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怎么查有没有这个公司垊埠这个地方?

潮人网――侨批文化研究
侨批的金融诚信――兼谈侨批信用戳及“无甲小银”的使用
  笔者原来也与集邮界普遍认识的一样,以为侨批是“信汇合一”的私人邮政产物。这种观点应给予修正。《中国集邮大词典》在“侨批局”词目中“侨批局工兼营金融业务”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主次颠倒了。汇款和寄信在侨批中的位置不是“平分秋色”,也就无所谓“信汇合一”,提出“信汇合一”的观点,只是现代集邮从邮政和集邮竞赛需要的角度来看待侨批而已。可以说批信只是办理侨汇时的附属形式,“回批”也只是侨汇已得到解付的凭证。这就是说,侨批企业商号主营的业务是寄钱汇款,是金融行为。早在100年前,海关外国人就对“水客”代送银信这项“新近发展的传递海外信件和钱款的业务”特别加以“注意”,最后意识到“它们的特殊的业务是处理来往于海峡殖民地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汇款”,一针见血点明其实质!  
凡是涉及货币金钱的行业都必需讲诚信,否则决无立足之地,侨批业也然。从“水客”年代开始,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在拜访老侨批从业人员时,他们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张进丁老人说,早期于“水客”、“客头”者,都是“过番”较久的“老番客”。他甚风趣地反问我,如果是你要托寄钱,是愿交代年纪大点的人呢?还是随便就交给“新客”后生家?他认为,做“水客”除了要让人信得过外,起码要“人头熟”,交际广;再就是要识字,有点文化,有点积蓄,有些资本。早先“过番”的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根本不识字,他们重视的是寄钱而非寄信,大不了随口吩咐几句话代转罢了。话说回来,即使你做人再有信用,但是想“空手捞虾”是不可能的,说罢哈哈大笑。最后还很认真的说道,还没听说过二十几岁就做“客头”的,但年少者被“客头”雇佣为“批脚”是有的。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经营银信生意的起码要求,也是“水客”能一步步做到“客头”,进而开设批馆创建信局的先决条件。  
清末最早经营侨批的商号,其组织与管理素无严密方法,确实差劲。南洋经营侨批的商号吸收汇款大都有区域界限之分,如闽南人开设之信局,所收汇款者,大部分都是闽南人;闽南某一角落之华侨,又都到其同乡开办的商号汇款寄钱。乡亲之谊,知根知底,这才放心。也正是这样才造成企业商号大都经营侨批的现象。而国内的转递解付批银信的批馆信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清邮政官局开创之前,最早专门雇人来转递批银者,仅有“如鸿”一家(图1),设店于厦门、泉州,在厦门专收“客头”从南洋带回之银信,再在泉州雇佣“批脚”将银信转送至四乡五里侨眷家中。当时解送批款,系向收款人收取“酒资”作工资,其收取数额无定律,常凭“批脚”肆意索求或扣取10%或20%不等,久而久之,侨眷烦言颇多,海外客户也意见极大。由初设之批馆信局转送侨批,虽较由“水客”专送稍为快捷,但侨民寄钱损失也较大。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批馆信局诚信的丧失。于是,原来菲律宾“水客”的漳州龙海人郭有天,乘此机会,宣扬“天下侨民和批商都是一家人”,并联络海外“水客”和国内批馆,组成“天一批郊”这种松散型同业行会,要求自律,制止“批脚”苛索工钱,同时,初步解决了收揽批银和解付批款的程序。确保这种行业的信誉,也才能拓展大家的生财之路。接下来,批馆信局必须向大清邮政官局“挂号”,领取营业执照,也让这种行业的信用更有保证。海外侨民寄侨批者,一般以现金交足,若商号或个人在商业上信用不孚者,根本无法吸收批款;经营历史不悠久者,亦难以经办汇款。文章前头讲作“水客”者,大都由“老番客”转业而为即是这个道理。  
真正意义的批馆信局设立后,保证名声保证信誉成为经营者的追求。刻制信用戳,盖用在侨批上也成为一种必然的手段。  
图2是己酉年(1909年)十一月廿三日由(马尼拉)寄到泉州城新门外的侨批,上面盖用的信用戳全文如下:  
泉城新门外王宫乡王为针偕弟为奇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岷信逐帮缴回所有分送信项概用大银无收酒资寓岷新街尾新路异文斋门牌第?芗ニㄆ十号  
信用戳的应用是侨批一大特色。相对而言,闽南侨批的信用戳应用更早、更普遍,且更具特色,简直就是侨批发展时代的烙印。  
这枚王顺兴信局的信用戳,非常难得,意义也特别重大。“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岷信”,不但证实该信局已正式向大清邮政厦门邮务总局“挂号”申办了营业执照,而且成为在泉州城的一个名正言顺的“邮政分局”;不但可办理海外银信而且可以经办国内邮政业务!这种特殊“待遇”,是其他批馆信局无法得到的。这应该说是侨批研究的一项新发现吧?  
这枚王顺兴信局的信用戳告诉我们:一、将国内、海外的营业地址对外公告,即是一种宣传广告,也可表示信局信用可靠。在清末经营侨批者中,能具两地营业场所已相当不简单,说明这样的信局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批馆信局。走街窜巷收揽银信,只能算“走街仔”的商业活动,无固定营业场所说明还未排脱“水客”的地位。二、将信局性质、业务范围公布,即是广告宣传也示诚信。“逐帮缴回”宣传安全迅速,“概用大银”表示诚实不斯,让汇款收款人都放心。  
这枚“概用大银无收酒资”信用戳的使用,要比其他“专分大银无收工资”早得多。据笔者研究,名声特响的天一信局信用戳,至今还未发现比这款更完美者。为什么侨批要宣传“概用大银”、“专分大银”呢?  
清末民初是中国民间使用货币最混乱的时期。为了说明这种现象,笔者以《福建情况实查报告》一书为例。这书中所记载全是1908年(明治四十年),由日本开设在厦门的“三五公司”派遣该公司员工到福建各地所做过的一次相当全面的社会调查,并将所获资料编写成书。下面引用者,均出自此书。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闽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大小银货”(银圆和银毫)、铜货(闽南话叫“铜瓜”,即铜元也叫铜板)、铜钱(各朝代的制钱,即“孔方兄”)和香港、上海以及台湾银行的银行券(即汇票)。当时,大宗钱款用白银(银两)计算,日常花费则使用“铜瓜”和制钱。想一想,一斗米只卖“四角二占”(同安县)或“五百五十文”(永春县);一斤盐只值“十文”(安溪县)或“四占”(惠安县);一斤猪肉也才值“一角九占”(惠安县)或“二百八十文”(永春县)的年代,“角”、“占”(闽南话即“分”单位)和“文”(一个制钱的单位)就非常适用了。而大笔钱款,当时并不以银圆计算,而是采用白银,如泉州当年的赋税,整个晋江县征税定额,“地丁钱粮30,366两,屯谷2,412石,杂税1,290两”;泉州府局的“厘金收入标准额28,880两”等等。  
从这本资料可以知道,银圆在小地方尚少在民间通用。“沿海沿江通商大埠”也只在1905年以后才逐渐开始应用。我们在侨批上看到的“龙银”(也叫龙洋)、“英银”(也有写作鹰银、L银)、“洋银(艮)”、“大银(艮)”,“银”、“洋”等等五花八门的称谓,通通可以简称银圆,闽南话都叫作“大银”。随便问一问老一辈的闽南人就清楚了。尽管当时写在侨批封上的银圆名堂很多,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1900年以后使用的,只不过银圆铸造的国家有别、成色不一、年代远近,叫法则不同而已。为了更深刻地说明银圆在当时金融业以及老百姓眼中的份量,再摘取《福建情况实查报告》里泉州城使用的“大银”为例:  
通货的种类,有龙银、乌仔银、拐仔银、人头银、火炎银、菜仔银、四工银、爪哇银八种。龙银以下迄菜仔银,以七钱三分换算;四工银(即江南龙银―――笔者注)七钱二分;爪哇银六钱七分。小银货有广东省造、福建官局造,戴帽仔、无戴帽仔、湖南小洋、江南小洋六种,(为“银角仔”―――笔者注)其中,湖南、江南小银货价格最低,且为一般人所厌恶。铜货有福建造,新加坡造等,(铜货指“铜瓜”即铜片钱―――笔者注)流通甚少。铜钱有数十种,从大钱迄歹钱,分三、四等级,(指各朝代的制钱、民间戏叫“孔方兄”)时价也经常变动。  
看,多复杂!另外,请注意这史料中两处地方:一、“官率以大银三元为一两”,即官方制订出的兑换率,是以三枚银圆可换一两白银,以前在邮刊上争论的“大银三元”,这里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二、“换小洋”,北方称银圆为“大洋”、“小洋”则相对而言为较小的银圆,也有叫“银毫”的,闽南人叫作“银角仔”。银圆为本位制十角(或拾毫)等于一元。在互相兑换时,由于角(毫)币成色不足,还需“补水”。  
早期的批馆信局,其组织与管理,素无严密方法,流弊甚多。有些经营者也正是看中这种畸形的金融市场,大赚一笔。国内分解银信的批馆信局最为典型。以前,大凡来分批者,主人都会热情款待,请吃请喝,临走还会送点“酒资”(闽南话叫“脚骨钱”)之类的小钱。而有的信局和“批脚”并不认情,有的更欺穷乡僻壤的农夫村民,以为他们都不清楚市面行情,在批银上大做手脚。比如,分发解送一封“外付龙银三元”的侨批,照道理应送上三枚成色好的“大银”,而批馆却让带去三个成色较差的“大银”;有的“批脚”也从中捞一把,来个“变通”,只付给人家二枚劣质“大银”,另外再“甲”(闽南语即搭配)十枚“银角仔”或“甲”“铜瓜”或“甲”制钱,大赚“补水”。这样一来一往,赚得也太离谱了,侨眷的损失就大了。当时,这种行为让海内外侨民骂为“太野了”,视为“赚黑心钱”。  
这种种弊端恶习必然引起海外侨民的不满。侨批业是金融行业,经手的都是钱款,一旦失去诚信,绝无立足之地。为树立批馆信局的形象,保护侨批的信誉,当时,有的信局就开始采取措施,约束国内分解机构,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并在侨批封上进行宣传。  
图3是壬子年腊月十六日()晋江下堡乡姚贻向因收到菲律其叔姚宗名寄来批银后的“回文”(“回批”)。这款标示“收明大银贰元”格式的红条封“回批”极少见。封背盖用这样的信用戳:  
厦门提督渡头太古平记栈间  
捷兴漳泉信局  
概交大银无甲小银不收工资  
批馆信局若不顾信誉,胡作非为,等于自取灭亡。“捷兴”批信局设总局于(马尼拉),“捷兴漳泉信局”为其派设于闽南的分支信局。此举让各地信局纷纷效仿,越来越多的批馆信局都进行宣传并刻制各式各样的信用戳盖用。  
图4是天一信局于1925年(乙丑年)刻制、盖用在1927年的批信上的信用戳:  
本局分批现交银议酒资分毫无取交大银无甲小银若有被取或甲小银祈为注明批皮或函来示本局愿加倍送还资家决不食言乙丑年天一再启  
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事实来说明,1909年前后只是许若“概用大银”,至1912年前开始要强调“概交大银无甲小银”,而且直到1925年还一再宣传,可见“甲小银”的恶习是如何盛行。  
“无甲小银”,“小银”即“小洋”,也就是“银角仔”。上面引用史料之换算率表格,其中“换小洋”已再清楚不过了。王朱唇张美寅著《闽南侨批史话》(以下简称《史话》)却硬将“小洋”说成是“成量不足的杂色银”,将《光绪33年邮政事务情形总论》中“即如广州一处,市面并无整元交易者,仅用小洋,而值价仍不一律”这段史料中的“小洋”解释为“是含银成数不足的银”。他们又将“专分大银,无甲小银”这种侨批信用戳记解释作“由此可见,大银是成色足额的整银,小银、小洋相对于大银而言,是含量较低的杂色银,或碎银。”让人不知道在讲什么,可见货币知识之缺乏。什么年代使用什么货币,研究侨批者务必清楚,无论如何要学一学中国货币史,(图5)否则,造成自己对手中侨批封年代界定的错误,更引来学术上无休止的争论,实在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史话》一书认为“钱款的币制单位不是鉴定批品年代的基本印记”。笔者持不同观点。  
《史话》认为外国的“元”制较早,尽管中国以“银两征饷银”,在1571年至1821年的“大帆船贸易”,“其间约有4亿美元的墨西哥银元从墨西哥运到马尼拉,其中约有一半流入中国”等等,这些不知从何抄来的文字,似乎在说中国也在使用银圆。但《史话》作者知不知道这大量在与清政府贸易时流入的银圆都被熔化铸成“银元宝”呢?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被嘉庆皇帝抄家时(1796年),抄出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外国银圆,是不是就可以说当时也已经在使用银圆了呢?和|钱太多了,这大量好看的、精美的“银子”,都只被和|当成了“收藏品”。以为外国使用银圆早、银圆在中国市面应该也是流通得很早的人,实在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不知收集、研究侨批者有没有注意,侨批封上“外付”、“内付”的货币正好都是国内家乡正在流通的货币了。道理很简单,海内外亲人联系密切,信息灵通着哩!而这种海外国内采用同一种流通币制的汇兑正是侨批之奥妙所在!“什么年代寄什么样的钱”,这是掌握侨批“信汇”的基本常识,也是鉴定侨批封年代的可靠依据。笔者在2002年发表在《集邮》增刊6的“清末民初侨批封考证与货币知识”长篇论文已讲述许多,在这里只是顺便再提提。  
从“概分大银”到“无甲小银”,是侨批的一段历史,也是批馆信局逐渐建立起商业信誉、保证其金融业务诚信的体现。在闽南侨批中,各色各样宣传金融诚信的戳记还很多,都是在此基础上引发使用的信用戳,在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写于日至10日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职工集邮研究会)  
参考文献:  
《关于闽南侨汇》张公量著民国32年8月刊  
《泉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1983年8月  
《泉州工商史料》第一辑1983年6月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1965年版  
《中国银行史》1995年版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新路99号
电话:0 传真:
地址:汕头市金湖路玫瑰园29栋西座五楼
电话:0 传真:6
本网链接logo菲同盟会侨批载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热情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菲同盟会侨批载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热情
  日,远在菲律宾的林书晏寄给黄开物的侨批。书信内文有“如款项缺乏,可秘函电,布告各南洋资助,或致函来各界劝捐,必有可望”,反映当时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的热情。黄清海 摄
  中新网泉州9月9日电 (苏巧凤)百年前武昌城头的枪声,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在那场风云巨变中,海外的泉州侨胞们也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热情支援辛亥革命。
  9日,福建泉州侨批收藏爱好者黄清海介绍了他前几年收集到的一批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寄往厦门或漳州龙海市锦宅村黄开物收的侨批等资料,其中有5件林书晏侨批,虽然里面只是简单的实况记载,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同盟会活动的情形,展示了菲律宾侨界对辛亥革命的支持热情。
  据1931年出版的《菲律宾华侨名人史略》介绍,林书晏“福建南安溪东乡人,当今埠国民党员中之拥资颇厚者也”,他在1911年就已经是同盟会“普智书报社”发起人,“于党务尤见努力,支部及总支部叠次被选为职员或执委”。
  而黄开物则在福建漳州龙海当地及侨界有一定声望,他青年时代出洋到菲律宾,加入同盟会后于辛亥革命前回到家乡,与厦门及旅菲同盟会有着密切关系。
  远在菲律宾的林书晏十分关心家乡革命的进展,辛亥革命前后就与黄开物频繁通信。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林书晏寄信给黄开物,急切想了解当时闽南一带的革命形势,“厦事不宁,乞设法联络众情,以匡大局”,他还为家乡革命出谋划策,“倘有余力,募劲旅者上尤为壮色”。
  此后,林书晏持续不断地与黄开物信件往来,信中多谈及闽南厦漳泉一带革命局势,并且几乎都提到了捐钱寄物等事宜,“如款项缺乏,可秘函电,布告各南洋资助,或致函来各界劝捐”、“前之筹款已寄万元,汇交叶君清池矣。此后当再力捐”。可见菲律宾同盟会及爱国华侨积极捐款捐物,并通过侨批渠道源源不断地寄入国内,支持革命党人组织起义,支援辛亥革命。
  记者看到,在这些侨批中,还有2封提到了送剪刀等事,“要用剪发需物件有顺便即寄,顶咀船寄蔡普全香水一,毛梳1个,修发刀仔1付”、“兹有便毛梳一个,剪发刀一只并香水一瓶”。黄清海介绍,剪发刀、剪发工具可能是同盟会会员动员国人剪辫子用的,菲律宾同盟会为国内革命党人提供剪辫工具,以新的面貌反对清王朝统治,也表现出他们对国内革命的支持。(完)
电话:010-菲同盟会侨批载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热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菲同盟会侨批载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热情
菲​同​盟​会​侨​批​载​泉​籍​侨​胞​支​援​辛​亥​革​命​热​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城有没有嫖娼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