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他和胡的小巷叫什么名字

闫红 : 张爱玲不止爱过胡兰成(下) _ 腾讯 · 大家
作家,曾用ID忽如远行客,尔林兔。著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诗经往事》《周郎顾》《彼年此时》《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等。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张爱玲不止爱过胡兰成(下)
—— 张爱玲与桑弧
注:本文系《张爱玲与桑弧》系列下篇,点击可阅读:《》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有一大段前奏,有表白,有承诺,《今生今世》里胡兰成告诉我们,他为张爱玲离婚,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邵之雍(原型为胡兰成)说,我可以离婚。又说,我不喜欢恋爱,我喜欢结婚。还曾说,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
张爱玲与桑弧的恋情有这些吗?事隔多年,两人皆对此事讳莫如深,关于他和她的那些事儿,我们还是要去《小团圆》里寻找痕迹。
在小说里,张爱玲自己是个叫盛九莉的作家,桑弧叫燕山,是导演。燕山在电影公司的老板那里认识了九莉,想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三个月后,他跟另外一个人来找她,之后,张爱玲就写他们依偎着坐在黄昏里了。九莉的心里永远没有底,她从来不觉得,他最终想要跟自己在一起。
(资料图:张爱玲()。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中处处有暗示,他是这样青衫磊落的有成青年,家世清白,相貌英俊,在他面前,她自惭形秽,一块去看电影,出来时,她感到他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她照照粉盒里的镜子,发现是自己脸上出了油。——那粉盒,也是认识他之后才有的,她为他试着学习化妆。
他的脸色未必就与她脸上的油光有关,我们只能看出,她在他面前有多紧张。他在众人面前隐瞒和她的关系,出于自尊,她自觉地不去问他们的将来,却也在心中暗暗地拟想过与他一道生活的情景,要另外有个小房子,除了他之外,不告诉任何人,她白天像上班一样去那里,晚上回去,“即使他们全都来了也没关系了。”
他们,指的是燕山大哥他们吧,真的在一起,燕山那边有诸多亲友,九莉做好了敷衍他们的准备。对于邵之雍她没有这样过,当邵之雍跟她说“天长地久”,她只觉得窒息,不愿意想下去。她想象的尽头,不过是他逃亡到边远小城,他们在千山万水外昏黄的油灯的重逢,相对于这浪漫想象,柴米油盐相濡以沫更需要爱的勇气。
盛九莉对燕山有这样的爱,燕山却没说要给她相濡以沫的机会。
盛九莉停经两个月,燕山强笑低声道:“那也没有什么,就宣布……”
后来验出来没有怀孕,盛九莉自认为在燕山没有表情的脸上,看到了他幸免的喜悦。
她猜到这故事的结局,在他面前流泪。燕山说,你这样流泪我实在难受。她哭着说:“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
他说:“我知道。”
他只说他知道,他知道你喜欢他,他也知道他喜欢你。但他不是大开大合敢爱敢恨的江湖儿女,他是土著,他有一个做小商人的哥哥,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背后的脚印规定了他未来的方向,这个方向与你无关。
最伤人的爱情到底是哪一种?是争吵过,心碎过,鄙夷过,冷笑过的?还是从未开始也就谈不上结束,无始无终,拾不起放不下说不清道不明的?前者只要伤心一次就好,后者却会留下永远的悬念,无尽的辗转,确定后再推翻、推翻后再确定的猜疑,张爱玲把那心情写在《小团圆》里:“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是的,下雨你会不来,我还是希望天天下雨,好过晴天里望尽千帆,最起码,这一次我可以以为,你是下雨才不来,不是因为,你对我没那么爱。我宁可你不来,也不愿面对你对我的不爱。
不能怪桑弧薄情,只能说,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不一样。谁规定相爱就得相守呢?只是,相爱的人,常常会有想在一起的意念,有害怕失去的惊悸,“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借了范柳原的口说:人生里总有死生聚散,我们做不了主,但我偏要说,我要与你在一起。
但桑弧无疑没有这样的执着,也许是,他早已知道,这种执念于事无补,作为孤儿,他早已习惯失去至爱,失去、分别这些词对他没有那么可怕,不能吓到他,不足以让他想办法要与最爱的人在一起。
她从未怪过他,虽然他比她大五岁,她却对他一直有种心疼。一度他参与的三部电影同时上映,占了六家戏院,他的宣传者在报头写:请看今日之上海,竟为XX之天下。说起来是风云一时,却独有她说:你一得意便又惨又幼稚,永远是那十三岁孤儿。
她不觉得那样的荣耀,能拯救他宿命的凄苦。在《小团圆》里,她写燕山回忆父爱:“我只记得我爸爸抱着我坐在黄包车上,风大,他把我的围巾拉过来替我捂着嘴,说‘嘴闭紧了!嘴闭紧了!”这回忆让人泪下。
对一个孤儿,你还能要求什么?何况他是如此安然,
他安然帮她做些拾遗补缺的事,帮她写书评,大张旗鼓地推荐,带她去朋友家,想帮她谋点事体,还为她的新长篇拟一个笔名叫做梁京,取“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境。与此同时,他订婚,《小团圆》里说女方是一个漂亮的小女伶,原本是要嫁给海上闻人的,轮不到他,现在大家都是文化工作者了,他才有了机会。事实上桑弧的妻子确实漂亮,但是个圈外人,张爱玲将桑弧妻子的身份做这样的设定,怎么看都带点恶意,像是有点芥蒂经年不曾消化。
而写她闻知他的婚事那一段,是猝不及防的惊痛。
这天他又来了,有点心神不定的绕着圈子踱来踱去。
九莉笑问:预备什么时候结婚?
燕山笑了起来:已经结了婚了。
立刻像是有条河隔在他们中间汤汤流着。
他脸色也有点变了。他也听见了那河水声。
她笑问,装作浑不在意,他笑着回答,装作真的以为她不在意。
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
她不忍看见他的忧色,便将自己的心思掩藏在淡然的表情下,“你试着将分手讲得尽量婉转,我只好配合你笑得尽量自然,我就是不愿意最心爱的人显得为难”,有谁能了解帘幕背后她究竟是情深情浅?尽管,他们彼此也许只是心照不宣。
小报上登出他新婚的消息,他担心她看了受刺激,托人去报社说,不要再登关于他私生活的事。他知道她的心碎。
然后,再没有然后了。
张爱玲一直说他俩的爱情像初恋,确实是这样,年轻时的恋情,常常就来得这样深重而没有结果,像《玻璃之城》里的舒淇和黎明,开始爱得那么热烈,说分开也就分开了,生活汹涌而来,压倒所有誓盟,若原本没有立下决心,就更容易瞬间溃散,一个转身,便相见无期。
值得琢磨的是,这“初恋”般的爱情开始在和一场死去活来的爱情之后,胡兰成与桑弧,到底谁在张爱玲的情史中占更重要的分量?当事人都说不清的问题,局外人自然没有置喙的余地,我只能说,早早爱上老男人的女人,有些后来是会回头爱上年轻幼稚的男人的。因为对老男人的爱,大多是主题先行,缺乏安全感,父爱饥渴,等把这段试完,才能像普通女孩那样,去很单纯地来一段“初恋”,仅仅因为对方的可爱而去爱。只可惜到那个时候,未必就能为“初恋”所接受。
但这对于两人,都未见得不是件好事。若张爱玲真的跟桑弧在一起,她就没法那么利索地离开上海,而桑弧也必然受她连累,不可能再有创作《祝福》《天仙配》《梁祝》以及我小时候看过的《邮缘》等多部电影的机会,当然,有的人爱情至上不在乎,可桑弧,却是非常重视这方面成就的。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用心揣摩时代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烈拥护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拍了一部电影《太平春》,“揭露美帝国主义轰炸我国沿海城市,残杀同胞的罪行,为推销我国政府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做宣传的”,他自己也承认图解政治,放映后有人在报纸上提出严厉的批评。
他后来不再拍这类电影,更注意在影片中表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但也经常会接受上面布置的重大任务,比如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一些国际大奖,帮他奠定了在电影界的声名。
他成了上海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与茅盾夏衍等人过从,陪周恩来出访缅甸。他为人极好,谦虚和善,可以想象,很多时候,他白发苍苍地坐在主席台上,下面那些小资女作家们只当他是个老前辈,有谁知道,这个看上去随和平常的老人,曾经为张爱玲所深爱?他和张爱玲,一个在大陆,谨慎亦艰辛地活着,一个在美国,选了恣意而艰辛的人生。
在《回顾我的从影道路》一文中,他淡淡地说某部电影是张爱玲做的编剧,却在文末特别表达了对妻子的感谢,说“我们于1941年结婚,这40多年以来,我的创作生活一直得到戴琪的支持、帮助。特别是‘文革’10年浩劫中,我的一些同事或由于受残酷迫害致死,或由于不堪忍受凌辱而自寻短见。当时我身处‘牛棚’情绪十分压抑。但我的爱人始终劝慰我,她要我正确对待逆境,对未来要有信心。这才使我度过了那难熬的10年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给予我的鼓励和爱心。”
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结尾完全不同,桑弧满意他理性的选择,他当情人不够痴缠投入,当丈夫却能从一而终。和张爱玲的爱情,于他,也许就像一场遇仙记,美好,神奇,但极不真实,一回头,楼台亭阁俱已化作空无,他回到人间,安心地过他脚踏实地的生活,只是不知道是否会有些夜晚,想起往昔,亦觉惆怅旧欢如梦?
和他近乎刻意的守口如瓶不同,张爱玲之后再提起他口气自然。1978年4月,她写给宋淇的信里说:“写《半生缘》的时候,桑弧就说我现在写得淡得使人没有印象。”
给邝文美的信里亦曾说:“我真怕将来到了别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一个谈得来的人,以前不觉得,因为我对别人要求不多,只要人家能懂得我一部分(如炎樱和桑弧等对我的了解都不完全,我当时也没有苛求),我已经满足。”
她跟桑弧确实不是灵魂上的知交。《小团圆》里她写到,燕山将盛九莉的小说改成电影,改得非常牵强,九莉无法面对,逃出影院,正碰上燕山,他着急说:“没怎么糟蹋你的东西吧?”虽然那部电影叫做《露水姻缘》,但张爱玲特意写这么一笔,似乎说明,起码第一次合作时,她对桑弧导演风格并不怎么接受。
但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在爱情里,懂得真的不是特别重要的事,心情好的时候,谁与谁都能懂得,还是那句话: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对了,人也就对了。
她和桑弧,彼此都算不上对的人,但他们在一个对的时间遇上了,所有就都对了。她说:“燕山的事她从来没懊悔过,因为那时幸亏有他。”
幸亏有他,有他那一程陪伴,即使不能陪伴到最后,也无须太多可惜。彼此天各一方,是命运给他们的水晶瓶,让他们,可以坦然安置自己的爱情,让她,在别后经年的回忆里,还能栩栩如生地描述他们在一起的辰光。“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心酸的是那种眼睁睁的感觉,没有背叛,谈不上辜负,从一开始就微笑着眼睁睁地看你离开,不做任何遮挽。但若还能心酸,也很好,这证明,我们曾经真的相爱。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39万)
作家,曾用ID忽如远行客,尔林兔。著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诗经往事》《周郎顾》《彼年此时》《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等。
作者其它文章:
文章所在谈资:282本谈资其他文章不如不相見——也谈张爱玲、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不如不相见
——也谈张爱玲、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摘要]:“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胡兰成之于爱玲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结合最终的离,谱写了一曲绝美凄艳的人生恋歌。
[关键词]:张爱玲;爱情;才情;文字
不如不相见,便可不思念。不如不相见,便可不相恋。且听我讲述一位惊艳才绝的孤傲女子以為遇上知音后,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爱恋的故事。
&“你的身材这麼高,这怎麼可以?”
这是胡兰成与张爱玲初次相见后,胡送张到弄堂口,两人并肩走时,胡对张突然说的话。“只这一声,就把两人说的这样近。”
才华卓绝,心高气傲的张爱玲,从此“变得狠低狠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只是欢喜如曇花一现。
之于爱玲,她是带著家族显赫的光环降生的,但却生的不合时宜。在那新旧交替的时代,她的父亲消沉了意志,成了满清遗少,醉生梦死;母亲却受著新思潮的熏陶,嚮往著西方文明。夫妻间误会日深,终至感情破裂。母亲的远离乃至父亲的再娶,给幼小的张爱玲留下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其实在内心深处,张爱玲对於家的渴望是强烈而深沉的。她曾说过“家对於我一直是一个精緻完整的体系,无论如何不能让她稍有毁损”,虽然她当时已是红遍上海滩的作家,大街小巷都有忠实的读者,但她仍感到“热闹中的寂寞”【1】,直到胡兰成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张爱玲“绝对是熏沐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沉香’氛围中长大的”【3】,不能不对那些才子佳人的性灵相通、灵魂相契的描写充满了憧憬和嚮往之情。而胡兰成身上正散发著这种古典才子的气息,他“是一个有相当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的人”【2】。他们的结缘,由谈文而起。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文章,能再一篇喧闹的喝彩中点出其中的妙处:“她的文章人人爱,好像看灯饰,这亦不能不算是一种广大到相忘的知音,但我觉得他们总不能起劲。我与他们一样面对著人世的美好,可是只有我惊动,要闻鸡起舞。”由对文的理解,进而懂得她的人,“他极力从张爱玲平时的言动中,感受、领略和把握她的‘青春的美’,她的‘洋溢的青春之旖旎’,她对於人生、对於美的宗教般的虔诚与追求。”甚至对於爱玲的确定,像有的学者指出那样:“张爱玲一派内省内倾,恰似‘水仙子’型人物,水仙子临水自照,顾影自怜,心理学范畴的这一概念除自恋之外又有自我膨胀、自我中心、利己、自私等意。”[2]胡兰成都能包含著、接受著并称赏著,他讚美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遇到胡兰成,让张爱玲真切地感受到“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们“两人先结文缘,后结情缘,彼此為对方的才气所倾倒。”[4]她的才情是内敛、深潜的,如同身体发肤一般只被自己默默赏得,现在他可以读懂,可以走进她的世界和她一起分享;而一直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疼爱与呵护,现在竟也找到了,弥补了。张爱玲,怀著相识恨晚的惊动而爱,怀著失而复得的惊喜而爱,荒寂的生命在尘埃中开出一朵绚丽的花来。
胡兰成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识,既具国学、西学功底,又才情并茂。同时长相瘦长白皙,尽得江南小生之妙。
余光中先生曾评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形容词下得尤為脱俗……,‘清嘉’而又‘婉媚’。有著这麼华丽文采的外表,人品却是格外的低劣,更是最為人不齿的政治流氓。然他对於爱玲而说却是不同的,却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丝毫不在意胡兰成已有妻室,再或他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他们两人亦只是男女相悦,子夜歌里称“欢”,实在比称爱人好。两人坐在房里说话,她只顾孜孜地看他,不胜之喜。在爱玲面前,胡兰成想说些什么都像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著正字眼,丝竹之言亦变為金石之声,这著实使他懊恼烦乱,每每说了又改,改了又悔。但爱玲喜欢这种刺激,像听山西梆子似的把脑髓都要砸出来,而且听胡兰成说话,随处都有他的人,不管是说的什么,爱玲亦觉得好像“攀条摘香花,亦是欢气息。”
当时,爱玲与胡兰成两人都少曾想到过结婚。英娣与胡兰成离异后,他们才亦结婚了。是年胡兰成38岁,爱玲23岁。结婚时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為定,文曰:“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一直渴望有一个“合身的家”,随著自己一起生长,现在她真的拥有了!婚后的张爱玲浑身散发著青春的柔艷和生命的喜悦。一日午后晴好的天气,张爱玲、胡兰成两人同去附近马路上走走。张穿著一件桃红色的旗袍,胡夸好看,张笑著回答:“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此时的张爱玲,就是沐浴在和煦春风中的一树灿然开放的桃花!
张爱玲一向与外界少往来,更不关心政治。即使与胡兰成一同出席时事座谈会,“她只顾孜孜地看著胡兰成,那些关於时局的议论仿佛是遥远的、不相干的声音,那天正开会时便有盟军的飞机来袭,警报响起,随即听见炸弹的爆炸声,但她没有日军轰炸香港时的惊恐,仿佛有一种新的安全感。”【3】她不在乎这些身外事,只是和胡兰成相守。在这合身的家中,她文思泉涌,笔耕不輟。这一段时间,她的写作收穫颇丰,生命的花朵也开放得最為严厉。有人评论她的婚恋,说是意乱情迷,无力自拔,这是有欠公允的。
但这样的朝夕相对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他们又面临著分离。虽然张爱玲一心想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可以对政治不闻不问,但是对政治极其敏感的胡兰成却嗅到了异样的味道。伴随著日本在华势力的江河日下,胡兰成感觉到日重一日的危机感。他决定易名出逃,躲过一劫。他曾说:“我必定逃得过,惟头两年里要改性换名,将来与你虽隔了银河亦必定我得见。”爱玲回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3】情之深挚可见一斑。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胡兰成开始了逃亡隐匿之旅,他改名张嘉仪,躲在浙江的乡下,并未给张爱玲留下任何讯息。然而,张爱玲竟一路寻著来到了温州。试想一个柔弱的女子,连自己常走的熟路都不能记得,又是怎样在下险象环生的路上跌跌撞撞地寻了来!但是见到了胡兰成,她说的竟是:“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著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著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
但是,避难的胡兰成已经另觅新欢,美好的爱情,对於爱玲来说已然像一炉香一样已经燃尽了。
经过痛苦的抉择,张爱玲决定离开,她忧戚地对胡兰成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张爱玲走的时候,天下著雨。她“一人在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著滔滔黄浪,佇立久之。”对於张爱玲而言,她生命中短暂的怒放的花蕾最终在这凄风苦雨中凋零殆尽。以后两人偶有通信往返,日渐疏稀。
到了1947年春天,张爱玲的信里出现“我觉得要渐渐地不认识你了”之类的词语,但她仍常给胡兰成寄钱,用自己的稿费接机他。这一年的6月,胡兰成收到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推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即便如此,张爱玲还在信里附了三十万元给胡兰成。后来胡兰成回忆此事写道:“她是等我灾星退了,才来与我决绝。信里她还附了三十万元给我,是她新进写的电影剧本,一部《不了情》,一部《太太万岁》,已经上映了,所以才有这个钱。”我们还记得,胡兰成当年给张爱玲写过:“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回应道:“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兑现了爱的陈诺。
1955年张爱玲去了美国,最终客死他乡。她一生都“对自己的隐私讳莫如深”,在她寂寥的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至於死的时候竟无人知晓。对於自己的一生,特别是与胡兰成的相恋,她是用怎样的心境去回想呢?大概正如她在散文《一别一辈子》中写道的“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吧。
[参考文献]
【1】马艳淑.那淹然百媚的年华—读解胡兰成《民国女子》[J].名作欣赏,2008(02).
【2】金宏大.平视张爱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余斌.张爱玲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殷飞.韶光共逐游丝转—论胡兰成《今生今世》中的张爱玲情愫[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是从一条小巷开始的,请问这条小巷叫什么_百度知道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是从一条小巷开始的,请问这条小巷叫什么
的常德公寓,大西路的美丽园(现延安西路三七九弄28号),至于感情从什么开始,但是张爱玲并没有接见他。真正第一次见面是在胡兰成的家胡兰成第一次找张爱玲是在静安路(现名南京西路)和赫德路(现名常德路)口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再走5分钟就到张爱玲家了,那里只有弄堂,出去就是静安寺上海木有小巷,胡兰成家在愚谷村
胡兰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今生今世》解读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情缘(整理重发)
本文微尘从2月开始动笔,4月初完成初稿,看了张爱玲的《小团圆》后,又适当修改了一次。如果您对张爱玲或胡兰成有兴趣,请您耐心看完,全文很长。
爱似浮萍,随水漂流
——从《今生今世》解读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情缘
(一)惊艳于胡兰成的文采
最近的天气不知怎地,一直阴雨霏霏,疑心是天搞错了时节,直把梅雨挪移到两月来了。
我是一直讨厌雨天的。这雨,淅淅沥沥地,给这早春涂抹上了一层冷冷的青灰色,还有发霉的味道,寒浸浸地深入骨髓,使人从里到外打个寒战。再加上坐在朝北常年不见阳光的办公室里,总觉得坐在冰窟里一般。比如此刻,雨打着窗,一阵大一阵小的,我蜷缩着,抱着热水袋取暖,但还是感到从脚上逐渐向上蔓升的寒意。
这样的日子,是最适合看张爱玲的文章的。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新闻,说张爱玲的自传小说《小团圆》即将在台湾出版发行,这是她嘱咐过友人销毁的,但毕竟没有销毁。因为这,我前几天看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我觉得胡的文笔绝妙,虽然他是一个情感的浪子,但对于张爱玲的感情我觉得竟是十分的真实。而且,对于张的描写,我也觉得真真切切,看了此文,倒像是看到了张爱玲本人一般。虽然说张爱玲曾批评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的描述“夹杂不清”,我读来却有一份真实的感动。。
因为张爱玲,因为胡的这《今生今世》,对胡兰成倒来了兴趣,又借来胡的《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山河岁月》,以及后人编辑的《张爱胡说》(两人作品对照集),想细细地看一遍。
首要之事,便是把胡兰成《今生今世》一书中的《民国女子》一文重看了一遍。这重看一遍,觉得还似一个橄榄含在嘴里,待想说出味道来,只觉得浓浓的却一时无法形容。且让我细细品味再慢慢说来。就是这《今生今世》,我也是一遍之后复看第二遍,头一遍看,觉得是惊艳,叹服于胡兰成用江浙方言娓娓道来的味道,散文写得如诗般灵动跳跃,如蓝天白云轻飘,如小溪流水淙淙,如清晨露珠从青叶怡然滴落,又极有人世的端然安稳......第二遍,更品出一些味道,不论是儿时的生活、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各式的人与事、各种情缘,在他的眼里居然是这样的清晰,清晰得放映出必然的好理来,使我看了豁豁然。
(二)因文相识,惺惺相惜
胡兰成,这个自小在浙江嵊县农村长大的极具争议的旧式文人,因为与张爱玲的情缘受到多少人的瞩目,又因其政治身份受到多少人的批判。
看胡兰成的散文集《今生今世》,了解他的一世情缘,看完,有叹息,有深思。我觉得,胡好似随水漂流的浮萍,漂到哪里,就在哪里汲取养料——而他所最为需要的养料,却是爱情。当然,这个爱情或许也应该打上一个引号,因为这仅仅是胡兰成的爱情,不是世人所认可的爱情。
说到爱情,我们头脑中浮现的或许是《诗经》中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朗朗而诵,说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义无反顾,至死相依!
或许我们还会想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觉得爱情就是与爱人默默牵手,慢慢走过一生的岁月,直到终老不散。
但是,这对于胡兰成,这个从小熟读中国传统典籍的文人,对于爱情却不是这样解读的,他一路走来,在一世的飘零中随遇而安,到处收获爱情,只爱眼前人,爱也随水漂流,忽忽而过。
且让我通过《今生今世》,尝试着解读一下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情缘。
1943年,时年38岁的胡兰成认识了张爱玲。书中记载,胡兰成在南京养病期间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十二期,看到张爱玲的文章,喜不自胜。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苏青,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她住的赫德路与他所在的大西路美丽园本来就隔得不远。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于是,他们就这样见面了。
见面后,情景却是有点奇怪,胡兰成这样写道:
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的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心里想战时文化人原来苦,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个作家。
但毕竟两人的相遇是文人与文人的惺惺相惜,他们这一谈,就谈出味道来:
我竟是要和爱玲斗,向她批评今时流行作品,又说她的文章好在哪里,还讲我在南京的事情,因为在她面前,我才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我而且问她每月写稿的收入,听她很老实的回答。初次见面,人家又是小姐,问到这些是失礼的,但是对着好人,珍惜之意亦只能是关心她的身体与生活。
张爱玲亦会孜孜的只管听我说,在客厅里一坐五小时,她也一般的糊涂可笑。我的惊艳是还在懂得她之前,所以她喜欢,因为我这真是无条件。而她的喜欢,亦是还在晓得她自己的感情之前。这样奇怪,不晓得不懂得亦可以是知音。
后来我送她到弄堂口,两人并肩走,我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声就把两人说得这样近,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是真的非常好。
很快,他们恋爱了。
(三)因为懂得,所以相爱
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了。
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丽园自己的家,而是径直赶到赫德路,先去看张爱玲。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寓居,第一句话总是说“我回来了。”说得是这样的自然,使我觉得胡兰成心中所念,就是爱玲的家而已。胡早已把爱玲的寓所当成了自己心的归属地。
胡兰成在书中写道:
我常时一个月里总回上海一次,住上八九天,晨出夜归只看张爱玲,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工夫。旧戏里申桂生可以无年无月的伴在志贞尼姑房里,连没有想到蜜月旅月,看来竟是真的。
如此只顾男欢女爱,伴了几天,两人都吃力,随又我去南京,让她亦有工夫好写文章。而每次小别,亦并无离愁,倒像是过了灯节,对平常日子转觉另有一种新意。只说银河是泪水,原来银河轻浅却是形容喜悦。
两人的相爱,其实是如此的热烈。我觉得他们因为相知而心近,心近而相许。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不单懂得她的人,懂得她的思想,也极懂得她的文章。如果你看过胡兰成的《评张爱玲》,一定会认同这一点。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而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从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甚至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
而胡兰成,这个内心深处非常自傲、固执的男人,实际上对于张爱玲不单懂得,而且是抱着敬佩之心的。胡在《民国女子》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是受过思想训练的人,对凡百东西皆要在理论上通过了才能承认。我给爱玲看我的论文,她却说这样体系严密,不如解散的好,我亦果然把来解散了,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解甲归田,一路有言笑。
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横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我却不准确的地方是夸张,准确的地方又贫薄不足,所以每要从她校正。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
爱玲的聪明真像水晶心肝玻璃人儿。我以为中国古书上头我可以向她逞能,焉知亦是她强。两人并坐同看一本书,那书里的字句便像街上的行人只和她打招呼,但我真高兴我是与她在一起。读《诗经》,我当她未必喜欢“大雅”,不想《诗经》亦是服她的,有一篇只念了开头两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爱玲一惊,说:“啊!真真的是大旱年岁。”又《古诗十九首》念到:“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她诧异道:“真是贞洁,那是妓女呀!”又同看《子夜歌》:“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她叹息道:“这端然真好,而她亦真是爱他!”我才知我平常看东西以为懂了,其实竟未懂得。
相爱啊,无须很多的理由。“懂得”就是最大的理由。因为懂得,爱玲竟然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后提上这样的句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样一个女子,能对胡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没有内心的感动和相知的感激,绝不会有如此之言语。
但他们的爱又是如此的清朗和决然。胡兰成说,每次小别,都没有离愁。而爱玲也是如此。爱玲赠胡照片,胡这样写道:
她这送照相,好像吴季札赠剑,依我自己的例来推测,那徐君亦不过是爱悦,却未必有要的意思。张爱玲是知道我喜爱,你既喜爱,我就给了你,我把照相给你,我亦是欢喜的。而我亦只端然地接受,没有神魂颠倒。各种感情与思想可以只是一个好,这好字的境界是还在感情与思念之先,但有意义,而不是什么的意义,且连喜怒哀乐都还没有名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爱玲就与胡兰成结婚了,但是他们成为夫妻,也与旁人不同。胡兰成这样写道:
我与爱玲只是这样,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大海几乎不可以是儿女私情。我们两人都少曾想到要结婚。但英娣竟与我离异,我们才亦结婚了。是年我三十八岁,她二十三岁。我为顾到日后时局变动不致连累她,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文曰: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上两句是爱玲撰的,后两句我撰,旁写炎樱为媒证。
我们虽结了婚,亦仍像是没有结过婚。我不肯使她的生活有一点因我之故而改变。两人怎样亦做不像夫妻的样子,却依然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
不知他人看了《今生今世》后对于张胡两人的爱情有何感想,我却是深深沉思的。对于他们这样因为“懂得”而大胆的相爱;对于他们这样不顾纷繁世界而只沉醉于两人世界的爱;对于他们这样没有离愁只有清朗朗的爱;对于他们这样做不像夫妻,只如金童玉女般的爱。
爱,无须太多理由,不要太多顾忌,只在当下,只在心里,只在你我。
(四)别离爱玲,爱上小周
时间已经接近了19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有一个傍晚,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她说了当下的时局,恐自己将来有难。张爱玲虽对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这一次是真真连到她的家了。汉乐府中有“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句子。而张爱玲此刻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含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
在武汉期间。胡兰成很快又爱上了一名当地医院的护士,名叫周训德。当时仅有十七岁。且看胡兰成在《今生今世》的《汉阜解佩》中的一段描写:
我说:“训德,日后你嫁给我。”小周道:“不。”问有什么不好?她道:“你大我廿二岁。”又道:“我娘是妾,我做女儿的不能又是妾。”我当时听了也憬然,不即拿话来辩解。但怎样的立心也是枉然。小时见喜事人家大红帖子上多写“天作之合”,原来男女相悦与婚配之事,亦如一代江山,是绍兴戏《渔樵会》里完颜丞相唱的:“此乃天意当然也。”人家说刻骨相思,我们却天天在一起,亦一时不见就我寻她,她寻我。但又做得来不过是淘气,连不像个郑重的样子。人家男子向女的求爱,费千斤之力,若被拒绝,即刻破裂,我们没有那样。两人在房里说话,我忽又要她说爱我,她道:“不。”我必要她说,她就嘴巴闭得紧紧的,但亦到底强我不过,只得说“爱”。随又两人对面安稳舒齐的坐好,我道:“一言为定,你既说过是爱我的了。”她掠掠头发,说道:“假的。”我拿她无奈,但亦不以为意。
看两人相处,胡与小周尽显恋爱男女的亲昵、调皮、爱腻,此时的爱玲,是否还在胡兰成的心里?
再看胡兰成对小周及其他女子的描写,今人倒也容易理解世间女子为何屡屡爱上胡的。
其中小周最小,是年她十七岁。她是见习护士,学产科,风雪天夜里常出去接生,日里又要帮同医生门诊与配药,女儿家的志气,做事不肯落人后。她的做事即是做人,她虽穿一件布衣,亦洗得比别人的洁白,烧一碗菜,亦捧来时端端正正。她闲了来我房里,我教她唐诗她帮我抄文章。她看人世皆是繁华正经的,对个人她都敬重,且知道人家亦都是喜欢她的。有时我与她出去走走,江边人家因接生都认得她,她一路叫应问讯,声音的华丽只觉一片艳阳,她的人就像江边新湿的沙滩,踏一脚都印得出水来。
小周喜欢说做人的道理,沈启无说她一身都是理数。年轻人是以理为诗,所以你总不能辩折她。她的人是这样鲜洁,鲜洁得如有锋棱,连不可妥协,连不可叛逆,但她又处处留心好,怕被人议论,如《诗经》里的:
将仲子兮,无足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只因为她看重世人。她亦总顾到对方的体面。我生平所见民间几个妇人女子,如斯太太袁珺,吴太太佘爱珍,以及小周,都是亮烈的,是非分明的性情,似说话行事总给对方留余地,不弄到拉破脸皮,如天网恢恢。人世的庄严,如佳节良辰,总要吉利,岂可以被人议论,岂可以拉破对方的脸皮。她们三个,都度量大,做人华丽,其豁达明艳正因其是“谦畏礼义人也”。世界上惟中国文明有对于现世的知恩,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连对贤与不屑亦有一种平等,此所以能是王天下。
世上女子便是如此痴情,不管你是何等自傲,也不管你是何等清洁,遇到一个懂得你的男人,便往往折服而相付一生之衷情。
胡兰成与小周要好后,期间曾回上海一次,他这样写到:
随后我到上海,一住月余。与爱玲在一起,过的日子只觉是浩浩阴阳移。上海尘俗之事有千千万,阳台下静安寺路的电车叮当来去,亦天下世界依然像东风桃李水自流。我与爱玲说起小周,却说的来不得要领。一夫一妇原是人伦之正,但亦每有好花开出墙外,我不曾想到要避嫌,爱玲这样小气,亦糊涂得不知道妒忌。
好一个“每有好花开出墙外”!都说爱情是排他的,胡兰成说爱玲“糊涂得不知道妒忌”,但爱玲又难道是女子中的例外么?胡兰成实在不知道,此刻的爱玲,心中是如何的惨痛罢了。因此,胡流落在温州避难时,爱玲才会要胡在她与小周中选择其一,岂有安然与她人共享丈夫的道理!
胡兰成啊胡兰成,以自己之心,度爱玲之腹,以自己的爱情观去要求爱玲,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并没有错,爱玲也应与其他女子不同,自然不应有妒忌,他们照旧还是金童玉女般的相知相惜的好,世上有如此男子,却难有如此女子啊!大错啊,大错!
(五)爱无分享,心也萎谢
当下时局大乱,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未带小周,只身一人避难到浙江诸暨斯宅同学家中,化名张嘉仪。走时,胡兰成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钱财留给了小周,可够小周两年生活所需。在这一点上,我倒觉得胡兰成未失男子之责任。但他对于小周,真有爱乎?倒也未必,如有真爱,岂肯抛下她独立一人逃亡?岂肯在如此乱世作这样生死未卜的别离?之后,胡兰成在温州得到小周被捕入狱的消息,冲动中说想去替换小周,但终归是笑谈而已。每年正月初五小周生日为小周到祠庙上香,也是一种形式,心里的挂念倒也真诚,但抵得上行动之万一乎?
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维持生计。斯家还有个庶母,范秀美,大胡兰成一岁,曾经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在这样的乱世中,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
一路而行,胡兰成一路逗引范秀美,居然又与其成夫妇之好,公开在温州同住。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到了温州。
对于张爱玲的这一举动,胡兰成大不赞同。他这样说道:
二月里爱玲到温州,我一惊,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夫妻患难相从,千里迢迢特为来看我,此是世人之事,但爱玲也这样,我只觉不宜。旧小说里常有天上的星投胎凡间为人,出生三日啼哭不止,我与爱玲何时都像在天上人间,世俗之事便也有这样的刺激不安,只为两人都有这样的谦卑。但我因是男人,不欲拖累妻子,爱玲如此为我,我只觉不敢当,而又不肯示弱,变得要发怒,几乎不粗声粗气骂她:“你来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而我对于张爱玲的千里看夫,是敬佩和感动的。试想,张爱玲这样一个习惯生活在大都市的女子,现在居然到浙江东部农村前来寻找胡兰成,兵荒马乱,时局未稳。如此情谊,没有对胡的一片深情,怎会迢迢来此!但到了温州,却是面对胡兰成与范秀美之事,胡兰成虽未与张爱玲明说,但爱玲岂是蠢笨之人?
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爱玲,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文中胡兰成这样描写:
第二天下雨,送爱玲上船。数日后接她从上海来信说:“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她还寄了钱来,说想你没有钱用,我怎么都要节省的,今既知道你在那边的生活程度,我也有个打算了,叫我不要忧念。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并未因胡兰成的滥情举动而立马一刀两断,而是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认识了温州大儒刘景晨。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
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看到张爱玲的这句话,我的心酸之泪也不禁在心中滴落,女人啊女人,就是如此痴情,如此重情,如此宽容,爱得如此勇敢,也走得如此决然,宁可选择悄悄萎谢,也不要残缺的爱。
自此,张爱玲再不回头。
这样的情,这样的爱,使多少后人感慨万千呢?我唯有长叹而已……
(六)知己之爱与萝卜青菜
写文到此,我已经买到了张爱玲新出版的《小团圆》,第一时间读了一遍。读了后,觉得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倒也未失实。这两人的情缘,真真叫人说不清,理不顺,欲语还休。细细品之,久久嚼之,真是既有对张爱玲真爱之动容,也有对胡兰成滥情之齿冷。一路概叹,又一路回味,《今生今世》也翻到了第三遍,我还想再来说说感叹之言。我想,从张胡两人的爱情,也应使我们体悟某些东西。
我在前文已经说过,张胡两人是知己之爱,这从胡对张的评论中处处可以看出。胡每写好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爱玲的赞赏。而胡对爱玲文章之深意了解得也可谓透彻,仅仅从胡兰成对《倾城之恋》的分析品评,我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除了文章,胡对爱玲也是彻头彻尾地了解,看得深,看得透。唯有不了解爱玲对他的真挚的爱情份量之重,不可亵渎,不可轻忽。
但朋友们可能会奇怪,张胡相爱之时,胡是有妻子的,张为何就不在乎呢?这就是世间女子的心理,女人总相信男人爱上自己是真爱,对于前情往往可以容忍,但决不能容忍在爱上自己之后,再爱上他人。胡兰成在张爱玲之后,又与小周、范秀美分别同居,爱玲一开始并无表现出决裂之意,甚至不发任何评论。从这里,可以看出,爱玲对于胡兰成用情至深!而胡以为张爱玲不以他有妻室而与其交往,也可以永远如金童玉女一般,以后也无碍了。
爱玲要胡在小周与她之间抉择,胡不答应,于是两人决裂。爱玲说自己“只有萎谢了”,此情不堪,花瓣凋零,萎谢而死!
女子要么不付出真情,一旦付出了真情,就会如此的投入。但,男人却有大不同。
从胡兰成对小周和范秀美的爱来看,绝无对爱玲相似的评论,他们之间仅仅如日常柴米油盐夫妻一般,正如胡兰成与第一任妻子玉凤。女子一般没有真情便不会托付己身,而男子却时刻离不开女子,就如萝卜青菜和大米饭。但,世间男子又一般的在拥有青菜萝卜之后,还关注自己的精神享受,追求琼浆美味与萝卜青菜的共存,甚至连萝卜青菜也多多益善!呜呼,无言!
另外,世间女子也应汲取教训,既然胡兰成在尚有妻室之时能主动追求张爱玲,那么,今后也难保不照样如此!他人也是一样,同理啊同理!我们女人千万不要妄想男人对我们忠诚不渝的爱情,男人绝大多数是吃萝卜青菜又盼望着琼浆美味的家伙!如果能碰上那其中的例外,那真是我们一辈子的福分。
女人,我们自己本身也是萝卜青菜,如果我们也渴盼一场热烈的爱情,我觉得,能够大胆去爱,但需要保留几分清醒。爱时要爱得真,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张爱玲一般的勇气,能够毅然转身。但如果是我,我是绝不像张爱玲般的“萎谢”,应与曾经相爱之人微笑着挥手再见,继续活出自己的精彩!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爱玲与胡兰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