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缘,相会相合在常年!千秋万代好团员

Your browser doesn't seem to support Javascript!人文学家李汉秋谈中国传统节日--七夕
 来源:光明网 张晞
相关访谈:
【嘉宾介绍】李汉秋,福建人。著名的人文学家、连续四届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有这句诗,道出了许多人相似的体验。有的版本作“卧看”,躺着看“牵牛织女星”。在这是夏末秋初,人们刚刚从酷暑中走出来,沐浴着一阵阵凉风的时候,瓜果上市了,谷收了,人们心情特别愉快。人们小时候往往有这样的经历,躺在或者是坐在天空底下。这时候有大人,或者是同伴,给我们讲天上的牛郎织女故事就感到特别的浪漫,特别的美丽,非常富有诗意,一辈子都记得非常清楚。这时就是七夕节来了。
古代先民对星星的崇拜引发各种七夕传说
七夕节是星节,对星的崇拜,是古代先民就开始的。那时候,夜里没有灯,夜里一看天上,就是星星和月亮。繁星满天在眨着眼,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人们对星星、月亮就有一种自然的崇拜的心理,一种敬畏就生出崇拜,敬畏崇拜就产生了许多传说。在银河的两岸,一边是牵牛星,就是牛郎星,一边是织女星,为什么这两星要隔着银河相望?人们会产生各种想象,传说、神话就出来了。牵牛和织女之间是什么关系?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情侣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就有许多故事出来。
比较早将牛郎织女星跟七夕联系上的是汉代。中国人对"7"这个数字,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大家知道"9"是阳性数字中最大的。9月9是重阳。"7"照理说也是奇数,但是中国人对于"7",往往跟阴性联系起来。太阳叫太阳,月亮叫太阴。中国人很早就观察到月亮太阴往往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一个周期的。潮汐是跟着月亮涨落的,据说从正常中线的位置到它涨到最高的位置是七天。从中线的位置落到最低潮的位置又是七天,这是太阴的周期。
七夕的故事、传说不同,但爱情主题不变
太阴相对地上的人就是女性,女是阴,妇女有很多周期也是以七和七的倍数作为周期的。7月7日,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汉朝的宫廷里面就过七月七,据说汉武帝的生日是七月初七。古代有一本《汉武故事》。汉武帝跟一个仙后谈恋爱,这个仙后是谁?西王母,她身边有青鸟。西王母让青鸟作为信使和他传信,而且传爱情的信,西王母通过青鸟跟汉武帝恋爱,据说西王母要来的时候,由青鸟先来报告,西王母跟汉武帝相会五次,都是在七夕。汉朝在宫廷里就过七月七,用红丝绳把手缠起来,叫连爱,把爱连起来。所以七月七从汉朝开始就突出爱情主题。
到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很有名的诗句,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的时候讲悄悄话。讲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明皇跟杨贵妃的爱情也是放在七月七夕,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还是爱情的主题。
从汉朝开始,七夕与天上的牵牛、织女就挂上钩了。提到牵牛、织女星,《诗经》里就有,但是明确牛郎织女是爱情关系的是汉朝。所以七夕节就变成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我刚才一开始就说了,它是关于星辰的传说。这种星辰的传说,跟天人之间的爱情关系联系上了,所以牛郎织女就成天人相恋的爱情关系传说了。天跟人,天女跟人间,跟人间的什么人相恋呢?不是跟汉武帝相恋,不是跟人间的帝王相恋,是跟人间很贫穷的,很卑微的普通老百姓牛郎相恋.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多种多样,但是有几个因素,有几个人物少不了。第一个人物是牛郎,在不同的传说里面,牛郎故事不一样,但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特点是一致的,就是非常忠厚的,很厚道的,很诚实的,也很勤劳的这么一个牛郎。牛郎是农村最普通的劳动者。在传说故事里面,他有一个哥哥,哥哥讨了一个嫂子,没有分家的时候,兄弟嫂子都在一起过,嫂子不喜欢小叔子,希望独自占有家产,让小叔子自己单过,所以老想把牛郎排挤出去。
男耕女织时代牛郎织女故事蕴含着美好的爱情观
用什么故事表现牛郎的厚道、诚恳,又勤劳?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嫂子排挤他,让他去放九头牛,告诉他回来的时候必须有10头牛。牛郎就老老实实赶着九头牛,到了外面也没地方住,也没地方遮风避雨的,也没有吃的,挺可怜的。什么时候才有10头牛呢?这时候一个老头告诉他,你到伏牛山里去,山里有一头老牛病得很厉害,你把它服侍好了,它跟你回家,你不就有10头牛了吗?牛郎就听老头的话,到山中,果然找到一头病很重的老牛,一病不起的躺在在那儿。老牛饿了,牛郎首先打了草,三天三夜喂它,老牛吃了三天草,有点力气了,就告诉牛郎,我的腿受伤了,这个伤别的没法治,你要采百花的露水来给我洗,这样我的腿才能好。牛郎厚道、诚实就表现在这里,他真的到山里面,天天一早就去采,采百种花上的露水,天天帮老牛来洗伤口,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老牛病愈了.这个故事表现牛郎诚恳、厚道,他对老牛也这么好,很善良。老牛腿伤治好了,果真就跟着牛郎和另外九头牛一起回家了。
回家以后,老牛就教给牛郎许多办法,做他的顾问,教他怎么怎么样做。这里有两个人物了,一个是牛郎,一个是老牛。第三个人物是不可少的,就是天上的织女。织女是天帝的小女儿,有的说是第七个女儿,有的说是第三个女儿,反正是天帝的一个女儿。老牛实际上是从天上下凡在人间,他看牛郎这个人忠厚、老实,就教牛郎,七月七这一天,天上的仙女会在哪个湖上洗澡,你可以去追求穿绿色衣服的织女。听了老牛的教导,牛郎就去追织女,天上的仙女。仙女果然也看中了牛郎的忠厚、老实、勤劳,就跟着牛郎,做牛郎的妻子。两个人结合了,一个天上仙女,一个人间牛郎,人间天上,结成姻缘,恩爱夫妻,男耕女织,就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下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织女替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四口之家,男耕女织,虽然生活比较贫困,但是非常温馨,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使一家人生活得挺好。织女很灵巧,光靠牛郎的耕种不足以养活一家四口,织女会织布,又从天上带来蚕,教给附近的人养蚕织丝绸。织女心灵手巧,织得特别好,可以织出云锦天衣,五彩的布,加上从天上带来的蚕丝,织得就更好了。这一家过得非常美满。这是典型的自然经济时代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故事下半段,天帝发现自己的女儿嫁给人间的牛郎了,那么一个贫困的牛郎,天帝就发怒了,派天兵天将要把织女抓回天上去。怎么办?牛郎没有办法,这时候老牛已经年纪很大了,告诉牛郎,我很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后,如果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天上你怎么办?你把我的牛皮剥下来,你披上我的牛皮,有的传说是用我的牛皮做成鞋,你穿在脚上,就可以上天追织女了。果然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果然这个时候老牛已经死了,牛郎就把牛皮披在自己身上,挑了一个担子,前面一个男孩,后面一个女孩,金哥、玉姐,披着牛皮就上天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从头上拨一根金簪,在天上一划,她这一划,天上出现了银河,波涛滚滚,一条大河,难住了牛郎,织女已经在河东了,牛郎还在河西,一条大河横亘在中间把他们隔开了。
后来据说天帝,有的说是王母娘娘,看这一对夫妻挺可怜的,就发了善心,让他们一年的七夕能够见一次面。七夕隔着银河怎么见面呢?没有桥怎么相会?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不仅使王母娘娘有侧隐之心,让他们七夕相见,而且感动了喜鹊。喜鹊很有自我牺牲精神,七夕都飞来银河两岸,首尾相接,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座桥,就叫鹊桥。让牛郎织女踏着自己的身体在鹊桥上相会,这就成了鹊桥会。牛郎织女也成了鹊桥上的神仙鹊桥仙。据说七夕那天晚上,你在天空看不到鸟了,到哪儿去了?都到银河上搭鹊桥了。到了第二天大家发现,满天飞的喜鹊,头毛都秃了,羽翼都掉了好多,就是它有自我牺牲精神,用自己的身体做桥,让牛郎织女踩着自己的身体过去相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羽翼,自己的容貌,成就天上人间美好的姻缘。这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非常和谐的一种关系。牛郎织女两座星,隔着银河,七夕相会,形成一种非常美好的佳期。古代还把他们的相会叫星期。因为牛郎织女都是星,星期相会,所以叫星期。七夕节也叫做星期。这么一个美好的故事,很有诗意,很浪漫。起源,照理说最早是人类对星的好奇,然后产生星的传说,跟人间故事相联系,就成了七夕这么一个美好的节日。
评析古今诗歌中七夕的主题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也是很有诗意的。我们古代的诗歌,写传统节日的很多,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是过年,现在叫春节。有人统计过,古代诗歌里面写七夕的诗歌超过写过年的诗歌。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传说,引发了诗人的诗情,写了很多美好的诗歌。
这种美好的诗歌中,最有名的叫《鹊桥仙》,古代的诗七律、七绝,词都有词牌。词牌最早往往跟它的内容是有关系的,后来就成了单独的词牌,不一定跟原始的内容相关联了。《鹊桥仙》这个词牌最早就是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开始的,后来就脱离开这个故事的起源,就变成一个单独的词牌了。鹊桥仙的词牌里,很多都是写牛郎织女的。其中写的最好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北宋时秦观的《鹊桥仙》。甚至连毛泽东还提到《鹊桥仙》,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给李淑一有一封信,里面说我这个蝶恋花是写游仙的,是游仙诗,当然这个游仙是诗人自己不出现的,写嫦娥、吴刚什么的,这个在古代诗词是不多的,但是鹊桥仙中有,写七夕的词中有,就是指鹊桥仙。
鹊桥仙它好在哪里?秦观的《鹊桥仙》我觉得写出了牛郎织女这一对情侣的一些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先进的爱情观。这首词很好,我可以讲一下。开头两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纤云就是天上的云彩非常丰富,纤美。弄巧,表面上写云彩非常巧,美丽多姿,把环境写得非常美。实际上这句诗点出一个巧,纤云弄巧,纤云这个巧是跟巧女、巧仙,是跟织女的巧相联系的。织女的手非常巧,可以织出云锦天衣,实际上暗暗地写出织女的巧。飞星传恨。飞星就是天上的流星,划过天空,飞驰而过,飞星驰过去,干什么?是不是在替牛郎织女传达爱情?像王母娘娘的青鸟一样作为爱情的信使?是不是星驰打前站去报告牛郎,报告织女,可以相会了呢?
第三句,"银汉迢迢暗渡"。流星飞报,牛郎织女已经在渡银汉了,银汉就是银河,银汉迢迢已经暗暗渡过来了,要相会了。银汉,在地上叫河,河之精,在天上叫汉。这时候两个主人公出来了,牛郎织女银汉迢迢暗渡了。在暗渡之前,前面就有纤云弄巧,云彩做陪衬,飞星传恨,星作报马,流星报马.然后两个主角出来了。出来以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时候夏末秋初,秋天凉快的风,就是金风,酷暑方收,金风阵阵,金风玉露,这时候早晚比较凉了,有露水了,这个露晶莹剔透,在金风玉露的时候,牛郎织女一相逢,虽然一年到这个时候才一相逢,但是这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年就相逢一次,胜过人间的无数次。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在金风玉露中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这是上阙。主人公出来了,相见了,美好的相会。
下阙,头两句,具体的写相会怎么美好。柔情似水,相会的时候柔情像水一样。佳期如梦,两个人相会的佳期,就像梦中一样,梦幻中间,蒙蒙胧胧,那么美好,如梦如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刚才相会这么美好,怎么忍心看着鹊桥各自回去呢?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么美好的佳期,怎么忍心再沿着鹊桥再各自回去再分居于河东、河西呢?这是达到了高潮,佳期达到了高潮。眼看又该分手了,这时候有两句非常经典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自古多情伤离别.但是这个时候词一转,化腐朽为神奇,化古为新,不是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而是有两句名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个人的感情若是天长地久的,又岂必朝朝暮暮相厮守呢?关键是这种情,情长,两情久长,天长地久,不在于朝朝暮暮。
这就突出了牛郎织女情感世界的可贵,反映了我们古代的一种,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在现在也是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这样一个观念。爱情,最初是人类的性爱,性爱是基于人类异性之间的差异和吸引,从而产生一种感情。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就创造了文明的人,人类在创造文化时,也就创造了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有精神的人,他就超越一般动物的那种性爱。人类的精神被升华了,升华成一种心灵的碰撞,灵魂的契合,心灵碰撞了,撞击出来一种火花,升华成一种很美丽的精神现象。这种现象超越了一般的性爱,升华成爱情。在人类社会中,把爱情作为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很神圣的感情,很圣洁的感情。一个人人格的高低,往往可以从爱情中间,从情爱中间表现出他的品质来,所以你看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通过爱情的故事,爱情中间的生活来表现一个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性格的优劣,品格的高低。
七夕节传统内涵价值取向,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
我们看古今中外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写了很多爱情,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我们中国的《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通过他们的爱情关系,把他们的性格、形象充分表现出来。所以爱情是人灵魂的窗户,从爱情这个视角,可以透视一个人的灵魂,俄罗斯有一些著名的评论家,他专门写恋爱中的俄罗斯人,从恋爱中看俄罗斯人的性格,不仅俄罗斯,中国也是这样的,在恋爱中间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个性、形象、品质。一个人如果品格很高尚,很善良,相应的会表现在他的爱情中间。所以对于高尚爱情的追求和表现,实际上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精神追求。纯洁的爱情,高尚的爱情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海誓山盟,企望超越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牛郎织女这样久长的爱情,超过那种低俗的,或者光是考虑物质,考虑欲望的那种爱情。从古到今,有一些两性关系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是一种单纯的性欲望,或者是一种物质的欲望,通过爱情来求得物质上的满足,钱财的满足。牛郎织女的爱情,它不是这样的,如果织女是追求钱财,她不会爱上牛郎。织女她是天上的,她的地位很高,她如要追求权位,找一个有权的高官,她也看不上牛郎。织女为什么会下嫁给牛郎?她是把人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看中牛郎这种忠厚、诚恳、勤劳,所以她宁可抛弃天庭的优越生活,下嫁人间,跟着牛郎过茅草房的生活,而且要反抗天帝的命令,主动去追求这种很朴实的、平民的生活。牛郎对自己的妻子,对织女又是一心一意的,诚心诚意的呵护着她,这样一种理想,是主张当事人自己做主,反对封建势力的干涉。而恋爱的标准,婚姻的价值取向,又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不追求权势和金钱,而是追求人品,人品的高尚,这都是很先进的爱情观。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里,不管是诗歌里,小说里,还是戏剧里,都是批判嫌贫爱富,反对那种对方地位高,有钱就嫁给他,在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是批判嫌贫爱富的,都是追求人格、品行的完善。
牛郎织女的这种爱情观,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的优良的传统。优良的爱情观的传统。这种精神,这种爱情观,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能够2000多年盛传不衰,七夕节这么2000多年都能够延续下来,虽然中间经过排斥,甚至批判,但是仍然盛传下来。白居易有一句诗非常好,叫"银汉秋期万古同"。银汉就是银河,秋期就是秋天的相期相会,就是七夕。万古同,万古,不仅是现在2000年,以后还要传下去,万古都会相同,而且相信万古都会传下去的。因为这种爱情观、爱情理想是健康的、积极的,符合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是可以融入以后的时代的,跟以后时代的爱情观可以相融相通的。这样一个节日,以牛郎织女做自己的形象代表,所以我们说牛郎织女是我们东方的爱神。
把七夕作为中国情侣节不吉利吗?
也有人说,牛郎织女天各一方,一年才能见一次,把七夕作为中国情侣节不吉利。现在许多人爱过西方的情人节,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你可以去查查,2月14号,西方的情人节吉利吗?西方的情人节叫圣瓦伦丁节。瓦伦丁是一个牧师,由他在2月14号这一天做的事变成了一个节日。他做了什么事?2月14号他被处死,更是悲剧了。关于瓦伦丁有多种传说,主要两种:一种说他反对不准结婚的暴政,为基督徒结婚主持婚礼仪式,结果被当时的国王处死,有说是被吊死的;另一传说,在2月14号瓦伦丁被处死之前,他写了一封信给监狱长的女儿表白自己的爱情。所以这一天2月14号,瓦伦丁被处死表白爱情这一天成为西方的情人节。要说悲剧,不吉利,那不是更悲剧吗?问题不在这里。一种神圣或者崇高的感情,往往通过一定的牺牲才显现出来。瓦伦丁就是因为自己的牺牲,显示了他的爱情,所以被定为情人节。
相比之下,牛郎织女那还要好得多,牛郎织女它悬了一个佳期在那儿,悬了一个理想在那儿,悬了一个盼头在那儿,每年七夕可以相会,七夕相会成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日子,这个理想永远鼓舞着世间的男女来追求向往着美好的爱情。这个对七夕的歌颂,不止秦观的诗,秦观的老师,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写过,苏东坡的词里面有两句也写七夕相会的。他说"相逢虽草草",就是牛郎织女相逢的时间虽然很短促,"长共天难老"。后来毛泽东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天难老就是从苏东坡这里来的,苏东坡写的《菩萨蛮》,长共天难老,它跟天一样难老,永葆青春。所以"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就是牛郎织女不羡慕人间,人间一天像一年,度日如年,人间日似年。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牛郎织女之爱,它的精神价值,它的价值观,它的爱情崇高,达到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比那些人间的朝朝暮暮还要更可贵。这样爱情观的七夕节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情侣节。在2003年,我有机会向中央有关领导当面建议,我们何必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呢?我们七夕是我们自己2000多年的情人节。领导当时就表示赞许,而且说最好不叫情人节,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情人有一种不太好的看法,是不是可以叫情侣节。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后来写文章,都是提倡中华情侣节,七夕是中华情侣节。
从丰富多彩的活动看七夕节的内涵
许多地方,在七夕的时候,都开展情侣节的活动,有的地方叫爱情节,意思也差不多。根据我们的理念,情侣它不仅是未婚的男女,情侣覆盖面很广,覆盖到各个年龄段,因为爱情结合在一起的都是情侣。牛郎织女他本身就是已婚的夫妻,他还有一男一女,叫金哥、玉女。石家庄中华情侣节开展好几届了,内容之一就是给金婚的代表,银婚的代表颁奖,它不仅是给年轻男女、未婚男女颁奖,而且给金婚的、银婚的情侣代表颁奖,这符合我们中华情侣节的传统和内涵。
有许多地方,情侣节搞得非常热闹,既有传统内容,又有现时代的色彩。我们有一些地方,包括台湾有一些地方,自己这个城市如果有一座很现成的桥,在七夕节前一天,就把这座桥装点成鹊桥,让青年男女走鹊桥,老年夫妻也可以相携走鹊桥,这样来过七夕节。我记得前几年有一次香港的凤凰台请我做七夕节的节目,我说今天晚上福建的武夷山有770对情侣踏上鹊桥,我觉得在武夷山那个地方770对已经很多了。第二天我一看信息,不是770对,是7700对,这么大规模,上海开着专机飞去。这说明我们七夕传统没有断。而且也适合当代人的需要。在武夷山那么一个山里面,交通不算发达的地方,七夕有这么多的人,7700对情侣踏上鹊桥,这说明我们传统节日在群众中有深厚基础。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开展七夕节活动,都挖掘本地的资源,跟七夕节有关的资源,比如说河北邢台有天河山,天河山有一些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把这个发掘出来,在天河山开展七夕活动。沂蒙山区也有一些,什么牛郎屋,织女湖,它也开展活动,挖掘本地的资源。我的家乡福州有棵一千多年的大榕树,情侣们写了盟誓祈愿卡挂在树上.湖北的孝感,是董永的故乡,董永跟七仙女也是天上人间,跟牛郎织女是姐妹篇,也可以开展。有的地方举办情歌演唱会,有的地方上演直接写牛郎织女的《天河配》.把七夕作为中华情侣节来开展活动的,南北东西各个方面都在进行。
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够继承传统,有所创新,要创造适合现代人的社会交往,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七夕情侣节。我刚才讲了七夕的主题,从古到今的主题,实际上是情侣节。七夕的内容很丰富,除了爱情之外,跟这个相关的很突出的是乞巧,这也是跟织女相关联的。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心灵手巧,她会织布,所以叫织女嘛,她会养蚕,织丝绸,是这么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七夕特别受到女性的青睐,女性的节日,女性特别热衷于七夕,她去祈求天上的织女给自己心灵手巧,希望自己也能够像织女那么心灵手巧,对于女性,自然经济,古代社会的女性,她的巧,首先很重要表现在会做女工,古代叫女红,会做针线活,会绣花,会织锦,这是女子手巧很重要的一个表现,会替丈夫绣衣服,会替将来的子女绣鞋面。过去古代讲四德,四德之一就是女红。乞巧成了七夕节的一种祈求。有各种各样的乞巧方式,有的就穿针,有穿一孔的针,穿两孔的针,有的有穿七孔的针,看谁穿得好,穿的快,穿的准,这是比巧。有的还要预测自己是不是得到巧了,如在杯子里装水,把针浮在水面上,看月光底下针的影子呈什么形状,就来卜算一下是不是得巧了。因为七夕的时候,瓜果上市了,有的用新鲜的瓜果,放在盘子里,放在露天,如果第二天早上,上面有蜘蛛网,蜘蛛光顾你这个果了,蜘蛛又是受天意的影响,那么你就得巧了。有各种各样乞巧的仪式。过去自然经济,特别是在农村,特别是姑娘们,很流行七夕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豆棚瓜架底下,偷偷地听天上织女跟牛郎的窃窃私语,如果听到,那么我终身的姻缘,自己的爱情也会很美好的。这都是很具神秘色彩、浪漫色彩的一种祈巧,祈婚姻美满,祈福的活动,这些活动,我觉得比较适合在农村传承。对于城市的环境,城市的那些白领,好象就没有这种条件,你叫她去穿针引线,叫她去绣什么,好像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就很难有那种余闲,也没有那种环境。乞巧的许多活动不一定适合今天的生活,而七夕节的主题,爱情主题,那是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的,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题目。只要有人类就有爱情。银汉秋期万古传,七夕这个主题可以万古传下去。
我们在七夕节的时候,要把古代传下来的2000多年七夕这么美好的节日发扬光大。发扬我们传统的、进步的爱情观、恋爱观,能够对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爱情观,不良的婚姻现象,起到矫治的作用。这个节日,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我就讲这些。谢谢。
导播:张晞
后期剪辑:张晞
摄影:唐斌
责任编辑:唐斌[责任编辑:刘炼]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签文化(婚姻篇之二)--吴雨
签文化(婚姻篇之二)
第二十三签&& 东不就来西不成& 只因命上犯孤星& 平生()两西游记& 一在凡间一在人
第二十四签&& 婚姻本是前生定& 硬命佳人硬命郎& 亲结亲交无()() 他乡他处也成双
第二十五签&&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劝君耐守光阴过& 双年单月巧凑成
第二十六签&& 男求女许两情浓& 云雨巫山喜会逢& 终是前生修结好& 枝头结果乐雌雄
第二十七签&& 婚姻何必忙& 男女自成双& 等得高人到& 结成文吉昌
第二十八签&& 说是亲来不是亲& 只因弄假反成真& 到头是好难言好& 半路相抛月下怜
第二十九签&& 牛郎织女鹊桥缘& 相会相合在长年& 人事天时般般胜& 千年万代好团圆
第三十签&&&& 好对鸳鸯配得宜& 飞来飞去任君为& 猎人发箭多伤损& 好似孤雁邻丁飞
第三十一签&& 三生石上有前缘& 今日相逢不偶然& 情意相投胶且密& 白头偕老子孙绵
第三十二签&& 目下婚姻容易结& 到头方显是齐眉& 任他择配终需配& 残疾痴呆免别为
第三十三签&& 早结婚姻不甚和& 夫妻反目一年多& 劝君忍得这时节& 异日荣华发笑歌
第三十四签&& 偶然说起婚姻事& 不期成就自然成& 数定丝毫移不动& 六孩难问二三丁
第三十五签&& 牛郎[配合李三娘& 偕老夫妻赛凤凰& 配合年高方显贵& 儿孙满堂女成双
第三十六签&& 荆棘丛中王氏女& 世隆旷野好奇怪逢& 招商店里成双事& 榜上题名紫泥封
第三十七签&& 昔年相好好交情& 对面相逢要结亲& 纵然不()偏伤子& 要齐一家到后齐
第三十八签&& 数定夫妻配合宜& 终须刑()定分离& 纵然不()也伤子& 要齐一家不得齐
第三十九签&& 偕老夫妻到百头& 旺财多福永无忧& 团圆子媳家门旺& 置买田庄不停休
第四十签&&&& 一生大事是婚姻& 前世修来今世成& 举岸齐眉同偕老& 产男育女旺门庭
第四十一签&& 男命生来女命乖& 两家成就必生灾& 若是子孙休来问& 而且中途稳拆开
第四十二签&& 男性温柔女性刚& 伤夫()子又伤娘& 前生修定偕如意& 三个新娘去回房
第四十三签&& 一男一女正相当& 阴阳造化配成双& 偕老到头荣封皓& 多福多寿置田庄
第四十四签&& 少年说合宜早定& 莫待婚姻要速成& 纵使求神修得好& 免遭后悔两伤情
第四十五签&& 天配良缘易得成& 张生遇着小莺莺& 其中还是神仙兆& 任得俩人俱动心
第四十六签&& 亲上加亲又结亲& 何妨共有共年庚& 一朝配合相结好& 多子多孙好前程
第四十七签&& 事事容易做事难& 对面相逢似隔山& 用计巧成终必损& 宽心迟配免三番
第四十八签&& 高就高来低就低& 佳人才子好为施& 神仙若不分明说& 野鸡难跟大雁飞
第四十九签&& 月月论婚姻& 婚姻总不成& 忽然天外信& 顷刻忽叮咛
第五签&&&&&& 两家和好结良缘& 夙世因来今世为& 彼此结成鸾凤侣& 小登科来大登科
群组:&&&&&上一篇:下一篇:
Re:签文化(婚姻篇之二)
现在好多都是上上签
z6005566 |
Re:签文化(婚姻篇之二)
婚姻不靠抽签,但有时可以坚定当事人的信念
yinshanzhiren |
Re:签文化(婚姻篇之二)
先生,这些从哪里来的?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近日弄到当地寺庙文宝――《签簿大全》,博友才有佛缘与那千万张神秘的“小纸条”一一见面。我将翻录“求财”、“功名”、“六甲”、“婚姻”、“流年”、“家宅”、“六畜”、“移居”、“交易”、“风水”、“行人”、“失脱”、“出门”、“总论”“问寿”、“问病”这十六个方面近千张签。
我翻录签,但不迷信签,也从未抽过签。对签诗不全认可,有的诗意我还持反对态度。我是纯为欣赏“签文化”而翻录耗时卖力的!但愿我的劳动,会让一些喜欢玩弄文句的博友汲取文化营养,万勿受“签”影响,那上面除有一些传统美德外,尚有不少消沉、低级的东西,望能分辨!
laohuang |
Re:签文化(婚姻篇之二)
如果我抽签,该是什么签?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一定是上上签!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