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学院院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必考12首曲目

民乐的现代演绎经典!-群星-《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 14CD+MP3》-[FLAC+MP3][qjwm] - ≡古典&民乐&纯音&新世纪无损专辑≡ - 深度无损音乐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民乐的现代演绎经典!-群星-《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 14CD+MP3》-[FLAC+MP3][qjwm]
专辑名称: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 14CD+MP3
艺术家:群星
出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发行:广州中博影视有限公司
发行时间:2006年
地区:大陆
资源格式:FLAC/整轨+MP3
/direct/WRBDFs9.jpg
/direct/BrgSRBg.jpg
  千年古曲 大师炫技 TOP录制 HIFI天碟 旷世珍藏
  这是中博唱片联袂著名音乐家臧云飞、“中国十大录音师”万小元打造的中国首张民乐大师纯独奏发烧天碟。荣获2006年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及销售金奖。精选民间千年古曲,大师倾情独操演绎,细腻考究的录音品质,绝对划时代的原生态民乐巨作,发烧友一致感动推荐。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套民乐大师纯独奏发烧天碟专辑,也是绝对划时代的集民乐之大成的国乐巨作。本产品收录了包括二胡、古琴、古筝、琵琶、扬琴、笛子、洞 箫、唢呐、笙、葫芦丝、巴乌、口琴、吉他、江南丝竹共十四张纯独奏专辑(江南丝竹为合奏),基本上囊括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曲目都是中国几千年的 民间音乐中精心挑选,可谓经典荟萃!由著名音乐家臧云飞和“中国十大录音师”万小元联袂打造。演奏者都是曾在中国民乐大赛中获最高奖项的一流演奏家。器乐 独奏,中间不加任何装饰与配器,纯粹表现民族乐器的原汁原味。制作人追求极致的完美录音,民乐大师震憾心灵的倾情演绎,原生态民族器乐的天籁绝响,三千年 音乐历史长河中经典旋律的立体交汇,纯独奏所具有的高贵细腻质感,定会让你的听觉神经体会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憾!
  民乐专家一致推荐,至爱极品,永世典藏!
CD 01 古琴(赵晓霞 独奏)
01. 流水& && && &
02. 关山月
03. 酒狂& && && &
04. 阳关三迭& &
05. 梅花三弄& &
06. 渔樵问答& && &
07. 矣乃& &
08. 秋风词& && &
09. 广陵散
CD 02 古筝 (于秋旋 独奏)
01. 渔舟唱晚& && &
02. 高山流水& && && &
03. 浪淘沙
04. 西厢词
05. 三十三板
06. 汉宫秋月
07. 绣金匾
08. 梅花三弄
09. 崖山哀
10. 寒鸭戏水
13. 苏武思乡
14. 浏阳河
CD 03 琵琶(杨瑾 独奏)
01. 春江花月夜
02. 大浪淘沙
03. 阳春白雪
04. 叫寒鸦戏水
06. 渭水情
07. 塞上曲
08. 彝族舞曲
09. 飞花点翠
10. 小月儿高
11. 鱼儿戏水
12. 十面埋伏
CD 04 杨琴(张雪1-6首 刘艮7-12首 独奏)
01. 欢乐歌
02. 弹词三六
03. 雨打芭蕉
04. 倒垂帘
05. 大浪淘沙
06. 凤凰于飞
07. 旱天雷
08. 将军令
09. 昭君怨
11. 欢乐的新疆
12. 美丽的非洲
CD 05 二胡(周维 独奏)
02. 二泉映月
03. 阳关三迭
04. 江河水
05. 闲居吟
08. 病中吟
09. 空山鸟语
CD 06 笛子(李晨 独奏)
01. 姑苏行
02. 春江花月夜
03. 秋湖月夜
04. 苏武牧羊
05. 紫竹调
07. 欢乐歌
09. 梅花三弄
10. 二春到湘江
11. 枉凝眉
12. 鹧鸪飞
CD 07 筒箫(陈悦 独奏)
01. 春江花月夜
02. 梅花三弄
03. 清明上河图
04. 阳关三迭
05. 傍妆台
07. 胡笳十八拍
08. 苏武牧羊
09. 平沙落雁
10. 关山月
11. 平湖秋月
CD 08 笙(晏景晟 独奏)
01. 芦笙恋歌
02. 月光下的风尾竹
03. 茉莉花
04. 金蛇狂舞
05. 紫竹调
06. 苏武牧羊
08. 秦王破阵乐
09. 天山的节日
10. 挂红灯
11. 草原骑兵
13. 瑶族舞曲
14. 彝寨欢歌
CD 09 唢呐(鄢磊 独奏)
01. 百鸟朝凤
02. 抬花轿
03. 一枝花
04. 正月十五闹雪灯
05. 黄土情
06. 豫剧二八版
07. 喜开镰
08. 喜迎春
09. 山东大鼓
10. 川江情
12. 全家福
CD 10 巴乌(杜聪 独奏)
02. 月光下的凤尾竹
03. 蝴蝶泉边
05. 绣荷包
06. 侗乡之夜
07. 美丽的金孔雀
09. 节日舞曲
10. 加水之情
11. 月亮街
12. 苗语花香
CD 11 葫芦丝(杜聪 独奏)
01. 月光下的凤尾竹
03. 美丽的金孔雀
04.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08. 彝族酒歌
09. 竹林深处
10. 情深意长
11. 欢乐的嘎歌
12. 欢乐的泼水节
13. 迷人的葫芦萧
CD 12 口琴(杨乐 独奏)
01. 绿袖子
02. 斯镇的颂歌
03. 雪绒花
05. 茉莉花
07. 友谊地久天长
08. 梦中的舞伴
09. 布鲁斯
10. 爱尔兰民歌(丹尼男孩).
11. 红河谷
12. 他随意独奏
13. 即兴小调
CD 13 吉他(陈川 独奏)
著名吉他演奏家、第4届香港国际吉他大赛最高奖获得者陈川
01. 致爱丽丝
02. 爱的纪念
03. 爱的罗曼史
04. 绿袖子
06. (不良字符)妹
08. 再见巴黎
10. E小调舞曲
11. 小奏鸣曲1.
12. 小奏鸣曲2
13. 小奏鸣曲3
15. 匈牙利幻想曲
CD 14 江南丝竹(杨瑾 张雪 李晨 于秋旋 董礼治 合奏)
02. 欢乐歌
03. 慢三六
04. 慢六板
06. 中花六板
08. 四合如意
试听音乐: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洞箫-陈悦-阳关三叠
/17173mp3player.swf?Flvid=1966660&Auto=1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古筝-于秋旋-梅花三弄
/17173mp3player.swf?Flvid=1966661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江南丝竹-杨瑾等-欢乐歌
/17173mp3player.swf?Flvid=1966804
下载地址:
**** Hidden Message *****
部分音乐家介绍
  赵晓霞,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师,青年古琴演奏家,中国古琴学会理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大使”。9岁开始随川籍琴家俞秦琴学习古琴。1995年起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教授至今。十多年来,幸得恩师悉心培养,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2006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古琴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留校任教。被称为连接古典与时尚的“古琴新派天后”。2006年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首张民乐大师――赵晓霞纯独奏发烧专辑&古琴&》荣获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销售金奖。“赵晓霞的一曲《流水》,表演的淋漓尽致。从精神、神态,到音乐,气韵昂然。一曲终了,悬指静待余音散去。不仅形象与古琴和谐一致,而且品味高雅,完全是人琴合一的状态。”
  赵晓霞为电影《孔子》、《芳香之旅》、电视剧《水浒》、《莲石传奇》、《凤求凰》、《秦直道》、《倚天屠龙记》、《大丫鬟》话剧《明朝那些事儿》、《北京人》等影视剧担任古琴指导并配乐。曾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音乐之声》、《同一首歌》、《魅力十二》、《幸运52》北京电视台《每日新惊奇》、《每日文娱播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各地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乐器》、《澳门文娱报》、《澳门日报》、《华侨报》、《巴西环球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多次对其个人进行报道。年由日本皇声唱片公司录制出版合奏专辑《音乐猫》、《MUSICAT MEETS MOZART》。2008年由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天弦唱片公司发行琴箫人声合奏专辑《吾•琴•箫》。 2009年由福建音像出版社发行《绿绮清声---赵晓霞澳门古琴独奏音乐会》。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拜著名演奏家,教育家,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维良教授学习笛、箫。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2001年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客席独奏演员。曾多次与电影乐团、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爱乐女”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合作。先后参加了中央、北京、浙江、汕头等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录影、录音及各种专题晚会的录制。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11月随“天音”室内乐团赴法参加法国“中国文化季”的专场演出,受到极度好评。同年参加了“纪念冯子存诞辰九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的演出、及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作品《诗经五首》的演出和录音。2001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陈悦同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12月参加“相约深圳世界之窗”---2002年国际频道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及2002年文化部春节歌舞晚会的录制。曾出访美、日、韩、法、俄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
  到目前为止,年轻的陈悦已经出版了四张管乐CD专辑:《情竹》、《箫色》、《无词歌》和《Impromptu乱红》,几乎每一两年就有新的笛、箫专辑问世,每个专辑都有新的理念和创意。这些专辑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和欢迎。有一位评论家在谈到《箫色》专辑时说,“陈悦的音乐风格细腻婉约,深情蕴籍,这位江南女子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赋予了这样一件古董式的乐器以新鲜的生命。在陈悦的唇下,那种简单和悠长的音色,充满年轻而美丽的伤感,但同时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气息……”现在,陈悦正在录制一张以中国各地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管乐器专辑,不同于《情竹》、《无词歌》以流行乐为主,也异于《Impromptu乱红》的以即兴乐取胜;在新专辑中,会有很多原创的、及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为素材,将会把听众带入“画中乐、乐中画”的境界。
  周维,汉族,1961年4月出生,江苏人,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二胡演奏家,享受(不良字符)特殊津贴,音乐指导,乐队指挥,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二胡学会副理事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文化部青联常委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苏州民族乐器厂技术顾问。1978年—1982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1982年至今任东方歌舞团独奏演员。他集作曲、指挥、演奏于一身,使二胡这件乐器既传统又现代;他第一个将二胡与电声乐队相结合、不避风险人声相结合、与东南亚特色乐器相结合,开创了民乐演奏的新天地。
  作品“葡萄熟了”、“印巴随想曲”、“纺织姑娘”、“鸽子的风格”、“红枫叶随想”、“莫斯科的回忆”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分别为二胡考级八级和十级的指定曲目,成功地举办了“中华弦诗”、“南方之夜”等大型独奏音乐会,随团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国内外舞台上最爱欢迎的演奏家之一。
  周维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功地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与电声乐器及东南亚国家的特色乐器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他集作曲、配器和演奏于一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葡萄熟了》、《印巴随想曲》,演奏的《二泉映月》、《赛马》等乐曲令中外观众陶醉。1982年获全国民乐独奏比赛一等奖。1991年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1994录制的“中华弦诗:周维二胡独奏专辑”获全国金奖。1995年他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弦诗:周维二胡独奏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曾随团出访欧洲、亚洲、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位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二胡演奏家。
  杜聪,1967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赵松庭先生。1981年升入本科民乐系,师从陆春龄先生。1985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同年获上海市文艺汇演管乐一等奖,同年与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第一张笛子CD专辑《幽兰逢春》,荣登香港电台十大古典CD榜。1986年与台湾《音乐中国》出版社合做,录制笛子CD唱片 《原野上的笛声》。1991年调入上海歌舞团。
  素有“亚洲第一排箫王子”之称的杜聪,是国内吹管乐坛上的佼佼者。他精通排箫、古筝、弯萧、巴乌、葫芦丝、骨笛、弓笛、弯笛竖笛、尺八、口笛等近二十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因此,上海乐坛人士奉送他一个绰号:无孔不入。换言之,只要是有孔的乐器,他都能操作自如。迄今为止,但从以他精湛的技艺,连连受邀,出访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曾先后三次在台湾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国内外唱片公司为他出过30余种CD,他因而获得“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阿姐鼓”、“央金玛”、“苏武牧羊”、以及多部电影中,都能享受的杜聪排箫的那种令人销魂的荡气回肠,还有难以诠释的缠绵悱恻。
  1991年起,先后录制排萧唱片《沉思》、《红尘天使》、《秋梦1》、《高山流水》、《排萧王子杜聪专辑》等数十张。曾在数十部影视剧中领奏和独奏。出访过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曾经参与制作了《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苏武牧羊》、等一系列大制作。曾经在数十部电影、电视剧中担任独奏、领奏《家春秋》、《封神榜》、《女人们》、《燃烧的婚纱》、《继母》、《南极之行》、《画魂》、《海上旧梦》等。2002年起,借调到北京空政文工团。
江南丝竹八大曲
   一、行街
  行街: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所谓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种边走边演奏的形式。
  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有两个版本并存。一是由《小拜门》、《玉娥郎》、《行街》及其变化重复部分组成。二是由《行街》、《快六板》、《柳青娘》、《快六板》、《行街》尾声组成。二者不论其组合的曲牌有所同异和多少不一,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行街》及其变奏为主体,所以它们都属变奏性的联缀体。
  全曲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慢板轻盈优美;快板则热烈欢快,且层层加快,把喜庆推上高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曲运用支声复调织体写法,各个乐器声部既充分发挥个人演奏特长和乐器性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合之则相互协调融合,从而构成了多样与统一的合奏整体。这也是江南丝竹支声性复调织体的特点。
  二、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
  《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
  亦可用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少量乐器演奏,拟“舜弹五弦,以歌《南风》” 之古意,取名《熏风曲》,亦名《虞舜熏风曲》,格调则更为雅致。
  三、慢六板
  慢六板: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源出于《老六板》,较《中花六板》节奏速度技法更加趋于和缓,秀雅流畅,富有情韵。
  四、欢乐歌
  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 (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
  五、三六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它的原始谱是流水板,在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里收录有此曲,改名为《梅花三弄》,并在各段加有小标题,分段方式也与老谱有出入。在江南丝竹中,本曲在原始谱的基础上,根据加花的程度,分为《老三六》(即《原板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三首独立的乐曲。
  此曲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主体由多个曲调组成,各个曲调间采用一个相同乐段的“合头”串连。不尽相同的曲调形成调式、速度上的对比,构成分散、聚合的效果,使旋律更加活泼流畅,欢快而具有弹性。
  用“合头”连接若干曲调,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流传很久的一种曲体结构形式,它在江南锣鼓曲牌中也谱遍使用。
  六、四合如意
   四合如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四合是曲牌名,包含由多首曲牌联合成套之意。此曲又名《桥》,为丝竹素材汇聚而成的综合大曲。
  《四合如意》因流传地区不同,有《苏合》、《杭合》、《扬合》等不同版本,其中以上海地区流行最广,是一首由八首曲牌联缀而成的大型套曲。包括《小拜堂》、《玉娥郎》、《巧连环》、《云阳板》、《紧急风》、《头卖》、《二卖》、《三卖》。
  乐曲以散板开始,接下的慢板是《三六》的放慢加花,此曲最大的特色是在后半部分的“卖”,由多种丝竹乐器轮流独立演奏,演奏者可即兴发挥,争相献技,有相互传接和竞赛的意义,故又称为“赛”,演奏者彼此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并与合奏穿插进行,相逐成趣,变化自如。最后丝竹齐鸣,渲染出一种热闹欢腾的气氛。
  七、慢三六
  慢三六: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又名《花三六》,系以《三六》的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放慢加花变奏,独立成曲。乐曲乐观明朗,亲切动人。
  八、云庆
  云庆: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系从《锣鼓四合》套中的《云庆光》一节发展而来,又名《景星云庆》、《庆云板》。曲调轻松优美,常在节日和喜庆堂会中演出。
  全曲共分三段,首段悠扬抒情;中段明朗活泼;尾段热烈兴奋,节奏顿挫有力。
  乐曲主要采用齐奏,更好地表现了人们喜庆的情绪。
很经典不错
zhcshenhua
经典。。。。。。。。
非常经典的专辑,楼主上传辛苦了,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 2# flyboy4u
& & 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经典的民乐,谢楼主!!
谢谢楼主啊 民乐超喜欢的
真是太中国了!我要大声叫好啊,谢谢谢谢。。。
查看完整版本:出处:《肇庆学院学报》
上传时间: 作者:陈华丽 点击率:
  佛教音乐世俗化探寻
  ――关于国恩寺僧人佛教音乐观念的调查报告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原集成镇)龙山山麓。它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唐皇帝中宗赐其寺名。国恩寺是禅宗创始人惠能的故居,也是他晚年弘法的道场和圆寂之地,还是编辑《六祖法宝坛经》的处所。它与惠能剃发出家的道场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收徒弘法30余年的韶州宝林寺(今韶关曲江南华寺)并称为南禅宗三大祖庭,被誉为“岭南第一禅宗圣域”。
  现时,国恩寺僧人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日常活动和专门活动两大类。前者指僧人每日必做的早课、晚课和诵戒等,后者则包括放焰口、斋天、放生、梁皇宝忏、冠音忏、水陆法会等法事仪式。
  一、梵呗的起源及其概况
  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门中赞咏歌颂佛德的音声。梵呗是摹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广义而言,从一心至诚的唱颂到欢喜虔敬的伎乐供养,皆属梵呗的范畴。梵呗有别于世间歌曲,如《长阿含经》中记载,音声具足五种清净,乃名梵音:第一,其音正直。第二,其音和雅。第三,其音清彻。第四,其音深满。第五,周遍远闻。微妙清净的梵音是从清净心、慈悲心中所流露,所以其声和雅、正直、清澈深满、周遍远闻。
  相传我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期陈思王曹植。他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亦称《鱼山呗》见《法苑珠林》)。其时支谦、康僧会、觅历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
  梵呗在寺院中主要用于三方面:第一,讲经仪式。第二,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第三,道场忏法。在这些法事活动中举唱梵呗,称为作梵。
  佛教认为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所以教徒按照梵呗初梵、中梵、后梵这三节的不同要求,在法事活动的前边、中间、后边选择作梵。但近世在讲经传法时已将传统的《如来梵》、《云何梵》、《处世梵》改呼《钟声偈》:“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以及“天上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等梵呗。
  六时行道梵呗,为古来各宗所共遵行。无论何宗何派,均受持诵习朝暮课诵。如逢朔、望日以及佛菩萨祖师诞服及纪念日,在功课的前边、中间另加有梵呗。
  道场忏法,其旨在化导俗众,即“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所以其仪式尤为重视歌咏赞叹,道场忏法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最常用的有《蒙山施食》、《瑜伽焰口》、《水陆》、《梁皇宝忏》、《大悲忏》、《三昧水忏》等。在这些佛事活动中,梵呗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多以《四大祝延》、《八大赞》为主。
  除此以外,佛教徒在每堂忏法结束时,加一些俗调赞词来慨叹人生无常,劝世人早日觉悟,回头是岸,如《青山无雨叹人忙》、《春宵梦》、《南柯一梦熟黄粱》等。
  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现在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豆叶黄》、《望江南》、《柳含烟》、《金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近年来,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佛门梵呗,在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那么在广东――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今天的佛教音乐发展流变是如何的呢?
  我们对国恩寺僧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广东地区梵呗的传承演变。
  二、国恩寺僧人佛教音乐观念调查
  日至20日,我带领5位学生到国恩寺进行佛教音乐观念的调查,对部分僧人进行了采访。此次调查,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有mp3录音239分钟、照片50多张、摄像带6盒、DVD光盘6张。国恩寺里有常住僧人22人,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他们多为外地人,主要来自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安徽、江苏等地。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初中毕业,也有不少是高中毕业后出家。僧人单独居住在一栋二层楼的楼房里。寺庙给每位僧人配置一间房居住。寺庙僧人是社会的一个群体,佛教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国恩寺的僧人普遍拥有电脑、电视、手机、mp3等工具,僧人借用这些工具与外界交流,接触各种社会音乐形式,借以听赏各种社会音乐。国恩寺僧人认为传统佛教音乐有净化人心、弘扬佛法、和谐社会等功能。但是具体何为传统佛教梵呗,他们尚没有明确认识。我们就何谓佛教音乐,对于佛教音乐世俗化,他们的态度如何,僧人日常生活是否会对佛教音乐世俗化产生影响等问题对僧人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共设计了25个选择题、2个填空题和1个简答题。设问主要包括僧人的生平、出家寺庙;对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及传统佛乐的认识和接收程度;僧人学习传承梵呗和法器的方式;僧人们与居士等半局内人的关系;对佛教音乐世俗化的态度,等等。在对僧人进行问卷调查前,我们的问卷问题经过新兴县团委书记和国恩寺客堂灵泉法师的审核。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60%的僧人在佛学院进行过系统学习;他们学习佛教梵呗的方式多是师傅传授,也有不少是模仿其他僧人自学。他们中的86%会法器的锣鼓板,其传承方式也多是向其他僧人请教,自己钻研学习。僧人们经常一起合奏练习法事仪式的法器锣鼓,也经常在一起练唱佛教仪式中的梵呗。他们基本上保留了传统梵呗的传承方式。但是他们中的71%都对解放前佛教音乐的了解不深。全部的僧人现在都会听录制的佛教梵呗磁带或CD之类。有一半以上的人经常借助外界音响听佛乐。僧人中有40%接触过西方的古典音乐。87%的僧人了解通俗流行音乐,有一半以上僧人会唱2首及以上的通俗歌曲。90%的僧人熟悉自己家乡的小曲。他们多认为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也有不少认为是佛教音乐影响着民间音乐的发展。一半的僧人想过把家乡小曲和通俗音乐加入梵呗。仅有占21%比例的僧人认为佛教仪式中所唱的梵呗不应该改革,不应该加入各种世俗音乐,多数持中立态度。57%的僧人觉得现在的佛教音乐越来越符合大众要求。93%的僧人认为用普通话唱诵梵呗好听,而且利于和大众沟通。只有21%的僧人不在意信众喜欢听自己唱诵的经文。还有占比例36%的僧人向居士学唱过梵呗。
  国恩寺中,僧人们普遍认为佛教音乐具有感化众生、弘扬佛法、净化心灵以及陶冶情操的功能。86%的僧人认为佛教音乐能影响心情,全部僧人都认为听了佛教音乐使人内心平静舒缓。僧人们认为在佛教音乐的发展中,只要世俗音乐能够达到净化人心等佛教功能,则都可以运用到梵呗中,这还有助于佛教梵呗的发展。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知晓:在国恩寺,加入了世俗音乐成分的佛教音乐更能被人们接受;国恩寺佛教音乐世俗化程度明显;国恩寺僧人对佛教音乐俗世化持积极态度。
  (二)国恩寺梵呗分析及结论
  日19点,我们有幸在国恩寺现场采录了放焰口仪式活动。对该仪式进行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录像拍摄,并对其进行了音乐分析。在进行放焰口仪式时,国恩寺的僧人使用了多种梵呗唱腔,其中有湖北黄梅戏调、越剧调唱腔、江苏小调、浙江一带的小调等。
  维那法师慧明在放焰口仪式的梵呗中,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曲调。而其他众僧使用最多的腔调是黄梅戏曲调。经过采访,原来大多数僧人的籍贯是安徽。他们都非常熟悉黄梅戏,认为好听。而且,黄梅戏采用安庆方言,而安庆方言是典型的北方语言,能听懂普通话的人基本上都能听懂黄梅调。黄梅戏腔调对于传承佛法不受影响。再次,黄梅调的唱腔优美、委婉动听、节奏适中,琅琅上口,念诵佛经时更容易把握佛经内容。
  外省的僧人们,他们在“唱、念、颂”时,常加入自己的家乡小调风格。这些僧人们认为,民间音乐运用到佛乐中更有助于参透佛学、弘扬佛法。僧人们认为现在佛教音乐的确有世俗化的成分,但是并不代表等同于一些浮躁的流行音乐。他们也喜欢好听的音乐,但在他们看来,好听的音乐应该是令人心平气和的。佛教音乐也讲究有板有眼,节奏律动,讲究和谐之“音”。尽管他们并不是音乐院校毕业,也未必懂歌唱的发音技巧,可他们是用心在唱。只有把心融入到佛学里,才能唱出和谐之“音”。所以僧人们唱念诵时,佛曲旋律走向“平平而过”,而不像多数世俗音乐起伏跌宕。这正如释昭慧在《从非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一文中所言:“在宗教领域里,音乐的用途更是重要。它除了有祭祀祝赞的仪式功能外,更有增加精神上的敬虔与专注的作用,使人沉浸在光明祥瑞、庄严萧穆、清净安宁的宗教气氛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而引发一些特殊的宗教经验。”佛教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影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只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佛教音乐才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全部。我们必须重视佛教音乐的继承与发掘,尤其是对古代保留下来的传统佛教音乐要继承好、保护好,它们是我国佛教音乐的主体和基础,是佛教音乐的原创和正统。但继承的最终目的不是抱残守缺,与时俱进的发展才是佛教音乐真正的道路,变化发展佛教音乐才是历史的进步。
  国恩寺僧人们在实际的法事中,把世俗音乐合理的加入到了佛乐中,是对传统佛乐的发展。世俗音乐融入到佛教梵呗中,是历史发展选择的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肇庆学院成绩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