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权臣小说司马昭的父亲全名是哪三个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014|回复: 8
民族历史人物介绍:司马炎
汗血宝马, 积分 37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3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37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3 积分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人,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孙,权臣长子,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司马炎逼迫,即位为帝,定国号,改年号。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为,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并废。颁行,包括、户调制和。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等人上所刊修,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中文名:司马炎别名:司马安世国籍:中国(晋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236年逝世日期:公元290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灭吴国,统一全国
开创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年号:泰始 咸宁 太康 太熙享年:五十5岁陵墓:峻阳陵
人物简介司马炎为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文帝却有意让幼子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同年八月,司马昭因猝死,享年55岁。
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即位为帝,大晋 改元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
人物生平登基即位,开创晋朝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封曹奂为。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 改元为泰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炎也同样让魏帝以的手段获取了帝位,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照片集锦(2张)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要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子弟一人为,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
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公元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叡统治后期,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击灭东吴,统一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蜀汉灭亡不久,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供职的官吏为朝官。晋武帝没有采取“”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晋武帝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晋国时全国图
早在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3/7,蜀、吴合占4/7。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的荒淫、残暴使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对他劝谏的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晋武帝受到了以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
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出发,沿江东下,直捣都城。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的兵力,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280年,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发展经济,太康繁荣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的经济制度。
共有三项内容,即、和。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晋武帝时,对人口年龄进行了分组:男女16岁~60岁为正丁;13岁~15岁、61岁~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占田制规定:丁男一人占田70亩,丁女占田30亩。同时又规定: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50亩税,计四斛;丁女缴20亩税;次丁男缴25亩税,次丁女免税。
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
晋武帝羊车游后宫图
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户调制即征收的制度。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此制度规定:“其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对于庇荫户,“品第六以上得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的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实行户调制的诏书发布之后,遭到了豪门的抵制。他们或是隐田不报,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
尽管晋武帝的遭到了种种阻碍,但这一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武帝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开荒五千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也大减。晋武帝的故乡河内郡温县,人口也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为此,晋武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公元268年,晋武帝还设立了“”,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晋武帝一再责令郡县官吏,要“省徭务本”,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由于晋武帝采取了这样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国家赋税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仅平吴之后不到三年时间,全国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晋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共有人口万人,每户人数6.57人,增长率为-1.00%
弘扬文化,洛阳纸贵太康年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生活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时,盛行着一种被后人称颂的“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二陆(、兄弟)、二潘(、叔侄)、三张(、、兄弟)。
公元282年,洛阳的人们纷纷购买纸张,原来有一个名叫左思的文人,写了著名的《赋》,人们纷纷传抄,引起了纸张奇缺,纸价飞涨,“洛阳纸贵”从此便流传开去。“赋”是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及散文的性质,极讲究文采与韵律。据说,最早的赋是战国时的《赋篇》,一般赋都写得比较短。而左思的《三都赋》不仅辞藻优美,铿锵有声,而且长达一万多字,成为举世仅有。左思门第不高,母亲死得早,他又是个结巴子,小时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但都没什么成就。他的父亲曾对人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现在还远远不及我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左思,他从此刻苦攻读,奋力笔耕,用了一年时间写出了《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公元272年,他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分别是时魏、蜀、吴的都城。他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当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晋武帝随即同意了,并告诉他,凡是朝廷里收藏的有关这三个都城的图籍和资料,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和查证。
在晋武帝的关照下,左思这个出身寒门之人,用了十几年时间,终于写出《三都赋》。这是由《蜀都赋》、《魏都赋》、《吴都赋》三篇独立又相联结的赋组成的。赋中有三个假设人物:东吴王孙,西蜀公子,魏国先生。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倾诉,写出三个名都的概况、历史、物产、风土人物和各自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面貌。《三都赋》一问世,立即轰动整个洛阳城,它不仅在和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考证、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左思的诗也写得非常好。著名的《娇女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把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后来的大诗人的《责子》、杜甫的《北征》、的《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影响。
在西晋的文坛中,最负盛名的要算陆机,被后人称为“”。他的诗歌意新词秀,讲求形式的华美,以其深厚的笔力,优美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了一种华贵之美。这种艺术追求,极大地影响了太康文学的艺术倾向。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行》中“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的诗句,被不少后来的人所引用,以反映人们对政治环境和人生祸福无常的体会。《赴洛道中作》,是陆机五言诗的杰作,其中“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等,都是情景交融的佳句。陆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另外,据唐代《》,还有画论。
新三国司马炎幼年形象
西晋初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文学艺术方面,除了左思、陆机等一批文学家外,在其他领域还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对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有的这些文明与晋武帝司马炎开明的文化政策和人才保护措施是分不开的。
,是晋朝的。裴秀的旧交郝诩给他人写了一封信,说:“裴秀是我的老相识,你如有什么事要他帮助关照,我给你去说说,这点面子他总会给的。”于是,有人将信作为罪证告到晋武帝面前,说裴秀假公济私。晋武帝为裴秀辩解说:“别人求裴秀办事,是别人的事,裴秀怎能预先防止呢?况且假公济私还没有成为事实,裴秀有什么罪呢?”不久,司隶校尉又告发说:“替裴秀强占官田,裴秀有罪,应该关押!”晋武帝又给他开脱说:“强占田地罪在刘尚,为何要关押裴秀?”晋武帝的公正无私,不信谗言,使裴秀在地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魏末,裴秀曾随司马昭出军讨伐,跑了不少地方,由于地图有误,吃了不少苦头。明明地图上似乎很近的地方,但跑了几天也看不见影子,明明地图上没有山也没有水的标记,但真到了那儿,却冒出连绵的山冈或汹涌的河流来。尤其是宫廷珍藏的那份地图,是几十匹绸子制成的,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裴秀发奋钻研,改革地图,修正错误。他首先运用了简缩的技术,用“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把那幅用几十匹绸子做的巨图缩画成了《地形方丈图》。裴秀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即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和倾斜缓急等。这些都是学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这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一千多年之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大医学家,也是生活在西晋太康年间。他42岁得了风湿病,半身瘫痪,长期卧床,但他博览群书,很有才华。晋武帝得知后,多次下诏要他出来做官,但他推说有病,婉言谢绝。他在病床上开始摸索针灸,一边攻读医书,一边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经过7年苦心钻研,他不仅治好了自己瘫痪多年的疾病,而且针灸技术越来越高,发现了不少针灸穴位,创立了自己的针灸理论,写出了《》。此书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且还流传到国外,从公元6世纪开始,、的医生都把它奉为必读的书籍。
颁布律法,依法治国《泰始 律》是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杜预等人参考、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
《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泰始律》为20篇,计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违制与诸侯律,共620条,27657个字。《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中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晋书·刑法志》称其“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
《泰始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泰始律》 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开创盛世,步入强盛推行的大规模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又重申前令,民屯制度正式废除。
民屯废止以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田地,隐匿户口。原来的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针对这种情况,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采取两项重大措施:罢州郡兵以归农、颁布占田制(占田、课田令)。占田、课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官吏以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五十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此外又规定可依高低荫庇亲属,最多可至九族。
从占田制的内容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收入,又保护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占田制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与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占田制中对于官僚士族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特权的规定,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与时期的相比较,增加了二分之一,田租增加了一倍。但实际上还不止于此。因为的田租是校亩计征,占田制的田租是按丁征收,丁男、丁女、次丁男不管是否占足规定的课田数额,都必须按法定的课田数交租。
不过,在占田制的中,也有一些积极因素。首先,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有助于提高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占田无年龄之分,课田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占田数又高于课田数,这些规定可以鼓励人们去占田,有利于扩大。《晋书·食货志》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用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情况。
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也就是约280年至289年之间。
继承曹魏,政治改革晋武帝在治国措施上的,进行了系列改革。 晋武帝改革的政治制度上承曹魏,别有创新,有些为东晋南北朝所奉行,深刻地影响了西晋一代及其以后的政治。
1.三省制度的初步确立西晋代魏,同代汉一样,以王朝禅代 司马炎画像集锦(20张)
的方式和平地进行,曹魏时的显贵大都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司马炎称帝后,模仿古代名称,杂采近代制度,同时设置太宰、、、太尉、司徒、、、等名号,号称,以宠待勋臣贵戚。其中太尉、司徒、虽沿汉魏仍有宰相之称,但除了司徒还拥有掌管州郡中正对士人乡品的品第职权外,与其他五公一样,几乎都是尊宠虚衔。由于及司马氏先后操纵政权时,都利用尚书机构发号施令,使汉魏以来权力日益上升的尚书机构在西晋时取得了朝廷大政的决策权。(省)以、主掌,西晋初尚书台下置吏部、、、、、屯田六位尚书,后又改置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六尚书分掌三十五曹,各曹以郎中负具体责任。长官、尚书仆射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职权上,都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真正宰相,有时皇帝还特置录尚书一职以委任权宠,全极处理尚书台事务,太常等及地方官员,均奉尚书台命令行事。
曹魏设置的长官、中书令不仅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而且参议政事,地位、声望都较曹魏时期大为提高。长官、等既保持其在皇帝身边为皇帝提供政策咨询的权力,又获得审查尚书机构上行下达的文案的职权,权力增重,这样,三省基本上取代汉代的,成为中央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构①。
2.分封制的演变分封制是西晋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内容。早在魏延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任相国执掌朝政时,裴秀便奏行五等,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及县公、大国侯、次国侯、大国伯、次国伯、大国子、次国子、男共八阶,封授勋旧,司马氏党羽 自六百余人皆封 ②。其中司马懿弟、魏太傅食邑万户,地位等同于魏宗室诸王,其余县公食邑1800户,封地75里;大国侯食邑1600户,封地70里;次国侯邑1400户,地方65里,以下爵位每降一阶,食邑户数减200户,封地减去5里,至男爵食邑400户,封地10里。裴秀本人即封为济川侯, 地方六十里,邑千四百户,以济川墟为③。属次国侯。
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刚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鉴于当时人议论以为宗室诸王力量弱小,使司马氏才得以顺利取代曹魏,晋武帝将其祖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 以郡为国 ,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 ④。司马炎叔父、、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为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司马氏创业的勋臣贵戚均加封进爵,为公为侯,封邑达1万户者为大国,5000户者为次国,不满5000户者为下国,、、裴秀、、、太保、太尉何曾、、、卫瓘均封为公。
泰始元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制度规定的军队仍未建立。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司马炎因齐王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司马宗室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 制所近县益满万户 ,三等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世代继承外,其他儿子均 各以土推恩受封 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封国内也可以置1100人的军队①。于是诸回到自己的封国中,其因职未归封国者,大国置守土100人,次国80人,下国60人。晋武帝曾就这一制度询问的意见,荀勖认为:诸王当时大多担任各地都督,若让他们各归封国,将使西晋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而且分割郡县,充实封国,将使被移徙的百姓怨声载道;王国置军,也会削弱国家军队的数量。晋武帝根据的意见,对制作了一些调整,使之与分封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详见下述。
晋武帝江南后,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下令罢减州郡所领军队,少数边郡虽仍有军队,也被大大削减,诸军队成为地方主要的武装。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淮南相刘颂又上书,认为诸王封国方圆千里,但军力不足, 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 , 宜令国容少而军容多 ,增加军队数量①。
① 参《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第 159-188、283-290 、337-342页,1990年 10 月第 1版。
②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
③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
④ 《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
① 《晋书》卷二十四《百官志》。
西晋分封制度并未实现晋武帝巩固司马氏政权的初衷,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晋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晋末八王之乱中,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均凭其 国兵 起事,参与最高权力的争逐②。
3.都督制的定型西晋沿袭汉魏,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全国统一后,共分19州、173郡,州置刺史,属官有别驾、、从事等;郡以太守主事,若为诸王封国所在,则郡称为国,太守则改称内史,属官有主簿、、录事等;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有主簿、录事史等属员。
为了加强中央特别是司马皇室对地方的控制,西晋将时已采用的都督制进一步制度化。早在司马氏代魏以前,司马氏子弟即已以或监军的身份出镇、、长安等战略要地,为司马炎顺利称帝建晋提供了条件。
西晋建立后,曾试图在诸王封国内建立军队,但初无成效,因此都督制得到广泛推行。宗室诸王及一些功臣被授予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等名号,出镇地方,掌一州或数州军事大权。都督若加可以不经禀报朝廷而杀地方二千石以下官员;若为持节则平时可杀无官之人,战时权限同使持节者;假节者可以在战时杀犯军令者。由于都督掌地方军事,州刺史虽拥有将军名号,也只专掌民政。
咸宁三年,晋武帝改定分封制度,遣宗室诸三各归封国。为了解决 诸王已为都督,若遣之国,则阙方任 等问题,按的意见, 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 ,实行 转封 ①,即一方面将诸王都督辖区转到其封国所在地区,一方面将诸王的封国转封到其时本人任都督的辖区内。前者如同年扶风王司马亮改封汝南王,出任、都督诸军事,琅邪王司马伦改封为,督邺城守事,勃海王改封为,监诸军事;后者如王当时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遂改封为琅邪王,因当时任、、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遂徙封为扶风王。诸王封国在其都督区内,使他们得以长期留任,如赵王司马伦坐镇邺城达14年之久。这种诸王封国与其都督区相合的制度在西晋末因政治渐乱,不再严格执行,但都督制本身却并未废除,东晋南北朝各代均加沿用,在东晋成为士族专兵,凌驾皇权的重要手段,南朝各代又借宗室诸王以都督身份出镇地方,来加强皇权,而这种制度在南朝也与西晋末八王之乱一样,成为皇室内部冲突的祸因②。
晋惠帝末,由于战乱,州刺史加军号者也得以领兵,置长史、司马等属官,以掾、属分曹主事,西晋末至东晋初,军府掾、属逐渐改称为参军事。
历东晋南北朝,州刺史及一些郡太守例带将军号,设置军府属官,刺史无军号则被习称为,于是州既有掌民政,由州刺史从该州人士选任的别驾、治中等僚属,又有由中央尚书吏部任命的长史、司马、参军事等属官,形成州刺史下军事、民政分属不同机构的双轨制。
① 《晋书》卷四十六《刘颂传》。
② 参《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整理,1987 年 4月第 1版。
① 《晋书》卷三十九《荀勖传》。
② 参《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1983 年 5月第 1版。
4.士族的形成三国,魏文帝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采纳的意见,郡置中正,根据当地士人的品行、才干及家世评定为九品,作为吏部授人任官的依据,由中央官员兼任的中正逐渐影响到吏部的用人权。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入径。到西晋时,九品中的二品(一品从未有人,形同虚设)逐渐取得了作官的优先权,特别受重视,被称为上品,其余各品则被看作是寒士下品。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在魏晋禅代之际不绝的官僚贵族手中,士人品评中品行、才干两项已不被重视,唯计门资定品,家世官爵即所谓 门第 、 阀阅 成为品评的主要依据,上品因此基本上由朝廷显宦子弟把持。西晋初年上奏陈述九品有 八损 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以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①。
与同时的也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也。②得上品的官僚贵族子弟极易步入仕途,而且升迁迅速,他们一入仕,即可担任、、、散骑侍郎、等职闲位重的官职,这些官职也由此被称为 清官 、 清职.晋武帝初年虽多次下诏征用 寒素 ,试图加强皇权对官员选拔的干预,改变寒门下品升进无路的状况,但终难扭转现实。如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第二首中感叹的那样: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在灭吴之后颁定的之式 中,不仅允许官员据占有土地和人口,而且规定 士人子孙亦如之 ①,给予在政治上已享有实际权利的 士人 以经济上占有人口并免除徭役的特权。
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②,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
①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
② 《晋书》卷四十八《段灼传》。
① 《晋书》卷二十六《》。
② 参唐长孺《士族的形成和升降》,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晚年时期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涌现了许多野心家。
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因而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地位。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官。
(3)实行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宋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公元三0一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
君臣赛富,为害之大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晋武帝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传称:晋武“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以中国史上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大事年表236年,的孙子司马炎出生。
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王位,并于当年迫使曹奂让位于自己,建立晋朝。 280年,晋派大军伐吴,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的局面。
290年四月己酉(二十)日(5月16日),司马炎驾崩,享年55岁。
在位年号(266年2月4日—274年)  (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290年正月—四月)。
马蹄金 +10
汗血宝马, 积分 2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9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2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9 积分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汗血宝马, 积分 2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9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2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9 积分
一代帝王,结束三国,成就不小,累死了!
好多字啊,mark一下,慢慢看
啥也不说了,大哥就是给力!
汗血宝马, 积分 1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61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1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61 积分
&&维基百科
&成长值: 2775群组:&
楼主,不论什么情况你一定要hold住!hold住就是胜利!
识途老马, 积分 8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识途老马, 积分 8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又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
识途老马, 积分 9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识途老马, 积分 9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马后炮化工mahoupao.net·免责声明
马后炮化工提供网上进行化工学习和交流平台,谢绝讨论政治敏感话题,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不对其內容负任何责任。马后炮化工是非营利性化工交流网站,旨在进行个人化工学习和交流。论坛部分文章和资料均从网上搜集整理,由热心网友自由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做为交流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法律后果自负。目的是发扬自由与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条件许可请支持正版。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谢谢合作!站长联系QQ:,客服联系QQ: Email:admin#mahoupao.net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权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