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毕业军衔科技大学王本根教授简历军衔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义和,傅圣利,王本根,王清华
Ni-P-SiC化学复合镀  化学镀在表面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表现为 :化学镀的布散性能好、膜厚均匀、耐蚀性能好 ,基底材料选择范围宽 ,可以是金属 ,也可以是非金属。以化学镀镍为例 ,( 1 )在非导体上施镀可改善其装饰和功能 (例如电磁干扰屏蔽 ) ,( 2 )铝或钢材这类非贵金属基底采用化学镀镍防护技术来改善其表面性质 ,可以代替高成本的不锈钢 ,( 3)比较软的、不耐磨的基底可用化学镀镍来提高其表面的耐磨性 ;( 4)许多情况下 ,用化学镀镍代替镀硬铬 ,对于内部施镀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以及需要镀后机械加工的情况 ,具有明显的优势 ,( 5)一些基底使用化学镀镍后可使改善其钎焊性能。因而 ,化学镀在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1 4]。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 ,对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某些领域单纯的Ni P镀层已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发展了复合镀。复合镀是指由金属化合物、氟塑料、金刚石小颗粒等弥散分布在化学镀Ni P或Ni B等点阵中组成复合弥散的金属陶瓷镀层 ,以提高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摩擦、耐磨损性能。这些弥散分布的共沉积组分是较坚硬的物质 ,如Al、Cr、Mo、Si、Ti、Ta、W、Ca(本文共计4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6.00元/期全年定价:14.93元/期 共89.60元
      您的位置: >
> 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建立日期:
中心面积:
7000 平方米
近五年经费投入:
学年学生人数:
承担教学工作量:
170000(人时数/年)
隶属部门:
中心项目数:
中心课程数:
中心教材数:
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1.化学实验教学创立与发展阶段
&&& 湖南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湖南大学的前身。在省立高等实业学堂,当时设有应用化学学科与化学系,1908年已建立化学分析实验室,实验分组进行,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还有吹管分析。清朝的学部曾评估称,&中国除北洋大学外,工程学科未有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之完善者&。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基础,为化学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很多佼佼者,如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家陈云梯、陈耀祖,冶金学家李薰等。1953年院系调整,基础化学教研室与实验室仍完整保存,到50年代末期,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学科专业又得到全面的恢复。发展到1996年底,实验教学仍归属于各课程教研室。
2. 资源整合、重新组建阶段
&&&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积累,于1997年取得&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资格。应建设的要求,我校将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化工基础实验室合并组建成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1997年至1999年完成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初级建设任务,实验教学与管理实现了四个统一:(1)实验场地统一使用。(2)实验教学统一安排。(3)实验师资统一调配。(4)实验仪器、设备集中统一使用、购置与管理。提出了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转移能力和基本研发能力的&五基&教育理念,树立&淡化实验课对理论课的验证功能,实施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新观念。对原四大基础化学的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拟定了全面改革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思路和方案,并开始实施。此阶段为资源整合、高速发展的准备时期,实验室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均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1998年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湖南省&双基&实验室的合格评估(湘教通字[号)。2002年获得湖南省首批高校基础课程示范实验室建设资格;2002年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通过中期检查评估。经过此阶段的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已基本形成。
3. 强劲的学科实力使化学实验中心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 学科建设是发展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一切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都依赖于学科建设的实力。化学实验中心坚持将科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此推进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与改革工作。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的建设平台是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有两院院士4人(其中2名为共享院士),国务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拥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985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211建设平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和化工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分析化学与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和&有机化学与实验&省级精品课程。&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始终以强劲的学科力量为依托,以国家级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国家级教改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为动力,在构建&以理论化学为先导、理工融合的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的同时,率先在国内提出&基础化学实验三级教育新体系&,并予以实施。出版了与新体系相应的系列教材。坚持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已开发出30多项与之相应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与此同时,在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实验条件与环境的优化,实验室管理创新和示范辐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获得湖南省首批高校基础课程示范实验室建设资格,2003年通过中期检查,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室(湘教通字[号);2005年&分析化学与实验&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教高函[2005]4号); 2005年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通过验收评估(教高函[2005]5号);2006年,与新体系相适应的含四大化学内容的《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共4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3年&有机化学与实验&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课程(湘教通字[号),于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1年至2006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高[2005]14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2005年,化学实验中心申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初评预审后并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的实地考察。2006年12月,化学实验中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2007年,化学实验中心成功举办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届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竞赛,并协办了化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会议,《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也于同年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担负着化学化工学院及其他院系14个专业、106个班级每年约3100多名本科生的大学化学概论、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每年开出不重复的实验98个,实验开出率达100%,人学时数达16万多。同时还承担化学化工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教学任务以及科技创新训练(SIT)任务。&&& 其中2006年开始实施的全校理工科化学及其实验通识教育大平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面向全校100来个班级、约3000名本科生开设大学化学概论实验。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设置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实验项目,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建一套开放实验预约系统,实现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坚持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教师科研室进行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条件与平台。改进实验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36个(其中自研21个),保持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自研与改造仪器、设备62台套。实施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1.设置科学合理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 &&& 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将实验内容设置为三个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其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又有利于形成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
一级实验采取&录像-示范-多练&的教学方式&& 训练学生的规范操作及其技能。涉及玻璃仪器制作、洗涤、干燥和使用方法;天平构造原理、使用方法与物质称量;滴定分析;重结晶方法及其练习;熔、沸点测定;蒸馏与减压蒸馏等内容。采取录像-示范-多练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二级实验采取&讨论-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关于化学物质的合成、表征和测试等技能。涉及四大基础化学经典、验证性的实验。为与理论教学新体系配套,首先开设物理化学实验,利用各种仪器测试物质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化学平衡及表面等性质。然后利用获得的原理与技能对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验证,对物质进行分离、合成、制备,结合仪器分析手段对物质进行表征。采取讨论-启发-引导相结合的主要教学方式。&&&&&三级实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将一、二级训练的技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运用,包含给定实验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选择综合创新实验内容,让学生按给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学术性、时代感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科学、新颖、实用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分阶段采取录像-示范-多练、讨论-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三.三&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强化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实验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营造了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以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扩展了实验教学与学习的方法。&&&&&实施开放实验教学& 建立了一套实验开放预约系统,开放实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实验讲义和管理办法齐全。开放实验共设立14个。学生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开学的头两周内进行预约。开放实验层次包括综合与创新实验,开放内容包括经典的内容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综合与创新实验在专门的开放实验室和相关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部分教师和部分在读的二、三年级研究生担任开放实验指导工作。开放时间为所有工作日和周六、周日。从而实现了实验室全方位的开放。在实施开放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内容的预约和实验前的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等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学生必须通过相互合作、相互研讨才能完成实验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合作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外实验教学研究项目& 从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基金中拨出12万元,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创新实验研究立项,由教师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到目前为此,已完成了26项研究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利用课余时间,靠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实施课外科学研究项目&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采取学生选教师,教师选学生的双向选择方式,让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室进行科学研究。近5年,已有300多名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完成了89项研究内容。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SIT)项目,培养了学生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能力。年SIT项目内容如下:&&
近三年大学生创新训练(SIT)实验项目列表(双向选择)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1)金属卟啉的热行为及其催化空气氧化烯烃的研究
(2)新型导电涂料研究
(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4)UV固化涂料专用水性环氧树脂研究
(5)钯合金纳米线制备与吸氢动力学机理的研究
(6)2-芳基-2-吗啉醇分子设计与合成
(7)植物生长期对除草剂与狗尾草DNA作用的影响
&(8)纳米碳管基燃料电池电极的研究
(9)导电高分子防止金属腐蚀的机理研究
(10)有机合成新方法及应用研究
(11)柑桔籽、囊中柠檬苦素的提取分离与应用研究
(12)新型水性环氧树脂研究
(13)环境友好新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研究
(14)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新技术研究
(15)理工科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16)镁合金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17)抑弧状态下的镁合金阳极氧化
(18)有机/无机功能材料组合筛选系统研究
&(19)纳米纤维结构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超电电容器中的应用
(20)PBI121-zzp克隆体的扩增
(21)复杂体系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研究&&
(22)生理活性黄硐木脂素的合成
(23)氨催化分解及制氢动力学研究 &
(24)基于喹啉-卟啉金属配合物的红光器件的研制
(25)镁合金化学镀镍中的腐蚀与无孔镀工艺研究
(26)电化学阶边精饰法制备钯镍和钯银合金纳米线的研究 &
(27)异纤维素A酸类药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28)纳米二氧化钛电极的制备新技术
(29)低温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研究
(30)光能-氢能-电能系统构建与应用
&(31)多通道反应系统与高速检测方法研究
(32)(s)-盐酸布比卡因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33)青海锂盐湖高镁锂比氯化物溶液的分离研究
(34)运动明胶模板法制备超细磁性氧化物
(35)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36)耐蚀锌镀层工艺研究
(37)治疗高血压药1,4-二氢吡啶类钙抗拮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38)反应型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能转换材料的研究
(39)导电聚吡咯的制备及其防腐蚀研究
(40)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电化学超电容器电极研究
(41)固体酸催化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42)临床重大疾患的新型生物传感诊断法的研究 &
(43)无机纳米界面上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研究
(44)分子内质子转移型化合物用于光化学超分子器件的研究
(45)多芳基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
(46)有机导电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能量储存、燃料电池、隐身涂层等领域的应用
(47)镁合金材料的&绿色&环保型表面精饰研究 &
(48)高灵敏荧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49)生物活性黄酮苷的提取分离和合成新方法研究
(50)镁合金电镀铜的工艺研究
(51)深孔AAO膜板的研制与钯镍合金纳米线的合成
(52)纳米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53)新型类维A酸衍生物及药物机理研究
&(54)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与核DNA关系的研究
(55)温室离子液体制备与电化学特性研究
(56)稀土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57)新型CORROLE的设计合成及荧光化学传感性能的研究 &
(58)金属卟啉仿生催化新工艺研究
(59)MoO3/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光照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3.引入现代实验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 (1)更新仪器、设备,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 引进现代大型仪器设备& 通过增大投资力度,更新仪器设备,已引进核磁共振、气质联用、液质联用、荧光光谱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以适应综合、创新实验的开设。近五年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率达75%,仪器、设备的微型化、微机化、数显化达31%。对红外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使实验所用仪器设备保持了先进性和实用性。 &&& 自制、改进仪器设备&&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改造了&饱和蒸气压&、&平衡常数测定&、&红外光谱仪&&量热仪&等装置33套;研制安全加热装置32套,可视冷模传质塔1台;电镀清洁生产线模拟装置1套;弃用汞柱压力计,研制传感数字压力计10台,这些自制仪器设备均已投入使用5年。 &&& (2)研制与引进多媒体课件,扩展实验教学手段 &&& 几年来,我们广泛使用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自制与引进了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模型、演示课件和动态演示装置等共36套,特别是在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研制开发了一套复杂、典型的化工生产流程动态演示装置及1套化工基础实验仪器设备演示模型,引进10个化工基础实验的仿真课件和1套化工设备动画库演示课件,学生通过观摩和网上模拟学习,大大地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使用的课件与内容如下:
研制、引进并使用的实验教学课件及内容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S区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d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p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S区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d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1)
泵性能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d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2)
&过滤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丁二酮肟高吸收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镍
阻力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岩盐中的氯
流量计(仿真,引进,中英文)
气相色谱柱的制备
传热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辅酶催化合成安息香
吸收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冰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精馏实验(仿真,引进,中英文)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咽
脉冲法(仿真,引进,中英文)&
二苯酮的光化学还原反应及苯?哪醇-苯?哪酮重排反应
&阶跃法(仿真,引进,中英文)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绘及结构分析
化工设备动画库(动画演示,引进,中英文,包含有流涕流动、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换热器、蒸发器、精馏塔、吸收塔、萃取塔、干燥器等相关内容共计105个项目的动画演示)
内型-降冰片烯-顺-5,6-二羧酸酐的制备
英文版实验教学电影(引进)
迁移数的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幻灯片(引进)
差热分析法测定碳酸氢钾的分解热
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引进,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化、化工)
磁化率&&配合物结构的测定
四大化学试题库(引进)
&&& 化学实验中心已建立专门的网站(http://),该网站在网络教学与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设置的主要内容有&中心首页、师资队伍、设备环境、实验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在线和资料下载&等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查询和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状况、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等各种信息。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学习,观摩多个实验教学过程,预约实验内容,查询实验成绩。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资源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开放实验预约系统、实验模拟和观摩学习、实验教学资料、实验教学运行制度。&&& 开放实验预约系统& 系统分为学生入口和教师入口两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均可入口的系统分为首页、网络教学、实验预约、查询系统、使用帮助等。首页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名单、开放实验规章制度等信息。网络教学包括开放实验教学大纲、计分方法、实验安排(实验项目、开放周次、实验地点)。实验预约系统包括注册、登记、修改与取回密码、实验预约。查询系统包括预约结果查询、成绩查询。使用帮助包括如何预约实验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等。&&& 教师入口系统包括日常教学管理、个人设置、系统设置。日常教学管理包括查询预约情况(按周次或按当次预约)、录入考勤与实验操作成绩(直接输入或按时间输入或按班级输入)、录入报告成绩(直接输入或按时间输入或按班级输入)、查询学生信息(按学号查询或按姓名查询)、查询学生成绩(直接查询或按班级查询)。个人设置包括修改个人密码。系统设置包括实验开放时间、实验室人员、项目、专业实验教学要求等设置。&&& 实验模拟、观摩学习& 网上挂有10个化工基础仿真实验和23个观摩实验教学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先在网上进行模拟、观摩学习,然后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教学资料& 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日常管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静态信息,包括实验教学中心人员结构及基本情况、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日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课程安排、&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制&、&学生实验数据填写制&和&实验报告批改制&。实验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学校资产处有关信息和兄弟院校经验。工作计划与总结、设备计划、研究项目、技术改造等。
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德才兼备,俞汝勤院士曾荣获全国师德标兵,
郭灿城教授、旷亚非教授
和蔡炳新教授曾多次获得湖南大学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实验中心人员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共1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9篇,教学研究成果已被国内12所学校采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1项,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课题12项。发表科研论文887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论文495篇次,引用次数达1424;SCI引证344篇,EI引证93篇。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18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和其他省级以上的科研奖励18项。仿生催化科研成果的应用被中石化总公司称为&开辟了碳氢化合物氧化的新领域&。目前,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正在应用该技术进行年产125000吨环己酮生产工业装置改造。采取多种途径,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进行了辐射与交流。
教师的德与才是教风的统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敬业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2004年,俞汝勤院士荣获全国师德标兵,他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于2003年以&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为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郭灿城教授、旷亚非教授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获得湖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蔡炳新教授8次获得湖南大学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奖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教学能力和水平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有了一批爱岗敬业的教师,有了全国师德标兵的典范,使得总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一批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参与本科实验教学& 多年来,中科院院士
俞汝勤教授
和姚守拙教授分别给本科生开设分析化学前沿、生命科学的新分析方法等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授均给本科生上基础实验课。这些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了基本保障,院士和一些名教授的学术成就影响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考研率成倍增加,考取名校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
通过基地和省级示范实验室的建设,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主力军& 由于坚持执行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使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几年来,在学校讲课比赛中,何凤姣、江国防、尹霞等5位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王玉枝、曾鸽鸣等获得二等奖,刘红玲、张晓兵等获三等奖。这些教师均能较好地运用启发式和互动式进行教学。江国防、张晓兵两博士由于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优秀,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张晓兵、江国防、蒋健晖等5位教师被优先选派出国深造。
一批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承担教改课题&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
师郭灿城教授承担由世行贷款的教育部教改子课题1项、省重点教改课题1项。教授
汪秋安博士承担教育部重点教改子课题1项;
张季爽教授承担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子课题1项;
蔡炳新教授承担由世行贷款的教育部教改子课题2项、省教改课题1项;
王玉枝教授承担国家教改课题1项,省教改课题1项,学校重大教改课题1项。这些项目负责人能带领一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研水平,也大大地促进了教改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后,使教师和实验人员对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将知识在实践教学研究中固化,为校内外研制和改造了一批本科实验教学仪器与设备,培养了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自实践能力;教师熟练掌握了一批现代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适应了实验三级教育新体系的教学,开发了31个新实验,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据教师反映,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的实验技能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能力与水平
科研项目与科研论文& 近五年来,实验中心的部分教师承担了一批国家973、863、9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课题共121项,总经费达6739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87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论文495篇次,引用次数达1424;SCI引证344篇,EI引证93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100万元以上的重大课题12项。
100万元以上的科研课题&
项目负责人
起止时间(年)
资助经费(万元)
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
俞汝勤、姚守拙、郭灿城等
生物纳米技术用于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
&仿生催化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酮工业试验&
新分离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进行高分子材料等分子设计研究
湖南省计委
&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
&仿生催化空气选择氧化烃类功能化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
新型纳米颗粒材料的生物医学纳米器件
痕量活性物质分析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碳氢化合物仿生催化氧化研究&
电解水阳极复合镀层研究
高性能尼龙6树脂的开发和应用
&& &科研获奖及已授权的专利& 近五年来,实验中心的部分教师获国家级科研奖励和专利共16项,省级奖励4项。
近5年来的科研获奖和专利&
获奖名称/专利名称(类型)
主要完成者/发明人
等级/专利号
复杂体系成份分析及波结谱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俞汝勤、吴海龙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痕量物质分析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
王柯敏、杨荣华、何晓晓、李杜、羊小海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U&氧桥双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及其应用研究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柑橘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
汪秋安(4)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烟草及制品化学成分系统分析方法与识别技术研究
魏万之(2)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氨基化硅壳类纳米颗粒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发明)
王柯敏、何晓晓、李杜、谭蔚泓
氨基化硅壳类纳米颗粒材料在核酸富集纳米传感中的应用(发明)
王柯敏、何晓晓、李杜、谭蔚泓
毛细管电泳模式滤光分析仪(发明)
王柯敏、周征、肖丹、羊小海、周雷激、李杜
选择性氧化二甲苯成家基苯甲醛、甲基苯甲醇和甲基苯甲酸的方法(发明)
郭灿城、刘强、刘洋
催化空气氧化烷烃和环烷烃方法(发明)
郭灿城、刘强、张晓兵
含替加氟的卵磷脂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发明)
多级式压电化学传感器(实用新型)
酶及微生物压电传感介体的光固化方法(发明)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已烷的方法(发明)
郭灿城、刘强、刘洋、张晓兵
一种颗粒状冰晶石晶体合成方法(发明)
何凤姣、苏长伟、张晓青
反式-(+)-水合蒎醇制备方法(发明)
汪秋安、廖头根
空气氧化六碳环化合物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发明)
郭灿城、刘强、王旭涛
便携式烟火报警系统检测器(实用新型)
李素芳、蔡建林、李雄
国家, ZL.5
多级式压电化学传感器(实用新型)
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
自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6项,省级2项,正在建设的国家级教改项目5项,省级2项。
已完成的教改项目有:
(1)&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王柯敏、郭灿城、旷亚非、蔡炳新等);
(2)&一段式(理工融合类)的课程体系实践、完善与总结&(国家级,蔡炳新等);
(3)&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国家级,汪秋安,蔡炳新等);
(4)&面向21世纪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国家级,张季爽、蔡炳新等);
(5)&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国家级,刘芹青、何凤姣等);
(6)&应用化学(本科)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国家级,郭灿城、蔡炳新等);
(7)&深化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和管理改革,建设国内一流的实验中心&(省级,蔡炳新、旷亚非等);
(8)&化学主干课程教材体系和内容改革与实践&(省级,重点,郭灿城、张季爽等)
正在进行的教改项目有:
(1)&分析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国家级,王玉枝、王柯敏、蔡炳新等);
(2)&分析化学与实验&国家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省级,王玉枝等);
(3)《无机化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何凤姣等);
(4)《有机化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郭灿城、江国防等);
(5)《分析化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张正奇、罗明辉、王玉枝等);
(6)《基础化学实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级,蔡炳新等);
(7)&有机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湖南省,郭灿城、汪秋安等)。
成果的应用
科研成果的应用& 博士生导
教授,注重科学研究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首次将仿生催化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碳氢化合物氧化工艺的实践,并获得工业上的成功。该技术于2003年9月在中石化巴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年产45000吨环己酮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在不改变现有工业设备、不停产和不减少工厂产量的情况下达到大于7%转化率和90%选择性的效果。中石化总公司称&开辟了碳氢化合物氧化的新领域&。目前,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正在应用该技术进行年产125000吨环己酮生产工业装置改造;中国石化石家庄化纤公司正在新建年产100000吨环己酮仿生催化工业生产装置。
教学成果的应用&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转型的要求,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基础化学实验&三级教育&新体系,到目前为至,体系和教材在国内已被12所相关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湘南学院等)所采用。管理模式也被华南师范大学和省内一些高校所借鉴。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将其建设成果采取多种途径在国内外进行了交流与辐射。主办与参加全国性教改会议23次,作教改专题特邀报告6次,接待116所国内外高校来中心参观与交流。为国内16所兄弟高校设立并资助教学改革课题21项。为本省高校研制数显化工仪器、设备39台套,并培训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通过交流与辐射,带动了其他高校的教学改革,同时,我们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也被多所学校所借鉴,教材与教学体系被12所高校采用,从而扩大了学校和学生的教学改革受益面。
通过会议、特邀报告、接受来访等措施进行交流与辐射
(1)主办全国性教改经验交流会7次,参加国际、国内教改会议共16次。
(2)承办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2次和全国性教改会议2次。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IUPAC国际化学教育大会上,我们就教学新体系作了发言,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浓厚兴趣。
(3)应邀在省内外高校(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作教改专题报告6次。特别是2000年12月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的教改经验交流会上,我院
教授就新体系的研究与实施作了不限时的报告,引起了70多位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1999年至2004年,实验教学中心主
教授被特邀分别在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和怀化学院等高校作了实验中心建设与教改的专题报告。
(4)接待国内116所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361人次教师来院参观与交流。
(5)派出40人次赴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大连、厦门、南京、云南和新疆等地参观学习。
通过交流与辐射,新体系及其教材已被国内12所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采用,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也被一些学校借鉴。华东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就如何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实施我们的教学新体系和系列新教材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有所创新。湘南学院借鉴 &三级教育&体系,已编写出适应以师范为主、非师范为辅的&三级实验&讲义。
通过校内外教改立项、建立辐射点进行示范辐射
近5年,为完善教学新体系、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成果,利用国家教学基地建设基金,组织了4批教改立项,共35个项目,其资助金额达23万元。其中为湖南省及周边地区16所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教改立项共21个。2003年对外设立教改项目如下表:
对外设立教改项目一览表
&三级教育&新模式中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
湖南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理论教学)的完美与实践
华东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的完美与实践
华东交通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学习网站构建
华南农业大学
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探究教学&与实践
基础化学&固体反应&的教学研究
国防科技大学
物理化学习题课件制作
国立华侨大学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重庆工商大学
无机化学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
湖南工程学院
化学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的改革
绍兴文理学院
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长沙理工大学
实验中心运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绍兴文理学院
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素质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质的研究
&三步法&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
在医学生化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怀化医学学院
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平顶山学院
化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实践
通过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不仅有利于推广教学改革成果,而且带动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增大改革受益面。如华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绍兴文理学院通过立项,在吸收我们的经验的同时,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与运作新模式。一些学校还采用了我们的基础化学&三级实验教育&新体系和相应教材。
通过对校外的技术输出进行示范辐射
&&& 在实验室建设中还特别注重技术力量的输出,近4年为长沙理工大学、邵阳学院和湖南大学环工学院研制数显化工仪器、设备(精馏、吸收、萃取、传热、过滤、流化、阻力、干燥等)共39台套,并为这些高校培训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扩大了学校和学生的受益面。
实验室规章制度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第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防大学毕业军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