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MMD大量中国风图片场景 比如屏风 龙船 中国古代街道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62425|回复: 119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清西平原位于北江中下游,是南岭山脉冲积平原.
& && &清西平原北依笔架山,南邻佛山三水、肇庆四会,东与清城区一衣带水,西接肇庆广宁,地理环境优越。清西大平原,芳草连天,鲜花遍野;清西大运河两岸,沃野千里,牛羊城群。这里空气清新,稻花飘香,瓜果遍地,鱼米满仓,物产富饶,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在这片宁静、神奇、诗意的土地上,有静静流淌的漫水河、滨江河;有屹立北江河畔,见证沧海桑田、悠悠岁月的鳌头塔、政光塔;还有静谧的湖水、宽阔的大运河和淳朴的清西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
& &&&清西平原,得天独厚,充满神韵,一如待字闺中少女,娇羞赧魅,清纯脱俗,美得自在,美得从容,她静静地将山的阳刚之美和运河的阴柔之美交融揉合,达臻和谐之美。
& && &清西平原,20世纪前一直是清远最最富饶的地方!
& && &自清远撤县建市后,清远市府集全市财力加紧对清城区建设,主干路、省道、国道、高速路纵横交错,高铁、铁路贯境而过,交通十分发达,从而忽略了一衣带水同属清远县的清西平原的投入。清西平原只有一条较为宽阔的省道清四公路,还有两三条窄窄的、破烂不堪的县道、乡道。目前兴建或计划兴建的广乐高速、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广清快速铁路等都只经过清城区,跟清西平原毫无关系。
& && & 希望广东省府、清远市府加大对清西平原的投入,兴建山塘、石角两座北江大桥,兴建太平—山塘—石角、三坑—石角—龙塘两条一纵一横快速路,同时扩建X530县道﹑X780县道,打通回岐山东面大岗头—油金大桥的通道,拉近清西平原与清城区、珠三角的距离。
& && & 目前清远发展方向一味南移,而忽视了另一个方向就是西拓北扩,西拓的重点是清西平原,定位是生态优化发展区,要做到清新宜人,使之后花园中的后花园,真正的香格里拉。
000000.JPG (524 KB, 下载次数: 181)
15:06 上传
城市道路规划.JPG (166.48 KB, 下载次数: 135)
15:06 上传
下士, 积分 2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7 积分
了解清西平平原的宝典
下士, 积分 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3 积分
_16-04-51_887.jpg (811.77 KB, 下载次数: 12)
16:50 上传
祝愿山塘人民及清远人民安康富强快乐
(811.77 KB, 下载次数: 52)
16:51 上传
上等兵, 积分 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收藏这个贴很久了,一直都很想感谢楼主为家乡所付出的努力,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清西三镇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每逢过年过节回到家乡,总是怀着一种奇怪的心情: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能做成那样。。。那是一种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感情,回顾这样年家乡的一点一滴的变化,看了这个贴,很感谢那些基层的干部们为家乡所做的一切,希望家乡能保持一种生态的状态,家乡人民能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山塘花岗的老汤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荔湾连续五天上演岭南民俗好戏 燕尾龙舟首秀广州
& && & 端午节当天起,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将上演,以荔枝湾涌为主舞台,接连5天、上演数十场民俗好戏。届时将有省内12个地市、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清远三人燕尾龙舟、潮州龙湖寨的舞龙表演都首次亮相。   每天都有水上飘色巡游    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以夏季为节点,结合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开展。以荔湾区“五月五·龙船鼓”为载体,突出荔湾传统“水文化”特色。其最大亮点是节庆特色更为突出,将全省各地关于端午节庆活动集中在西关展现。在文化节上,不仅能欣赏到如端午祭祀、岭南传统龙舟、醉龙等民俗表演,还可参与“龙舟说唱”、赛旱龙舟、牙刷龙船大擂台、万人齐敲龙船鼓等传统龙舟风俗游戏。   荔枝湾涌水面专门打造了一个5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将可永久保留。荔枝湾涌周围还准备了4个停车场200多个车位,但压力仍比较大,建议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届时,荔枝湾还有飘色巡游,每天分三个时段,集中10艘游船进行水上飘色巡游表演。据悉,龙舟巡游重点集中在荔湾湖水面以及荔枝湾涌1500米左右水道进行。记者了解到,到6月中旬,荔枝湾三期水域可开通,有关收尾、配套工程还将继续。   清远三人燕尾龙舟首次亮相   今年的民俗文化节将调集省内的精彩民间文化资源,是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展示。   如邀请全省范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民间歌舞杂技、民间工艺及节庆民俗活动等,届时将有省内12个地市、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清远三人燕尾龙舟、潮州龙湖寨的舞龙表演都首次亮相。清远传统三人燕尾龙舟赛已有300多年历史,燕尾龙舟又称龙标,三人划艇,尖头燕尾式样,是一项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竞技。   此外还有高州木偶戏、汕尾滚地金龙舞、揭阳英歌舞、惠州舞火狗、湛江舞鹰雄、湛江傩舞、云浮禾楼舞、东莞大朗木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广发“英雄帖”力邀高手“比武”   从6月12日到16日,荔枝湾每天一个亮点,并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岭南特色的龙船风俗游戏,吸引市民参与互动。如文化公园设置了“琴棋书画”游艺欢乐园。   今年还新增了“岭南传统武术文化节”及“第五届广州幼儿武术嘉年华”,邀请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齐聚荔枝湾,尽情展示传统武术魅力和吸引力,推广武术健身运动。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三人燕尾龙舟的起源及其他
  清远是“中国龙舟之乡”,龙舟竞渡,源远流长。据民国版《清远志》载,明代清远“扒龙船”之风已遍布各乡。清远龙舟主要分两种,一是游龙,以杉木所造的大型龙舟,设24桨,加鼓手和舵手可乘坐26人。游龙均以大江大河为活动地点。二是“三人艇”,因舟形似燕尾,习惯以三人扒之,故俗称“三人燕尾龙舟”。  燕尾艇是清远一种独特的龙舟,是一种具有原发性、本土性、不可复制性的民间民俗活动,是岭南龙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元素。赛艇活动的具体起源时间已无从考究,但据民国版《清远志》记载,燕尾龙舟比赛活动明代已开始盛行,主要分布在原清远县山塘镇、太平镇(今属清新区)和龙塘镇(今属清城区)。为深入了解燕尾龙舟起源和如今的传承状况,笔者多次到燕尾龙舟发源地山塘镇开展田野调查和考察,并于2011年成功将其申报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三人燕尾龙舟的起源  清新区始建于1988年,时为清远县撤县建市时设立的清郊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区建县,2011年撤县改区,现为清远市属区。清新区山塘镇成镇建制有六百多年历史,始于明初(公元1368年)所设回岐水驿。按清光绪六年《清远县志》云:“回岐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名观岐。高竦数十仞,逶迤环抱,有回顾县治之状。下有回岐水驿设于此,明初置,今裁。”因山塘水运发达,故明初设水驿于此。“三人燕尾龙舟”最早起源于这些均靠水网地带的村庄。  据志书所载,从明代中叶至清初,清远端午龙舟竞渡活动已成规模。但凡有江河水泊之处,均见龙舟争渡,百舸击水。山塘一带传统“赛艇”活动也加入到端午赛龙舟竞渡当中。民国《清远县志》载:“邑人好竞龙舟,各乡皆然。装为龙头龙尾,率以数十人扒之,每于端节前后举行,此本荆楚旧风也。亦有小艇,三五人扒之,并无龙形者,此则纯是斗力之戏耳······前清于端节前后各乡龙船来城会扒,谓之‘耍龙’。而初六日在峡山寺前斗快。其他各庙神诞则悬锦标以竞小艇,各乡皆会,各冀夺得锦标归也。”  县志上述所言“亦有小艇,三五人扒之,并无龙形者”的小艇就是今天我们称谓的“燕尾龙舟”。“三人燕尾龙舟”原有三人或五人之分,主要是方便以家庭、族人、邻里为单位的劳动实用性小艇。但随着这种小艇的实用性减少,渐向民间信仰的强化和比赛娱乐性质的转变,慢慢淘汰了“五人艇”,保留了“三人艇”。  就“三人燕尾龙舟”传承历史而言,目前我们搜寻到清远最早关于龙舟竞渡的记载,是明代天顺年间清远县一位县丞杨琛所作一词《龙舟竞渡·水龙吟》。杨琛在白庙,即今清远峡口,观端午龙舟赛后有感清远民风纯朴,曾作一词《龙舟竞渡·水龙吟》:“冽水新涨浮花,柳阴稠绿波痕腻。一声雷鼓,半空雪浪,双龙惊起,气压鲸鲵······”由此可见,明代清远人民对龙舟竟渡已非常热爱。以明代天顺年(公元1457年——1464年)来推算,清远龙舟,包括“三人燕尾龙舟”比赛活动,传承至今不少于五百年。  关于“三人燕尾龙舟”的起源问题,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有其形成的独特的本土地理环境和民俗根源。  在山塘镇马安岗村开展田野调查,走访了当地老人、老教师、老龙舟师傅,村干部等,并连续三年直接参与、观察和体验“三人燕尾龙舟赛”比赛的活动,从“田野三角” [1]调查所得,发现“三人燕尾龙舟”的起源历史主要有两种传说和根源。  一、劳动起源说  山塘镇紧邻北江,地处低洼,多为洲地,且水网纵横,洪涝年年有。每当稻谷收成时节,多是洪涝之时。光绪六年《清远县志》云:“洲地受浸受旱,然浸甚于旱。遇江水多溢之年,耕者必大亏本。”为便于收割稻谷和其他作物,老百姓只能撑一小艇泛游田间,探手收割露于水面的稻谷和作物。久之,为与天公抢粮食,减少损失,村落与村落之间,族人与族人之间自发形成赛艇活动。  当地老人告诉我们,直到“文化大革命”时候,生产队(即现今的村民小组)还组织社员群众,在受浸的水田里开展扒艇收割稻谷的比赛活动,在规定时间里,谁收割稻谷多的,就奖励“工分”(一种劳动记分的分值)。  《淮南子·齐俗训》言:“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古代岭南,多为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生活在水网地区的民众,舟,成为他们生活生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这正是“三人燕尾龙舟”远古竞渡的雏形。  二、驱鬼起源说  山塘镇的村落大多建在河道旁边。古时,每逢洪涝,“水鬼”成为肆虐生命的主要罪魁祸首。为了驱赶“水鬼”,村落之间自发组织“燕尾艇驱鬼队”,青年、壮年齐上阵,撑着自家燕尾艇从河上游往下游驱鬼,且大量燃放鞭炮,以驱吓和助威。岸上站满村中老弱妇孺,老人敲着铜锣,妇孺在呐喊:“赶恶鬼啰”,“赶衰鬼啰”。传承至今,这种呐喊已成为艇手在比赛时大声呼喝:“来啰,来啰;去喽,去喽”,以作鼓劲壮勇之气。随后,同一河上的第二条村落,第三条村落又以相同形式继续在河上赶鬼,直到把“水鬼”赶至北江河。如此往复,久之形成惯例习俗。即便到如今,当地百姓仍坚守古时候定下来的赛龙舟时间的规矩。  据当地龙舟老师傅卢金德介绍,沿袭下来的“扒龙舟”时间,是古时各村庄在神庙竞“龙标”定下来的时间。这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民国《清远县志》所云:“其他各庙神诞则悬锦标以竞小艇,各乡皆会,各冀夺得锦标归也”之意。“各庙神诞则悬锦标以竞小艇”的时间就是传承至今山塘镇部分村庄“扒龙舟”的时间。  从沿袭下来“扒龙舟”的时间规矩与对应从上游至下游村庄,可以再次印证这一“驱鬼说”。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山塘马安岗村的“三人燕尾龙舟”赛,是当年中这一活动的最后一次,也是把“水鬼”驱赶至大江河的出口,因而最为热闹。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录得一首当地童谣,可以佐证“三人燕尾龙舟”的“驱鬼说”。童谣唱道:“扒艇仔,食烧猪;烧猪旺,水鬼(口+狂)[意“害怕”、“惊吓”];谁好力,食大旧(块),谁偷懒,(口+囵)[意“啃”]骨头”。  “信仰是一种观念,仪式却是一种实践” [2]。这种表面看似竞技活动的游戏,实质却蕴含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深刻体验了当地民众以自身的民俗活动“仪式”——燕尾龙舟赛,驾驭和驱逐残害生命的鬼怪,获得精神的安慰和生存的意志。  二、三人燕尾龙舟赛的仪式和比赛规则  (一)、放龙仪式  当地人习惯把起龙仪式称为“放龙”。且仪式简单,并没有太复杂的程序。通常是准备参加比赛的当天上午(比赛一般安排在下午进行)举行“放龙仪式”。  1、把燕尾龙舟轻轻抬放在河边,然后艇主对燕尾龙舟和河水燃香礼拜。  2、采摘一束柚子叶插在艇头,以示驱邪。  3、燃放鞭炮。  4、响锣,大声叫喏:“放龙啰,得胜啰”。响锣的节奏很讲究,且以老人敲打为主,响锣的节奏一定要为“两密一长”,反之会认为不吉利。  (二)、比赛规则  1、比赛时间  三人燕尾龙舟的比赛时间传统上一般安排在端午节前后,而不是端午节当天。这与端午节当日举行大游龙比赛的习俗有所区别。相传古时当地老百姓为确定“扒龙舟”时间,到河神庙(又称北帝庙)执炮问卜而确定了各村“扒龙舟”比赛时间,自此一直沿袭下来。每年赛龙舟的时间分别是:金亭村为农历四月初五;松岗村为农历四月十二日;山塘村为农历四月二十二日;马安岗村为农历五月十三日。比赛当天,习惯上会把赛事安排在下午两时左右开始,是因为传说“水鬼”害怕午时阳气过盛而不敢浮出水面活动,故此时为“驱鬼”的最好时机。  2、比赛规则  传统的三人燕尾龙舟比赛规则一般不固定比赛时间,没人追赶时结束,圈数多者获胜。因而比赛时间持续到第二天,出现挑灯夜战的壮观场面。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将比赛规则改为在规定时间内圈数最多者获胜,而近年又将比赛时间定在两个小时内,在四公里的水面距离上,圈数多者获胜。三人燕尾龙舟比赛规则与大龙舟比赛规则有甚大区别。前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长距离者为胜,而后者则是在规定的距离内最快者为胜。  3、比赛奖品  奖品一般有烧猪、锦旗、浪伞、烧酒和奖金等。除了锦旗、浪伞和奖金规定了比赛等次外,获得第一名者可第一个到领奖台选择烧猪,随后是第二名、第三名和其他名次,依次各自选择烧猪一只。在所有奖品中,烧猪一项是自古至今必备的奖品,也是“龙舟饭”中必备的菜式。可以说,没有烧猪的奖品,最多的奖金也是不完备的。  三、三人燕尾龙舟的民俗学价值  三人燕尾龙舟赛艇活动,是清远市清新区一个大型的,且源远流长的本土性民间民俗活动,它的重要价值体现在:  (一)、社会民俗学价值  三人燕尾龙舟起源于“劳动说”,兼具“驱鬼说”,是岭南龙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元素,具有鲜明的地方民俗特色。民间宗教信仰与燕尾龙舟的亲密关系,从它的起源里可以清晰看到,早期人类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种种疑惑与恐惧,渴望通过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艇,以驱鬼的形式征服和支配自然,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在燕尾龙舟有记载的五百多年来,这一活动从未间断过,即便是“文革”十年,当地百姓仍旧坚守这一民俗活动。改革开放后,三人燕尾龙舟赛活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更好传承和发展,现已成为当地一个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三人燕尾龙舟赛活动,对凝聚民心,造福桑梓,使年轻一代更好认同本土汉文化历史,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民间体育竞技价值  三人燕尾龙舟赛活动,直接来自于当地民间以家庭、兄弟、族人为单位的“赛禾艇”,这是一种具有“利益群体”[3]性质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其传承过程中,与它的竞技性密不可分。三人燕尾龙舟的艇手原有三人或五人之分,但慢慢淘汰了五人龙舟,保留了三人龙舟。如今的五人龙舟一般只在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水上活动才会使用。据当地龙舟老师傅介绍,由于燕尾龙舟是一种又长又窄又浅的艇,便于在河涌行驶,如果以五人扒之,力量不平衡,极易翻侧。而三人扒之,前后两个在同一侧用桨,中间一个在另一侧用桨,就容易掌握艇的平衡,且速度极快。& &  清新区山塘镇三人燕尾龙舟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当三人燕尾龙舟比赛的日子,就是当地的一个盛大节日,对促进当地群众体育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手工技艺价值  三人燕尾龙舟的制作是一门手工技艺,世代相传或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承。机械制作难以取代。  目前在山塘镇仍坚持制作龙舟的师傅只有苏金海老人。他是三代传承龙舟制作技术。据他介绍,制作一条三人燕尾龙舟需时约二个月,制作一条五人燕尾龙舟需时约三个月。常用的三人燕尾龙舟其舟长9.3米、舟宽(中间宽度55厘米,艇头宽度28厘米,艇尾仅为11厘米)、舷高25厘米。用清一色三十年以上杉木制作。防腐防漏涂料一般使用土炼桐油灰,皆有严格的技艺要求。桐油灰的制成通常是手工炼制,在比例上一斤石灰加二两半桐油混合,人工反复捣磨炼制而成。桐油灰主要用于堵住和塞住制船时的钉孔,板与板之间的接缝。  燕尾龙舟的制作过程必须从艇底制作起步,随后以底旁、企旁、梁头、挡板、头月(船头)、尾月(船尾)、夹筋、修边、打磨、上桐油灰、上桐油,二次上桐油、打磨,再上桐油,直至表面光滑如镜,数十个精细的工序后才告完成全艇制作。  当新艇下水还有一套仪式要做。一是要用鸡公酒肉焚香拜神,燃放鞭炮;二要宴请亲朋好友。之后在众人的祝贺声中龙舟下水。  龙舟制作传承日趋式微,连苏金海老人的儿子也不愿学习。苏金海老人也为此而心烦,他说他不想龙舟制作技术就此失传。这是我们保护三人燕尾龙舟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四、三人燕尾龙舟的保护和传承  2005年,清远市获得“中国龙舟之乡”称号,对大力推动和发展龙舟竞渡活动无疑起到了强化的效果。而清新区每年端午节后第二个星期六在山塘镇举办三人燕尾龙舟邀请赛,以强化三人燕尾龙舟的传承与影响。参赛者之多,观看之人数,近三年不断递增。但其传承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参赛队不断递增的数量中,我们却发现参赛的年轻人却逐年下降,且大多数参赛队只为参赛而参赛,当作一项“好玩”的民间体育赛事,并不明白燕尾龙舟的起源,历史。有些甚至对燕尾龙舟的基本礼仪仪式也放弃殆尽,缺少了信仰和敬畏。  三人燕尾龙舟属于群体性传承,加强年轻一代对三人燕尾龙舟的热爱与传承,是其传承工作的重点。政府投入一定资金,并相应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三人燕尾龙舟传承人的培训工作,从技能,包括燕尾龙舟的制作技术和历史两方面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白:燕尾龙舟的传承是对祖先的尊重和敬畏。三人燕尾龙舟是祖先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在坚守中,才能更好传承下去。
上校, 积分 620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918 积分
为公天下 发表于
豪情竞龙舟 欢乐聚山塘——山塘龙舟旅游节
清远是著名的“龙舟之乡”,境内的清新、清城、连州等一些乡镇 ...
&&清西平原,得天独厚
下士, 积分 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8 积分
让个读过后都下载在硬盘里详细研究欣赏的好帖
下士, 积分 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 积分
留点痕迹下。然后继续潜水去~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2013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6月1日举行
& && && && & 本届漂流文化节是以“激情清新&&动漫漂流”为主题;开幕式将于2013年6月1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玄真古洞生态旅游景区举行;开幕式亮点:一是清新漂流吉祥物“漂漂”引领各种造型可爱的动漫人物参加表演、漂流、游戏互动,二是入选清远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貔貅表演。系列活动还有:漂流文化高峰论坛、“玄真杯”枪王之王射击大赛、广东(清远·清新)漂流大赛、八市棋王争霸赛、棋王应台赛、三人燕尾龙舟比赛、美食啤酒狂欢节等。该节将推动清新旅游业迅猛发展,并更好地展示清新历史文化和朝气蓬勃的清新人风貌。
节事名称:2013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
举办时间:
结束时间:
节事概况:
   2012年清新成功举办了漂流文化节,“清新·漂流文化节”也被评为全 国50个最有代表性当代节庆和广东十大最具影响力节庆活动,创造了“单日漂流人数最多的县”的世界纪录,提升了清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地提升了漂流企 业经济效益。今年应清远市承办2013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之际,清新区继续举办“美丽清新·幸福家园”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今年漂流文化节把体 育、旅游与文化,通过“水文化”题材而融合开展的一次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漂流文化节开幕式将在6月1日国家AAAA级景区玄真古洞举行。开幕式当天举行广 东(清远·清新)漂流大赛,来自省内各地的30支队将展开激烈竞逐。
   2013年漂流文化节最大亮点是突出了清新区的“水文化”,融入了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人燕尾龙舟竞技”和清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兴貔貅狮舞”展示活动。而本届漂流文化节更是新增了广东(清远·清新)“玄真杯”枪王之王射击大赛、广东八市棋王争霸赛(棋王应台赛)和清远市清新区美食狂欢节等三项活动。
活动内容:
2013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之“美丽清新·幸福家园”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主要由六大环节构成。
广东(清远·清新)“玄真杯”枪王之王射击大赛——于5月31日下午14︰30至17︰30时在清远市清新区玄真古洞生态旅游度假区射击馆举行。
漂流文化高峰论坛——于日下午15∶30至17∶00时在清远市清新区玄真古洞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
漂流文化节开幕式暨广东(清远·清新)漂流大赛——于日上午9∶30时,在玄真古洞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广东(清远·清新)漂流大赛参赛队有来自省内各地的漂流队30支。
八市棋王争霸赛、棋王应台赛——于日至3日在清远市清新区清新公园举行。
清远市清新区三人燕尾龙舟大赛——于日下午14∶00时至16∶30时在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举行。
清远市清新区美食啤酒狂欢节——于7月和10月举行。
(一)清远市清新区竹笋美食之旅——于2013年7中旬在由广东世纪家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清泉湾度假区举办。
(二)清远市清新区美食啤酒狂欢节——于日至10月3日在清远市清新区文化体育中心广场举办。
上等兵,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路过,打酱油 赢积分~
权小龙在我家 yt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清新终于撤县设区,官方说清新整体列入市区,重点是清西平原轻工业,清西平原大部份是国家农田保护区,不能破坏生态!建议清西平原加快交通建设,搞好农业(优质水稻﹑优质水果﹑清远鸡﹑清远鹅﹑桂花鱼﹑甲鱼等)及生态旅游,开发秦皇山﹑回岐山﹑大桥山﹑古运河及北江(水利枢纽)等旅游资源,利用清西平原部分山岗(如山塘镇的流连岗)及荒地适当发展无污染的轻工业,如山塘镇是全国最大的研磨材料(布辘、风辘、麻辘、尼龙辘等)生产基地,该镇生产的研磨材料占全国同行产品的80%,基本无污染。若大力发展工业园,大量占用农田,污染环境,清西平原就废了。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从雅文唐家民俗看清西平原的风土人情
三乐闲斋主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家族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而每段神秘厚重的历史都蕴藏着这个家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模式,士气民风。探究这个家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模式,士气民风,就可以从中折射出生活在当地的风土人情。
唐氏始祖的源起叔虞百里,居之河汾。
帝刻桐叶,天书掌文。
礼以成德,乐以歌薰。
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的《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燮夫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也是唐氏始祖的源起。
几千年来,代远年湮。唐族支派分衍,历经各朝战乱,唐族和其他氏族一样,已经散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今日唐氏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唐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6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雅文唐氏发家之传说雅文唐氏先祖伯仁是本省新会县白石乡人。来唐屋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是在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成化]和孝宗皇帝(朱祐樘)[弘治]之间到来此开基创业的。
当初,伯仁来时,曾经在清远城(中宿县凤城)住了两三个月。后又来到三坑雅文岗尾山(今唐大围),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四周的环境还不错,便回老家新会白石乡带同伯义、伯亮两个弟弟前来。在岗尾山住了一段时间,伯义到姚屋村沙梨园居住,伯亮到沙水村附近居住。这样过了几年,由于生活艰难,伯义、伯亮都不幸先后亡故。伯仁靠看着几十只母鸭艰难度日,后来娶妻米氏。
相信风水地理是中国人的传统。伯仁在岗尾山看母鸭度日,日子艰辛。一天,天下大雨,伯仁夫妻俩正在鸭寮里闲聊,忽见有个穿长衫的先生从门前经过,衣服透湿,伯仁急忙叫他进来避雨。先生进来后,见他夫妻家徒四壁,就和伯仁谈论起风水,就说:“你这么穷,想不想发达呢?”伯仁说:“谁不想发达呢,但是我现在三餐都难以维持啊!”先生说:“这只是暂时的,实不相瞒,我是个地理先生,见到一块旺财风水宝地,背山环水。你如果相信我,就把你的先人骨殖如此如此,就会发达!”雨停了,先生起来告扰一声,然后走了。
伯仁夫妻俩商量一翻,就回新会老家把他父亲唐文贵的骨殖偷了回来。按那个地理先生的嘱咐把父亲的骨殖葬于面山环水的定家湾。
斗转星移,好不容易又过了一年。一天,刚巧那个地理先生有事从门前经过。先生见到伯仁,问伯仁有无安葬先人骨殖。伯仁说:“已经葬了一年了。”先生说:“你有无按我说的日期寅时去葬呢?”伯仁说:“全部都按你说的去做,但是现在还是那么穷,你还说什么‘寅时葬,卯时发’!”先生看了看他的脸色,说:“你脸色红润,印堂发亮,已经发了,你再仔细想一想!”米氏安人插嘴说:“那天一早,我丈夫和其他人去了一个时辰左右,天刚亮,有一个穿白色长衫的先生打着油纸伞在我门前,问我可不可以把一些货物存放一下,过几天再来拿走。我说地方浅窄,难以保管。那先生说没关系,放在你的床底下就行了。结果就有四个穿不同颜色的人,抬着两箱东西放在那床底下。到现在还没有来拿。”那先生笑了笑,说:“你们发了也不知道,你们打开看看!”伯仁夫妇半信半疑。把箱子打开,上有红绸一幅,上书“唐府之物”,下边是一个个50両一锭的大元宝。夫妇俩笑逐颜开,正要多谢先生,那人却已经不知去向。
每个家族发家都有一段类似神话的传说。出于对先人的敬畏,这传说就一直在雅文唐家流传。或许当初唐伯仁在放鸭过程中,无意拾获一笔巨大的财富,又怕旁人猜忌,于是就编造这么一段神话故事。
庭院深深深几许唐伯仁获得巨财以后,开始择地建造房屋,从此定居下来。
经过唐族先祖们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人丁兴旺。便在中心起造祠堂,当时的资金还不充足。墙是泥砖砌成,柱子是木头,地面是泥地。只是建造了一个模式,让后人有个地方来祭祀祖先。到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先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大家自愿捐资把祠堂重修。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外墙是青砖,中间14条柱子是花岗石石柱,柱子下是花岗石墩,上边的金字架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内墙上边八字画满花鸟草虫、人物故事。地上是阶砖,祠堂门上是麻石照镜,上书“伯仁唐公祠”。门的两边是麻石摒夹。祠堂的左边一个门楼,右边一个门楼,有一面照墙叫掩手。祠堂共有三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打开祠堂的正门,迎面是一道屏风,让人们看不到里边的东西。这道屏风平常是不打开的,只有在迎接贵人,或重大喜庆,才把它打开。祠堂的中进,有“肃静”“回避”的高脚牌,两边有“进士”“拔贡”“贡魁”“监生”等大牌。高有60公分左右,长有1.4到1.5米。中间是一道大屏风,上边大书“燕诒堂”三个大字。形成一个公堂模样。祠堂的后进供奉着祖先们的神位灵牌。逢年过节,婚姻嫁娶,人们就在这里祭祀祖先。
祠堂的左边一排七个门楼,每个门楼后是一条巷道。各巷的门楼都可以落下闸门,用锁锁上,以防备贼人强盗进来抢劫。到村头是一个大门楼,门上一块大麻石照镜,上书“三乐里”,这是进村的正门。凡结婚嫁娶,红白喜事,一律从这里进出。村的背后,是一个大树公园(即现在唐灿玲、唐灿明住屋的地方),村左边的大门楼外,又有一个太公园(现在唐灿辉住屋的地方)。
祠堂的右边是另一条村子,是赤封公的后人居住。整个村子有五条巷道,建有五个门楼,村前建造了一条围墙,高1.4——1.5米左右。村的左边,也就是靠近祠堂的一边,建造了一个大门楼,门上也是麻石照镜,门楼的左边有一个土祗公,旁边竖立一块石碑,上书“平阳里”。村子的后面,就是金楼村。在祠堂和“平阳里”之间,建有一些叫禾寮的屋子,以备农忙时放置稻谷,农闲时放置农具。
在“三乐里”村的左边,先祖宗礼公的后人赤祥、庆祥、利用、家祥公等人,又建造了一条新的村子。村子也有五条巷道,每条巷道建有门楼。这村叫“丰乐庄”。
新中国成立后,“三乐里”改名“唐大围”,“平阳里”改名“唐北向”,“丰乐庄”改名“唐上围”。
唐氏家族与“禾楼歌”的缘分每逢中秋临近,外出的人大多回来了。一年一度的团圆。对于淳朴的乡民来说,是很看重的。雅文附近村子甚至整个清西平原,都有组织唱南歌的习惯。南歌又叫“禾楼歌”。唱的时候有一个擂主,又叫“堂主”。其他喜欢唱的人都要先报名。然后一个一个轮着唱。如果要分输赢的话,就要一直唱下去,有时候唱到天亮,如果还是不服输,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还要唱,唱到分出输赢为止。
开始唱的时候,一般都用歌唱的形式交代自己的姓名,住址。如果你不交代,下一个唱的时候就会发问:“新买手巾初会面,口字入门相请问,请问师台哪方来?”例如有一个交代他的姓名,他唱:“人口添丁是我姓,西岳华山是我名。”“人口添丁”是“何”字,就是说他叫“何华山”。交代他的住址:“五斗谷禾是我庄。”“五斗” 是“半石”,说他是“半石村”的。又比如:“广字上头丑字衬,口字拉埋脚下装。”即是“唐”字。“副斗担登是我姓”即“邓”的繁体字 “鄧”字。或“副斗担东是我姓”即“陈”字。他们唱的都是随口而出,出口成章。有通俗的,有文雅的,有雅俗共赏的;有采用拆字谜的形式来唱的,也有用起兴、比兴的手法来唱的;有挖苦讽刺的,有褒扬赞颂的;比口才,斗急才,比阅历,比经验,比学识。有点像刘三姐唱山歌的味道。比口才,斗急才时,就没有书本记载的;如果唱故事的时候,就一定要按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来唱。主持人会拿着底本作为依据,去评判他们唱得好与不好,有没有漏唱。他们唱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梁天来告御状》等。一般设奖励前三名,也有奖励前两名的。
七十年代,雅文唐家就出了两个较有名气的禾楼歌师唐北桂、唐福如。他们经常在三坑、太平、山塘等地斗歌,常常拿个头彩。
每当唱“禾楼歌”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去听,而且听得津津有味。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热闹非凡。有生意头脑的人做一些小食物去卖,米饼啦,花生啦,甘蔗啦,酸萝卜啦,酸的甜的东西都有。赚一点小钱帮补家用。到下半夜的时候,小孩子和一些耐不住眼睏的人都回家睡觉去了,剩下的都是些“禾楼歌”迷。他们既喜欢听,也想亲眼看看谁是最后的得胜者。很有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情景。
弄瓦之说与薯莨夏布传说以前唐家有个外出做小生意的。有一天,他收到家中才十二、三岁的儿子的来信: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昨夜风紧雨大,门不开,扇不烂,暗入明出,弄璋而不弄瓦,家财损失过半,祈望父亲早日归家。
& && && && && && && && && && && && && && & 儿敬上
他接信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儿子是写不出这样的信,一定是隔壁的二叔公教儿子写的。但不管怎样,家里还不知道出了啥事呢。急急忙忙就收拾回家。到家一看,才知道妻子又为他生了个儿子。他才松了口气。
原来,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雅文唐家和清西平原其他家族一样,都有绩麻织布的习俗。小户人家,种上一块麻田,收麻之后,打捆放在水里泡十天半月。然后把麻的皮剥下来,在水中捶打,要皮里的纤维。可以用来打麻绳,作箩绳、牛绳、牛缆。如果把麻的纤维细加工,细细的,雪白的,可以纺成麻线、麻纱,再把麻纱叫人织成布,用一种叫薯莨的块茎煮出水染成靛蓝,就成了夏布。妇女们把这种夏布剪裁成衣裤样,用麻线缝制好。是清西平原一带妇女夏天喜欢穿的衣服。这种布料虽然粗糙,却是凉爽透风。讲究纺工、织工、裁剪、缝制、样式。谁家的做得好,就显示谁家的婆娘心灵手巧。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很多上年纪的妇女穿着。纺麻线时,在大腿上放一块瓦,这瓦是特制专门用来搓麻线用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学。难怪生女孩叫弄瓦。
untitled.JPG (26.7 KB, 下载次数: 3)
14:09 上传
唐家绩麻用的麻蓝清明祭祖与端午赛龙舟清明时节,外出打工的人都尽量赶回来,参加祠堂组织全村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以前祠堂里有太公田,外出回来的人,都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向祠堂捐献一点钱或物,如“烧猪”、“丁鸡”、鞭炮等。大家先在祠堂烧香,放鞭炮;然后抬着“烧猪”去孔塘伯仁公墓地拜山扫墓,烧纸钱,放鞭炮,怀念先人。回来后大家一起在祠堂里吃饭,说一些先祖们的奇闻逸事、传奇故事、历史掌故。也说一些在外打工的艰辛。让年轻一代知道先人创业的艰难,当今出门的不容易。年轻人也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也使祖先的故事一代接一代承传下来。
农历五月端午前后,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又到来。大家都去看赛龙舟,真是万人空巷。各村都组织龙舟队去参赛。斗耐力,斗爆发力。获得前三名的队,那些队员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雅文唐家也曾经获得过一次奖品。是一面小旗,几十斤油炸豆腐。获得前三名的奖品相差都不大。大家都是讨个吉利,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即使没获奖的村子也另有一番庆祝。
清西平原各大姓氏都有一本厚重的历史。雅文唐氏家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模式,士气民风,都折射着清西平原淳朴的民风,散发着历史醇香的风土人情。或许,我们应该细心去聆听清西平原远古悠扬的禾楼歌声,用心去领悟清西平原平实无华的风土人情,专心去发现清西平原淳朴的民风和厚重的历史。探讨研究清西平原的风土人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或有裨益。
2011年11月25日于三乐闲斋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清新县水产水产生态养殖基地位于山塘镇,年产桂花鱼6000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清新成省桂花鱼三大产地之一
& &&&经过多年的发展,清新县的桂花鱼养殖形成了鱼苗孵化、养殖、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今年该县桂花鱼产量将超过6000吨,成为广东省桂花鱼三大产地之一。2011年,清新桂花鱼产值达到2.8亿元,占渔业产值的68%。全县养殖桂花鱼农户693户,每户平均养桂花鱼39亩,每年每户平均产值约40.4万元,纯收入约12.12万元。
& & 渔业养殖的第一步是鱼苗孵化,而在十年前,清新县的鱼苗孵化场只有四五家,鱼苗难买,不少养殖户不得不从顺德、南海买鱼苗,养殖成本增加。张灼林是太平中南鱼苗孵化场的养殖户。2000年,他开始建设鱼苗孵化池,并从顺德请师傅过来教孵化技术。成为清新县较早进行鱼苗孵化的养殖户。当年,清新还确定将桂花鱼作为清新县“一条鱼”工程的养殖主导品种,加大对渔业的扶持力度。
& &由于桂花鱼养殖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个桂花鱼鱼塘都会有两台以上的增氧机,这需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对此,近年来,清新县相关部门完善了鱼塘周边的供电设施,修通了鱼塘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并定期举办科学养鱼培训班,这大大调动了养殖户发展渔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清新县渔业较快发展。
& & 有了良好的养殖基础,养殖户们开始大量饲养桂花鱼。而由于桂花鱼的饲料是活的小鱼,养殖户在养殖桂花鱼时也要饲养相应的饲料小鱼来喂食,每斤桂花鱼要4斤以上小鱼,1万斤桂花鱼需要4万斤小鱼。由于桂花鱼养殖面积的增加,这也催生了专门养殖饲料小鱼的养殖户。目前,该县的鱼苗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饲料鱼养殖、商品鱼销售等各环节结合发展,同时带动鱼药、饲料、养殖设备、收购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 据统计,全县桂花鱼养殖面积2.7万亩,达到全县总鱼塘面积的一半,实现桂花鱼产量6000吨。吸引大批收购商长期订购桂花鱼,使桂花鱼成品鱼供不应求。目前,清新的桂花鱼已销往珠三角和全国各地。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 && &清西平原属于清新县,清新县、清城区同属于原清远县,国务院于日前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清远市部分行政区划,正式批准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希望清远市值此加大投入西拓北扩,西拓的重点就是清西平原,北扩的重点就是山区。路通财才通,民富市才强。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侯勉忠:从起义军将领到抗法英雄
抗法英雄侯勉忠像.JPG (57.67 KB, 下载次数: 12)
13:13 上传
抗法英雄侯勉忠像
抗法英雄侯勉忠题刻在清远太和洞的墨宝.JPG (121.92 KB, 下载次数: 9)
13:13 上传
抗法英雄侯勉忠题刻在清远太和洞的墨宝
侯勉忠原本不是用“勉忠”这个名,民国版《清远县志》称他为侯陈带,新中国的《清远县志》称他为侯纯戴。他的前半生,是一名与晚清政权进行长期斗争的广东天地会红巾军起义(也称洪兵起义)将领,为混淆视线,使用不同名字是常事。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起义遭到清朝廷镇压后,侯陈带率领的起义部队也独木难支,最终接受清朝政府的招安,他被迫改名为“侯勉忠”,以示效忠清政府。
易名后的侯勉忠拒绝帮助清朝廷追杀其他起义部队,而是前往中越边境,成为抗击法国侵略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曾协助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晚年,在清朝精简乡勇的过程中,他又解甲归田,回到自己家乡清新县太平镇,为该县老百姓出一份力。
秘密组织天地会
1824年,侯勉忠出生于清新县太平镇旺鳌岗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由于家贫,侯勉忠读书很少。青年时跟从广州著名拳师谭敏等学习,练就一身武艺,决心报效国家。初时,他来到省城广州应考武举,成绩名列前茅,但他不懂官话,又不会奉承,被考官遣往驻守边关。这让他十分气愤,便销差不干,加入了民间结社天地会。
天地会是产生于清初的民间秘密结社,活动于五岭南北的闽、粤、桂、赣、湘、黔各省,参加天地会的人统称“洪门”,有许多堂号。广州附近的天地会众,在鸦片战争以后,还踊跃参加了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粤、桂、湘各省天地会连绵不断的武装起事,是太平天国革命风暴的前奏,它们为太平天国锻炼了群众,组织了群众。
咸丰三年(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为“天京”,派人到各省号召响应起义。广东天地会纷纷响应太平军。这时,侯勉忠在农村以“同庆堂”为基地,秘密组织天地会,以学拳习武为名,培养起义骨干力量,准备起义。
咸丰四年(1854年)6月10日,东莞天地会首领何六等率众在东莞县石龙镇起义,17日占领县城,揭开了广东省城附近天地会起义的序幕。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3万余人,拥有船只600余艘。接着,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发动起义,随即占领佛山。李文茂、陈显良等人在省城广州起义。起义者头裹红巾,或腰缠红带,自称“洪兵”,又称“红巾军”。
天地会起义席卷两广
此后,广东省各州县纷纷竖旗响应。各地的起义军,大股有数万至十多万人,小股数千、数百人,不可胜计。1854年,侯勉忠与广宁、四会、三水、花县及清远的陈金缸、练四虎、林大年、巢润章、郑金等路起义军联合作战,围攻当时的清远县城。
清远的清军守备赖明贵弃暗投明,打开北门,欢迎农民起义军进城。起义军乘胜前进,扫荡清远县清军残余。侯勉忠在攻陷清远县城之后,又率领清远农民起义军响应广州红巾军首领陈开、李文茂、陈显良的号召,配合各路起义军,在广州东郊参加围攻广州的外围战斗。
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势如破竹。面对这种局势,中外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密锣紧鼓地策划扑灭这场起义。清政府一面严责广东督抚全力对付起义军,一面从桂、湘、赣、闽、浙各省调兵援粤。
由于中外反动派的联合反扑,加上本身的弱点,起义军攻取广州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于1855年初,解除了对广州的围攻,分头向西、向北作战略转移。此后起义军大体分为几路进行转移,其中最重要的有:陈开、李文茂等率部沿西江西上进入广西;何六、陈金缸、周春等往北进入湖南;陈显良、练四虎、侯勉忠等联合沿北江转入清远以北的山区。
日,清远县知县程兆桂乘农民起义军集中兵力围攻广州之隙攻击清远县城,侯勉忠回师清远救援。清远知县程兆桂惊慌失措,与驻守县城的官军一道,丢盔弃甲,狼狈逃走。
在战斗期间,三水县“全胜堂”天地会大元帅陈金缸得知侯勉忠武功超群,是难得的战将,便与他结拜为兄弟,任命他与郑金为起义军的左右先锋。
被迫接受招安
分头转移的各路起义军中,以何六、陈金缸为首进入湖南的一支最为曲折。
从广州一路北上后,何六等率众数十万进入湘南,连克郴州、桂阳州等十余州县,并拟继续向北用兵,会合由鄂南下入湘的太平军。郴州等地的天地会也纷起响应,声威大振。但由于敌人的重兵围剿与起义军主要领导人内部不和,北上计划未能实现。
1856年初,郴州等地相继失守,何六牺牲。陈金缸则率部又南下折回粤北,再转移到粤、桂交界。
日,陈金缸召集清远、阳山、广宁、四会、怀集各路义军首领会议。会上决定建立王号,统一各军号令,义军转攻怀集县城。是年9月,起义军攻克怀集,下旬,陈金缸建国号为“大洪”,改称南兴王,封侯勉忠为左都元帅。
在大洪政权中,侯勉忠虽然是陈金缸部队起义军中战功赫赫的左都元帅,但他遭到陈金缸外甥、大元帅郑金的妒忌和排斥打击。
1858年,感到势力大为减弱的南兴王陈金缸致书太平军将领,表示归附太平天国,洪秀全封陈金缸为王,侯勉忠为列侯,他们在广东遥领受封,成为太平天国的一部分。
1859年5月,郑金因与练四虎、侯勉忠争夺怀集控制权发生内讧。侯勉忠与练四虎不敌,各自率部离开,自打旗号到英德大湾岗一带活动。从此,侯勉忠率部加入北江天地会镇国公陈显良部,并与石达开手下的周春花旗部活动于连州、清远、英德、四会等县。
在1860年秋,大洪政权失去了怀集根据地,向南退却,1861年初,攻克信宜县。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清广东陆路提督(一品武官)昆寿调集8万大军围攻信宜。
初战的失利和清廷的利诱使大洪国领导层开始动摇,大元帅郑金直接面劝陈金缸降清,被陈怒斥后,为了使陈不破坏其投降大计,于9月8日指使手下闯入王府杀害了陈金缸,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下令大洪国全体将士降清。此后郑金改名“郑绍忠”,成为清廷的鹰犬,最后官至尚书衔、虎门提督。练四虎遭敌暗算,在阳山战死。
侯勉忠逃出郑金的追杀之后,在英德率领手下二万余人接受清政府招安,正式改名“侯勉忠”,但他拒绝追杀“红巾军”残部,要求前往中越边境驻守。
带兵抗击法军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清朝起用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刘永福组织黑旗军在越南抗法,侯勉忠亦带兵前往参加战斗,深入越南境内与法国侵略军展开决战,并配合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胜利结束,侯勉忠得到清廷赏赐花翎和“技勇巴图鲁”称号,官至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从一品将军。
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各地起义运动后,清朝裁减地方兵勇,侯勉忠只得解兵归田。他将应补发的欠饷白银二万余两,缴回国库,使朝廷复准奖加清远文武学额二名,他的行为得到家乡人的齐声赞颂。
侯勉忠解甲归田后,热心桑梓公益事业,待人和好,惠及乡人。村人有困难,他乐于帮助,有求必应。他出钱在村前修了两米宽的官路,通到太平镇,方便群众,他深感没有文化之苦,便将旺鳌岗西庙修好做私塾,让青少年有读书之所。
侯勉忠关心花塘基基围的建设,发动乡亲出钱出力,每年将基围筑高加固。每逢洪水出现险情,他都亲自指挥乡亲们抗洪救基。遇到缺口过水,他就跳下去以身堵水,还指挥群众用沙包泥土保住基围。他喜欢和支持划龙船,自己做龙船参加每年一度的龙舟竞赛,从而带动了乡间文化体育活动。
侯勉忠于1899年4月去世,享年75岁。
广东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壮举
广东洪兵起义从爆发到1864年最后失败,前后坚持了11年之久,成为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遍布全国各地的各族人民起义队伍中,除太平天国外,它同捻军是两支规模最大的革命队伍,是太平天国的南北两大友军。
就天地会这个民间秘密结社的本身而论,在它产生以后的全部活动中,以这次起义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为深远,是它最光彩的一次壮举,因而它的革命性和局限性也都表露得最充分。所以,对于这场起义的历史进行科学研讨,对于研究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以及研究天地会的历史,都是有意义的。
经过这场起义,天地会在两广以及南方各省城乡,始终保持着雄厚的力量。到后来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民主革命的时期,天地会众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要的群众基础。天地会这个民间的秘密结社,则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方各省和海外侨胞中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投降。起义军建立政权并发布告谕,明确指出起义的目的,就是要“起兵剿灭清国”。这些文告表明,天地会之所以发动起义,推翻清朝政府,不仅是因为清政府对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和剥削,而且还因为它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师辱国,实行民族投降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的文告中,如此明确地把反对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反对外国侵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此明确地谴责和揭露清政府实行民族投降主义,这还是第一次。
起义军的这种思想和认识,当然是朴素的、感性的,但却是非常可贵的。它是当时广东地区所特有的那种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直接产物,是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爱国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在起义军政权比较稳定的区域之内,政治上的确有所变革,群众的负担有所减轻。由于起义军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纲领、口号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因而他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拥护。
乱世枭雄,后世景仰
清远市区北郊的金芝观前身是灵源寺的近邻,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灵源寺其实是毁于广东红巾军起义期间。
据光绪《清远县志》记载:“灵源寺位于后岗清水塘畔,清顺治十二年由僧人海勋倡议,邑人捐建而成,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贼。”经文史部门专家考证,当年的灵源寺四周,就是“红巾军”麈战的战场。在天地会洪兵四处攻城略地时,清远高田乡举人郭钟熙与他的郭氏宗室组织了一支地方团练,号称“郭家军”,与当地的土豪乡绅联起手来对付“红巾军”。
当时红巾军已占领清远县城,高田和太平的郭氏兄弟们自告奋勇,趁红巾军主力部队离开清远城之时,率领乡勇夜袭清远城,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在血色黎明中收复了县城。
“红巾军”撤出县城后退守郊外的金鸡岩灵源寺,清廷官兵在惊魂稍定后也卷土重来。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对手,“红巾军”坚守阵地,等待救援,誓死不降。经过两天两夜激战,最后,“红巾军”与灵源寺一道,同时葬身火海,彻底玉石俱焚,灰飞烟灭。鼎盛了200年的灵源寺从此消失于世人视野。后人读史至此,无不扼腕长叹。
郭钟熙因战功受到清政府诰封的嘉奖。在封建社会,一介文人能博得如此辉煌成绩,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
回顾像侯勉忠、陈金缸、练四虎这些活动于清远境内的起义将领,以及他们的对手、维护地主阶级政权的郭钟熙等郭氏精英,孰是孰非,很难分辨得清,但在那个烽烟四起的乱世中,都可称作枭雄。他们书写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均为后人所景仰。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山塘镇速写5作者:漂流瓶
1999年春,我作为华工第一批挂职研究生被派去珠三角边缘的国家级贫困县——清新县的山塘镇,当了一个月的镇长助理(名义上享受副镇级待遇哦——可惜实在没啥待遇可言)。那是个非常普通和平静的小镇,虽然距离广州只有80公里,偶尔还能收到广州的BP机信号,但是生活缓慢而闭塞,经济也还是以农为主,基本没有建设活动,和珠三角内圈层完全是两重天。
在这平静无聊的1个月里,不甘于&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我就只好假借下乡调研为名出去画速写。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机关坐班,半天出去,如果是镇区内就步行,去边缘的村子就要通讯员骑摩托搭我,或者搭镇里下乡办事的顺风车去,画完后走回来权做散步。
街景.JPG (42.62 KB, 下载次数: 12)
15:19 上传
abbr_f6fb0eca3b5bd435fdad696.jpg (29.36 KB, 下载次数: 10)
15:19 上传
90年代开发区热潮下,山塘镇也建立了“黄羌基开发区”,可惜多年过去还是“开而不发”的状态
镇上有个简易的加油站,主要出售农机用的柴油和低标号汽油.JPG (35 KB, 下载次数: 19)
15:19 上传
镇上有个简易的加油站,主要出售农机用的柴油和低标号汽油
清远市区.JPG (43.08 KB, 下载次数: 4)
15:19 上传
abbr_b9eac0bcb9c4ab1acf1eea34.jpg (37.1 KB, 下载次数: 9)
15:19 上传
清远市是广东的较为落后的地级市,市区就是原来清远县城的底子。一个月内我只是在那里换车,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地方.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清闲挂职镇长的速写”连载到此结束,谢谢观赏。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山塘镇速写4作者:漂流瓶
1999年春,我作为华工第一批挂职研究生被派去珠三角边缘的国家级贫困县——清新县的山塘镇,当了一个月的镇长助理(名义上享受副镇级待遇哦——可惜实在没啥待遇可言)。那是个非常普通和平静的小镇,虽然距离广州只有80公里,偶尔还能收到广州的BP机信号,但是生活缓慢而闭塞,经济也还是以农为主,基本没有建设活动,和珠三角内圈层完全是两重天。
在这平静无聊的1个月里,不甘于&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我就只好假借下乡调研为名出去画速写。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机关坐班,半天出去,如果是镇区内就步行,去边缘的村子就要通讯员骑摩托搭我,或者搭镇里下乡办事的顺风车去,画完后走回来权做散步。
山塘镇地处北江清西围内,清西围的对岸就是保护广州的北江大堤,那边据说已经达到30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了,为了确保广州的安全,清西围有意比北江大堤低2-3米,遇到超量洪水,山塘镇就是泄洪区。
我在办公室仔细阅读的第一份文件就是镇里的防洪预案,上面列明每个村人数、组织者、撤退逃生路线、镇里干部的责任区、所有通讯和交通工具的配置等……据说是吸取了98洪水的教训新编制的。
由于我们是短时间去挂职的,就没有安排什么地段防守,不过清明节期间还是要上山去看守,防止拜山的带火种上山,在山上蹲守的2天也是很无聊的,就和简书记聊了2天,其间被蚊子咬出无数大包。
清西围的黄昏.jpg (37.74 KB, 下载次数: 16)
14:09 上传
清西围的黄昏
红星村.jpg (46.98 KB, 下载次数: 20)
14:09 上传
8769930.jpg (29.51 KB, 下载次数: 12)
14:09 上传
村里最漂亮的房子——还好是小学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山塘镇速写3作者:漂流瓶
1999年春,我作为华工第一批挂职研究生被派去珠三角边缘的国家级贫困县——清新县的山塘镇,当了一个月的镇长助理(名义上享受副镇级待遇哦——可惜实在没啥待遇可言)。那是个非常普通和平静的小镇,虽然距离广州只有80公里,偶尔还能收到广州的BP机信号,但是生活缓慢而闭塞,经济也还是以农为主,基本没有建设活动,和珠三角内圈层完全是两重天。
在这平静无聊的1个月里,不甘于&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我就只好假借下乡调研为名出去画速写。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机关坐班,半天出去,如果是镇区内就步行,去边缘的村子就要通讯员骑摩托搭我,或者搭镇里下乡办事的顺风车去,画完后走回来权做散步。
街景.JPG (51.98 KB, 下载次数: 10)
14:53 上传
逢五逢十赶集.JPG (69.68 KB, 下载次数: 10)
14:53 上传
逢五逢十赶集
小镇的主要“繁华”街道其实只有一条,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JPG (69.9 KB, 下载次数: 9)
14:53 上传
小镇的主要“繁华”街道其实只有一条,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
那条街道的背后就是这样的河涌,建筑面街背河.JPG (47.75 KB, 下载次数: 24)
14:53 上传
那条街道的背后就是这样的河涌,建筑面街背河
abbr_ceadc0b7437fde09a0cbda.jpg (64.27 KB, 下载次数: 7)
14:53 上传
站在桥头看那河涌已经不甚干净,虽然镇里几乎没有工业(除了一个生产羽毛球的作坊和最简单的农机修配之类),但是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山塘镇速写2作者:漂流瓶
1999年春,我作为华工第一批挂职研究生被派去珠三角边缘的国家级贫困县——清新县的山塘镇,当了一个月的镇长助理(名义上享受副镇级待遇哦——可惜实在没啥待遇可言)。那是个非常普通和平静的小镇,虽然距离广州只有80公里,偶尔还能收到广州的BP机信号,但是生活缓慢而闭塞,经济也还是以农为主,基本没有建设活动,和珠三角内圈层完全是两重天。
在这平静无聊的1个月里,不甘于&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我就只好假借下乡调研为名出去画速写。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机关坐班,半天出去,如果是镇区内就步行,去边缘的村子就要通讯员骑摩托搭我,或者搭镇里下乡办事的顺风车去,画完后走回来权做散步。
北江那时候刚修好飞来峡,地处下游的石角到山塘镇一线经常因为水浅而塞船(就像塞车一样),几千条船搁浅在那里,不过我去的季节水还比较深,基本上没有塞船。
8769937.jpg (46.65 KB, 下载次数: 12)
17:23 上传
北江上漂泊的水上人家
2704180.jpg (45.25 KB, 下载次数: 13)
17:23 上传
2704181.jpg (47.13 KB, 下载次数: 10)
17:23 上传
这天很偶然的目睹了船民的葬礼,就在堤围外的江滩上搭个棚子摆开宴席,来宾有的从水路来也有的走陆路
少尉, 积分 2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我在北江边当镇长——山塘镇速写1作者:漂流瓶
1999年春,我作为华工第一批挂职研究生被派去珠三角边缘的国家级贫困县——清新县的山塘镇,当了一个月的镇长助理(名义上享受副镇级待遇哦——可惜实在没啥待遇可言)。那是个非常普通和平静的小镇,虽然距离广州只有80公里,偶尔还能收到广州的BP机信号,但是生活缓慢而闭塞,经济也还是以农为主,基本没有建设活动,和珠三角内圈层完全是两重天。
在这平静无聊的1个月里,不甘于&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我就只好假借下乡调研为名出去画速写。一般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机关坐班,半天出去,如果是镇区内就步行,去边缘的村子就要通讯员骑摩托搭我,或者搭镇里下乡办事的顺风车去,画完后走回来权做散步。
山塘镇.JPG (56.62 KB, 下载次数: 15)
14:07 上传
山塘镇1.JPG (45.47 KB, 下载次数: 12)
14:07 上传
镇里赶集.JPG (63.76 KB, 下载次数: 12)
14:07 上传
还是赶集.JPG (64.13 KB, 下载次数: 10)
14:07 上传
农家小院.JPG (68.89 KB, 下载次数: 7)
14:07 上传
abbr_a6e2a6b53e3f97b3fc7bc.jpg (42.68 KB, 下载次数: 21)
14:07 上传
山塘镇紧靠北江,水运曾经带来的繁荣已经消散,只是偶尔有些船舶来此装卸水泥和粮食等
早就歇业了的供销社。.JPG (65.84 KB, 下载次数: 12)
14:07 上传
早就歇业了的供销社
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时常有人被拉来做手术。.JPG (61.1 KB, 下载次数: 13)
14:07 上传
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时常有人被拉来做手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回帖并转播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风屏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