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传横扫全民时有人评论到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应当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而不是相反的。从

& 当下网络文学的大势是“主流化”?
查看: 13807|回复: 54
性别男&UID573490&帖子108&主题23&精华20&龙晶12 &龙威0 &积分126&阅读权限150&好友1&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0&龙威0 &积分126&好友1&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云中仙客 于
15:53 编辑
  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发言
  当下网络文学的大势是“主流化”?
  庄庸(博士,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
  开场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文学报社“新批评”第三届论坛及优秀评论奖颁奖典礼,并就论坛主议题“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发表我浅陋的看法。
  在当下这个“非常”时机,这个主议题是如此重要。但我以为,它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横向的结论——网络文学能不能归入“文学”的阵营;而是在纵向的“预判”——在网络文学的“主流化”或成为当下大势时,“新批评”何为?
  正是在梳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之中,我发现,“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议题,提供了一个“小切口,大格局”的视野,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只是一个文学问题,而已经演变成一个新的政治问题。
  于是,这个议题带来的最终拷问便是:在“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之中,在“中国土著思想与理论体系”强势崛起的时代大潮中,从网络文学到整个汉文写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批评”?
  取势而为,“我”又该做什么?
  一.议题研究: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个议题的重心在哪儿?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
  这个议题既“奥特曼”(过时、落后),又先锋和前沿——完全视我们讨论这个议题的时代背景和出发点是什么。
  如果还是从所谓的传统作家/评论家出发提出的疑问,或者从网络作家/土著评论者出发的肯定,那它显然已经OUT了——这应该放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来讨论的议题。
  或者说,从网络文学诞生之日起,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现在,这种“二元对立”的阴影还笼罩着我们——网络“文学”似乎一直还没有获得“文学”的合“法”位置。至少在大多数非网文界的人看来,它“是”、还是“不是”文学,仍然是存疑的。
  但2014年,在网文清理、整顿运动和“规范化”趋势(我的概括)的背景之下,为什么这个议题会“强势回归”呢?
  因为,当下这个议题的重心,在此大势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偏移——如果它是“文学”,那当下(从2014年4月至今或许会持续半年的)“网文清理、整顿、‘规范化’运动”,要把网文引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如果它不是“文学”,那它何以能够在“文学的问题最终演变成政治问题”的坐标系中,寻找和确立自我的意识、身份和位置?
  也就是说,现在问题的焦点,根本不在于“网络文学”是不是跟“传统文学”(或者说“纯文学”、“主流”文学、“正统文学”,ANYWAY,任何可以指称其“正统”、“纯正”和“合法”地位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同属于或者可以分享“文学”这个概念,也不是衍生而来的网络作家跟传统作家是不是可以比肩而立的文学身份和地位之争……
  1.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
  这种争论真的已经过时了。而且,充满了“妖魔化”的色彩……
  从我自己来说,一直都觉得没必要介入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传统作家PK网络作家、传统文学PK网络文学)的争议和交锋。这个议题无可争议,却很容易惹起是非。(所以,今天下面这四个层面的内容算是内部看法,不公开的哈——请各位在座的朋友如风过耳,听过就是了。嘴下留情。我只想做学问,不想趟浑水。)
  第一个层面,就是“事实性”。从出版数量、影视改编、畅销品种等各种数据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社会和公众接受与认同的事实“文学”。
  第二层面,就是“断裂”。我发现在争论中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容易用传统经典名著,或者当代名家名作的标准,来衡量网络文学当下的成绩和成就——却没有想到:这个标准如果用来衡量当下“传统文学”阵营,它们的成绩和成就又如何?其次,最关键的是,忽略了“时空的错位”问题,比如,当代名家名作和网络文学经典/流行作品之间,并不只是“空间上”的衡量和比照,也有一个“时间上”的传承和变革。
  第三个层面,就是“想象性”——想象未来网络文学如何如何,“传统文学”如何如何,然后两相比较。这个就更没有争论头了。明天的事情,谁说得清楚?而且,历史成就未来。对未来最好的预测----其实是:创造它。
  第四个层面,最关键的是,这种争议的本质是什么?是“话语权”之争——谁掌握文化领导权?这不但发生在作家作品层面,同样,也发生在评论评价层面。
  客观地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世代迁移、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无非也是一个“熬”到老的过程:每一代人都终将老去,将位置留给下一代人。
  就像我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人,说得好听点,是桥梁;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过渡者。我们在传统评论里,是末尾之梢;在网文界评论者,也是边缘进入者……而且,这两种说法,都还有点自我抬举的味道。意思往大里说,我们是沟通两个阵营的使者;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两边都搭点界的往返者而已……但正是在往返之中,传统创作/评论机制体制里的“新生代”们,已经进场,在场,身在网中央,跟土著评论者开始融合。身兼两个体系之长,融通两个体制之短,当他们真正成长起来时,新的文艺评论/评价、评奖/评选体系,将会随之全面崛起。他们才是真正拥有下一个文学时代的话语权的人,掌握未来文化领导权的人。
  因此,我以为,现在这两个陈营的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之争,其实都是繁花,都是泡沫。争来争去,它们都会旁落——落到下一代的手里。所以,与其争,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些的工作,为他们铺路。这也是我现在的定位。
  这个话题扯偏了。回到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种争论和交锋,说到底,不过是种“名份”问题,“文学”身份和地位问题,利益与财富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问题……跟网络文学的“性命”无关,跟“网文的生死存亡问题”无关,跟“网文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核心、最重大的理论、现实与政治问题无关。
  2.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
  这些问题在前几年,对我们来说,或许还比较重要,比较在乎,甚至比较为此焦虑。
  但现在,所谓的网文界(网络作家、网文从业者、土著评论者)等——真的越来越不在乎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他们的焦虑、迷茫、不安以及伴随而生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已经不来自于传统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接纳、认同、身份和位置。甚至,以2014年4月为界,一切发生了颠覆性的逆转。
  为什么?因为,当下已经发生、正在继续和即将持续深入的“网文清理、整顿运动和‘规范化’趋势引发了整个网文界的“震荡”——这种“震荡”还在持续——并且,诱发了普遍、深入而持久的“集体焦虑”、“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
  一种新的争论和交锋正在酝酿,且这种争议和交锋,却真正关涉到网文的“性命”、“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理论、现实与政治问题:网络文学还是不是“全民自由创作”的文学?还是不是以泛娱乐、商业化或全产业链为“知本/资本的逻辑”?应不应该承载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话语的构建责任与使命?
  于是,“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议题重心,开始大幅度转移:从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变成了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在国家政治的强力介入之下,网络文学到底还“是不是”文学——到底是“文化的逻辑”为主导,还是“商业的逻辑”为主导?现在,是不是有可能变成以“政治的逻辑”为主导?……
  当文艺的问题最终演变成政治问题,文学成为政治最佳的试验田时,大家普遍焦虑和不安的是,网络文学“是不是”还能“像网络文学一样发展”,亦即:如其所是?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饶舌?没错。但是,很抱歉,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界定和描述这个“议题的重心偏移”和“问题的焦点所在”。
  但显而易见的是,同一个议题“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从彼到此,大家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在同一个层面。
  当下,传统文学界/评论界,或许还在在关心“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寻找网络文学得到认同、接纳和评价的理由;但网文界/土著评论者,关心的则是,网络文学还能不能“如其所是”的发展——从所谓“流行却并不主流”的亚文化形态,主动走向“被主流化”(这真的是一种矛盾的逻辑),网络文学还“是不是”文学?
  3.网络文学“被”主流化
  在“如其所是”的预期和研判之中,网文界对网络文学的生命力、钱景和文学前景都充满信心。
  无论是以“商业的逻辑”为主导——网络文学比“正统文学”更能对接市场的脉动,更能贴近大众需求的暗流,更能切中全版权战略的利益链;还是以“文化的逻辑”为轴心——更能虚构和创造从社会大众到不同类型/群体和阶层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更有可能符合“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也更有可能诞生和引领“下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他们都对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越来越拥有强大的信心。
  惟一让他们耽心的,在“政治的逻辑”强力的支配之下,从“亚文化”到“主流化”,网络文学还能不能“如其所是”的发展?
  议题设置,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答案。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个议题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议题两个重心的转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基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我们又能做什么?
  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到今,当网络文学以强劲的生命力,“带来了文学阅读与传播方式的革命”,“日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引擎之一”,甚至迅速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格局、“实际上已经重构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新语境”时,同时也成为塑造价值观念、重述意识形态、构建中国话语的主要场域,因此,必然会被“倒逼”走向从“亚文化”到“主流化”的进程。当下网文界的震荡,不过是这个历史性进程必然经历的阶段。
  今天,我们这个报告的任务,就是试图梳理清楚这个历史进程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对“网络文学主流化”这个2014最重大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为什么“主流化”,如何“主流化”,“主流化”的未来是什么……
  二、文学生态与影响力评估:
  网络文学为何会成为当代文学的“新亮点”?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网络文学以新的文体和新的文学样式成为时代的风向标。
  并且,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网络文学身在内部也不断地经历着“新文体和新文学样式”的的演变和嬗变。
  这使得它在当下各种文学范本里,最有活力和潜力“升级换代”、“自我超越”,成就下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
  这不但使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的“新亮点”——它将续写当代文学史并引导它的变革与传承。而且,网络文学主导的“新文体时代”,使文学的问题终究演变成新的政治问题。
  1.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样式”,尤其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整个时代巨变,整个中国遽变,整个行业剧变,“文学样式的更迭很多”。网络文学成为最贴近当下中国人生活和心理的“新的文学”。
  A.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大风向标之一。比如,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进入巨变、剧变和遽变的三变时代,今何在的,在世纪变化之初就能准确而无误地捕捉到变化中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世代在应对这种“变化”里最初的不适:自我的意识刚刚觉醒,自我的位置尚未确立,自我的身份就开始分裂。
  B.网络文学正在培育并启迪大众对自身生存状态和人类普遍命运的观照与反思。从2008年在网络小说中红极一时的(猫腻),到2010年倍受好评的(雁九),网文核心热点或主要潮流,“REBORN”----“重生”当道! 这特别契合肇始于2008年的“后‘HIGH时代’三大危机中的精神转向”:新世纪十年甚至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未有过的危机反思开始强劲萌生:假若人(国家/民族)能够重新活一遍,那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对这种“时代之问”的求解五花八门,席卷整个互联网虚构/非虚构的阅读浪潮。
  C.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切入大众心理、重塑国民心态、培育国民品格的重要路径。比如2003年肇始的“大国崛起热”,与上述“重生潮流”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让年轻一代用穿越/架空历史的网络文学作品方式,去思考一个大国崛起后该何处去?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该有着怎样的心态?如(灰熊猫)、(月关)、(天子)、(猛子)……成为网络文学畅销和常销潮流,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2.网络文学是当下最能体现“三贴近”(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文字样式之一,最能反映并构建当下中国人追求“真善美”的“原色”现状与未来发展新趋势。
  A求“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如2010年起点女生频道年度作品是一部受影响很深的“清穿味作品”,然后,却处处以“现实”入戏:女主角拼却气力,只为“能够生存”下来――有一点自由喘息的空间,已经无余力去爱、去温暖……这种对人真实处境的关照和精神力度的抗争,在我看来,是这几年网络文学在类型化、商业化发展中所形成的难能可贵的“优秀传统”之一――尽管偏灰色,但是,灰色不正是生活的原色和文学的底色么?
  B求“善”:对社会关照,对现实关注,对人性关怀……然后,基于此,为世界重新“立法”。作家就是一个君王,参照他所处于的社会现实生活,重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并且为这个世界缔造一种“新的秩序”。而这个“新秩序”在映射现实生活世界时,也在追求着善的世界那些规则和规范,如公平、正义、勇敢与梦想——比如,、推崇的却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为尊,这正是85后的成长环境;等还在奉行公平、正义、温暖等东西,这是70后成长的心理和需求。
  C求“美”:网络文学为我们保留并且让我们继续信奉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受伤之后,仍然相信爱情;付出成长的代价后,仍然怀念青春;在什么之后,仍然追求幸福……“辛夷坞系列”(、、)由于对这种潮流脉博的良好把握,均一度热销:所谓青春、所谓幸福,所谓人生,所谓爱与被爱,在不可拒绝的长大与成熟中,我们在不断自变与他变的爱的承诺中,保持不变的心的最底层的炽热。
  3.网络文学自身也在“进化”、“分层”和“演变”--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网络文学自身亦在经历不同的新文体和新的文学样式的嬗变。这使得它成为“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最新锐和最有活力的新文体与新的文学样式。
  A.塔底是大部分的“小白文”(以及“三俗”作品):拉低阅读、表达和分享一体化的门槛,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阅读的普及和流行。
  B.塔中间是网络文学的主流:跟风/非原创的类型化,但亦是精品力作诞生之地。
  C.塔顶就是网络文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能够成为时代里程碑式的中国式作品。对时代风向的代言和干预,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探索和介入,将会有相当一部分有潜质的作者/作品将向“更具文学含金量”的金字塔尖进化――而进化的终点,并不一定是跟传统文学经典接轨,而是真正诞生“下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比如,以猫腻系列作品为代表的创作倾向:(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从作品映射社会现实生活并在文本中重建自我和世界秩序的“当下性”角度,我的“假设”和判断是:猫腻的系列作品纪录了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中国式时代”的整体印记,纪录我们当下生活、生存状态的集体记忆。
  4.网络文学主导的“新文体时代”,使文学的问题终究演变成新的政治问题。“年轻就是力量”。这其实表达了我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这个新文体时代,以及新的文学样式所带来的文艺政治问题,最核心的看法。
  A.这十年至今畅销潮流的起承转合,总是发韧于叙述方式(亦即所谓的文体和写法)的变革。比如,从“老照片”到“舌尖上的中国”,“讲故事”带来民间叙述事模式和国家叙述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B.新文体与新的叙述样式总是伴随着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如草根说史/说文化和百家讲坛讲史/讲文化热,对于传统、精英和权威话语体系的颠覆。
  C.最重要的是,新的文学样式、新文体和新的写法,经常产生于“年轻人聚居的地方以及集合的方式”——它们驱动着潮流、热点、话题和类型的版块式迁移。比如,从天涯到豆瓣到知乎,从论坛到微博到微信,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再到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学……不同世代的青春阶层总是在呼唤和创造自己时代的新语体和新文学样式。、
  它们不但主导着上述这些微博微信等商业模式的重塑,就连执政党都要考虑根据“年轻人的聚居和集合方式”来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的管理”,何况网络文学这样的“内容价值洼地”和“资源禀赋场所”,能不追随着青春阶层的世代嬗变和簇群飘移?
  “年轻就是力量!”于是,网络文学成为整个时代中最新锐的力量之一——它总是在探索和实践着新的文体和新的文学样式,甚至是在孕育下一个最伟大的文学时代的新文体和新样式。也正因为如此,执政党才会把“思想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的管理”目光聚焦于网络,聚焦于网文。
  三、新文学/文化机制比较分析:
  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网文取得繁荣发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或者说,网文为何会取得如此大的竞争优势?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因为,互联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学生产机制。
  而且,更为重要,却更被我们所忽略的是:文本本身的创作,其实已经嵌入到这种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之中---它还在不断地“进化”之中,特别是:“屏”化!
  不理解这一点,我们将无法直面从平阅读时代到屏阅读时代,传统文学所面临的“纯文学困境”和网络文学诞生以来的“新机制活力”!
  这种机制“解放了文学生产力”:使得网络文学乃至文学本身充满了活力。当我们正视和重视网络文学,并提出如下问题时——研究“主流文学”,不如研究“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代表着文学的未来?或者说,网络文学之路,是不是可以给“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的困境和突围提供某种程度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实际上在变相地承认,要解决传统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和所直面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向网络文学看齐”。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并没有掌握网络文学的核心生产机制,所以,如何能够知道它与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区别?不能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又能如何互相补充,同融共生?甚至,大多数人还根本就不“认同”网文新的文学/文化生产机制!当下,整个传统文学/文化机制和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两种体系仍在激烈地冲撞。
  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研究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第二,洞悉网络文学新生产机制。第三,找出其中可以互相补充、同融共生的路径。
  1.在“网”中写作,改变了写作方式,也改变人的创作心态,甚至改变了人本身——从物变,到作品之变,到最后是“人变”:自我观、@哲学观、时空观念、第二人生、阅读表达分享一体化……一系列“元理论”概念的解构与重构,我们不仅从平面阅读时代进入崭新的屏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形成了全新的“新文化/文学生产机制”;而且,这种“屏”机制还在不断“自我变革”(裂变、聚变与核变),让网文的现在和未来充满活力的变数。
  A.屏机制:从“物变”到“人变”。互联网塑造了“我”——POWER ME,I POWER。网文里为什么主角为王,普遍“很强势很嚣张”?这种感觉在倒逼着创作心态的改变:自我膨胀。
  B.网络文学/文化新生产机制的自我分裂和分流趋势。每一种网文体都内嵌于新的生产机制之中。那些网站也在长期的沉淀中,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横向区分,天涯和起点呈现不一样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然后,向下,网站自身也正在自我分裂和自我分流,就像天涯中的舞文弄墨、青梅煮史及其他版块逐渐形成自身的网文生产机制。
  C.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随着“屏化”而不断变化。网络文学顺应新媒体的变化和变革,而调整和改变自身的体裁、类型和叙述模式。
  D.从平阅读时代到屏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诞生以来的“新机制活力”。不理解这一点,将无法直面问题:我们怎么能用“平阅读”的方式去解构“屏阅读”的文本呢?
  2.网文经过十五年的“改造”,已经使很多人开始具有“网文思维”。它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便是:网文的兴起,改变了阅读者的口味;当受众的审美趣味,被网文改造之后,那种“传统文学的写法”,还能有市场吗?更关键的是,当下网文创作者、阅读者和传播分享与评论者正在形成一种“共享”的类型数据库现象,“脑补”成为网文最重要的支配机制。
  A类型元素的创作与阅读预期:将自己代入。经过十多年网络文学史的发展,每一种类型从无到有、比发展到成熟、从不断细分细化出各种子类型,以满足读者诸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以及不断分化和细分的新需求,读者的阅读心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改造,形成了对某一种类型的偏好,以及对这种类型小说的各种类型元素的了如指掌,比如,穿越……
  B脑补: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故事。当他们面对这样的作家作品时,那个超越于每一个故事本身的、作者和读者都熟知的数据库系统会自动启动,帮助他们来解读、解构和重构这部作品的所有故事和细节——这就是“脑补”。
  C倒逼:类型共享和脑补倒逼创作。如果你的类型网文,不能满足这样类型元素的阅读预期和脑补之需求,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粉丝会逼宫!它将倒逼网文甚至是文学的创作:“一旦你认识到读者是你最好的合作者,他们的记忆和经验会对你的简图进行最后的润色,你就开始掌握这个技巧,能从一个场面中选择最适合你需要的那个部分。”
  3.网文中不断重复出现各种社会“主题”(如嫁状-女性财产、两性关系、婆媳矛盾、生命意识等),使得网文跨越“类型”和“文本”,深入到对大众心理、国民心态和集体无意识的挖掘和关联;正是网文“主题化”的重述与重译、重释与重塑,提供了“个体经验—新公共经验(大众心理/国民心态)----集体无意识(文化母题与故事原型)”的融合路径,可以将个体的需求暗流“引爆”成大众普遍的社会潮流。对网络文学进行“主题研究”,有着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A.网络文学跨类型的“主题”:切中当下的个人经验、大众心理和国民心态。比如,从“穿越文”到“宫斗文”,到“庶女文”……对生命的意识(从生儿育女、堕胎到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女性财产问题、两性攻略(从把老公当长期饭票,到把老公当老板等)、婆媳矛盾、娘家与婆家关系、社会融入感等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在各种类型的网文中重复出现,不断地重述与重译、重释与重塑。
  B.文字丛林:从个人经验到公共经验。“公共经验蜂涌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之中,并篡夺了我们的个人经验。”
  在当下的创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情况——你在创作并不属于你自己个人生活和经验的文字,你创作的文字是属于由周围媒介生活灌输给你的“公共经验”的文字丛林。从“语言”直接兼容公共经验和个人经验的融合度来说,网文提供了许多范本。
  C.网文“体验生产力”:从“私体验”到“集体境遇”。正是网文“主题化”的重述与重译、重释与重塑必然的思路与逻辑。它提供了“个体经验—新公共经验((大众心理/国民心态)----集体无意识(文化母题与故事原型)”的融合路径。它就像一个雕刻的艺术大师,不断地对一块大理石做减法,让她成为美丽的爱与美之女神;最后,还要自断一臂,成就“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残缺,才成为绝美。因为,残缺,为“脑补”提供了想象的时空和世界。
  4.这种机制“解放了文学生产力”――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言语即生产力——使得网络文学乃至文学本身充满了活力。与此相应的,是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窒息。传统文学生产机制和网络文学生产新机制在如下这些具有标杆意义的方面,一个出现停滞和阻碍,一个却出现猛进和跃层。
  A.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传统意义所生产的“文学”已经越来越代表不了时代的风向标,而网络文学所生产的“文学”却越来越靠近大众的流行趣味和社会潮流的走向;
  B.文学是作家个体性的情感体验在最根本处与群体、众生或人类普通和普遍的情感形式相沟通。传统意义所生产的“文学”越来越局囿于作家个人的情感经验而难以抵达集体而普遍的情感体验,而网络文学所生产的“文学”却越来越注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沟通和表达,越来越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共鸣”。
  C.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大学文学/文化教育――文学/文化生产者――创作者和受众”这种文学/文化生产机制的“掉链”和“断裂”——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文学/文化生产机制是掌握在精英手里,从根本属性上说,是精英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新“文学/文化生产者”掌握的话语权,在与草根受众和文学/文化创作者接轨时,却与大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脱轨。这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学/文化机制和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两种体系的冲撞――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实际上导致了传统文学评论来分析网络文学文本的尴尬。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向前追溯,让网络文学作品“重归”当代文学谱系,要让大学文学理论批评体系重新考量网络文学评论,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正视网络文学及其批评性的建构--我们不但要培养同网络文学一起成长的“网络文学评论者”,还要重建“文学/文化生产机制”链接的桥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寻找“失落的话语权”。
  四、当下网文重大问题诊断分析:
  网络文学自身“文学的困境与突围”在哪里?
  问题的问题是,不仅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面临“文学的困境与困境”,网络文学自身也面临“文学的困境和突围”——不正视这个问题,何谈“下一个最伟大的文学时代必然诞生于网络”?
  当我们刚刚意识到传统纯文学的困境来自于网络――传统文学曾经依赖的权威力量发表平台、“第二作者”的编审机制、读者反馈与忠诚的公信力粘性,正在被互联网的阅读、表达、分享一体化所解构;其文本承载的意义、价值和使命等所谓不可承受之“重”,被影像叙述模式(影视剧、动漫和自由摄像)的娱乐、消费和通俗等必须承受之“轻”所挤压,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正要向网络文学新生产机制“取经”时,却没有想到:网络文学最有活力的生产机制,在正在遭遇空间的危机:创造力、创新力、创作力的源泉――草根性的“全民自由写作”――正在被“去草根性”所威胁!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互联网逐渐成为畅销书重要的源泉,就根源就在于“草根性的全民、个性和自由写作”。当草根性的“全民自由写作”的青春和活力,正在消逝。我们还企望那些伟大的创作吗?还能企望未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必将诞生于网络吗?
  1.整个网络文学发展至今,网络文学生产机制有三次重大的转移:对网文的评审仍然是“人”;决定网文的,已经是“物”;“大数据思维”在起主导作用。这种转移导致网文新生产机制/体制的悖论与困境:MONEY核变力(造富神话Vs逐利冲动)、全民造星机制(造神运动VS成名天花板)、创作法则(码字机器VS创作者)。
  A.网文从早期到中期,逐渐发展出一种从阅读、表达、分享一体化的大众评审机制;从网络创作到实体出版,仍然沿袭的是“精英评审机制”。对网文的评审仍然是“人”。
  B.到了网文自身商业模式确立,商业化、类型化和工业化成为网文主要运作模式,特别是在“全版权战略”中,跟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异业结盟和跨界合作时,网文核心的生产机制,就演变成了商业消费主导的大众评审机制。决定网文的,已经是“物”。
  C.当屏自身的变革,从1.0的电脑屏,到3.0的手机屏之变时,整个商业逻辑,又发生了彻底的转移----现在已经不是商业消费逻辑在起着支配作用,而是“大数据思维”在起主导作用。
  这导致网文新生产机制/体制的三大悖论与困境:MONEY核变力(造富神话Vs逐利冲动)、全民造星机制(造神运动VS成名天花板)、创作法则(码字机器VS创作者)。
  2.“利益链驱动”的商业化困境:商业寡头垄断、小众精英控制和全产业利益链的“去草根性”,有可能阻断网络文学进化的自动进程。网络文学“解放生产力”最重要的“草根性的全民自由写作机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A.自由写作的黄金时代:网络文学文化的生产机制(包括营销、传播、荐举机制),还是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这个时代,还不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真正决裂”的时代。,
  B.“商业化的类型时代”:网络文学找到自身独立的商业逻辑和独特的发展路径,促进网络文学出版类型和类型出版的繁荣大发展。网络文学完成了一系列的“独立之旅”。
  C.全版权和全媒体时代: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利益链条,各种互联网隐性利益集团的形成,使互联网成了不亚于股市、楼市甚至比它们更重要的“交易市场”。
  3.网文作家作品“创作的瓶颈与成长的焦虑”:网络文学发展十余年至今,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拐点上了。因为读者需求和渠道变革的“倒逼”,网络作家们普遍遇到了“创作的瓶颈”。
  A.网络大神的“创作瓶颈”:理念与道路。一线网络作家亦即所谓的大神们,集体遭遇“创作理念的危机”:到底是“更商业化”,还是“更文学化”?在“术”(写作技能)越来越娴熟的同时,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才能实现“道”(思想体系)的超越与蜕变?
  B.网络中层的“创作悖论”:特质与踩点。那些在二三线“临界点”上游离的中层网络作家们——他们已经具备一些实力,但是,尚未形成“势力”;他们极具突破和晋阶的潜力,却一直未能寻找到能够成为潮流领导者的路径。
  C.新手入门指南/或菜鸟培训记——正在断裂和飘移。整个网文行业、产业在2013年至2014年震荡至今,从编辑团队到管理思路,都在深度“混乱”和“调整”中,哪里还有人、还有体系、还有梯队来培养新人?就是有,也是旧有的体制和机制,还能适应当下网文的热点、潮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4.网文读者/作品的“分层化”,导致当下网文题材与类型、潮流与价值观念的“畸型化发展危机”——第一,类型的“标准化”和“套路化”,导致“创新”的萎缩。第二,“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原创”的失败:为什么“原创”拼不过“抄袭”/嫁接/拼贴?这其间涉及到的网文从“亚文化、小众化、分众化”在进入“主流化、大众化和流行化”中,必须会经过这样的“转译”,恰恰是网文在当下遇到的“最大的困境”。
  A.类型的“标准化”和“套路化”,导致“创新”的萎缩。大数据时代,由于作者、读者和评论者共享一个“类型数据库”(阅读经验的集体无意识、故事原型、文化母题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自动产生的“脑补”过程……使得创作变得越来越像“操作”——月票、打赏、订阅……等数据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每一个细节——而不是一部作品——在创作上的成功与失败。这些,都是大数据支撑下的写作模式。
  B.“劣币”驱逐良币,原创拼不过非原创,导致“原创”的失败。为什么“原创”拼不过“抄袭”/嫁接/拼贴?为什么在跨界传播和全版权战略中上述“集大成者”的作品,业绩会远远超过引爆潮流的第一本书?抛除法律和道德评判,单从现象本身来解析,这涉及到一个事实和逻辑:原创的思想需要培育。但是,大众畅销的却有可能是非原创。
  C.无法适应从亚文化到主流化的“转译”机制/体制,导致网文在当下遇到“最大的困境”。从到,当网文作品从类型小说的分众市场,进入到影视剧文化所覆盖的大众文化市场,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转译”带来的“主流化”现象。这是群体和需求发生变化的逻辑;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网文对此还处于“不适应”阶段。而这,恰恰是当下网文遇到的“最大的困境”。
  五、大势研判与未来创作干预:
  当下网络文学为何、如何、何为“主流化”?
  这是最重大的理论、现实(实践)和政治问题:当下网络文学的大势就是“主流化”。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文化建构的强大能力,以及主流观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重述与重塑危机,已经触及了执政党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存疑)的底线。尤其是“大面积低龄化”和“低阅读阶段化”,渗透进中小学生以及中小学阅读水平的年轻人(如农民工),更是让网络文学的阅读危机,演变成一种“阅读政治危机”。
  网文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影响源”和“传播源”,具有最大程度影响、改变(变革PK篡改)、重塑中国人尤其年轻世代“大脑”的力量。这当然引发了执政层的关注和各方面的警觉——于是,社会主流化和意识形态要求,必然随之而来:我们要给大脑补钙。
  当下正在发生的网文扫黄打非、清理整顿运动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便是对这种危机最直接的反应。商业化驱动、文化的逻辑(精英)、政治的正确和大众与草根的诉求……成为“网文”从“亚文化”到“主流化”过程中四种最重要的“博弈力量”。
  在这个事件的评判中,我们亟需站在“制高点”上,超越网文界和非网文界的各种壁垒,站在更高的层面,让大家对整个网文发展的脉络、当下网文“清理、整顿和规范化运动”和下一步“主流化”的大势,获得一种“大局观”和“细部操作能力”——网络文学为何、如何“主流化”?网络文学“主流化”何为?网络文学如何体现主流价值,体现中国特色,构建中国话语,追求和实现“中国梦”?
  上述所有问题的求解都要落实、落细、落小到一个支点上: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趋势,会跟网络作家创作作品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一步,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要如何写作,才能符合“主流化”的要求?
  这些都是问题。还没有答案——虽然,提出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1.“网文清理与整顿、规范化与主流化运动”引发整个网络文字震荡的真正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是什么?网文界如何从“被主流化”到主动“主流化”?
  A.网文界为何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者更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心理准备——来接受这种“政治正确”的强力介入,“一时也难以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官方意识形态对网文进行“主流化和规范化”的需求和要求?
  B.网文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与这种需求和要求相对接的“主流化”产品、企业和行业质量标准体系?
  C.网文界如何在“主流化”、“流行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和思路下,尽最大可能进行“分层化”,以保护那些为网文甚至未来大众文化提供先锋的、实验的以及前沿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文学样式和新语体表达的亚文化、分众化以及小众化新媒体/文学部落?
  2.文艺政治管理层对“网文的顶层设计”应该如何做?如何才能以无可争辩的事实、逻辑和思路,为网文应该、必须而且如何主流化,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思路和路径?
  A.当下,“政治正确”的强力介入,略显仓促——并没有形成成形、成熟的文艺治理思路和网文“主流化”的管理思路,所以,难以区分:哪些是必须禁止的;哪些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哪些是要给予保护——以保护网文中那些最有生命力的却有可能是“突破式创新”的火种……最大化的“政治考量”,最小化的“文学考量”,导致了只能“一刀切”,使得在一刀切除肿瘤时,也有可能对网文原创生命力造成误伤。
  B.这就造成了当下对“网文讲政治”的隐忧和疑虑:网络文学会不会“被控制”,成为“第二作协体制”?甚至,造成网文的“窒息式的生存和发展”?就像当初商业化被提到桌面上拷问一样:商业化是不是网络文学再无“原创力”的罪因?网文“主流化”是不是变成完全“以政治的逻辑为导向”?
  C.事实上,网络文学已走到了历史三岔口的抉择时刻。这需要网络草根写作群体的民情、民智、民舆,也需要官方化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熟悉、理解和睿智,同时,也需要商业利益集团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更需要从传统评论界到土著评论界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对新公共话语空间的建设与重塑……这是一种在失序危机中重建游戏规则的“立法”过程。
  3.在网文主流化的过程中,评论界如何作为?建立新的评选/评奖、评论与评介体系,以及“转译”、“创意”和“创意写作”标准与体系、机制与体制……重塑与再造“新公共话语空间”,为网文主流化提供顶层设计、商业运作和基层探索衔接与对接的“中介和桥梁”,提供探索和实践。
  A.网文“主流化”最重要的力量为什么是政治、商业、草根(创作、阅读与分享传播)之外的“社会力量”?因为,很多人没有看到,网络文学“主流化”,除了主旋律导向,以及网文界内部的正名驱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各种力量介入后,以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文化母题和故事原型,对各种类型的网文进行“转译”,进行“主流化”(而不是“主题化”)的重述与重译、重释与重塑,从而让网文自身的整个价值观念系统和文化故事模式,与整个社会甚至整体中国和人类文明的“优秀主流价值观念”相对接。
  B.在政治管理的顶层设计、资本的商业运作和网文作家/作品创意写作的基层探索之间,最需要什么:“桥梁”——作为中介和转译的网络文学评论与创意写作研究,培育和扶持新文艺新时代的新公共话语空间。
  C.网文的“主流化”评论与研究,亟需在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实践和突破:第一,对“网络文学本身”的研究,转向研究网文在“内部亚文化圈”、跨界传播“转译”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政治正确”的需求与要求这三种体系链中“主流化”的体制、体制与运作。第二,从评论/评价、评选/论奖等新文艺体系来说,如何能在这三种 “主流化”体制、机制和运作之中成为一种“桥梁”?第三,下一个阶段的网络文学创作,如何在这种新的模式下,进行“创意写作”的探索和实践,以找到未来可操作的“主流化”和“经典化”模式?
  4.假若“我”来写下一部网文作品……上述所有问题的求解,都要落实、落细、落小到这样一个支点:中国梦时代,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好故事”,如何把这个好故事讲得很好看——网络文学作家/作品如何进行“主流化”的创意写作,讲述中国梦的伟大故事,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引导和培养社会各类型/各群体/各阶层、尤其是“下一代大国公民”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问题倒逼改革,也在倒逼着网嗡嗡嗡。
  引导当下的年轻人,塑造伟大的公民和国民——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选择如何给当代青少年讲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明天,当代青少年就将选择如何为整个世界讲述中国未来的故事……这是网文“主流化”的核心问题和根本目标。
  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追问:网络文学如何体现主流价值,体现中国特色,构建中国话语,追求和实现“中国梦”?
  我坚持认为:网文必须立足于自身,跨界构建,将网文十五年的经验与教训“提升……科学化水平”,建立评选/评奖、评论与评价的新体系,以及创作/写作、创意/创造的系统理论与思想……以“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为旨归,培育和扶持新文艺新时代的新公共话语空间,才能促进网文/甚至是整个汉文写作的大繁荣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梦——“下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才有可能真正诞生于网络。
  六、文艺即政治:
  从“网络文学主流化”到“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构建运动
  为什么?问题倒逼改革,时代问题倒逼网络文学的变革。
  “庄庸说,通俗地讲,今年网文界最重大的变化,其实是网文从‘只是网文的事儿’,现在变成了整个社会、政治、商业和传统文艺评论界,都在对‘网文’进行全面渗透、介入和布局的事儿。”
  这是中华读书报的采访。这仿佛撕开了一条缝隙,让我们窥探到:当下,网络文学的大势就是“主流化”,缘自“国家基本战略”的政治诉求。
  1.“网络文学的主流化”折射的深层次趋势,在于执政党对当下从国家叙述到个人叙事变革的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与重塑。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文艺政治管理和文艺创作实践的巨大的新课题!政治问题总是以文艺为实验田,“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过是这种实验田中的“青年先锋”。
  网络文学十五年,伴随着两大叙述模式的变革:从“人民”的国家叙述模式(单一主导的意识形态),和“网民”的个人叙事方式(多元化、草根化和民间化)交锋与交融;从以西方概念和话语为潮流,到以“中国中心观”进行重述……
  这种叙述方式的变换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
  如从意识形态作为主导和单一的叙述模式,转变化以个人化叙述为核心的多元化叙述模式时,语言革命是如何引导社会阅读潮流的革命的---执政党如何掌握这种文化领导权?
  从西方思维语言的叙述模式,转向中国主导的叙述模式时,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是如何发生的---中国又如何能够主导这种话语权?
  2.“网络文学的主流化”植根于正在形成和成形中的“新公共话语空间”,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向是成为社会各类型/群体/阶层寻找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最佳路径;这使得它成为当下这两种从自发到自主的运动--执政党/官方自下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民间/个人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最好的中介、转译和对接通道。这意味着,文学的问题最终会演变成一种新的政治问题。网络文学在“倒逼”中被要求:为“执政党/官方话语体系---新公共话语空间---个人/民间/草根话语体系”的对接、转译和中介,提供一种思想、观念和文本范式。
  从习李话风之变,到整个执政党这十年的理论创新与变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执政党正在从话语体系变革的“顶层设计”入手,来对接整个新公共话语空间背后的社会从分类到定型的变化,以真正地落地、接地气,切实地贴近并代表民间/个人话语体系中的“人民最根本的、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利益”。
  这就遇到了两个问题。
  一个当执政党自上而下进行“顶层深计”时,传统文艺政治观,在新公开话语空间里就遇到了强烈的抵触和狙击--网民对官方话语“公开的文本”,进行解构、重构,在幽默、调侃、戏讽等中形成所谓的“隐藏的文本”。
  另一个方面,当分类到定型的各种阶层,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欲和话语权时,碎片化、多元化、个人性等观点与思想碎片,被“海量信息”淹没,而无法形成统一的族群认同、文化建构和自我重塑。
  于是,“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势在必行。
  因为从理论上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当执政/官方话语体系和民间/个人话语体系对接和交融时,新公开话语空间就提供了强大的框架性结构,框定认识,重塑舆论。
  而从实际上说,植根于新公共话语空间的网络文学,必须为解决这两种问题,提供一个可能性的通道:它能为前者提供一种新文艺政治观的“转译”模式:新的创新理论,可以先转译成新公开话语,然后,又转译为民间/个人的新文艺样式--亦即通过新公共话语空间的转译,我们可以用民间/个人能够接受的形式,传递和表达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也能为后者提供“体系化”、“系统化”和“模型化”的建立--思想和观念的碎片,精神与价值观的变动,都可以在“文学”的时空得到凝固,就像流动的音乐,可以凝聚成音符;一注尚未定型的水,可以在你给它的容器,找到自己的形状。
  需求倒逼网嗡嗡嗡。“执政党/官方话语体系---新公共话语空间---个人/民间/草根话语体系”的中介、转译和链接桥梁, 网络文学“被主流化”,从一个文艺问题演变成一个文艺政治问题。
  3.“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被时代裹挟进一种从中国跟世界接轨(1.0)、到中国在世界之中(2.0)、再到“世界跟中国接轨”(3.0)的真正“大势”之中:在整个世界的失序危机之中,重建世界的新秩序,中国何为?要以“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为轴心,参与未来世界“大理论”和“元概念”建设,提出和重述“中国土著思想与理论体系”,以期真正实现“中国道路,全球价值”——中国道路的思想、理论与旗帜,能为整个世界的未来探索与发展提供智慧和价值。于是,从网络文学,到整个汉文写作……都被裹挟进整个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之中,成为先锋中的先逢,实验中的实验,探索与实践“中国土著文学、思想与理论体系”的表达与表述。
  从习近平到刘云山、刘奇葆的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话语”的重大命题。
  这指出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极端重要的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追溯至改革开放三十年,甚至近两百年的近现当代史,其实都有一个“西方话语,中国问题”的求解模式。
  与此同时,也有一种“逆袭的运动”-----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特别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中国从民间舆论场再到学界、政界等的主流舆论场,越来越强烈的呼声:构建中国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日重要讲话的极端重要性,在于:重新将“中国”这个主体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重建“中国的”话语/言事、故事/声音,以及思想/理论/价值、文明和意识形态体系。
  而此前此后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运共同体(从国家安全观到亚洲安全观)……等一系列“元概念”的提出,继续成为引领社会潮流的“社会话题”,再进一步成为指引中国和社会前进方向的“思想、理论与旗帜”,无不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中国式“土著思想与理论体系”重述与重释、重构与重塑时代——从中国本土扎根、总结和生发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为解决中国问题、世界道路提供智慧与价值,并且,能够参与到世界大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再造。
  这是一种席卷当下和未来的全民潮流------从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和执政理念开始,到政界、学界、商界,以及社会公共话语空间,和民间/个人/草根的话语体系,都在开始出现这样一种预期和渴望。
  4.“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就这样被席卷进下一个时代的“大格局”之中:摆脱西方话语平台、言语方式,以及,在这种话语体系背后所隐藏的“西方中心论”的逻辑与思维模式,就必须重建“汉字”为中心,重塑“汉语”的思维模式,建构“中国话语”为轴心的言语、文学、批评能力,思想理论的创新与变革,还有意识形态的解构、重述与重构方式-----我们必须能说“中国话”,能发“中国声”,能有“中国故事”、“中国思想”、“中国理论”,要参与、介入并与世界一起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大理论”和“元概念”,甚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于是,不管是从网文评论与创意写作,还是从新媒体到传统界整个汉文写作的理论重建与实践,以及到当下阅读中国和执政思想与智慧的“创新与变革”……都被时代大潮裹挟进入“中国土著派”强势崛起的潮流之中,退无可退,避无可避。
  “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因为,危机也正是契机。当下执政中兴和社会管理大变革,正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的时候——这种创新就是从这种根本性、基础性、前提性的“基本原理”(中国式话语/言语、故事/声音、思想与理论)开始。
  “汉字/汉语/汉文”的表达与写作,是这种变革与创新重心转移的承接地、中心源和核心纽带。因为,“汉字/汉语/汉文”的表达与写作,是解决这种中国好时代“基本原理型”问题、解放言语生产力并推动思想革命、意识形态与国民精神信仰重塑的最佳路径。
  言语即生产力——“汉字/汉语/汉文”,现在成为中国话语/言语、中国故事/声音、中国思想/理论/意识形态体系——三个层面重建与构建、创新与变革的源动力。
  你看出来了吗——在这种言语即生产力的运动中,“汉字/汉语/汉文”的表达/写作,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相伴而生的,人们为什么会需求学会表达/学会“写作”了。
  因此,不能只看网文大学的网络作家培训——你应该跳出这个视界,看到更广阔的社会需求暗流,从虚构写作(文学)到非虚构写作(财经写作、新闻报道写作、新媒体写作),再到整个“汉文写作”——其实都在“创作需求”的孕育中,寻找着“言语即生产力”的解放运动。
  而这种解放运动,直指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热——相伴而生的,其实就是中国故事/声音、中国思想/理论/意识形态体系的重塑与构建、创新与变革。
  这,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缔造中国好时代的路径。
  七、回到“现场”:
  从网络文学到整个汉文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新批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回到当下和“现场”——“新批评”第三届论坛以“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为主题,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提供了“小切口,大格局”,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只是一个文学问题,而已经演变成一个新的政治问题。
  在“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中国土著思想与理论体系”强势崛起的时代潮流之中,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汉文写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批评”?
  在这个真正的“大势”之下,从网络文学大学到盛大小说专业成立,从网络作家协会到网络文学院等筹建,从网络巨头的商业资本推手,到精英与土著评论的话语权交锋,再到体制内外、产业与行业内外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新的文艺政策正在全面布局,网文已经从网文自身的“跨界”全版权或全产业链的布局,变成了整个社会对网文生态政治与商业环境的重构与重塑。
  在这种趋势下,“新批评”何为?
  当下网络文学的大势是“主流化”,而这个网文所谓的大势,却又植根于中国的大势之中:“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以及“中国土著思想、理论体系”的崛起趋势——假若说,这个研判和预判能够成立,那么,网络文学在“主流化”中,是极需要“新批评”的;而我们做“新批评”,最需要的是:“进场”——进到网络文学的“现场”,“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与当下的文学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定要努力发出有现场感的文学评论。”
  这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聘任仪式上的讲话。他的讲话对“网络文学理论和新批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面对不断更新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批评家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文学现场,从文学现场打捞出新鲜而有价值的材料,并对一个时代的文学特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充满个性活力和深切人文学关怀的文学批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论坛以四个分议题,逐层深入地研究——
  网络文学是文学或不是文学的文本和学理依据,网络文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对比有什么新的特征,对网络文学在当下文学生态中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和发展趋势预测,对大神级网络写手代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定基础”的作用。假若以后能够持续、深入、系统地构建“网络文学乃至整个汉文写作的新批评”……则前景可期,未来可预判。
  结束语:我的做法
  至于我本人,其实就是一个“打酱油的”。
  正如法国批评家圣伯夫所说:“批评的艺术,从其最实用和最平常的的意义上来看,在于恰如其分地读懂作者,并依样传授给别人,使他们免于摸索,为他们指明道路。”(这段话同样引自李冰讲话)
  我不敢说我在做网络文学的“新批评”,但我现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确实是在最实用和最平常的意义上,进行网文经典/流行作家作品创意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所以,在网络文学的“新批评之路”上,我也就只能打打酱油,给大家添点味道。
  就像我今天的发言,希望能在诸位名家前辈献上的一道又一道“大菜”之外,添一点佐餐的小味道,足矣。
  谢谢大家的时间和耐心。想法并不成熟,观点不当之外,敬请宽容和包涵。再次感谢。 
好久不见大作了
总评分:&龙币 + 100&
一个网管利用游戏修仙,并将仙侠世界变成大网吧的故事。
性别男&UID425659&帖子32609&主题304&精华23&龙晶19 &龙威0 &积分191&阅读权限150&好友9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3&龙威0 &积分191&好友94&注册时间&
我试着重新排版一下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677423&帖子9121&主题128&精华2&龙晶-1 &龙威0 &积分19&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19&好友0&注册时间&
一个网管利用游戏修仙,并将仙侠世界变成大网吧的故事。
性别女&UID660160&帖子6574&主题67&精华1&龙晶5 &龙威0 &积分22&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22&好友0&注册时间&
好高大上的赶脚
一个网管利用游戏修仙,并将仙侠世界变成大网吧的故事。
性别男&UID617069&帖子211&主题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反正没看过什么传统文学,文学这个感觉离我好远,我只看小说
一个网管利用游戏修仙,并将仙侠世界变成大网吧的故事。
性别男&UID425659&帖子32609&主题304&精华23&龙晶19 &龙威0 &积分191&阅读权限150&好友9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3&龙威0 &积分191&好友94&注册时间&
感觉这个应该召唤课长啊&&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502520&帖子8970&主题431&精华0&龙晶11 &龙威0 &积分32&阅读权限100&好友2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2&好友24&注册时间&
讲得很不错
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716007&帖子6599&主题6&精华0&龙晶12 &龙威0 &积分3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1&好友0&注册时间&
拜读,思考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696574&帖子23048&主题373&精华5&龙晶1 &龙威0 &积分50&阅读权限1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5&龙威0 &积分50&好友0&注册时间&
太长了,没看完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671597&帖子2102&主题4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虽然挺像腾讯给猫腻写的软文,不过写得还真不错。
总评分:&龙币 + 1&
天地大劫,神圣皆如草芥!
性别男&UID436519&帖子3330&主题244&精华3&龙晶10 &龙威0 &积分43&阅读权限100&好友1&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3&龙威0 &积分43&好友1&注册时间&
就一个字——长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665904&帖子3183&主题24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洋洋洒洒一大篇,好像看得似懂非懂。
作者说,【我是搞研究的,不是趟浑水的。】
感觉作者对于现在的形势持很不乐观的态度。
大扫荡之前,有人说,网文已死,还以为他说着玩,过于悲观了。
现在觉的,他很不看好网文的未来。
本来以为也就是一个扫荡,去掉了黄色、暴力、以及关系到政治的东西就可以了。
哪里知道,这已经不是扫荡不扫荡的问题了,
也不是什么文化主导权之争的问题了。
这上升到了国民意识形态的塑造的问题,
一个网管利用游戏修仙,并将仙侠世界变成大网吧的故事。
性别男&UID720295&帖子800&主题1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写了好多,,,很不错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女&UID513245&帖子2398&主题64&精华0&龙晶3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一开始还看得云里雾里,但是看到最后才发觉,这篇文果然站的角度极高,非常值得深思!
话说这文倒是挺捧网文的啊,居然认为网文将代表天朝向世界倾倒中国价值观了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女&UID513245&帖子2398&主题64&精华0&龙晶3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总而言之,这篇文的核心大约是
1、现在的网文已经影响力极其巨大,巨大到执政党必需插手进来引导其走向主流意识形态的地步了
2、这次“扫黄打非”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扫黄打非,而是政治力量看重其影响力,不能再任由其超脱管控的自由发展
3、这种插手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事是因为这种政治上的插手很可能就此掐死网络文学
好事是因为一旦找到合适方法成功撑过去,那么网络文学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成为中国的“好莱坞”,向世界倾倒“中国价值观”(就好像以前和现在的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大片不断向世界倾倒美国价值观一样)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女&UID513245&帖子2398&主题64&精华0&龙晶3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洋洋洒洒一大篇,好像看得似懂非懂。
作者说,【我是搞研究的,不是趟浑水的。】
感觉作者对于现在的形势持很不乐观的态度 ...
绝对不是,这作者简直是极度看好网络文学啊,而且是从目前的影响力到将来的影响力都极度看好
我目前还没见过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般,如此看好网文的地位,以及这么乐观甚至是大胆的预测网文未来发展前景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520395&帖子73&主题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作者给网文定的格调很高,有些观点很新颖,细想有那么些意思。
不过如今是雾里看花,等到现过五年,整合好国内资源,再看国门外能否有所建树,那时国家一系列的调整也已稳定,看能否预见”东方好莱坞“的雏形。
吴老大的十年之语,应是意有所指
每一个腐女的背后,都有一个男人搞基。
抵制腐女,杜绝搞基!
每一个号称的大站,都有十万扑街尸骨。
尸骨未寒,不胜嘘唏!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610617&帖子1343&主题13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总而言之,这篇文的核心大约是
1、现在的网文已经影响力极其巨大,巨大到执政党必需插手进来引导其走向主流意识形态的地步了
...总结的很棒啊。
日更1W字,太监死全家!(和他人无关,仅针对自己。)
性别男&UID706496&帖子212&主题1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主流化等于破罐破摔。
天地大劫,神圣皆如草芥!
性别男&UID471608&帖子2096&主题35&精华2&龙晶5 &龙威0 &积分24&阅读权限100&好友5&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24&好友5&注册时间&
我也对网文看的很高,但是,事实是,个人依旧是扑街,什么都改变不了。
人在大势之中,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但不能参与到其中,将会是最大的遗憾。
就仿佛世道将变,却只是一个小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也许最后也就只能死得其所。
也算是快哉了!
吾家萌版初长成,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能再见辉夜姬,
何须不死之灵药。
天地大劫,神圣皆如草芥!
龙空站务公告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甄嬛传全集在线观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