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一条良渚玉琮市场价格上的线翻译

推荐出版社
购物车 0 件商品 共 ?0.0 元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一本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范本的诗歌互译集)
出版日期:2013-12
字数:244000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49.8
折扣:88折
蔚蓝价:?43.8
vip(2-3星):?42.8
svip(4-5星):?41.8
商品评论(0)
商品问答(0)杨炼:别让你的一些手势沦为冷漠死寂的美
&&&&&&&&&&&&&&&&&&&&&&&&&&&&&&&&&&&&&&&&&&&&&&&&&&&&&&&&&&&&&&&&&&&&&&
刊于&201310
YI(注:此长诗题目为杨炼自创的汉字,由“日”与“人”贯穿而成,读音“YI”)
傅小平:但在你两卷本的诗选《杨炼作品》中,你把你认为极不成熟的练笔之作,包括被认为是朦胧诗人时期的作品都删掉了。
炼:但我此后又出版了一个记录我三十多年创作的《杨炼作品1978~2012》的总集,我又收入了早年的作品。其中这第一卷就叫早期诗和编外诗。这是因为,我现在的想法有了变化。我想那时候的创作,我把它称之为“史前期”的创作可能很不成熟,但对一个诗人的成长其实非常重要。
& 很久以来,我们都在贬低“宏大叙事”,我们总是但其实,“宏大”和空洞,与作品的大小无关。一首小诗,当别无新意,只能堆积意象,去影射社会主题,那也是“宏大”而空洞的。
在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谈论且标举“深度”,某种意义上也是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
& W.H.(注:杨炼好友、英国诗人)
&&&&&◇
早期的诗歌体现了一种英雄主义情结,有泛启蒙的倾向。那么你后来的诗歌,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包含了对宏大事物的激情和滔滔不绝的言说能力,而一以贯之的是你对史诗、大诗的诗学追求。这与“第三代”诗人以后以口语、形而下生活表述及小情绪小感受为主要特征的诗歌写作形成了鲜明对比。有诗评家说,这些后起的诗人之所以本能的拒绝和排斥杨炼,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惭形秽。但
& 文字看起来非常破碎,但在这破碎之中有一种形而上的、想象的联系。所以,这首诗把汉字的语言学性质发挥到了极致,它在触摸汉语局限性的同时,也充分敞开了它的可能性。
傅小平:你刚说到“破碎”这个词,让我感觉顾城写的这首组诗,关乎他当时的生存处境。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理解:诗学意义上的完成,也意味着他的诗歌和他的生命之间也存在一种必要性,而且有走向重合或殉道的极端的可能。
炼:那时,我住在奥克兰,我的妻子友友在悉尼大学教中文,后来麦考瑞大学又请我们两个写中文课本。我们生活得不易,住在激流岛上,买了一个木房子,和谢烨一起养了100多只鸡,还做春卷,拿到集市上去卖。倒霉的是,他养了这些鸡之后,声势浩大引来了苍蝇,邻居就开始投诉。当地政府就通知他们在限定时间内处理掉这些鸡,等他们来检查时,顾城提了一个桶就往他们脚下一倒,那是100多只鸡头啊,吓得那人掉头就跑。他们一家本来是指着这些鸡卖鸡蛋挣钱的,这一逼逼得顾城自己把这些鸡全给杀了。后来几天谢烨就忙着拔鸡毛,把鸡肉都冻起来,因为吃不了,丢了又可惜啊。你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凄惨的境地!后来,1993年10月的一个早上,友友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说顾城死了谢烨也死了。我当时以为是对方说的梦话,但对方又重复了一遍,友友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再后来,我去了柏林,我住的一个地方正是顾城住过的,我每天用顾城曾经用过的同一个信箱、大门、楼梯。那时我会突然想起多年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感觉真是非常非常悲伤、复杂,不由你不感慨命运无常,一言难尽哪。
& 诗人张枣早逝,令人扼腕,但
傅小平:毫无疑问,你一直在寻求这种完成或成熟的表达。
& 有着某种阶段性的“完成”。这不单单是与生活对应意义上的完成,还得包括思想差不多都是相隔十年左右才完成的,这一步步“完成”,都内含着某种哲学启示,他们不停深化对人、对存在的追问。《YI》是我对中国历史、现实、语言的一次“共时性”反思。此后的《同心圆》则打破国界甚至语言边界,把世界归纳于人的内心流亡。《叙事诗》则如长途跋涉后返回自己脚下,重新理解了作为历史象征的每个人。
傅小平:总体来看,你的诗歌比较多地指涉到种族、历史、考古和地理等,你似乎对时空有着特别的敏感。
& “非时间”而不是“无时间”,而“非时间”恰恰包含了“一切时间”。这首诗在这个超验的文本空间内,我想以美学方式贯穿“此刻”和生命的根本处境,用文本包容古往今来的现实。2004
你在《鬼话,智力的空间》也说过一句话:一首成熟的诗,一个智力的空间,是通过人为努力建立起来的一个自足的实体。
&到底能否走下去?能走多远?
那个从不可能开始的开始,才是真的开始。多年以前,我就写过一行这样的诗:以死亡的形式诞生才是真的诞生,写这行诗的时候我并不完全知道它是什么意义,而写《大海停止之处》的状况,简直就是这句诗本身。
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一天这是从岸边眺望自己出海之处。我感觉我最终以组诗的形式把这四年无根的漂流的经验显现出来了。可它到底是什么?我并不全懂。
傅小平:怎么说?后来又是怎么懂得的?
炼:那是在五年后,我在爱丁堡遇见一个用低地苏格兰语写诗的苏格兰诗人,他跟我讲起一件事;有一次他必须住在一个说另一种语言的岛上,在这个岛上,他能看到和自己说一样语言的地区,这之间不到一海里的距离,但一年半之内他写不出一首诗歌。他突然感到母语所代表的一切离他而去了。这时我跟他说,你突然让我懂得了我写的那句诗意味着什么!我看着自己出海,实际上包含了所有我所经历的分裂,从现实到语言的分裂。我甚至怀疑不经历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分裂,我们写下的语言又如何能表达出我们存在的深度。
我写了这首诗,某种意义上是它让我明白
出生在瑞士,
我一句英文也不会说,我就
它称为“极端”之书。因为有中文古典的形式主义传统做参照,又有世界诗歌杰作作为衡量的标准,入选之诗,就必须在思想、美学上不被压垮。相应地,我们不在诗人名下简单罗列他们的作品,而是把不同诗体分为抒情诗、叙事诗、组诗、新古典诗、实验诗、长诗六大部分,这样能让读者从不同的入口看到诗人的多个侧面,测量出每个侧面的质量和深度。诗人肖恩·奥布莱恩
& 诗人译诗会有外语能力上的弱项,所以很少有诗人同时又是翻译家的。但我以为,我们更该关注的是,诗人对任何诗意迅疾如闪电般的深切领悟,这领悟自顶上灌下,驱使诗人的浑身器官向语言敞开,驱使他们构建起“一座向下修建的塔”。如果说
& 那个特殊的感觉,美感和内涵的深度。然而如果要传达出那种感觉和深度,他就必须去创造。比如说把中文译成英文,你就必须在译文的语言里创造一种形式,一种不同于一般英语诗歌的风格,只有这样才可能传达出中文诗里独特的内涵和美感。这个要求是很高啊。但无论中文也好,英文也好,它都不简单,都能找到某种对应性,而且从古诗翻译开始,中西之间就有了一种深层的对话。这就为我们所说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 那只是译者低能的托词!实际上,原作提出的要求越严格,就越激发翻译的对话。整个世界,又何尝不能被收入这个诗意对话的版图?
& J·萨托琉斯(注:来自德国的诗人,谈话时正对面坐着),
&&&&&&&&&&&&&&&&&&&&&&&
那些在口语和庸常生活中寻找诗歌的小诗人们,找不到可以观看和研究你的望远镜。我以为说出了部分道理,
& 在意识形态冷战时期,人们似乎还可以在两大思想阵营之间寻找一种选择。
傅小平:如你所说,假如承认无所事事的平庸是诗歌最大的天敌,那是不是说在你看来,西方诗人面临更深重的危机?
炼: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但西方的诗人普遍对此缺乏锥心之痛。当然,战争的血腥、宗教的强权、专制的残酷,这些“可见”的灾祸,带给人们深重的灾难,但冷战后全球系统完备的实用和虚伪,传染给每个人的那种无力和无奈,难道就不是更深的灾难?所以我说这个时代,“思想危机”远甚于经济危机。
你看,在当代英语诗歌里,已很难再看到像叶芝、艾略特、庞德那样的大诗人。你能看到一些“小精品”,但很难见到那种开创性的大作。那么原因在哪里?是诗歌本身的原因吗?不!你得从思想文化根源上去找原因。
你早在1987年就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了首期《幸存者》杂志。是否那时你就预言了这种
& 今天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被利益、利润绝对统一的、彻底自私和玩世不恭的世界。这是我们人的存在,就是绝对的幻灭,绝对的孤独与无奈。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最初政治的反抗,历经文化的反抗,最终落实为诗意的反抗。因为当全球化使每个人的无出路如此明确,当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宗教的群体都不足以依托,只有文学才能独自承担起我们个人的“美学的反抗”。也就是说,在当前这个世界里,你要么选择无奈地接受,你要这才是真正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
贯从楚辞、汉赋、律诗等传承下来的,
& 中文诗人总想“新”,为“新”痴迷,为“新”疯狂。殊不知没有古典的根基和深度,作品只会变得肤浅而空洞,新诗在形式上的贫困,就是非常明显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认为
& 从楚辞、汉赋、骈文、律诗传承下来的,
& 怎样才能配得上非常精美的古典诗歌传统。中国的古典诗歌传统,从诗经、楚辞开始,已经将汉语的感受、表达、思维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当代创作如何与古典诗歌传统相衔接?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得问问,我们是否继承了这么一个传统?如果说传统是指有积累,有发展,有自觉的一个过程,那我们实际上没有继承,也没有发扬。因为中国诗歌没有真正的思想积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诗歌传统。正是从这个问题出发,我提出了“新古典”的概念。
傅小平:听来有些玄乎,进一步展开说说?
炼:“新古典诗歌”讲究诗歌形式上的“有机对比”,但更强调与古典诗歌形式之间有一种“神似”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将古典诗歌的形式结构、音韵能量、视觉意象、“形式主义”的美学要求,以及蕴含在形式结构内的时空观念、哲学内涵等等,创造性地转型到当代诗的形式内部,从而使传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过去时,而是生存在当下的东西。实际上,这一点恰恰体现了当代中国诗的独特性。因为放眼世界,只有中文自汉字出现始,其基本构成和使用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它在不停地做内部的转型,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个意义上看,“新古典”在思想和哲学上对当代世界的启示性,甚至超过了它诗歌本身的意义。
“新古典诗歌”的主张推向极致,就是2011
你也在主持一个“方言写作”的项目。感觉你是在触摸语言的另一种极致。有意思的是,今年刚去世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
尽管用他始终用所谓殖民地的语言,即适应非洲土壤的“新英语”,来写作小说及其他文体。但他用所属部落使用的伊博语,创作了一些重要的诗歌作品。我想这样的选择该是别具深意的。
炼:实际上,另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也曾经强调,任何一个非洲作家,除了用英语、法语等殖民地的语言写作之外,至少应该尝试用自己部落的语言写作,哪怕是为了比较语言的差异性也应该这样做。他们这样一种写作的追求,既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纯真透明,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度。以此来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又何尝是用本地的语言来写作诗歌呢?
我们虽然有成百上千种方言,却只有一种书写语言:普通话。极端一点讲,普通话未尝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种“殖民语言”。不同地区讲着不同方言的人,在用普通话写作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切断与自己本土文化根源的联系。我们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与斯洛文尼亚诗人进行的“方言写作”项目中,不仅要求参与的诗人,进行诗人之间的互相翻译,而且要“发明”自己的方言写作。这其中杨小滨“写”上海方言,小翟,翟永明“写”四川方言,梁秉钧用已经发明的粤语文字创作,我“发明”北京方言的书写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你在进行的这个“发明”,可以说是对两千两百年前“书同文”传统的一个新推进,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国际交流反馈对中文的推进。
傅小平:如果说古体诗和方言的写作,你更多是在提炼一种语言的纯度。那么《艳诗》的写作,你是在突破题材的极限。我也看到你发我的资料里,有一篇题为《我,兰陵笑笑生》的文论。在文章里,兰陵笑笑生现身说法,写尽了《金瓶梅》的是非曲直。以此对照,莫非你以一种极强的代入感写作了《艳诗》。我感兴趣的是,何以会有这样“高难度”的写作尝试?
炼:我前面已经说过:写什么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达到了何种深度。从这一点上讲,我写“艳诗”和写别的诗一样,关键在于能否从“感觉”里提炼出一首诗独特的意识和形式,并经由它们写出某种人性的深度。1994年,我们在纽约开了一个《今天》的主题研讨会。在会上我就说,每个诗人都想在诗里处理政治,但都不敢把话说清楚。同样,每个诗人都想在诗里写点色情,但又不敢跟色情题材来个素面相对。我当时就想,有没有可能用当代人生和诗歌的意识来处理古老的色情?
我知道这很难,千百年来,文学都在处理“色情”这个命题,你哪怕是想给这个金字塔的塔尖加高那么一毫米都很难。但同时就像刚才说的,我们在诗歌里不曾直面过色情,每个人都只有把自己的肉体当作走廊,去接近那神秘。诗歌要处理的就是这种神秘的“感觉”,而“处理”全在于对形式的严格控制。也就是说,“色情”的极强极热的感觉,必须由“诗歌”写作的可怕冷静来控制。这样,“诗”的写作过程已经抹去了“色情”的触目惊心。要说难,这诗内的搏斗才真叫难。所以,写作《艳诗》,我是希望它能与《金瓶梅》中出现的诗意构成创造性的连接。而《金瓶梅》,它不只是尘封在历史中的古典小说,某种意义上它是第一部中文“现代小说”。我说“现代”,不是赶时髦,我只是盯着它“掏心术”的深度。当然有金瓶之野,还得有红楼之雅,才堪为真正的艳诗。这就意味着,在处理色情的真实感以及文学价值的兼顾上都要极其讲究,当然所有这一切,最后都落实在“诗”上。
& “对仗”,它要求上下两行诗句同一位置词汇之间的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至颜色、数字也必须两两相对。就像杜甫的《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行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映照,其效果犹如空间上的回声,这是只有中文方块字才能玩的游戏,它把字、句、双句、整首诗层层叠起,变成一个多重的意象结构,在读者眼中心里,搭起一座玲珑剔透的建筑。
总体来看,
& 音乐的节奏曲调,才能赋予松散联系的汉字以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像《登高》中的诗句,如果没有音乐感的组合,它们只是意象的组合,而正是“不可见的”音乐把这些“可见的”文字意象组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是为什么我多次把汉诗的音乐性称为“秘密的能量”。回到长诗,
国际笔会理事,如此种种,为你赢得了
我曾参加意大利、德国的一个诗歌节,他们让我写一段授奖辞,后来我思考再三不得不给一个题目,叫做“提问者”。实际上,真正的诗人每写一首诗一部诗集,都在试图不停的给自己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这让我联系到屈原的《天问》,屈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作为一个提问者的姿态。
& 离开中国后,我开始在世界漂流。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英国,哪儿有感觉,我就去哪儿。屈指一算,我至少在二十多个国家待过。在这样的漂流中,有时候完全不知道该在哪儿待着,我一个月吃过40公斤土豆,也在一间有二十多个地方漏雨的房子里住过,我甚至完全不知道未来在什么地方。但有一点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就是
有重要地位的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据说,你在意大利领奖时,是V.S.奈保尔给你颁的奖?你对他有什么样的印象?
& 我并不认识奈保尔本人。
语言没有大小之分,只有自觉意识上的深浅之别,你“将立足于中文的经验之根,同时向全世界敞开,特别着眼于不同语言之‘本土深度’间的交流”。
& :我写过一篇文章《本地中的国际》,这篇文章可以简单地归结这一句话,就是没有国际,只有不同的本土。这么说,是因为经过漫长的国际漂流之后,我感觉到“国际”这个词的空泛。如果“国际”不是建立在不同“本地”的深度之间,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一种骗术。那什么是“本土”呢?它的内涵,可以是地理的、心理的、历史的、语言甚或语言学意义上的,但绝非仅仅指的某个地点,它必须指向每个地点,一种诗人不停发掘自身的能力你作为一个诗人,你的回答,就在于如何把一首诗,写成一种“关于现在的考古学”?诗人就得像一个考古学家,他从地表一层层往里掘进,追问那个隐秘的“自我”。而诗作就像是考古手册,它记录下在一个地点之内的、纵深的发掘经历。这个经历就体现了
傅小平:如果说某种意义上,诗人是天生的。那么是否有那么一个时刻,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位诗人?
炼:我真正开始写诗的时刻,应该是1976年1月7日。我母亲在那天猝然病逝。之前一天,我和我母亲将文革期间不多的照片贴满照相册最后一页,我当晚回了插队的村子,然而第二天早晨就得到她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死亡就这样蛮横粗暴、毫无隐晦地立于眼前。也是在那一刻,诗作为一个灵魂的存在的意义凸显了出来。那一年,我刚满20岁,那场告别,几乎瞬间改变了我的写作性质。我第一次用我的舌头品尝到真正的诗意,虽然当时的诗写得比较幼稚,但定位在“真正的诗歌”这种舌尖上的品位和感受,此后再也没有改变过。
的题材和主题全部远离生活和感情,而指向文化、历史和他所谓的内心,对想象力和语词的榨取已到了抽象的程度”。这样的说法就未免有些极端,但凸显了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怎样
& 这个命题,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其实也是感觉与思想的关系。对于
& 在思想的深处感觉。因为我曾经说过,一个当代中文诗人,它必须是个大思想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堆传统、历史、现实、文化、语言的碎片,除了试图把自己变成一个良性文化杂交的案例,别无他途。而且我也相信,诗里表达的感觉是钻头触及的不同地层:黄土或矿石。不同地层的分布和精确表现,才能产生伟大的诗。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往今来的大诗人,有风格上的不同,却没有层次上的不同,艾略特的复杂和埃利蒂斯的纯粹达到了同样的深度和境界,而任何的惰性,任何人为的界限,都只会给诗歌和人性的探索设置栅栏。作为一个诗人,你真正要做的就是艰苦努力以争取站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肩头上,舍此以外,任何漂亮的言辞都只是一句空话。
炼:诗对于我的深层次的意义,甚至是我极亲近的欧美朋友,都很难理解。因为对他们而言,诗是自由生活的产物。但在我们这儿大为不同。对我们来说,所有这些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纠缠,都是你无法挣脱的个人命运的一部分。所以你必须先争取到生活的自由,然后才能写诗。对我来说,当内心压力太大时,只有坐下写一行诗,有时候就如狄兰&托马斯那样,枯坐整天与一个句子搏斗,都能让我回到自由境界,也只有诗让我的世界保持了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是唯一能从不可能开始的东西,我唯一的自由就是诗。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此后成为著名地下文学杂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1987年,杨炼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1988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世界性写作生涯。2012年,荣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八种、散文集二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杨炼已连续数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于2008年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2011年再次当选,杨炼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35.4 元(71折)&&
二星价:35.4 元(71折)&&
三星价:35.4 元(71折)
免运费政策: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特色及评论
瓦尔特称翻译为“第三种语言”,既不同于原文,又不同于普通外文,而是两者之外独具一格的东西。正像铜锡混合成青铜,避开了铜之脆和锡之软,却变得既硬且韧,像另一种元素。精选在这本诗选中的作品,堪称一种小结,展示了过去历年来中英诗人交流的成果。
本诗集收录了多位当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及译文,他们是姜涛,冷霜,唐晓渡,王小妮,西川,萧开愚,严力,杨炼,杨小滨,于坚,臧棣,翟永明,张炜、周瓒,以及安敏轩,托尼?巴恩斯通,波丽?克拉克,简妮芬?克劳馥,安东尼?邓恩,威廉?赫伯特,肖恩?奥布莱恩,帕斯卡尔?帕蒂,菲奥娜?辛普森,施加彰,乔治?塞尔特斯和约书业?维尔纳。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2005年以来,主编杨炼与威廉 赫伯特成功策划了中英诗人若干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中英诗人互译项目,诗人们坐在一起,通过讨论,切入原创诗作的一切内在层次:人生经验的、诗歌观念的、形式创造上的、语言学实验上的,并用对原创的理解,激发译文的创造性能量,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精彩的翻译诗作。
2013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英国著名的shearsman出版社,在互译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联手推出《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在中国和英国以中、英双语同时出版。
中外诗人互相翻译,犹如古典诗人彼此唱和,既见友情,更像竞争。诗人的敏感,体现于细品原作之妙;诗人的思想,还原为对诗意闪电般的理解;诗人的创造力,呈现在用译文揭示原作的精湛――时而,比原作还精湛!
变小的世界,令不同语言的诗歌互相碰撞,其激烈、深刻的程度令人兴奋。而这部诗选,将让诗歌翻译为文化交流提供一种范本,它的意义,将远远超出中、英两个语言……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对话式互译
the third shore:poet to poet dialogic translation序二
on the rising beach. translation as metaphor 高高升起的海滩:翻译之为隐喻 中诗英译/chinese into english 姜涛/ jiang tao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 冷霜/ leng shuang
小夜曲/serenade唐晓渡 /tang xiaodu叫出你的名字/i cry out your name 五月的蔷薇/may rose 镜/mirror无题 (之三) /3rd part of an untitled poem' 无题/untitled 王小妮 wang xiaoni一块布的背叛/betraying cloth 台风四首/four typhoon poems 在威尔士(选三)/wales in june 月光白得很/white moon 萧开愚 /xiao kaiyu留赠拉斐尔/a gift of words for raffael keller 一次抵制/one resistance 山坡/hillside 西川 /xi chuan巨兽 /monster 我奶奶/my grandma佩玲/pei ling 皮肤颂/ode to skin 题王希孟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after wang ximeng’s blue and green horizontal landscape scroll, a thousand miles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严力 /yan li中国抽屉/the chinese drawers 输掉了/lost 杨炼/yang lian 个人地理学/personal geography 鬼魂奏鸣曲/ghost sonatas 饕餮之问/questions about the demon taotie 一粒葵花籽的否定句/a sunflower seed’s lines of negation’ 一条良渚玉琮上的线/a line on the liangzhu jade cong 散步者/stroller 紫郁金宫:慢板的一夜/a night in the purple tulip palace (adagio) 蝴蝶――纳博科夫/butterfly C nabokov 蝴蝶――柏林/butterfly C berlin 蝴蝶――老年//butterfly C old age杨小滨 /yang xiaobin目的论/teleology 裸露/nude 景色与情节/the setting and the plot 离题的情歌/love song gone awry 信件,面包,书签/three short poems 于坚/yu jian 在西部荒野中看见火车/watching a train in the western wilderness 臧棣 /zang di自我表现协会/the self-expression association 生活是怎么炼成的丛书/how life is smelted 牵线人丛书/a puppeteer 翟永明 /zhai yongming第六月/jing an village, june 菊花灯笼漂过来/the chrysanthemum lantern is floating over me 唐朝书生/scholars of the tang dynasty张炜/zhang wei松林/pine forest周瓒 /zhou zan慢/slowness未名湖/nameless lake灰喜鹊/jay english into chinese/英诗中译nick admussen /安敏轩road trip /驾车旅行medical thriller /医疗惊悚 tony barnstone/托尼q巴恩斯通hair/毛发 break up with him (a how-to manual) /跟他绝交death/死亡worn/旧breyten breytenbach/汴庭博departure/启程polly clark/波丽q克拉克zoo/我的动物园学历 my life, the sea/我的生活,海 cheng du massage/成都按摩 beijing/北京 swan/天鹅 women/女人my life with horses/与马共生jennifer crawford简妮芬?克劳馥a tempo/回旋\antony dunn/安东尼q邓恩 flea circus/跳蚤马戏团lepidopterist/蝴蝶专家 unsaid/未说的话 william n. herbert/威廉q赫伯特midsummer night's lighthouse /仲夏灯之夜塔forgive the flies/原谅苍蝇 ghost/鬼魂 kabitika/祖父母border cow /边界母牛shields fox/庇护雌狐tyne tunnel /泰恩河隧道 slow animals crossing /慢动物穿行 santiniketan /桑蒂尼科坦a difficult horse/一匹很难的马 sean o'brien/肖恩q奥布莱恩cities/城市 europeans /欧洲人another country/另一个国家tables and chairs /桌和椅
pascale petit/帕斯卡尔?帕蒂the mirror orchid/镜兰atlas moth /地图蛾 unearthly languages/神奇的语言 my father's body /我父亲的身体 self-portrait with fire ants /有火蚁的自画像 the snake house /蛇屋 the strait-jackets/约束衣.fiona sampson/菲奥娜q辛普森common prayer /共同的祈祷 arthur sze /施加彰the negative /底片 horse face /马脸pig's heaven inn/猪西天客栈 looking back on the muckleshoot reservation from galisteo street, santa fe /从圣达菲市加利斯泰欧街回望马柯舒特印第安保留地the moment of creation/ 混沌初开 george szirtes /乔治q塞尔特斯water/水madhouse/疯人院 we love life whenever we can /只要我们可以纵情地生活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所有世界里最好的那个some sayings about the snake /关于蛇的一些谚语 joshua wiener约书亚q维尔纳found letter /寻回的信cricket /蛐蛐诗人名字对照表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十一岁起经历文化大革命。七十 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78年成为著名文学杂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并受邀到欧洲各国朗 诵。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首期《幸存者》杂志。1988 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写作生涯。
威廉 尼尔 赫伯特,1961年出生于邓迪,在邓迪和牛津大学的布拉森诺斯学院完成教育。在牛津大学他出版了研究苏格兰诗人休 麦克迪尔米德的博士论文(《围绕麦克迪尔米德》,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他已出版六卷诗集和四本小书,并被收入多种选本。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渚文化玉琮鉴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