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竹声似当年,画楼南畔夕阳的意思和什么意思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李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虞美人,让我想起虞姬当年告别西楚霸王项羽时,倾情一舞,然后自刎的故事。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到了楚汉相争的后期,项羽已趋于败局,被汉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项羽夜里听到四面楚歌,辗转不能成寐。想起自己一生征战,所向披靡无敌,威震天下。谁曾想到时至今日,身困重围,兵卒残损,粮草殆尽,已是山穷水尽了。他哀感大势已去,自忖唯有一死。但念到美人、骏马,如何舍得?面对虞姬,在营帐中不禁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声苍凉悲壮,情思缠绵悱恻。随侍在侧的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忧。
她溅血的地方开出了花儿,娇艳欲滴,如风中翩翩的舞女。那花叶相对,人若唱《虞美人》曲,它便应声而舞,因此便叫&虞美人草&。白色的虞美人草,象征着安慰、慰问;而红色的虞美人,则代表着极大的奢侈和顺从。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和悲歌,后人因怜虞姬贞烈,谱成词曲,歌咏其事,所以曲谱中有《虞美人》一调。
《虞美人》是唐教坊曲名,因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又叫《玉壶冰》;因张炎词赋柳儿,又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它共有七种体式,以五十六字李煜词和五十八字毛文锡词为正体。李煜体《虞美人》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纳入《钦定词谱》正体的,正是这首《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这是一首因思念亲人而饱受煎熬之苦,感叹沈郎鬓白腰肢瘦的凄惋之词。
悄然而来的春风又临小庭院,揉绿了庭园中丛生的杂草,也吹醒了水榭边柳枝那毛茸茸的嫩芽,睡眼惺忪的芽儿惊奇地瞅着,四处浏览。小风吹来,她舒展着柔软的腰肢,一切都好像开始变得生机无限。然而我心里的春天,并没有回来,我倚靠在浸凉的栏杆,独坐池边。从傍晚坐到天黑,圆圆的一轮清亮的月亮升起,我没有一句话,落落寡欢。月儿有圆啊,人为何却不能团圆?仿佛也是这样的春夜,天上有满月圆圆,我们便夜夜赏月,歌舞盛宴。我还记得那时&铜簧韵脆锵寒竹&的日子,我还记得&诗随羯鼓成&的日子,我还记得&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的日子,现在也是这样的日子,跟当年真是一样一样的,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心情,没有你在身边,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我自己宁可独处无眠。
不时传来吹笙唱歌的声音,不时传来饮酒的笑闹,继续着歌舞盛宴。可我已没有那份心情了,外出走走,看到那浮在池塘水面的冰,开始慢慢溶化消散,可我的心却像那冰块,依旧寒冷呜咽。我还是去睡觉吧,也许在梦里还能与你缠绵。走进深深的画殿,蜡烛虽然明亮着,但已将残,替人流着泪,泪珠儿涟涟。那熟悉的香味儿却没有了,没有你的日子,这画堂也显得阴深深一般。镜里的我,双鬓已是白发斑斑,像那未消的残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发,一定是思念你过度,实在是不能忍受那寂寞孤单,还有对你深深的思念。
这便是李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所描述的意境。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庭芜&,就是庭园中丛生的草。南朝的颜延之《秋胡》诗有:&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唐代白居易的《春日闲居》诗也有:&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 &柳眼&,就是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的睡眼初开。唐代元稹的《生春》诗里有:&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还有 &柳眼浑开尽,梅心动已阑。&李商隐的诗里也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相续,就是相继,前后连接的意思。元稹在《有酒》诗里说:&有酒有酒歌且哀,江春例早多早梅。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
起首两拍仄韵,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风回&,就是早春的暖风回来,地点是&小院&的庭子里。这句采用白描,但柳眼的用法,是拟人手法。为什么要写&庭芜&和&柳眼&呢?我们知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在诗词多有一种离恨的情韵义,不用说,柳谐音&留&,也有依恋惜别的情韵义。从这起始两句,我们便大略知道后主是在思念人了。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春去了有回来的时候,柳树凋了有再发芽的时候,可那离去的人儿,却是一去不回,所以后主会&凭阑半日独无言&。无言,不代表没有思想,他在想什么呢?&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哦,明白了,他在回忆以前的快乐时光,有丝竹声声,也有清亮初圆的月亮。真的&似当年&么?一切的一切,都跟以前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只是少了人,有人不在身边了。那个人会是谁呢?一定跟后主关系密切,也一定与丝竹声声有关系的。
&笙歌未散尊罍(l&i)在,池面冰初解。&过片又是两仄韵,上接&竹声&,下面会怎么发展呢?说是吹笙唱歌还在继续,那些酒器也还没收,还在继续喝酒。&尊罍&,泛指酒器,再细分的话,尊就是指酒杯,而&罍&呢?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酒罐子。很热闹的笙歌酒宴还没有散,后主为什么就没心思玩乐了呢?不言自明,是因为那热闹的场所,少了他最想见的人。他提前出来了,看见池塘里的冰浮在水面,开始溶化,说明是春天来了,天气开始变暖和了,那笙歌酒宴也是暖和的,而后主却不愿意在暖和地方呆着,偏偏自己一个人独坐无言,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心里也有冰一样的&冷&,这种&冷&和那种暖和好像是格格不入的,他想保持住这份&冷&。其实,这份&冷&是他最想化去的,但却是他偏偏无法化去的。他是帝王,想见某个人自己都可以去见啊,为什么呢?难道那人永远离开了?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结尾两拍是平韵,转入低沉。回到屋子也是冷清清的,那深深的画堂,残烛还明,但屋子里缺少一种香味,一种他最熟悉的香味。也许这香是某一个人的体香,也许是某人经常喜欢点燃的某种香烛,但现在是&暗&了,就是不显露的意思。这里的香,两种意思都理解得通,应该都是可以的。而后主自己,在屋子里转悠,无意中看见镜中的自己,已是&满鬓清霜残雪&,一副憔悴不堪的形像。这么憔悴,是因为&思难禁&,就是实在不能忍受。这最后三字,有的书上写成&思难任&。我认为&任&字虽然意思通,但不对。在平水韵中,&任&是可平可仄的字,它作动词&信任、忍受&讲时,是仄声,当名词&负荷&讲时才是平声,因此&任&字在此处是不对的。禁,在平水韵中也是可平可仄的字,它作动词&忍受&的意思时,念平声,当名词&禁令&讲时,是仄声。此处是&忍受&的意思,因此它才是合适的。
这首词感情变得有些沉郁,字面也不是那么花间脂粉气。从这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后主思念的人,是一个懂音乐的女人,他们经常在春天的月满之时一起喝酒、唱歌,回屋子时常常能闻到她熟悉的香气。
据《南唐书》记载,与后主相关的女人,除大、小周后外,身边经常出现的女人有黄保仪、流珠、乔氏、庆奴、薛九、宜爱、意可、窅娘、秋水、小花蕊。黄保仪纳入后宫,专掌宫中书籍;流珠,很聪慧,弹奏得一手好琵琶,后主演练的《家山破》,大周后所作《邀醉舞》、《恨来迟》二破,时间久了,后主都有些忘记的时候,偏偏流珠还记得。乔氏是负责掌管后主经书的。庆奴具体做什么不确定,只野史记载后主曾赐她《柳枝词》。薛九是后主妾,能歌舞嵇康的曲子。宜爱,是后主宫中有香名宜爱,因与其同名,故有记载。秋水,喜欢簪异花,芳香拂鬓。尝有蝶绕其上,扑之不去。小花蕊,大约与后蜀花蕊夫人想像吧,窅娘是舞姬,曾创三寸金莲,后主为其造金莲台而舞。意可只有个名字,什么记载都没有。
这样情绪低落的后主,只有在爱子失去、大周后失去时,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因此,可以判定,最适合的人选是大周后,这是一首怀念大周后的悼亡词。
大周后想来也值了,有&千古词帝&为她作了许多首诗词,可流芳百世。而那些不见多少记载的其他女人们,也是不折不扣的&虞美人&呢&&
琵琶怀抱流珠曲,宜爱偏相续。窅娘一舞月中天,意可欣欣花蕊、独堪怜。
依然秋水横波在,蝶绕聆天籁。庆奴未老画眉深,铜雀春深乔氏、懒调琴。
附词谱:⊙○◎●○○●◎●○○●⊙○◎●●○○⊙●◎○⊙●●○○
⊙○●●○○● ⊙●○○●●○○●●○○ ◎●⊙○⊙●●○○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高中语文复习教案: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语文复习教案: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多少楼台烟雨中  
每逢过一个地方,只要是佛寺,我总会去拜谒一下.这一次去梅州也不例外.  去的便是千佛塔,梅州游必经的一站。  那天刚好是下着濛濛的细雨,于是便不由想起小杜的一首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怀古咏史诗,作者是借题发挥,诗主旨是借感叹南北朝来讽诫当时朝廷大兴土木兴建佛寺浪费财物的。(也由此而选进中学语文课本中),但其实我们读这首诗,更多的是由于诗所创设的意境所感染,从而打从心里喜欢它的。  “水村、山郭、酒肆、啼莺、绿树、红花”是一幅自然的农村之景,几乎到处可见,作者以“有我”来写,用自己的观察力去描绘自己眼中能看到的自然景观,这并无奇处可言,奇的是下面两句,作者写出了“无我”的意境。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说中写到: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或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  我总觉得小杜便在这不着边际的烟雨写出了自己也许不能自觉意识到的一种寂寞感,正像我们常在那种看似平常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一样。  我便是这样沿着螺旋型楼梯走上梅州的千佛塔顶层,看看那么多的佛像,镏金的,木刻的,石头做成的,都在那黯淡的塔里静默地立着,悄无声息;最高层的金佛像,更是刻意衬上黄色的灯光,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但却给人更是寂寞的感觉而已。周围观赏的人发出啧啧的称赞声,我却走出那扇沉重的矮矮石门,去眺望雨中的千佛寺的景色。刚才来时在山下远远望去,寺院便建在半山腰上,层林掩蔽,烟火缭绕,很有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的味道。现在望一望寺院四周的山 ,空蒙中又似乎多了一层神秘色彩,特别是刚才沿着山路上来,一眼望见的由曾宪梓题名的讲经堂,椒墙绿瓦,衬着空空蒙蒙的山景,显得格外幽静。想来山是因为有了佛寺而显清静,尽管在渐落渐大的雨中,在钟鼓齐奏的大殿上。  
而我,在这样的雨景里,望着那条刚才上来的山路,竟是怅然若失起来。那样熟悉的路,仿佛为我而造,在每一个有佛寺的山上。即便那山路上再也没有合欢花的清香,没有七里香的浓郁,没有一座座相伴而立的高楼,我,也由此而想起我那久别的母校,那林荫葱葱校道。想起了后山泰佛殿传来的熟悉的钟罄声,幽静、清闲,完全没有俗世的种种烦躁……  
而今,望着眼前的这景,我不禁怅然若失!  (二)小桥流水有人家  
——怀念林家驹老师    我与家驹老师其实只有三个月的“师徒”关系,老人过世也有几年了,一直很想写点文字来记念他,同时也兼对过往的一段回忆。    与林老师的接触,是经学姐介绍的。其时我正在校搞广播的,用气发音的方法老是不对劲,于是好心的学姐向我介绍了正在乡下教声乐的林家驹老师。    林老师的家在市外,骑自行车要20分钟的车程。那是一条泥泞的乡村小道,两旁是高耸的凤尾竹,竹外是一畦畦的田园,几座灰色的小村庄便点染在绿绿的田野上,岭南四季如春,老师家更是依田伴水,便建在春色满“园”的菜地中间,一条小小的自挖的自流渠上架起了半米见方的横木,我们谓之“小桥流水”。  每次星期六去的时候,师母总是站在“桥”头把弄着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有时也在“小溪”里洗着邻居送的小河蚬,这些,中午便会变成可口的饭菜,让我们这些久未曾尝到“家里菜”的学子感到一种家的温馨。  老师只与师母住在一起,两个儿子,都在外头,都成了有名的音乐家。老人本来是该跟着去享清福了。可是他只在小儿子家呆了几个月,便决定回乡住了下来。  其实林老师是业余的,而且是免费地教学生。这一点我一开始总是弄不明白,带我去的师姐一再叮嘱我不能送东西给老师,否则他会不教的。后来我才知道,所有到他那里的学生都一样,周六去,一直呆到星期天下午才回校,三餐食宿全在老师家,他早把小阁楼安排成几个小客房,收拾得整齐干净。这一批的学生学完了要学的课程,自然会有下一批的学生来,一年四季,老师家的学生从不间断过,他和师母也迎来送往一常如故。  林老师应该是经历过世纪的沧桑的那一类人吧,他很少跟我们谈起他的过去,只是家里有一架摔烂了琴盖的钢琴,他很少弹,为我们伴音的是一手音色绝佳的手提琴,76岁的老人,手不抖眼不花,一提起琴来便闭起眼睛,一个音阶一个音阶地引导我们练上次,到最高音唱不起时,他随手一拉,短短的几句〈往事难忘〉的曲子突兀而下,而我们便痴迷在这悠雅的乐声中,静静地听着。。。  傍晚上灯的时候,小院的柴扉欸乃一声,我们知道那是老师又出去散步了。孤独的老人在黑暗的蛙声咶噪的乡间小路上转了几圈,九点钟便又回来,开始了晚上的课程。  此刻,也许我知道老师又在路上,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伴随他的,是他一生为之倾心的音乐声。  记得曾读过辛稼轩的《水调歌头
盟鸥》,全词为: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 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灯下读词,由此阕而想起了林老师。老师作古已有年,即便在生,也深居简出,谢绝我们到访,此令我深感遗憾中。  一并记此,也算作了一桩心愿。  (三)月光下的金凤花  美丽的乔木凤凰树开的花是我所在这座城市的市花,每年春雨绵绵时她发出嫩绿嫩绿的枝芽,到了夏季,便成了满天苍翠如盖的大树。这时在枝叶之间开出了红似火、勺子状的五瓣花,中有一瓣是五彩色的,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正因为如此,我们家乡人把她叫做金凤花。  六月金凤花开时节,正是离别母校的时候,“厌厌枝头,深深庭院,红红翠翠花梢。”在那古老的校道旁,曲折幽雅的小径上,日光透过细碎的树叶照下来,把校道照得斑斑驳驳,影影绰绰,金凤花开了,瞬间又谢,飞红无数,花落成雨。在这一片醉红中,我们感受着离别的滋味,正是冯中正词中所说的:“中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后约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春去秋来,金凤花落了又开,开了又落,几番回校时发觉不知什么时候许多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只是日暮疏钟,早已难寻当时花下读词的感觉。    许多年过去,每当回忆起读书时,真有点感慨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候,几片飞花落叶,也曾引起无限愁绪,让人一看便知是个“读中文”的。到如今,欲说愁,向谁诉去?朋友们早已劳燕纷飞,鹊巢新筑,而我,“天地何所似,飘渺一孤鸿”,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上,欲寻求当年的诗情画意已经很难。我惟有在月朗星稀的夜里,借窗前一泻千里的月光,遥寄大学时诸子。  那一段时间,在校广播站工作,采编室前便是一株高大的金凤树,夏日暖暖的南风吹拂下,金凤花瓣落了一地,我们几个总爱在这满天飞花的树下组稿,采写、编稿,那份默契,正如金凤花寂寂地落,无声而又亲切。  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当繁花落尽时,我们惊叹于在满树枝丫之间点点青得逼眼的绿意。这时候的金凤树也许不再灿烂辉煌,但却别有一番情愫,这时,遥望月光下那株高大的绿树,幻想来年夏日的红艳,那份心得,是一种舒畅与满足。想到这里我不禁暗笑,人生不也是如此么?这么多年来,奔波于生活中不免也有劳累感,有时压得心头沉甸甸喘不过气来,这时也便挤出一点时间去看看月光下的金凤树,回味过往一段生活,领悟人生另一境界。此时,负累的心情便会云消雾散,回望曾经经历过和一切,都变成一种过往了的情怀,像月光下依稀的金凤花,依旧灿烂在心中。      (四)醉后  饮酒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并非强项,会饮酒对于一个南方女子来说犹其不可思议。  我不会饮酒,但偶尔也曾“浅尝辄止”过,地点必是在家中,晚餐时分,有时是陪先生喝,有时是自个儿自娱乐地独饮,喝的都是甜酒一类的,有些是婆家乡下亲戚自酿的“梅酒”、“荔枝酒”、“龙眼酒”之类的,最近听说用玫瑰花泡酒能养颜,也学着“制作”了一瓶,味道有点像红酒,却略有酸味,因是自已作的吧,也就“敝帚自珍”了。  不会喝酒的人是最容易喝醉酒的,所以每次“浅尝”我必付出喝醉的代价。虽不会醉得一塌糊涂胡言乱语,可每番醉后的感觉,犹如作梦一般。梦在醒来后尚有可忆起与不可忆起的,我却在醉后的每回回忆中清醒得很,每次都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便也有了这醉后的“呓语”。  印象中第一次喝醉了酒,应该是在高中时候。放假时,就在自家小阁楼上。那时我一个人住着一栋小楼,管着我的保姆在下面住。那天刚好是同学聚会后,大家都走了,我收拾着东西,发现有一瓶他们末开的啤酒,就拿起来喝了,从来没喝过酒的我,居然像喝饮料一样的喝完了一瓶,一开始没醉的感觉,慢慢地觉得喉咙发热,头脑也渐迷糊,最后竟然呕吐不止,而且一直昏睡到第二天的中午。  那次的经历,给我的印象就是原来喝酒真不是好玩的,可以说是从此闻酒色变了。  再此后,一直到大学时。过国庆节时了,住得近的同学都回家去,我的家,再回去也是一个人的家,所以没回。和同宿室的好友兼死党“虾仔”(她叫霞,我们总喜欢用谐音称呼对方)两人不知为何颇有伤感,相约去买了一瓶酒和一堆零食来过节。  那个晚上,她跟我讲了许多的话,关于情感的,关于毕业后找工作的,甚至关于同宿室人的人际关系的,乱七八糟一大堆。我们就着她的话,几乎没吃到什么东西,只是泯着说着,一小瓶的烈酒也就喝下去,我依稀记得当时是喝两杯吧,反正到最后醉得不行了。虾唱着歌,我大约是醉眼朦胧地盯着她,反复地问“人生能得几回醉?”这一句,最后写在了毕业赠言本上,她写的时候,我在旁边,俩人一边回忆着往事,一边商量着赠言的内容。最后她说,我就写这一句吧,以后你会记着那晚的情景的。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们没中止过电话联系,却从没再见过面。一方面是我太懒了,懒得出门。另一方面,说真的,我不忍见她。十年的时间,或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却改得了你的容颜。美人如花隔云端,我愿坚持在十几、二十岁的纯真友情里。我想我们彼此的脑海里,保留着的是那时最为美好的回忆。这,就够了。    最后一次谈及醉后,却与饮醉酒无关,但那种感觉犹同醉酒后。  这是学会在网上混的这几个月来最为真实的感觉。曾与一谈得来的网友相约,有机会到北方去看雪,他当和我“浮一大白”。不知是我愚笨呢还是一时惘然,我的理解,“浮一大白”变成了“浮一段白”。遂想起梅妻鹤子为伴的林逋的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于是乎自己便沉醉于这种诗情画意中,心想暗香浮动,踏雪寻梅,当是一种别样的的情趣。若能有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如入仙境,也不枉了此生。暗暗窃喜了几日,又与另一友提及,当然也是力邀之同去,随知他却反讥笑我:“你连‘浮一大白’都不懂,就那么快答应人家呀”。一问之下才知自己闹的是一个笑话,原来这“浮一大白”是喝酒的意思呀。于是便对这位相约的朋友有了些许的敬意,毕竟我们认识不久而且是在网上,能如此真诚相待,那份心,是浓浓的酒,饮之令人易醉。  我是很重友情的人。与我说得来的,向来都是兄弟相称,大学时,我是我工作的社团里的“大姐大”,比我大几岁的学长学姐有事都会来找我商量,好像他们从来当我是他们的兄弟。那天见电视上重放凤凰台采访梅姐的片断,梅姐的话我真的是深有同感,因为曾经我们大家就是那样相处过,友情比爱情更重要,更真挚。  凤凰树下的那段生活,曾是那样美好,伴着我走过这十年的时光。那份心境,从未淡忘过。虽然我们各奔东西,已难再聚首,但我愿借易安的这半阕词,遥寄诸友:“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好文章  这么平淡深情
  再看看,问姐姐好:)
  有一段不见了,问好
  我头球
  有人晒马甲:)
  我喜欢这个文章,打印下来了.
  看万全文,我想起钱钟书为什么写《谈艺录》的,在那个年代里,也唯有谈诗论艺才能解忧。  顺便向西学东渐斑竹问好。以前颇错过去了。
  作者:云-在-青-天 回复日期: 22:42:45 
    有人晒马甲:)    天凉了:))))
  彼岸的妹妹,亦好久不见你,挂念ing。。。    刚才看了你的主题集,原来妹妹竟是《紫薇花对紫薇郎》的作者,去年曾在故乡网上读过,是为数不多的印象深刻的一篇文,得以有幸结识妹妹,真是有缘呀。    胜衣兄学养深厚,为文更是于寻常中见精致,后学望尘莫及。也顺问声好。    有时孩子:我布篷:)))))    云在青天君:“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我也喜欢这首偈诗呀:))    知白守黑君:感谢并问候之,算起来也是有缘,早在一年前也曾向知返君提及你在闲闲的文字,只是我向来疏于网络,所以与君交流甚少,见谅。还请多多移步西学。:)    楼上诸位也一并谢过。原只是想借闲闲寄存以前的一些幼稚文字,所以用了后主的这句词,既有忆当年的味儿,却更是取承前的一句:“凭栏半日独无言”。  嗯,擅自改其意,就以这一句来表达我的无言感激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求解:依旧竹声似当年,画楼南畔夕阳和。什么意思?打一生肖谢谢了_百度知道
求解:依旧竹声似当年,画楼南畔夕阳和。什么意思?打一生肖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能解释一下吗?
山外青山肖外肖,半山中捌戒争先。打几只生肖谢谢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国家5级数学教师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能解释一下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虞美人 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①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②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虞美人 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①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②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注】①柳眼:指早春初生的柳叶。柳叶初生时,犹如人还没有完全张开的睡眼,故称。②尊罍léi:尊和罍都是古代的盛酒器。(1)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3分)答:
(2)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你认可这一评价吗?请以“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略作分析。(4分)答: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夕阳红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