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之前100块可以买什么50块钱买东西的问题以及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发布日期:
来源:宣讲家
  核心提示:中国就业问题比物价问题要大。据2004年统计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是9.09亿,这个数字比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还多3个亿。现在让人担心的不是通货膨胀问题,而是通货紧缩怎么办?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四个&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国的工业化仅仅是处在中期,发达国家都到后工业化阶段了,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全工业化,再到后工业化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正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将在相当长时间里为中国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持。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客观地介绍一些情况。
  中国经济面临严峻困难和挑战
  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正在继续恶化。次贷危机使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垮掉三个,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也濒临破产,最近已被收为国有,所以有人开玩笑说,美国也开始搞社会主义了。美国经济要出了问题,这不是小事。目前,世界经济总量是54万3千亿美元,美国有13万8千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5%。正如大家知道的,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占这么大份量的美国经济出了问题,势必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出现问题,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可能不受影响。
  美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紧接着消费能力下降,产生的结果就是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下降,所以现在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出口企业没有订单了。2008年3月春季广交会的时候,美国参会人数下降了13.3%,签约额下降了9%。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是多少呢?是 8.9%。8.9%是什么概念?这几年来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每年都在20%上下,2008年上半年,头一次降到了10以下。今年1到9月份,中国出口的增长率为22.3%,增长的幅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这个数不少人没看明白,连香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也觉得中国出口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可是他没有判断对,为什么呢?我国出口金额的计价单位是美元,但是出口产品在国内是用人民币算帐。大家知道,美元这几年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三年以前1美元对换成人民币是8.27元,号的结算价格是1:7.8078,现在是多少呢?我们按照6.85算吧。如果把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出口金额用美元计价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然后再来看出口增长率就不是20%了。而人民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如果把这个因素再考虑进去,那么我们的出口实际上就没有这么大的增幅。
  出口受阻对中国经济来说,可不是小事。出口对中国经济有多大的意义?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2007年我国出口总量是1万2千亿美元,如果按1:7的汇率换算,就是8万4千亿人民币。而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4万9千亿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中出口就占了1/3。所以一旦出口受阻,出口下降,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我再举一个例子,可能大家就更有感性认识了。2008年秋季广交会,中国参会的服装企业出口签约量下降37%。现在我国一年出口服装170亿件,全世界现在是65亿人,去掉咱们中国13亿人,平均中国每年每人给他们生产三件半衣服。参加广交会的服装企业都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如果说把下降37%这个抽样数放大到全行业来看,这个问题就大了,有30%以上的服装出不去了。170亿的30%,就是60亿件啊!如果60亿件服装出不去了,你们说会有什么结果?
  有两种结果。一种,我们要关停一批企业,企业生产的服装没有人要了,就不能再生产了。但是大家知道,服装企业主要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这么大数量的企业关停了,势必造成大量的失业,显然关停企业不可取。另一种结果,不关停企业,继续生产。但是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了,他们没有钱了,不能进口那么多服装,那 60亿件服装不就回到国内市场了吗?60亿件服装,全国一共才13亿人,城里人算上农民工才5亿7千万,你说咱们一个人要买几件衣服呀?
  从服装就不难看出出口一旦受阻,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出口受阻,直接导致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2008年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一季度16.4%,二季度15.9%,三季度12.9%。工业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它的增长速度一下降,就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以2008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季度是10.6%,二季度10.1%,三季度9%,也是接连三个季度逐渐下降。现在出口速度下降、工业的增长速度下降、国民经济速度下降,这些指标集中到一起,又体现为财政收入下降。全国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35.5%,二季度是31.4%,三季度10.5%,所以中国经济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个困难和挑战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非常大。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底讲&双防&&&防过热、防通胀;2008年6月讲&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现在就一个目标了,就是保增长。
  四大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
  在下行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要保增长,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像总理讲的,我们要坚定信心。信心不是靠讲就能让人鼓舞信心的,信心应当源于对整个国民经济科学完整的分析。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我们,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不管它是什么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都要看四大指标。哪四大指标?一看经济增长率,二看失业率或就业率,三看通货膨胀率,四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现在,我们拿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
  第一,经济增长率。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但是一到九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9%。9.9%的增长率什么概念?我们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9.8%。我们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经济增长的速度还保持在30年平均增长速度这个区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第二,失业率或就业率。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我始终认为,中国就业问题比物价问题要大。联合国有一个劳动年龄人口的概念,什么叫劳动年龄人口呢?就是16&65岁的人,叫劳动年龄人口,这个年龄段的人有劳动的权利。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是9.09亿,现在肯定比这个数高。做一个国际比较,全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国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个亿。那我们来看看今年就业的状况。2008年3月两会确定今年新增就业岗位是目标一千万,到9月30号已经完成了936万,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的94%,这是来之不易的。当然,我们的压力也是相当巨大的,今年全国有590万大学毕业生,明年比今年还要多55万。另外,我认为现有的就业统计有问题。第一,因为我们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数是城镇人口,没有把农民工算进来。第二,登记失业率就是一个人失业去政府指定部门登记了,这个才叫失业,没登记的也没计算进来。所以我主张得想办法尽可能让统计涵盖面宽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就业问题上,应当说我国政府下了大的气力,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第三,通货膨胀率或者物价上涨率。2007年我就说中国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结果被一些网民和报纸批判,说我欺骗群众。《羊城晚报》还发表一篇文章说,我不是总经济师是总化妆师,掩盖事实。为什么我说中国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呢?我们去年物价上涨CPI指数是4.8,4.8中有4.0是肉禽蛋菜价格上涨造成的, 也就是说,从2007年开始的价格上涨83.3%的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这种结构性特征带来了三大好处。
  一是有助于农民增收。这几年城里公务员涨工资,企业涨工资发奖金,农民怎么办?这回价格上涨,实际上是市场对城乡利益的一次再调整,农民不就是靠产量增加、价格上涨,才能够增加收入吗?有人说,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农民根本就没得到好处。我说不对,我把我的司机当做我的样板户,司机的父母是河北的农民。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量比上一年减少1千万头。我当时就觉得不是小事,就跟司机说,我觉得肉价要抬头,2006年猪肉一斤是六块钱。我建议他父母养点猪。听了我的话,他们家养了两头母猪,2007年两头母猪下了29个小猪崽,卖了10600元。他爸爸妈妈一算账,净赚8000,这可比买股票强多了。由此可见,不能说农民没得好处。2008年初,我对他们家说,今年的战略部署要修改一下,就做养母猪卖小猪这个环节,千万别养肥猪,为什么?经济学有个&蛛网理论&,通俗地讲就是,本期产品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为什么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今年多、明年少,后年多,大后年又少,价格今年高,明年低,后年又高,大后年又低呢?就是这条规律在起作用。肉涨价了,大家都知道养猪赚钱,就都养猪,所以养肥猪有风险。如果就养母猪,国家中央财政一头母猪补贴100块钱,然后每一头母猪给60多块钱的保险。你看养母猪有补贴有保险,当时饲料价格虽然高,我说不怕,小猪吃奶也不要钱。现在,他经常向我反映家中卖猪的状况。
  二是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猪肉价格上涨,农民得到好处了,谁受损失呢?真正受损害的是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本来就恩格尔系数高,加上这次物价上涨80%以上是由食品上涨造成的,更是雪上加霜。2007年开始,各级党委政府都开始提高低保,提高社保,给低收入的补贴,大学生伙食补贴,离退休金都有提高。我国这几年财政收入每年都有30%的增长,大家都知道低保水平低,社保水平该提,离退休金该提,始终没下这个决心,猪肉涨价,不就开始下这个决心了吗?
  三是使人具体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构成的重中之重。
  另外,经济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做&替代理论&。市场上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了,我们没有办法不让它涨,但可以不买它啊,选择涨价不多的替代产品。猪肉涨了60%,不买了,大家买水产品,水产品从前年到现在最高幅度才涨了16%。怎么看价格?价格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对价格问题要平心静气,要看到里面的规律性。价格不是党让涨的,总理、总书记比谁都着急。我讲价格是结构性上涨,结构性上涨有助于农民增收,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区别对待。在年初的时候我说,今年的价格走势应该是前高后低。11月、12月份的CPI下降约4个百分点。物价回落幅度这么大,现在北方的毛猪(活猪)一斤才5块零几分了,三个月以前还8块2呢。农产品价格,肉禽蛋菜价格下来了,然后沿海一些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又关门了,民工背个包回家了,打工收入又没了。农民增收怎么办?所以我现在不是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我真的担心通胀紧缩怎么办?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抑制住了物价过高过快的上涨,这应当是宏观调控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不是顺差越大越好。如果说贸易顺差过大,就使中央银行被迫发行人民币对冲。大量的发行基础货币对冲外汇,就产生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又是产生物价上涨等宏观经济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是1775亿美元,就导致流动性过剩,中央提出要&减顺差,促平衡&。到了2007年不但没减下来,反而上升到2622亿美元。但是今年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一到九月份顺差还是在增长,但增长的数量同比减少47亿美元,国际收支的结构略有改善。
  所以,用以上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我们就客观地科学地得出中国现在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的结论。
  支撑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
  如果你觉得这四大指标还是理论性太强,我再说一个大家能够有所感悟的。总理在三中全会上说,现在世界经济这么大的危机,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什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呢?怎么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变化呢?我觉得我们要找到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什么,然后再分析这个主要力量出没出问题?如果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没有出问题,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就不会发生问题。
  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什么呢?我说是四个&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这四个化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第一,工业化。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历史时期。迅速推进的工业化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力量。比如说钢铁,从李鸿章、盛宣怀洋务运动时期,我们就梦想中国成为钢铁大国,但是到了1949年,我们的钢产量年产量15万吨。现在多少呢?今年六月份平均一天日产156万吨。再看汽车,1992年达到年产100万辆。我们从年产100万到200万用了8年,从200万到300万用了2年,300万到400万只用了1年。2006年我们中国汽车总产量727.9万辆,万辆,今年预计接近1千万辆。所以从钢铁、汽车,就不难看出中国的工业化现在正处在一个迅速推进的历史时期。
  而且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工业化仅仅是处在中期,发达国家都到了后工业化阶段了。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全工业化,再到后工业化阶段,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看这个很长的路,不就意味着今后一个相当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化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量吗?
  第二,城市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人口1亿7千万,现在是5亿7千万。迅速推进的城镇化,使中国就像个大工地。全国大中小城市,不都在大兴土木啊?我国现在水泥消耗数量占了世界水泥年消耗总量的近50%。我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去,我和代表团的同志注意了一下能看见多少辆吊车和起重机。这两个国家主要城市我们都去了,一共就看见三部吊车。而在中国,无论在哪个城市的什么角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看看,基本上都能看见吊车和起重机。去年《参考消息》登了一篇英国杂志写的文章中说到,全世界70%的起重机都在中国运转。这说明什么呢?中国的城市化加快。我们到欧洲去,一百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你看中国的城市,不用说十年八年、三年五载没去,过一段时间再去,恐怕很多地方就找不到了。我觉得这点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现在全国的城市化率是44.9%,发达国家都到90%了,而全世界平均水平把非洲算进来是49%,我们比全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了4.1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就有上千万人,所以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太大了。党中央提出来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我认为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城市化是个规律,是个趋势,我们搞农民工调查,不要简单地看农民工进城一个月拿多少钱,这个指标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指标。我认为农民工进城还有一个更大的社会意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进城打工,农民一生的轨迹不是非常简单吗?一个农村小姑娘,要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进城打工,她这个一生不就几个环节吗?一个是20来岁就嫁人,嫁人以后她的工作就是生孩子养猪,然后她就老了,老了给孩子娶个媳妇,她就死了。但是如果这个姑娘进城打工了,第一,她开始化妆了,说明她追求美,说明她文明素质在提高;第二,可能在她内心深处要嫁给什么样的人,都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就算她又嫁给个农民了,但她对自己的孩子的培养、教育、寄予的理想,跟她原来的农村母亲对她的希望本质不一样了。
  第三,市场化。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我们党选择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性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整个经济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我小的时候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大,那时候一个人一个月就发半斤肉票,有钱没票也吃不到肉,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胖人都没见过几个。我们现在一体检就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高,这&三高&的人越来越多,还呈年轻化。听大夫说,&三高&的毛病在医学上叫代谢疾病,代谢能力取决于遗传。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吃草、吃菜、吃粗粮,遗传给我们的代谢能力主要是代谢草、菜、粗粮的,代谢不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所以代谢疾病就出来了。大夫说完后,我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由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的进化速度没赶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两者不匹配。
  我到浙江义乌搞经济普查,义乌是个县级市,有68万人口,除了10万人在外面做生意,还剩下58万人。58万人有11万个工商营业执照。除了老幼病残,义乌人不都是老板了吗?义乌是小商品的集散地,小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一个摊位就到9&10平方米,有48000个摊位。如果一个摊位花一分钟,就得两个月才能看完。义乌人说他们没有任何资源,过去非常穷。那时,义乌人就熬一点麦芽糖和别人换鸡毛,然后用鸡毛扎成鸡毛掸子,再卖掸子。我觉得他们伟大就伟大在&鸡毛换糖&上,&鸡毛换糖&是个商业行为,说明义乌人知道利用商业摆脱贫困,知道走市场经济之路,这是关键。我们说思想观念决定一切,知道不知道走市场经济之路,这就是观念。我们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怎么才能够发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才能发展。我到过一个地方,当地一个领导说他们离海太远不能走私,离香港远不能招商引资,要想摆脱贫困中央应该在这里批一个赌场!这不是观点问题吗?同样要摆脱贫困,义乌人选择走市场经济,你老是想批赌场,这能行吗?还是走什么路的问题!
  我回到东北老家,有很多中学同学下岗,大家在一起聊天,我说浙江人下岗了以后,两口子商量商量做点生意,有钱做大生意,钱少做小生意,啥也没有也吃得起辛苦。国家体改委老主任高尚全同志讲浙江商人有几个&千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说尽千语万言,想尽千方百计。我给东北老乡归纳了他们下岗后的三件事:第一件白天上政府上访;第二件晚上找地方喝酒,第三件回家和老婆吵架。不研究怎么走市场经济这条路,怎么解决问题?我曾经看到一个小报上有幅漫画,上面的说明文字是&虽然补鞋很低气,有钱照样挎小秘&。这话虽然俗了些,但我看了很有感触,尤其是东北人应该有点启发。东北人都知道,20年前在东北补鞋的都是浙江人,东北人不干,觉得补鞋低气、丢脸。当时《人民日报》曾做过调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浙江人补鞋拿走上亿元。2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东北补鞋的浙江人现在不少都是企业家了。南存辉就是个代表,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全世界变压器生产数他第一。他跟我说,他的手不知当年在东北零下二三十度中扎破多少次。要是说我们东北人素质就比浙江人差,我真的是不同意,但你看现在的差距,所以还是走市场经济这条路。
  第四,国际化。正是由于国际化,所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才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困难。在这种状况下,要注意一点,我们不能否定国际化。对中国来说,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还是利大于弊。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出国还有什么东西可买?满世界都是中国制造,好不容易买个东西回来了,仔细找一找,不知道在哪个角里就有个小标签,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现在不但满世界是中国制造,而且满世界是中国人。你去国外,办完事以后需要去走走看看,从曼哈顿坐船去看看,到船上一看都是中国人。不但是满世界中国货,满世界中国人,满世界还都讲中国话。原来有的同志出国外语不好,担心交流沟通,现在老外都会说中国话。教育部有数据表明,现在全世界有2200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你说过去谁开咱们中文课啊?所以国际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
  我说看经济,其实非常容易,非常简单,就是让有的专家说糊涂了,弄的不少人都不会看了。看经济跟看人一样。看人,看一个人的本质部分、主流部分,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一个同志。看经济,也得看经济的本质部分和主流部分。什么是经济的本质部分,主流部分呢?基本面就是经济的本质部分,主流部分。看人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看经济也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研究中国经济,最简单的就是研究手机的发展。中国手机最早出现是1987年,1989年的时候全国手机总量是一万部,那时候手机叫大哥大,拎着满街走,故意让大伙儿都得看到。因为当时手机只有一万部,所以它是身份的象征。当时我们主管部门曾经做过市场预测,预测到2000年中国的手机有望达到80万部。2000年,中国手机实际有8700万部,预测和实际差一百多倍。这预测还有什么意义?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基本上都不准。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把握中国经济,我们还会垂头丧气,没有信心吗?
  没有信心,它确实是个大事。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凯恩斯陷阱&,说通俗点就是,当大家在没有信心的时候,整个社会经济是什么局面呢?如果你是银行行长,准备金率再往下调,利率再往下调,流动性再增加,你也不敢放款,因为你没信心,担心放出这笔钱成为呆死坏账。如果你是个企业家,你有钱不敢投资,担心投资打水漂有去无回。你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你没有信心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所以没信心,这个经济社会是个什么现象呢?每个人都紧紧地捂住自己的钱包,银行行长把银行的钱包捂住,企业家把企业的钱包捂住,老百姓把老百姓钱包也捂住了。现在必须有人带头花钱,那就是政府。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你查辞典查不到这个名词,这是咱们发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经济学上扩张的财政政策。第一,出手要快。为什么出手要快?现在不快不行,现在世界经济还在大幅度下滑,早一天采取措施就早一天减少损失,所以出手一定要快。要争分夺秒快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12月31号以前就得投一千亿,然后再把明年四川抗震救灾两百亿挪到今年,一千两百亿。但是现在确实要快,因为不快,经济下行趋势止不住。第二,出拳要重。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两年投四万亿,四万亿什么概念?大家知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年投一千五百亿,现在两年四万亿。第三,目标要准。第四,作风要实,这好理解就是扎扎实实地干。
  主要说一说,目标要准。大家知道拉动经济增长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我觉得明年的出口形势不乐观,可能困难会比今年更大。即便国家提高出口退税也好,采取各种措施也好,出口归根到底还是看欧美什么时候走出危机。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不走出危机,我们的出口就上不去。从现在看,他们明年经济可能衰退更厉害。所以我觉得,对明年用出口或者说外需拉动中国经济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外需不行了,我们的目标要准就准在把整个工作转到扩大内需上面来。内需分两块,一块叫投资,一块叫消费。任何消费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消费欲望;第二,有货币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产生消费。人群有两块,一块是高收入的,一块是低收入的。高收入的人有货币支付能力,但是他没有什么消费欲望,所以对这些人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消费意愿。以前我就不赞成反对高档住宅、别墅,因为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必须给高收入的人提供和他们消费相适应的商品和服务。我最反对的就是奢侈品税,比如进口瑞士手表,收奢侈品税,结果不少人都跑香港买手表去,咱们是税没收着,消费还得给弄跑了,什么也没捞着。我觉得我们真的要理一理消费思路。再看低收入人的特点呢?他们充满消费欲望,但是没有货币支付能力。要想办法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十大措施&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农民的支补,提高低保、社保、离退休金,就是提高中低收入的群体的收入。不属于低收入的,怎么提高收入?我觉得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另外,大家有钱敢不敢消费,还取决于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如果说大家都觉得现在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也高收费,这些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不好,人们就不敢消费。我们国家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苦于消费不足,另外一方面银行存款不断地增加。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不健全,使不少人不得不放弃了即时消费,把钱存到银行作为远期保障。对于存款,我始终认为20万亿存款中相当数量存款不能叫财富性存款,应当叫保障性存款。有人说降低利率,能把银行存款挤出来,扩大消费,这是个损招。因为利率降的再低,中国人也得存钱,你银行不给存,他就在家里到处藏,因为他担心将来的支出压力。&十大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使大家对未来支出预期的压力减轻,从而扩大消费。
  内需的另一块就是投资。我把投资分解成三块,一块是基本建设投资,一块是企业更新改造投资,还有一块是房地产。这三块都是保增长的重要领域。房地产我就不讲了。说说企业更新改造。大家知道十大措施当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转型就是由过去的生产型转成现在消费型,核心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允许企业把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包含的增值税扣除,意味着从号开始,如果企业要进行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购入机器设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按照辽宁试点的实施效果,以全国现在一年更新的规模来算,明年增值税转型可为全国的企业减轻负担1230亿人民币。我觉得实际的数字会比这个还要大,因为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就会提高,就会拉动装备制造业,支撑经济增长,同时又能使我国整个工业的装备水平上一个新的平台。另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网民把基础设施总结为&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我国现有的铁路是每万人0.6公里,美国每万人是5公里;现有公路我国是每万人27公里,美国是220公里,所以我们确实是有发展空间,美国、欧洲的铁路公路已经饱和,度过危机就不能用这招了。大家知道,这几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稍稍往上一上,煤电油运就全面紧张,所以铁路建设,既是我们扩大内需的基本途径,又能为今后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信心,除了源于对整个国民经济整个基本面的科学把握,还来源于对&十大措施&的认识,如果再加上一点,就是回忆历史。回忆90年代,90年代跟现在特别像。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以小平南巡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90年代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比目前这个周期还高,结果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经济过热,一是通货膨胀。1994年通货膨胀率是24.1,我们今年最高才8.7。当时还没有宏观调控这个词,当时叫治理整顿。一治理整顿,经济就下来了,到了97年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整个外需也全完了,1998年出口才增长了0.5%。那时和现在一样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叫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主要是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原来我国只有500公里,那几年从500公里修到5万公里。同时,现在和1998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1998年我国经济总量是8万亿,现在2007年是24万9千亿;1998年我国有什么支付能力,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近两万亿;还有政府的调控水平,企业的实力,企业家的能力,都不是1998年那时不能比的。因此,从这些诸多因素来看,我们现在应当坚定信心。
  有人问我,现在冬季来了怎么办?我说,冬季来了就干冬季的事吧,冬季来了,你就别卖丝绸,要卖羽绒服,冬季就要有冬季的干法。回顾1998年,在战胜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是得到了迅速成长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是满怀信心,看到我们中国经济的前景,看到我们的基本面,然后全国能像四川抗震一样的,万众一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明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我们要把整个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会议上面来。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同志们。
  (报告人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块下载的东西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