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辞海>>现价是45元,比淘宝设置原价现价降低了25%.这本<<辞海>>淘宝设置原价现价是多少钱?

能否推荐一本短线操作经典的书籍_百度知道
能否推荐一本短线操作经典的书籍
由于有志于黄金、外汇方面发展,刚入门,资金量不大,因此定下短线目标,请大家推荐一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本这方面的书籍好吗,多谢你了。
一般超短线,大家主要根据哪几个指标啊?推荐的书最好国外作者编写的,因为国内A股没有做空机制,有些书参照A股写,那些思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路和指标不一定就适合外国的行情
提问者采纳
您好,这里单独针对您所提的问题作一些解答,如果仍有疑问,请继续补充问题。指标方面,传统的技术分析指标在一小时图以下级别的图表上就很难运用了,毕竟设计的时候都是根据日图和周图的运用来设计的。短线交易高度依赖交易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判断力和遵守交易纪律的坚定决心,并且对于看盘操盘经验的要求相当高,方法上也更多地依赖于K线形态分析等经验作用大于指标作用的分析方法,如果您只是初涉汇市,应慎重考虑是否专门进行短线交易,尤其是超短线交易。要探讨短线交易, 我们推荐您首先阅览Alexander Elder的&&交易生涯不是梦&&-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 书中介绍的三重滤网系统在今天日益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中也越来越难用, 但书中对于&时间架构&(Time Frame)的定义非常发人深省, 尤其是&长期时间架构&和&中期时间架构&概念的提出, 是值得每一个技术分析者深入理解的, 阅读时可以直接跳过其他内容去看&三重滤网&quo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t;和&时间架构&部分的内容.2. 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最新版的译名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 万变不离其宗, 大部分现代技术分析方法都是从经典技术分析方法中演化出来的, 这本书被称为技术分析的&&圣经&&, 你可以把它当作技术分析的&&辞海&&, 对很多问题的解释都堪称典范.2. 维克多.斯波朗迪的&&专业投机原理&&- 书中关于1-2-3法则和道氏理论的阐述极为经典, 其他部分可以根据情况参阅.3. 瓦莱士/卡普拉合著的&&短线交易大师&&- 对一些经典的技术分析手法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举例, 选读.4. 拉瑞.威廉姆斯 &&短线交易秘诀&&- 威廉姆斯是曾经在美国名噪一时的超级交易员, 在他女儿继承衣钵后, 作者开始转向著书立传以及提供交易建议, 书中的很多交易思想都植根于K线形态分析和市场投机心理分析, 值得借鉴.5. 比尔.威廉姆斯的&&证券混沌操作法&&- 书中提出的&一致性获利法&的思想非常值得借鉴, 但具体运用中并不建议读者照搬原作的系统, 此外作者提出的&分形&(Fractals)的概念极有意义, 不论短线中线长线都有用武之地, 值得详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短线操作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你去网上搜索 短线书籍,可以搜索到一大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现代汉语辞海&全三册&
开&&&&&&本:16开
页&&&&&&数:1500页
字&&&&&&数:
I&&S&&B&&N:
售&&&&&&价:50.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挂号印刷品&&&&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品相描述:
外壳上口开裂,可自行粘好,如图中所示,个别地方粘了帖纸
详细描述:
暂无详细描述。
挂号印刷品
原则收3元,视书大小轻重酌加。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里面说随珠和璧,和璧自然是指和氏璧,请问随候珠是出自何典?
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也称作“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
随侯珠的传说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的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历代文献所载
《搜神记》的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宋代陈洙《厥水》:“厥?樗??瞥怯纾?咭暝?偶敬蠓颉>攀?鸥苑缢缀瘢?巳丝鲆盐樟橹椤!?
旧《辞海》“随和”条目注释:“随侯之珠
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也称作“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
随侯珠的传说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的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历代文献所载
《搜神记》的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宋代陈洙《厥水》:“厥?樗??瞥怯纾?咭暝?偶敬蠓颉>攀?鸥苑缢缀瘢?巳丝鲆盐樟橹椤!?
旧《辞海》“随和”条目注释:“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大家还关注苦丁茶适合年轻人喝吗?喝了对身体有没有坏的影响?_百度知道
苦丁茶适合年轻人喝吗?喝了对身体有没有坏的影响?
br&#47、止泻镇痛,逐年减少;苦丁茶的功效 &lt,260元&#47。旧本《辞海》曾有记载、目赤肿痛:其 “ 苦;br/br/公斤,现遗存五株.5米,且在口中回味长久。 &br&#47、头痛;&lt、解毒消炎”;&gt、减肥防癌和抗辐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计当年产值47000元,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br&#47、胃经、目赤;br&#47、肝炎,用于治疼慢性支气管炎,煮饮;茶果380公斤,列广西之最,苦丁茶“叶苦;br&#47、叶;br&#47、解腻爽口;br&#47,被誉为“长寿茶”;&br/br&#47,南方之嘉木也;&gt。 &lt、肠炎、除烦;br&#47,名闻遐迩,贡品就无法保障。历代均负盛名,防治红眼病:“苦丁茶主治风热头痛、高血脂;&gt、平喘,止渴明目;&&br/茶叶煮水外洗还可以杀菌,仍深受港澳同胞;&gt。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载。对风热,”故称万承苦丁茶、明目益思、耳鸣、清热解毒,散风热、甘、最老的苦丁茶树,呈现绿叶丛中点点红;&&&gt,茶的品质与苦丁树所产的茶叶就明显不同,茶叶是茶中之佳品,外伤出血止血、通肠”、提神醒脑;公斤。据《中药大辞典》等医学权威著作记载及现代临床试验证明、降压诸效能,今广人用之,门庭若市,明朝中期以来,采集万承茶种繁育,佯说苦丁茶树已枯死;br&#47,通小肠,于是1981年5月经夏门大学生物系曾沧江教授鉴定。 &lt,最大的一株,即现在的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镇咳;万承苦丁茶全身都是宝;&lt,苦丁茶确有降血压;br&#47、便秘;br&#47,在古文献称谓“皋卢”或“瓜卢”茶,万承州主子自知此事非同小可;br&#47、南人取作茗、解痛.6厘米。秋季果实成熟后呈鲜红色,饮之先苦后甘、无毒。 &lt、血脂、蒲公英赛醇,噙咽,远近驰名,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有机锗;&gt、活血脉;旧本《辞海》注有;“这株苦丁茶树系先祖陆有玉所种。经科学研究证明、痱子等多种疾患,延性养年、生津止渴,树龄在内200年以上,历史上曾作为进贡皇帝的佳品,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年年只靠原有几株茶树产量、消炎利便等功效、肺,四季常青、桷皮素;还对高血压。 &lt、利水,因而被誉为“绿色的黄金树”、解毒消炎,便苦苦思索如何搪塞了事;&gt,均无副作用,搞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br&#47,常饮可延年益寿,名曰苦登,或有品种不一,烫伤,具有清咽利喉。据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之源》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肥胖症,送上京城向皇帝进贡:“苦丁茶者。”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丁茶动情含有皂苷;br/&gt、口腔炎;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胸径79厘米、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蛋白;br&#47、性平、高血脂;&br/br&#47、消炎作用,更为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所欢迎,以讹传讹、肥胖症;苦丁村原有苦丁茶母树六株、便秘,南人取作茗;1。 &lt,土官由此也免了问罪;&gt,在农业生产技术极落后的封建社会时代。 &lt,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动脉硬化、通肠 ” ;br&#47,每年可产干茶30公斤、咽喉炎,烦热,调节体内代谢。为此,一株茶树年产值逾万元,其枝,把在苦丁村刚巧枯死的苦丁茶树,万承县州官弹压委员张宏能把苦丁茶的“苦”字改为“富”字、果实均有多功能的药用,是一种纯天然多功能保健珍品,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gt、降血脂,树高28米。1991年产干茶叶约35公斤、清热解毒;&gt、明目。从此;br&#47、降压减肥等;br/&lt、散风热、无毒;苦丁茶 ( Ilex latifolia Thunb ) 冬青科苦丁茶属植物,枝稍顶芽采摘后、毒素,清上膈,为了增加贡品数量州宫下令苦丁村民群众、香港脚等多种皮肤病。”经国内专家考证。 &br/&gt,两人合抱方拢。据茶树主人陆焕奎(年已古稀)称,虽经多次试验繁育;&&gt。同间用作提神醒脑、明目;&lt、止咳化痰;br&#47、氨基酸等250多种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有机质和微量矿物质元素、熊果酸,古书上称之为 “ 皋卢茶 ” ,冠幅盖地达144平方米;&gt,驰誉于海内外。迄今菘叶销路很广,先苦后甘;&gt、万承苦丁茶的原产地 &该茶在清末即为外国传教士所重视,现已造林区1600多亩;&gt、止头痛烦热……清止膈,非常美观;br&#47、解毒消炎,是药饮两用的名贵珍品,苦丁茶内含熊果酸;br&#47,消炎可防治红眼病及粉刺,均失败而告终,宫廷曾屡派钦差大臣到广西太平府(即今崇左县)追查苦丁茶贡品。大新县是该茶树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地;&lt,100元&#47。 &&gt、结肠炎;&lt。 &lt。 &lt:“皋卢,是广西最大、平,络绎不绝:“茶者、消炎;&gt,万承苦丁茶仍年年作为贡品;&lt、 香树脂醇;&&gt。 &lt,慕名而来的各方客商、万承苦丁茶曾作贡品上贡皇帝 &lt、蛇麻脂醇;&lt、除烦、抗衰老功效;&gt、健胃消积、平、“美容茶”;&lt,产于旧万承县苦丁乡、去腻醒酒,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产量;&苦丁茶 能双向调节机体代谢、……止渴、杀菌消炎。 &lt、结肠炎,易萌发新芽、天然硒化合物,止头痛;&gt、护肝解酒;《四川药品标准》载,才结束万承茶作贡品的历史。“其树如瓜卢”、明,可作茶药两用,消痰利水。陆羽《茶经》“苦甘入阴;还对高血压;br/《中医大辞典》苦丁茶内含熊果酸。 常年饮用可以保健身体、海外侨胞及外国人青睐、消肥等作用;br&#47。该树种多分布在低山中下部和丘陵台地、骨折肿痛”、清热降火、糖尿病,树高频28。具有目止痛,利咽喉;br&#47,派人送往太平府,具有清咽利喉。当春茶上市或茶果红熟、粉刺,经济效益高、通小肠,是理想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gt,树形美观。 &lt。可万承茶树系深休眠树种;据《今日信息报》日报道、延年益寿;&gt,增进食欲;br&#47: &lt,喜温暖湿润气侯、肥胖症、消痰、清头目;&br&#47、根;br&#47,对冠心病。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清除体内垃圾、β-香树脂醇、无毒,即现在的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苦丁茶者;br&#47,止渴明目,能双向调节机体代谢;&gt,适生于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红壤,萌芽力强、清三代贡品,消炎利便;&lt、黄水疮,消炎利便;&gt,产于大新县苦丁乡”、动脉硬化;万承苦丁茶属单一型苦丁茶.5米、去痧利喉、胆囊炎有一定疗效;用其煮水外洗可杀菌,胸径79;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优质的产品,男女老少皆宜,产于万承县苦丁乡,广西特产名茶也,用开水泡渍后、利尿强心,不远千里而来、暗疮;《浙江药用植物物志》载;苦丁茶的作用、糖尿病,树干通直,迄今已历五代人之久”;&&gt。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黄酮素,而且有降血压、维生素等两百多种有效成分;万承苦丁茶是广西的传统名茶之一,冠副主席14*12,别有风味:“苦,现在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下告屯正宗苦丁 茶王、鼻炎;br&#47,定名为苦丁茶冬青(Ticx Kudingcha Tscng),钦差大臣以及太平府主;万承苦丁茶是我国享誉世界名茶之一。” &br&#47,办了一个苦丁茶加工总厂,虽价格昂贵。 &lt,茶叶产量较高,较能耐寒冷及一般霜雪、齿痛,更不能满足土官家族爷娘们的需求、治淋、减肥抗癌,即今的苦丁茶;&gt、对治疗咽喉炎;<外治乳腺炎初起;&lt,微量矿物质元素饮食不仅能生津止渴,煮饮、清头目,并印发“楝办万承县富丁茶”的广告;&gt、暗疮,明显降低高血脂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后经反复计议:“苦丁茶……入肝,枝叶苍翠、痔疮和各类口腔炎症等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氨基酸,止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结果实200公斤、痱子;&&gt、高血压;&&gt,无法完成贡品;&lt,民国初年,广西特产名茶也,叶状如茗;广西中医学研究所研究、降低胆固醇等功效:“苦丁茶有祛痰;&gt、利咽喉:“煮饮,茶汁具微苦味、消炎利便等功效;&gt,信以为真,茶叶销路广;br&#47: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护肝解酒;万承苦丁茶是属中性偏阴常绿阔叶乔木树种、痔疮和各类口腔炎症等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苦丁茶无论用于健身或治病;据传、抑痒,把茶树枯死情况报给朝廷、口腔炎、痢疾,枝繁叶茂,治淋;br&#47: &2;&br&#47, 曾被列为元;&br&#47。 &&gt、降血脂。 &&gt,可苦丁茶树源不多;br&#47、急性肠胃炎等疗效显著苦丁味苦
其他类似问题
29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一、苦丁茶的功效:
苦丁茶的药用效果非常明显,中医认为,它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则证明,苦丁茶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锰、铷等微量元素,还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二、某些情况下要悠着点喝:
苦丁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便喝的,这一点往往为大家所忽视了。以下几种人喝苦丁茶时应该悠着点:
1.风寒感冒者: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患了风寒感冒的人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等,祛除体内的寒气,如果此时饮用苦丁茶,会有碍风寒...
苦丁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著名文献学家,胡道静签名本,赠给林放先生-------精装本初版&宗教通史简编.&&&拍品编号:971911&
领 先 者:
起 拍 价:50元最小加价幅度: 10元
运&&&&&&费:
开始时间: 20:50:12
结束时间:
浏览次数:123次 出价次数:0次
线上收款方式:中介保护,即时到账
线下收款方式:
工商银行(工行卡号:0470195 邱路妹)
品相描述:精装本初版1990年,华东师大出版社,胡道静为撰稿人之一.此书是在上海旧书店淘得,是已故新民晚报总编---林放(赵超构)过世后,家里散出的.我在过去10年间陆续收的若干签名本,将会上拍,在此预告,敬请关注.------成交后请付挂号邮费5元.
最新20条出价记录
没有出价记录。
敬告: 您的出价表明已认同本站的 , 根据本网所售商品的特殊性及古旧书行业的具体情况,网站不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
最新20条留言
胡道静,祖籍安徽泾县,生于1913年,父亲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有名的学者,尤其是朴安以治文字、训诂而闻名于学界。从小受家学的耳濡目染,勤奋好学,又先后受到过版本学家陈乃乾、经学家周予同、史学家吕思勉、历史地理学家姚明辉、音韵学、敦煌学家姜亮夫、地理学史家王庸、思想史家蔡尚思、语言、古文字学家闻宥、农业生物学家辛树帜、植物学家胡先X等名师指点,为他后来的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十岁以前就出版了《校雠学》、《公孙龙子考》等专著,还负责《万有文库》中两部重要农书《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的编辑工作。可是这并没有顺理成章地使他成为一个科学史家。三、四十年代,年轻的胡道静先是进入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以后又先后在多家新闻机构中任职。写出了多种与上海新闻出版史等相关的论著。
  建国以后,胡道静调到出版部门工作,专门从事古籍编辑,从他最擅长的目录学着手,他开始系统地整理《梦溪笔谈》和古农书,这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依据其个人情况,最能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他对古代的一些农作物,如粮食作物中的粟、蔬菜作物中的茭白,以及园艺作物中的瓜类等进行了考证。然而,使他一举成名的便是1956年问世的《梦溪笔谈校证》。
  胡道静对于《梦溪笔谈》的兴趣源于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他最初是从中学英语课本中得知活字印刷术是一个德国印刷工人发明的,后来读到美国学者卡德(Thomas Francis Carter)写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一书,才得知印刷中最重要之改良,莫如宋代之活字印刷术,其详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于是便有了研究《梦溪笔谈》的最初动机。这一动机一直蛰伏在他的心中,直到年过不惑,才得以开花结果。
  《梦溪笔谈校证》是第一本对原书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著作。它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番禺陶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并采用明弘治本、稗海本、津逮z书本、汇秘笈本,清代的学津讨原本、玉海堂本、四部丛刊续编本、以及各家校记和宋元笔记所征引的文字校勘[2],取各家之所长,引证的书目逾数百种之多。其中有关科学技术史的部分就广泛吸收了此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如,钱宝琮、李俨、许莼舫、三上义夫等有关中国数学史的论述,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史的论述,陈遵妫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史的论述,竺可桢、章鸿钊等于关于地学史的论述,王锦光等有关中国物理学成就的论述,当然也包括引发他对《梦溪笔谈》兴趣的美国学者卡德(Thomas Francis Carter)有关中国印刷术源流史的论述[3],等等。
  《梦溪笔谈校证》的出版很快就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并在短时间内一版再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写信给他,称赞“校证”可与裴松之注《三国志》媲美。法国巴黎出版的《科学史评论》在1957年第10期上发表书评,对“校证”做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校证”对于这部“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科学史著作”来说,“无疑是汇集了最丰富的文献。”195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评述建国第一个十年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成就,特别提名两部书:一部是顾颉刚先生主持标点的《资治通鉴》,另一部就是《梦溪笔谈校证》。在海外的胡适博士在读到《梦溪笔谈校证》后,曾对人说:“此书作者造诣甚深,算了不起。”日本学者梅原郁等在将《梦溪笔谈》译成日文时,就曾参考了胡道静的工作,并称赞“胡道静氏为当今中国研究《梦溪笔谈》的第一人者”。[4]
  成名以后的胡道静继续从事着与沈括和《梦溪笔谈》相关的研究,尤其是注重沈括著述的钩沉。“文革”前,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沈括的农学著作《梦溪忘怀录》,以及沈括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活字板发明者毕N卒年及地点考证等,还完成了约40万字的《梦溪笔谈补正》书稿、以及《苏沈良方校录》、《沈存中佚书钩沉》、《熙宁字说钩沉》等。与此同时,胡道静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入到农书和农史的研究中来。
  60年代初,刚从饥饿中走出来的中国人,重新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也成就了胡道静农史研究事业上的高峰。1962年和1963年,五十岁前后的胡道静,开始将注意力转到古农书钩沉觅遗与研究,他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如《永乐大典》中,找出了宋吴怿撰著的《种艺必用》、温革的《分门琐碎录》、明人王藏的《稼圃辑》、陈正学的《灌园草木识》、清人姜皋的《浦泖农咨》、民国时叶景葵(揆初)辑录的《刍牧要诀》、《太康物产表》等稀见古农书,完成了《稀见古农书录》、《稀见古农书别录》、并出版了《种艺必用校注》一书。这些发现,为中国农学史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种艺必用》和《分门琐碎录》的发现,对于了解从北魏《齐民要术》到元代《农桑辑要》,长达700余年的农业技术的演进更有莫大的帮助。他还撰文对《种艺必用》等稀见古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的地位进行阐述。在整理农书的基础上,胡道静还对一些农史问题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山东的农学传统”、“释菽篇”、“我国古代农学发展概况和若干农学资料概述”等文章,其中“释菽篇”,从文献学和文字学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古代农民对于大豆的根瘤的特征与特性很早就有认识。“文革”前,胡道静还完成了《中国古农书总录》,该书全面辑集古农书的目录学资料,加上考证和按语,约100多万字。
  胡道静对于科学史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徐光启的研究。胡道静虽自称为泾县人,但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上海渡过,他研究上海的历史,自然也包括上海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徐光启。可以说,在古代科学家中沈括之外,胡道静用功最多的便是徐光启了。如同徐光启一生致力最多的是农田水利之学一样,胡道静对于徐光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农学方面,他撰文对徐光启农学著述等问题进行了考订。
  胡道静有关中国科学史的研究随着“文革”的爆发而停止。文革中,他不仅经历了近十年的牢狱之灾,而且在此之前已经完成的《中国古农书总录》也被付之一炬,同时被焚毁的还有约40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中国古类书》手稿、累年校勘科技古籍、辑录逸文作出的《南方草木状校录》、《苏沈良方校录》、《沈存中佚书钩沉》、《熙宁字说钩沉》,以及多年积累的有关沈括和《梦溪笔谈》的研究论文。
  再出发已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点仍然是从《梦》开始的地方,年近古稀的胡道静原准备集中时间和精力,重新撰集《梦溪笔谈补正》。[5]但在科学的春天里,胡道静已然成为了中国科学史研究的一颗大树。树欲静而风不止。于是我们看到他仍然在他认为“太长”的战线上老骥奋蹄。用他在《沈括诗词辑存》一书“后记”中的话来说:“余虽驽疲、闻钲和嘶,亦安得不跃起也。”[6]胡道静这颗大树上又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沈括和《梦溪笔谈》的研究方面,他发表了“《梦溪笔谈》在国外”、“《苏沈内翰良方》楚蜀判”、“梦溪忘怀录钩沉”、“沈括军事思想探源”、“试论宋代改历中反映的科技成就”、“沈括的自然观和政治思想”等学术论文。还出版了《沈括诗词辑存》、《梦溪笔谈导读》、《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全译》。
  在农书、农史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围绕着徐光启来展开的。1983年,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学术界开展了许多纪念活动,并将徐光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辑录了徐光启撰著的《甘薯疏》、《农遗杂疏》,并分别作跋,收入由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主编的《徐光启著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中,还发表了“徐光启著作的新发现和研究”(1983)、“徐光启农学三书题记”、“关于《农政全书》的‘别本’”、“徐光启研究农学历程的探索”“北方引种水稻技术措施上的徐光启战略擘划与实践”等系列论文。这一时期,他还对朝鲜汉文农书《农学集成》、今本《南方草木状》、元刊大字本《农桑辑要》等古农书进行了研究。还结集出版了《农书、农史论集》。该书收集的论文大多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现在所能见到的胡道静有关中国古代农学的研究,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这本文集中。1990年日本r山O村文化f会出版了他所著的《中国古代rI博物I考》,该书较之《农书、农史论集》内容又有所增加,并且更有系统,除了收入先前有关农史、农书的研究之外,还加入有关考古发掘、宋应星和《天工开物》,以及后来一些有关农史研究的论文。
  八十年代以后的胡道静,学术战线不仅没有收缩,反而拉得更长了。在科技史方面的研究除了原有沈括、徐光启和农书之外,还将研究的触角扩展到了宋代历法,以及黄道婆、宋应星、孙元化等一些重要的科技人物上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转入道教的研究。许多大部头的道教著作都是在他主编或参与主编下完成的。如,影印《道藏》36册(文物出版社,1988年)、《道藏要籍选刊》1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影印《藏外道书》20册(巴蜀书社,)、《周易十谈》(1992)等。这一时期,他还单独或与人合编了《简明古籍辞典》(1989)、《十大科学家》(1991年)、《国学大师论国学》(1998)等等著作。
  八、九十年代也是年逾古稀的胡道静人生最为辉煌最为忙碌的年代。他的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日,院部设在巴黎的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History of Science, IAHS),经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美国的席文和日本的宫下三郎三位博士联合提名,一致推选他为通讯院士(序号448)。这一时期,胡道静同时身兼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农业出版社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科技史)组员、上海市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上海科技史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等多项社会工作。同时还为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三所学校的研究生讲授古代文献、版本目录、古籍整理、古代科技史课程。
  本文开篇时提到的对于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的评介,见于195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由李约瑟(JOSEPH NEEDHAM,)所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z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第一卷“导论”,同年的8 月 27日竺可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为什么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的文章,也就是在这一年,胡道静先生调至新文艺出版社,并开始系统整理《梦溪笔谈》。1956年,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问世。胡道静在为《梦溪笔谈校证》所写的“引言”中就引述了李约瑟对于《梦溪笔谈》的分析和评价。而在《梦溪笔谈校证》问世之后,胡道静的工作也受到了李约瑟的高度重视。他们成了同道中人。李约瑟博士每次抵沪访问,总要拜访胡道静,并在他的书房“海隅文库”亲切交谈。胡道静将他对李约瑟的情谊融入到由他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科技史探索》一书,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是专门为纪念李约瑟博士八十寿辰而征集的论文集。八十年代以后,胡道静转入道教的研究,也很显然受到了李老博士的影响。他在1991年春为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一书所写的, 杨祖希()
字翰荪,笔名舒池等。上海人。1918年12月出生。1937年夏南通中学毕业。 一面工作, 一面自学。先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浙江办事处、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会计、 文书。 曾于南平、 屯溪等地工作。1952年12月在上海公私合营的银行上海市分行任教育干事,1954年4月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做资料工作。自学英、 俄、 德、 法、 西、 日六国文字,熟练地从事英、俄笔译工作。1957年1月,他在新知识出版社参加编辑《新知识辞典》。1958年,调辞海编辑所, 参加《辞海》的修订工作, 先后任哲学社科组副组长、科技组代组长、总编办公室主任等职。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编审,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选为上海辞书学会副会长。他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和审稿工作,又是中国辞书学的拓荒者。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全书的文体征求意见,他提出“双靠拢”的建议。即介绍中国古代事物的笔法要向介绍中国现代事物和外国事物的笔法靠拢,介绍中国现代事物和外国事物的笔法也要向中国古代事物的笔法靠拢,靠拢的基准是现代汉语书面语和浅近文言。这一建议得到胡乔木的肯定,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规范文体。十年来写出有关编辑学的20多篇论文,其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辞书学》获得市社联优秀学术研究奖。日逝世。著作有《实用辞书学》(与徐庆凯合著)、《辞书学辞典》,译作有《杨诺夫斯基短篇小说集》等。
您不是注册用户或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拍卖留言! &&&
您最近浏览的拍品记录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价现价图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