公元日),在元亡时他已一百多岁。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170岁仙逝。
现在偶把武当派张三丰的不分早晚收的20弟子列一下表:
一、“武当四仙”:卢秋云
二、“二性”:李性之
陈性常(公元1435--?)
三、“二宗”:李玄宗
王道宗(公元年)
四、“二修”:张清修
五、三大弟子:丘玄清(公元)67岁
孙碧云(公元)
沈万三(公元)
这三个是张三丰弟子中最历害的,而且还被朱明皇帝加封过。
六、武当七侠:宋远桥(公元)
俞莲舟(公元)
俞岱岩(公元)
张松溪(公元)
张翠山(公元)
殷梨亭(公元)
莫声谷(公元)
以上宋远桥的生卒年请大家参看一下《宋氏太极拳》和《明史》等明朝早期的文献,由太极拳可以知道:当年张三丰创太极拳,传到现在也就是公元2005年,由武当高道朱诚德传承(密传)的"武当太极拳",由道士吴鑫泉传承的"武当道家太极拳";由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传承的"原始太极拳"等流派;赵堡太极拳、武当本山派太极拳等分支派系。另有几大派系,但是它们都是家族系的:如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宋氏太极拳。
金庸先生看来参阅了大量典籍,在《倚天屠龙记》对七侠的年龄描述基本准确,其中张翠山、莫声谷都是英年早逝,张翠山从海外归来之年正是其师张三丰百岁寿辰(旧为虚岁,实为99岁),也是其辞世之年,享年三十有三,而其后十一年,莫七侠莫声谷死于非命,时年三十四岁。
武当七侠中最著名的为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他们都著书立说,流传下了大量拳谱秘籍,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俞莲舟十三式行功心解》、《松溪内家拳》等。三侠中最负盛名、流芳百世的还数张松溪张四侠。
附:张松溪传
  雍正年间,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
  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谨,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为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闻。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尝与诸少年入城。诸少年闭之月城中,罗拜曰:今进退无所。幸一试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斤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两,其奇如此。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是吧?不管如何,支持下
  沈万三(公元)     钱捐的吧?
  支持啊
  坚持啊
  继续哦
  你好厉害,真实偶像级人物
  张三丰的生卒年历来争议极大,不知楼主参照的是哪个版本的?不过俺确实听说过有“南宋末年”的说法。    下面张四侠风骨到很是嚣张!居然把少林僧给扔下去差点摔S!出手也够重的!只是未见其展示太极拳,有点遗憾!估计那一“送”之际,不知又含了多少“诀”了!
  是的,关于张三丰辞世时间后世并无定论,也有说他活了200多岁后不知所终的,但这个是最广泛的说法。
  胡说八道。张三丰六弟子名叫殷利亨,金庸自己也说了,因为与其余六人名字不类,才改名叫殷梨亭。而且本无定说,楼主居然还编出生卒年来,实在算有心人。
  呵呵,我编出来的,我有这能耐??  殷梨亭确实是叫殷利亨.我在这权且沿用金庸的写法而已,未作更正!
  世 传 张 神 仙 名 通 , 字 三 丰 , 号 玄 玄 , 乃 汉 祖 天 师 之 苗 裔 , 三 十 代 天 师 虚 靖 之 玄 孙 , 今 嗣 教 天 师 西 壁 真 人 之 曾 叔 祖 。 见 《 张 神 仙 祠 堂 记 》 。 《 明 史 · 张 三 丰 传 》 曰 : & 张 三 丰 , 辽 东 懿 州 人 , 名 全 一 , 一 名 君 宝 , 三 丰 其 号 也 。 以 其 不 饰 边 幅 , 又 号 张 邋 遢 。 颀 而 伟 , 龟 形 鹤 背 , 大 耳 圆 目 , 须 冉 如 戟 , 寒 暑 惟 一 衲 一 蓑 。 所 啖 升 斗 则 尽 , 或 数 日 一 食 , 或 数 月 不 食 。 书 经 目 不 忘 。 游 处 无 恒 , 或 云 能 一 日 千 里 。 善 嬉 谐 , 旁 若 无 人 , 尝 游 武 当 诸 岩 壑 , 语 人 曰 :
此 山 异 日 必 大 兴 。
时 五 龙 、 南 岩 、 紫 霄 俱 毁 于 兵 , 三 丰 与 其 徒 去 荆 榛 , 辟 瓦 砾 , 创 草 庐 居 之 , 已 而 舍 去 。 太 祖 故 闻 其 名 。 洪 武 二 十 四 年 遣 使 觅 之 , 不 得 。 后 居 陕 西 宝 鸡 金 台 观 , 一 日 自 言 当 死 , 留 育 而 逝 , 县 人 具 棺 敛 之 。 及 葬 , 闻 棺 内 有 声 ; 启 视 则 复 活 。 乃 游 四 川 , 见 蜀 献 王 , 复 入 武 当 , 历 襄 、 汉 , 踪 迹 益 奇 幻 , 永 乐 中 , 成 祖 遣 给 事 中 胡 滢 偕 内 侍 朱 祥 赍 玺 书 香 币 往 访 , 遍 历 荒 徼 , 积 数 年 不 遇 。 乃 命 工 部 侍 郎 郭 * . , 隆 平 侯 张 信 等 , 督 于 夫 三 十 余 万 人 , 大 营 武 当 宫 观 。 既 成 , 赐 名 太 和 太 岳 山 , 设 官 铸 印 以 守 , 竟 符 三 丰 言 … … & 台 湾 萧 天 石 主 编 的 《 道 藏 精 华 》 第 二 集 第 三 本 & 张 三 丰 太 极 炼 丹 秘 诀 & 也 有 此 内 容 。      张 三 丰 有 很 多 化 名 , 据 现 存 文 献 《 太 岳 太 和 山 志 》 记 载 : & 张 三 丰 , 名 全 一 , 字 玄 玄 , 三 丰 为 其 号 。 & 《 张 三 丰 外 传 》 曰 : & 神 仙 张 三 丰 , 一 名 君 实 , 一 名 伸 猷 , 字 玄 玄 , 道 号 昆 阳 。 又 称 斗 蓬 , 又 呼 张 邋 遢 。 & 《 张 三 丰 本 传 》 曰 : & 云 游 时 , 见 宝 鸡 山 泽 幽 邃 而 清 , 中 有 三 尖 山 , 三 峰 挺 秀 , 苍 润 可 喜 , 乃 居 其 间 , 自 号 三 丰 居 士 。 & 后 来 又 出 现 了 三 峰 , 居 宝 , 山 峰 , 通 , 玄 一 , 保 和 容 忍 三 丰 子 , 思 廉 , 疯 汉 人 等 等 名 号 。 名 号 多 是 因 为 张 三 丰 觉 得 & 吾 之 名 号 多 与 古 今 人 同 , 知 之 即 改 , 于 心 乃 安 。 & 见 金 一 明 著 《 武 当 拳 术 秘 诀 》 。 这 也 许 是 人 们 难 以 识 其 & 庐 山 & 真 面 目 的 原 因 之 一 吧 !       洪 武 初 , 至 太 和 山 冷 坐 , 结 庵 玉 虚 宫 。 庵 前 古 木 五 株 , 常 栖 其 下 , 猛 兽 不 噬 , 鸷 鸟 不 搏 , 人 益 异 之 。 衲 不 垢 弊 , 皆 号 为 邋 遢 张 。 有 问 其 仙 术 , 竟 不 一 答 。 问 经 书 , 则 涎 津 不 绝 口 。 登 山 轻 捷 如 飞 , 隆 冬 卧 雪 中 , 鼾 声 如 雷 。 常 语 武 当 乡 人 : & 兹 山 异 日 当 大 显 & 。 道 士 邱 玄 靖 请 为 弟 子 , 遂 教 以 道 妙 , 见 《 张 三 丰 外 传 》 。 张 三 丰 在 武 当 山 玉 虚 宫 期 间 , 其 时 不 仅 是 邱 玄 靖 请 为 其 徒 , 还 有 孙 碧 云 、 周 真 德 、 杨 善 澄 、 刘 古 泉 、 卢 秋 云 等 道 人 皈 依 为 道 家 弟 子 。 周 真 德 、 杨 善 澄 、 刘 古 泉 、 卢 秋 云 四 人 被 称 为 & 太 和 四 仙 & 。 明 湖 广 监 察 御 史 贾 大 亭 题 太 和 山 诗 曰 : & … … 希 夷 丹 气 满 , 邋 遢 剑 光 妍 … … & 武 林 中 人 宋 远 桥 、 俞 莲 舟 、 张 松 溪 、 俞 代 岩 、 殷 利 享 、 莫 声 谷 等 七 人 拜 于 张 三 丰 门 下 , 成 为 武 当 弟 子 。 得 其 太 极 拳 与 武 当 剑 内 家 拳 剑 系 列 之 传 , 世 称 & 武 当 七 侠 & 。 自 是 武 当 剑 与 太 极 拳 名 声 益 显 。 其 中 张 松 溪 为 最 , 后 来 开 创 了 武 当 松 溪 门 派 , 武 当 武 术 因 此 盛 行 于 浙 江 四 明 一 带 , 以 至 于 武 林 中 有 & 北 少 林 , 南 武 当 & 之 说 。 永 乐 以 后 , 朝 廷 钦 选 的 各 地 各 派 道 士 四 百 多 人 皆 以 张 三 丰 为 祖 师 , 其 丹 法 武 功 迅 速 流 传 开 来 。 于 是 以 张 三 丰 为 核 心 的 武 当 派 逐 渐 形 成 , 在 道 教 和 武 林 中 享 有 极 高 的 威 望 。      洪 武 二 十 四 年 ( 1391 ) , 明 朝 开 国 皇 帝 朱 元 璋 第 十 一 子 蜀 献 王 朱 椿 题 《 张 神 仙 像 》 赞 曰 : & 奇 骨 森 立 , 美 髯 戟 张 。 距 重 阳 兮 未 远 , 步 虚 靖 之 遗 芳 。 飘 飘 乎 神 仙 之 气 , 皎 皎 乎 冰 雪 之 肠 。 爰 寻 师 而 问 道 , 岁 月 亦 云 其 遑 遑 ; 既 受 诀 于 散 圣 , 复 续 派 于 瓜 王 。 全 一 真 之 妙 理 , 契 未 判 之 纯 阳 。 南 游 闽 楚 , 东 略 扶 桑 。 历 诸 天 之 洞 府 , 参 化 人 而 翱 翔 。 曰 儒 曰 释 , 曰 老 曰 庄 。 皆 潜 通 其 奥 旨 , 乃 怀 玉 而 中 藏 。 & 由 此 可 知 , 张 三 丰 是 一 个 内 炼 高 深 , 行 踪 不 定 , 能 辟 谷 , 寒 暑 不 侵 , 有 轻 功 神 行 , 知 未 来 休 咎 , 脱 胎 神 化 的 一 代 宗 师 。 正 所 谓 & 古 之 善 为 士 者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 他 那 善 嬉 谐 , 谈 笑 自 若 , 洒 脱 不 羁 的 神 仙 风 度 , 足 以 使 好 道 喜 仙 者 倾 羡 。      洪 武 十 七 年 ( 1384 ) , 太 祖 朱 元 璋 下 诏 征 张 三 丰 入 朝 , 不 赴 , 遂 下 令 张 三 丰 弟 子 沈 万 三 ( 元 末 时 初 仅 温 饱 ; 后 得 张 三 丰 炼 金 之 法 , 富 甲 江 南 ; 曾 以 其 财 力 资 助 过 朱 元 璋 打 天 下 ) 与 邱 玄 靖 ( 武 当 弟 子 ) 再 次 请 张 三 丰 , 亦 不 赴 。 洪 武 二 十 四 年 ( 1391 ) 遣 使 亦 觅 之 不 得 。 而 此 时 张 三 丰 已 云 游 于 陕 、 川 、 鄂 、 滇 、 黔 一 带 。 先 居 陕 西 宝 鸡 金 台 观 , 在 此 期 间 , 把 太 极 拳 传 给 得 意 弟 子 王 宗 岳 。 始 开 太 极 拳 由 道 门 传 入 民 间 之 先 例 。 从 此 太 极 大 兴 , 在 北 方 迅 速 传 播 开 来 。 后 入 蜀 会 献 王 , 劝 其 长 生 修 道 ( 后 来 蜀 献 王 是 诸 王 中 少 有 未 被 迫 害 的 幸 存 者 , 这 与 张 三 丰 的 开 示 不 无 关 系 ) 。 经 江 州 ( 今 重 庆 市 ) 老 君 洞 , 留 下 今 人 都 难 以 领 悟 的 诗 词 联 句 。 张 三 丰 也 曾 停 留 于 成 都 青 羊 宫 , 有 《 青 羊 宫 留 题 》 行 于 世 。 其 一 曰 : & 觅 故 人 天 涯 不 见 , 叹 迷 徒 要 学 神 仙 。 有 一 等 守 顽 空 的 , 有 阴 无 阳 是 孤 炼 。 有 一 等 用 鼎 器 的 , 舍 死 忘 生 谈 采 战 。 各 执 一 端 , 玄 关 不 知 在 那 边 。 莫 把 无 为 来 妆 扮 , 尽 都 是 空 门 面 , 怎 得 个 云 朋 霞 友 也 , 混 俗 和 光 过 几 年 。 访 道 须 要 访 先 天 , 先 天 , 是 神 仙 亲 口 传 。 神 仙 , 神 仙 , 只 在 花 里 眠 。 & 一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了 修 道 真 伪 之 所 在 。      张 三 丰 从 成 都 青 羊 宫 上 青 城 山 , 又 到 鹤 鸣 山 , 转 而 去 峨 眉 山 , 张 三 丰 在 明 初 时 就 与 夔 府 开 元 寺 僧 广 海 善 , 临 别 时 留 诗 云 : & 深 入 浮 屠 断 世 情 , 奢 摩 他 行 恰 相 应 , 天 花 隐 隐 呈 微 瑞 , 风 叶 琅 琅 咏 大 乘 。 & 为 广 海 留 下 草 鞋 一 双 、 沉 香 少 许 而 去 。 后 来 广 海 以 此 得 永 乐 帝 赏 赐 玉 环 千 佛 袈 裟 ( 见 《 峨 眉 山 志 》 ) 。 张 三 丰 后 入 滇 晤 沈 万 三 , 同 炼 内 丹 服 食 大 药 。 于 二 十 五 年 回 襄 汉 经 平 越 , 见 福 泉 山 山 形 奇 绝 , 遂 于 高 真 观 后 结 茅 为 亭 , 朝 真 礼 斗 , 候 诏 飞 升 。 在 《 叹 出 家 道 情 》 里 , 张 三 丰 说 道 : & 叹 出 家 , 倒 也 真 。 洗 心 源 必 要 清 净 , 玄 中 理 方 可 见 明 。 修 真 养 性 谁 来 问 ? 俺 也 曾 过 了 些 崎 山 峻 岭 , 走 了 些 州 县 府 城 , 大 都 廛 市 和 光 混 。 有 一 等 不 犯 腥 , 不 犯 淫 , 有 一 等 宽 怀 忍 气 财 分 明 。 西 南 国 上 把 朋 来 进 … … & 说 明 了 在 川 、 黔 、 滇 一 带 有 张 三 丰 的 朋 友 或 信 仰 者 。      万 历 二 十 四 年 ( 1596 ) 由 守 道 王 恩 民 , 司 理 李 珏 等 人 共 同 编 辑 的 张 三 丰 专 著 《 张 仙 遗 事 》 曰 : & 张 三 丰 , 形 骸 外 垢 , 天 机 内 朗 , 于 洪 武 末 上 年 侨 寓 平 越 卫 之 福 泉 山 高 真 观 , 在 观 后 结 茅 为 亭 , 昼 则 闭 户 静 坐 , 夜 则 朝 礼 北 斗 , 仙 成 离 去 之 事 & 。 明 《 贵 州 图 径 新 志 》 载 : 高 真 观 , 在 卫 城 西 南 福 泉 山 上 , 洪 武 二 十 二 年 ( 1389 ) 指 挥 张 信 建 。 张 三 丰 仙 人 … … 以 洪 武 间 来 寓 高 真 观 , 与 指 挥 张 信 善 。 教 信 以 葬 地 曰 : & 远 远 长 龙 自 北 京 , 脉 流 城 历 建 僧 台 , 前 峰 凹 处 堪 为 冢 。 若 葬 真 泉 步 玉 阶 & 。 已 而 别 信 曰 : 武 当 山 再 会 。 信 留 , 闭 之 室 中 , 未 已 , 寂 然 不 知 所 往 。 后 信 以 功 封 隆 平 侯 , 监 修 武 当 宫 观 , 果 再 会 其 人 焉 。       明 朝 郭 子 章 《 黔 记 》 载 : & ( 平 越 , 作 者 加 ) 府 城 内 有 福 泉 山 , 山 上 建 有 高 真 观 , 层 台 突 起 , 下 控 曲 江 , 后 有 张 仙 浴 池 。 城 南 有 犀 牛 洞 , 在 张 三 丰 高 真 观 下 。 郭 子 章 至 平 越 上 福 泉 山 , 见 高 真 观 后 山 石 层 起 , 张 仙 三 丰 法 构 礼 斗 , 遗 址 犹 存 。 旁 有 天 生 石 池 , 四 时 清 泉 , 不 竭 不 溢 , 名 浴 仙 池 , 池 畔 有 桂 树 , 既 枯 再 荣 。 观 前 有 蟠 龙 穴 , 观 下 有 石 犀 洞 , 张 隆 平 父 母 析 葬 焉 。 平 越 人 指 点 , 隆 平 未 遇 时 仙 授 福 地 , 验 应 遗 诗 , 为 持 左 券 。 至 平 越 上 隆 平 母 墓 , 则 张 仙 之 阡 , 悉 合 景 纯 葬 法 , 地 灵 可 凭 , 岂 尽 玄 虚 & 。 万 历 三 十 一 年 ( 1603 ) 曹 学 全 《 贵 州 通 志 》 载 : 张 三 丰 , 洪 武 时 寓 高 真 观 , 与 指 挥 张 信 善 , 指 其 南 月 山 寺 右 地 曰 , 葬 此 后 必 封 侯 世 禄 。 信 从 之 , 后 果 以 功 封 隆 平 侯 。 礼 斗 亭 , 在 高 真 观 内 , 仙 人 张 三 丰 礼 斗 于 此 。 高 真 观 , 在 城 西 南 福 泉 山 上 。 洪 武 间 建 , 后 有 张 仙 浴 澡 池 。 张 三 丰 在 福 泉 山 留 下 了 《 北 斗 大 法 》 、 《 无 根 树 词 》 、 《 打 坐 歌 》 , 并 留 有 手 书 《 龙 行 大 草 》 碑 一 通 。       洪 武 二 十 三 年 ( 1390 ) , 朱 元 璋 的 儿 子 湘 王 - - 朱 柏 , 朝 谒 武 当 山 天 柱 峰 寻 张 三 丰 。 写 下 《 赞 张 真 仙 诗 》 一 首 : & 张 玄 玄 , 爱 神 仙 。 朝 饮 九 渡 之 清 流 , 暮 宿 南 岩 之 紫 烟 。 好 山 劫 来 知 几 载 , 不 与 景 物 同 推 迁 。 我 向 空 山 寻 不 见 , 徒 凄 然 ; 孤 庐 空 寂 大 松 里 , 独 有 老 猕 松 下 眠 。 &       张 三 丰 自 67 岁 在 终 南 山 得 火 龙 真 人 大 道 真 传 后 和 光 于 尘 世 之 间 , 留 下 了 很 多 丹 经 妙 语 。 尚 书 胡 广 抄 写 张 三 丰 所 作 的 《 无 根 树 》 、 《 大 道 歌 》 、 《 炼 铅 歌 》 、 《 琼 花 诗 》 、 《 青 阳 宫 留 题 》 、 《 丽 春 院 》 、 《 金 液 还 丹 歌 》 、 《 真 仙 了 道 歌 》 等 经 文 上 奏 于 明 成 祖 朱 棣 。 说 : & 张 三 丰 实 有 道 法 , 广 具 神 通 。 & 朱 棣 对 张 三 丰 更 加 景 仰 渴 求 。 永 乐 五 年 ( 1407 年 ) 遣 给 事 中 胡 滢 偕 内 侍 朱 祥 赍 玺 书 香 币 往 访 , 遍 历 荒 徼 , 积 数 年 不 遇 。 《 明 史 · 胡 滢 传 》 记 载 了 胡 滢 从 永 乐 五 年 起 遍 行 天 下 , 访 寻 张 三 丰 历 10 年 之 久 , 至 永 乐 14 年 乃 还 , 仍 求 之 不 得 。 然 而 , 明 成 祖 又 派 第 43 代 正 一 教 天 师 张 宇 初 历 天 下 名 山 访 寻 张 三 丰 , 《 汉 天 师 世 家 》 曰 : & 戊 子 永 乐 六 年 ( 1408 年 ) 10 月 , ( 明 成 祖 ) 手 敕 ( 张 宇 初 ) 寻 访 张 三 丰 。 & 张 三 丰 曾 多 次 往 返 于 武 当 山 与 鹤 鸣 山 之 间 。 《 巴 蜀 道 教 碑 文 集 成 · 迎 仙 阁 记 》 载 : & 至 永 乐 十 一 年 ( 明 成 祖 ) 又 命 龙 虎 山 道 士 吴 伯 理 赍 捧 御 书 , 径 诣 兹 ( 四 川 鹤 鸣 山 ) 山 , 筑 馆 以 居 。 且 以 仙 人 好 楼 居 , 乃 于 山 之 延 祥 观 后 四 十 余 步 , 因 其 地 位 清 高 草 木 清 华 之 处 , 建 杰 阁 而 傍 以 迎 仙 & 。 现 存 于 武 当 山 的 龟 驮 大 石 碑 上 , 明 确 地 记 载 了 明 成 祖 尝 遣 使 奉 香 致 书 , 遍 诣 名 山 虔 请 张 三 丰 , 碑 曰 : & 真 仙 道 德 崇 高 , 超 乎 万 有 , 体 合 自 然 , 神 妙 莫 测 , 朕 才 质 疏 庸 , 德 行 菲 薄 , 而 至 诚 愿 见 之 心 夙 夜 不 忘 , 敬 再 遣 使 , 谨 致 香 奉 书 虔 请 , 拱 候 云 车 凤 驾 , 惠 然 而 来 , 以 副 朕 拳 拳 仰 慕 之 怀 , 敬 奉 书 。 & 由 此 可 见 其 诚 心 。 明 成 祖 不 惜 耗 损 国 库 资 金 , 动 用 30 万 军 民 工 匠 ; 历 时 1 4 年 , 兴 建 武 当 宫 殿 , 形 成 9 宫 8 观 、 30 庵 堂 、 72 岩 庙 、 39 座 桥 梁 的 巨 大 工 程 , 这 在 武 当 史 或 中 国 历 史 上 都 是 十 分 少 见 的 。       明 朝 英 宗 时 赐 封 张 三 丰 为 & 通 微 显 化 真 人 & 、 明 宪 宗 封 他 为 & 韬 光 尚 志 真 仙 & 、 明 世 宗 也 封 他 为 & 清 虚 元 妙 真 君 & 。 受 明 朝 历 代 皇 帝 之 推 崇 不 可 谓 不 厚 , 然 而 , 张 三 丰 却 有 他 自 己 的 人 生 思 想 : & 盖 帝 王 自 有 道 , 不 可 以 金 丹 、 金 液 分 人 主 励 精 图 治 之 思 。 古 来 方 士 酿 祸 , 皆 因 游 仙 入 朝 , 为 厉 之 阶 。 登 圣 真 者 , 决 不 为 唐 之 叶 法 善 , 宋 之 林 灵 素 也 , 前 车 可 鉴 矣 & 。 晚 年 遁 逍 , 使 人 莫 知 其 踪 影 。 其 & 闲 心 忘 富 贵 , 总 角 趣 烟 霞 & ; & 求 吾 安 命 之 理 , 守 我 修 真 之 道 。 人 竟 嚣 嚣 , 我 独 默 默 。 人 皆 烦 恼 , 我 独 清 凉 & 的 作 风 , 体 现 了 道 家 逍 遥 自 在 、 无 拘 无 束 、 淡 泊 名 利 、 不 趋 权 贵 的 高 风 亮 节 , 实 为 后 世 修 炼 家 之 楷 模 。
  够厉害的!  
那找的 这些资料!
  是的 !  在书上看过一些!!  被永乐封过很多的!
  楼主说的沈万三不是明初富可敌国的商业奇才沈秀(号万三)吧?
  作者:幽灵魔羯 回复日期: 23:19:51 
    楼主说的沈万三不是明初富可敌国的商业奇才沈秀(号万三)吧?    -----------------------------------------------------------------------------------  
据《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的弟子还有秦淮富户沈万三及其婿余十舍,曾助朱元璋军粮的富户陆德厚,此三人似以黄白术而与道教职工有瓜葛。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这个沈万三正是明初著名的富商巨贾沈万三
  勿论真假,此帖为强帖,鉴定完毕!
  沈万三(公元)?
  作者: 回复日期: 00:51:03 
     沈万三(公元)?  --------------------------------------------------------------------------------------    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日: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沈方三被充军云南后,不久就客死他乡,但是否就是这一年逝世,也很难说,你有更准确资料吗?
  楼主的倒数第二段里说:《丽春院》居然也是张三丰写的  厉害啊!!!
  张三丰著
《大道论》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者,乃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仙家不然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言;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何隐怪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又何杨墨之可同哉?  
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曰: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永,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之因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故孔孟当日只辟隐怪杨墨,而未闻攘斥佛老。  
唐宋以来,乃有韩朱二贤,力辟二氏,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余,以求附尾。究竟辟着何处?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长叹。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何言之?韩朱之辟二氏者,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不然,昌黎诗集往来赠答,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大颠有诗,送惠师、灵师皆亨诗。或以为借人发议,故于惠师云:&吾疾游惰者,怜子愚且淳。&于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似讥之也。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于大颠师全无诮语?盖此二师者,乃真仙、真佛之徒。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惮,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雪拥蓝关,盖己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  
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盖因不得其门而入,为二氏之匪徒所迷,故疑其虚无荒诞、空寂渺茫,回头抵牾耳。追其晚年学博,则又爱读《参同契》,并云《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更与人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始得熟玩《参同》”。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  
然而韩、朱二贤,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则二贤亦可笑也。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各讲各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失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瞳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大道,仙遣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文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大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  
伯端翁云: 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术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吾道之异端也,何足道?  
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力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高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曰金丹。原始要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玄奥。共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木。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特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曰行之惟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  
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土之先导。隐显度世,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历万劫而不坏者也。后来同志,玩之、鉴之。  
(长篇巨观,首探大道之源,而讲生人之理与人生老病之故。引彼回头向道,修正治平,如古来英雄神仙,身名两树,忠孝两全,非同杨墨隐怪。 使人知此道亦儒道也,养汞培铅,无异乎居仁由义。韩朱辟二氏,只辟二氏之假徒,更为通论。外扫旁门邪径,一归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道。振聋发聩之洪响,经天纬地之大文!)        
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爱欲恩情之内,狼贪不已,蛾扑何休?一朝大限临身,斯时悔之何及?唯其甘分待终,就死而己。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诚可惜哉!   
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简而且易,至近非遥。余尝有(金丹斌)记之,词极朗畅。今追忆其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晌,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先儒曰:圣人不古易以滋人之惑,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炼,自必入圣超凡,长登寿域,永享无穷之乐也,岂小补哉?且人为功名富贵,亦有备极穷苦而后可成者。若以劳苦之心,易而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黄,孰短孰长耶?仲尼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曰:&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仁不义,莫甚于狂食妄想。&胡氏曰:&志于道,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悟真)曰:&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是知欲求还丹,必先绝欲。勤于杀机者,刻刻有灵剑在手,外欲乍乘,急须就起杀机,勿容纵意。久久纯熟,对境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易·翼)曰:&终月乾乾,反复道也。&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也。人胡不勉而行之?万物如草木之汇,犹能归根反本,以历岁时。人为万物之灵,动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能不愧乎?   
夫此反本归根之遣,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世人以德行为先,阴功为本,察阴阳造化之机,求玄化乾坤之妙,辨二八坎离之物,定金花水月之时,施降龙伏虎之威,明立命生身之处。其间致虚守静,他主我宾,日月交光,戌己为用,则丹成反掌矣。(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人有此身,亦因父母而得。倘无父母,身何有乎?故作金丹之遣,与生身事同,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   
兹余所论,大泄真机,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人能照此下手行持,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穷鬼神不测之奥,诚金丹之口诀也。除此之外,再无别传。   先贤云:&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已往,道著六经。&予之末论,虽不敢与圣经相比,亦可为问道之正途。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似剪荆棘而寻大路,坦然无碍,豁然有门。学者若能专心研究,自然默契仙缘,幸勿轻易视之也。万金难换,百宝难求,勿示非人,尚其重之。   
(《悟真篇》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此篇专论金丹外药,而金液内药亦次其中矣。反反复复,总劝人及时省悟,炼己求铅。觉世婆心,传神简上。旧赋一段,句句口诀。有志者,再求口诀中之口诀,则还丹不难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仲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此道原于性,本于命。命犹令也,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性即理也,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  
夫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慎蚀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喜、怒、哀、乐,见于外也。然守其未发,则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矣。  
夫欲全其令,则殷勒顾之者此令,依法用之者此令。存心养性,此顾命之勤劳也;集义生气,此用令之法度也。炼气化神,炼神还天,复其性,兼复其命,而外丹就矣。  
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  
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气为使焉,神为主焉。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初动之候。真铅始生之时,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  
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几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唯真气 龠,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炁,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今之愚人,闻说有用生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本,正如披麻救火,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昏炁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  
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虑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炁壮,髓满精盈。每叹凡躯,如石中之火,似永上之沤。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急求药。又能广参博采,信受奉行。求先天之大药,寻出世之丹方。忙忙下手速修,唯恐时不待人。  
夫道者,岂是旁门小技?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非定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以已而求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炁而合神。  
无为者,非防危守城之方,温养沐浴之事,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本,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未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有为、无为,体用之始终,己见于此。内药、外药,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之害。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只因刚柔未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故乃逐境飘流,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  
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凭慧剑剖破鸿蒙,舒匠手凿开混吨,却用阴阳颠倒之法,水火既济之道。  
乃行地天交泰,使阳居下,火必照上,令阴在上,水能润下。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住,彼之气自回。人能如此,使得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也。太极将判之间,静以极而未至于动,阳初夏而未离乎阴。候此真先天炁降,以法追摄,送入黄庭之中,日运己汞,包固周密。汞气渐多,铅气渐散,合丹于鼎。又须调停真息,周流六虚。至声寂而意合,乃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  
只待圣胎气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调之纯熟,出入纵横,往来无碍。不被群魔引诱,只待九转功成。面壁之时,炼精则化炁,炼神则化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是道古人不传于世,盖缘愚人信之不笃,行之不勤,而且反生诽谤,是以秘而不传。予自得遇至人以来,述此修身秘要,以警觉后学同志者,各加黾勉,共陟仙都。  
(此篇穷性命之真,发圣贤仙佛之理,本木原原,如疏如注。有为无为之序,内药外药之分,养胎脱胎之妙,尽著简编,观止已蔑以加矣。)  
   作者:tcdzty 回复日期: 09:27:46 
    楼主的倒数第二段里说:《丽春院》居然也是张三丰写的    厉害啊!!!  丽春院词二首  ------------------------------------------------------------------------------------  
您是说的这段话吧: 尚 书 胡 广 抄 写 张 三 丰 所 作 的 《 无 根 树 》 、 《 大 道 歌 》 、 《 炼 铅 歌 》 、 《 琼 花 诗 》 、 《 青 阳 宫 留 题 》 、 《 丽 春 院 》 、 《 金 液 还 丹 歌 》 、 《 真 仙 了 道 歌 》 等 经 文 上 奏 于 明 成 祖 朱 棣 。  
呵呵,其实这里所说的《 丽 春 院 》,是张三丰所作的两首词,下面我不补上:    第一首:      丽春院内月轮高,琼树花新破寂寥。半夜开丹灶,三更运斗梢。      王汉银河谁得到,牛郎织女天边笑。紫府会仙曹,归去来兮俗垢消。      第二首:      丽春院内日华清,金液还丹已炼成。欲令情归性,须将性合情。      富贵功名休再问,婴儿姹女风流甚。炉鼎放光明,从此昆仑顶上行。    
另外,张 三 丰 所 作 的 《 无 根 树 》 、 《 大 道 歌 》 、 《 炼 铅 歌 》 、 《 琼 花 诗 》 、 《 青 阳 宫 留 题 》 、
《 金 液 还 丹 歌 》 、 《 真 仙 了 道 歌 》等大量著作,如您感兴趣,我都可以补上,以供参阅,这些难得的经典著作对于有志修身养性,炼丹还道之士大有裨益!  
  另外张三丰所著的《阴阳交会曲》、《洞天清唱六叠》,说了男女之事,所谓采阴补阳之篇:    
阴阳交会曲    颠倒坎中离,龙虎风云会。妙玄一点包天地,毫百大小人不知,返三回五透天机。离归坎,坎归离,坎离水火运东西,婴儿姹女作夫妻。阴盗阳精取坎实,阳伏阴精神离虚,三三六六分天地。这些功夫非容易,变乾坤漏泄先天气。      洞天清唱六叠①      一叠      俺则待剖开混沌包,劈破鸿氵蒙窍。俺则待觅一滴续命浆,寻一枝返魂草。俺只见虎啸气来潮,癸动药生苗。会黄婆将琴豉教,见金公把竹板敲。不觉的丹田热烧,原来是命宝归黄道。那时节把神息匀调,静观水火交。      二叠      俺将那没底篮仗人挑,俺把那没弦琴怀中抱。俺轻轻拨正赤凤头。嘿嘿钻入乌龟窍。擒阳气,过鹊桥,运阴符,急相包。忽然觉泥丸如汤沸,丹田似火烧。设屯蒙,忘昏晓,达四肢,薰蒸到。若有那魔境相招,俺这里只是,静坐如如不动摇。      三叠      炼己将五贼平,换景把七情并。制伏的六欲宁,扫荡的三田净。性定自通灵,心虚内照明。配刚柔,金水称②会阴阳,颠倒行。既济功成,万神悉听命。闻诏飞升,丹台已注名。      四叠      俺只待隐市廛默静功;俺只待择善地方作用;俺只待仗慧剑将白雪培,凭匠手把黄芽种;俺只待搬火炼真空,寻光破鸿氵蒙;俺只待摄二气归离户,采一阳入震宫。学旌阳行踪,冲举乘丹风;仿轩辕神通,飞升跨火龙。      五叠      采铅精,配汞苗,立炉鼎,修玄要。夺乾坤造化机,会日月盈亏妙。合水火,左右烧,使魂魄,往来交。按四时,不失序,顺八节,应卦爻。辨昏朝,明消长,观天道,须教周天十二遭。      六叠      七返大珠明了性,九还金液大丹成。霹雳一声,早见真人出顶。    
其中的二叠写道:“俺将那没底篮仗人挑,俺把那没弦琴怀中抱。俺轻轻拨正赤凤头。嘿嘿钻入乌龟窍。擒阳气,过鹊桥,运阴符,急相包。忽然觉泥丸如汤沸,丹田似火烧。”。哈哈,端的妙趣横生,妙不可言啊!  
  张三丰,我偶像啊,从此跟定武当派
   作者:太峰巅 回复日期: 22:12:49 
    张三丰的生卒年历来争议极大,不知楼主参照的是哪个版本的?不过俺确实听说过有“南宋末年”的说法。  --------------------------------------------------------------------------------------------------      
明清两朝文献记载张三丰的生年,的确少得可怜,对于生年问题,只有从张三丰著的《云水集》诗中寻找端倪。《云水集》明清两朝目录家又未著录,现今看到的《云水集》,是康熙末年汪锡龄编纂的《张三丰全集》本和嘉庆、道光间李涵虚的重编本,原本难以觅见,故此作一番考证。     首先看记载《云水集》来源,陆西星云:“张三丰,……子道意、孙鸣鸾、鸣鹤。鸾入明初,迁淮阳。六世孙花谷道人(即鸾嫡孙)与余为方外友,其家有林园之胜,老仙尝至其家,叩以当年轶事,则书云游诗若干首,宝诰数章,丹诀一函,命藏之。花谷每为余言,不胜使人遐想也。”       如果张三丰把己著授于花谷道人,则与史实相违背;张三丰早已飞升,怎能又至其家?陆西星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陆与花谷道人为友,年龄恐不相上下,这样,花谷道人最早也不生于成化、弘治时代,怎么也遇不到先祖张三丰;如果张三丰授给其孙或重孙,还符合当时情形。明初张三丰,确实住过淮南王景云的家中,顺便探望其晚辈,也属可能之事。       汪锡龄有《云水集序》云:“三丰先生元明间所作者也,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之内,世间少得其本。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 出梓行,颁示国师等等。锡龄于康熙五十九年(1794)得此本于扬州书肆,宝而藏之,即花费了相当的时间,阅读了残存《永乐大典》,寻找张三丰的诗,结果无有发现,也许是残卷关系,正如近人李致中所说:《永乐大典》现“仅存帙的百分之三多一点。”不能拿现在残卷来说过去《大典》,无张三丰的诗。那是不正确的,也是武断的。《云水集》不管是家传,还是来自《大典》,但有一点基本完全一致,那就是花谷藏书是也。       关于张三丰生年问题,还是由《云水集》寻求答案,最关键的是《悠悠歌》,北岳作,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1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情况反映,还未能遇人传至诀,惆怅消磨岁月哀叹。集中还有《上曲》与《恒岳》二诗,有“西望常山只白云”和“结庐仙岭上”。张三丰所谓的北岳恒山,是河北的曲阳县,非山西浑源州之北岳恒山,浑源州之北岳,乃是顺治十七年(1660)由曲阳恒岳,移祀之地。       由此歌之四十八岁,逆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       《云水集》中另有一首诗,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两个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诗喻元终明始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       张诗作于元末,有一最好旁证,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之碑,此碑中有张用浣跋诗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见前)。此碑为天顺六年(1462),往上逆推,恰巧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诗有“一自飞升近百春”之句。由此说明《云水集》中有些诗完全可以信赖的。因此,我认为张三丰,至正末游魂,较为可靠,也符合史实。       至于文献上记载游魂之事,除元末说外,多数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说。主元末者,为杨仪撰《高坡异纂》,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以及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       洪武说,为杨溥的《禅玄显教编》,其次为《大明一统志》、《献徵录》中的《张三丰真人传》,还有宝鸡金台观范宗镇所立之碑,《稗史汇编》,以及《明史》等等文献,可谓洋洋大观,究其实都不过沿袭杨溥之说而已。       有些文献,认为张三丰为金时人,较著名者,为陆深的《玉堂漫笔》,还有何乔远的《名山藏》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金王朝灭亡在元太宗六年(1234)正月,金为天兴三年,南宋为理宗端平元年。此时张三丰还未诞生,此说不攻自破,根本不能成立。       《云水集》部分诗,还是真实的史诗,完全可靠的。如《遥挽刘仲晦相公》:“时至元十一年(1274)冬月初旬也。博学其余事,今之古大臣。澹然忘嗜欲,记矣脱风尘。举世谁知我,登朝屡荐人。八盘他日过,清酒奠公神。”整流器这有《博陵上仲晦相公》与《答刘相公书》,以及《廉平章以书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感而咏此》的诗。       张三丰写的诗与正史也完全吻合,《元史?刘秉忠传》:“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忠于书无所不读。……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方计。……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中书省事。……十一年(1274)扈从至上都,其他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出内府钱具棺殓,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刘秉忠撰《藏春集》,尾有附录,王磐撰《刘太保神道碑铭》内中有云:“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表,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       刘秉忠逝世这年,完全与张三丰的诗符合,不过张三丰的诗是指埋葬时间,而非逝月罢了。刘秉忠生于元十一年(1216)岁次丙子。张三丰写挽诗时正在任上,其余二首也在任县令时所咏。惟有《廉平章以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而咏此》,从诗的内容来看,此时张三丰小于刘秉忠三十一岁,而写挽诗时,张三丰为二十八岁。刘秉忠是邢台人,中为缁衣,后改其服。       《云水集》有《呈廉阁老》诗云:“真人不露真,玄门不露玄。方士乃何物,自然徒纷然。尧舜享高寿,无为静也吉。几曾饵金石,而乃得遐年。我爱廉夫子,忠悃心拳拳。上书攻异教,肝同铁石坚。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了房师避谷,志和隐钓船,素与天子近,不谈汞和铅。功成身勇退,英雄则在焉。帝王自有一,其在白云边。凡为大臣者,孔戒心当先。我爱廉夫子,正气与阵贤。时人有廉孟之目。”另一首《送廉公之江陵》,“我有老亲,头已白矣。我得微官,公之德矣。公自爱才,我非贪禄。公往江陵,民皆受福。”       《元史?廉希宪传》,“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侍母居中山。……世祖为皇帝,希宪年十九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方士请炼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为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子朝,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还,使行省荆南。……希宪疾久不愈,十五年(1278)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湿热,如希宪病何!即召希宪还。……十七年(1280)十一月十九日。……卒年五十。”       张三丰这诗与廉希宪之史实,已完全吻合,《呈廉阁老》,可能在至元十一年,此时廉希宪诏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之时。不久又奉旨到辽东,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后又召还,有江陵这行,时间是至元十二年五月间。廉希宪南行经过真定路中山府,(即今之定县)。故有张三丰送行之诗。从诗中反映此时张三丰正在任安喜县令,所以有“我非贪禄”之句。中山府,北宋为中山府博陵郡。元为真定路中山府,领县三:附部为安喜县、外县为新乐县、无极县。张三丰为博陵县令,实际就是安喜县县太爷。张三丰称廉孟子,方士炼丹及受戒,都符合廉希宪之传,而且廉希宪幼时“侍母居山中”,而任江陵府之职时,经过中山,寻访故地与友人,也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也说明张三丰的诗是真实的记载,信得过的史料。       廉希宪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那么廉希宪长于张三丰十六个春秋。张三丰在什么时间辞去县令呢?还是由他诗文来证实。《上天梯》云:“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辞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非角儿,掉头离火宅。”还有《三十二岁北游》诗,故有“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之咏。三十二岁为至元十五年,此时廉希宪居大都,张三丰是否去探望故交?有此北行,总之官是不做了,一身轻,又是夜里由家中出走,为了生死路,到处任遨游,开始求师访道的生活。       还有一事与生卒年关系不大,但是在张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明代文人对此很重视,不可忽略,就是张三丰跋《蓬莱仙奕图》,这也是研究张三丰有价值的史料,此图赠给淇国公丘福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也有记载是永乐十年,须要澄清这个历史事实。       最先记载此事是《禅玄显教编?冷谦传》,有云:“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武陵人也。元中统初,与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博学精于易,尤深百家方术,靡不洞习。至元间秉忠为相,谦乃弃释从学,游云川交赵孟俯,尝同往四明,故宋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绘称。……国初仕于朝,为太常博士。逆旅人贫,谦数给之。一日就馆壁,画为公门状,语馆人曰:吾且与尔同入。……谦引手推门,门开挽馆人入见,是大帑屋,金宝百货充 ,谦令恣取之。……捕馆入至吐实,乃正其幸,而谦迄漏骱焉。谦尝至元六年(1340)五月五日,作《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三丰遁老者,即所谓张刺闼也。迨永乐二年(1404),三丰题此图,以归于太师淇国丘公。其图作奇峦异沼,林木室宇,种种轩轾,屋内为仙奕。沼中荷花正艳发,群仙姝采其傍。张题及谦终事。但云:天朝维新,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盖张且讳之也。”       祝允明(1460——1526)撰《野记》与《禅玄显教编》完全一致,不过祝在尾处有“本朝仙迹,称周颠及张为最著,奇遁之事,称谦及山西金箔张。”还郎瑛的《七修读稿》,查继佐的《罪惟录》,皆作永乐二年,《稗史汇编》作永乐三年。而郎瑛对此图,提出怀疑,但是立论根据不足,难以推翻《野记》之说。       《双槐岁钞》和王鳌著《震泽长语》,皆云:此图为丘福所有,为永乐十年,《张三丰全集》也同此说。       问题是张三丰把《仙奕图》赠送丘福,是永乐二年?还是永乐十年?看看《明大宗实录》:“永东七年(1409)秋七月癸酉,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八月甲寅,是日总兵官淇国公丘福。……战败,死年七十六。”丘福死后,追削爵迁家属于岭南。记载此事,有薛应旗《宪章录》,叶向高撰《夷考》,朱国桢撰 《皇明史概》,谈迁撰《国榷》。在永乐二年丘福是靖难功臣中的显赫人物。张三丰题跋《仙奕图》和赠给的时间,为永乐二年,甚是吻合当时实际情况。如果是永乐十年,那时丘福已经死去两年多了,难道说送给远戍家属不成?这是不可能的事。说明永乐十年,根本不能够成立,也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永乐二年才是正确的。       或有人问:永乐皇帝遣使访张三丰,丘福与张三丰来往,为何不面奏永乐皇帝?丘福那不成为欺君之罪,实际大大不然。永乐即位之后,大封靖难功臣,另一方面诛戮建文旧臣,这一时期皇位并不十分牢固,所以无暇顾及建文出走之事。皇权巩固后,才于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遣户科给事中胡潆访张三丰,以后连年遣使。这段历史时间弄清楚了,《仙奕图》题跋的年代,也跟着迎刃而解。此《蓬莱仙奕图》,乃是后至元六年五月五日,冷谦为张三丰而绘的。       张三丰卒年问题,也是老大难的事。不过文献中大体上还有些零星记载,都穆云:“正统间犹在。”(见前)杨仪云:“天顺末,或隐或现。”《大邑县志》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人左翘撰有《鹤鸣观记》云:“或居此而获黄白飞升,张三丰先生在此化去。”宝鸡金台观碑,范宗镇云:“天顺中,仙乐下迎异香七日,遂冲举。”(抄录之碑)郎瑛云:“天顺三年(1459),又来谒帝,寻见其像,须鬓竖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携笠者。”顺治间《祥符县志》云:“天顺二年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微显化真人。”雍正七年(1729)《河南通志》与县志同。而《盛京通志》云:“既而羽化于甘州张指挥园中,后屡峥他处。”嘉庆间《郴州总志》云:“张三丰曾结庐于此仙升,指书石为乡人别。”还有陆深云:“天顺末或隐或现。”何乔远与王圻也持此说。《郴州总志》正统中,张三丰结茅桂东了髻山。       从上可见,冲举于天顺时期,觉为可信。至于“后屡见他处”,实属不可信赖。如此下限到天顺八年(1464),逆推到贵由二年(1247),那么张三丰就活了二百一十八岁,实在不可思议,人究竟能否有此高寿,只有由养生家和医学家来解答了。我们不过是根据文献立论,庄子云:“存而不论。”       另外不家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一说,也附带一提。《外传》有云:《方壶胜会图》,“三丰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绍兴无辛卯,考宋乾道七年(1171)为辛卯,此时是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外传》为说部之书,难以为信史,故不考证。方壶即方从义,是龙虎山道士,元代绘画家。元、明两代有些文集提到此人的画。奉旨寻访张三丰的吴伯理,乃是方壶的弟子也。       关于张三丰卒年问题,还是以朱祁镇 的《御刚张三丰铜碑》之诰命为依据,因为诰命是为活人而写,说明张三丰那时还混迹人间。以诰命年代和文献相结合,我们认为张三丰卒于天顺末年,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张三丰:答永乐皇帝      天机不肯轻轻泄,犹恐当今欠猛烈。千磨万难费辛勤。吾今传与天地脉。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长生诀。长生之诀诀何如?道充德盛即良图。节欲澄心澹神虑,神仙那有异功夫!此下又有五言一首:&金丹重一斤,闭目静存神。只在家中取,何劳向外寻。炼成离女汞,吞尽坎男精。金丹并火候,口口是元音。&此诗系吕沮所作,盖当时书以答永乐皇帝者。
  虽然有另外张三丰虽著有《阴阳交会曲》、《洞天清唱六叠》等男女之事,采阴补阳篇。但张三丰力主戒淫恶,著有《戒淫篇》、《戒淫文》,均收录在其《训世文》中。    戒淫篇      天道无往不复,此理有固然,事有必至也。人生天地间,某五行之秀,具刚正之气。夫夫妇妇,人道之常,越礼乱伦,等诸禽兽,淫邪之行,志士所当为戒。夫天下蠢然者莫如物,乃睢鸠定偶而不相乱,哀雁孤鸣而不成行。人不如毛负此人名,逊物之灵矣。奈此蚩蚩之氓,不解色即是空,同于幻泡,犹羡红颜绿①鬓,恩爱缠绵,岂知人同此心,返观可悟!尔等于淫人妇女时,转思吾妇女若伴淫人,尔必心中如刺,眼内如火,奋击追杀,刻不容缓,何至以我淫人,自鸣得意乎?此时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目真目切齿,谋为报应,灾祸之至,定不旋透,兴言及此,能不寒心?又况舍身利剑,碎首邻况阳台之梦禾终,泉含之肩已掩,青磷②碧血,皆红粉之恋为之,美人原是烟脂虎,岂不信哉!即不至此,强者鸣官,弱者隐恨,宗族含不解之羞,夫妇绝百年之好,死生莫测,祸变多端,或隐图报复,或暗地伤残,至若失若子,世站清名,永为话柄;是杀人之惨,只及一人,而淫污之毒,不啻杀其人于数世也。夫好色之人,己身不正,一种柔肠媚骨,不能制人,必多为人所制。由是徊私情,废孝友,父母兄弟,弃置环顾,舍此一好之外,惜然无知矣,由是妻妾子女,失所防闲,任其秽乱闺闱,默为报应,亦必懵然无知矣。且好淫者,子孙必多天,后嗣必不蕃,何则?我之子孙,我之精神种之。今以有限之精神,供毛穷之花柳,譬之以斧伐木,脂液既竭,实必消脱,其所生之单弱也,在所必然。薄之又薄,弱之又弱,覆宗绝嗣,适得其常,淫祸之烈,可胜言哉!。嗟乎!人寿几何,百年一瞬。纵不顾名节,不守身命,末有不念及子孙,谋及血食者,苟一计及,方追悔之不暇,又何娱乐尚思逞欲哉!若失空门清节,孀寡冰心,更不比一切尤物冶容,仅云品行所关,身家所系,其为不可,无容多赘。是在有志者,清心为基;知耻为用,坚忍为守,戒惧为志,持之以不苟,养之以湛如,举凡诲淫之书,付与祖龙,狎昵之友 ,摈不与通,殚精会神,图为有益,将见何名不立,何利不收;而五福之休,毕集我躬矣。岂非理有固然,事有必至哉!是为劝。      此原作也。常州孙念劬曾刊于《全人矩榘》中。      注释:      ①绿:原误作“缘”从抄本改。      ②磷:原误作“怜”,从抄本改。        戒淫文      天地生人,禀五行之秀,具两大之精。夫夫妇妇,人道之常;草草花花,狭邪之径。倘窥墙钻穴,越理乱伦,是如鏊之寄,狗之合,鸳鸯之在野,鹊鸽之混巢,则人也而等诸禽兽矣。况夫物之蠢然者,亦有时知其配偶,《关雌》定位而不乱,凤凰于飞而长偕,人不如鸟,又何人之足名乎?奈何蚩蚩者氓,不寻礼义之防,每犯邪淫之戒。红颜绿鬃,恩爱相缠,窃玉偷香,颠狂日甚。岂知人同此心,即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情。我愿尔欲界中人,于欲淫人妇女时,回头猛省。设若吾妇女被人牵染,枕边调笑,曲尽绸缪,而以己介于其旁,目睹此种情况,未有不刺眼焚心,张拳怒发,奋击交加,刻不容缓者。吁嗟乎!人同此情,即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心;污一人污其数世,污他人仍污自己,淫欲之念不可不急除也。犯淫之报,戒淫之书,古圣先贤,条例最多,惟愿回头者,觅而观之。  
  佩服!佩服!!佩服!!!  很少有人能看完楼主的东西,我真佩服我自己!  只是楼主的确有水平!
  这么多,还是古文,还是保存下来慢慢研习吧
  好厉害  只是没想到沈万三居然也榜上有名#83
  作者:szdgtl 回复日期: 09:40:44 
    这么多,还是古文,还是保存下来慢慢研习吧  -------------------------------------------------------------------------  所列的还只是张三丰著作的很小一部分,本来想一一列出,但顶的人少只好作罢!
  不是一般的强阿!  先回帖以示膜拜,再慢慢看!
  楼主能不能整理一下张三丰的文章  归纳一下教义,看起来轻松点
    张三丰真人著    金益山人间一得苕敷参校        玄谭集          张三丰曰:夫道,中而已矣。故儒曰致中,道曰守中,释曰空中。而内丹之所谓中,窍中之窍也。窍中之窍,乃真中也。余独溉夫世人之不识中也,或求之九宫之中,曰泥丸,而不得也;或求之脐下一寸三分,曰丹田,而不得也;或求之心脐相去八寸四分,而以中一寸二分为中,与夫两肾之间,前对脐轮,而不得也。夫以有形求之,而皆不能得也;乃复逆而度之,则关曰玄关,牝曰玄化,岂虚无之谷,而不可以有形求欤?夫以无形求之,而又不能得也;乃复逆而度之,则曰无而不著于无,有而不著于有,岂非有非无,而不著于有无间欤?智过颜、闵、真难强猜。予今冒禁言之,非得已也。盖以神仙降生于此时者众,以救世也。或官矣。或士矣,家工商贾矣,道矣,释矣,故作此篇,以呈徕之,俾知救世,复返天上,而不堕落于尘寰者,此余之心也。图说如左(右)。 外景也者,外其身而虚空之,先了性也。      张三丰曰:释氏了性,须要持斋,故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      又曰:无无乃出天地,外虚空以体无无。      内景也者,内其身而胎息之,先了道家内景图命也。      张三丰曰:胎因息长,息因胎住,而 窍中之窍,乃神仙长胎住息之真去处也。天地虽大,亦一胎也,而日月之往来,斗柄之旋转者,真息也。又不观三氏之书乎,《易经》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遗教经》曰:“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皆直指也。我之看书无滞,才知圣凡一 ,不为盲人迷惑。扫尽旁门,重整心猿,重发志气,低心下意,历魔历难,苦求明师,穷取受 之初。初者,先天始祖祖 。此 含著一点真阴真阳,产于天地之先,混元之始。这个灵明黍米宝珠,悬在至空至正之中,明明洒洒,但有未明旨的人,若醉相似,离此一著一著都是旁门(1)。这个灵明宝珠,于空悬之中,包含万象,发生万物,都是此⊙者。此物在道喻为真铅真汞,一得永得,不可执乾坤、日月、男女相上去,只于己身内外安炉立鼎。炼已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乎一个时辰,立得一黍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宅入口,顷刻之间,一窍开百窍齐开,火发四肢,浑身筋骨血肉都化成 ,与外水银相似。到此时候,用百日火力,方有灵妙,一得永得,勿有还返,住世留形,炼神还虚,与道为一矣。○此物在释曰真空真如觉性,若知下手端的,炼魔见性,片晌功夫,发起三昧真火,返本还元,一体同观,天地咸空,霞光万道,五眼六通,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了鬼神窥不破之机。○此物在儒是无极而太极,依外天地而论,无极是天地周图,日月未判之前,四维上下不辨,一混混沌沌,如阴雾水,及气至时到,气满相激。才生太极。太极是日月,只要体法天地日月,不是要采天地之日月也。日月既生,天地自分。清气在上为天,虚无一派神祗,都是清 精明之光曜也;浊气在下,大地山河人民,俱在地下,五谷一切万物,虽在地发生;都借天气方得有生。天之清气为纯阳,地之浊气为纯阴,而露从天降,是阳能生阴,万物从地生,是阴能生阳。天地是个虚无包藏,无穷尽,无边际。天之星宿神祗,其动转各有方位,地下万物,按四时八节,发生总自虚无。夫日月是天之精,上照三十三天,下照九泉黄极,东西运转,上下升降,寒暑往来。日是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属青龙、姹女、甲木、水银、金乌、三魂,即是外彼;月是纯阴之体,内含一点真阳之 ,属白虎、婴儿、庚金、朱砂、玉兔、七魄,即是内我。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本在迩,而人反求诸远也。三魂属性,性在天边;七魄属命,命在海底。内外通来“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书。性属神是阴;命属 是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那个真阴与真阳相对,这个真阴之精既不知,又乌知达‘一点真阳之 乎?今之学者,不惟不知真阳,亦且不知真阴,若知真阴,则真阳亦自知之矣。不遇真师,枉用猜疑,是道在天地,天地亦不知也。学者穷究身中天、地、人三才之妙窍,一身内外阴阳真消息,如不得旨,一见诸书之异名,必无定见,执诸旁门,无能辨理;既不能穷理,则心不明,心既不明,则性天不能如朗月;既不能见性,焉能知命?噫!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1)原注:沈氏曰:黍米宝珠即戊土也。按:《洛书》之数。金、木、水、火皆居八方,独戊己居虚无之中,故云“至空至正之中”也。      外,先天真阳。此⊙图是一身内外之造化,名通天窍,炼丹炉,躲生死路,生身处,父母未生前,五行不到处。一点真阳,明明在四大形山秘密处,此个消息,玄之又玄。此个灵明宝珠在人身,与外天地日月同体,是一身之祖 。“今日说破真父母,明朝不怕死和生”,即太上慈悲所言,《黄庭经》外景之旨也。中,身中。○此图是产天地之造化,剑铸雌雄,药看老嫩,全在此中,安天立地,不离此中。万劫因缘要正传,是天 下降不到地,地 上升不到天,空里常悬,理最难明,故曰“中间一窍少人知,须要明师亲口传”。然乾坤交姤亦在此也,坎离交垢亦在此也。内,海底命主。○此一图是海底金精之灵龟,吾身彼家之兑金,戊土之命主。浑身百脉,五脏六腑,全凭此物执掌,且成仙成佛,超生出死,亦凭此穴安排。实是个固命之地,养命之方,却诸病不生,为万 之根蒂,乃一身中之太极,即太上慈悲所言,《黄庭》内景之旨也。      天、地、人三才,实在自己一身而言。以后天论之,则于身中有象有方;若以先天究之,则生天、生地、生入、生物,无象无方之物也。仙云:“先天不得后天,无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无以变化。”此是天、地、入在己身内外,上、中、下三个真消息,三个真炉鼎,又属三教,三乘妙法,体外天、地、人三才,廓外三教经书。 此个五行中人之五行,皆在性命中,岂求之他人哉!《悟真篇》 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仆说的不是大言,且不 论火候攒簇细微,只说三个五行,百万人中无一知者。若知三 才相盗,返此之本,还此之元,传精送神,偷精换气,颠倒采取,若 人敢承当,要作仙佛也不难。      凡学修炼者,先穷取一身内外真炉鼎;若不识内外真炉鼎, 则无处下手既知安炉立鼎之在内外,及阴阳往来之旨,便穷取 药材,则炉鼎中煅炼何物?      外,真铅真汞。⊙此个窍,己身内外真炉鼎。安九阳之鼎, 铸慧剑以定时候,开关采药,朱里回汞,攒簇冰浴,水火既济,持 空养虚,只在此窍,含著一点真朱砂水银,明明在身不内不外 之地,万人不识。离此一著,都是盲修瞎炼。此就是己身外五 行,外炉鼎,外造化,即轩辕所铸九阳之鼎是也。中,坤土釜。○ 此个窍,正是攒簇结胎,生天地人物,及风云雷雨,都在此中宫 正位。此是神室宝鼎,产内外二药,铸雌雄二剑,抽铅添汞,候取 点化丹药,故曰“中间一窍少人知”。内,脐下命主。○此个窍, 乃兴功之根本,成道之梯航。安炉立鼎在内,水火锻炼,法财 俱足,神气完全,上七窍生光,才是真正时候,方可采吾身外炉 鼎之药,以配身中之雌雄。又全凭此穴;调神纯熟,万神受使,星 回斗转,方可夺外天机也。      夫上一窍乃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朋之精,是我身彼家之物,属外在内,即两肾中间一点明,发之于外,故喻他也;下一窍乃纯阴之体,内藏著一点真阳之气,是吾身我家之物,属内,即乾宫泄入坤位之物,故喻我也。上窍内是女体,外是男子;下窍内是男体,外是女身:故仙翁多以男女彼我喻也。然中间一窍为中宫,黄婆媒舍,若会此处颠倒配合,方可成圣。夫命宝从己身之外来,还是自己坤位之物,却在吾法身中、色身内之他家也,故仙云“采取不离自己元神”是也。世之学者,不得正传,无处下手,执己又不是,离已也不是。谁知一点元阳,明明洒洒,在己身玄中高处,隐藏于不内不外之密处,内外一气牵连,千古不传之秘。然人身现成放著两个真消息,与外天地日月同体,不差毫发,是天地乃万物之最大者,人为万物中之最灵者。天地不过是个大人,人不过是个小天地,所以人造化同天地也。认能省悟人人有个通天窍?人人 有一味长生不死药?人人有个炼丹炉?人人有个上天梯?人人有个人不识,人人不信有长生不死方,人人不信有白日升天 路,情愿受死,哀哉痛哉!      凡炼大还丹,先要补虚,只补得骨髓盈满,方可炼金液大还丹。夫下手功夫,先采上窍阳里真阴,入内金鼎气海之中,与肾经配合,夫阳里真阴,即是自己元神真形,在外属三魂;下窍阴里真阳,即是身中元炁,属七魄。其先后二炁一会,则坎离自交,魂魄混合,神凝气结,胎息自定;每日如夫妇交情,美快无比,切不可著意,水火既济,发运四肢,如外火活焰相似;只要水火均平,此是小周天火候。调和嚣蒸,喉中真息倒回元海,则下肾自入内,真火自然冲入四肢,浑身软美快无穷,腹内如活龙回转升降,有数十样变化,婴儿姹女自然交合,此是采阳补阴,筑基炼己一节事。夫修炼金液大还丹,广积内外法财,终日遗遥,昼夜常明,则长生久视之道也。世人全赖五谷养命,若数日不食,则气脱而死也。若人老,则下元虚损,骨髓俱空,不能胜五谷之气,是五谷能养人亦能杀人。若会内水火既济,气血逆流,则五脏气和,脾胃开畅,食入腹中,亦能化气,生精生神。果得天机下手功夫,直候骨髓盈满,腹脐如满胎妇人一般,却不是果有胎块之形象也,不过气满、精满、神满而已。如果三全,则真火煅炼,调神炼气,大丈夫自有功成名遂之时也。仆今奉劝世人,参访苦求 功夫,决破一身内外天机,下手速修,炼己待时,时候一至,择地 入室,炼此龙虎大丹。必要僻静鸡犬不闻之处,外边只要知音道 侣,不许一个闲杂人来到,恐防惊神。仙言和光同尘,仆言僻静 处,何也?益炼己于尘俗,养气于山林也。      金液还丹乃超凡入圣之道,非他事之可比,必须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一刀两段,丝毫无挂,永作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血充盈,筋骨柔和,身无皱纹,如蜘蛛相似,上七窍生光,昼夜长 明,心如太虚,才正是时候,方可求仙。又专心致志,演神纯熟, 成形受使,星回斗转,随意所变,直到这个时候,才是气满神 全,法财广大,方可炼大丹,方作得一个丹客也。      功夫既行,七窍生光,三阳开泰,神剑成形,趁水推船,因风发火,一阳内生,方可夺外天机,下手开关,采吾身外金丹,以龙嫁虎而作夫妇也。若会攒簇,湛然摄起海底之金,即后开夹脊,通泥丸,落入水晶宫内,与木汞配合,不过半个时辰,攒簇已定,真火冲入四肢,浑身骨肉火烧刀割相似,最难禁受,就是十分好汉,到此无分主张,须要防危虑险,冰浴身心,水火既济,顷刻浑身如炒豆子一般相似,百窍一齐爆开,浑身气血都会成形、都会说话,就在身上吵成一堆。舌根下又有两穴,左为丹井,右为甘泉,名正涌穴,随骨脉一齐开,下肾水涌到口,即时咽纳不及,滋味甚异;比沙糖大不相同。直至三十时辰两日半,狂水已尽,专候天癸降,此正是时候,忽然一点真铅下降,凉如冰片,即时下一点真汞迎之。攒簇之后,浑身湛然,如千百面战鼓之声,又如百万颗雷霆之吼,此即一身百脉气血变化所致,休要惊怕,只要踏罡步斗,执剑掌印,这里正是凶恶处,三回九转,降帅召将,如此防顾,于虚空中或见龙虎相交,天地交泰,日月合宫,诸仙诸境发现,切不可认以为真,恐著外邪,既得真铅投汞,三日之后才生大药。当此两家争战之时,仆若不亲口说破,十个九个都吓杀了也。心有恐怖,即遭魔障,既炼先天元阳,遗体都化成神,返来害已,虽化成形,却是阴神,阴神最灵化,能千变万化诸境为害,未肯善善降伏。常人有言:“你会六通神,方才说死生;不会六通冲,休思伏鬼神。”既伏不得鬼神,休想成道。若使鬼神不能相见,焉能为害?混混又至三十时辰两日半,气气相通,气满至极。忽然活泼泼捧出太阳流珠,脱壳入口,百万龙神,尽皆惊失,此 是元种真丹药,入口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仙云:“这回大死今方活”,又云:“一战而天下平”。到此地位,才是真正天地交泰,日月交宫。真阳之药到,顷刻周天火发,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阳神脱体,撒手无碍,专心致志,持空守虚,随神变化,夫万物皆天地所发生,则万神皆朝礼而宾服。厌居尘世,逍遥蓬莱,有三千玉女侍奉,终日蟠桃会上,饮仙酒,戴仙花,四大醺醺,浑身彻底玲拢,海底龟蛇自然蟠绕,到此才是真五龙大蛰法也。炼之百日,玄关自开,婴儿现相,龟蛇出现,万神受使,才是真铅真汞颠倒,浑身紫雾毫光,瑞气千条,红光罩体,学者到此地位,口中才得于汞。炼之六个月,体似银膏,血化白浆,浑身香气袭人,口中出气成云,此是灵丹成就,人服之永不死,亦能治死人返活。炼之十个月,阳神脱体,一身能化为十万身。只候十二个月,夺尽天地全数,阳神已就,浑身脱去八万四千阴神,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无所容其刃,鬼神莫能测其机,变化无穷,乃成真人矣。浑身气候,都是真药,鸡餐成风,马食成龙,人服成仙,此理鬼神亦难明,若不见过做过,这等言语 谁人肯信!夫大药金丹,造化功夫,三回九转,火候细微,攒簇口 诀,只在五七之间,把天地都颠倒过,都是自然而然。虽是自然, 却要知体法天地造化,方可成就,却不是要在天地日月上然后 成道也。      夫大药入口事,从做过,从见过,从试过,应到自然处。功夫虽一年,火候细微只在百日之内,动静凶恶只在九十日以里,得内外而攒簇,顷刻湛然,圣胎成就,产个黍米之珠,吞入腹中,周天火发,脱胎换骨,只要持空养虚,徐皆自然而然。今人果得真师明示,先去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市廛,攒年簇月,攒日簇时、簇刻,大定之中,只在一刹那间,不出半个时辰,把天机都颠倒过,运火十月之功,体天地自然之法,若不能死中求活,焉能逃出三灾八难之外哉!大学之士,聪敏智慧,饲一知十,三教经书,能讲能说,不过明性理字义而已,而于金丹造化,大道天机,内外两个真消息,焉能省悟?若果遇至人,真传实授,便主穷理尽性开悟,如水归大海,省诸丹书,横竖无不是道。诸子丹书,前人不肯妄言,一句句字字不空,只是人不能省悟。譬如说“金丹吞入腹”之言,不能得旨之人,就错认在口腹上说话,岂知窍妙吸尽西江之玄哉!臂如说天地、日月、男女上去了,都是胡猜胡说。执著旁门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肯谦恭下士,终无了悟,反吹毛求疵,诽谤高人,焉能得其法术哉!反为天人之共恶,是皆地狱种子,诚可哀也。奉劝世人,如遇至人,切不可执著已见,当虚心参访,苦求明师,方不致自误也。      ⊙此督脉也。督者,总也,总领一身之气脉。正是天地未判,未生身前,先天元阳祖炁,浩劫长存,亘古至今而不坏者也。○此任脉也。任者,仁也,乃生生不息之元气也。净罗罗,圆陀陀,赤洒洒,精喇喇,明丽丽,光灼灼,活泼泼,此物是象帝之先,万神之祖,包含万象,发生万物,释云摩尼珠,道云黍米玄珠,医云活滚滚一丸真灵丹妙药,实千古不传之秘。今人不明此理,亦无传授,又不醒悟,焉知“内外”二字之妙。任督二脉实先后天之玄,诚哉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督脉⊙此窍是生身之源,未有此身,先有此窍,非凡孔窍之窍也,乃玄机之妙窍也。此消息正是父母未生前一点元阳炁。任脉○此窍是一身五脏之主,内外执掌,全在此窍,若知颠倒攒簇,是生五脏之根,未有五脏,先有此窍,未生此身,先生此窍也。此个消息是养命之方,留命不死之根蒂。      这上、中、下三个真消息,若得正传,能归根复命,使四炁归入下元,魂魄不散,水火既济,有何病证!这元阳得传授明白,或遇法网不能脱,不能成道,不得已然后将海底命主,为四炁之根本,发起命主,归元炁不散,用一著撒手无碍,舍此消息,亦可再出头而学道也此是鬼神不测之玄机。这先天元炁,黍米玄珠,真心传得明白,勤而行之,忽然大悟,则三教经书,了然在吾目前,不待思索自然解悟。以大理论,则浑身上下,内外血气,俱后天渣滓之浊阴,唯秘密处一点元阳,是个纯阳,此真形属心,此心是真空心,非这个血肉心。此真心万人不识,其中别有个乾坤世界。仆把内外三心,述之于后。      外心——天心:○此心是真空心,曰玄关,通天窍,正是内外五行真炉鼎。凡开关发火,踏罡步斗,执剑掌印,了鬼神窥不破之机,全在此也要知法度可也。中心——人心:○此心是中心一窍也,为黄婆舍,内外攒簇,看时定候,全凭黄婆是也。安炉立鼎,为炼内外二药,老嫩要辨,真伪亦然,出自此心也。内心——、地心:○此心正海底命主,万神之蒂。凡修大乘,先修小乘,筑基炼己,聚积法财保养汞气,全在此穴,要识刚柔。      此三个心,在一身内外三个消息,若会把天地颠倒过,打开无缝锁,一句了却古弥陀。此三心万古不传之秘,除了这血肉心,还有三个真心,这三心贯通虚无真空。若明这个真心,则天地万象,包含在这空心里。这个空心含著真阴真阳,然真空消息是把无缝锁,终不能开,生死何处躲?仙云:“金针容易得,玉线最难穿。要知生死路,如滚芥投针。”喻言阴阳,阴阳是性命,谁人识得么?然人觉三日、五日,一七、二七、三七日,回首要留命不死,当捉住水、火、风不散,归我身中彼家兑之命主,不要动心,是不死之方。若人年老,不能行持了道,要回首去,如瓜儿一熟,蒂儿一落,全在这些消息,一知时候,发海底命主,归上虚无元性,自然魂魄不散,任从自己,方不迷矣。          金丹破疑直指        世有等小根盲人,见先仙所言外阴阳、外炉鼎、外药物,便执迷以女人为鼎器,诚可哀也。这样无知之徒,岂知清静大道有三身四智、内外鼎炉、内外药物、内外火候之玄哉!岂知万物皆备于我,天地造化皆同我之大哉!      假如有缘之士,得遇真师,先行玉液内还丹,炼已和光,操持涵养,回光返照,此明心见性之事。若夫金液还丹,乃情归性,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现前,龙女现一宝珠,发现至此,方为一得永得。亥子之交,坤腹之间,于一阳初动兴功之时,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从此方有百日功灵之验,金液还丹乃全此五行之大事也。除此性命双修清静之道,馀皆旁门小术耳。      吾于一身内外,安炉立鼎之妙,攒簇五行口诀,药物火候细微已得,不知虚空法度,便去入室行外药入腹大事,发火兴功。行到秘密处,有虚空万神朝礼,仙育成顶,此事鬼神难明,只因自己不能炼已于尘俗,未得积铅于市廛,气脉又末大定,基址亦未三全,理虽融而性未见,故万神发现,凶险百出,心神恍惚,不能作主。又因外边无知音道侣护看防守;著其声色,惊散元阳,激鼎焚炉,劣了心猿,走了意马,神不守舍,气不归元,遭其阴魔。何为阴魔?我不细说,后学不知。皆因真阳一散,阴气用事,昼夜身中鬼神为害,不论睁眼合眼,耳中只听鬼神噪闹,白日间犹可,到晚最为难过,不敢定静一时,我身彼家海底命主,兑金之戊土,冲翻五脏百脉,血气皆随上腾,连身提起不著地,杀身丧命,鬼家活计。仆暂弃前功,遵师训指,大隐市廛,积铅尘俗,摄情归性,杀机返心。自幼至老,被天地人物盗去天真,今于虚无中尘色内,却要盗夺返还于我天性之中,方得元精、元气、元神,欲还三全,全凭虚极静笃,造致万物芸芸,乃得各复归根。根归理融,理融见性,身心大定,五行攒簇,才去行向上事而了道也。      想先代贤哲,多有中道而废者,皆因未曾炼己持心,金来归性,以至二候得药,于四候进火之时,不知虚空法度,粗心大意,是以白公有“再斫松筠节”之叹。谁知虚空消息,至细至微,至凶至恶,若是擒捉不住,定不饶人。学人能知一身内外两个消息,了然无碍,从此操持涵养,克去己私,复还天理,则不定期丹之功,至简至易,终日操吾身外之黄花,以候先后二天之琼浆,此正是“饮酒戴花悟长生”之妙也。然混元一事,则毋有意、毋必、毋固、毋我,任死任生,忘人忘我,终日定街方块字市,玩景怡情,于淫房酒肆,兀坐妄言,岂不动人之惊疑笑谤哉!摄境积铅,法财两用,岂不致俗子之欺弄祸身哉!是以籍通都大邑有力之家,以为外护,目击道存,韬光晦迹。仙云:“若贪天上宝,须用世间财。”乃吾身天上九阳鼎之大宝也。      凡寄生于宇宙之间,男女所赖以生而不死者,唯此一点阳精而已,岂有学仙的人,男子学道必用女人,女人学道必用男子,是败坏天下之风化,皆天知禽兽之所为也。噫!言语不通,执迷不悟,岂仙佛之眷属乎?学者果能操持涵养,于造次颠沛流离之际,不失方寸,然后求向上外药入腹事,顷刻湛然,脱胎换鼎,浑身化一道金光,大地成空,身外有身,阳神脱体,持空养虚,此是五龙大蛰法。仙云:“内丹不成,外丹不就。”言而有信人得正传,且先积精累气,并积内外法财,养得气满神全,金光出现,昼夜常明,则此时内丹成,而吾身外丹法象现矣。凡看书不可按图索骥,学者于昼夜常明之时,药苗一生,方可采吾身外药,配吾身中之雌雄,一得金光入口,周天火发,顷刻湛然,撒手无碍,才是金蝉大脱壳也。学才未遇人时,当小心低意,积功累行,遇魔勿退,遇谤勿嗔,重道轻财;一遇至人,笃志苦求,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忽然配悟真去处而言之,所谓“吾身一天地”也。然此真去处,虽曰不依形而立,而窍中之窍,夫岂无形哉!今乃借物以明之,譬之叉口然,实其中则张,虚其中则弛。而窍之能张能弛,亦复如是。      起手时先须凝神,入于窍中之窍,息息归根而中实矣,中实而胎长矣。然神本生于窍中之窍而寄体于心宫,余尝谓之原是我家之物而复返于我也。      窍中之窍者,神室也。神室即气穴,即中黄。盖黄好土之正色,而土意也,故坎之土戊,其意常在于离,离之土已,其意常在于坎,此其性情然也,而自有相投合之机矣。若能识其投合之机,而以意送之,神凝气住,则自然结成一点金丹,至简至易,而非有穿凿也。此盖以母之气伏子之气,而子母之气相眷恋于窍中之窍,丹岂有不成者乎?        正道歌二首        我有一口诀,长叹无处说。天下访不著,人人不可说!顺丹逆是仙,此是真口诀。万般枉费心,都是胡扭捏。熟记《悟真篇》,求师仔细别。自然些子妙,玄机神莫测。融融乾坤髓,拣时用意啜。要须地下宝,须明天上月。浮沈看老嫩,水源别清洁。若逢野战时,猿马休颠劣。宾来先作主,主来后作宾。黄婆媒姹女,交姤丹自结。外面黑如漆,里面白如雪,中间黄紫烂,肉青皮似血。结就五杰丹,三尸阴鬼灭。玲珑剔透人,痴聋喑哑拙。心也无得思,口也没得说。用文须用武,采取按时节。金鼎常令暖,玉炉毋令热。交姤顷刻间,温养十个月。男子会生产,产个三岛客。活吞一粒丹,天仙来迎接。九年功行满,稳步朝金阙。      又      道情不是等闲情,既识玄机不可轻。先把世情都放下,后将妙理自研明。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定自然丹性至,性清然后药材生。雷声隐隐震虚空,黄庭紫雾罩千寻。若还到此休惊怕,只把元神守洞门。守洞门,如猫鼠兔逢鹰。万般景象都非正,一个红光是至真。此个红光生异象,其中犹若明窗尘。中含一点先天气,远似葡萄近似金。到手全凭要谨慎,丝毫念起丧天真。待他一阳归洞府,身中化作四时春。一片白云看一阵,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到此功夫为了当,却来尘世积功勋。功成行满天命诏,阳神出现了真灵。此言休与非人说,轻泄天花板机霹雳轰。嘱咐仙朋与道侣,不逢达者莫轻论。其中句句通玄妙,此真之外更无真。收拾锦囊牢闭固,他日修行可印心。可印心,五十二句要君听。若有虚言遭横死,误尔灵官鞭碎身。  
  明朝皇帝及皇家给张三丰所题词:    明永乐成祖文皇帝予张三丰书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联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道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清,拱②候雷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肤拳拳仰慕之怀。敬致书。      外予诗有“寄语真仙张有道,为言住族长相思”之句,见《征异录》,未载全首。      (二)      蜀献王椿:王高皇帝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之国成都,永乐末藻,有《献园集》。      赠张三丰先生      忆昔蓬莱阆苑春,欢声未尽海扬尘。恢宏家业无多子,零落亲朋有几人。失马塞翁知是福,牧牛仙子慕全真。吾师深得留侯术,善养丹田保谷神。      送张三丰邀游      昔观太极图,朋阳有反覆。元气止于坤,天心义来复。我皇振戎衣,群真佐命出。画桶周颠仙,吹笙冷协律。张氏尤多才,各负英灵骨。临山有铁冠,平阳产金箔。先生与之三,高风更卓卓。众人皆有为,老翁竟无欲。唐虞今在兹,巢由独快乐。赠①我治心方,得公延命药。海天万里游,因缘容后续。      (三)      湘献王柏:‘王高皇帝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之国荆州。王善道家言,自号紫虚子,建文初薨。      太和山寻张三丰故居      强玄玄,灵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泉,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治劫知几度,不与景物同推迁,我来不见徒凄然。孤庐高出古松额,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缘。张玄玄,灵神仙,遥仰神飘游极表,茅龙乔鹤上青天。      (四)      宁献王权:王乃高皇帝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之固大宁,永乐二年移居南昌。博学好古,旁通释老,志慕冲举,自号耀仙,益亦淮南八公之流也。      太和隐士歌怀丰仙      太和隐士张三丰,诏征不至真潜龙。老而得道玄之宗,长生久视若乔松。自古神仙吾靡从,惟君能继扶摇踪。不见高人世外容,令渠心性若尘封。匡庐之山云,烟霞终日荡心胸。先生其来教我依,愿随铁杖入瑶峰。噫嘻乎!所思不见,弱水蓬山路万重。      (五)       蜀定王友坟:王乃献王椿孙,悼庄世子。好学循理,工诗赋善草书,著有《定园集》十卷。      题玄天观忆丰仙      福地喜重来;登临亦快哉。蓬壶连海岛,云洞隔尘埃。羽客乘鸾去,仙人驾以凤回。谈玄闲坐久,欲去且徘徊。      (六)       蜀惠王申鉴:王乃献王椿曾孙,著有《惠园集》。      题三丰仙像赞      若有人今,出世匪常。曩自中土,移居朔方。奇骨森立,美髯朝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校皎乎冰雪之肠。爱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里主角是京城姓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