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白蒲黄酒有限公司顾仲起的先进事迹

精彩推荐:
查看: 390|回复: 1
如皋籍作家顾仲起:文坛新秀 红色流星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52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90fbac3c06612.jpg (105.88 KB, 下载次数: 0)
14:59 上传
& & 顾仲起()原名顾自谨,号仲起,生于如皋县白蒲镇西乡顾家埭(今林梓镇顾埭村),作家。
& & 就读于通州师范时,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发表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白话文。后在郑振铎、茅盾的帮助和指引下,连续在具有全国影响的《小说月报》《学灯》等报刊发表作品,迅速登上中国现代文坛。是进步文学社团“上游社”、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的重要成员。
& &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参加过东征、北伐,期间加入中国共 c d。大革命失败后,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回到南通,1928年被任命为如皋五一农民暴动总指挥。失败后,遭国民党政府通缉,一度潜伏天津农村,最后再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于1929年初自沉黄浦江。
苦难少年 备尝艰辛
& & 顾仲起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虽然先祖显赫,族祖顾延卿也与南通张謇、范当世交游,但到顾仲起父亲这一辈时,家里也只剩下十来亩田,勉强维持生计。父亲顾乐亭是清末秀才,生有四子,顾仲起排行第二,从小过继给伯父;伯父也是秀才,后来毕业于如皋师范学堂,长期在本地担任小学教师。
& & 顾仲起6岁进入如皋县白蒲镇第五初等小学校(在顾家埭)读书,五年后升入位于薛家窑的镇涛乡第四初等高等小学校读高小。据同龄人回忆,生活在家学渊源、书香门第的顾仲起,从小受到古代诗文熏陶,酷爱《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代白话小说;加上本身天资聪慧,广闻博览,所以各科成绩优良,尤其国文为全班之冠。
& & 随着顾仲起考取大名鼎鼎的通州师范,厄运却降临了。他的养父娶妾生子,渐渐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转而求助他的生父,结果也是空手而归。有一年夏天,他常挑着西瓜担子在烈日下到附近村庄叫卖,就是为了筹集经费继续求学。这段艰难困窘的生活,后来他在《风波之一片》《游浪的孤灵》《老妇人的三儿子》《残骸》等作品中一再写到,可见对他的刺激之深。
幸遇大师 跃入文坛
& & 今天当我们伫立在如皋搬经镇朝西庄“五一农民暴动首攻文武殿遗址”的纪念碑前,心中难免浮现出顾仲起挥舞着这次起义仅有的一支手枪呐喊的身影。他是从如皋走上中国现代文坛,并亲身参加过革命武装斗争的红色作家。
& & 顾仲起迅速登上中国现代文坛并不是偶然的。他在通州师范学习时,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困窘,又压抑了他青春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很自然拿起笔来宣泄心中的苦闷。顾仲起在通州师范时就参加了进步的学生组织,参与了学校的一些进步活动。茅盾曾回忆说,顾仲起的“左倾”倾向引起了上海党组织的注意,最后学校把他开除了。回到家里,又是父母的一番埋怨和责备,顾仲起只得离家到了上海,他典当了身上的马褂、长衫、棉袍,到码头上卖苦力,拉货车、卖小报,甚至做乞丐,尝尽了生活的辛酸,使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同时也让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 顾仲起也曾求教于某些名人,但冷落和嘲笑几乎伤透了他的心。正在这时,他的一首题为《深夜的烦闷》的小诗被《小说月报》14卷第7号刊登出来,这就如同深夜的旅人看到光明的烛火一般。接着他又写出自传体小说《最后的一封信》,并把这篇作品送到《小说月报》编辑郑振铎手上,哭诉了自己的遭遇,这让郑振铎大为感动。不仅在下一期《小说月报》刊发了这篇作品,且以“西谛”的笔名写了“附记”。《最后的一封信》的发表引发了热烈的反响。顾仲起再接再厉又写出一篇书信体小说《归来》,郑振铎更加高兴又马上加了“附记”发表出来。“顾仲起”三个字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
& & 特别感人的是,郑振铎在顾仲起生病时及时伸出了援手,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居住,还带他去医院治病;茅盾、郑振铎在他对前途迷茫时,又联名写信推荐他去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三期学员。
& & 顾仲起有幸获得两位大师的鼎力相助而很快改变了命运,他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栽培。就读黄埔军校期间,顾仲起曾在广州发起组织“革命文学研究会”,吸引了许多进步的文学青年参加。研究会借《国民新闻》出版《时代文艺》周刊十多期,之后他又参加血花剧社的工作,编了一些有血性、有战斗性的剧本。
& & 1926年10月北伐军到达武汉,顾仲起参加了茅盾、孙伏园、郭绍虞、傅东华等发起的文学团体“上游社”。“上游社”办有《上游》周刊附于《中央日报》副刊出版,期间顾仲起完成了长诗《红光》,茅盾的序文便是在《上游》周刊发表的。
& & 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顾仲起回到上海,1928年初参加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太阳社”成员蒋光慈、钱杏邨、夏衍等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员。顾仲起在《太阳》月刊发表小说《离开我的爸爸》。期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生活的血迹》,编完了另一部短篇小说集《笑与死》,完成了四部中篇小说《爱的病狂者》《坟的供状》《葬》《龙二老爷》,一部长篇小说《残骸》。这些作品大都以作者自身的独特经历和切身感受写成,形象有力地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传达了下层社会人们悲惨的呻吟和反抗的呼喊;而顾仲起的一些文艺理论和批评文字,提出文学的责任是“表现社会,反映人生”,表达了对当时文坛现状的失望,更说明了他不是一个埋头创作的作家,而是一个对文学理论、创作原理有所探求与思考,有着自己追求的比较自觉的文艺战士。
暴动失败 英年而殁
& & 如皋北门大治巷北端原有一座人民剧场,人民剧场西侧有一座“百花亭”,1928年4月江苏省委常委王若飞来如皋组织发动五一农民暴动时就暂住在这里,暂住在这里的还有暴动总指挥顾仲起。
& &顾仲起由于曾在黄埔军校受过训练,又参加过东征、北伐战争,遂被中共南通特委任命为军事委员,派回如皋参加暴动的领导工作。1928年如皋县委决定在如皋西乡举行暴动,并成立暴动总指挥部,顾仲起任总指挥。
& & “五一”如皋农民暴动历时五天,总共发动两万多人,攻打和火烧国民党据点两个,攻打和火烧地主庄园二十三个,缴获长枪十一支,土炮两门,毙敌两人,伤四人。但是农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按敌档案记载农民被捕杀六七十人,据当时报刊记载:“仅如皋县一次被杀的革命群众就有五百人,被毁村庄数十处。”
& & 五一暴动失败后,王若飞总结说:“这次失败主要是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层缺乏军事斗争经验,没有严格的暴动纪律,对国民党迅速调动兵力进攻暴动区估计不足,没有武装游击小组……”显然作为暴动总指挥的顾仲起对暴动失败负有难以推脱的责任,血的教训让同志们不得不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
& & 顾仲起尽管出身黄埔,参加过东征、北伐,但主要还是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实际经验,就其个人秉性而言,他也只是一个感情丰富、对吃人的社会反抗坚决的青年知识分子,笔征千军或可胜任,带兵打仗却非所长。后来他自己也总结说:“我几个月来勇敢的刻苦的努力的结果,没有给任何方面以一点好成绩,对我都成了不好的批评。我从这一点上认识到了自己只能从事文学,因此决定今后的文学工作。”(《生活的血迹》再版序)这些“不好的批评”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影随形,对他形成了深深的困扰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 & 暴动失败后,顾仲起遭通缉,他曾回南通工作,又潜伏到天津农村隐蔽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甚至进入到他的第二个创作繁盛期。但由于政治上的孤独、经济上的窘迫,加上爱情上的毁灭,他的女友镜女士在长沙被反动派杀害,噩耗传来使他一时想不开竟于1929年初自沉黄浦江,匆匆结束了年仅27岁的青春年华,给中国现代文坛留下了一声深长的叹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坛新秀 红色流星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53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3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
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白蒲镇为江苏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从南唐;白蒲镇明代建筑“顾家老宅”,始建于明初,后经历代;其余属于明代建筑的民居10多处;一、法宝寺;法宝寺始建于唐太和四年(830),曾是维扬地区八;三日,(是我国佛教最盛时期之一)日本天台宗高僧圆;法宝寺主体建筑风格独特,全寺建筑似“象”形;大雄宝殿至其藏经楼为象身;金刚殿为象首;山门
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白蒲镇为江苏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从南唐元宗五年(958)即一镇分为通州界、如皋界而治之,千余年来基本未变,至解放初期尚有“南北”两地之分别。白蒲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古镇的秀才巷、市大街两侧,通扬运河西侧,据史料记载,仅明洪武十九年(1386)至清成丰五年(1855)的四百多年间,白蒲先后出进士39人、举人34人、廪生53人、议叙21人、应例67人,其中清嘉庆十三年进士沈岐,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些名人大部分出自此明清民居建筑群中。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冒辟疆、清代书法家郑板桥、著名诗人袁枚亦先后造访古镇,并留下了传训和墨迹。该建筑群大多分布在市大街两侧,有明清民居房屋40栋,142间,建筑面积367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大部分明代建筑保存现状完好,其中“顾家老宅”具有代表性。白蒲镇明代建筑“顾家老宅”,始建于明初,后经历代维修。该建筑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个院落。外院两进,门堂在整个院落东南,与藏书楼结合,三层四间,后为书斋,三间七檩,中为天井,清砖铺地。内院有正屋三间,为穿斗式硬山顶建筑。整个住宅风格古朴,布局自由,别具特色。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白蒲顾氏明代以来为诗书世家,清乾隆二十年(1755),在此创办顾氏蒲涛学塾,前后延绝00多年。2004年被公布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属于明代建筑的民居10多处。主要古民居建筑有: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砖木结构的顾氏住宅;②建于明天启年间,修缮于清乾隆年间的沈氏住宅,曾是五代同堂的“五世坊”;③建于明永乐年间,砖木结构的书斋、住宅,被誉为“高大门”院型建筑;④建于明天启年间,砖木结构、经贸家居结合的典当行、钱庄、古戏台;⑤建于明成化年间,砖木结构,商贸民居结合的“葆春堂’’;⑥建于洪武年间,砖木结构民居小楼“诵经楼”;⑦建于明成化年间,砖木结构的民居“双堂屋”;⑧建于后金天聪年间,砖木结构、硬山封顶的民居“二门堂”;⑨建于清顺治年间,砖木结构、一进三堂的“双庆堂”;⑩建于明万历年间,修缮于清道光年间,后改建为美国长老会的“国、共、美三方军事停战谈判小组旧址。
一、法宝寺法宝寺始建于唐太和四年(830),曾是维扬地区八大丛林之一。唐开成三年七月三日,(是我国佛教最盛时期之一)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大和尚飘洋渡海来华求法,从 今如东掘港东海上岸后,沿内河西行,至白蒲上岸住法宝寺数日,与住持、僧众切磋佛 学,交流汉传佛教临济宗与日本天台宗佛理,并互有馈赠。法宝寺主体建筑风格独特,全寺建筑似“象”形。大雄宝殿至其藏经楼为象身;金刚殿为象首;山门为象准头;寺后千年银杏树为象 尾;直通山门的弧形长堤是象鼻,俗称“象鼻弯”;两侧放生池为象耳;堤上有照心亭 寺内有水井十一口,喻象之穴道。大雄宝殿重檐斗角,殿高18.8米,设二十三个台阶。大殿为楠木结构,歇山式, 四大金柱为整木,直径为80厘米,双人合抱。由于木材不断散发的芳香,大殿内数百 年来无蝇、蚊、蛛。全寺院定植名木、名树、名花三百余种五千余株,寺院成为维扬地区的佛教圣地, 极佳旅游景点文化名人一、诗词.“五四”运动后,旧体格律诗日渐减少,新诗渐增,活跃于如皋诗坛的人物众多, 成果显著:顾仲起:新文化运动时期如皋的杰出代表,白蒲人,父亲和伯父均为清末秀才,从小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薰陶。“五四”运动以后,就读于通州师范学堂,这期间与同学刘瑞龙组织文学社团,进行革命活动。曾作新诗《深夜的烦闷》,发表于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后因阅读进步书刊,被学校开除,流落至上海,继续进行写作,在《小说月报》连续发表《最后一封信》、《归来》、《风波的一片》、《碧海青天》等作品引起文学界的重视。1924年初,经郑振铎、茅盾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年,去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连长,加入《血花剧社》,积极创作话剧,并参加演出。北伐军攻克武汉后,顾仲起在武汉与茅盾、孙伏园、郭绍虞等著名作家一起,组织进步文学团体“上游社”,积极为该文学社撰稿,并将几年来所写诗篇结集出版诗集《红光》,茅盾为之作序。1927年,武汉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顾仲起来到上海。第二年,他参加了蒋光慈 钱杏的“太阳社”,宣传和创作进步文学,后来经党组织派遣到南通,担任中共南通特委军事委员。当年4月,与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运会主任王若飞一起,来如皋领导部署“五一农民暴动”并担任总指挥。这次起义失败后,顾仲起转移到天津、上海,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先后完成短篇小说集《生活的血迹》、((笑与死》、《爱的病犯者》及中篇小说《残骸》、《坟的自供状》、《莽》等。这些作品是他自身生活的写照,字字句句都是投向敌人的匕首。1929年春,由于革命的失利,女友遭国民党杀害等因素,陷入极度悲痛之中不能自拔,顾仲起投黄浦江自尽,结束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 沙白:名理陶,白蒲西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学生时代即已发表诗词,从事过新闻、宣传及编辑等工作,1980年起从事专业创作,先后出版诗集《走向生活》、《杏花春雨江南》、《大江东去》、《砾石集》、《南国小夜曲》、《沙白抒情短诗先》等,其中《大江东去》曾获江苏第一届文学奖,《沙白抒情短诗选》曾获江苏紫金山文学奖。 一、“白蒲书屋”、“蒲塘十子”和“亲社”清康熙年间进士姜任修,翰林院庶吉事,后任直隶清苑县令,因得罪权贵,被罢职回归白蒲,修筑“三以园”,亦名“白蒲书屋”,潜心著作和学术及戏曲研究。姜任修归故里后,蒲塘(白蒲的别称)文人常请他传授诗法。他也乐于谆谆教诲后生,剖析经义、论文章法度、阐述诗之法等,在他的提携下,蒲塘诗界空前兴旺,诗文盛极一时,其中以姜恭寿、姜会照、秦维屏、吴继元等10人成就最为突出,被誉称为“蒲塘十子”闻名大江南北。“蒲塘十子”以白蒲书屋为活动中心,明确提出“裁伪体,亲风雅”的口号,并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名为“亲社”。所谓“裁伪体”,即极力反对明末以后衰靡的文风和卑弱的文体,提倡“以古文为时文”,所谓“亲风雅”,就是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相尚以经术”。“亲社”即由此极富盛名,这个社团里同人很多,以“蒲塘十子”为骨干,“十子”之外的成员也非泛泛之辈,写出了一些很有生活气息的诗歌。如《亲礼同人宴集》等。 乾隆年间,白蒲举人姜恭修,姜任修之子,善书画,尢善篆书,笔意秀挺。胞北姜文载,胞姊姜宜亦能字善。该镇吴继元、顾云,同为乾隆年间兴人,诗文书法皆“高逸入神”。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53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等内容。
  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白蒲镇古民居和“顾家老宅” 白蒲镇为江苏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从南唐元宗五年 (958)即一镇...精彩推荐:
查看: 986|回复: 0
如皋古镇白蒲的四大历史特色(转载)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5:49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 & 白蒲,南接通州,北枕雉皋,文峰阁和虎踞关濯清流于南北,黄海潮和扬子江拥绿涛于东西。纵观古镇历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凸显了卓尔不群的四大历史特色:特色之一:一镇两治,江苏罕见南北分治,是白蒲镇特有的政治现象。古镇历史上长期分属通(州)泰(州)两界,判若列眉。一个古镇,一分为二,千年分治,有其历史根源。唐代以前,长江口聚沙积成胡逗洲,与如皋、白蒲间有古横江相隔。唐末天佑年间横江水浅,淤积成陆,胡逗洲与白蒲连成一片,原古横江成为通如间的界河。公元958年后周世宗部队攻克淮南,南唐放弃江北大片土地。于是,后周在胡逗洲设静海军,改称“通州”,隶属扬州管辖。因为白蒲原是唐末沙洲与大陆接涨的原大陆部分,故白蒲镇南半部列入通州本土。这便是一镇分属“州境”和“如境”的起源。白蒲镇历史上长达996年实行一镇两治,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特色之二:军事重镇,兵争之地由于白蒲在古代滨江临海,周围水网密布,加之自唐代起从如皋番溪至白蒲西亭坝有官河(注:盐运河,即今之通扬运河)贯通南北,镇居通如线之中点,便形成扼守咽喉之势。因此,自古以来白蒲成为苏北战略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唐代昭宗元复至哀帝天佑年间,俗称“虎牢关”的通济第一闸(即白蒲堰)建成后,白蒲镇的军事战略地位就已形成。五代时期的显德五年,通济第二闸(俗称北石桥)建成,白蒲的水上防卫调控功能更臻完善。回顾历史,在白蒲发生的重大战事,都与本地的战略地位息息相关:其一,《左传·哀公十年》载,吴王夫差联合鲁、邾、郯伐齐,曾决战于白蒲。其二,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镇北将军、谯王恬司马毛璩率兵千人征讨藏于白蒲的前护将军庾西领导的起义部队,致万人无处藏身而被迫自首。其三,明代嘉靖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倭寇两批150多人到白蒲抢劫焚烧,如皋兵备副使马慎、知县陈达、抚军李天宠、白蒲武勇张自成等先后率众御敌,歼倭50多人,取得辉煌战绩。其四,1942年新四军一部进击白蒲伪七师,生浮连长以下百余人,歼特务团大部,烧毁日伪“江北公司”。其五,日子夜,国共停战协定生效,14日拂晓国民党军七十一军九十一师两个团,以朱开治保安团为先导北进犯蒲,打响全国内战“白蒲第一枪”,震惊全国。特色之三:三县通衢,商贸重埠白蒲古镇地处如皋、如东、通州三县交界处。有歌谣赞曰:“东乡鱼虾林梓瓜,西乡竹园藏乌鸦。乡乡种粮长棉花,赶猪沽酒醉回家。”究考白蒲商贸兴盛的原因有三:一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蒲上真殿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观。法宝寺始建于唐太和二年,重建于宋至和元年(1054),是维扬八大丛林之一,寺围一万步,有僧十八房。全镇20多座庙宇多年香火旺盛,吸引了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使香烛纸马业和日用百货业得到发展。二是与四乡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白蒲地区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古镇地处三县毗邻之地,辐射面广,是四乡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加之河网运输方便,民国初年通榆公路修至白蒲,陆运也畅通起来,所有这些地理因素都成为白蒲商贸兴旺的重要条件。三是一批安徽商人挟资来蒲兴业经商,与本地商户共存共荣,数百年间经久不衰。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期全镇大的商户共99家,经商人员515人,资金总额39万元,年营业额达470万元。民国初至抗战爆发前,又有77家商号开业。作为苏北消费型重镇,行业齐全,兴旺发达历数百年而不衰。特色之四:崇文尚教,英才辈出蒲塘人文荟萃,名流接踵,诗人学者盛极一时,其着述之丰,指不胜屈,史称“通如文风莫盛于蒲”。《蒲涛志》艺文篇介绍,“镇中前贤着作,寿之梨枣(书板的代称)者不下百十种,其珍藏箧笥(箱子)者,付剞劂(指雕板刻书)及今犹存遗稿者又数百种”。明清两代产生文进士10人、武进士2人、举人58人……其中沈歧(饴原)曾任清左都御史,官居一品,他礼让挑粪农夫的故事曾编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读本。白蒲崇文尚教的社会风尚,造就了文化的繁荣和人才的产生,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蒲塘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家学传统渊源深远,往往“一门之中,父教其子,兄课其弟,均童年就读。”家教方式还有“延师督课”或“易子而教”,因之出现了“僻巷高楼,书声琅琅,多于筝琶箫鼓,他邑所罕闻也”的环境文化现象。其次,里塾的教育、名师的教诲是造就蒲塘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些塾师对孩童不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且“传其道解其惑”。明清两代白蒲学者名儒不胜枚举,有前后“白蒲十子”,如姜任修、姜恭寿等,又如“皋兰先生”吴球执经问业者数百人,一经甄陶皆成国器;再如“东田先生”吴峻,曾任南通紫琅书院、如皋雉水书院山长(即书院长兼主讲),在书屋讲学负笈者百余人。第三,海内学者名流频繁交往,对蒲塘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诗坛盟主沈德潜、“乾隆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瓯北,还有郑板桥、李缮、方文舟等或亲临蒲水,点评辞章,或信札往来,激扬文字,有的寓蒲以月以年,留连不忍去。如袁枚,乾隆中讲学蒲上,时达一月多,寓于顾司马之北园,“一时追陪者甚众”,成为儒林佳话,蒲塘人家“所传随园三十种,几乎家有其书”。现代蒲塘名人更是灿若群星,令人瞩目,其佼佼者有郑学龄、戴顺祖、江华三位将军和顾延卿、顾仲起、沈序、程达人、茅祖裕、吴敬基、沙白、徐应佩、顾启等着名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要100多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如皋古镇白蒲的四大历史特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白蒲,南接通州,北枕雉皋,文峰阁和虎踞关濯清流于南北,黄海潮和扬子江拥绿涛于东西。
特色之三:三县通衢,商贸重埠
白蒲古镇地处如皋、如东、通州三县交界处。有歌谣赞曰:&东乡鱼虾林梓瓜,西乡竹园藏乌鸦。乡乡种粮长棉花,赶猪沽酒醉回家。&究考白蒲商贸兴盛的原因有三:一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白蒲上真殿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观。法宝寺始建于唐太和二年,重建于宋至和元年(1054),是维扬八大丛林之一,寺围一万步,有僧十八房。全镇20多座庙宇多年香火旺盛,吸引了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使香烛纸马业和日用百货业得到发展。二是与四乡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白蒲地区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古镇地处三县毗邻之地,辐射面广,是四乡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加之河网运输方便,民国初年通榆公路修至白蒲,陆运也畅通起来,所有这些地理因素都成为白蒲商贸兴旺的重要条件。三是一批安徽商人挟资来蒲兴业经商,与本地商户共存共荣,数百年间经久不衰。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期全镇大的商户共99家,经商人员515人,资金总额39万元,年营业额达470万元。民国初至抗战爆发前,又有77家商号开业。作为苏北消费型重镇,行业齐全,兴旺发达历数百年而不衰。
特色之四:崇文尚教,英才辈出
蒲塘人文荟萃,名流接踵,诗人学者盛极一时,其着述之丰,指不胜屈,史称&通如文风莫盛于蒲&。《蒲涛志》艺文篇介绍,&镇中前贤着作,寿之梨枣(书板的代称)者不下百十种,其珍藏箧笥(箱子)者,付剞劂(指雕板刻书)及今犹存遗稿者又数百种&。明清两代产生文进士10人、武进士2人、举人58人&&其中沈歧(饴原)曾任清左都御史,官居一品,他礼让挑粪农夫的故事曾编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读本。
白蒲崇文尚教的社会风尚,造就了文化的繁荣和人才的产生,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蒲塘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家学传统渊源深远,往往&一门之中,父教其子,兄课其弟,均童年就读。&家教方式还有&延师督课&或&易子而教&,因之出现了&僻巷高楼,书声琅琅,多于筝琶箫鼓,他邑所罕闻也&的环境文化现象。其次,里塾的教育、名师的教诲是造就蒲塘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些塾师对孩童不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且&传其道解其惑&。明清两代白蒲学者名儒不胜枚举,有前后&白蒲十子&,如姜任修、姜恭寿等,又如&皋兰先生&吴球执经问业者数百人,一经甄陶皆成国器;再如&东田先生&吴峻,曾任南通紫琅书院、如皋雉水书院山长(即书院长兼主讲),在书屋讲学负笈者百余人。第三,海内学者名流频繁交往,对蒲塘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诗坛盟主沈德潜、&乾隆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瓯北,还有郑板桥、李缮、方文舟等或亲临蒲水,点评辞章,或信札往来,激扬文字,有的寓蒲以月以年,留连不忍去。如袁枚,乾隆中讲学蒲上,时达一月多,寓于顾司马之北园,&一时追陪者甚众&,成为儒林佳话,蒲塘人家&所传随园三十种,几乎家有其书&。
现代蒲塘名人更是灿若群星,令人瞩目,其佼佼者有郑学龄、戴顺祖、江华三位将军和顾延卿、顾仲起、沈序、程达人、茅祖裕、吴敬基、沙白、徐应佩、顾启等着名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要100多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蔚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