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穆斯林林在送亡人时念的嘟哇

穆斯林十种心里病态
一、你们相信真主的存在,却没有全面遵守他的诫命。
&“除安拉外,再无主宰,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这句话是伊斯兰的信仰纲领。独一的信仰是穆斯林的人生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但是选对了方向,而没有注意路况如何,不管前面是险滩沼泽还是雪地陷阱只是一味地蛮走,也会中途翻车。因此,真主为我们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永恒的乐园——而为我们的人生旅途画出了许多“路标”,什么路段可以直行,什么路段得绕行,这些“路标”就是真主的诫命。信仰真主并遵守其诫命两者合二为一才有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一个人只口信真主而没有遵守他的诫命,那就等于只找准了前进方向而没有出发在原地踏步,那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的。
二、你们口说深爱穆圣,但没有追随他的生活方式。
伊斯兰即完美的生活方式,而穆圣就是这种完美生活方式的最忠实地实践者。《古兰经》是大纲大法,而圣训则是细则细法,是对《古兰经》最全面、最合权威的注释。因此,我们看到有时对同一个问题穆圣可能做出两种不同的回答,但其可靠性乃至科学性无庸置疑。穆圣提倡吃黑色食品证明有益健康一条早已家喻户晓;午间小睡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这是谁都知道的,午间小睡(盖路赖)也是穆圣提倡的生活方式之一。刷牙已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一个极为普遍的卫生习惯,但早在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圣和他的同志们已经开始了用一种天然树枝“米斯哇凯”来刷牙,并且穆圣以圣训的方式把它固定了下来。穆圣说:“若不是怕对我的民众造成困难,我必命他们在每番拜功之前刷牙。而非穆斯林第一次使用人造牙刷刷牙只是在公元1800年,这比穆斯林晚了一千多年!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列举这些已被科学证实了的穆圣的生活方式,旨在重新唤醒生活在极度崇尚科学和现代文明的人们对穆圣生活方式的重新重视和积极追随。事实证实他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落伍时代而仍在领导潮流。作为一名穆斯林在这里应由衷地赞美真主,感谢穆圣,诸如上述的生活小节给人们都解释的这样周详,在赞美、感谢之余我们应当做的就是积极地效仿和追随他的生活方式以博得真主的喜悦。但现实情况正像标题中指出的:我们都热爱先知穆圣,天天都在歌颂他,但我们并没有切实地追随他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还非常轻率说那只是穆圣的一种生活习惯。难道在实践信仰的道路上我们还要除开先知的表率作用而另辟溪径吗?穆斯林兄弟们让我们听听真主的教导吧!“谁服从使者,谁确已服从真主了。”(4:80)如果我们真正的热爱圣人,就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吧。
三、你们口念《古兰经》,却没有用活它的教训。
伊斯兰是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制度,而《古兰经》则是这一制度的指导原则,是这一制度的施实者穆斯林--的行动指南。真主要求穆斯林不仅要天天吟诵其字句,更要坚决地执行其内容。因为伊斯兰是理论性和现实性高度溶合的宗教。《古兰经》是伴随着穆圣复兴伊斯兰长达廿三年的使命中才陆续降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降示《古兰经》的廿三年也就是穆斯林充分实践的廿三年。为了强调《古兰经》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有时真主在《古兰经》启示里就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气再三重复命令。这一事实就更进一步地证实了《古兰经》启示突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面对阿拉伯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诸如:饮酒,赌博,拜佛求签,活埋女婴,乱伦婚姻等一系列的伤风败俗穆圣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废除。而在斋拜上则有所发展和继承。就这样在整整廿三的使命中改革了社会的异端,调整了人们的思想,完善了伊斯兰的制度。正如真主所言:“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5:3)先知穆圣时代,圣门弟子们诵读《古兰经》是为了学习和加深理解,进而完整地实践主命而诵读,换句话说就是边学边实践。可是我们发现,现在人们大多数只是为了诵读而诵读,甚至有些以学习《古兰经》为借口而不守现时拜功,这种态势的出现导致了教门的意识形态也就只能“随着感觉走。”因此,只有让每一个穆斯林身上随时都能体现出《古兰经》启示的精神来,这样《古兰经》启示才能“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你们享受真主的一切恩赐,却不存感恩之心。
真主对人类的恩典浩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人类对真主的恩典熟视无睹,身在福中不知福,尽享主恩而不感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不感恩呢?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提到恩典二字,人们马上想到是物质上的各人占有,如房子、车子、大笔存款。而没有把真主在人间的许许多多的恩典算作恩典,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恩典俯拾即是,人类本来就应该拥有。就像人们责备现在生活在极度物质享受、受极度溺爱的独生子体会不到幸福一样。他们也认为这些东西是父母就应当给予的。比如:空气就是这些被忽视的浩繁恩典之一。由于它在人们的身边司空见惯而没有人知道去感谢空气的恩典,但是,假如你走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因空气稀薄而呼吸困难,甚至使人窒息时,你就会想到充分呼吸氧气的恩典。阳光也如是。假如你呆在一个黑暗的地下室很长时间不得阳光,尔后复得时,你会顿觉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和温暖。健康更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恩典之一。正像空气和阳光一样,一个健康的人不认为健康也是恩典,当他身患疾病尔后全愈时才懂得健康的恩典。耳聪目明者是恩典;四肢健全者是恩典;能正常地吃喝拉撒是恩典;知识是恩典;甚至于某些领域的无知也是恩典。比如对死亡的无知,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那年那月死一定会恐慌不安,无法生活。这正印证了真主在第十四章34节所说的:“如果你们计算真主的恩典,你们将不能加以统计。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14:34)总而言之,认识恩典是感谢恩典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在万事万物中经常参悟其中的哲理来认识恩典,感谢主恩。经常认识恩典可使我们经常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主恩和呵护之中,从而我们能够心情舒畅、达观快乐地生活。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感恩呢?那就是利用安拉的恩典去做他喜悦的事情,以实现恩赐被赐的目的。否则,把恩典用在非主喜之中就是辜恩了。一个人有了财帛应当赡养家眷、救济贫苦,而非囤积居奇、一毛不拔。一个人有了知识应当宣扬正道、伸张正义,而非教唆犯罪、攻击他人。一个人有了健康的体魄、精巧的双手,应当创造财富、维护社会治安、息事宁人、斡旋调停,而非破坏世界、搞乱社会秩序、挑拨离间等等等等。因此,是福是祸不仅在于认识恩典而且还在于怎样运用恩典上。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恩典并能正确运用恩典就一定能够感谢真主的恩赐。从而摆脱这种心里病态。
五、你们精于找别人的过失,并引为话柄,却往往忘掉自己的缺点和陋习。
善于发现别人的过失而忘却自己的缺点是人类的一个通病。因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不团结,甚至于内部角斗,这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一块大拌脚石。这种互相之间指责,背谈,嘲笑,讽刺,存在于阿訇、学者间,也更存在于普通信教群众之间,阿訇间经常就一个教门问题,总是摆出一副权威者的架势,以终极真理的口吻,批判别人;有些乡老也是以行了大半辈子教门而自居,对后来者评头论足,信口开河地说这个不对,断那个使不得。在教门的圈子内整日吵吵闹闹,使本来一个团结的集体,因互相指责而分道扬镳,视为路人。吵吵闹闹,是是非非不是教门,因为平安才是教门。伊斯兰就是平安。我们要闹,首先把自己的教门闹上去,抓紧礼拜、封斋,抓紧各方面的修养试当别人的榜样。真主对穆圣说:“我派遣你不是为监督别人。”(17:54)言外之意即:对于伊斯兰你只负传达的责任,别人的行为怎么样用不着你去评论他,传达在你,引导在我。在责怪别人的同时我们是否想一想:在知识方面谁是权威,谁是终极的真理?毫无疑问,只有安拉。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一点,我们是否把对别人的批评换成和蔼诚意的沟通和对话呢而共同提高?我们是否把对别人的责怪变成对他人的善意的帮助和指导呢?同时,我们在批判别人的时候,是否权衡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缺点和不是呢?
六、你们晓得埋葬亡人,但不懂领悟其中的教训。
真主在未造我们的生命之前就先创造了我们的大限,其目的是在大限来临之前考验谁的工作最优秀。正如真主所言:“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工作是最优秀的。他是万能的,是至赦的。(67:2)”而死是这次考验的结束。面对我们同类的不同结局的无常,作为一个智者应当有所思考有所触动。这些曾经相濡以沫的亲人,莫逆之交的朋友带着他们各自不同行为的结果永远地走了,不论明日清算场上的结局如何,他们的今天就是我将来的明天,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还有我的今天。凡穆民都有害怕下火狱、希望进乐园的愿望,但是,“希望明天再干”
几乎葬送了他们的整个今生。对于主命,那些无常者中的年轻人仰仗着年轻迟迟不干;健康人以为健康一推再推;闲在之人没有想起干;忙碌之人没有来得及干;等等不一而足。但任何的托辞都没有留住他们,他们带着不同的缺憾走了。凡是在送亡人现场的人都不应和他再犯同一个错误,而应扬其长,避其短,利用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抓住机遇,争先为善。在这方面穆圣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导:“你当在五件事情之前珍惜五件事情:年迈前的青春,患病前的健康,贫穷前的富裕,忙碌前的闲暇,死亡前的生命。”
总之,在送亡人时,我们送走了他们已死去的身体的躯壳,同时,我们也送走了他们所有行为的不可更改的对与错、好与歹、善与恶。而留给我们的是活生生的可资借鉴的深刻教训。因此,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来得及反省,还有机会从新开始。
七、你们相信所有的生物都难逃一死,但你们没有为它的来临作好准备.
鉴于这种心态,我们穆斯林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死亡观。也就是说我们怎样看待死亡这个问题。《古兰经》云:“你们怎麽不信真主呢?你们原是死的,而他以生命赋予你们,然後使你们死亡,然後使你们复活;然後你们要被召归於他。”(2:28)就告诉了我们关于死亡的一个至高无上的一个真理:即人的生命并不以肉体的消亡和灭绝而结束。关于死亡其必然性无可置疑。因为凡宇宙间有开始的物质的东西都有终结的那一天。人做为宇宙间的一种生命现象也不例外。《古兰经》三章一百八十六节里已告知人类:“每人都得尝到一死的味道。”又说:“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死亡都会追上你们,即使你们在坚固的堡垒中。”(4:78)这说明死亡是一切生命自然而必然的结局。但就死亡本身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也像生命一样,是真主给人类的一样恩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死亡是接受考验的大结局,如果我们在世上被无限期地考验下去一定会不堪忍受。我们常常为人类的艰辛发出的种种感慨即是不愿过多接受考验的一种心情表露。对于死的结局的评判上人们经常持这样的看法:一个人寿终正寝即为“喜丧”。而中途夭折则为不幸。其实幸与不幸要看他的一生中是否在寻求真主的喜悦中努力的工作了,如果他即做了善功又做了善事,这种人虽死犹生,正如真主说:“你们说那些为主道被杀的人是死,其实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3:169)否则,终活百岁也只是一种垃圾生活,他的死无足轻重。正如真主说:“不信道者不要以为我对他们长寿(姑容)是对他们是有益的,我对他们的姑容只会使他们增长罪行。(3:178)活着是受罪。一个人虽中途夭折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去博得真主的喜悦了,也就是说善功善事该做的都做了,这样,他的死虽然是令人惋惜的,但同时也是更令人羡慕的,这种人死而无憾,因为他死得其所。正如真主所言:“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62)
八、你们希望进天堂,却迟迟的不为它付出。
在这里我们首先肯定的是凡穆斯林都有一个死后进天堂的愿望,只不过是这些人到老也没有去付诸实现进天堂应付出的工作。不劳而获、侥幸成功、蒙混过关,这些在人间都说不通的伎俩在真主那里绝对是自欺,因为,真主是明查秋毫的。所以,侥幸心理万万不可有一丝的存留。虽然穆圣说过凡念清真言者就能进天堂,但那是在受完火狱的无限刑罚得真主的大赦之后才能进天堂的。平日坐几天牢都不堪忍受,难道我们甘愿在火狱里受罪不成?看来,脚踏实地地去做是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了。那么,进天堂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当然是奉行真主所有的命令。命令是什么?是趋向完美的善——功修+好事。功修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天职,我们无任何托辞的余地,要不折不扣地去做。但做好事来说则更要“不因善小而不为。”这也是我们积小善而成大善的一个成功的“秘诀”。实事上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平凡的人就要不放过任何的小善。我们是平凡的,真主也不责成我们所不能够的,正如真主所言:“我只责成人所能承担的。(6:152)”能力大的人修座高楼才能进天堂,能力小的人搬几块砖来就能进天堂。要紧的是我们从不忽视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在今世上想过上一个比较富裕的、安乐的生活就必须要付出我们的勤劳和智慧。所谓一份劳动一份收获。而那些想过好日子,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嘴勤手懒者,好日子永远也不会有。因此,为自己的生命在天堂中得以永恒地生活,要尽早地去付诸实践真主的命令,不要浪费机会,更不可错过机会。好日子是一天天过起来的,好的结果是一件件好事积累起来的。从今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善的开始,就是铺就一条通往天堂的大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漂亮海鸥~分享下!忙碌,也是一种幸福穆斯林婚纱摄影工作室【北京土著】博士女,寻靠谱【穆斯林车友会】北京穆斯林
精华贴推荐
准备做一个清真公益类型网站,希望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穆斯林同胞一起。如果有精
身为穆斯林我知道不光吃饭难,找对象更难。 北京穆斯林家
活动结束后工作一直很忙,没有时间整理照片,假期又连续参加了很
微信公共平台(bjmsl521)北京穆斯林微信公共平台,请大家添加关
美食餐饮 |
舌尖上的乌鲁木树树私房菜——树树私房菜——清真烤鱼
我形我秀 |
清真小学 |
请诸位给我翻译一下这您还为礼拜发愁吗?-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 1斋月日记
真主注定 第一天大半时间在泰南小镇 sadao 度过
封斋饭 就是蓝莓玉米夹心儿 俩150克
车行天下 |
车标基本信息
形状:正方形
颜色:绿色为主
尺寸:12*12
费用:10元/枚
Powered by查看: 3364|回复: 11
怎样去慰问穆斯林亡人家属?
本帖最后由 01nurundini 于
07:21 编辑
怎样去慰问穆斯林亡人家属?
作者:不详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一切赞颂只归真主!养育众世界的主。美好的归宿属于那些敬畏者们!祝真主的仆人他的使者,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幸福康宁!他的使命是对众世界的仁慈、是对全体仆民的明证。祝他的家下和圣门弟子们康宁。圣门弟子们以极限的忠诚,高度的理解力和精湛的背记力,肩负起履行尊大真主的经典和先知穆圣(愿真主福安之)的圣行之使命,并使之流芳百世,祈求真主使我们步他们的后尘。阿米乃
【1】慰问亡人家属的时间:按照先知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的圣行,应在埋葬亡人之前或之后慰问亡人的家属,并对遭遇死亡的穆斯林家属说:『真主有拿取和给予的权力,万物的寿限在真主跟前都有定数,让你当坚忍并向真主祈求回赐』 【2】慰问亡人家属的断法:按照先知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圣行,慰问亡人家属是没有限度的,安慰他们以便使他们忘却所遭遇的不幸,抑制他们的忧伤在法律的限度之内,促使他们坚忍和喜悦真主的前定。然后应为亡人及其家属向真主祈求。 【3】慰问亡人家属的地方:允许在任何地方慰问亡人的家属:在墓地、市场、礼拜殿、清真寺、家中都可认;为了慰问亡人的家属,允许把他们聚集在某个家中,或某个地方,慰问完之后即可离去。 【4】不允许亡人的家属穿专归慰问的服装,如:黑色的衣服。因为其中有对真主的前定和定然的不满。 【5】慰问非穆斯林亡人家属的断法:允许慰问非穆斯林亡人的家属,但不能为他们的亡人向真主祈求,即使他们在信仰、生活、经济等没有表现出敌视伊斯兰和穆斯林大众也罢,这是原则。 【6】按照先知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的圣行,应当为亡人的家属准备饭,然后送给他们。如今:亡人的家属即使借钱也要为人们准备饭,及招待他们均属被憎恶的行为。 【7】哭亡人的断法:如果没有伴随着恸哭或嚎哭,允许哭亡人。双目流泪源于同情,因为真主把同情赐在仁爱的仆人的心中。禁止撕破衣服,打耳光,大声哭等等,因为亡人在坟墓里会因为自己嘱托让人们对他的嚎哭而受到惩罚。& &圣门弟子阿布杜拉·本·贾法尔(愿主喜悦他的俩)的传述:先知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三天没来看贾法尔的孩子们,后来他来了,他说:“从今以后你们都不要再为我的兄弟了。”然后他又说:“把我弟弟的孩子们都给我喊过来。”然后我们就像小鸟一样被带来。他说:“给我请来理发师。”然后他让理发师给我们都剃了头。& &圣门弟子欧麦尔·本·罕塔布(愿真主喜悦他)的传述,先知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说:“亡人在自己的坟坑里因其家属的嚎哭而受到惩罚。”
真主至知。
本帖最后由 01nurundini 于
07:21 编辑
& &&& 善功是为了获得安拉的喜悦,一切因为安拉。
学习了,受益中,色兰。
麦尔燕刘 发表于
学习了,受益中,色兰。
回色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Powered by穆斯林礼拜仪式及念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免费32页免费5页免费88页¥80.0088页¥80.00 88页¥80.0088页¥80.008页免费11页免费1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94页免费7页免费
穆斯林礼拜仪式及念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斯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