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傣乡园的美”,为我们展现了哪些美

勐捧:生态傣乡景色美&|&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记者 王永刚、李树芬  走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捧镇景代迈村,村道不算宽敞却很干净,登上村民岩温家的竹楼,阵阵凉意让人倍感舒爽。院子里,鸡蛋花吐出淡淡鹅黄,青芒果惹人垂涎欲滴。
  “不花红树绿,就不是傣族寨子。”景代迈村小组组长岩勐的语气里透着得意。芒果、杨桃、番石榴种苗,是村干部专程到县林业局要来的,村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专人看护,每户每年从村里领取100元“浇水费”。“虽是小事,却代表家家户户对保护生态环境都有责任。”
  在错落有致的傣家竹楼下,分布着复杂的雨污分流系统:围墙边的花池下面是雨水沟渠,雨水顺沟渠可以直接流到河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沿专门铺设的管道集中排放到收纳池,“等污水处理厂建好,就可以实现污水零排放了。”
  靠山更护山,邻水更亲水。依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的南腊河穿境而过,勐捧镇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提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切实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勐捧积极开展“清洁能源进傣乡进村寨行动”和传统特色产业治理升级。太阳能、液化气、电热气、节能灯等清洁能源已进入大多数农户家庭;加大重点企业的督促和检查,对制糖厂、橡胶加工厂等产业进行污水监管,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达100%。
  青山绿水,美丽傣乡。去年,“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殊荣花落勐捧镇,镇党委书记依光叫自豪地说:“如今村民过上了走水泥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节能灯,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的和谐幸福新生活。”(编辑:李鹏臻)[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一)_杂文评论-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一)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一)1、美丽乡村云南梦2、在高原大地上聆听乡村的音符策划 本刊编辑部支持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中,&美丽乡村&创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最能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最能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最能反映云南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加快完成同步小康的大业。云南正在建设旅游强省,而乡村是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态优美的乡村已经成为云南旅游著名的品牌,像大理双廊村、版纳傣族园、玉溪大营街、鹤庆新华村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富裕了当地人民。因此云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将力争5年内,在烟草、茶业、咖啡、花卉、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中,建成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坚持走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把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突破口,完善庄园经济基地、工厂、酒店、旅游文化品牌四要素,实现高品质农业和高素质旅游的有机结合。为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云南画报》将从本期起与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合作,开设&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系列专题栏目,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特色鲜明,实现了与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些乡村和特色庄园进行专题报道。&美丽乡村&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刘学 博士&美丽乡村&是指&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们幸福&的乡村,其核心在宜居宜业,特征为美丽、特色和绿色。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 建设有什么意义呢?城镇化包括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全面的城镇化。云南特色城镇化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建设二者优势,将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使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城镇化的成果,这是走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在发达地区的城镇要自上而下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要自下而上发展特色经济。当前广大农村与城镇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背后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支撑、产业支撑、收入支撑的薄弱。&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在农村实现富足、体面、舒适的生活状态,真正实现农村城镇化。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呢?一是科学规划好&美丽乡村&。要按照科学规划、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体现特色的原则,统筹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协调和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分步建设实施。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乡村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二是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各自的资源构成和产业重点,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努力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美丽乡村&发展必须突出特点、因地制宜,特别是要围绕&一村一品&来做文章、下功夫。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特色&二字上,充分依托各地特色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功能各异的乡村,形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内涵丰富的乡村格局,如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可以发展旅游经济。要充分利用乡村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等条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全面提升乡村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美丽乡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精髓。&美丽乡村&建设应最大程度保留地方特色。一些乡村在发展建设的时候一味追求与城市接轨,反而丧失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应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特别要挖掘和弘扬传统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又要培育和发展现代文明,优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作为&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的力度,就能够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使乡村环境改善,使文化得以传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就在眼前,&美丽云南&就在眼前,&美丽中国&就在眼前!P4美丽乡村&&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云南大学 李炎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乡村总会和炊烟、小径、石板桥、大榕树、乡场、辘辘、古老的水井、小河、牛羊、牧童联系在一起,和地方的民俗文化、红白喜事、礼仪联系在一起,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读着鲁迅的《社戏》、《故乡》,艾青的《写给乡村的诗》长大,诗意的描述吸引我们不断念着乡村,追寻乡村。田园、故乡之美引导着我们走近乡村,关注乡村,研读乡村。乡村也由此从少年时代朦胧追寻的对象转化成为中年时理性的焦虑和深切的关注。一般的辞书中将乡村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美国学者R&D&罗德菲尔认为&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特别是城市不同的地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东南西北,不同的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资源,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的类型也呈现复杂的种类,农业乡村、林业乡村、牧业乡村、渔业乡村各具特色。畜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勒勒车、马、羊,马头琴与长调,是北方大草原典型的美丽乡村;石板桥、乌篷船、白墙灰瓦、祠堂、小径,是江南的美丽水乡;沙滩渔船、桅杆白帆、大青树、渔家姑娘、妈祖庙,是海边美丽的渔村;夕阳下金色江水、凤尾竹、竹楼、佛寺、傣家少女、成片的黄灿灿稻谷、翩飞的白色鹭鸶,是澜沧江河谷地区傣族美丽的乡村。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孕育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孕育了生产生活不同、文化丰富多样的乡村。在以农耕为主体的前工业文明时期,乡村是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社会组织机构,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是乡村作为地区综合体的三个基本特点。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村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包括了符合民族、地域特征和发展需[本文摘自:www.niubb.net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体系,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自组织系统,通过村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风俗和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体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城市文化尚未得以完全建立,还不同程度地带来乡村文化的迅速解构。传统的生产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地方性知识迅速消逝,村落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和谐。很多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空壳化、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快速致富的乡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将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抛弃。现代社会单一、平面化的社会病正席卷中国的广大乡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形成了云南多样性的美丽乡村,中国不同区域内的各种类型的乡村云南几乎都有。不同民族将民其生产、生活生活方式、民族审美及宗教文化习俗融入其中,孕育了多彩云南多彩的乡村。洱海之滨三坊一照壁白族渔村、澜沧江河谷的竹楼乡村、哈尼族与层层梯田混为一体的蘑菇房村庄、哀牢山彝族的土掌房乡村、雪域高原高山草原的藏民村落已成为云南乡村的象征。云南的乡村可谓中国乡村的活形态的博物馆,丰富多样,内涵丰富。在2012年中国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646个传统村名单中,云南有62个,仅次于贵州。在英国BBC拍摄的《Wild China》和近期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里都用较长的篇幅展示了云南乡村的美丽。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既是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美丽乡村、美丽云南建设的基础。实现美丽中国的最大挑战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一是乡村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新技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顺应城城市化进程,发展承接城市群体消费的乡村服务业,实现经济的发展,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二是构建覆盖乡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构建既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乡村文化系统,全面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提升美丽乡村的质量;三是建设适应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需要保护好洁净的空气、清凉的湖泊河流、万顷良田、茂密的森林、无际的草原,构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乡村是传统社会的基础,也曾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象征。只要人类还栖居在大地上,还需要洁净的空气、蔚蓝的大海、奔流的江河和清澈的小溪,乡村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乡村会不断变迁与发展,而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从无数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P5-6美丽乡村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云南的&三农&工作,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实施城乡一体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民生改善、扶贫开发攻坚、综合改革深化、森林云南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八大工程&,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做优做精中小城镇、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突出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巩固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菌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云南蔬菜、云南水果、云南山珍、云南畜牧、云南林品等高端品牌,塑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整体形象。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和古树名木,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创建和谐家园。P7-12新华 如水的村 似水的银策划/高胜军 李炎文/王佳 聂哓茜图/奚锡钧新华村,位于大理到丽江滇西黄金旅游线上,是一个山水风光秀美、白族民俗淳厚的村落。从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传统村落,通过手工技艺的带动,发展成为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工艺品生产销售为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摸索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山水藏灵韵新华靠山,山势雄奇。如父亲肩膀一样坚实温暖的山,承载着新华人沉甸甸的梦想,和远走千里依然笃定不改的家乡情结。新华依水,水韵灵秀。如母亲微笑一样柔美涓逸的水,洗礼出新华人巧夺天工的制银工艺,与置身喧嚣却能超凡脱俗的淡然生活。新华的水处处皆有。村内龙潭清澈见底,海菜花星星点点漂浮于水面,或划小船闲荡其中,或于长长的石桥上将阑干拍遍,或赖在小亭中望着潭底绿透心底的水草发呆,都可消磨半日时光,忘却尘世喧扰。新华村的水道与村外大片湿地相连,于春光三月,邀三五好友,携一壶好茶,乘一叶小舟,于芦苇飞絮中沿曲曲折折的水路入湿地深处,新华村的前世今生便能如飘飞的芦花拨动每个人最清晰的心跳。切记不要进入湿地太远,否则必要惊起一池野鸭、灰雁和各种各样常年栖息于湿地草海中的水鸟,远远地观望水鸟们悠闲自得游弋于清水碧草中,是一种更为独特的享受与体验。新华因水而灵、由水而兴,不仅有龙潭与湿地之阔绰,更有家家泉眼、户户小潭之精致。随便走进一户庭院中,有能找到奇石或盆景花卉环抱的一眼清池,或大或小,但一律可摘下潭边的铜瓢直接舀池水饮用,其口感甘甜清冽,解渴、消暑乃至于清心静神,别有一番奇效。若能在夏日里将果瓜先于泉池中冰凉数时,吃起来增甜万分。终日与水相伴的新华村人早已浸染上了水的性格,灵动却不张扬,安静却不木讷,温柔却不娇弱。割不断的银魂新华村人在历史上是蜚声海内外的&小炉匠&,肩挑炉担走四方,滇地走遍、进川入藏,小炉匠的足迹遍布甘青高原,新华银铜器远销到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和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如今新华村&敲过一千年&的小锤已经不再需要背负在小炉匠的肩头远走他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将新华村生产的工艺品半天之内运送到大理和丽江两大旅游市场,一两天之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新华村人大多选择回归家乡,在家门口完成手工艺的生产和销售。也有一些新华村人在各大旅游热点地区和中部、东部大都市开辟了市场,大量的订单让新华村彻底摆脱了农耕的单一生产模式,实现了生计模式的转变,手工艺品生产是目前新华村的支柱性产业。各家各户的银制品手艺人,在天刚擦亮时就在自家门前摆上打造银器的工具&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这样的叮当声伴随着新华村人走过了时光,沉淀了岁月,凝聚了情感。新华村人在亲手耕耘的乐土中勤奋而耐心地雕琢着自己的新生活。每件精美的银器背后总有一双布满茧子的手,新华村人在不断的自省和文化碰撞中提炼出无限的创造力,其银铜器制作也从日常用品、生产用品越来越多的向工艺品、装饰品转变。不言九龙壶杯酒具设计打造得有多精巧;不论长命锁上刻画了多少祝福与期望;只一只手镯上的龙飞凤舞,或一只银杯上的花鸟鱼虫、一副银碗上的水波漪漪,便将新华手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精湛的技艺铺陈得淋漓尽致。在新华村,无论银器大小、形制繁简,都饱含一个家族或师门的血汗,都默默的述说着传统文化&父子相承、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在新华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师傅和徒弟同坐一处,对着一块小小的银子商讨着图画的布局与下锤的力道;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手把手的教年幼的孙儿敲打银器。他们是那样的专注,仿佛此刻手中敲打不是一个简单的图案,而是一部史诗,一段属于自己民族,自己家族的历史。在新华村的手艺人心中&传&与&承&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这里的人们知道,新华银器能够历经岁月而不衰,就是因为在那一件件银器中活着传与承的银魂。新华村的手艺人在历史的托付中,将自己对时代的感悟与需要不断的融入那小小的银块,造就出一种毫不呆板的坚持。小锤敲出新光彩随着新华银器技艺赫赫威名的广泛传播,新华村也引来了越来越多追逐传统文化足迹和寻找商机的人们。新华村本土有为的创业者在成功之后回归家园、创立企业,依托新华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手工技艺资源,投资改造和美化乡村的村容村貌,建立石寨子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和云南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吸引了大批游客在经大理过丽江的旅游路途中到新华村一睹这个传奇、富足与美丽并存的村庄。游客的进入为新华村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新华村人充分利用自己沿街的房屋开设铺面,现场展示自己的制银工艺。一些人依托白族民居庭院和院内有泉的优良资源,开设白族特色农家乐美食和特色客栈服务,获得了新的收入。发展旅游业让新华村彻底发生了蜕变。如今进入到新华村,不仅可以品尝到白族传统的美食、居住民族风情浓郁的客栈、观看白族传统的歌舞演艺和节庆礼俗,也可选择中高端的国际生态园酒店或者高端的寸氏庄园过一把奢侈的贵族生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够切近地触摸到新华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浓郁多彩、悠然有致、自得其趣的生活状态。于新华村中赏工艺、尝美食,观鸟听泉之际,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便捷的互联网络将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村与世界紧紧联系。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为外来游客展开的一幅田园画卷,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能够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效地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本文摘自:www.niubb.net乡民们能够获得与大都市人同等的教育、知识和信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能够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合理过渡与跨越发展。从新华村的蜕变,可以窥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乡村社会可以找到适宜自己生存于现代社会的根基,变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了解更多:新华村交通便利,飞机、火车、汽车均可到达。新华村离丽江机场仅12公里。乘坐昆明到丽江的火车,在鹤庆站下,火车站离新华村约12公里,有公交车到鹤庆县城,县城也有直接发往新华村的公交车。新华村食宿较为方便,白族特色餐饮美食集中在龙潭边一条街上,各家户院内有泉,环境优美。特色美食包括酸辣鱼、清汤鱼,猪肝,铜锅焖饭等。住宿有中高端的新华国际生态园,享受白族四进大院落的豪华与舒适。新华村内也有老百姓开设的客栈、宾馆,普通客栈宾馆价格适中,设施齐全,干净整洁。链接:年是实现鹤庆县&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打造&民间工艺品之乡 中国银品之都&品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阶段,目前新华村5星级维景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兰茶坊&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已经进入规划实施阶段。2000年以来,鹤庆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草海湿地恢复项目及草海农业湿地保护管护区项目建设工程,还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打造东片草海湿地治理二期工程,保护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继2009年鹤庆新华村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政府和企业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小镇规划、产业联动发展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华村作为&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草海湿地休闲购物游&的核心节点,被纳入到大理州委&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中,将被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作夫:哀牢山中最美乡村文/图 本刊记者 何新闻几年前第一次到作夫时,通往甲寅的道路还一片泥泞,从海拔1100米的红河县城到海拔1800米的甲寅乡作夫村,基本是一路向着哀牢山云霄之上攀爬的过程,尽管那时候已经有摄影师传出&红河梯田不亚于元阳&的说法,但外界真正听说甲寅的人还为数甚少,到过甲寅梯田的旅行者更是凤毛麟角,至于离甲寅乡政府还有数公里的哈尼族村落作夫,基本还属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高耸入云的哀牢山把连同作夫村在内的一连串哈尼族寨子半隔绝于喧嚣尘世之外,崎岖陡峭的山路让旅行者望而生畏,但千百年来哈尼人便定居于此,并在哀牢云雾中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奇特文化,这种文化最让人一目了然的方面,自然就是那绵延不绝的梯田和造型优美的哈尼蘑菇房。二三月的梯田,正值春播前夕,山顶密林中流下的溪水灌满了作夫村周边大大小小上千亩梯田,作夫村口的大树旁,肩扛犁耙的哈尼汉子正吆喝着耕牛准备下田劳作,肤色黝黑的妇女们在屋顶上翻晒着早准备好的种子。土黄色茅草铺顶的蘑菇房一座连着一座,与周边茂密的绿色丛林形成高反差。这就是每一天作夫的动态场景,而无数个这样的动态场景却构成了数百年不变的静态作夫&&我估计在最近几百年里,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状态就从来没有改变过。作夫这个名字,让我联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句子,作夫,尽管是一个典型的哈尼语音译,但望文生义就是耕作的农夫。这里仍是完整的农业社会,生活节奏貌似缓慢,却蕴含着足够的韧性,否则你无法想象哈尼人如何能够在坚硬的大山中活生生开辟出无数梯田,这些梯田对哈尼人意味着寻常一年的收成,但在我这样的外来旅行者眼里却是绝世的美景。2013年初,我再次来到作夫,驱车行进在已经铺成水泥路的光鲜山道上,车流如鲫,我原以为既然那层&保护膜&已经被打破,那么作夫的蘑菇房还在否?很远就看见那座丛林中熟悉的乡村,对,炊烟从茅草屋顶升起,它依然未变。但走近之后,却又发现它有了太多改变:泥泞狭窄的村中道路已经铺上石板,屋角的一群鸭子正围着刚刚修通的自来水管嬉戏,不时遇见端着相机的游客把镜头对准害羞的大婶&&作夫,这个古老乡村最有价值的部分已经被外界发现,而它作为哈尼村落的内核依然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这里已是云南最美乡村之一。更多了解:作夫村录属于红河县甲寅乡阿撒行政村,海拔1830米,全村314户,1464多人全系哈尼族。作夫有红河保存最完好的磨菇房村落,全村无任何现代建筑,村里森林翠绿,清泉环绕。2008年,作夫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首批特色村建设项目, 2009年3月在省旅游局组织下,评审通过了《红河县甲寅作夫民族特色村修建性详规》,并于5月8日正式启动实施建设。截至目前,为将作夫村建成&全省最大的蘑菇房村落&,红河县积极整合公共资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累计投入641万元,完成了该村进村道路、3座卫生公厕建设、街道铺装、民房示范户改造、排污设施、人饮管网改造、停车场、寨门、水碾房、民族展示中心、民俗广场、特色观景台、农家乐示范户建设。在旅游特色村开发的前景下,作夫村现已申报成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资料由红河县旅游局提供)桃源 悠然隐匿苍洱间桃源村是喜洲镇的一个小村,与隔海相望,异常火爆的双廊不同,桃源村安静得令人感动。在桃源隐匿,一个转身便是逃离喧嚣,找一个安静的院落,在大青树洒下的斑驳日光中浅浅入眠;骑上自行车,在洱海边自由的驰骋,风会吹散内心的躁动,前方像花朵一样灿烂。丈量桃源,最好的工具是自行车,沿着洱海骑行,蓝天碧水、暖阳轻风,还有波光粼粼,这就是桃源的精髓,一路上眼睛所见的美好,远甚照片所记录下来的,任何心灵鸡汤式的美好形容,在此情此景面前,都显得词穷。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出去,都会让人身处稻田之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节气,桃源从点点青嫩到满地金黄,就像点缀在画中一般。桃源最美的那一刻是在黄昏,阳光将稻田染成锦缎一般,座座民宅仿佛从稻田中生长出来似的,田野里的农人穿着各色的衣裳向家中归去,在田埂上相遇,就互致一声问候&我家吃饭克&,(本文摘自www.niubb.net)炊烟从旧式的烟囱里慢慢腾起,飘散向四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沿着稻田间的小马路一路下行,是一片临海的湿地。在过去,渔人每天就从这里出发,到洱海中撒网。点点白帆飘荡,鱼鹰争先恐后回船的渔家画卷已再难寻觅,这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一点小小的伤感倒为桃源平添了几分意趣,就好像一幅画里总要有几笔虚虚实实的点缀。走进临海的村落,弯弯曲曲的小巷把人带向一片平静的海面,海面上耀眼的阳光立刻倾斜眼帘,桃源村的客栈和洱海完全&零距离&接触,海边搭有简单的露台,躺椅和遮阳伞下,客人们自在地就着小几看书、喝茶、晒太阳;也有吹着海风躺着小憩的;还有躲在阳伞下抱着小本上网的;大大小小的萌狗们摇着尾巴跑出来迎接客人,没有人关心你是来疗愈情伤,或是躲避现实,这是一个绝对享受自我的空间。住在桃源,早晨伴随着鸟儿的声音起床,喝一杯浓醇的本地牛奶,一天的好心情伴随着新鲜的有机蔬果大餐就此开始;傍晚,桃源村的天空被夕阳慢慢渲染,直至满天繁星纷纷坠落。海水拍打着客栈的墙体,很有节奏的发出啪啪的声响,看着这一幅海的电影,听着海的声音,自然会让人想起海子那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链接:桃源自然村隶属大理市喜洲镇,东临洱海,西靠苍山,辖区内的桃源码头是大理&苍洱风光一日游&的必经之路。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紧密结合洱海流域&百村整治&项目,桃源村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积极打造农耕文明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示范村。目前,桃源村共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了&基础治村、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管理强村&四个项目,对村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建设。从打造旅游新村出发,在村北进村路的建设、村庄整体风格、弓鱼洞文化广场、本主庙修缮建设等方面体现白族风情、村庄历史,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海滨桃源新景,村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已形成了集白族民居建筑、饮食、服饰、风俗文化为一体,极具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价值的高原特色村寨。曼春满 浪漫&逃亡&如果说橄榄坝是西双版纳秀丽的孔雀尾巴,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曼春满村恰如一颗晶莹的珍珠洒落其间,她是傣族园最迷人的微笑。曼春满翻译成汉语叫&花园寨&,走进傣族园,穿过那些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柚子树,一座座竹楼掩映其中,如一叶叶荡漾的小舟,若隐若现。身穿花色筒裙、腰束银带、肩挑竹筐摇曳出无限风情的傣家小卜哨,恰似二月春风、三月小雨贴近你,青春逼人却又悄无声息。端坐在竹楼的晒台上,品尝老咪涛亲手泡制的浓酽酽糯米香茶,凝望老黄牛慢悠悠消失在竹楼深处,倾听菩提树上的百鸟欢歌,欣赏远处悠悠扬扬传来的&赞哈&,畅享着这份清新,逛寨子,发呆,看书,敲电脑,四五天不知不觉就悄然流逝。住傣家楼、吃傣家饭,似乎空气是甜的,心是静的,旅行变成一场最惬意的逃亡。&逃亡&曼春满,去佛寺是不能回避的一场心灵修行。佛寺金碧辉煌,尖尖的庙顶,红砖灰瓦,彩绘复杂,具有浓郁的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佛寺四周椰树、凤尾竹、槟榔树环绕,白色的蝴蝶兰点缀在僧房的窗沿下,别有一种雅致的格调。曼春满处处透溢着浓浓的佛教氛围,寺里和尚念诵经文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诵经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着韧性的力量,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国。前来上香赕佛的信徒们则虔诚地跪在佛爷面前,双手合十,低头颔首,一幅全身心皈依佛祖的样子,更有许多都市旅人,不远万里前来&禅修&,在这里穿素衣麻鞋、吃清粥小菜,追寻心里的平和安宁。佛寺门口离人们不远,几只美丽的绿孔雀正悠闲地迈着细细的碎步,向我们抖动着漂亮的翎毛。两位俊俏的傣族少女上前与绿孔雀嬉戏着,就像和村童玩耍般那样平常。大概只有在这样幸福满溢的村寨,&赫拉的神鸟&才会如此平易近人。链接:曼春满村是傣族园内是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之一,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至2012年底,曼春满总投入超过800万元,用于建设、维护佛寺、婵娟阁、打围墙、释迦牟尼佛像喷水池、大象雕塑、鼓房、村办公楼、球场、村寨道路等。为全面实施《西双版纳州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强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曼春满将继续推进与项目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旅游标识、咨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公益性设施项目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旅游供给要素体系。曼春满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傣族园公司建立了杆栏式建筑保护基金,制定和实施《傣族园风景区关于保护杆栏式建筑的管理办法》,对景区内村寨新建盖传统傣楼杆栏式建筑的示范户进行公开奖励,每户给予4000元保护基金,这一举措促进了村寨传统竹楼的&复兴&。整董 爱终究要整懂文/旗写走遍千山万水之后,马歇车停,寻找一处绿荫,借着一杯普洱茶,但观夕阳渐落,此时惆怅浸漫周身,免不了会记惦起一个地方,记惦那里的飞瀑流云,跨国家庭,回味那段尘世绝恋。整董是一个有着特殊地名的傣族小镇。据说整董是傣语,意为发现一个城子。今天镇政府所在地的曼贺景、曼贺、曼峦再这三个寨子就统称为城子三寨。整董所在地为丘陵缓坡,水田密布,河流纵横,其间当地最大的整董河和曼滩河如两条玉带淙淙流淌过整董,尔后往西汇入曼老江,成为湄公河归进大海。至今完整保持傣式建筑风格的十个傣寨就像绿宝石一样镶嵌在两条河畔,只远崮俊H鞒闪值拇笄嗍饕彩钦赜械拿览鼍肮邸C靠檬鞔钟惺В呷缏シ浚肱舔埃荒晁募局σ睹谔毂稳眨嗣浅T诖诵菅闪梗柑焖档亍F盟谑保嗣腔簧辖谌盏拿褡迨⒆盎憔墼谡饫锶挤鸥呱馗柙匚瑁邮芩南蠢瘛那时虽然年少不更世事,但已经懵懂幼稚地爱上了小镇的美丽。后来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反复贴近整董。有时跟着姑娘们探寻密林中的瀑布,在清澈如镜的小溪中戏耍时光;有时开着越野车顺河穿越芦苇花丛,进入温泉洗涤尘埃,放纵躯体;有时在老乡们带领下探究巨石上永不干涸的一碗神水;还多次应邀参加丰盛的吃新米活动,一天连吃八家,从这寨吃到那寨,从寨脚吃到寨头,吃得大腹便便,喝得东倒西歪。青春如此绚烂,生活如此精彩。当年整董王子桑洛和美女娥宾在这里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大戏。爱情啊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随。美景在而伊人已逝,情爱成绝。何为爱情?何为人间真爱?爱情迷惘的时候,不妨到整董行走飞瀑流溪,慢尝傣家美食,聆听洛桑之爱,感悟跨国之恋,之后的之后,还会有什么整不懂的。美丽整董,一个让人整懂后不愿离去的地方。链接:整董镇位于江城县西南部,距离县城59公里。整董国际旅游小镇总体思路是对整董古地名&勐桑洛&及桑罗爱情传说加以艺术提炼和加工,并以此为背景和线索,将整董傣族村寨、寺塔、温泉、瀑布、雨林、野象、饮食等旅游资源巧妙的串联起来,充分渲染和展示其别样的妙曼风姿。整董镇具有傣族民居、服饰、语言、民俗、文化等都保留得比较完整和思江二级公路横穿境内两大优势,江城县在保护好现有傣族民居的基础上,对镇内傣族村庄进行了规划整治,倾力打造边地傣乡旅游风情小镇,让人们来到这里就可领略到妙曼的傣乡文化。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杂文评论好评杂文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傣乡恋葫芦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