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是什么意思么

【缓删】满清八旗的军服是什么样的?_二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7,482贴子:
【缓删】满清八旗的军服是什么样的?
这是从电视剧找的。。
这么高的避雷针,不怕被雷劈成烧猪?
可以参考这张漫画图片来自:
...................电视剧里面的是假的好不。。。。。。。唉~又是一个被电视剧毒害的孩子啊~                  ————办公室发表,上班偷懒人士运动的领袖。
钓鱼自重,满八旗几乎照般明朝样饰的。
我一直分不清明清将官穿的铠甲
                  ————办公室发表,上班偷懒人士运动的领袖。
                  ————办公室发表,上班偷懒人士运动的领袖。
钓鱼自重,满八旗几乎照般明朝样饰的。
满清的军服 是棉甲
因为当时出现了火药武器 金属对于防御火药武器效果并不明显,而棉甲 会好很多
请自行百度
满清这大辫子和大斗笠帽tm太丑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岳飞后人简介:21世孙为清朝八旗子弟战功赫赫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123.185.191.*
何谓正统此其意也然则眷顾遍及独欲壑不能不止而国之强盛在其和或非其物哉若由这个观查则强国分属可明了
真心不愿看到人民网被铁血体附身。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大清八旗老北京涮肉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大清八旗老北京涮肉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人均价格57
火锅特色服务:提供在线菜单。羊汤烧饼鲜切羊肉精品羔羊肉空港经济区东六道露西亚商街27-01号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清朝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
八旗主要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八旗,满八旗是努尔哈赤的手笔,也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统、社会基础。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则是皇太极即位之后的手笔,只是蒙八旗制度松散,而且蒙古内部因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对于满洲入关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汉军八旗来得重要。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实际上,八旗人数时有增减。牛录(满语,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是满语,汉语称佐领。无论出战还是打猎,则都以牛录为单位,这就为满洲社会和军事系统初步奠定了基础。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鉴于各部族因为人数多寡不一,人员素质也不同,因此对于牛录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整编。他将每牛录扩充到300人,因此佐领下又设两个副手,满语称“代子”;同时每牛录分为四个达旦,每达旦由一个章京(满语,意即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满语,意即领催)管理,这时,满洲军队的编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大约有40个左右的牛录,也就是掌握12000余人的部队,在当时关外算是极大的势力了。40个左右的牛录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亲戚将领。后来努尔哈赤杀胞弟述尔哈奇和长子褚英之后,事权更加统一,同时努尔哈赤也认识到仅仅以牛录为单位,容易造成权力分散的流弊。他便着手建立八旗制度。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员编制我上面已经介绍了。牛录官员编制不变,每甲喇设一到两名甲喇额真,每旗设一固山额真,配有两名梅勒额真。固山额真之上还有一个旗主额真,又称为和硕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治需要而创立的。之后因为战事需要,努尔哈赤强化君权,将八旗的编制再因为政治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贝勒四小贝勒的说法,四小贝勒也因为政治利益的不断重新分配而时时产生改变。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贝勒为德格勒,济尔哈郎,阿济格、岳托,到天命十一年的时候,四小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别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皇太极将领正白和镶黄两旗。同时,上下旗的制度也是这时确立下来的,只是主旗贝勒的地位并不因为上下旗而有差别。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八旗按颜色分,是黄、白、红、蓝,再分为正、镶,共计八旗。镶色旗除镶红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
八旗分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龙,因此也称为大龙旗,后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也是由此而来。
努尔哈赤建立八固山制度的时候,掌旗贝勒如下﹕
镶黄旗、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白旗&&&&&&&&
镶白旗&&&&&&&&
正红旗、镶红旗﹕代善
正蓝旗&&&&&&&&
﹕莽古尔泰
镶蓝旗&&&&&&&&
在入关建政之后,八旗制度逐步官化,参照对比如下﹕
贝勒旗主——原和硕贝勒(固山王)
总管大臣——原固山额真
佐管大臣——原梅勒额真
统——原甲喇额真
副&& 都统——原札兰章京
领——原牛录额真
领——原达旦章京
丁——不变
满洲有八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喇那拉氏、郭罗络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入关前还另有两个重要的部族,一为董鄂氏,富查氏,此亦为外戚。另依清朝的规矩,汉女成嫔妃者,在其汉姓后加一“佳”字即可,如康熙生母佟佳氏即是现成的例子。另仍需补充一点,满蒙姓氏在入关之后受汉姓同化极多。常常就名字的首字而做姓。比如康熙朝军机大臣马齐,原姓钮祜禄氏,名字叫做马齐。后来因循而成马姓。傅恒亦在此例,其子福康安、福灵安等,就是虽父亲名字中的“傅”字转音而成。清朝入关时间日久,老姓没落,尤其是几个那拉氏,民间多不辨分区别,统称为那拉氏,到清末民初时期,“那”也成了姓氏。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舒穆禄氏,百家姓中本无“舒”姓,亦是由满姓转来,著名作家老舍的本名就叫做舒舍予,他是满族人
清朝的爵位制度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Gūsa i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以下公主这个先前有提到固伦公主:居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Gurun i
Gungju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Ho?o i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Ho?o i
Gege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Doro i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Beile i Jui
Doro i Gege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Gūsa i
Gege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Gung ni Jui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郡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
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为贝勒等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们则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的爵位称作铁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却授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特例。
(二)异姓功臣9等爵位:
公爵Gung侯爵Heo伯爵(以上超品)Be子爵(正一品) Jingkini
Hafan男爵(正二品)Ashan i
Hafan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Adaha
Hafan骑都尉(正四品)Baitalabure Hafan云骑尉(正五品)Tuwa?ara
Hafan恩骑尉(正七品)Kesingge Hafan
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例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
清代的公爵、侯爵、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整个清朝只有四人且全都是在乾隆年间,分别是:
一等诚嘉毅勇公 姓富察氏 名明瑞
字筠亭满洲镶黄旗属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一等诚谋英勇公 姓章佳氏 名阿桂 字广庭
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其父大学士阿克敦阿桂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与和珅关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一等嘉勇忠锐公 姓富察氏
名福康安字瑶林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儿子
傅恒是乾隆帝皇后的弟弟封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此为三殿三阁大学士最高等级傅恒死后无人再得此大学士级别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傅恒有四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福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福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傅恒死后,他承袭一等忠勇公。福长安在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他监督和珅自尽,但并未杀他,后来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福康安最得乾隆帝宠幸,屡立战功,金川平,论功,封福康安三等嘉勇男,后晋封嘉勇侯,台湾林爽文为乱,命福康安为将军平叛,进一等嘉勇公平廓尔喀,加赐福康安一等轻车都尉,安南国内乱,命福康安去广西,途中病,命御医往视,加封嘉勇忠锐公。平苗人起义,进封贝子。后病死军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
一等武毅谋勇公 姓吴雅氏
名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
(三)蒙古爵位: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台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协理旗务。旗内的土地和属民由札萨克支配,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每佐设佐领一人,辖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发人丁。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位领办理军政事务。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在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清统治者为了不使旗札萨克享有独立权力,订出会盟制度,在旗之上设盟,合数旗而成。盟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实行监督的组织,一般不设办理盟务的衙门。只是在盟内各旗会盟时“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盟设正副盟长各一。每3年会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会盟地。盟长由理藩院于盟内各旗札萨克中选人赛清帝任命兼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会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预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擅自发布政令,只是对各旗札萨克起监督作用,并充当旗札萨克与清政府的中间人。蒙古旧有的部,只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任何行政职能。封爵为: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外蒙古四部:土谢图汗,赛音诺颜,车臣汗,扎萨克图汗,下辖旗八十六个,计:土谢图汗部20旗,属汗阿林盟;三音诺颜部22旗,厄鲁特2旗,属齐齐尔巴克盟;车臣汗部23旗,属克鲁伦巴尔和屯盟;札萨克图汗部18旗及辉特部1旗,属札克必拉色钦比都哩雅诺尔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等部28旗、喀尔喀部及诺门罕1旗,为1盟,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土尔扈特部编旗设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旧土尔扈特部4旗,为南路乌纳思索珠克图盟;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3旗,为北烙乌纳恩索珠克盟;今乌苏县境内的2旗,为东路乌讷恩素珠克盟;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1旗,为西路乌讷恩素珠克盟。此外,新土尔扈特2旗,为青塞特奇勒图盟;和硕特3旗,为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在西套蒙古地区也建立了旗制。阿拉善地区和硕特蒙古,于康熙年间建立札萨克旗;额济纳地区亦建立了札萨克旗,皆不设盟。乾隆年间,杜尔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
封爵有汗,王、贝勒、贝子、公。无塔布囊,有台吉
清朝爵位: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权由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后,便开始在京郊圈占土地,在城内圈占房屋。顺治五年(1648年),又下令原在内城居住的汉人等居民一律迁到北京的南城(即外城)居住。这一满汉分城居住的政策,对北京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康乾时期,北京内城居住的已经都是旗人了。旗人,从在编组织上来看,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若从血缘关系,或者说从政治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宗室贵族、异姓贵族和中下层旗人。宗室贵族包括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失传下来的本支宗室,和其伯、叔、兄、弟旁支传下来的系列又称觉罗。他们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丰厚的经济利益,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及优先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是全社会在最上层的人。
清朝宗室贵族不断繁衍扩大,和清廷对宗室实行封爵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清朝分封宗室贵族的爵位共有14等,从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宗室人员可以通过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等四种途径取得这些爵位。如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主权,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康熙前期,军功勋旧诸王的势力,
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削弱;皇权日益加强。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体国”,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皇室近支因祖恩而得封爵称为“恩封”。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年,则由宗人府奏请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暂停封授”,则隔五年再行奏请。于是,皇子照例均可获得封爵。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宗室贵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袭规定的爵位,这叫做“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令其学习,再行考试。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清代,对于宗室中女流之辈及其夫婿和所生子,对于王公贵族之妻室都实行了封授爵位制度。例如,中宫所生的公主,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公主,封为和硕公主。中宫所抚的宗室女下嫁,也封为和硕公主。亲王之女。封为郡主。郡王之女,封为县主。贝勒之女,封为郡君。贝子之女,封为县君。入八分镇国公和辅国公之女,封为乡君。王公侧福晋和侧室所生之女,则降二级授封。依此类推到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侧室所生之女已无应降品级。雍正皇帝“禁抑宗藩”的政策,削弱了诸王对旗分人员的支配权;禁止朝臣和诸王交接往来,进一步剥夺了各王的参政议政权利。康乾时期,宗室贵族养尊处优,除了分翼分班,轮流上朝,走走形式以外,基本上无大权在手。一些宗室贵族还被排斥政治之外。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和挫折以后,他们则移情花草、山水、绘画。甚至有的产生心理变态,他们潦倒的精神生活与其物质生活产生强烈的反差。
清代的宗室贵族的一切事务都由宗人府承办,其基层以族支为单位,设族长、教长管理。宗室贵族以外的旗人社会中,还有世爵世职制度。这些封有世爵世职的贵族,又被称做异姓贵族。康乾时期,异性贵族的世爵世职共有八种,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把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为第九种。九种世爵世职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自公至轻车都尉,每种又分为三等。通算起来共有二十一个级别。中下层的旗人则靠获得官缺或兵缺度日,习兵练武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八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