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百家讲坛王安石变法法的整个过程

&&&& □ 
  是全方位的配套,然而结局却很惨烈,这令后来者对激进式变革望而却步。
  在经济史,乃至整部国史上,王安石变法都是一个转折点。变法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变法以后的中国,就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国家,一个更愿意闭关锁国的国家,甚至国民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需将这场变法与宋政权的很多制度联系起来思考。首先是“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将兵权统统收缴到中央,由“兵在藩镇”改为中央养兵。此后,地方藩镇再没有力量挑战中央。然而,另外一个大问题却旁生出来,即军费支出不堪重负,是为“兵政之患”。
  此外,宋政权在经济制度安排上,还有几个与前朝代不同的政策:一是公开允许官员经商,二是不抑制土地兼并,三是对垄断资源进行授权经营。
  其中,全汉升在《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这篇论文中,总结出了宋代官员经商的六个“特异的地方”,包括:以公款作资本,以公物作商品或商品原料,以官船贩运,利用公家的劳动力,借势贱买贵卖或加以垄断、逃税。这六点当然是古往今来所有权贵经济共同的“特异的地方”。
  如果说官员经商是一次体制内的权贵狂欢,那么,政府对民间商人的“授权经营”则是官商经济的另外一翼。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官商经济,处在被授权地位的民间商人集团彻底丧失了对重要产业的控制权,国有资本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中牢牢地掌握了资源权、定价权和分配权。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定向授权的方式营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寻租空间,成为一种权贵经济模式。
  宋代开国一百年以后,毛病就出现了。第一个是贫富差距拉得很大,穷人很穷,富人很富;第二个是土地兼并,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掌握在少数家族手上。而财政收入跟不上政府支出的增长,捉襟见肘,于是就要改革。
  搞改革的皇帝是宋神宗,登基时20岁,很年轻。宋神宗找的操盘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颁布的法令,大大小小有十余条,分别是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条。
  均输这两个字来自于桑弘羊,就是国家成立物资部和物价委员会,管制重要生产资料的产销。这个法令推行后,国家就全面垄断了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市易法是对城市商品零售的国家垄断,政府在各地设立市易司,由政府拨出本钱,负责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时出售,商品价格由市易司划定;青苗法则是农业领域的变革,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农户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每笔贷款的利息为20%,一年可贷两次。跟所有的计划经济大师一样,“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其实就是两个:第一,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第二,打击富豪,缩小贫富差距。而其结果也是同样的两个:前者的目标在短期内会迅速地实现,长远看却注定失败;后者的目标则从来不会实现。
  具体来说,变法实施之后,国库果然为之一饱,仅市易司获得的收入就相当于全年夏秋两税总收入的三成,政府因青苗法而得到的利息也十分惊人,因为征缴上来的钱粮绸帛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不得不新建52个大仓库。
  可是很快,弊端就呈现出来。
  均输法让发运使衙门成了一个权力空前膨胀的“政府型公司”,它到处与民争利,官方的采购价格与市场波动背道而驰,要么大大低于市场价格几近抢劫,要么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收受回扣,发运使把大米运到一些缺粮地区,销售价格比之前上涨一倍,正常的市场运行被完全地打乱了。宋朝官员本来就乐于经商,均输法正好给了他们一个中饱私囊的好机会。
  市易法“尽收天下之货”,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银行和物流中心,它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连水果、芝麻都被垄断了起来,城市商业秩序被彻底破坏。
  对普通农户来说,伤害最大的当然是青苗法,此法的本意是国家拿出一定的款项在地方上放债,以免穷人受富人高利贷的剥削。可是一到执行阶段,就完全地变味了。各级官员把陈旧的霉粮放给农户,收回的却必须是新粮,放的时候斤两不足,收的时候却故意压秤,一来一回,实际利息竟比向富人借贷还要高。中央为了把钱放出去,就下达贷款指标,地方官只好搞摊派,民间苦不堪言,如果发生水灾旱灾,地方政府为了收回本息,就到处抓人,农民只好卖地卖儿女。
  种种新政的实施,让宽松的经济环境不复存在,自由工商业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民国学者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一言以蔽之——自王安石变法之后,“商业早入于衰颓之境矣”。
  王安石创造了一个贪婪的集权制度,他的继任者蔡京是国史上出了名的贪官和奸臣,他把王安石的国家主义推到了极致,并毫无悬念地转型为权贵经济。在这个世界上,人性的贪婪都是需要制度基础的,好的制度会遏制人的恶,反之则会催化和放大之。在这个意义上,比人的贪婪更可怕的是制度的贪婪。
  从王安石开始变法的1069年,到蔡京被罢官的1126年(靖康元年),极端的国有专营制度的实施前后长达57年,而这又正是北宋帝国由半衰走向灭亡的57年。1127年,北方的金军攻破汴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就这样亡了。
  一个特别严重的后果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后来的治国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一位如此才华卓著的财经大师,在工商经济如此发达的宏观环境中,进行一场如此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却造成如此惨烈的失败结局,这令所有的后来者对激进式变革望而却步。自北宋之后,南宋、明、清历代治国者基本放弃了体制内的制度创新,开始用更加严酷的管制方式来维持统治,其经济策略越来越谨小慎微、趋向保守,最终走进了闭关锁国的死胡同。(本文刊登于日《大众日报》9版“学林漫笔”专栏)
热门推荐 |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课件+强化训练+章末总结与检测: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6份)&&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章末检测(四) 北宋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种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有( )①消除了分裂割据 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3.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萌”制,主要是(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4.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募役法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来源:]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6.在《历史的拐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A.均输法B.市易法C.保马法D.保甲法7.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北宋将军腰牌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8.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在改革中实行“贡举新制”,主要新在( )①废除明经科 ②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③加大诗赋在考试中的比重 ④设明法科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原先科举制的弊端[来源:学科网ZXXK]B.扼制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识到地方教育的重要性10.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来源:]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和了社会矛盾[来源:学.科.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12.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 )A.对上级趋炎附势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C.对下级刚愎自用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8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分)(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代由于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王安石等一部分知识分子有感于形势严重,以天下为己任,奋起而挽救危亡。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由于宋代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概括指出积贫积弱的具体表现。(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隐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6分)(3)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6分)15.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转自历史风云网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6分)答案[来源:学+科+网]1.B2.D3.C4.A5.D6.D7.C8.D9.A10.A11.D12.B13.答案 (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时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4.答案 (1)表现:①积贫:冗兵、冗官、冗费,财政入不敷出。②积弱: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2)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措施:①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农民负担仍很沉重;②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分析,即可得分。)(3)平衡各阶级的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有理即可。)15.答案 (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原因:北宋统治中期出现积贫局面,为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第一种答案:不正确。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第二种答案:有一定道理。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读史心得之八:可嗟可叹王安石 - 落叶随风 - 法制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读史心得之八:可嗟可叹王安石
& 12:51:38
/ 个人分类:
在中国古代贤臣之中,能称得上胸怀政治理想,图谋改革大计,心有良策,才华横溢者,廖若晨星。而王安石,确是一位。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宋神宗时任宰相。曾主导变法运动,涉及北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虽然最终改革失败,但其改革思想影响数代之久。王安石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清新。著有《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等。
本博之所以称王安石可嗟可叹,理由有三:其一、胸怀理想,腹有良策。王安石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七岁出任鄞县知县,此后,在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频频调动,一路升迁。直至三十九岁,应召进京,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掌管财政预算收支;四十一岁,被宋仁宗任命为制诰,负责起草诏书;四十九岁,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以后两度任相。伴随着王安石不断的职务变动,是他极为卓越的政绩,登峰造极处,便是其名留青史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在任开封群牧司判官时萌发的改革思想,当时他即着眼于整个社会,力求针贬社会弊病。两年后,在调任江南东路提典刑狱时,他根本无意于本职工作,而对经济情有独钟。他上书宋仁宗,诉说茶叶禁榷制度的种种弊端,建议由商人运销、官府征税,宋仁宗采纳此建议,效果甚好。在任三司支判官期间,王安石上《言事书》,洋洋洒洒,约有万言,宏观分析了北宋的内外形势、存在问题和应对之策,陈述了变法的必要性。深怀治国理想的宋神宗即位后,屡召王安石询问治国之策。一次,神宗问王安石: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王安石上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从用人、治理、理财和科举考试等方面祥述北宋社会在繁荣表面下隐藏的诸多危机,神宗看后深受震动,决心支持王安石变,从此一场轰轰烈烈、名垂千古的变法运动拉开帷幕。
其二、关注民生,理政务实。在出任鄞县知县时,王安石看到百姓在青黄不接时深受高利贷盘剥,以致劳苦终生,仍负债累累;便决定将官粮以低息贷给农民,待收获时再让他们还给官府,缓解了农民的饥苦。作为封建时期的官僚,这点颇为难得。
其三、急流勇退,著诗作文。当变法面临巨大阻力,王安石被二度罢相,此时他已五十六岁了,顿感身心俱疲,遂皈依佛教,以求精神慰藉。他退居江宁,在山半坡筑起一座简简单单的庭院,自号半山老人。终日隐居,谈诗论文,参禅味道,醉心田园。
至此,需要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一番概括的描述: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又设置专门议变旧法的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由陈升之、王安石主管。王安石推荐吕惠卿作为助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等。变法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各方利益攸关,随着变法的疾速推进,改革派与以司马光、韩琦等为代表的保守派之间矛盾极为尖锐,阻力重重;改革派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加之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急躁冒进、用人不当,因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令王安石尤为不解和痛心的是:屡屡出手急于除掉自己而后快的竟是他当初推荐为助手的吕惠卿。
有趣的是,当王安石归隐田园之后,吕惠卿也出任江宁知府,他前往拜见王安石,希求尽释前嫌,王安石欣然接受;后来,苏轼途经江宁,与王安石重逢,曾经强烈主张变法和激烈反对变法的两人同游蒋山,把酒临风,捐弃前嫌。此时,王安石已不那么执著政见、凌厉逼人,而变得平和、可亲了。? ? ? ? ? ? ? ? ? ?北宋王安石变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9页免费30页免费27页免费28页免费55页免费31页免费38页1下载券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30页免费32页免费23页1下载券27页免费
北宋王安石变法|历​史​选​修​四​优​秀​教​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安石变法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