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图片以来社会风俗有哪些变化?

当前位置: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的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主要考查你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1)从政治上来看,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新兴进步力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呈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特色;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小。(2)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后制定了三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如第三个远景规划拟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来看,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工业文明对我国全方位的冲击造成的,实质上体现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结果,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发现相似题
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32671042509522913458294549120340/56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73 p.42 p.43 p.72 p.46 p.80 p.25 p.30 p.26 p.44 p.37 p.49 p.141 p.80 p.59 p.48 p.73 p.98 p.53 p.23 p.61 p.58 p.60 p.71 p.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中式写字台欧式写字台四、习俗风尚的变化旧习婚姻包办旧..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中式写字台欧式写字台四、习俗风尚的变化旧习婚姻包办旧式丧礼男子留辫女子裹足迷信活动改变婚姻自由新式丧礼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迷信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习俗专题四_一_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相关文档pptpptdocdocdocpptpptpptpptdocpptpptpptdocpptdocpptdocdoc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37张PPT)&&人民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导语:1、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单调和呆板导语:3、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4、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代和社会的剧变背景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年年一、男女服饰二、饮食变迁三、居室建筑四、习俗风尚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衣)清代官服标识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礼制规范、等级森严帝制印痕畸形审美长袍马褂清末汉族妇女着旗袍的满族妇女封建保守、呆板拘谨从以上的服装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拘谨、呆板、保守、等级森严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分为三大阶段:(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3)改革开放后:2、变化的表现(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变化的表现①男子服饰的变化: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清朝时,近代中国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长袍马褂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严谨治国中山装的设计理念:(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变化的表现①男子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变化的表现①男子服饰的变化:②女子服饰的变化: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清末妇女旗袍民国改良旗袍宽松、肥大→美观、适体宽松肥大的旗袍清朝满族贵妇着装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中西合璧,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变化的表现①男子服饰的变化:②女子服饰的变化:宽松肥大---合身适体、短袍窄袖近代服饰:土洋并存、中西合璧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宋氏家族合影(一九一七年)土洋并存,中西合璧③服饰特点: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③服饰特点: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④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材料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根据材料说明近代男子服饰变化的原因。⑤原因:a、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及其影响;b、国内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c、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d、穿着舒适度和实用度;请同学们分析这一时期的服饰原因是什么呢?(“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问题:如此突显女性柔美的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不再受到女生们的追捧。那么,20世纪50、60年代的女生们追捧什么样的服装呢?阮玲玉(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2、变化的表现A、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B、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2、变化的表现A、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五十年代的时尚:列宁装50年代末,苏联女专家在中国掀起布拉吉热。布拉吉(意为连衣裙,俄文译音)50年代末:布拉吉布拉吉(连衣裙)Brage(布拉吉)(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2、变化的表现A、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中山装原因:受苏联因素的影响。列宁装、连衣裙、中山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列宁装 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广大解放区流行列宁装、解放装。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这种抹杀个性的政治化服装时尚被推向了极至。一时间,中国人的着装被外国人讥称为千篇一律的“蓝蚂蚁”“灰蚂蚁”。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还包括中山装和旗袍。 连衣裙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2、变化的表现A、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B、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礼、义、廉、耻)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其五,兜盖像笔架,寓意以文治国干部服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2、变化的表现A、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B、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代表服饰:军装和干部服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内因:①政治上:政治运动频繁(文革时期)②经济:生产力水平低。③思想:封闭保守外因:国际形势变化,中苏交恶⑴特点:单调⑵原因:(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3)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2、变化的表现喇叭裤健美裤穿着打扮个性化、多样化(3)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美观大方、色彩艳丽,彰显个性,异彩纷呈②时代特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多元社会③变化原因:内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①服饰特征:外因:受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丰富多彩;个性、时尚;开放、走向世界。近现代国人服饰变化简表男:长袍马褂女:旧式旗袍拘谨宽大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新式旗袍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男:中山装、列宁装、军装、干部服女:列宁装、连衣裙、军装政治色彩浓烈、朴素单一巩固独立阶级斗争异彩纷呈美观大方时尚个性改革开放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问题探究近现代服饰的演变总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总体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归纳小结近现代的中国服饰发展分为三大阶段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阶段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阶段特征: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一般原因:内:国内社会剧变A、政治(政局、政策)B、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C、思想文化(思想、审美观念变化)D、生产技术进步外:西方习俗的传入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食)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国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四大菜系代表区域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山东广州、潮州等四川扬州、南京、镇江等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九转大肠油闷大虾醋酥鲫鱼粤菜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葱油鸡松仁粉丝扬州炒饭川菜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特点:(1)注重调味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及使用。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手撕鸡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川菜特点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美誉正宗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淮扬菜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熏樱桃.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熏樱桃.3、中国传统菜系形成的原因: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风俗习惯等4、西餐的传入⑴传入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⑵原因: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法式大餐意式大餐美式西餐牛排西餐餐具4、西餐的传入⑴传入的时间:⑵原因:⑶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①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饮食种类的增多,烹饪方式,饮食礼仪发生变化②一批专门生产糕点等西式食品产开始出现③西菜、西点5、中西餐在差异烹饪方法:西餐烤、炸为主,中餐方法更多就餐工具: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餐是每人每制,一般客人点餐都点自己的中餐是点一桌菜,大家一起吃中国人吃饭很豪爽西方人吃饭更讲究氛围,很绅士三、居室建筑的演进(住)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居室建筑的演进】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地位: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已有3000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分布最广泛,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四合院北方居住大院北京四合院乔家大院北方四合院四合院的老物件福建“土屋”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2、西式住房开始出现西式住房的传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2、西式住房出现⑴时间:鸦片战争后⑵地点: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中西合璧现代家居沙发写字台西式家具穿衣镜3、西式居住文化的扩展⑴时间: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⑵名称:“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⑶典型的特征:中西合璧成为;⑷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写字台、穿衣镜、座钟、挂表等4、中西方建筑的区别:中国(砖瓦土木)西方(钢筋混凝土)中国(封闭内向性)西方(开放性)⑴建筑材料上:⑵建筑结构上:中国(讲风水,天人合一等)西方(坚固,实用,美观)5、建筑理念上:《章太炎的征婚广告》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随之发生变化2、变化的表现:⑴婚礼习俗的变化:“九道婚俗”,就是一对夫妻从结识到结婚需要的九道礼仪,分别为:相亲、过门、订亲、送日子、圆房、哭嫁、婚礼、闹房、回门。九道婚俗传统婚礼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2、变化的表现:⑴婚礼习俗的变化:①古代社会:②近代社会:③新中国成立后: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 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身穿自己设计的婚礼服。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新式婚礼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和60、70年代讲究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不能穿婚纱和西服,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80年代又穿上了婚纱,但是手捧假塑料花很有时代特征,照片的色彩也是后期上的。 90年代至现在: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2、变化的表现:⑴婚礼习俗的变化:⑵丧礼习俗的变化:慈禧太后的葬礼殡仪馆公墓是规划出来供埋葬死者之用的土地。墓穴的使用年限最长为20年,2011年民政部宣布公墓续租试点普遍先续十年。丧葬礼仪的变革光绪帝葬礼公墓依照邓小平遗愿,葬礼从简,骨灰撒入大海豪华墓地变革:繁――简土葬――火葬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2、变化的表现:⑴婚礼习俗的变化:⑵丧礼习俗的变化:①古代:②19C末20C初:③新中国成立后:旧式丧礼新式丧礼,趋于简化殡葬由土葬改为火葬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提倡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⑶其它风俗的变化:①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②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③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批判,女子获得教育权利,走向社会 缠足――这种与吸食鸦片、男子留辫子齐名的陋俗曾被列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可耻或最野蛮的三桩丑事,而男权社会崇拜小脚的畸形风尚却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挣扎中千年不衰。缠足缠足来历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喜爱乐舞,令嫔妃缠足,使脚小如新月,在莲台上跳舞,如仙子凌波,后从宫庭传到民间。男子留辫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断发留美幼童――西装与辫子同在辫子的用途“断发”“断发” 剪辫处往往还有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不缠足的开路先锋――康有为的女儿 天足与高跟鞋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娱乐,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材料一外来文化的影响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二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三政治运动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材料四思想观念的改变回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结果1、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2、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3、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4、政府政策的推动五、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原因:5、思想观念的改变6、总之,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结果1、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总结: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服饰建筑饮食习俗特征时代性p阶段性p不平衡性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渐走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p现代化原因内因社会的重大变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传入外因东西方文化交汇p碰撞小结:把根留住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的观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过程;②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④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⑤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1.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A.旗袍B.连衣裙C.上衣下裙D.长袍2.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A长袍马褂B中山装C列宁装D西装3.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②新文化运动③新中国的成立④改革...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俗改革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新中国成立视频 新中国成立后的战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00:59:09|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精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俗改革.DO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中国成立65周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