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不能终,则无尽巳已,道不能万法,则道无道天途也

悟真直指_新道教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289贴子:
悟真直指 叙言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非是:修真,乃是:务假。务假之学,与道日远,适以,自误其:性命,乌能:修持其:性命?此,仙翁之所由作也。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原欲:人人悟真,个个修真耳。无如:后世,愚迷之徒,不得真传,执象泥文,妄猜私议,或目为闺丹,或认为烧炼,或疑为空寂,或涉于执相,大失:仙翁度世之婆心。以往先觉注疏者,不无佳解,但佳则佳矣。仍是,以象说象,以喻比喻,藏头露尾,秘母言子,不宜分明道破,使学者茫然无知,究不得而悟之。非解悟真,乃述悟真也。噫!注愈多,理愈昧;书益广,人益惑;正道日衰,邪道日盛;真学日埋,伪学日兴,奇奇怪怪,无怪乎,儒者,目,为异端也。余自闻龛谷香风,知此书,为:修道之理窟,成真之天梯,其性命根源火候次序,无一备。但为邪说掩蔽已久,如乌云遮日,光辉不彰。余,小子幸近门墙,不忍拈出真宝,共诸同志,名曰悟真直指。非敢自谓得真,聊以救真云尔。 &&&&& 时&&&&&&&&&&&&&&&&& 大清
望日&&&&&&&&&&&&&&&&& 栖云山素朴散人 悟元子 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云龙子法坛为您解决婚姻,财运,事业,投资,超度,学业,健康等各种和合法事助您消灾解难,增运,旺运,结缘电话:
悟真篇 原序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炼,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 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迨,夫汉,魏伯阳,引,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 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悟真篇 后序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 时&&&&&&&&&&&&&&&& 元丰改元 戊午岁 仲夏月 戊寅日 张伯瑞 平叔 再序
七言律诗 十六首 以表:二八之数。 二八者,十六之数。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两,下弦,金中之水八两,二八,合为一斤。金水匀和,光辉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两弦之象,修持大道者,盖以阴中之阳,为真阳,即上弦也;阳中之阴,为真阴,即下弦也。阴中之阳,阳与阴和;阳中之阴,阴与阳和。真阴真阳相合,合而为一,是谓:二八一斤,金丹成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其一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如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盖,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来,纵有黄金堆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真是金钟法鼓,惊醒一切矣。
其二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能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世人争名夺利,日夜不休,自谓寿数无终,可以长享安乐。怎晓天寿长短,穷通得失,非人所能预知。勿谓世希百岁之人,即寿至百岁,终久难免荒郊-葬。常见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间,说笑之际,猛然暴死者.不可胜数。噫!睁眼时财妻属我,贪恋不休。闭眼时诸物一空,带不去些子,只落的万般罪孽,满载而归。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访明师,以求大药。倘机缘相逢,大药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炼,即可出死入生,以了无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炼者,便是自暴自弃,痴愚之人,其与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终亦必亡而已,何贵于知哉。
其三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上二诗,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药,以脱生死矣。夫脱生死之道,学仙之道也。但仙有数等,了性,而出阴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虽是阴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犹有抛身入身之患。地仙,虽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难脱,犹有幻身委物之累。二者,一落于有死,一落于有生,均未能了脱其生死。惟天仙,脱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无生无死,能脱生死,与天齐寿,永久不坏也。学者,欲脱生死,须学天仙。始学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坚刚不坏之物;丹者,混成无碍之象。坚刚不坏,混成无碍,浑然一气,如天之虚圆不测,无物不包,无物能伤。故,道成之后,号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坏,又曰金仙。因其隐显不测,又曰神仙。其实金仙、神仙,总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无他术矣这个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无恶,,圆成无亏之灵根,乃先天至阳之气凝结而成者。其中,含阴阳,藏五行,有其气,而无其质,非身后天有形有象,浑浊之物可比。若经阴符阳火,煅炼成熟,永远不坏,名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别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这个丹,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乃仙佛之种子,圣贤之根本。但,未经火煅炼,则阳极必阴,圆极必亏,落于后天。知识开,而私欲杂,气质发,而天良昧,,俱变不良,无复纯白之体,故,古圣人,设金丹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复我本来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谓之返还?返者,我已去而复来之说,还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谓。夫,本性灵根有昧者,皆因阴阳不和,五行相伤之故。若,果阴阳合一,五行攒簇,仍是当年囫囫囵囵,圆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刚一柔,一健一顺,一真知,一灵知,一真情,一灵性。真知,具于道心,主刚健,发而为:真情;灵知,藏于人心,主柔顺,含而为:灵性。真知灵知分离,则健非所健,顺非所顺,刚柔失节,真情灵性,变而为假情假性矣。真知灵知相合,则健所当健,顺所当顺,刚柔随时。假情假性,变而为真情灵性矣。仙翁曰:二物会时情性合,岂不太煞分明乎?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此五气:在先天,则为:元性、元情、元精、、元气之五元。在后天,则为:游魂、鬼魄、阴精、识神、妄意之五物。五元具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乐欲之五赋。五行全者,先天后天,混合攒簇,以五元而统五物也。龙为阳,主生机,属东方木,在人为性;虎为阴,主杀机,属西方金,在人为情。五行不和,则各一其性,五元变为五物,五德化为五贼,龙东虎西,性乱情迷,则为气性妄情,杀气而削生气矣。五行若全,则同归性,五物变为五元,五贼化为五德。龙蟠虎踞,性定情忘,则为真情真性,杀气亦成生气矣。 修丹之道,不过调和刚柔,使其健顺相当,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阴阳会、五行全,仍是浑然天理,至善无恶,,原本之物事,而金丹复还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后,性东情西,刚柔不应,若无调和之物,来往通信,彼此隔绝,终不相知。 调和之物,即戊已二土也。戊土主动,属阳,已土主静,属阴。寂然不动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归根,如:夫妻合欢,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性情精神,会于一气。三家相见,五气朝元,还元返本,金丹凝结,一名圣胎,再加向上功夫,从有为而入无为。十月温养,固济牢封,抽其健情之太过,添其顺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煅尽后天阴气。无质生质,从微而显,气足神全,霹雳一声,金蝉脱壳,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阙而驾翔鸾,白日飞升,为纯阳不死之天仙,岂不快哉! 噫!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有志者,可不勉诸。
其四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上诗,言:修炼金丹,须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然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火候者,修炼之法程也。吕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纯阳之未破;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因坎离之已成。盖,以下德者,必须假法以追摄之。法者,术也。若无法无术,不能返本还无,命基不固,大道难成。故,仙翁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法,而曰真、曰妙,则为至真至妙之法。法至于真,则能: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法至于妙,神鬼不能测,蓍龟不能卜,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乃,为圣为贤之道,非一切旁门小法,所能窥其涯涘也。修炼真法之妙,妙在何处?妙在乎:颠倒耳。颠倒者,颠倒阴阳,逆施造化也。 离坎者:离为火,外雄而内雌。其内雌为真阴,在人为灵知藏于人心,人心动,而灵知飞,如火之上炎也;,外暗而内明。其内之明为真阳,在人为真知,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颠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则真知刚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则灵知柔顺,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济矣。灵知为性,性属木,木性柔,易浮。其知为情,情属金;金情刚,易沉。灵知浮而用事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为宾,假陷其真,此顺行也。定主宾者,以真知之情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灵知之性为宾,使浮上者而沉下。主宾反覆,而金木相并矣。水火交,金木并,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结?但此等真着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处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谁识。人不识而自知之,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后,有急缓,若不知先后急缓之妙用,纵能识得药物,则颠倒难施,主宾不定。故紧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金者,坚刚之物;玉者,温柔之物;鼎者,炼药之物;池者,养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刚柔为体也。人心属离,离本乾体,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为灵知,乃坤家柔顺中心之物,即本来之良能也。人心本来:空空洞洞,虚灵不昧,因交后天识神,借灵生妄,见景起尘,随风扬波,无有一时停息。如:朱里之汞,遇火则飞,最难存留。《参同》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属坎,坎本坤体,即玉池也。内藏天一之水为真知,乃坎宫刚健中正之物,即本来之良知也。因落后天,客气用事,正气退位,阳陷阴中,真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银,绝无而仅有矣。银为金类,水中银,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为本性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刚至健,喻之曰真铅;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种。古来圣贤,皆采此-味大药而了性命。 人心灵知,虽是易动,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则灵归于真,自不飞走,《参同》所谓: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灵不定。然人心之灵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灵知,须先下此道心之真知。真知真种之下,内有主宰,不为杂气所惑,人心之灵知,自然凝结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顺道心,以真知统灵知,以灵知养真知。刚柔相当,健顺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个时辰,结为一粒圆明宝珠,灵光朗照,一切阴邪之气,不得而伤,故曰: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神功者,即神明默运,慎独之功。火者,即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之和气。运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运此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不使有一点滓质,留于方寸之间耳。这个神功之火,如立竿见影,呼谷传声。若下肯心,不待终日,即能阴中返阳,如深潭日山,阴气自退也。 诗中最要处,是"欲留""先下"四字。其中有先发制人,义不及宾之旨。识得此旨,则颠倒阴阳,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还丹之别名,因其已去而复来,已失而仍得,从外而还于内,故谓外丹,又谓还丹。若巳还后,即是内丹,此内外之分别也。
其五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腹中岂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上诗言:还丹之事。此诗言:大丹之道。大丹之道,乃一时之功。此一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难遇易错,稍有不谨,先天真一之气,得而复失。先天真一之气,即还丹也。因其还丹,乃刚柔二气,交合而成。故谓:真一之气,非还丹之外别有真一之气也。当还丹到手,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混而成一,圆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本来面目之物事。此个物事,因其性刚,号曰真铅;因其气壮,又曰雄虎。真铅、雄虎,总是一个:浩然正气,至善无恶,秉彝之天真耳。既得复此天真,须要将此天真,复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处,方能成得一个永久不坏之天真。故,当:天真复还,温之养之,谨封牢藏,虚极静笃,阳气充足,静极又动,灵苗发现,吕祖所谓:中霄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之时。当此之时,阳光出窟,如虎雄壮,其势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一点虚灵之火迎之。虚灵之火,谓之牝龙。虎跃龙腾者,阴阳搏聚之象。风浪粗者,虎出窟而风生,龙出潭而浪起,阴阳相争之义。龙虎交会,性情相投,合而为一,入于中央。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圣胎者,谷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阳玄即虎情,阴牝即龙性。性情合而圣胎结,元牝立而谷神生,到此地位,有为事毕,事彰,不必再为造作,听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终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终有产生之时。但圣胎凝结,虽要,还有防危虑险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为火,北为水,圣胎凝结,和气熏蒸,水火归于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者,晨为一日之首,阳气用事;昏为一夜之首,阴气用事。者,阴阳之气机,当阳而用阳,当阴而用阴,火候进退,暗合晨昏之机,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类中而修,在市尘中而作,大机大用,真着实行之功,非空空寂灭之学。故曰须知大隐居尘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其六自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鷃争知有凤巢。丹熟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上三诗,还丹大丹,药物火候,详明且备矣。但恐学人,误认金丹为烧炼凡物而成,故此诗紧接上诗以提醒之。 金丹者,即人秉受之本性。此性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圣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坏,是:之本性,即:长生之大药也。一切迷徒,不究圣贤实理,不推性命根源,舍近求远,弃真认假,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枉自摆抛,岂不可叹可悲哉! 人生本来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来良能之顺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来虚灵不昧之神为灵性,乃地二之气所化,即火也,本来纯粹不杂之精为真情,乃天一之气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顺如一,则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洒心,而烦恼顿脱。人能精神不耗,则身中坎离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气乃复。甘露降者,心清也。黄芽生者,意静也。心清意静,,一灵真性,悬于虚空之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常应常静,造化难移,万物难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长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龙窟篱内之鷃?安知:有此凤巢?闻:药物火候之说,疑为:茅法烧炼之术,奇奇怪怪,无所不为。殊不知:修炼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满堂,保命全形,富贵无比。一切世间,滓质之物,何足恋乎?
易演中医首届中医公益课开课时间日,时间二天.北京广州长沙济南杭州成都同步接收报名!易演中医创始人亲自讲解,真正“干货”直击临床实,用以易演之
其七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认本乡。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上诗,言:人人有:长生之药,而末言:药生之处、药生之时,故此诗,发明:药生端的;教学者,随时用功,谨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为:月晦极复苏,阴极生阳之地,在人,为:静极初动之时,这个:静极之动,即是:大药发现之时。但,动非:外来客气,情欲之动,亦非:内里心意,念头之动,乃良知之动,道心真知之动。这个: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故取象,为:药物;因其:静极之时,万缘俱息,良知,道心真知,有:一点光辉,露其端倪,故,取象,为:产药之处;因其:良知,道心真知,为黑中之白,虚无中来,动从静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为:药生川源之处。这个药,在先天,为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陷于后天,不能常存,有时发现,别名为:道心;因其良知沉于欲海,光气暗晦,亦间或不昧,别名为真知。若到返还以后,道心仍是,真知仍是良知,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乡。盖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处,有一点先天真一之生机存焉。借此一点生机,逆而修之,何难由道心真知,而复还于良知耶。但复还不难,总要知的:静极而动,川源之处。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既知药生川源,须明下手时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为丹母,因其道心刚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为真铅,铅中有银,外黑内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晤而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铅。不肯直指说破者,郑之重之,恐为匪人所窃盗也。这个道心真知,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渐采复还。
复还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寻求。
真知,乃天一所生,为纯粹至清之阳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为滓质至浊之阴水,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现,真铅不见。铅遇癸生者,正阴阳二气交接,癸方生而犹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须采取归于悬胎鼎内,则情欲无施,亦自消灭。
张三丰所谓:要采他,出墙花儿,朵朵鲜者,是也。金逢望后者.既得真知来复,借此-点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进于刚健中正,纯粹之精。
如铅中炼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炯炯不昧,曲直而能应物,潜跃无不随心。
信步走去,头头是道,犹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干大干世界,可以不用增添之功,弃有为而入无为矣。
信步走去,头头是道,犹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干大干世界,可以不用:增添之功,弃有为,而入无为矣。
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圆极必亏,明极反暗,如望后之月.阳中生阴。真知有伤,真者昧而假者来,所有者后天之滓质,何堪尝之乎?故当真知复圆之时,急送中央土釜,封锁坚牢,不使些子渗漏,复以本性中一点虚灵流珠配合,借阴济阳,以虚养实,防危虑险。期必至于刚柔如一,阴阳相当。二八数足,不多不少,进于矿尽金纯,无一点气质而后已。然欲二八数足,全凭调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识急缓。时当进阳即进阳,时当运阴即运阴。大小无伤,两国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气,从虚无中来,凝结不散,圣胎成象矣。调停火候,正以刚柔不停而调之。药重一斤,刚柔俱归中正,二八相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混成,刚柔悉化,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永为不坏之物矣。噫!月至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药物本自难知,火候亦不易晓,学者,可不急求真师乎?此诗,药物火候,还丹大丹妙用,无不包括在内,为十六诗中着紧之处。读者,须要细心穷究,不可:轻放一字过去。果有所梧,就证真师,可因一言而知万法矣。
其八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上诗,言:真铅真汞,二药配合,方能:成就金丹。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间有形之物,烧炼而成,故此诗,紧接曰: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三黄者,琉黄、、也;四种者,、、铅、硝也。三黄四神众草,与我非类,焉能接命?焉能了性?不能:接命了性,尽是:空事,非真道也。《三相类》曰: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功。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身中,即具:阴阳之气,阴阳之德。阳者,刚也,阴者,柔也。刚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阳刚阴柔者,即:性命之源也。同类者,阳以阴为类,阴以阳为类。阴阳得类,则刚柔相应,如:夫妻久别,忽然相会,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阴中之阳为真阳,刚健中正也;阳中之阴为真阴,柔顺中正也。刚柔俱归中正,阴阳相当,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亲,浑然一气,凝结而不散矣。阴阳得类,二八相当,后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两而相合,本来一点:之灵根,从虚无中露出。如:潭底红日上升,阴怪自灭;似山头:偃月高挂,药苗新鲜。盖以正气生而邪气自退,真者复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红,山头月白,皆状真阳发现,复见之象。复见,知能俱良,是谓:金丹。这个金丹,是我本来所具:真阴真阳,刚柔配合而成,乃是:尽性至命之真宝,岂是:凡砂演练而成乎?
其九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见龙虎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上诗,言:金丹药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众草凡物。则,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阳,失陷之后,一身所有者,乃阳里之阴精耳。阴精,不仅是:交感之精。凡:涕、唾、津、液、血、气,皆是阴精。其质不刚,身存则存,身亡则亡,随幻身,而有无之。若修此阳里阴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转觉嬴尫,事终难成。彼世之:劳形按影,服气飨霞,与夫千门万户,不是炼阴精,便是补阴精,与道相隔,愈修愈远。安能:伏真铅真汞,而归于一气;驱真龙真虎,而合为一家耶。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阴阳两而合一之道,阴阳合一,其中有生机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灵父圣母而成真身。灵父,即:刚健之真知,圣母,即:柔顺之灵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阴阳。但不过有:圣凡之分,逆顺之别耳。若人,穷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彻,知的父母,如何能会?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产?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长?则修道始终,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还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为:大药王矣。盖,修真大道,只是:一个生身之理,更无别法。彼,一切旁门,孤阴寡阳,着空执相,独修一物之徒,岂知有此乎?
其十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上诗,教人:穷取生身之处,返本还元。然,返本还元,须要识得:真铅一味大药。识得真铅,则识得一万事毕,其他,皆易事耳。真铅,不是别物,即前所云:道心之真知是也。真知,又名:真种。识不得:真种,修道无本,万般作用,徒劳功力,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着意寻”三字,有:格物致知,穷理功夫,在内。学人,欲修大道,若先穷理:实理通彻,下手修为,立杆见影。若不穷通:妄冀天宝,便是:悬虚不实,空度光阴矣。 地魄水金,阴中之阳,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阳中之阴,皆:灵知之法象。但将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灵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灵知而养真知也。真知,刚,属阳,为夫;灵知,柔,属阴,为妻。以夫制妻,妻自顺夫,妻顺夫,而夫亦恋妻,夫妻相得,生机常存。《参同契》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刚柔归中。变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圣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龙虎伏,德重,而鬼神钦,方且:寿永齐于天地,更何有:烦恼上心乎?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上诗,言:
道高德重,龙虎鬼神,俱皆驯顺,
则是:有道不可无德,有德不可无道也。
夫至道不繁,大药不远,
白云近在眼前,黄芽却生家内。
若有肯心,顺手可得,故曰不难寻。
但此道,为超凡入圣,起死回生,天下希有之事,
虽不难寻,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
故又曰:达者须凭德行深。
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难寻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气,并土,而为五行。
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
又上元、中元、下元,亦为三元。
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阴阳。
乾阳金,兑阴金;坎阳水,艮阴水;
震阳木,巽阴木;离阳火,坤阴火。
八卦虽配四象阴阳,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
坤为阴土,艮为阳土,
五行之气,亦在其中。
五行
在人,为:性、情、精、神、气之五元,
发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
三元,在人为元精、、元神,
八封,在人即五元五德、刚柔之性。
总之,
四象,三元八卦,
皆是,五行所变,
非五行之外别有:四象三元八卦也。
四象五行金借土者,即仁、义、礼、智,全借信成也。
三元八卦岂离壬者,即性、情、神、气,不离精一也。
黄芽者,土之生机,信在于中也。
白雪者,水之轻清,精至于一也。
仁、义、礼、智归于信,允执厥中,而黄芽渐长;
性、情、神、气归于一,惟精惟一,而白雷飞空,
精一执中,修之炼之,
念久愈力,道心常振,
人心常静,真知灵知,两而合一,
一粒圆明宝珠,悬于虚空之中。
常应常静,色空不拘,显晦随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人难识,鬼莫侵,岂虚语哉?
此道也,至简至易,约而不繁,
知之者,立跻圣位,
不待:三年九裁。
但世间,
少德行丈夫,无真正男子,
多执柯伐柯,犹以,为远。
仙翁云:
欲向人间留秘曲,未逢一个是知音。
岂不可悲哉?
十二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上诗言:德之,不可不修。此诗言:道之,不可不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金丹之道,全以,阳健阴顺,为:运用,阴阳合一,则生丹,而延命;阴阳相违,则乖戾,而丧命。 试观:草木,无情之物,始,而绿叶,阳先倡,次,而红花,阴后随,阴阳,两不相离,类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外乎阴阳,而成者,不过,常道顺,而仙道逆。顺者,顺行阴阳也,逆者,逆运阴阳也。世人只知:顺行之道,不知:逆运之道,所以,逐于假境,迷其真源,阳极而阴,阴极而死矣。学者,第一着,先要识得:阴阳二物。识得阴阳,即知的真源。真源者,即:玄牝之门,生阴在此,生阳在此,顺亦在此,逆亦在此。知常返本,立登圣域。但,阴阳不一,有:先天阴阳,有:后天阴阳,有:命中阴阳,有:性中阴阳,有:真,阴阳,有:假,阴阳;有:外,阴阳,有:内,阴阳。这些阴阳,俱要:追究个了然,方敢下手。若,不识真阴真阳,乱作乱为,弃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上诗教人:认识阴阳,
此诗教人:究明功用。
功用者,颠倒阴阳之法也。
不识:阴阳颠倒之法?
怎知:火里栽莲之妙。
颠者何颠?倒者何倒?
白虎属金,即,乾宫一点:刚健中正之气,名曰:道心。
投,而为:真知之情。
因交后天,
人心用事,道心不彰,
真情昧,而妄情生,
如白虎自我家出外,
走于他家而伤人矣。
颠倒者,仍于妄情中返回真情,与真性配合,
如牵白虎由他家而复归我家养矣。
真情既运,真性即现,性情相恋,
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结成一粒宝珠,
如圆满之月,光辉照耀,
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
《参同契》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者是也。
还丹既结,良知良能,
静则无为,动则自然,从容中道。
药即是火,火即是药,
采取之功无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
以造化炉中,阴阳和气,
真火煅尽后天群阴,化为纯阳,是谓丹熟。
吞而服之,脱胎换骨,
跳出凡笼,与天齐寿,长生不死矣。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上诗,有:颠倒阴阳之理。
此诗,言:攒簇五行之功。
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气浑然。
因交后天,各一其性。
金木不并,水火不交。
真土埋藏,假土张狂。
性乱命摇,阳气尽而阴气纯,个死岂能乎?
仙翁,提出“三五一”三字,
教人:攒簇五行,归于一家,
还我:本来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之面目耳。
但三五一,三气,
古今来,不知迷了多少英雄?
其间,明得者,可数而知。
夫所谓:三五者,即:河图五行之生数。
东三木,南二火。火生于木,木火为一家,一五也。
西四金,北一水,水生于金,金水为一家,一五也。
中央土,自成一家,一五也。
修道者,能明的:三五,
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攒簇五行,
则:
性、情、精、气、神凝结,
仁、义、礼、智、信同气,
是云:三家相见,
在儒,名曰:太极、天理、至善、至诚。
在道,名曰:婴儿、先天一气、圣胎、金丹。
在释,名曰:圆觉、真空、法身、舍利、摩尼珠。
等等名字,总而言之,曰:天良本性。
道复本性,良知良能还元返本,
温养十月,气足神全,
脱离苦海,身外有身,
入于:不生不灭之圣基矣。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
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上诗,言:攒簇五行,归于一气,方入圣基。
但,攒簇五行,须要识得:先天真一之气,方可下手。
坎中一阳,乃乾家刚健中正之气,为:道心真知,
取象,为:真铅,
乃:天一所生。
具有:先天真一之气,
为:生物之祖气,
成圣成仙,在他,
作佛作仙,在他,
乃圣贤之根本,仙佛之种子,
为金丹之正祖宗。
所渭:“知其一,万事毕”者,即此。
若不识真铅,是无祖宗,则修丹无本。
一切:休妻绝粮,
烧炼:草木金银,
吞飨:云霞日月,吐纳浊气,
存想景象,万般作用,
不是着空,便是执相,
皆是:枉施功力,
与金丹之事,有何干涉乎?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具漏泄,都缘学者自愚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诗,
或言顺,或言逆,或分说,或合说;
或指药物,或示火候,
辨别真假,是非条陈,
细微层次,散而末整。
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难以进步,
故此诗总结十五诗之意,
示人以至简至易之道耳。
古来仙真,丹经道书,
千譬百喻,设象立言,
极力形容,发明道髓,
虽立言有异,而其理总同,
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
无如后世,书愈多而人愈惑,
各执己见,趋入旁门,
彼岂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离,
依坤归乾之一着乎?
坤位生成体者,即坎中一阳也;
乾家交感宫者,即离中一阴也。
坎本坤体,故曰坤位;
离本乾体,故曰乾家。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刚健也,坤柔顺也。
因其刚健,故易知而不犯难,
因其柔顺,故简能而无勉强。
易知简能,在人即本来良知良能之本性也。
人生之韧,健顺如一,刚柔混成,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
只有一个良知良能之本性,并无些子滓质。
及其二八之年,
阳极生阴,交于后天,
阴气用事,理欲交杂,
健顺不当,刚柔失节,
于是阳为阴陷,天真有昧,
如乾交坤,乾中一阳,入于坤宫,
坤卦实,而成坎矣。
阴窃阳位,知识渐开,
如坤交乾,坤中一阴,入于乾宫,
乾卦虚而成离矣。
天真昧则道心藏,而惟微;
知识开则人心生,而惟危。
微者绝无而仅有,阳不胜阴也;
危者见景而生情,阴胜于阳也。
然虽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心犹末全灭,人心犹未全盛。
道心末全灭者,
以其有时,而或黑中生白,是谓:真知,
但不过旋有旋失耳。
人心未全盛者,
以其遇事,而能随机应变,是谓:灵知,
但不过借灵生妄耳。
修丹之道,阴中返阳,
取出道心之真知,点化人心之灵知。
灵知归真,真知归灵,
道心刚健,人心柔顺;
阴阳交感,刚柔相应;
健顺相当,真灵不散;
仍还当年:良知良能,乾元面目,
是谓:取坎填离,
又谓:依坤种乾。
其实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
即是取坎填离之义。
取坎则坎中所陷之阳出,故仍成坤;
填离则离中所杂之阴化,离仍成乾。
乾坤体成,元牝立而谷神存,
金丹凝结,性命到手,不为后天造化所拘矣。
此乃万劫一传之天机。
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说破。
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诗中,发古人所未发,
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
结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机露泄大尽,
若人了悟的诗中妙意,直登圣域,
立见三清太上,岂虚语哉!
鼎炉其一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乾,健也,取象为天;坤,顺也,取象为地。在人,为刚柔之性。日中有乌,为:阳中之阴,在卦,为:离。离,外阳,而内阴,其内一阴,为:真阴,在人,为:人心所藏之灵知。月中有兔,为:阴中之阳,在卦,为:坎。坎,外阴,而内阳,其内一阳,为:真阳,在人,为:道心所具之真知。 先把乾坤,为鼎器者,以刚健柔顺,为造丹之体也。次搏乌兔,药来烹者,以真知灵知,为造丹之用也。烹炼真知,而无一不真,则,刚归中正,烹炼灵知,而无一有昧,则柔归中正。刚柔,俱归中正,则,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如驱乌兔归于黄道矣。黄道者,中道,乃日行之道。
日,行:中道,月,行:九道。九道者,青、朱、白、黑,四道,皆二,出黄道外,内外共八道。月与日会,日月相交而行,共成九道。日月相交处,是谓:二物归黄道。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道天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