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我们这是哪个年代的石刻

三国时期摩崖石刻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三国时期摩崖石刻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三国时期摩崖石刻,是指2009年7月,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发现于泽州县山河镇山里泉景区的三国时期摩崖石刻,这是迄今为止晋城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三国时期摩崖石刻,是指2009年7月,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发现于泽州县山河镇山里泉景区的三国时期摩崖石刻,这是迄今为止晋城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1]
石刻位于山里泉景区水电站西约50米,沁河北岸一断崖崖壁上,距离地面约100米。整块石碑高约0.7米,宽约0.6米,共9行95字。内容为“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采位下曲阳吴放督将师匠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偏桥阁凿开石门一所高一丈八尺广九尺长二丈”。后有三行落款,“都匠木工司马陈留成有、当部匠军司马河东魏通、开石门师河内司马羌”。[1]
据考证,我国古代建元“正始”者有四:北燕高云之正始,三年而终,且今晋城市不在其统辖区域;《北史·蛮传》载樊素安之正始,今晋城市也不在其统辖区;北魏宣武帝之正始,五年八月便改号永平,无十月;该摩崖所载正始五年十月,只能是曹魏齐王曹芳所用年号。由是可知,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境内发现较早的一块摩崖石刻,也是迄今为止晋城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1]
该石刻所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曾孙魏育王曹芳当政五年前后的事情,是由当时的上党交通官和工程兵部队千余人通力协作而兴建的的从山西通往河南曲阳(今济源市西)的一条通道,或作军用,或作商道,两者兼而有之。碑文中所记载的“石门”,是我省有史以来修建的最古老的隧道,比我国公元63年建成的七盘山古隧道还高出0.74米。[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清源山摩崖石刻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清源山摩崖石刻
清源山摩崖石刻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上,2001年被列为。清源山石刻遍布全山,主要分布在清源洞、赐恩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南台岩和清源古道上,共计五百余方,年代从宋至现代,内容极为广泛,书体则纂、隶、楷、行、草皆备。所在地年&&&&代宋至民国
清源山摩崖石刻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上, 2001年被列为。其石刻共有360多方,分布在36个岩洞上,比较集中分布在清源洞(89方)、赐恩岩(77方)、弥陀岩(72方)、南台岩(41方)、瑞象岩(18方)。年代最早为宋代,文体内容风格各异,书法形式多样,有篆、隶、楷、草,字径有大、中、小,最大字径达4.18×3.90米。泉州历代书法家及历史名人,大都留有手迹“大明‘蜕岩’”,款“致仕知州陈惠”
在清源洞顶巨岩上,南向,幅高0.64米, 宽1.10米。楷书,字径0.32×0.44米(落款字径不标,下同)。陈惠,晋江人,官山西沁州知州。
“紫泽洞天”,款“刘用行书”
在清源洞下洞,东北向,幅高1.47米,宽1.60米。楷书,字径0.66×0.53米。刘用行,南安人,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
“虎乳”,款“吕道人乙丑仲夏游清源留题”
在紫泽洞东侧石坡上。东南向,幅高0.84米,宽0.80米。行书,字径0.48×0.36米。吕道人身世不详。
“君恩山重”,款“俞大猷书”
在紫泽洞西侧上方清源古道旁,东向,幅高2.70米,宽1.30米。楷书,字径0.64×0.61米。俞大猷,泉州人,有传。
“北山胜”,款“淳熙乙巳冬留坡陈正仲为蒙古作”
在清源古道入口处北侧,西南向, 幅高1.30米,宽0.70米。楷书,字径0.24×0.28米。陈正仲即陈谠,仙游人,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
“明嘉靖癸亥岁季春,钦差镇守福建南、赣、惠、潮兼郴、桂、南诏地方都督俞大猷提兵往兴化剿陷城倭寇,次月尽竣事班师,偕友人游诸洞。”
在清源古道中段小云关上方东侧,西向,幅高1.80米,宽1.40米。楷书,字径0.16×0.16米,5行,每行8~10字。
“万历甲戌春三山陈第从先师俞虚江游清源,辛丑秋再至,以铁如意击石吟曰:
‘重来三十年,感叹游非昨。
空馀梦寐存,九源讵可作。
徘徊石刻前,泪洒秋风落’。”
位于清源古道中段,俞大猷纪事题刻西侧,西向,框高1.8米,宽1.40米。行书,字径0.16×0.16米,6行,每行10字。陈第,连江人,曾为俞大猷幕下,出守蓟北,善诗文,精音韵之学。
“忠勤正直,咸丰甲寅仲春,赐浙江巡抚黄宗汉”
位于清源古道碧霄岩下,框0.78×2.24米,楷书,字径0.44×0.32米。黄宗汉,泉州人,有传。
“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内阁奉 上谕浙江巡抚黄宗汉,自简任以来,办理各路防堵,不动声色,措置裕如,督办漕粮海运亦极认真。上年剿捕台州及杭州之昌化于潜并宁波各处匪徒,与现在嘉湖而属聚众粮匪犯,均能立时擒获,办理甚属妥速,地方悉臻安静。历览该抚奏报,精详之至,并毫无瞻顾,深堪嘉尚。着发去朕书忠勤正直匾额,一并赏给黄宗汉。该抚领朕所赐御书,不必作奖励观,作纪实观。朕尤愿汝慎终如始,以成一代之名臣。钦此
臣黄宗汉勒石
臣何绍基恭录”
框0.74×2.24米,字径0.045×0.05米,楷书,22行,每行4~10字不等。
“抗直敢言”,“陈颂南先生在道光朝直声震天下,宣庙以此奖之。泐石名山,永垂不朽,后学莆田江春霖谨题”
在清源古道碧霄岩下,楷书,框1.65×3.90米,字径0.10×0.15米。陈颂南即陈庆镛,泉州人,有传。“抗直敢言”为道光皇帝御书赐赠。
“出岫无心”,上下款为“王子真书 天历壬申比丘白云立”
在南台寺东侧巨岩壁间,南向,框1.02×1.30米,楷书,字径0.15×0.49米。王子真身世不详。
“绝壁遏云”,款“万历己酉 孟冬之吉,守延陵姜志礼书”
位于南台寺后巨岩壁间,西向,框1.34×2.97米,行书,字径0.80×0.45米。姜志礼,明万历间任泉州太守。
“一啸台”,款“咫亭詹仰庇书”
位于弥陀岩一线天山门东侧,南向,楷书,字径0.72×0.54米。詹仰庇字汝钦,号咫亭,安溪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
“观瀑丙子”
位于弥陀岩瀑布附近,西南向,竖写篆书,字径0.54×0.40米,题款已风化不清。
“‘曾枕清泉漱石时,老僧还指壁间诗。江山无改旧游寺,十四年来鬓有丝。’施世纶”
位于一线天出口处,西向,行书,字径为0.17×20米。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晋江人,官云南巡抚,漕运总督。
“丙子春日游弥陀岩即景十韵。出郭寻芳:‘胜日登临玩物华,平畴万顷早禾嘉。山灵有意添春色,天半霏霏散雨花。’归途夕照:‘一鞭斜照出山隈,不尽春光暮霭来。按辔回看登眺处,浮清送翠意悠哉。’三韩马负书”(其余八首从略)
位于弥陀岩“一啸台”巨石东南侧,东南向,行楷,字径0.075×0.075米。近旁有杜昌丁、顾园东等人和诗(略)。马负书字易斋,清乾隆间武状元,任福建陆路提督军门,善诗书。
“留题弘一法师舍利塔:‘春满花枝不可寻,清源山上柏森森。悬知诸艺皆馀事,直契孤云有本心。东海学归偏托钵,南山律废赖传音。际天石塔巍峨在,依约昙光远照临。’甲子秋虞愚”
位于弥陀岩西侧,弘一墓塔前左侧巨石上,西向,行书,字径0.08×0.07米。虞愚,厦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因明学家、诗人、书法家。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最后遗墨”
位于弥陀岩弘一法师墓塔前左侧,框高0.80米,宽0.90米,楷书,字径0.26×0.20米。弘一,俗名李叔同,有传。
“巢云岩”,款“颜廷榘时年九十有一”
位于弥陀岩瀑布东侧通瑞像岩路边巨石上,南向,楷书竖写,字径0.40×0.35米。颜廷榘字范卿,号祧陵先生,永春人,明嘉靖间官九江通判、岷府长史,著有《丛桂堂集》。
“‘浮云有变迁,流水无朝夕。清源孺子身,放歌我自适。’詹仰庇”
位于巢云岩西北侧,濯缨泉下方,东南向,草书,字径0.12×0.10米。詹仰庇被黜为民后,居巢云岩十三年。
“正仲为蒙古作‘望州亭’”
位于瑞像岩右后东侧,西南向,行书,字径0.33×0.23米。正仲即陈谠,仙游人,宋隆兴进士。
“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李开芳为唐欧阳行周先生书,裔孙模勒石‘高山仰止’”
位于赐恩岩寺后欧阳读书台岩壁间,南向,隶书,字径0.70×0.70米。李开芳字伯东,号还素,明万历进士,官南京太仆寺卿、两广藩皋,工书画,著有《尺风堂集》。
“宋李文肃公结岩醉月岩,后学何乔远构亭”
位于赐恩岩下,大旗山南麓,南向,楷书,字径0.60×0.50米。
“天开石室自何年,小(住旧居)访昔贤。一迳松风秋不断,半龛灯火夜长悬。(夕)阳(温映)岩前树,亭壑霜凝(竹)外烟。尽醉莫言(归)路晚,为逢知己尽留连。”上下款为“友人怀游欧阳先生石室”“万历丙辰秋叶向高”
位于“高山仰止”题刻东侧,南向,草书,部分已风化难辨,括号内据资料补足。字径0.10×0.10米。叶向高,福清人,官至宰相,与魏忠贤相抗争,辞职归里,慕何乔远人品,往访镜山书院,登欧阳读书室。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里的“石”是指石刻,即古代刻在石头或石碑上的文字。石刻出现的年代早,汉朝以前就有了保存较完整的石刻。譬如说石鼓,有专家考证确..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金、石、书、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里的“石”是指石刻,即古代刻在石头或石碑上的文字。石刻出现的年代早,汉朝以前就有了保存较完整的石刻。譬如说石鼓,有专家考证确定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近年在河北满城发掘出古代中山王的墓,出土一块石头,上面有两行字,也是战国时期的石刻,只是稍晚于石鼓年代。由此看来,我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秦代也有石刻,只是不作碑形,常常是在山岩上磨平一块石头刻字。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只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上的字全都糊涂了,而《泰山刻石》也只剩下几个字了。石刻的大批出现是在汉朝,保留下来的石刻也以汉碑为多。所以,现在所谓的“石”,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石刻可以分为摩崖、碑刻、墓志等等。所谓摩崖,就是在天然的石壁上刻文记事的石刻。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当数陕西汉中地区的《石门铭》。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开通、堵塞、复开的情况和被称为栈道之始的褒斜古栈道的有关修复情形,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上面的文章写得很好,用语精准,叙事细致,文采飞扬,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碑石记载着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也应用到活着的人,如歌功颂德碑、记功碑、建庙碑等。古人刻碑意在歌颂、吹捧碑的主人,企盼流传千古,但后来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文字。前人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拓印下来,制作拓本,往往是因为碑上刻的字写得好,宝贵得不得了。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墓志是一种长埋地下的文字记录。坟里埋块石头,刻上死者姓名和死者事迹,以便挖开的人知道是谁,再重新埋上。这用意很天真,后来人家正因为他坟里有墓志,就来挖他的坟,这种事情多得很。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人们经常通过墓志来研究历史人物的家族、世系问题,如在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当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整理和研究石刻文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清朝末年的叶昌炽先生编的《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的《寰宇贞石图》,将整篇整幅的碑文影印出来,每幅都能看到碑版的全貌。近代赵万里先生编辑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所收都是墓志,既影印拓本,也考释文词,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研究者的精心收藏和编辑,为推动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材于 启功《中国古代的金石书画》,有删改)1.下列对于“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金、石、书、画中的“石”指的是石刻,中国石刻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鼓和中山王墓石刻。B.现在所谓的“石”,指的是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因为保存下来的石刻多是大批出现在汉朝的石碑。C.由于“石”的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石刻分为摩崖、碑刻和墓志三类,三者都有着各自的特点。D.石鼓是保存较完整的“石”,《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是保留下来的稍晚于石鼓年代的秦代石刻。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碑石记载坟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古人刻碑的目的是为逝者歌功颂德、记功、建庙。 B.《石门铭》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的原因,是因为它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穿山隧道褒谷石门的修造情况,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C.碑刻得以保存流传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上面歌功颂德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上面文字书写优美,具有书法价值。D.墓志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历史学家要研究王导、谢琨等诸大姓世系、家族及两晋历史,要依循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石刻的形状和用途来看,现在保留下来的秦代石刻《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应该属于石刻中的摩崖石刻。B.墓志刻有死者姓名和事迹,后人因为坟里有墓志来挖坟,与坟主人原本让挖坟人知道死者是谁,再重新埋上的用意大相径庭。 C.汉朝的《华山庙碑》的拓本价值连城,是因为碑上的字写得好,具有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并且存量少。D.《语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论述石刻,涉及种类、式样、用途、文字、书家等,内容极其丰富,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B(“大致”是指汉代及汉代以后的石刻)2.C(A“为逝者歌功颂德、记功、建庙”表述错误;B以偏概全;D“要依循南京出土的六朝墓志”太绝对)3.D(“是收藏比较全面的一本好书”是对《魏晋南北朝墓志考释》的评价)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知道我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