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母亲对诗的评价对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态度对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影响

从含冤蒙难到平反昭雪----记父母亲的一段人生经历
已有 105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父亲 母亲
&开头语:我的父亲母亲,命运坎坷起伏。学生时期家道从容,无忧无虑;突遭日寇入侵,前程被毁。青年时期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生活日渐安稳,衣食无忧;中年时期惨遭冤案,下放农村,忍辱负重,贫困潦倒;老年时期平反回城,重获新生,安度晚年,其乐融融。父母先后于2006年和2010离开人世。多年来,我们几个儿女魂牵梦萦,倍加思念;二老的慈祥面孔,和言善语;欢乐时的灿烂笑容,被批斗时的痛苦惨状,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今年,是父母诞辰93周年,值此之际,我与诸妹共同回忆,撰写此文,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我的父亲杜儒英,先后在内蒙古五原县马车运输公司和县运输管理站任会计。他业务熟练,认真负责,日夜操劳,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时,家境尚可,我已参加工作,大妹淑琴,学习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在即。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料到,祸从天降,阶级斗争突然袭来。1965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中,有人揭发父亲是漏划地主,贪污公款;牵强附会,无中生有,大会小会,逼他老实交代。把父亲据理辩解说成是顽固不化,并把大妹叫去揭发问题。父亲感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给总团写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岂料报告未出工作组,就被打回,并把此说成是顽固不化,抗拒运动,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厉的批斗和制裁,将他隔离审查,不准回家。家中妹妹年幼,父亲放心不下,恳求看守叫他回家看看,安顿一下家事。好心的看守郭生华,夜间偷偷放他回家。进屋后,父亲不敢开灯,在黑暗中安慰母亲王春芳说:我没事,成分在五十年代就定成了小商,我也没有拿公家的钱,没有贪污,不要害怕。为不连累看守,他只在家里待了半小时,就匆匆赶回隔离室。在高压之下,没有其他出路,为了免受逼供批斗之苦,为了保全家庭,父亲不得不违心地同意了他们早已写好的定案材料。“四清”工作组勒令父亲退赔。当时,家中人口多,收入少,没有什么积蓄。为了退赔,只得卖掉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存放衣物的板箱柜,凑够了定案贪污款700多元。至此,家里只剩下了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成了名符其实的赤贫。1966年8月中旬,父亲得到通知,被定为地主和贪污份子,开除公职,全家下放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勒令数日离开县城。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父亲悲痛欲绝,母亲嚎啕大哭,犹如落入万丈深渊。20日,这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运输管理站用马车把全家送到了城南公社美星大队第四生产队(胡家村)。村里有一间废弃的土坯房,已多年无人居住,面积不足十平米,队长将全家六口安顿于此。房子的窗户很小,窗纸千疮百孔,门用薄薄的木板钉成。平时如不开门,室内十分黑暗,看不清东西。房屋低矮,站在炕上直不起腰来。进屋后,父亲忧闷满怀,默默无语;母亲眼含泪花,慢慢地收拾东西;妹妹们愁容满面,失掉了往日的欢乐。由于房间狭小,有些物品只好放在室外。但院墙已破旧不堪,只得临时用秸秆圈成一个简易的院子。村里几个顽童,不时往院里和家里扔土块,并喊着“看老地主来”。就这样,父母及妹妹们开始了蒙羞负重的生活。到农村后,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口粮严重不足。当时,农民的口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按人头分配的口粮,二是工分粮,三是自留地粮。其数量,以后二者为主。油和肉来源于社员自养猪。父母八月份到此,无工分粮,无自留地粮,无肉,无油,一无所有,只分得一点可怜的口粮。没有办法,只有靠土豆、萝卜和少量小米度日。早饭为米粒寥寥的萝卜小米稀饭;中饭是萝卜小米饭和菜汤;晚饭为土豆、萝卜。一日三餐,几乎天天如此。加上劳动时间长,身体入不敷出,以致营养严重不良,父母腿脚严重浮肿。母亲慈祥、善良,心灵手巧,会裁剪衣服,经常帮助村里人做些针线活儿。得到帮助的淳朴村民,有时偷偷给点油和菜,父母从内心里感激她(他)们。当时,大妹在五原一中读初二。文革初期,不上课只开会,有空她就回家看看。每当此时,她便把同学吃剩的馒头积攒起来,有的同学还有意多剩些给她留着。父母和妹妹们见到馒头,犹如见到山珍海味,高兴至极。但父母每次都告诫大妹:“咱家成分不好,不要因为这事儿,影响你的前程;下次不要往家带了”。上述饥饿境况,我没有目睹,更没有体验。在红旗下长大的我,与党同心同德,认为应该与地主划清界限,决定不再给家寄钱。不久,父亲来信,将穷苦潦倒的境况告诉了我,希望给寄去点钱;但又一再提示我,要把钱寄给下放前的一位邻居老张,千万不要寄到家里,否则,会受到批斗,甚至将钱没收。我思想斗争激烈,心想,寄钱是不是阶级路线不清,立场不稳?但当想到几个年幼的妹妹,体弱多病的母亲,分文皆无的一家,没有粮食,无钱买菜,如何在饥寒交迫中持续生活?亲情和怜悯之心占了上风,便寄去300元钱。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每月还要给大妹寄10元生活费,没有多少积蓄,只能尽我所能。大妹省吃俭用,每月只花几块钱伙食费,剩下都给家里补贴。当时粮食很紧,有钱也难买到。有一次,父亲偶尔听说,距离本村六、七里之外的邻村,有人偷偷卖粮。当时,家里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父亲决定冒险前去买粮。一位好心的村邻,晚上偷偷领着十三岁的二妹霞霞,去邻村买了十来斤小米;后来,父亲又惶惶不安地偷着去买了几次。老天保佑,总算没有被造反派发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总算熬到了第二年夏收。翌年,家里开始盖自己的住房。村里给找了一位师傅,帮助砌墙,十六岁的大妹和父亲当小工。盖房用的材料,不是用模具托的土坯,而是用平锹从地里切出的长方体土墩,每块重达20多斤,大妹与父亲将沉重的土墩一个个递上去;当墙砌到一定高度后,更是十分吃力,一天下来,疲倦不堪,累得揪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一间十几平米、可以直起腰的土墩房,盖好了,全家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栖身之窝。在忍受生活熬煎的同时,父母还遭到政治上的歧视和高压。白天劳动一天,已劳累不堪,晚饭后也不让休息,常常开会,接受贫下中农批斗;头上戴着高帽子,脖子上挂着“地主”大牌子,弯腰九十度,低头到膝盖;造反派厉声呵斥,不时地呼喊着打倒XXX的口号。会场上最为积极的是来自天津的知识青年张某某和林某某,不时地用手按父亲的头,有脚踢他的腿,以此表现他们最听毛主席的话,比贫下中农更加革命。刚到农村时,还让母亲参加陪斗,政治队长胡某说,母亲帮忙村民做针线活是拉拢和腐蚀贫下中农。母亲有口难辩,只能俯首听呵。有时还叫妹妹们参加批斗,她们看着这种场面,尽管心中难受万分,外表却不敢表露,还要跟着呼喊打倒的口号。全家隐忍蒙羞,饱受人格侮辱。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个中滋味。后来,从县革委会开来信函,证明母亲不是地主,其后才免于陪斗。除此之外,有时父亲还被民兵押着,用拖拉机送到公社,站在戏台上,挂着牌子参加陪斗;被斗的是走资派,陪斗的是一大串四类分子-地富反坏。自父亲被定为地主分子之后,我便不再直接给他写信。但写给妹妹的信,造反派都要截留,目不识丁的胡某,先找知青代念,进行审查,然后再转交给妹妹;有时干脆扣下不给,全家失去了通信自由。每当社员政治学习时,就让父母亲双双在月光下扫俱乐部前的大街,或到畜圈翻粪。翌日一大早,父亲还要背着箩筐捡粪,为生产队积肥。这一切,都是无偿劳动,不给记工分。多年来,父亲当会计,坐办公室,体力劳动较少。突然间,劳动时间如此之长,强度如此之大,如何承受的了?妹妹们虽然年幼,但已懂事;虽然心痛父亲母亲,但无法替代二老受苦受累,只有眼含热泪,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煎熬。除农业劳动之外,每年都要出民工,挖河渠。这项劳动强度大,一般都是挑选二、三十岁的壮劳力参加。父亲当时已近天命之年,但由于是地主分子,所以每次都在劫难逃。工地上,虽然住房简陋,但民工一般在炕上睡觉,而造反派却常常让年近半百的父亲睡在冰冷的地上。劳动项目,主要是用铁锹挖土和用箩筐担土。造反派总是让父亲挑土,通常挖土者在给箩筐添土时,挑土者可以稍事休息,但却给父亲安排二副箩筐,轮流换筐挑土,使之没有喘息的机会。父亲没有言论自由,只有忍气吞声;有些造反派,故意把箩筐装得很满,以显示自己阶级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有一次,父亲不堪重负,力不能支,当场吐血,流出了无声的眼泪。这种场景,是事后一位村民悄悄告诉我大妹的;她听后,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不敢告诉母亲和妹妹,唯有自己偷偷流泪。有时,父亲出民工回来,途经五原城关,虽然天色已晚,但为了全家的生存,无粮票购粮,就买些葫芦;县城离家四十来里,无钱坐车,就自己挑着,走走歇歇,到家已近半夜;体虚担重,汗水湿透父亲的内衣,母亲见状,唯有掩泪装欢。胡家村地处盐碱地,井水苦而咸,口感极差。村民不得不饮用浑浊的渠水;渠离家远,母亲心脏不好,当父亲外出民工时,只有靠十三岁的二妹挑水。她年幼力薄,勉强为之,步履维艰,左右摇晃,目睹者为之心酸。尚在五原县城读书的大妹,每次回家时,都把水缸担满,以尽量减轻父亲和妹妹的负担。那些年,每年都种水稻。秋天成熟时,地里仍然都是泥泞而冰冷的水。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但生产队长石某,硬让她下水干活。有一次,正在割稻时,一时疼痛难忍,站立不稳,不由自主地坐在了泥水地里。不仅没有人问候,晚上还开批斗会,说母亲耍滑头,玩阴谋,不想参加劳动,母亲有口难分,只能低头认批。其实,像母亲那个年纪的妇女,当时都是在家照料孩子,不再参加劳动。大妹初中毕业之际,正值文革如火如荼,不仅继续升学的幻想破灭,而且由于出身不好,造反派头头不许她与同学一起到农村插队,她身不由己,只能回家,接受当地改造。当时她的户口没有迁到家里,一直放在学校,过了三、四年,去学校迁户时,户口竟然失踪了。找了几个部门,谁也不管这事,无可奈何,大妹成了黑户。好在农村靠挣工分分粮,就没有也无法再去追究;一直等到父亲平反,户口才得到解决。为了减轻父母的政治压力,也为了妹妹们少受欺负,大妹回乡的第二年,就与那个生产队长石某的二弟结婚了。不久有了孩子,母亲以照料外孙女为由,便可少参加重体力劳动。其他三个年幼的妹妹,由于出身不好,也都陆续辍学;为了生活,十三、四岁她们便开始参加成人劳动。三妹艳霞在十五、六岁时,赶牛车拉坯子,车轱辘从脚面压过,留下了后遗症。四妹琴琴也是在赶牛车时,牛惊了,车轮从脚上碾过,好在没有大碍。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先后在农村成了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过了十二个春秋,总算熬到了“四人帮”垮台,文革结束,对出身成分渐渐淡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后,父亲不再进行无偿劳动,可全部精力用于自家承包的土地,开始过上普通正常的生活。此时,父亲年近花甲,早已心灰意冷,没有任何奢求,只想平平安安了此一生。五原地处边陲,消息闭塞,父亲无书可读,无报可看,整日埋头劳动,对全国形势几无了解。197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全面论述了当前形势和落实干部政策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造成冤、错、假案的原因,再次阐明了“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政策,并对纠正范围和时间安排做了具体说明。看了这篇报道之后,我开始沉思:父亲被开除公职,是否也属冤假错案?因为他曾对我说过,解放初在门头沟居住时,他本人的成分已定为小商,1960年经五原县肃反委员会复查,确认无误;贪污问题也是子虚乌有。于是,我十余年来第一次直接给父亲写信,告诉他目前党中央正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甄别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错案。并表明了我的态度:关于成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关于贪污,符合事实的,就承认下来;不符合事实的,指出错何处,并说明事实真相。总之,一定要实事求是。父亲接到我的信后,犹豫不决,一是,回想起当年对他的逼供场面,仍然心有余悸,如果申诉,万一平反不成,反而罪加一等;二是,十余年来不动脑、未动笔,思维僵化,写申诉材料感到吃力。我针对他的活思想,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内容,给他详细进行了讲解,以解除他担心再次受到打击报复的错误心理,并答应,由他写初稿,列出事实,由我进行修辞。几经反复,大约在1979年2月将《申诉书》交给了五原县革命委员会。革委会经过一年多的内查、外调、复审,于1980年4月,下发了五革发(1980)94号文件:“杜儒英同志本人成分应为小商,原定地主成分不妥,予以纠正。原定贪污数字亦有出入。故决定恢复杜儒英同志公职,工龄连续计算”。平反了,但仍留了个“贪污”的尾巴,且将“错误”说成是“不妥”,用巧妙的措辞,粉饰当年当权者的过错;不过,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不少领导仍是当年的操刀手,岂肯轻易完全否定自己?父亲心知肚明,既已恢复公职,也就适可而止,毕竟是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而且,当年退赔之款,分文未给退还,父亲唯恐节外生枝,亦未追究。父亲仍然是那么善良,那么识大体,那么善解人意。依据平反文件,按理应该很快给他安排工作。但其后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可谓一波三折。五原县交通局说:父亲原所在单位,已交巴盟运输管理站,应由盟里安排工作;盟交通局说:平反文件是五原县下发的,应由五原县安排。两家互相推诿,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关键是父亲当时已经59岁,谁都不愿意接纳即将退休的老人。但父亲1980年9月已将户口转到县城,不再务农。由于父亲已无生活来源,有关部门不给安排无法交代,于是让他到全由临时工组成的五原县林场,按集体职工待遇,实际上是作为临时工使用。父亲觉得冤枉,但又不敢得罪领导,为了生计,只好委曲求全,去林场上班。不久,五原县汽车保养厂刘二仁厂长,得知了父亲的现况,特邀他到该厂担任会计之职。这源于刘厂长以往曾与父亲共过事,对父亲十分了解,知道他为人诚恳,工作踏实。1982年,已经61岁的父亲,再次重操旧业,干起了会计工作。他一如既往,仍然是一丝不苟,敬业有加。但遗留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因为父亲原是国营职工,现在却按集体职工待遇。其后几年,县领导几经更换,父亲多方交涉,尽管有理有据,但毫无进展。直到1986年,在我中学同窗和校友的帮助下,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县政府下文,恢复为国营职工待遇。神哉!人情胜于法,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在此展现无遗。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只是无数案例中的一例。这一年,父亲退休,由大妹接班,总算圆了父亲的心愿。父亲生前,每当谈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时,心情犹如五味翻搅,时悲时喜,嘘唏不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伤口渐渐愈合,恍如一梦的苦难已成往事,父亲终究不失善良本心。他常说,邓小平了不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他的今天;他由衷地感谢党中央,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父亲所经历的苦难,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尽管历史的巨刃已经滚滚而去,尽管痛苦的回忆令人伤心,然而,前事不忘,乃后事之师,咀嚼往昔的苦楚,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迪: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必须健全民主法制,切实依法执政;必须懂得法大如天,至高无上;必须加强权力制约,建立有效监督体系,使权尊势重者不敢为所欲为,使腰缠万贯者不敢胆大妄为;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本文引用地址:&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8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我是独生女,父亲用这样的借口出去玩女人,对不起母亲,在家里对我的态度也很差,不过还好他不会打我,但_百度知道
我是独生女,父亲用这样的借口出去玩女人,对不起母亲,在家里对我的态度也很差,不过还好他不会打我,但
你说我该抚养我爸吗,对不起母亲,父亲用这样的借口出去玩女人我是独生女。,在家里对我的态度也很差,如果他外面有儿子了,不过还好他不会打我,但会经常冲我发火骂我,你说我该恨他吗,我妈说等我大学毕业她就跟我爸离婚,我的生活一定很难过?对我来说我父亲就是一个只会给我钱的陌生人,但他毕竟有抚养我。
提问者采纳
你觉得我以后该抚养他吗
做为女儿应该
我也觉得,但他对不起我们
我又不想太便宜他了
往好处多想想
你不知道,他做错了,还经常冲我妈发火
他不交伙食费,只有我能在他身上拿到一些生活费
等你成家以后好好养你妈吧
别的等以后在说
先好好学习一切等完成学业在说
嗯,我知道,在努力着
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
那你一定很辛苦吧
如果父母离婚和你想像的是不一样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每个人都有缺点,还承担了他能够应该承担的责任,你就多点包容心,说粗俗点他就是愚蠢,原谅他吧,性格有问题,所以你何必跟他较劲呢陌生人会给你钱,但如果他还顾及这个家,没有现代的人观念和思维
他把他的钱都拿去玩女人了
我读书的钱还是开学前才凑到一些
还有一些是我妈的
他有钱从来不交伙食费
我妈过得有多难受 你知道吗?
如果他不做些愚蠢的事情,他就不是愚蠢的人了,其实你要不养他,明白你经历的人也许不会说你什么,但你的行为你自己午夜梦回时就没有一点歉疚,还有你将来为人父母时就不会做错事?这世界更多不是因为做好事而美好,而是因为人们的包容心,也许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当然那是你能让自己变得完美成熟的时候才会觉得!希望你的苦;不要成为你沉沦或者发泄的理由,能成为你努力的动力!
我最大限度就是给他钱,其它的就算了
一个在我发烧时,情愿在楼下打麻将也不愿陪我去看医生的父亲,我看透了
说陌生人有点严重!他毕竟还没完全脱离你们!这样的家庭离婚是迟早的。离婚后你跟你妈,但他始终是你爸!
你爸在外找人那是你妈和你爸之间感情的问题,毛病在他们之间,可你爸对你还是依然,所以你不要参合到他们的感情之间,就像你以后有男朋友了,希望你爸还是你妈参合到你们之间,你妈自己没能力管你爸,拿你说事是无能,看问题要区分,如果你爸对你不好你可以分析原因,改之,不行躲之,生你养你还不想占你便宜的男人哪有,其他男人不管老少,恨不得给你个冰棍都要干你八遍,要知足感恩
学会理解你爸爸,
做好你自己,保护好你妈,其他的以后再说
别太悲观了,实在过不下去的话,就离婚,不过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很多人趋于对年龄的看待而选择沉默,默认,默许,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你还是要完成自己的学业,
讨厌重男轻女!
你要坚强!过的好才行!还要照顾好你妈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想,我和男友同居4年了 ,最开始我知道他家条件很一般但是他母亲在外面有男人,他父亲腿脚不好,我觉得他家人对我的态度挺好的,所以让我下定决心留在这个家,可是后来我也不怎么赚钱,他也工作之后一切就变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母亲在我们同居第3年的时候离开了家,我应该怎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想,我和男友同居4年了 ,最开始我知道他家条件很一般但是他母亲在外面有男人,他父亲腿脚不好,我觉得他家人对我的态度挺好的,所以让我下定决心留在这个家,可是后来我也不怎么赚钱,他也工作之后一切就变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母亲在我们同居第3年的时候离开了家,我应该怎
我来回答自己面对生活把你要有独立的思想风格老人的那点精神寄托对你的生活品质有满足感吗?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活法……
其他回答 (3)
这时应该沮丧你应该坚持下来.好好努力相信花开一定有结果的时候
我应该找自身原因是吧...
不是我说的是这是你不应该沮丧
然后呢? 我应该离开他家么?
不应该.应为你们还彼此爱着
这写出来就是一本书
你们与家人没有多大关系,你们两的关系不好时,家人再好也是白搭。因为你们两要过一辈子。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父亲说对学会作诗的儿子作出的诗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而母亲则是对他表示赞扬说精彩极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如何看待父亲母亲的做法?
父亲说对学会作诗的儿子作出的诗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而母亲则是对他表示赞扬说精彩极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如何看待父亲母亲的做法?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都是为了儿子健康成长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持我的态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