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几月几日是腌肉的腌制方法日子

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农历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天阴历几号,今天农历多少号
√ 算命系列
√ 推荐测试
/lhl/jintian/卜易居免费算命大全
今天农历查询
今天是:公历日&星期一农历乙未年(羊年)四月初一
  农历与阴历小知识:以一个太阳回归周期为一年,是为阳历,这是世界通行的,称之为公历。以十二个朔望月(即一个月圆月缺周期)为一年,是为阴历。阴历年(一年约354天)和阳历(一年约365天)并不同步,因此中国传统的夏历通过置闰月的方式,使阴历年大致上同步于阳历,称之为农历。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但一般意义上讲,农历即是阴历。
  从上可知,农历几月几日与月象相应,如农历十五日为月圆之夜,而公历则没有这个功能。与农历相关的中国重大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来算的,大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6日左右。今天几月几日星期几的详情,您也可以通过【】进行查询。
  黄道吉日一般是以农历为准来测算的,如果您想要查询今天农历几月几日的黄历吉凶情况,可以点击【】进行查询。& 又到冬至腌肉时又到冬至腌肉时又到至腌肉时
记得小时候每逢临近时,亲总会商量腌制一些什么,诸如鸡鸭鱼肉什么的,有时候也会灌制一些香肠。当这些腌货挂出来时,我就会盼着能吃到这些腌货的日子。
当我后,父母已老,不再有精力操持这些腌货。于是,我只好到市场上去买现成的腌货。后来,听说腌制品含有亚硝酸盐,是致癌的。于是,我们小家庭失去了吃腌货的乐趣。
后来,到大哥家吃饭,吃到了大嫂腌制的咸肉,真的香啊!儿子直叫好吃,回家时大嫂拿了两条咸肉包好让我们带回家。此后,每逢节去大哥家,大嫂总会准备好两条咸肉让我们带回家。
过得很快,一晃几年就了,大哥的两个都已成家,几家一分,大嫂腌的咸肉供不应求。我们去做客的时候,看到大嫂腌的咸肉越来越多,我们感到不能增加大嫂的负担。于是,我和人商量,我们腌咸肉,大嫂的咸肉我们不能拿了。
随后的国庆期间,我们去大哥家吃饭,我和大嫂说今年咸肉我们自己腌,不能再麻烦您了。大嫂说,不麻烦的。我说,我想自己试试。回家的路上,儿子不开心了。儿子说,大腌的咸肉那么好吃,你们会腌吗?我说,我们会的,你放心好了。( 网:www.sanwen.net )
冬至到了,我把大嫂教的方法和网上搜得的方法进行综合,制定了自己的实施方法,我冠之以“安全腌制咸肉法”。
因为,目前市售的咸肉大部分含有亚硝酸盐,这是在腌肉时为了防止产生肉毒杆菌而人为添加的,同时亚硝酸盐还有防腐和使肉色变得鲜红等优点,尽管在合格的咸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极微量,对人是安全的,可是人们总是不放心。因此,我的方法是一种不含亚硝酸盐,又可以长期保存咸肉的腌制方法。
腌制咸肉一般选择在冬至前后,室温低于摄氏10度时比较容易腌制好。将新鲜猪肉(一般是五花肉或腿肉)切成宽5厘米左右的长条状,用盐200克、花椒25克均匀地擦在肉上。然后,把肉放入腌制容器,最好用陶瓷或搪瓷容器,将腌肉放入后,用手压紧。如果腌制容器没有盖子,应用塑料薄膜蒙上并用绳子扎紧。
初次上盐24小时后,腌肉会渗出一些血水。这时,将100克食盐,再次抹在肉上,将肉上下调换一次。
再次上盐24小时后,腌肉会渗出更多的血水。这时,将100克食盐,再次抹在肉上,将肉上下调换一次。
盐上完后,每2-3天将肉上下调换一次,约10天左右即可腌好。如果,室温超过15度时,应加入50克高度白酒,以保证腌肉在腌制中不变质。
腌好后,晾晒是关键。将腌肉挂在通风和阳光好的地方晾晒,要注意翻动,使阳光均匀地晒在腌肉上,一般在10天左右,肉皮上和肥肉部分有少许的油渗出即可。这时候的咸肉切面,肥肉呈白色和浅粉红色,瘦肉部分呈深红色,否则还需要晾晒。
腌制并晾晒好的腌肉,应放入冰箱冷冻储存,不能放在冷藏室,因为用这种方法腌制咸肉中的盐分比较少,放在冷藏室久了会发霉(因为没有亚硝酸盐等防腐剂)。
通过用这样方法腌制并储存的咸肉,味道不太咸,香味浓郁,可蒸、煮、配菜,一般在2年内不会变味、变色。
一般腌咸肉,用盐在14%至18%,本方法仅用8%,因此,比用盐多的咸肉味道更鲜美。
另外,晾晒是关键,必须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不能放在没有太阳的地方。吹干的咸肉,没有晒干的香。
当最高气温超过18度时,则不能保证咸肉的腌制质量,因此必须注意气温的变化。
当我第一次用使用上述方法腌制的咸肉与香芋同蒸的时候,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比我大嫂的咸肉更胜一筹,儿子终于放心了。
现在,每当我下班打开家门的时候,我马上就会知道今天晚上的菜里有没有咸肉,即使只用了一点点,我也可以闻到。因为,这种诱人的香味是独特的。
我和爱人将我们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了很多亲朋好友,他们都取得了成功,享受了自己亲手腌制的美味咸肉。
在2014年冬至临近之际,谨以此文让们分享。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5-1605-1105-0704-2604-2004-1804-1804-1704-1704-17&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文友!&推荐阅读并说 现在,每当我下班打开家门的时候,我马上就会知道今天晚上的菜里有没有咸肉,即使只用了一点点,我也可以闻到。因为,这种诱人的香味是独特的。&推荐阅读并说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至临近时,父母亲总会商量腌制一些什么,诸如鸡鸭鱼肉什么的......:民以食为天,赞!推荐!:很喜欢,如此细腻之笔透彻出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乐趣!推荐阅读!问好海虹!:颀赏好作品!赞了!问候老师!祝师安好!:拜读佳作!喜欢!问候海虹兄弟!:点喜欢,推荐阅读。:非物质文化美味文章!赞:自己动手做美味,自己动手写美文,一举两得,真好!欣赏!:正因为那一块块挂着的腌那肉,春节才有那浓浓的年味。好文,欣赏,喜欢。:又到腊肉飘香时,想!问候海虹!:好吃!:我都流口水了:学习。赞:学习。赞:欣赏佳作,喜欢。问好!:知道了腌肉的做法,推荐给更多人。:欣赏美文,推荐共赏!:我没吃过腌肉,看来得尝一尝了!:腌制咸肉拜读佳作!喜欢!:欣赏佳作,喜欢,赞!!:好经验,学习了!:哈哈 看了真想吃呀!哈哈:咸肉少吃!:典故文章,顶:笔者是心细之人:点喜欢,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顶喜欢一个:分享美文美味!赞:欣赏、祝福!:好啊!把腌肉写成散文。优美。赞!:优美,很赞,吃着腌肉长大,但现在我已有很多年没吃过腌肉:生活需要调剂,有生活情趣的人,才能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欣赏,问好!:战友腌的咸肉真鲜美,写的佳作真精彩!点个喜欢!:描述得非常详细,点滴生活才拼凑出我们对生活的情趣。学习了,喜欢!并问好!:推荐阅读,问好文友!:拜读过后,余香满口,也唤起了我童年的歌谣。:好象闻到了咸肉的鲜味!欣赏,拜读!:欣赏,拜读:你的腌肉我没有品尝过,厨房里飘出的香味,真让人流口水!问候海虹老师!有空也去你那采采:这还真得学学、久违的回味!拜师了、感谢!问好!:小时候腌酸白菜:推荐阅读,问好文友!:仔细周到,我想都可以照你这个做腌肉了!生活气息浓郁仿佛我就在你家看你做的!:推荐阅读!问好海虹!:能重温家乡儿时的过年.为何寻找不着儿时的味道:推荐。:海虹早安!:美味:回味悠长!:家的温暖:分享快乐,分享美味,问候作者!:来欣赏一下精彩的文字!:来欣赏一下精彩的文字!:喜欢这样的文章,既能欣赏佳作,又能学一种佳肴的作法。赞一个:美味与美文,雅致才情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
sanwen.net&&&&&&&&&正文
记忆中的年味征文:腌鱼腌肉来忙年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丁运时
13:01:20&&
  编前:丁先生的文字,让人忍俊不禁,腌鱼腌肉,老妈年年喊多年年多,谁让咱生活条件好了呢!多就多吧,沉甸甸颤悠悠挂满腊味的竹竿,在灿烂的阳光下鲜红欲滴,这样的年,还真有味道!
  按民俗,过年是要腌鱼腌肉的,谁家腊货腌得多,表明家境兴旺,所以在冬至前后家家户户腌鱼腌肉真忙。我家自然也不例外。筹办腊货,向来由老妈一手操持。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她对婆婆当年的&吝啬&至今耿耿于怀,于是非常&贪多求全&,腊鱼腊肉灌香肠,一个品种也不能少,且讲究&堆头&,照她的话说,&这样才显得有过年的气氛&。
  可是去年办的腊货委实太多,吃到盛夏仍剩下不少,无论是冰冻冷藏,还是用酒糟,家里依然&销&不动,最后无奈而又心疼地将一大包腊货送给了隔壁的太婆了事。鉴于这一&惨痛&的教训,老妈再三强调,今年过年前少腌一点,应个景就行了,免得到时候吃不完浪费。
  话虽如此,眼见街坊邻居忙着置办腊货,她又坐不住了。其实,哥嫂虽组成了小家庭,但仍一起过年,嫂子已经托娘家腌了不少鱼肉,而我的单位也会分一些过年的物资,因此老妈根本用着慌张的。然而,多年的积习总让她觉得差点什么,非得时不时地采购一些才心安理得。那几天,我每天下班,她都要问一声&分了东西没有?&&还没呢,急什么?&她若有所失,匆匆忙忙地赶往小菜场,不一会儿拎着几条鱼、一块肉喜滋滋地回来,熟练地腌制起来。 家里人都劝她别腌多了,她连声答晓得晓得,有分寸的。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不知不觉屋檐下的竹竿上,一些腊货渐渐越挂越多。起先只是两三条鱼,后来又加上一两刀肉、几串香肠。后来,几乎隔天一个变化,不断有新的腊货加入,在灿烂的阳光下鲜红欲滴,煞是好看。嫂子把腌好的腊货拿回来了,溱在一起满满一竹竿,沉甸甸的,压得竹竿颤颤悠悠,而我分的年货也早已都一一到位,其中也有一些鱼肉制品,免不了腌起来。看着这些腊货,老妈心里欢喜得很,嘴上却在埋怨:&哎呀,一不小心又腌多了!&
  过年前几天,老妈回乡去&吃酒&,&先富起来了&的表弟拖回一车鱼,让她选几条。老妈可不含糊,挑着大的一气拿了五条,大概有五十多斤。想想家里实在是不方便晒了,就央求乡里的亲戚帮忙腌,等以后回乡时再拿。回到家,老妈算了一下账,估摸着今年的腊货比去年竟然又多了很多,吃不完已成定局,这回她真有点发愁了。面对我们的唠叨,她只好讪讪地笑:&哎,一不小心,又腌多了,等明年一定少一点&&&我们都笑得弯了腰,再不相信她的话了!(作者: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丁运时)
编辑:毕贞云
八卦门·竞技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鲁B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鲁)字第161号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许可证号:鲁号[-B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10518&鲁ICP备号发布时间: 12:34:50
80%玩微信的莲花人,都在关注莲花谣
时间的流逝,传统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比如我们不知道先辈穿什么样的衣服?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样的主食和菜肴?也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穿越丛山峻岭,去勇闯江湖。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这种现象都存在,只是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在中国似乎更严重,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留下来是很多文字和 文物,但是缺乏的是对我们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人的具体生活情形的记录。个人认为,我们的古人的智慧是耀人的,只是这些先人智慧没有得到科学的继承和发展。这个话题说到这很沉重,而我自己目前也没有去改变的能力,虽然我有这个雄心。
对于家乡,我虽然很爱,惭愧的是对我的家乡似乎是陌生的,离家17年之后,我觉得家乡对我也很陌生。有一次从google的卫星地图上观察莲花县,我发现,我对生活过17年的地方的了解的是非常有限的。我熟悉的地域不会超过我家房子一公里。当然我也说不全村所有地名,山名;对于邻村,邻乡,那根本就是陌生。于是这个时候家乡原本清晰的的样子彻底成了一幅模糊的画面。我是莲花人, 而我能代表我是莲花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我会说莲花话,还有就是我遇到莲花口味时那种难以控制的食欲。
前几天在我的文章《莲花方言有古韵(四)》的留言中,有一位老乡说要我莲花的民俗,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今天这篇文章也是对这位老乡的一个回应。
莲花的民俗似乎有很多,在这里只说最常见的。 一个是春节,一个是结婚和乔迁。
春节对于莲花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这里没有之一。而对于莲花人,春节中最重要的一天不是初一,而是大年三十。这一天一早,家家户户要上祖坟上杀鸡。而且对这只鸡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成年的被阉割的公鸡。鸡被宰杀后,鸡血留在祖坟上,鞭炮响 起,子孙们在祖坟前作揖,叩拜,祭奠祖先。除夕当日的午餐的主菜就是那只牺牲的公鸡。当然还有腊肉,也是主菜之一。莲花人说“根饭”,即年根饭,指除夕当天中午的团圆饭。因此,在外务工的人一定要在午饭之前赶回自己的家,若没有赶上这团圆饭,则这个年就不算在家乡过了。而为了这个年,是要做很多准备的,比如一年前就要孵小鸡;在腊月是要做很多准备的,比如一个月前就要开始腌腊肉;半月之前开始做各种糯米果子,待客用,现在大家都是上市场上购买年货了,自己家动手做的很少;一周之前要开始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锅碗瓢盆,柜子椅子都要一个一个洗一遍,洗完之后要在太阳底下晒干;屋内和窗户上的死角和蜘蛛网都要弄掉。
三十中饭之后,开始贴春联。以前大多数人家是一边写一边贴。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从市场上买对联回来贴,写这一个环节就少了。晚上,大家就开始试穿新买的衣服,大年初一这天做准备。初一一早,是要起来回香的,要放鞭炮,所以初一早起来就会看见门前很多鞭炮纸屑,一般都是满地红,这个纸屑也不会在初一那天打扫,一直要保留几天。主要是为了保留并呈现春节的气氛。
初一是每一个村子全年最热闹的日子。早晨要吃素的,一般就是面条。所有的人都会穿上了新衣服。男人和小孩早餐之后,就开始在村子里逐家逐户的拜年。村子里都是一群一群的人在行动,这些群体也是有讲究的,主要就是同一个宗族的人凑在一起,一起去家家户户拜年。大家都是欢声笑语,对方也是非常客气,邀请大家坐下来喝茶,但是,由于村子里人家多,不可能都坐下来喝茶吃年货。所以大家都是匆匆地进来,又匆匆地离开,而主人这个时候为了表示感谢,就要在大门前给大家发烟。以表谢意。最后是整个宗族的人一起去祠堂里拜祭先祖。每一家都要拿鞭炮。一路上鞭炮声阵阵,进了祠堂更加是鞭炮声震天,硝烟味弥漫了整个祠堂,让人呼吸都困难。但是大家就是图个热闹,先人们也只有在这个时间才能接受后人的祭拜。
这里对贴春联也要说一个情况,就是若某户人家先年老人了,那么这户人家是要贴绿色的对联,这个一般市场上买不到,因此一定要自己书写。对联上写的都是对故人的怀念。第二年变为了对联用黄色的纸;第三年可以不贴对联,第四年就可以贴回红色的春联了。,这里估计和守孝三年有一定的关系。初一那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给有人过世的人家拜年。程序是先在堂屋内拜祭故人,去世的人的后代跪着行礼,仪式完毕,群体中有一人去把跪着的人扶起来。最后大家就大声喊拜年。到了下午,村子里当家的妇女就要开始串门拜年了。
大年初二,小孩是去外婆家或者大人去去丈母娘家拜年的日子,这一天可不能乱跑。作为小孩这一天是一个非常愉悦的日子,因为到了外婆家由于自己是客人,可以放肆一点,又吃又玩。关键是妈妈不在身边,少一些管制。而妈妈在家里要接待姑父及其孩子的拜年。在压岁钱方面这一天可能是收的最多的。
大年初三,初四一般可以去姑姑家或者姨家,初五初六就可以随便走了,总之所有的亲戚,可能平时来往不多,但是在春节期间都要走上一遍。走亲戚,走亲戚,亲戚之间只有走动才有亲情。在乡下一直到十五,应该说都是在过年的氛围中。
十五那天是元宵节,在在元宵节那天特色是舞龙灯和放风灯,汤圆吃的很少。而舞龙灯和放风灯随着会这些手艺的人离去,也就渐渐成了难得一见的风俗了。主要原因还有:舞龙灯需要有很大的组织活动,一方面龙灯做起来很费物力和人力,另外一方面舞的时候也要组织一伙年轻人能完成。而且现在很多人年轻人在初四初五就要返回城里务工,所以就很难筹齐一个龙灯队。对于放风灯,和孔明灯很像,但是由于无法控制风向和风灯的落地点,因此经常有风灯点燃森林的事故发生,因此这个习俗也就慢慢消失了。当然十五那天对于有先人故去的家庭,那天还要去坟上送花灯。
春节期间其实也是举行红喜事的好日子。主要原因是南方的气候,冬天较冷,有利于食物的保存;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传统社会,冬天不是农忙季节,有时间来操办喜事。什么娶妻,嫁女,乔迁都是选在春节前后举行。到了现在,更是这样,由于老一辈的习惯都希望在家操办这些喜事,而平时都在外地工作儿女,只能在春节前后回老家操办喜事。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我老爸说他还经历过用轿子接新娘的日子。我的记忆中,新娘要么是走路过来,要么是用车接过来。记忆最深的是,结婚要有一个迎亲队伍,男方要有一个小乐队。主要乐器是唢呐,锣,鼓和锵锵(不知道是否是这个词)。这个乐队要操练一曲迎亲曲。还有一个迎亲之物是红色的旗子,开始的时候旗子上没有字,在2000年后,旗子上开始有了自己宗族的姓氏。也不知道是不是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后的结果。这样迎亲的队伍就组建了。当然还要准备其他物品,比如给新娘家的见面礼等。一行人到了新娘家是要过关的。一般新娘那边的人要求接亲的人表演节目,最多的是唱歌。还有就是要给红包。最后才能见到新娘子。新娘出嫁前也有一套程序,要拜别自己的亲眷。今天之后就成了别人的媳妇了,既高兴又难过,这个时候新娘子一般都是哭红了脸。但是无论如何新娘子在自己的亲戚好友的陪送下,要和新郎一起去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家了。 在婚礼宴席上最重要的一餐是新娘子接回来的那天的午餐。这个午餐很重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新娘子必须接回来了,才能开始;2)男方的舅舅必须到位,坐一席(最重要的席位)。这两个是开席的必要条件。那餐的菜谱也有讲究,比如说,鱼肉,扣肉,粉丝,鸡,是必备的,有10多道菜,而且出菜的顺序也有讲究。(具体的菜名和出菜循序等我和我爷爷商量好后再写出来)。晚上还有一餐邀请自己家族的酒宴,主要是喝酒,我那个村子叫做“闹房酒”,中间还有一个叫做“占房”的环节,就是请宗族中有声望的人来给敬酒和给新人送祝福。之后就是闹洞房了,莲花话称“炒新人”。莲花没有炒伴娘这么一说。主要目的是让新娘子认识宗族中男方的亲戚朋友,未来生活在一起,知道如何称呼对方。
乔迁对莲花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人生大事。莲花人似乎特别喜欢盖房子,而且家家户户都要盖,每一个男丁都要有自己的独栋房子。所以在莲花的木匠,泥水匠是非常容易找到活的,做装潢生意和买建材生意一直是很红火。很多的的一辈子的目的,似乎就是盖一个房子。有一次和我叔叔聊天,叔叔说,人都有自己的最求,特别是到了中年。而在乡下,大家的追求就是盖一幢房子,进而获得别人对其能力的认可。乔迁之喜可不是小事。2000年前盖一幢房子要自己打砖烧瓦,还要请自己的邻居帮忙,这样好不容易把房子盖起来,装修好。所以,做为感激一定要请亲朋好友来家感激一番。现在虽然不用自己打砖烧瓦,都用上钢筋水泥,也可以外包给工程队来完成房子的建设和装修,但是,作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办乔迁宴席还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办婚事还是乔迁新居,主人要发出请帖,发请帖也有一些讲求,什么亲戚,用自己的名字发还是用父亲的名义发都要斟酌一番。客人按照请帖上的日子来送礼祝贺。除了红包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礼品是“送对”,其实就是对联。但是这个和春联不一样。一个是这个“对”的尺寸大,第二个,这种“对”是需要请别人制作的;第三,落款也是很有讲究的;第四,挂的位置有讲究,不能排错了。客人们在吃宴席前都要查看自己送出去的“对”的位置是否安放在对的位置。和席位一样,要是摆错了位子,可能宴席就要成了不欢的宴席了。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这些习俗不能全部反映莲花人的面貌。但是也可以看到传统农业社会给人带来的快乐。当然事情总不能是这么美好,莲花人的毛病也不少,比如各个村子都在搓麻将。这个也是一个困境,因为虽然经济生活搞上去了,但是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非常的单调。所有的红白喜事,所有的节日,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在了吃和喝上。除此之外,就只有打打麻将。
春节有很多节日习俗,春节、除夕、拜年、过年等等说的都是新年的习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烧烤怎么腌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