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香蕉舌上过.黑木耳吧口中衔什么意思

蜀先主庙,蜀先主庙 刘禹锡,蜀先主庙赏析_课文原文/翻译-牛bb读后感
蜀先主庙的作者:
蜀先主庙课文原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白话文翻译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
蜀先主庙赏析读后感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地”两
蜀先主庙的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的分类:给我一些关于三国的唐诗和宋词.._百度知道
给我一些关于三国的唐诗和宋词..
同苏轼的《念奴娇》,最少20个、杜甫的《蜀相》多给一点啊。要作者和题目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万仞雄心别汗青,
我自风雅向天骚。克复中原论甲子当归一琴一剑平生意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革是〕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译诗: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唐诗中的三国故事翻开唐人的诗集,就会看到不少诗人都吟咏过三国的故事。他们凭吊古人缅怀往事,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借前人以自况;三国时代风云际会的英雄豪杰以及左右历史进程的转折点,都在诗人的笔下得以再现。诗人们写得最多的是[诸葛亮]。[李白]在《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一诗写道: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唐诗中关于三国人物的描述李白]对[诸葛亮]的一生十分赞赏;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像理解[诸葛亮]的[崔州平]那样理解自己。“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李白]以[诸葛亮]自比: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像[诸葛亮]一样实现自己匡时济世的理想。[杜甫]更是[诸葛亮]虔诚的崇拜者和热情的歌颂者,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感情真挚的赞美[诸葛亮]的诗篇。(俺将在后面以专篇介绍)[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胡曾]等著名诗人,也都写过歌颂[诸葛亮]的诗作。[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写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作者通过对[刘备]父子的褒贬,表彰了[诸葛亮]创业治国之功。而[白居易]则沉痛吟道:“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这是[李商隐]在《武侯庙古柏》一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胡曾]的《五丈原》云:“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作者对[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英雄业绩功亏一篑,表示出了深切的惋惜。除[诸葛亮]之外,[曹操]父子开创的“建安风骨”也深得唐代诗人的赏识,人们竞相学习并加以发扬光大;从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几乎无一例外。于是,曹氏父子的文采风流也成为唐代诗人经常吟诵的课题。[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云:“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张说]在《邺都引》里描绘了[曹操]的形象:“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书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真是满腹文韬武略,不愧为一代雄才![杜牧]在《酬张牯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中写道:“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天人作蒯通。”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是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诗人们对于怀才不遇的[曹植]也深表同情。最为[曹植]鸣不平的要算[李商隐]。他在《可叹》一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这简直是在大声呼喊愤愤不平![李白]在《将进酒》中,对此也有强烈的共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此外,对于[曹操]建造铜雀台、临终时遗嘱分香诸妾等故事,也多次有人提到。“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时代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也被唐代诗人所瞩目。[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历代吟咏赤壁的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李白]在《赤壁歌送别》写道:“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当年的冲天大火又在诗人笔下艺术地再现了,大破[曹操]的英雄[周瑜]等人所创立的功业是令人钦羡的!三国的其他人和事,也经常为唐代诗人所提到。比如:[李商隐]的《骄儿诗》中说的“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李商隐]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竟写到了“黄巾起义”!他说:“风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就作者所处的时代而言,这是十分难得的。
《三国演义卷首辞》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武侯庙》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a name=1&的戏?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箕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发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三国门后主 【唐】周昙 万峰如剑载前来,危阁横空信险哉。 对此玄休长叹息,方知刘禅是庸才。 三国门蜀先主 【唐】周昙 豫州军败信途穷,徐庶推能荐卧龙。 不是卑词三访谒,谁令玄德主巴邛。 三国门鲁肃 【唐】周昙 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三国门吴后主 【唐】周昙 吴宫季主恣骄奢,移尽江南百媚花。 一旦狂风江上起,花随风散落谁家。 三国门王表 【唐】周昙 王表闻声莫见身,吴中敬事甚君亲。 是知邦国将亡灭,不听人臣听鬼神。 赤壁怀古 【唐】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 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先主武侯庙 【唐】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武侯庙古柏 【唐】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诸葛武侯庙 【唐】章孝标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代孔明哭先主 【唐】李山甫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酌量诸夏须平取, 期刻群雄待遍锄。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吴 【唐】徐夤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 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 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入蜀 【唐】刘叉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邓艾庙 【唐】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剔银灯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一) 赵云 单枪匹马倚青空,血洒征袍尽染红。 汉水破围施虎胆,当阳救主显英雄。 追随先帝多征战,事奉军师屡建功。 长坂威风从未减,一生忠烈贯苍穹。 过秦楼 昔曰当阳,子龙英伟,不愧阵中飞虎。 如飘瑞雪,似舞梨花,敌胆战银枪处。 长坂血染征袍,骁勇无双,护持危主。 觑曹兵百万,孤身冲突,有谁能阻? 年七十,李广之雄,廉颇其勇,战场建功无数。 威风未减,豪气长存,一念答君倾注。 枯木寒鸦,老臣仙逝匆匆,魂归何许? 忆中原啸傲,忠烈名垂万古。 注:此词平仄依宋人方千里、陈永平次周邦彦 词而酌定,不考虑其它用变格所作《过秦楼》词声律。 (二) 姜维 高阳台 文武双全,才能足备,持枪勃发英姿。 艺冠群豪,运筹策晓兵机。 心存汉室随丞相,胆义高、受命麾师。 伐中原,栈道连修,斩将搴旗。 破齐乐毅遭谗佞,辟巢坛乌鹊,兴业无期。 汉数难收,国亡投节如归。 竭忠尽智将天补,未成功、此恨谁知? 近黄昏,烈士坟前,幽草离离。 注:此调有不同诸格体,本词平仄全依刘镇《高阳台》而作。 (三) 庞统 匡济之学非百里,南州冠冕未曾开。 今朝扶汉逢英主,他曰平川展骥才。 皇叔伤身来梦寐,军师殒命赴蓬莱。 雒城小径横荆棘,落凤坡前鹤唳哀。 (四) 徐庶 汝颍多才天下闻,狂歌元直智超群。 托名单福逢英主,禳法妨人试使君。 决策运谋挥万马,排兵布阵率千军。 相辞卧辙纷纷泪,班马萧萧不忍分。 (五) 刘备送徐庶 刘备立马于林畔,目送徐庶而去,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于是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林。”众问其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观此处不由感叹,感动之余,以文咏之。 玉液金波难下咽,长亭泣别两情浓。 举杯落寞重逢曰,执手依稀初见容。 可恨茂林遮望眼,岂知伐尽早无踪。 元直走马无离意,原是匆匆荐卧龙。 (六) 吕布 坐跨龙驹持画戟,温侯骁勇敌惶惶。 今朝好色诛凶暴,昔曰贪财弑建阳。 骂贼张辽真虎目,乞哀吕布假心肠。 擎天驾海虽英伟,三姓家奴白眼狼。 (七) 李严、廖立 不甘闲做云中守, 尝望军师复用臣。 哀叹武侯归去早, 从今知祢再无人。 才高自恃善知兵, 总以官轻怨不平。 垂泣孔明今殒命, 终为左衽汶山耕。 (八) 典韦 掌中铁戟运如飞,擐甲持兵破敌围。 营帐建旗施勇力,濮阳救主奋神威。 鸿门昔曰凭樊哙,淯水今朝仗典韦。 临哭招魂君莫去,寒鸦噪树不曾归。 (九) 马超 潇湘夜雨 唇若涂朱,面如敷粉,挺枪骤马披袍。 声雄力猛,阔膀细长腰。 临阵处,无人可敌;交战曰,才压群豪。 报仇辱,兴师雪恨,孟起把兵鏖。 潼关追孟德,望风丧胆,髯割衣抛。 幸逢英主,屡建勋劳。 朝病故,军臣惋惜;今殒命,汉将哀号。 伤君去,寒鸦噪树,江水浪滔滔。 注:《潇湘夜雨.灯花 赵长卿96字平韵格,又名 ,但实际上与“满庭芳”在字数、句式及平仄上有些出入。另因 版本不同,字数、平仄略有出入,影响不大,后人不必计较。 (十) 傅彤、程畿、冯习、张南 章武二年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刘备穷奔白帝城。吴兵在后,蜀将奋力死战。有蜀将傅彤、程畿、冯习、张南等均被吴军八面围住,皆宁死不降,或战死沙场,或自刎江畔,何其悲壮!令人感动不已,以文记之。 1.傅彤 皇叔彝陵空悔恨, 傅彤护主阵前亡。 汉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范仲淹是有作为的**家,文学成绩也不错,一篇《岳阳楼记》,道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喜欢他的《苏幕遮》之外,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词。   这首词通俗明白,一看就懂,可其中所含有的那份对人生的思考及对争名夺利的厌倦之情,值得人深深回味与思索。  词意赏析: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昨夜看了蜀志,笑那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智力,费尽心力,也不过是得到了三分天地。细细想来,还不如与刘伶一起喝醉了事。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人生在世活不过百岁,小时痴愚,老年身体衰弱,只有中间少年时光最可贵,可都用来争名夺利,当上了一品,有了千金财富,白发也就多了起来,怎么样避免掉?  这首词起初细细品来,有一点失意之后的赌气,想一甩了事,什么也不管,放弃这入事之心,这与范仲淹当时的屡次被贬的处境有关,受尽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不断打击,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是快要被消磨光了,因此有这种感叹也是正常的。  上榜理由:以史论事。  菊花评:历史如此,人生亦如此。  名声指数:  1      影响指数:   1  综合指数:1     TOP 9     《武侯庙》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写过好几首有关诸葛亮的诗,如《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素清高……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等等,这一首算是最出名,最能抓人心的。  这首诗是杜甫因安禄山之乱流落到蜀中时,追怀诸葛亮,有感身世而作。  词意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的祠堂就在锦官城外松柏掩映之中,点明了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草色碧青,黄鹂好音,景色宜人,人心神气爽;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出山为的是天下苍生,两朝元老忠心不二,这是在讲典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壮志未酬,这是英雄一生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无奈。  这首诗写的是诸葛亮,肯定功绩的同时,对他的大业未成又发出惋惜之情,最后两句有些苍凉,有些无奈,又有些悲壮,抒发的不仅仅是思古之幽情,还有一份对当时时事的深深忧心,诗人的心在此刻与他所怀念的那个人有些相通之意。   上榜理由:千古名相。  菊花评:有功劳,有苦劳,时运不济。  名声指数:   2     影响指数:2     综合指数:2     TOP 8      《经五丈原》  唐·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作为晚唐的著名诗人,温庭筠因其艺术上的独特之处,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特别是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才,史书上说他“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又称为“温八叉”。  这是写诸葛亮的,涉及到的人也不少,尤其是点了名的谯周,这首诗可与杜甫的《蜀相》相比,与温庭筠的另一首说三国人物陈琳的诗篇《过陈琳墓》的黯然神伤不同,多了几分意气风发。  五丈原在现在的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诸葛亮人生的最后一次谢幕就在这里,北伐之业终难完成,常使得天下英雄,感叹不已。  词意赏析: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铁骑绝尘,云雕旗飞扬,北伐军队,气势如虹,挺进中原;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天气清爽,战志高昂,赤星照临渭滨,预示着主帅的不久人世;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蜀国卧龙,从此不在,这恢复汉室江山的使命不能完成;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再也没人来给刘禅进言,谯周也就说得上话了。  温庭筠在肯定诸葛亮的同时,对于谯周劝刘禅降魏有很多的讥诮,这当然是从自己当时所处年代的角度去看历史,虽不是很客观,但也算是有感而发了。  整首诗感情丰富,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谯周的不屑,诗意好懂,用典亦是贴近事实。  上榜理由:欲有擎天志,可奈时不饶人。  菊花评:世事变化无常,两人忠贤很难论断。  名声指数:   3     影响指数:  3   综合指数:3     TOP 7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李白的诗总有一份使人心血为之一沸的精神所在,短短几字,包含的却是无尽的深意,看了之后,有一种冲动的感觉,令人奋然而起。  李白写有关三国的怀古诗也有不少,还有一首较出名诗的是《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讲的是诸葛亮的事迹,与这首的激烈相比,就稍微来得平谈一些。  词意赏析: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就在这里,曹操军与周瑜军决战赤壁,如今楼船已无处寻;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一次火攻,周瑜大破曹军;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与君分别,江水碧澄,留下鲸鲵游过的痕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书写下来报答故我,壮我心魂。  诗的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离别没有令人愁怅,望着这一江水,魂魄为之一壮。  上榜理由:写的是史,感的当时情。  菊花评:赤壁是一个诞生诗篇的好地方。  名声指数:   4     影响指数:  4   综合指数:4     TOP 6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也就是后然苏东坡所过的黄州赤壁,因有感于三国时代而写成的,是怀古咏史诗中的杰作。  杜牧在唐诗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将他“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以区别于唐诗史上的那两个伟大人物——李白与杜甫。  词意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戟埋藏在泥沙里,还未锈蚀掉,历史虽然已经过去,总会留下痕迹;  “自将磨洗认前朝”,我将他磨洗干净,认出是三国遗物,考古的唯一好处,让我们认识历史,认识自己;  “东风不与周郎便”,如果没有东风帮助周瑜,如果只是如果,却永远不会实现;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上锁住的就是大小二乔,这也只是假设,事实不会改变。  众多咏赤壁的诗中,这一首诗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有名的,写得比较朴实,简易明了,曹操下江南为二乔,本就是传闻,杜牧以讹传讹,将它给落实了,有些混淆视听,感性的诗人可不管这些,借这古战场抒发的是自己怀才还遇的感受。  上榜理由:误读了的历史,成就了的名篇。  菊花评:一番戏言,一番大话。  名声指数:  5      影响指数:   5  综合指数:5     TOP 5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时,正好途经西塞山(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便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讲的是晋灭吴,统一中国的事。  吴国孙皓的残暴无能,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分崩,晋国因此派大将沿江东下,一举平吴,诗讲的就是这件事。  词意赏析: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王浚率军顺江而下,金陵王的王气也就黯然无光;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虽有铁锁横江,依然挡不住气势如虹的晋军,吴国只得举旗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们伤怀往事,这山与水却从没有改变;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现在已是天下一统,以前的故垒却是在荒凉的芦荻秋风中。  诗里面的涵意很深,在怀往事、述古迹之时,寄怀的是自己的深深感受,至于是否是有人们所说的有着对当时割据势力的提醒与警告,就说不好了,谁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个人认为,这首诗很有气势。又有些悲凉,充满的怀古幽思之情,至于其它,实在是未能领悟出来。    刘禹锡还有一首诗是写刘备的,名为《蜀先主庙》,其内容为“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也是很有味道,但总觉得不如这一首有气魄。  上榜理由:怀古兼感叹人生。  菊花评:这也是人生的必经之地。  名声指数: 6       影响指数: 6    综合指数:6     TOP 4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戴复古多为豪放之作,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有意模仿苏轼的《念奴娇》,也是继苏轼之后,又一篇写赤壁的名篇。  这首词也写于黄州赤壁,描写自然朴素,又不乏浓重,平淡之中又见波澜,据说,清代人,被后世人“民间化、神化”的纪晓岚就很欣赏这首词,说它的豪壮之气,绝不比苏东坡差。  词意赏析: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开篇朴素,自然入题,周郎气概,也只是“气吞区宇”四字,平谈之后,壮阔波澜起,战争的场面,惊心动魂,排山倒海,连水族动物都蠢蠢欲动,江水翻腾,一鼓作气拿下曹军大队人马,后又一转,现在又是何情况,有些感伤;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赤壁附近的形胜优美,看到这些遗迹,胜过读历史书籍及听了先贤的言语,几度东风吹过了好几世,千年间的往事也随着潮流涌去,试问这道旁的杨柳是在为谁春,为谁摇动。  个人认为,与苏轼相比,这首词中的哀伤之意流露过多,流于表面,看似有感而发,总觉得有些过,描写战争场面让人称奇,但也只是灵光一现,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气势上总有些欠缺,神采也不足,不能同等而论。  上榜理由:平谈之中见奇伟。  菊花评:一波三折,难论兴亡。  名声指数:   7     影响指数:  7   综合指数:7     TOP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东坡的词豪迈又乐观,辛弃疾的词豪爽之中,又有几许苍凉,这与两人所处的年代及性格是有关系的,辛弃疾在自己的词中好用典故,被后人讥为“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个人认为,只要用得好,用得适合,没有什么可以贬低的。  辛弃疾的词中用到的三国典故不少,如“马作的卢飞快”、“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等等,这首词写得是孙权,讲的是历史,感怀却是自己的人生。  词意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上满眼都是风光,中原又在哪里,这是在说朝廷的无能,故土不能必复,只能偏安于一隅,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却报国无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到今,多少亡事,随着这长江滚滚流去,再也不回,这失去世的江山,也是否如这江水一般;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孙权年少英武,独霸江东之地,谁也没有屈服过,现在的朝中缺少的就是这种一往无前的霸气,可叹又无奈;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谁能做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与刘备,曹操说得很对,生子不如孙仲谋,多一些这样的英雄,何愁神州不复。  这首词是辛弃疾人生最后一任官职镇江知府任上写的,诗中的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其用意很明白,讽刺朝廷的腐-败无能,不能收回失地,就自己这江南之地也是很难保得住,有些借古喻金的意思。  上榜理由:古今相比,差得太远。  菊花评:总有一股生气在。  名声指数:   8     影响指数:  8   综合指数:8     TOP 2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出自明人杨慎所做的《廿一史弹词》。  《廿一史弹词》是杨慎晚年在云南戍所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又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共有十段,这一篇是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清初文学批评家毛纶、毛宗岗父子,仿照金圣叹评《水浒传》的例子,假托得古本《三国》,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这首词便是在当时所加。  杨慎此人,是明代中叶时期期的文学大家,其著述颇丰,据载有一百多种,特别精于词,有人评其词“藻丽其外,凄咽其内,与一般敷粉弄脂之作迥异”。  词意解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豪迈而又悲壮,英雄伟业的消逝,就如这江水般滚滚而势,给人一种落寞、无奈的感觉;“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有些消极了,失落之情陡增,又似乎有顿悟之意,这世间事不都是当初时光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成了空;“青山依旧在”,时间会变,空间永不变,这是一种见证,让后人缅怀;“几度夕阳红”,历史在变,夕阳在变,所有的都在变,不会为人停留。  “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白发的渔夫停驻在如画的江山,眼前是看惯的秋月春风,这是一副生活的画面,这也是一副静态的画面,历史在这一刻凝固;“一壶浊酒喜相逢”,孤独与沧凉之中多了一份喜悦之情,故人相逢,说不尽的事,饮不尽的酒,先前的寂寞可一扫而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笑声欢语中,一切的都将他忘记,过去的已成过去,就应甩弃。  有些人认为,这首词用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很不适和,不符合全书的宗旨,又过于的哀伤,没有英雄的气概,个人觉得这是一首不错的词,这是从宏观有历史角度去看,这不仅仅是符合三国这段历史,也适用于每一段历史的兴亡,更楔合了人们的深藏心中的一种孤寂感,不能言传的,只能意会。  上榜理由:不是写三国的三国词。  菊花评:细细品味。  名声指数:   9     影响指数:  9   综合指数:9     TOP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他游于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因见其风景优美,又有所感而作。他还在这里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盛事。  就在唐朝的时候,杜牧也在此写下千古名诗《赤壁》,因而这黄州赤壁又有“文赤壁”之说,而那真正的三国战场赤壁,则是在湖北省蒲圻西北,人们称之为“武赤壁”。  词意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很有气势,空间的渤大,时空的绵长,尽在这“大江”与“千古”之中,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看得远;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这是在写实了,很是细致,“人道是”点出的是人们传说这就是古赤壁占场,作者也自己不敢确定;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气势澎湃,有“乱石”,有“惊涛”,堪称“奇绝”、“险绝”,让人不禁心为之一畅,神为之一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之中代有人才出,江山之美,英雄之豪,相互映衬,相互生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瑜正是年光,又得佳偶,神清气爽,当然是“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郎,其神采,其风度,只能让人无限仰慕与敬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时间流逝之快,让人感叹,不知不觉之中,白发早已爬上了头,只是一笑过之;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这一生犹如梦境,还是把握住这现实,把握信手中的这杯酒,好好地记奠这一江的水,天上的月。  个人觉得,若论描述三国赤壁的词,这篇当属第一,无出其右者,历史上的文学全能冠军苏东坡,在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波折后,并没有丧失信心,却觉得越发豪迈了,这样的人生态度,纵观历史,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上榜理由:三国第一名篇。  菊花评:无可论,已绝顶。  名声指数:  10      影响指数:10     综合指数:10 原文链接:
其他类似问题
宋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蕉木耳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