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7年入伍,从1993年调入军区干休所一直从事生产经营工作,工作积极努力吃苦耐劳的近义词,为保留生产

西满军区军政人物
〔辽西军区〕(1946年6月,改称辽吉军区):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参谋长高鹏,政治部主任袁升平。下辖:
  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田维扬,政委孔原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赵东寰,政委杨易辰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于文清,政委罗杰
  第四军分区(保安第一旅兼)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高体乾,政委傅玉田
  〔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市长刘震、洪学智,参谋长洪学智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
  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
  第八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
  第十旅:旅长钟伟,政委王枫梧
  独立旅:旅长吴信泉
  特务第一团
  特务第二团
  特务第三团
1918年5月生,又名苏昀、李一夫,大昌汗乡哈业五素村人。毕业于榆林职业中学,后参加延安公学院第一期学习,转入抗日军政大学。随后分配到八路军一二。师,先后任文训队教员、师
政治部保卫部科员、保训队政治教导员、直属队特派员、晋绥第五军区雁北支队科长、特派员、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侦察科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东北内蒙古军区骑兵一师第二团政治
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解放军四十四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平律战役和广州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院
长。1993年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
我军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原海军学院副政治委员.
肖平同志是河北省定县人,1931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1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早在学生时期,他就积极从事学生爱国运动,组织领导了进步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八路军,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干部科长和冀晋军区卫生部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又历任辽西军区组织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勤部政委、第四十四军组织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和南下渡江、解放广州等战斗.
全国解放后,他在担任第44军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等职期间,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又为部队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肖平同志,因病于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4岁.
&张&&杰&(),耀县下高埝乡张家坡人,1937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120师司令部警卫员、教导团区队长、政治部青年干事、组织干事,晋绥军区练兵团组织干事,东北干部队分队长、沈阳军区独立团组织股长、辽西保安旅连指导员、东北总后供给部政治部保卫股长、组织股长,东北军区后勤运输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后勤营房部政治主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政治部组织处长,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8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后,历任五院二分院政治部组织处长,工程部计划处长,5204工程筹备处处长、副总指挥,五院四分院工程部副部长,七机部四院工程部部长,0632工程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四平保卫战中,率领干部战士,浴血奋战,光荣负伤。建国以后,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荣立三等功。调入国防部后,克服重重困难,为国防战略后方基地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航天工业部授予“航天工程建设者”的荣誉称号。担任四院院长后,直接组织领导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远地点发动机,以其高质量、高性能赢得了国家的金质奖。主持大型团体发动机研制工作,在他精心组织指挥下,1984年初获得了大型团体火箭发动机的热试车成功,为我国战略武器技术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荣获二等功,四院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专电祝贺。(陕西耀县志)
冯安国,1915年生,山西翼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初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任太行区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潞城县武装科长、武装委员会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中共黎城县委书记。1945年任瞻榆县县长、中共瞻榆县委书记、辽中县县长、阜新市市长。1949年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书记、九江市市长。1952年10月任南昌洪都机械厂(320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56年4月任南昌洪都机械厂总工程师。1958年10月任南昌洪都机械厂厂长。1966年4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斗关押。1973年4月任320厂党委书记。1975年12月任江西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兼三机局局长,日在南昌逝世。
&日哲盟工委建立。赵石、施介、谭刚为工委常委,赵石任书记。1947年4月下旬,中共辽吉省委和辽吉军区决定撤消辽吉军校,并在辽吉军校的基础上重建哲盟军分区。将辽吉军校原班人马组建为通鲁支队,谭刚任司令员,徐根任政委。日,谭刚、徐根率领通鲁支队三百来人,从洮南出发,5月6日到达科左中旗的舍博吐。在哲盟工委领导下,着手恢复、统一领导蒙汉武装的哲盟军分区
11月8日:与刘亚楼发布命令:同意赵东寰任辽吉一分区司令员;王兆相任辽吉五分区司令员、黄永辉任五分区政治委员。&
1919年2月生,河北人,中共党员,特训班一期毕业。1937年赴陕北延安,先后在延安抗大任军事教员、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军教科长,东北民主联军辽北、嫩江军区任参谋处长、西满军区团长、旅参谋长。解放后,历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参谋处长(正师级)、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解放军炮兵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北京工业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航天部第三研究院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共获抗日战争自由独立二级勋章、解放战争二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独立自由二级勋章、国旗二级勋章、军事科学航天创业发展奖章等。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代会长。
孙良才,日出生,山东省馆陶县张查村人。1928年春至1937年秋,先后在本村初级小学、馆陶县第二高小、山东省临清州省立第十一中学、东昌府第二中学读书。
1938年1月,孙良才人冠县军政干部训练组参加革命。月余后,转赴南宫县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部举办的“民先”(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训练班学习。同年5月,回冠县任县青年救国会执行委员,参加清乡委员会工作,安定社会秩序,组织农、青、妇群众团体,发展武装力量。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任鲁西一地委专署级动委会青委书记。9月,任鲁西区委青委委员。1941年1月,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6月,任莘县县委书记。1941年9月学习结业后,被调任潮城县委宣传部长。1942年1月,任中共潮城县委书记。
1945年10月,孙良才调任铁岭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6年1月,任铁岭县委书记。7月,任中共铁岭、法库联合县委书记、辽北一地委委员。1947年2月起,任铁法武工队一分区东进支队政委、副支队长。7月起,任中共科左前旗旗委书记。12月,任铁岭县委书记。
1948年2月,孙良才任法库县委书记。1949年1月,调任辽西省农林厅副厅长。1952年8月,被调到辽西省委工业部任副部长。1953年1月起,任辽西省委工业部部长、省委委员。1954年8月至1959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工业部副部长。1959年因病休养。
日于沈阳南湖医院逝世,终年44岁。傅雨田,日生,辽宁省新民县老合牛录村人.原名傅文锺,曾用名王桐、傅玉田、傅锤.锡伯族.富裕农民家庭出身.1920年在本村读小学,1924年起在新民县城读书.1927年夏到沈阳上中学.1929年秋在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从此参加革命.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秋入沈阳第一高级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参加书写抗日标语等爱国抗日斗争.1931年初冬到北平,担任北平互济会交通员.同年11月任青年团北平市委委员、团市委儿童局负责人.参加南下请愿示威的群众运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关押在北平草岚子胡同"军人反省院",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参加反反省斗争和绝食斗争,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和世界语.1934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36年10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绥远兴和县工作.年底赴太原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牺盟会太原市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初至1940年任中共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1937年9月底太原失守前夕,任国民军军官教导第八团政治主任,兼管晋城地区牺盟会中心区的工作.同年12月至1938年1月任山西省牺盟会晋城中心区秘书.1938年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三总队第一大队指导员.后调到总队政治部工作.1939年调任第二总队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参加数次战斗,多处负伤.1940年夏任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同年8月至1941年1月任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41年春赴延安参加七大.因大会延期,先后在军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3年调任中央党校二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在整风学习中协助二部主任采用"自由思想"的整风学习方法.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工作.1945年11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新民中心县委书记兼辽宁省保安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至同年12月).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任辽西省第五地委书记兼辽西军区第五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至1946年1月).1946年4月至6月任中共辽西省第一地委书记、辽西省委委员(1945年12月起),4月至8月兼辽西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1948年7月任中共辽吉省委委员,兼任辽吉省第一地委书记、辽吉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6年8月).1946年9月起任中共辽吉省委民运部部长.同年10月至1948年7月任辽吉省委党校副校长.1948年1月至7月任中共辽北省委后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同年7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辽北省委委员兼省委秘书长.1949年3月至4月任辽北省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4月至5月任辽北省职工总会主任.同年5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至1950年4月).1949年5月至1952年6月兼任辽西省委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任辽西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50年1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辽宁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1952年6月起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兼市长.1953年7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长春市政府党组书记(至1954年1月).1953年8月至1954年7月任长春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参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参与指挥兴建和支援第一汽车厂的建设.1956年1月调北京任国务院城市建设局副局长、城市建设部部长助理.1958年10月调广西工作.1959年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62年4月至6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同年6月至1964年9月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教办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1978年12月至1983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78年12月至1979年12月兼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副省长.1980年11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1982年9月任江西省人事安排小组组长、省整党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1983年1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顾问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1988年离休.离休后,担任《当代中国——江西篇》主编、江西省经济学会会长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十二大代表.日因病在江西南昌逝世.
宋剑(),曾用名宋庆臣、宋健,中共“八大”代表。日生,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后许庄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至1939年末,先在鲁西北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任冠(县)北办事处武工队队员、馆陶县五区动员委员会青年干事。1940年至1942年,先被调鲁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后任鲁西北青年救国会儿童部部长、社会部部长、鲁西北莘县青救会代理主任、莘(县)朝(城)边县抗联主任等职。1943年任冠县四区抗联主任。1944年在中共鲁西地委冠北工作队任南山峰工作队中队长兼区委书记,后调中共鲁西地委党校任教员、支部书记等职。
  1945年11月随中共冀鲁豫七地委副书记杨易辰等300多名干部来到东北,曾任中共铁岭中心县委工作队队长,铁岭县建国联合会主任,铁岭县一区(阿吉)区委书记兼区长。1946年5月调铁岭县二区(大青)任区长。1947年9月任中共铁岭县工委委员,县工委组织部部长、民运部部长。1948年至1949年任中共铁岭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50年3月任中共铁岭县委副书记。1950年8月,县委书记刘泳川调省工作,县委副书记宋剑主持工作。1950年11月任中共铁岭县委书记,积极组织参军参战、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5月,布置镇压反革命分子工作;大力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总结交流合作化的经验。8月17日,兼任铁岭县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1952年10月调辽西省委办公室任副主任,1954年任辽宁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
  日,省委发出通知, 成立中共铁岭地方委员会,
地委常委会由宋剑等5人组成, 由铁岭地委副书记宋剑主持地委主作。日,省委转发中央的通知, 经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
宋剑任辽宁省铁岭地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兼专署专员。代理书记任至1956年6月。1956年9月,铁岭地委副书记、专员、“八大”代表宋剑参加中共“八大”。日,经省委批准,王志一任地委副书记兼专署专员,免去宋剑兼任的专署专员职务。日,经国务院批准,
辽宁省撤销锦州、辽阳、安东、铁岭4个专区的建制。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等县划归沈阳市领导。宋剑调中共沈阳市委农村工作部任副部长、部长,中共沈阳市委市委委员。
  日,中共沈阳地委发出通知,沈阳地委、专署“于4月1日开始正式办公”,“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
现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沈阳地方委员会’和‘辽宁省沈阳专员公署办公室’4枚公章”。4月2日至4日,地委召开第一次会议,
由地委第一书记申东黎主持,讨论备耕生产问题。5月6日,地委发出关于申东黎等同志任职的通知,宋剑任中共沈阳地委副书记,免去中共沈阳市委农村工作部长职务。宋剑主要负责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农村的生产。成立中共沈阳地委城镇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后,由宋剑负责沈阳地区知识青年下乡工作。11月,省委社教工作团11280人进入开原县搞社教试点。开原县为全省3个社教试点县之一,
由省委书记李荒坐阵指挥, 工作团团长为申东黎(沈阳地委第一书记),
沈阳地委副书记宋剑为副团长兼省委工作团办公室主任。开原县社教试点工作于1965年8月结束。1965年8月,地委工作团在铁岭、法库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铁岭工作团共有6800人,由地委副书记宋剑带队,这次社教运动于1966年5月结束。
  日,根据省委决定,
沈阳地委、专署机关迁至铁岭县银州镇正式办公。8月,省委电报通知,
地委第一书记申东黎到省文革办公室工作;地委第二书记王海之离职休养;宋剑任沈阳地委代理书记,
主持工作。12月8日,地委代理书记宋剑代表地委在地专机关干部大会上作“关于常委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所犯路线错误的检查”。在艰难中坚持工作。日,成立辽宁省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宋剑任沈阳专区革委会副主任。日,省革委会决定将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
领导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康平、法库、新民7个县,&
宋剑任铁岭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日,任中共铁岭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任中共铁岭地委副书记。日,省委下发关于宋剑等人职务任免的批复,同意宋剑任铁岭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1976年11月,宋剑兼任铁岭军分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78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日~3月5日,作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日调离铁岭,任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共辽宁省委委员。1985年为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休。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78岁。
曹光清()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4年2月生,龙回乡石子岭村人。小时候拾柴放牛。
1917年进小学读书。
1925年从龙回乡葆真高级小学毕业,到小学任教。同年参加。
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
1928年8月加入。
1930年1月任江西省南康县龙回乡主席。7月任中共江西南康县委组织干事。
1931年8月任江西委东岗堡龙回区委秘书,10月任区委书记。
1932年2月至9月任中共江西省南康县工委书记。同年3月至6月任信(丰)(南)康县革命委员会主席。6月参加,随江西信丰独立第六师工作。7月任江西省信丰独立第六师司令部文书。
1933年3月任红三军团第十三团技术书记。同年5月至1935年12月任红三军团保卫局科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
1935年12月至1937年任红十五军团政治保卫局科长。
全国时期,1937年9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
1938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股长,1939年1月任科长,1940年1月任部长。
1941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党总支委员。
1942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科长。
1945年1月至8月在一部学习。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工作。
1945年9月任公安局司法科副科长。12月任辽西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46年5月任辽吉军区政治部保卫部 部长。
1947年5月任辽北省公安处处长。同年10月至1948年1月任中共社会部副部长。
1948年1月任辽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党委委员。11月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1951年3月任军委炮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52年6月任军事学院保卫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保密处处长。
后任江苏省高等法院副院长,江苏省参事室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
田养泉:(),男,汉族,1914年10月生,陕西省武功县薛固乡杜家堡人。1932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部队司务长、政治指导员、参谋、秘书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官主任,689团供给处政治委员,689团1营、2营政治教导员,689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3师10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淮北军区第1支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书记,新四军第3师10旅29团政治委员(团长王凤余)。1945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兵站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总供给部副政治委员、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政治委员、直供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顾问。1982年11月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6时30分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逝世,享年93岁。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广州军区原后勤部顾问、广州军区联勤部东皋大道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老红军田养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6时30分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逝世,享年93岁。????o??????????&&??|"??T????/??
魏正禄(魏正录),1909年12月生,四川剑阁县剑门关人.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县公安局长兼县大队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百团大战,辽沈、平律战役和广西剿匪.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广州145)日逝世.
阎生,原名阎智泉.1921年10月生,河北省交河县人.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学员,第1军分区政治部巡视2团团员,教导大队文化干事,第21团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冀中军区南进支队第16团营副教导员,第16团政治处党总支书记,冀鲁豫军区南进支队第16团营教导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2团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西满军区第10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辽吉军区第3军分区7团政委,东北军区辽北军区教导大队政委,建国后,任东北军区辽西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东北军区干部管理部特种兵处处长,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是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张兴发由原总校四团团长
洪学智负责,并配备了政治处主任吴盛坤,军事主任教员杜剑华,政治主任...
大队干部在6月份进行了调整,一大队大队长何东江,教导员黄瑛;二大队大队长
张兴发1941年1月以后,由新四军军部领导.4月28日,洪学智率抗大总校第2派遣大队教职员工100余人,由河北邢台到达苏北盐城,加强了教学力量.冯定任第一副校长,洪学智任副校长.1942年6月扩建为华中抗大总分校,另调一批干部由新四军第3师重建抗大第5分校.黄克诚兼任校长,吴胜坤任政治委员.同年底,部队进行精简,第5分校停办.1944年夏恢复,校长谢祥军,副校长张兴发、沈铁兵,政治委员吴胜坤,教育长先后为庄林、王信虎,政治部主任唐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
4团是黄克诚侦察大队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团长张兴发
第143师师长: 张兴发 政治委员: 刘禄长副师长: 吴荣正 参谋长: 王中...
&袁小平,山西太原人,生于1915年2月,193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宣传股股长、一纵队宣传队队长、一纵队特务连指导员,山西省祁县县长,八路军129师太岳纵队宣传队队长,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文化教员、文工团副团长;东北军政大学九队队长、西满分校宣传股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干部科科长、秘书长、党总支书记;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代理厂长,峨眉电影制片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等职务。1982年5月离职休养。中央批准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7岁。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海军原顾问张汉丞同志(副大军区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张汉丞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河南横川、安徽苏家铺、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山西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山西中条山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晋西南、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长、东北嫩江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总后勤部西线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总后勤部第一分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齐齐哈尔、四平、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军委海军后勤部部长等职,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杨易风,1914年生,吉林公主岭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入伍,任连指导员、营长、旅参谋长、西满军区18团团长、1948年11月随部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高射炮第二团团长,进驻北平市西南郊的丰台,担任截断北平国民党部队与南京空中联系的任务。
  日,高炮二团团长杨易风师副参谋长,院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空军高炮指挥部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离休(正军职)。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刘岱,1915年生,江西兴国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参加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历任红军排长、连长,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营长,独立团团长、政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大队长,苏北军区盐城阜宁总队总队长,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参谋长、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代理团长、第8旅第24团团长,黑龙江军区肇北军分区代理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上海船舶总厂厂长,江西省对外贸易局局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交通厅厅长、政法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6月-1990年9月任中共江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
&田云,又名田幼芸,回族,日出生,河北省安国县安国城村人。少年时代在家乡的初级小学、高级小学读书。
抗日战争开始后,田云毅然投奔人民抗日武装部队。1938年3月,参加了人民自卫军回民教导队,任宣传员。同年7月,田云所在的安国回民教导队开往河北省河间县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义勇队(后改为八路军回民支队)合并后,田云任宣传干事,同月加人中国共产党。8月,田云被派往冀中军区随营学校(设于河北省任丘县西关)学习,为该校第一期学员,结业后任回民支队政治部锄奸科书记员。1939年秋,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美术系学习。1940年秋毕业后重返冀中军区工作,被分配到冀中军区政治部锄奸科任干事。1942年5月,随所在机关转移到冀鲁豫军区,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干事,后任山东省冠县县大队特派员、党分总支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田云于1945年11月被调到冀鲁豫军区赴东北干部团政治处任特派员。12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辽西军区法库县保安二团党总支书记。1946年2月起,任重新组建的法库县大队党总支书记。同年6月起,田云担任了由铁岭县、法库县、新民县中共军政干部战士组成的铁法新大队党总支书记。1946年9月,铁法新大队编人东满主力部队,田云率营以上干部重返西满辽西军区,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员。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后,田云调任该军一五七师保卫科科长。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随军南下,渡江后在第四野战军江西军区一五七师政治部任保卫科科长。部队在井岗山地区剿匪时曾任四九六团代理政治委员。1950年至1953年,田云历任上饶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江西军区保卫部一科科长、中南军区保卫干部训练班主任。1953年调到广西军区政治部工作,任保卫科科长。1954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同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于政治学院毕业后,到广西容县军分区任副政委,后调任广西玉林军分区后勤部副政委,并晋升上校。1961年后,田云历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人民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湖南长沙军分区副政委、政委、湖南邵阳军分区政委、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广东省军区副政委、省军区党委常委、顾问。
“文化大革命”初期,田云曾被关押、批斗,受到严重迫害。1970年到广东省军区工作,曾在广东省委第二办公室主持工作,负责对港澳地区的统战工作。1973年,田云奉命筹建广州军区桂林步兵学校(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陆军学院)。&
1984年1月,田云在广州离职休养。
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日,田云因病医治无效于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终年75岁。
新华社西满分社
  新华社西满分社,在中共西满分局领导下,于1946年初在郑家屯成立。是东北解放区成立最早的分社之一。分社机构有编辑科和电台两部分。编辑科长章炼烽代理社长,刘吉祥负责电台工作。当时分社初建的业务,主要是抄收延安新华总社每日播发的新闻,供给当地报纸采用。不久,分社随西满分局迁到洮南,王揖任社长,章炼峰和刘吉祥仍分管编辑业务和电务工作,后王揖调离,于岩到洮南接任分社社长。四月下旬,我军解放齐齐哈尔市,五月初分社又随西满分局进入齐市,机构和业务逐渐扩大。除分社社长于岩负责全面工作外,下设编辑科、采访科和电务科。编辑科长方言、副科长谷灵,编辑有刘丹华、高方、左念吾、关颖超、范克等;采访科长章炼峰,记者有叶立平、伍贻等;电务科长王龙,及报务员和译电员若干人。行政干部有吴文霞(秘书)和项干城、黄巨清等。
  当时分社的主要业务有:一、向新华总社和东北总分社采发西满地区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活动的消息;二、抄收新华总社每天播发的新闻,供给当地报纸和广播电台;三、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电讯,编辑《参考消息》,供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的领导同志参阅。此外,还接管和领导一个广播电台,当时叫齐齐哈尔新华广播电台,于岩兼台长,洪涛负责机务工作,每天广播的稿件全部由分社编辑科供给。
  当时西满分局领导的地区,包括嫩江省(省会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省会北安)、辽吉省(省会白城子)、兴安省(省会王爷庙)四省,人口约有770万。在这一广大地区,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清算日伪战犯、汉奸、特务、恶霸和敌伪财产;嫦娥清土匪和国民党扶植和敌伪残余势力,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和进一步发展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城乡私营工商业,活跃城乡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干部,加强军民团结,贯彻民族政策,等等,集中起来,就是为了支援前线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争取自卫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也就是西满分社担负的报道任务和报道内容。
  1946年11月,西满分局的机关报《西满日报》创刊,西满分社的业务则由西满日报的报道科接替。
  1947年9月,因西满分局撤销,西满日报随之停刊,恢复出版嫩江省委的机关报《嫩江新报》,电台转归嫩江新报社管理,每天抄收新华总社播发的新闻,满足报纸和广播电台的需要。
路遐(),辽宁省开原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干事,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军事教育科科长,第4团参谋长,第10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昌图县保安团团长,嫩江军区副参谋长,西满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室编辑主任、教务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肖志贤,1913年生于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肖家湾一户农民家庭,5岁丧父,上过三年小学。后因家贫辍学到麻城陡坡山拜学裁缝。1928年回乡参加农民协会和少年先锋队。同年秋到傅家湾红军留守处被服厂做工。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商城县红军被服厂管理员、工会委员长、豫南独立第四师经理处总务科科长、第十二团经理处处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经理处军需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七里坪、郭家河、杨泗寨、潘家河等战斗。1934年11月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参加了独树镇、庾家河、葛牌镇、华阳镇等战斗。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任十五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兵站站长,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及东征汾阳孝义、灵石和西征陕甘宁边区作战的后方供应和收治伤病员工作。
&&&&1937年2月肖志贤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年10月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副部长,随部转战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长治、武乡、高平、南宫、威县、东阳、定陶、内黄、滑县、濮阳等地。1940年后,历任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旅供给部部长。淮海军区供给部长兼行政公署财经处长。率部在鄂豫皖边区反击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韩德勤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东北根据地的工作,调大批干部进驻东北,肖志贤奉命率旅属后勤工厂和卫生队千余人经山东临沂、泰安、济南、德州、天津、廊坊等地,绕道玉田、遵化,越长城到达辽宁建昌、义县。不久,由于国民党大举进攻,部队转移到阜新地区。奉命参加四平保卫战和三下江南作战。1947年2月调任西满军区兵站部部长。在第三次四平战斗中,上前线抢运伤员遇敌机轰炸,身负重伤,经抢救脱险。随后参加了锦州战役和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后,历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天津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志贤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后勤部第二部长。195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局第一副局长,后任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他撰写有《回忆鄂豫皖根据地被服厂发展史》、《军需生产史》等回忆录。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
谢华 1918- 1918121930519371
19391119512195219618
何曼秋,女。日生,四川江油县人。1935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l军政治部宣传员、红32军卫生部医生。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生。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和西满军区直属医院主治医生、第4野战军卫生部科长、副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训练处长,总后卫生部妇幼卫生保健处长,中国科技大学系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资料处处长、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副部长、部长、院顾问。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三师卫生工作在师党委和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同志及各级军政首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协助和配合下,经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历经战争流血的考验,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圆满地完成了战救和卫生医疗任务,保障了部队的健康和战斗力.同时,卫生系统本身也有很大的提高,它的发展史也是全师光荣胜利历史的一个部分.卫生史是从1941年1月在苏北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时起,到1946年7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时止,而事实上要从1940年叙述起,到1947年为止.师卫生部对各旅卫生工作只是卫生原则和业务上的指导,另外是帮助培训干部以及供应医学刊物和少数药品器材,他们都是在各旅首长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在游击战争环境下,交通不便,要求各旅的独立性很强.所以,各旅的卫生史还是由各旅来写较好,本篇主要写师卫生部的工作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逐步形成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特有作风,即优良传统,成为保障军事胜利的巨大力量.卫生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战争流血的锻炼,除继承全军的优良传统外,还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三师卫生工作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优良传统,才取得战救卫生工作上的成就和医学水平上的明显提高.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三师卫生工作的总情况和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
组成三师时,所辖三个旅的前身,都是红军的底子,其卫生领导干部都是红军时代的干部,富有战救和部队卫生工作经验,因此把红军时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卫生法规,继承了下来,加上各级军政首长都十分重视对卫生部门的政策和领导,使得优良传统不但得以继承,而且有所发展.这些优良传统有:
(一)"战场上不丢失一名伤员,对伤病员 全心全意服务和不歧视俘虏(患者)"
这就是1942年被毛泽东主席归纳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的座右铭.各旅的总结中都提到在所有战斗中,全都做到没有丢失过伤员.有多次为抢救伤员而牺牲抢救人员的事例,但从没有发生丢失伤员的事故.伤员来到医院,无不受到热情的照护和治疗.他们要求早日归队作战.对待俘虏患者也同我军患者相同.我们还成功地感化了日军俘虏和留用日本医务人员为我军服务,他们回国后,继续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
(二)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因为物质条件困难,更要注重卫生.坚持每周为部队上一次卫生课的制度,坚持喝开水,不吃不洁食品,饭前洗手,每天打扫卫生和帮助房主挑水清扫,只要在一地停留三天,就进行卫生大扫除.只要一住下,就挖厕所,离开时埋平.如当地水源不洁,就挖井,定时洗澡和洗衣晒被.三师规定每人每月有2.5公斤柴草用于洗澡.行军后要用热水洗脚.定时给炊事员体检和隔离有病伙夫.战士都能自觉实行这些制度.虽然不能完全杜绝所有传染病,如仍有不少结核病和胃肠道传染病,但基本上能控制住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部队的健康.
(三)自力更生,培养干部
卫生员由旅、团训练,医助由师办卫生学校培养,在职干部的提高,由师或军办训练班解决,已成为我军的传统惯例.三师共办了3期卫校(医校),培养了800名新卫生干部.办了多期训练班提高现有干部水平.就是靠这样的办法,保证了部队卫生人员的需要和提高,完成战救卫生任务.我们号召他们认真学习,并出版医学刊物和尽可能购买书刊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使他们赶上时代.
(四)坚决执行优待技术人员的政策
自红军开始,就从生活上优待医务人员,特别对外来医生,大胆使用,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借以提高医疗水平.黄克诚师长更是如此.他充分理解和信任医务干部,放手使用他们,从而使三师的卫生工作水平提高较快.
(五)免费为群众治病
中国农村很穷,缺医少药,有病无钱治,只好拖着.由于迷信,请巫医或跳大神治病.部队每到一处,总有群众找我们看病.我们从不拒绝,全心全意免费治疗,而且还告诉他们如何防病.在苏北,我们专门设立黑热病医院,免费治愈近千名群众患者,更加巩固了军民鱼水之情.
(六)充分利用中草药,团结中西医
敌后条件困难,西药不够用,我们采用多种中草药制成酊剂或片剂,供临床使用.到东北齐齐哈尔市后,我们将地方上中西医(包括日本医生)组织在一起,研究医学和会诊,还在杂志上发表中医西医的文章.这种做法得到好评.今天在学习中医的号召下,祖国医学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七)实行自己生产、节约使用和 有限购买的方针,保证了药材的需要
只要有根据地,就设厂生产一般常用药品、器材和敷料.但是一些特效药和器械,则需要通过药商到敌占区购进.这当然会有风险,也确实发生过人财两失的情况,但基本上是成功的.由于经费困难,我们强调厉行节约.例如敷料要反复洗用多次,门诊处方只开一日用量,住院患者吃药要看着他服下去,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药.这种艰苦节约精神,要永远保持下去.
八年抗战打的基本是游击战争,它的特点是部队分散袭扰敌人,必要时集中歼敌,战斗结束后又分散活动.故伤病员也经常处于小集中和分散埋伏的状态,而保护他们的安全不受损失,是部队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首要任务.换言之,卫生人员首先要会打游击战.八年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使命,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我们的伤病员几乎没有遭到损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游击战争的卫生勤务经验.
年卫生部的工作
新四军三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的五纵队,再前身是八路军二纵队,更以前是一一五师三四四旅.1940年4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在山西改为二纵队,从八路军前方总部调来医务主任张化一任卫生部长.5月下旬,黄克诚奉命带二纵队南下发展华中地区,纵队部只有二三十人,卫生部只张1人.途中遇红军卫生干部王成旭和詹彪在(反"扫荡"中)寻找部队,乃邀他们同行.部队于6月抵皖北地区新兴集,和新四军六支队会合成八路军四纵队.一个月后,黄又奉命率部队东进,改称五纵队.五纵队编3个支队,一支队卫生部长申涵,二支队卫生部长刘胜望,三支队卫生部长朱亮初,编制均健全.纵队卫生部还只有张化一、王成旭、詹彪3名干部.五纵队的任务是开辟苏北地区,部队于8月底开始东进,9月中下旬,在地方党的配合下,开辟了淮海区,并迅速东进到盐阜区,此时,又从部队调来一些医务人员,组成一个纵队直属休养所,由詹彪任所长.10月10日,五纵队和新四军会师于盐城南面的白驹镇,完成了沟通华北和华中根据地的任务,打开苏北抗战的局面.
1941年1月初发生了皖南事变,延安总部于同月20日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五纵队正式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此时期,先后担任师卫生部长的有张化一(1941年),齐仲桓(1941年11月mm1942年4月),张化一(年).担任师医务主任的有杨光(1941年),王成旭(年).七旅卫生部长申涵(年),八旅卫生部长刘胜望(年),十旅卫生部长李永春(年).七旅为军部机动力量,八旅驻盐阜区,十旅驻淮海区.各区之间,甚至在一个区内都有敌封锁线,交通不便.二纵队南下和五纵队东进时,打了一些小战斗,伤员不多,均由各旅自己收治.1941年7月,日军占领我盐城.军部和三师师部都在阜宁县,彼此相近,军卫生部崔副部长和奥地利人罗生特医师常来巡诊和手术,建议我们办卫生学校,军卫生部可协助教学.三师乃招收部队老卫生员和地方学生共120余人,办起了第一期卫校,张化一兼卫校校长,程怡为教务主任,学制6个月.开学时,师首长和军卫生部长都讲了话.陈代军长来三师视察工作时,张化一部长特请陈军长视察了卫生部,并向陈军长和军卫生部崔义田副部长汇报工作,建议加强三师卫生领导机构,补充卫生干部.1941年10月,张去党校学习,军部调医务主任齐仲桓任三师卫生部长,杨光任医务主任,马万芬任医政科长,曹维礼任保健科长,洪振声任材料科科长,吕宗杰任副科长.调来两个建制所,与三师的詹彪所合成后方医院,由王成旭任院长,调来朱士云任医院医务主任,郑学文任化验室主任.老卫生干部业务技术的提高,由军卫生部干训班统一解决.一时,三师卫生部的力量大为充实.1941年11月召开全师第一次卫生工作大会,齐部长作"预防重于治疗"为主题的报告,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各旅开始贯彻.约半年后,齐、杨、马、宋、郑等又调回军部,张化一从党校学习归来再任部长.因敌情关系,后方医院分散,王成旭回师卫生部任医务主任.师部有一个休养所,王兼所长,朱士云任外科主任.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在东南亚需要兵力,不得不更多地利用伪军控制敌占区.1942年末,为了巩固其占领区和掠夺物资,日军又对我进行一次大"扫荡",历时4个多月."扫荡"后,师卫生部移到阜宁县板湖乡四甲陈村,直到抗战胜利,其中只一次因敌情离开过一个月.总之,年的卫生工作的重点是逐步统一各旅的制度,加强红军的卫生优良传统的教育和完成当时的战救卫生任务,张化一、齐仲桓同志在此阶段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张化一调走后,5月,军部派吴之理任三师卫生部长,于6月到职.同来者有化验师李启宇,原抗大五分校卫生处长刘德懋和丁志辉,内科医生杨宁,手术室主任朱奇.9月,章央芬医师和王成旭同任医务主任,李启宇任化验室主任,徐德任手术室主任,医政科长由王成旭兼,保健科由张念椿负责并兼管医学出版事宜,材料科仍是洪和吕负责.任命曹维礼担任卫生学校副校长(校长由吴之理兼),调原二十四团卫生队长高良任教育长.七旅卫生部长申涵(1945年调出由王成旭继任),八旅卫生部长刘胜望,年是他和牛步云(七旅调去的团卫生队长)二人分担.十旅卫生部长自1940年即是李永春,1943年李去延安学习,由刘德意继任.1945年3月成立独立旅,高良任卫生部长.
这期间的卫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一)召开第二届全师卫生大会(1944年2月)
大会传达了全军卫生会议的内容,肯定这3年卫生工作的成绩,批判一些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决定出版《先锋医务》杂志,继续开办卫生学校和干训班;通过了药材标准,其中有可以用部分经费买医书和每月每名战士有洗澡用柴草2.5公斤.后二者在当时我军是一个创新,足见师首长对卫生工作的关心.
(二)改进战救工作
三师各旅都有丰富的战场抢救经验.经过干训班的培训,各旅手术力量有较大的提高.1944年后,凡主动进攻的战斗,都把手术组放到我前沿阵地上,使伤员能最早得到手术治疗,可以减低死亡率和感染率.在解放阜宁、淮阴和淮安的战斗中,师部和各旅都是这样做的.这种正确办法,延用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三)开办卫生学校和干训班
在苏北一共办了3期卫校,第一期已经介绍过,第二期和第三期都是曹维礼任副校长,高良任教育长.专职教员有马容方、徐肇元、徐云等人.吴之理、章央芬常去讲课.有战斗时,学员参加救护和护理工作.3期共毕业800多人.从第二期起有毕业证书,上面印有陈毅代军长的训词.至于在职干部水平的提高,除了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人学,自己读书和出《先锋医务》之外,则有赖于短期专题轮训.在苏北办了3期,每期4m6个月,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开展黑热病治疗
淮海和盐阜二区是黑热病的重流行区,村村都有患者,发病率达26%(10%m80%).病原体为LmD小体,白蛉子是媒介虫,人和狗为宿主.患者发热,肝脾肿大,贫血而死.有三价锑和五价锑特效药治疗,前者可自配药液静脉注射,疗程要2m3个月,每名患者只要几毛钱就行,但有时能有心肌中毒意外死亡.后者效果快而好,是进口药,俗称为"新霜",每天1针,静注或肌注均可,很少副作用,10针即可治愈,但价贵,每人要3m4元.农民穷,有病看不起,许多人只好拖着等死.1944年,我们在小庄杨村(与四甲陈村毗邻)专设一个黑热病休养所,由章央芬主任主持,免费为群众用三价锑治疗,患者只要自带粮食就行.到1945年底,治好远近患者近千人,做了一件大好事,群众感谢不尽,对我军更为拥护.
(五)开展手术工作
三师手术工作原来没有开展多少,各旅和师卫生部能做普外手术和截肢术,但缺乏贵重器械.靠近军部时得到帮助,有了改进,器械有了补充,也开始做腹部手术.吴之理对外科较熟悉.徐德任手术室主任后,把手术室建设得很好,并为各旅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徐本人也积极做手术助手,后来能独立进行许多手术.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来了赵青和李果同志,她们是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开刀房的熟练护士,我们手术室的实力和水平,都是较高的.到东北后,赵、李继续培养手术室干部,输送给兄弟部队一部分手术骨干,还编写了手术室工作专门教材.
(六)化验工作
李启宇本是南京鼓楼医院的化验师,1938年参军,在皖南军部时即培养化验员.到三师后,她一面做临床工作,一面培养新化验员,到后来各旅都有二三名化验员.她要求严格,学生也继承此良好作风.在苏北办了2期,到东北,她和严文伟又办了3期,共培养66人.
(七)医学出版工作
1944年春季,我们开始出版《先锋医务》杂志,几乎做到每月一期,而且是铅印,主要是为提高基层医务干部医学水平和交流工作经验之用.到日本侵略者投降时,共出版了12期.除发给本师全体卫生人员外,还和各师交流.此工作是由张念椿同志负责,每期都经他编校,付出辛勤劳动,作出了贡
齐齐哈尔是东北最早的解放区之一,是辽沈战役的重要后方基地,有很多军队高级指挥员这这里创办学校、开设医院、抢修铁路和组织军工生产。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在1945年11月迁往东北,几经周折在北安落脚,改称东北军政大学,林彪任校长兼政委,黄克诚兼任西满分校校长。1947年12月东北军政大学从北安迁住齐齐哈尔,1949年8月学校随四野南下,留下第4团和辽西、辽东、热河三个军区教导大队及第一、第三后方医院在齐齐哈尔组建东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这就是后来的二七步校、大连陆军学院。1947年4月东北工兵学校从通化迁齐齐哈尔,1948年8月迁往吉林市,这座学校后来发展为总参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1951年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在齐齐哈尔创办,1969年后迁广州改称第一军医大学。1946年6月西满军区军工部在齐齐哈尔成立。西满铁路号称炸不烂的铁路大动脉。昂昂溪铁路分局3005次列车日6时出发,32节货车满载1700吨弹药,闯过敌机轰炸和敌军拦截,路经白城、四平、郑家屯、新立屯,历时4天于10月2日5时到达西阜新,为锦州战役决战胜利提供了保障。这个故事后来被拍成电影《秘密军火列车》。西满后方产生4位开国将军。
苏一夫,1918年5月生,又名苏昀、李一夫,大昌汗乡哈业五素村人.毕业于榆林职业中学,后参加延安公学院第一期学习,转入抗日军政大学.随后分配到八路军一二师,先后任文训队教员、师政治部保卫部科员、保训队政治教导员、直属队特派员、晋绥第五军区雁北支队科长、特派员、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侦察科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东北内蒙古军区骑兵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解放军四十四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平律战役和广州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1993年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
刘清瑞 - 简历
姓名:刘清瑞
生辰:1918-08
职业:警备区司令部原顾问
军衔:1955年被授予军衔,1964年被授予军衔
入伍:1938年3月入伍,同年8月加入
荣誉:曾荣获和
刘清瑞一家人
历任边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战士、班长、指导员,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教导团参训队学员,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部参谋,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二大队五中队中队长,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教导队队长,陕北抗大总校八期四大队三中队学员,东北保安四旅八团团长,东北辽吉军区回民支队参谋长,东北辽吉军区独立五团副团长,高射武器第七训练基地教育处处长,新疆第五军干部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司令部人民武装处处长,司令部军训处处长,高级速成系三期学员,司令部副参谋长,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等职。
刘清瑞同志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时期,刘清瑞同志先后参加了杜林战斗、深泽县战斗、方鸭鹅村战斗、汤庄子战斗、高庄战役、李庄战斗、破楼战斗和黑龙口战斗等著名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攻打法库城战斗、康平战斗、二次攻打法库城战斗、小禾夌战斗、孤家子战斗和固城战斗等。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机智勇敢、意志顽强,指挥灵活,完成任务圆满出色,多次受到首长的好评。
解放后,刘清瑞同志先后在东北军区、新疆第五军、新疆军区、山西军区、天津警备区等不同单位任职,先后担任过副科长、教育处长、副部长、、副参谋长、等职。在不同的任职岗位,他都能够深入到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首长提出了许多合理、可行的建议,特别是在天津警备区任副参谋长和顾问期间,他结合警备区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发展部队建设、组织战备训练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清瑞合影
刘清瑞同志离职休养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大事。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他关心干休所建设,支持工作人员工作,经常向干休所领导献计献策,在工休人员中享有很高的。
刘清瑞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贞不渝,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同志们的爱戴。他严格要求和教育子女,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自身表率作用,给子女和后代树立了学习的,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清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名好党员,使我军失去了一名好干部,使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好同志,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和优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朱国栋同志生平简历&
1918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朱家湾村一个贫农家庭。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2月,年仅12岁的朱国栋同志在家乡自愿参加革命军队,在河南商城县委共青团训练班学习。&
1930年5月至1933年1月,在河南商城县沙河区工会任青工干事、常委。&
1933年2月至1937年12月,在鄂豫皖边区红28军82师政治部任宣传员。&
1938年1月至1939年5月,先后任新四军四支队七团政治处宣传员、团直属机关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
1939年6月至1943年1月,在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任团特派员。朱国栋同志克服重重险阻,抵达延安,于1943年2月至1945年10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学习。&
1945年10月至1946年12月,任东北军区警备二旅政治部组织科长。&
1947年1月至1947年8月,任吉林军区吉敦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
1947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东北军区独立五团副政委兼主任、独立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
1949年1月至1949年11月,在第四野战军43军468团任政委。&
建国后,朱国栋同志以满腔的热情,投身新中国建设伟大事业,1950年2月至1953年11月,在中南军区铁道司令部第一团任政委。&
1953年11月至1955年6月,任广州铁路管理局公安处副处长。&
1955年6月至1957年12月,任广州铁路管理局株洲铁路分局政治处主任、党委书记。&
1958年1月至1958年8月,先后任广州铁路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1958年9月至1962年3月,任广州铁路局、长沙铁路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
从1962年3月起,至1983年1月,朱国栋同志任长沙铁道学院党委书记。&
1983年1月,朱国栋同志响应党的号召,离职休养。&
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2岁。
阙龙胜,1912年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大贵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材料科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司务长,团后勤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地区第七纵队驻郑家屯办事处主任,师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军留守处处长,44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十二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运输科长.回国后,任中南军区海军舰队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逝世.
叶树德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党组成员叶树德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叶树德同志,原名叶述德,江西省吉安县人,生于1915年,1930年3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湘赣苏区红八军22师营司号长、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二营五连指导员、红六军团政治处民运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教导员、师民运科长、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辽北军区保安二旅六团、二十二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七纵二十师六十团政委,东北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一师三九三团政委,四十四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军供给部政委。全国解放后,他先后任中南军区海军虎门要塞政委,南海舰队万虎水警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湛江海军基地政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他转业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任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1975年任总社副主任,1982年12月离休。
  叶树德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顾全大局,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光明磊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廉洁奉公,对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
  (日《人民日报》)&&
原名王守文,祖籍辽宁省新民市何家屯。
1935年考入北京市东北中学(张学良任校长),改名王新民。1935年12月汉奸政府成立,学校被迫迁到河南信阳鸡公山。绥远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学生自治会组织援绥募捐队到湖北广水,孝感一带募捐支援绥远抗战。
1937年被选为校自治会参事股长。卢沟桥事变后,与同学吴鸿义等9人去山西加入八路军临汾学兵队参加抗战,改名王宏,任一分队分队长。
1938年随彭雪枫同志赴河南确山竹沟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任新四军4支队八团特务队队长(由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改编而成),3月从信阳邢集出发东征抗日。后于安徽芦江县任通讯排排长,负责通讯联络任务。8月调入教导队,随队长张翼祥进入津浦路西,开辟根据地。10月由老排长郭相亭,指导员赵坚介绍,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在全椒、大马厂、滁县、曲亭等地活动,积极打击日伪军和土匪等反动武装,有效的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
1938年12月29日,参加了安徽店埠对汉奸土匪武装刘孟乙的战斗,次战活捉匪首刘孟乙,全歼该股土匪200余人。
1939年1月,调八团一营(后改为二纵队挺进团,营长成均,原空军副司令,政委祝世风)任参谋。2月19日参加了东山口战斗,率领便衣侦查班深入敌占区,完成战斗侦查任务。5月调教导大队,任二中队队长,破获尹伊君特务案。6月,在张云逸,罗炳辉的指挥下参加了半塔集反顽守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次战斗后,八团教导队扩编为五支队,在路西定远安子集宣告正式成立,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参谋长张云逸。8月任五支队教导大队队长。
1940年,在安徽天长江北抗日军政干校任中队长兼军教,参加了天长反扫荡阻击战,(在安徽秦栏连续击退六合、天长伪军,歼灭二个中队,在天长、六合交界的横山反击日伪的合击,毙伤日军100余名,伪军200余名。)3月指挥连排干部队参加了大田营战斗。8月日寇发动大扫荡。9月5日,日伪军17000人猛攻汊涧。6日晨与干校一队激战。后在罗炳辉指挥下全线获胜。11月任抗大五分校二大队军事主任教员(25日在江苏盐城正式成立五分校)。
1941年7月19日,参加盐城反扫荡,指挥两个连的军事学员队在校长洪学智的带领下完成阻击任务,撤离盐城。
1942年2月调抗大九分校任军事主教,党内任校党委委员;后任营团党训队副队长。1943年春九分校被敌包围,激战三日被压到李家山地区,经过外援,打开缺口,突围出去。
1944年5月,任苏中公学(原抗大九分校)军教科长。
1945年10月,任新四军一师赴东北干部工作队队长。12月任辽宁名主学院指导科科长。
1946年2月,任辽西辽吉军政干校训练处长。
1947年5月,任哲里木盟军分区(原辽西辽吉军政干校)参谋处长,兼通鲁支队副参谋长。
1948年4月,调任辽吉分区司令部一科长(9月军分区改为四野157师),9月12日至10月参加围困长春。21日解放长春。10月29日至11月2日参加解放沈阳。1949年1月14日天津守敌拒绝投降,经29小时激战,15日解放天津。辽沈、平津战役结束。大军南下。
1949年7月,任江西上饶军分区参谋处长。
1951年1月,调江西军区司令部任办公室主任军直党委司令部副支书。
1952年7月,调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任办公室主任。
1953年11月,调九江大队任大队长,负责校军事教育和行政管理。
1954年11月,调开封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步兵预备学校副校长,兼训练处长。
1955年,授中校军衔,获三级国家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58年8月,转业到郑州重型机器厂任第一副厂长。
1966年5月,由一机部调甘肃天水搞三线建设,任天水风动工具厂筹建处主任。
1970年,任天水铸锻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5年,任天水长城精密电表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9年,调任甘肃长城电器工业公司顾问。
1983年,离休。易地安置郑州。
2009年4月7日在郑州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苏华,原名徐宝莲,祖籍江苏省通州市(原南通县)西亭镇,
1924年3月12日生。
1942年,在侵华日军和汪伪军队盘踞南通主要乡镇,对我根据地军民实施灭绝人性的“扫荡”、“清剿”和“清乡”的最黑暗时期,苏华同志参加了为我新四军传递情报、策反伪军的工作。
1943年6月30日,由于被人告密,苏华成为怀疑对象而被捕入狱,面对严刑毫无畏惧,后因没有证据由一远房亲戚保出。
7月,在苏中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为破坏日伪封锁线,陶勇司令员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掩护,徐宝莲和四分区同志积极发动群众锯电杆,挖公路,割电线,烧竹篱笆,一时火光冲天,彻底摧毁敌伪苦心经营三个月的竹篱笆封锁线。
1943年8月初,苏华由于动员伪警察携枪投奔新四军,瓦解了整个伪警中队,其中一个班参加了抗日武装(南通县人民革命斗争史《江海烽火》第189页记载),又受到怀疑,再次入狱受刑,署长亲自审讯,用枪敲头。因还是没有证据后由保人保出。
8月底,由于再次有人告密,第三次被捕入狱,经受了敌人老虎凳,压杠子等酷刑的折磨,依然坚贞不屈,后由几十家店铺联保才被释放,但家里每天都有伪军监视。后接区党委指示,撤离西亭。经三次被捕的考验后,苏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12月,调赴新四军一师苏中公学工作学习(曾用名 徐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经组织批准与苏中公学军教科长王宏结婚。
1945年10月,随新四军一师赴东北干部工作队前往东北开展工作,改名苏华。
1946年2月,任辽吉军区政干校3队副指导员。
1947年10月,在内蒙通辽生一女。
1948年4月,任辽吉军区一分区卫校指导员。
1949年1月,任4野157师家属队指导员。
1949年7月,任江西上饶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
1951年1月,任江西军区政治部档案管理员。
1952年4月,任江西军区妇女文化补习学校校长。
1954年,转业地方,任开封市文教局人事科长,后调任开封市人民医院总支副书记。
1958年,任郑州重型机器厂人事科长,党总支书。
1972年,参加大西北三线建设,调任甘肃天水铸锻厂政治处副主任,1975年任天水精表厂政治处副主任。
另:1956年上海市体委副主任杨明同志根据徐宝莲姐妹的事迹,完成了中篇小说《越扑越旺的烈火》,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62年再版。
1976年12月经甘肃省机械工业局批准离休。后经甘机党发(1993)038号文通知,按副地级待遇对待。
200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石凯文集》第4卷263-270页文章“不屈”介绍了她的事迹。1943年4月《江海报》也有记载。
2004年9月9日病逝。
孙斌,1917年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35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股长、科长、师供给部长、军后勤部长、海军原装备修理部副部长、装备技术部副军职顾问等职.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孙斌,......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员,安定第3红军医院司务长,山西路城总卫生部野战医院供给股长,冀鲁豫军区供给卫生部供管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辽宁保安司令部供给部财政部部长,辽吉军区后勤部财务处处长,辽吉军区独立第2师供给部长,第7纵队20师供给部长,第44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南海军修造部工厂管理科科长,海军舰船修造物资供应处处长,海军装备部修理部副部长,海军装备部研究室正师职研究员,海军装备技术部副军职顾问.
郑北辰革命回忆录
郑光原 郑仁胜 郑光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原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郑北辰同志不幸于日17时25分与世长辞。对这位戎马一生、三十年代流落榆中参与党的地下活动,并为祖国革命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的老红军的去世,我们深感悲痛。
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活动
郑北辰同志,又名郑枢,四川省阆中市土垭乡平寨村(该地原属于苍溪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公元日)。北辰同志早年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青年时期便在家乡王渡镇河对面的曹头山火神庙,和李承先等人召集同学起草章程,建立“读书会”,并以该组织的名义开展打倒军阀、反对苛捐杂税、拉夫抽丁的宣传活动。1928年,北辰同志在重庆西南美术专门学校读书时,曾组织同学掀起反对国家主义派万崇木与日本驻渝领事馆相勾结奸污女同学事件的学潮。在这场斗争中,他和侥俊曾起草并向全国各高等院校发出通电,呼吁声援这场斗争。同时,北辰通过毛泽民同志领导的药材工会通讯社,在重庆《新蜀报》上发表文章揭露万崇木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对万崇木的公愤,取得了社会各界对学生斗争的支持。
在西南美专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经常散发传单,画进步漫画,演进步戏剧,积极协助党组织开展活动,并经陆相贤同志介绍于1929年加入反帝大同盟。北辰的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党组织决定让他离开重庆。他走后不久,敌人果然在报纸上刊登了捉拿他的通缉令。他逃到南充城郊时被军阀部队抓住,惨遭毒打,因抓不到证据,才释放了他。
他逃到苍溪县,经知名人士安小材介绍到县立中学,以教书为业隐蔽起来。在这里,他先后与校外的共产党员罗茂修、李承先、赵鲁平等同志,以及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赵成佐同学取得了联系,进行了许多革命活动。
1931年至1933年,北辰在党的阆南中心县委(设在阆中县城)领导下,参加了农民协会,和中心县委领导人周德钧、李维海、罗茂修、李承先、李斌等同志一起开展革命斗争。当地有个叫李受益的团总,作恶多端,一次党组织得到李要经过铜鼓山的消息,通知北辰同志等农民协会会员带上武器,埋伏在铜鼓山,准备镇压这个家伙。当北辰等见骑马的过来后,一齐冲杀出来,结果发现骑马的不是李受益,而是李的马夫,便撤离了。这个活动虽没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对当地反动势力震动很大,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时,农民协会进行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如抗捐、抗税、抗粮、抗饷等。四川军阀、川陕“剿匪督办”田颂尧经常派遣特务,进行破坏。有次三磊党组织派北辰和赵鲁平带武器去镇压一个姓敬的特务,经过激烈搏斗,北辰砍死了该特务,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33年春,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北辰和李承先将农民协会会员秘密集中到一个山沟隐蔽的地方,宣布建立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武装,并冒雨向王渡上殿的白庙场进发,经预先约定和李斌领导的王渡下殿的区公所民团起义部队会师。部队会合后,与偷袭游击队的一连团防进行了激烈的交战,全歼敌人,壮大了自己,部队扩大为三个连,成立了独立营。以后又很快发展成一个独立团,接着又发展到三个团,其中两个团分别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二六四团、二六五团,其余编入红八十八、八十九师。北辰和他的战友,为建立和壮大人民军队作出了贡献。
这以后,北辰接到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通知,到通南巴参加筹备召开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接着周纯全同志又通知北辰到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任秘书长,在罗世文同志领导下负责文化委员会工作。1934年,经川陕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北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张国涛错误路线做坚决斗争
在革命形势大发展,川陕苏区迅速出现鼎盛局面的时候,张国涛竟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对中央派到川陕苏区工作的罗世文(川陕省委常委、苏区文化委员会委员长)、廖承志(川陕苏区工会秘书长)以及四川省委派到川陕苏区的大批党团干部和各方面人士,进行残酷迫害。北辰也被诬陷为混入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反革命分子”。北辰看了刊登有廖承志“错误”的省苏维埃报纸,看不出廖有什么问题,在斗廖大会上他一言不发。在斗争北辰大会上,罗世文鼓励北辰申辩,北辰到主席台上公开与张国涛进行斗争,反驳了张的诬陷。大会结束后,张国涛逮捕了罗世文、廖承志和郑北辰,并以省委名义发了通报。
北辰同志与护送罗世文、廖承志同志到红四方面军来的中央秘密交通员王大鹏同志一起被关押在巴中县一官僚的大院里,日夜受到严刑拷打,鼻孔里被灌进花椒水,死过去再用冷水浇活过来。张国涛硬要北辰承认他与罗、廖三人曾在沙溪嘴开过秘密会议,是反苏维埃运动的反革命分子。以后,王大鹏同志被秘密杀害了,一大批党的好干部,如旷继勋军长、余笃三政委、胡曼适同志、罗茂修同志、李承先同志、李斌同志等也被杀害了。一天夜里,张国涛指示要杀害24个“犯人”,他安排傅钟同志去审查,傅勾掉了北辰和冯治安等同志名字,使他们免遭杀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8万多人开始长征。北辰同志和罗世文、廖承志同志等仍未获释,同红军一起由巴中出发,在火烧寺附近渡过嘉陵江,经汪苍坝、庙儿湾、江油、中坝、黄柏树、到懋功。北辰同志被骑兵押着,随着骑兵跑,跟不上就挨打,还被罚做苦工,背粮,抬担架。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北辰同志拖着肿胀的腿,拄着棍子被押着行军。当他看到一个小红军倒在雪地上发抖生命垂危时,便和一位姓胡的同志将小红军救起来,互相替换着背负行李和小红军,终于救活了这位小红军。过草地时,北辰曾被陷进烂泥中,好几个人费了很大劲,才拉出了他。在断粮的严酷条件下,北辰和其他同志一道挖野菜吃草根,拉着肚子,走出了草地。红四方面军和贺龙、肖克同志率领的二、六军团在窝坝会师后,张国涛授意起草了一个小册子反对毛、周、张、博,成立伪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勾当。小册子拿到关押北辰等“政治犯”的油印科印发,遭到了北辰等“政治犯”的痛斥。北辰虽然处在逆境中,但在朱总司令的亲自关怀下,他和其他同志在窝坝参加了欢迎二、六军团的演出。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和干预下,罗世文、廖承志和北辰等同志终被释放。随即罗世文、廖承志去了陕甘边区。北辰随西路军西进,参加了河西血战。
参加西路军的河西血战
1936年10月,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一部计两万多人,奉命西渡黄河执行新的战略任务,接着组成西路军开赴河西走廊地区。北辰同志参加了红西路军与马匪激战的全过程。经过高台激战,经过倪家营子、沙河、梨园子一带的血战,红军遭到了惨痛的损失。到康隆寺又打了败仗,部队被迫转移到祁连山。1937年3月一天下午,曾传六同志命令干部团集合参加作战。北辰所在的班,守卫在陈昌浩同志前线指挥部的正前沿,部队弹药十分缺乏,北辰同志用羊皮大衣包上沙土垒工事。结果这一仗也失败了。第三天,部队剩下的两千余人,召开了西路军最后一次大会,魏传统同志要部队分散成小部队活动。北辰和曾传六在一起活动了几天后,欧阳毅同志组织了一个主要由干部组成的支队,支队长毕占云,政委曾日三要北辰同志参加。当时,部队弹药给养十分困难。北辰向曾传六要金子作干部支队的经费,曾传六说:“你们可以打土豪筹款”。干部支队在祁连山里行动,准备穿越牛毛山、边沟西去新疆。部队决定派北辰出山侦察,结果,他走到金矿场道路口,被敌骑兵俘虏。
北辰同志先被押到甘州、凉州,最后又要押往兰州。途中,北辰组织49个同志准备逃跑。但从古浪出发后,只有北辰和刘福甲两人逃脱了。他二人避开古浪峡,忍饥挨渴,赤脚踏石,在大山上走了好多天,到川地后,他二人边乞讨要饭边赶路,晚上睡在麦草堆里。沿途到处看到敌人张贴的捉拿徐向前、陈昌浩的布告。后来,刘福甲也与他失散了(以后刘也到了延安)。北辰只好一个人向东行进。到了兰州,城外一个老人告诉他:“城里这些人吃粮都是从面粉铺买来的,抠门不愿施舍,不好要吃的,你走上一段路,到东面产粮的平川里,就好要吃的了。”北辰便一口气步行五、六十华里走到榆中陆家崖,一个小女孩给了他一点零星的东西吃,一个老婆婆告诉他:“这里的陆老师家里缺少一个打工的人,你等一会待老师放学回家时,你可以找他说一说。”
流落陆家崖从事地下活动
这个私塾先生人称尕师傅,名叫陆炳臣。放学后,北辰同志就到陆家门前乞食,要求住宿,得到允许。进了屋,陆问姓名,北辰说:“‘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我叫郑北辰。”老先生见北辰是有文化的人,十分高兴,请他到炕上坐,并叫儿子给他磕头执弟子礼,送来热饭菜,陪他吃了个饱。饭后北辰说:“我是四川人,路途遥远,行走不便,我给你家帮助干活,挣些盘缠,以后再回家去。”陆炳臣先生是个善良的人,就收留了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辰擅长山水、人物画,陆先生在兰州给他刻了正方形和椭圆形印章各一枚。他一边劳动,一边做画,有时在陆先生家里画,有时到村上画,有时还到外村画。劳动中,他给青年人讲红军的土地政策,讲红军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战略战术,讲红军的战斗生活和长征故事。陆先生在政治上是个十分宽容的人,从不干涉北辰同志的活动。北辰和陆炳臣、陆鸿逵父子一家人融洽相处,在家中总是说说笑笑。北辰曾建议陆鸿逵将来去当教员,他说:“要当好教员,还须深造才行。”陆先生随即送儿子考入兰州师范。陆立刚(陆立刚当时为金崖完小学生)是陆炳臣的侄孙,和陆炳臣、陆鸿逵父子同院居住,深受北辰的影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北辰在陆家崖当长工期间,结识了很多人。不少人见到过他的画,听到过他的事迹。他在榆中农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年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了金崖小学学生议论的话题,加深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促使一些青年走向革命。我们的父辈郑得堃、郑得童、郑得塘当时就曾听到过他的事迹,看到过盖有他印章的山水画,受到他的感染,走上革命道路的。
1937年5月,我党中央派彭加伦等同志在兰州设立了红军办事处。7月,党中央又派谢觉哉同志到兰州任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代表,正式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同年10月,又在兰州建立了党的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工委负责人之一的郑重远同志在着手组建工委成立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金崖支部的过程中,听到北辰同志的情况后,派金崖小学学生岳延龄(榆中岳家巷人)将北辰约到苑川河河滩。郑重远经直接和北辰谈话、考察,了解到北辰同志在红军中担任过较高的职务,有一定文化程度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一个忠实可靠的同志,便代表中共甘肃工委宣布恢复北辰同志党的组织关系。自此,北辰积极参加了金崖一带地下党的活动。支部负责人周彦杰根据郑重远的安排和北辰接头后,两人经常一起活动。北辰在陆家崖水磨附近的坟地里,在周彦杰家的土炕上,在邴家湾的庙里,多次参加党的秘密会议,研究党的工作。北辰和支部其他同志还培养并发展陆英才等进步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当时,周彦杰设想党员发展多了,组织武装暴动,到榆中南山打游击。北辰认为周缺乏军事常识,恐怕不成,于是他积极活动,为建立革命武装作出了努力。北辰在1986年写的《革命纪事》中回顾了这段经历:“我在陆家打长工,结识了好多的人,我寻找机会发动群众建立革命群众组织,我并组织了革命武装,是一个义务警察大连队,我又去组织流落红军跑了不少路程”。他还说,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朱良才、王定国等人过去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他和八办取得了联系,给八办汇报了建立群众组织和革命武装的问题。由于当时党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停止了武装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八路军办事处没有同意北辰建立武装的作法,北辰遂与所联络的武装脱离了关系。中共甘肃工委曾打算安排北辰任中共榆中县委书记,郑重远征求北辰意见,北辰说自己是一个失散了的红军干部,如果离开早先共事的同志,历史就难以澄清,表示要到陕北去。
1938年6月(农历端午节以后),北辰同志告别了陆炳臣先生一家,告别了榆中的同志,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坐汽车离开了兰州。到西安办事处后,由林柏渠、朱光、伍云甫同志安排去了延安。到延安后,他忘不了生活和战斗过的榆中,给陆炳臣先生寄来了信件和照片。1938年底,北辰由西安给陆家来信说,以后他没有固定地址,不能通信了。
为全国解放事业转战南北
北辰同志回到延安后,中央组织部安排北辰到抗大四期学习。1938年12月,中央决定在敌后建立抗大第一、第二分校。北辰同志被安排任二分校政治部民运科长。1939年元月,北辰随二分校到达晋察冀边区灵寿县陈庄一带。在二分校,他高兴地见到在抗大学习的邴家湾地下支部负责人周彦杰和榆中胡家营一个姓赵的同志。北辰同志在二分校还先后担任保卫科长、校直机关政治处主任、党委书记兼校政治部主任。后调任平西分区保卫科长、十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党委书记、晋察冀军区后勤部政委。日本投降后,任张家口军管会政委。1946年9月至47年9月,任东北呼伦贝尔保安司令员、地工委书记、公安总局长、呼伦贝尔自治政府行政委员。1947年10月至49年7月任七纵四十四军军直主任、党委书记、民运部长,参加了解放四平、锦州、唐山、天津的战斗。部队南下过黄河、渡长江,北辰一直在解放军先遣部队与敌作战。消灭白崇禧部队后,他到南昌任十五兵团保卫部长,并参加了解放广州的战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0年,北辰同志转业到地方,任广州市公安局秘书长。1951年11月,调任广州市人民检察署第一副检察长。1955年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副检察长。1957年他手持调令到广东,准备办理调动手续去吉林任公安厅长,但为一起敌伪档案的处理问题,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和处置。从1957年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历时二十年,北辰同志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被降职到广东省农科院任办公室主任。但他以共产主义信念激励自己,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本色。“文革”以后,检察院恢复重建,1980年北辰同志担任了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顾问,省检察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
北辰同志,几十年来为党为国,积劳成疾,患有多种疾病。离休后,他仍不顾年老体弱,继续关心党的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参加羊城书法协会,热情挥毫为社会福利基金出力。日,他在珠岛宾馆参加广州地区红军老战士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活动
,并在会上发了言,《羊城晚报》进行了报道。在搜集兰州地下党的历史资料时,人们都不知道北辰同志的下落。郑光原一次出差,在飞机上阅读机舱备存的前一天的《羊城晚报》,偶然发现了郑北辰同志的名字。猜想他可能是50年前流落到榆中陆家崖的那个郑北辰,便写信告诉了叔叔郑得堃,郑得童、郑得塘。我们的父辈们去信广州军区联系,退信说查无此人。听到此消息后,颇感遗憾。但日,《羊城晚报》又报道北辰同志参加了广州地区党政军代表庆祝建军60周年的集会。我们便又给广东省委去信寻问。同时,87年10月初郑得堃同志和其侄子郑光原在北京拜访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同志,提到寻找郑北辰同志的上述情况。王老告诉说,郑北辰同志在广东省检查院,前几年还来过她这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写给广东省委的信转给了郑北辰同志本人,北辰同志很快地给我们回了信,证实他的确是当年流落在陆家崖的那位郑北辰。我们处于对革命前辈的敬意,代表我们的父辈郑得堃、郑得童、郑得塘去信探问过北辰同志的健康等情况。1988年元月中旬,北辰同志以抱病之躯给我们来信,还热情谈论50年前在陆家崖的斗争情况。他德高望重,而又平易近人,使我们深受感动,深爱教育。我们祝愿这位一生坎坷、坚贞不屈的老前辈早日恢复健康。万万没想到,三月中旬我们竟接到了他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的讣告。
郑北辰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将永留人间。榆中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红军情,不会忘记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红军老战士。郑北辰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将鼓舞榆中人民为四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肖杨:《在郑北辰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日。
(2) 郑北辰:《革命记事》,1986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 郑北辰书信:《郑北辰致郑仁胜》,日。
(4) 郑北辰书信:《郑北辰致郑仁胜》,日
(5) 周彦杰和郑得堃就郑北辰情况的谈话
(6) 有关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资料。1989年发表于《榆中纪事》
杨一清,19l7年生,山西省应县北贾寨村人。原名杨照耀。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参加山西省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八团,后编入决死二纵队。1938年8月起任五专署警卫营排长,决死三纵队军政干部学校排长、队长。1940年后,任太行三分区司令部参谋、股长,干部轮训队队长,决九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奉命调东北工作,任驻开源的24旅71团参谋长。1946年3月任二分区16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四平战役,四平战役后,任辽西军区白城子兵站站长,辽吉总兵站部部长,四野七纵六十团副团长,东北军区高射炮兵第六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高射炮学校训练部长,东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炮兵处副处长。1954年,任沈阳军区防空军高炮指挥部参谋长。1956年与空军合并,任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参谋长。1963年任高炮6师师长。1965年,成都军区空军指挥部成立,又调任成空指挥部副主任。成空指挥部改为空8军后,任副军长。1982年离职休养。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正军职待遇),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苦耐劳的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