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的来是历史上的哪个路由器设置时间段上网

huanghouce
huanghouce为《媚公卿》写的书评
已读并评分
迷了眼,乱了心,入了戏
刚开始看《媚公卿》,只把它当做打发时间的消遣之物,草草看了数章,发现很是不俗,不论是在人物的布置、剧情的设计上,还是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对于社会风气以及森严的门第等级上的描写,都称得上是精致且考究的。
  先从历史背景上来说,魏晋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从汉末到魏晋,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这些混乱而痛苦的历史事实,让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循规蹈矩,那些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传统的力量在无形里消失,越来越多的世家子弟、风流名士们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和放浪。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在那个年代里,“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的思想是牢不可破的,朝廷命选的官员都是从世家豪门中产生的,绝大多数都是仪表风流、声望不俗的豪族子弟。这便是小说的历史背景。
  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陈氏阿容出身卑微、精明刚烈、胸怀机谋,虽出身世族,确是分支庶女,实世族中地位最为卑下的小姐。在那个及其讲究门第等级的年代里,这种出身的小姐在贵族中为妾也是抬举了的。机缘巧合之下她在同一个时代里起死复生,在经历过一段痛彻心扉的情感后惟愿能寻得正直善良的郎君能够白头偕老。她不奢求郎君能够做到身无二妇,但要求对方娶自己做妻而非为妾。
  而男主人公王弘这位王家七郎却是琅琊王氏――天下第一氏族的正宗嫡子,俊美无俦、极具建安风骨,堪比谪仙。这高贵的家世出身、无匹的容貌气度以及出色的才能远见就注定了他与她无缘,至少是不能并肩而行。
  当然,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两人从相识、了解再到相知,身份的悬殊以及对原则的坚守,成为了两人间很难逾越的阻隔。在得知族中叔伯打算为了利益将自己送给残暴好色的王爷时,阿容急中生智当众向王七郎弹奏一首《凤求凰》并表明自己不愿为妾时,王七郎明白是被利用了,也只微微一笑,开始对阿容起了兴趣。后来阿容不顾自身身赴沙场只求同生共死,让王七郎决定终其一生将好好待她。后面的种种,无非是让两人越陷越深而已。终于,在一夜缱绻后,王七郎的一句“你仍可做我的贵妾”彻底伤害了阿容。阿容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她不敢奢求能做王氏嫡子的正妻,却也不愿自己只是玩物,只是贵妾,无法和心爱郎君携手并立。
  整本小说最吸引我的就是在那种严苛注重门阀等级的时代中,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看法、想要相知相守却碍于身份及各自原则的无奈。王七郎再中意阿容,也必须考虑家族的利益、世人的评判,无法许她正妻之位;而女主人公坚守不为妾婢、不侍主母的原则,宁可出家、为外室妇也不退让半分。
  当然,小说的结尾终归是皆大欢喜的,相知相守、白头偕老。
  正是因为王七郎淡泊名利放弃作为天下第一世家琅琊王氏的一族之长而选择了归隐,做个高雅隐士才使得两人最终能够走到一起。由于王七郎的退步,阿容才能嫁给王七郎为他妻子。
  小说与现实的最大区别就是不够现实,我想,在那个出身和容貌就决定了婚姻、仕途的年代里,若真有这样的故事发生,若两人最终都不肯让步,在经历过爱与恨、苦与痛、喜与悲的故事后,结局应该会是最终相忘于江湖吧。再美再炙热的感情,也经不住现实的禁锢。在迷了眼、乱了心、入了戏后,空余惆怅。
江苏文艺出版社
前世,她千万百计地取代族姐,成了那个男人的正妻,结果,她的夫君一生都不曾踏入她房门半步,最后于绝望的爱中自焚而死。 重生后,在这个讲究门第风骨的魏晋时代,她起于卑暗,胸怀机谋,利用先知,步步为营,在一次次的惊与险中脱颖而出。 琅e王七,魏晋第一名士,风姿飘逸,面对她的利用和逃脱,他说:是不是我一贯的表现,太过宽宏超脱,使你想用则用,想离则离? 在爱情与自尊中,且看她如何与这贵比帝王的腹黑男子斗智斗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乐乐题库
&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习题详情
11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4.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安徽太和县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结合所学,清朝统治时期是从1636年到1912年,故1894年是清政府统治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随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随之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后来居上,超过了英国,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故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而现在的中日关系是因为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参拜靖国神社、企图抢夺钓鱼岛造成的,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两者性质不同。(3)学生可以从两个时期的领导者、国力、外交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如1894年的中国政府综合国力弱,国家腐败落后,所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了,而2014年的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国防建设和科技成就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主要考察你对“甲午中日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甲午中日战争
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相似的题目: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再现民族应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相关事实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纪念馆,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舰队)最终的归宿。与该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哪一位民族英雄而写的洪秀全徐骧刘步蟾邓世昌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相似的习题。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请问汉族是什么时候开始叫汉族的?
上有好几次外族和汉族相融合,最早汉族是什么时候叫汉族的。
华夏族是个逐步融合化扩大化的概念。公元前4000年,青藏高原居住着古藏缅族,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居住着夏族(首都今宝鸡市),晋南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首都今淮阳县),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并在今新郑县定都,后来二族将汉江和淮河的领袖蚩尤灭掉,占据整个中原,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建立了联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县,这是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夏族老家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经被藏缅族和吐火罗人占据,遗留在当地的夏族接受异族的殖民统治。
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带的商部落(当时称东夷)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东西部。东夷在血缘上介于华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间,外貌上与华夏族区别不太大,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化上,可称为华夏别支。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灭商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关中和燕国。至于周的说法有两个,一说周部落是华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
华夏族是个逐步融合化扩大化的概念。公元前4000年,青藏高原居住着古藏缅族,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居住着夏族(首都今宝鸡市),晋南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首都今淮阳县),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并在今新郑县定都,后来二族将汉江和淮河的领袖蚩尤灭掉,占据整个中原,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建立了联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县,这是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夏族老家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经被藏缅族和吐火罗人占据,遗留在当地的夏族接受异族的殖民统治。
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带的商部落(当时称东夷)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东西部。东夷在血缘上介于华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间,外貌上与华夏族区别不太大,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化上,可称为华夏别支。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灭商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关中和燕国。至于周的说法有两个,一说周部落是华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康县,后来迁到关中,经常与藏缅族的羌族和吐火罗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与中原华夏开始有所差别,但作为华夏族在关中的移民,血缘上文化他们仍然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二说周部落是公元前2006年逃难来到甘肃的苏美尔人。不过有人说苏美尔人是公元前3100年由河西走廊移民到两河流域的夏族的一支。秦也是东夷一支,战国时期也彻底华夏化。楚国(统治阶级是黄帝系祝融氏后代,国民则属于蚩尤后代)与华夏族则有浓厚的血缘亲属关系,但文明落后(与东夷相似),不过也于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
秦灭六国,华夏族与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将大量华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后来的匈奴、西部鲜卑的国民中都很多华夏族血缘者。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据史料记载,东汉全国有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三国末期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西晋中期(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敦煌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后来30万羯人被冉闵基本杀绝;40万氐族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被西燕和后秦消灭,苻丕被后燕灭,苻登为西秦灭。西秦又被匈奴胡夏灭,后秦被东晋灭,胡夏被吐谷浑灭。鲜卑慕容部、乞伏部在混战中被北魏、高云-冯跋、东晋消灭。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由于在秦燕争雄的间隙,民间汉人恢复增长,368-407年的汉族人口全国恢复到3000万,东晋人口有1500万,所以北方民间汉族人有1500
万。520年中国人口增长到5240万,其中南朝2000万,北朝汉族2350万,混血儿400万,鲜卑杂胡490万。由于尔朱荣之乱而被屠杀的鲜卑羯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鲜卑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人口已经枯竭。由于周齐拒绝汉化,所以鲜卑族很少溶入汉族人血液,最后以大部分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和小部分溶入汉族而结束了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由于胡人以打仗为职业,所以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尔朱羯族被斛斯椿杀光,侯莫陈悦又杀一遍,鲜卑族所剩无几)以至于西魏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搞府兵,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八柱国中只有宇文泰和元欣是鲜卑族,其它的李弼(李陵后裔)、李虎、李远,赵贵,杨忠,王雄都是汉人。总的来说北朝后期胡将大大减少,汉族大将先后涌现,如西魏大将韦孝宽、杨忠的爸爸武川镇司马杨元寿、辽东汉族高欢、秦琼的爸爸北齐大将秦彝等等。从此,汉族人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性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
魏并立时期。到了隋朝初年,关中、山西一带由于胡人战死,民间汉族增长和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已经占压倒优势。到公元581年,中国人口剩下4430万,其中南朝1800万,北朝汉族2000万,混血儿300万,鲜卑杂胡330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30=82%。
说一下南朝汉族,在秦岭淮河和扬州-镇江-溧阳-宣州-黄山-九江-武汉-常德-怀化-百色一线之间,自秦汉以来都有大量汉族移民。比如楚国在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四川被秦国占领后也逐步华夏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还有南京一带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中原南迁的汉族移民逐渐超过了超过了当地吴蛮。(云南汉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领下的南京移民,后来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大量四川汉人涌入)所以这一区域汉族血统有90%,超过了北方汉族。 至于苏南-浙江-江西-湖南则最多有60%的汉族血统,所以吴语、赣语、湘语难懂。上海-苏南自泰伯入苏州以来就是华夏族-吴蛮杂处,后来北方战乱南逃至此的汉族人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蛮。浙江以前属于越国,后来被华夏化的楚国灭掉,越人南溃,汉族涌入与山越(不属于百越而属于苗瑶语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杂居。湖南、江西则是汉族与大量武陵蛮(苗瑶
族的祖先)、少量云梦闽越族杂居。不过咱们说句题外话,在血缘上和体表特征上南蛮比百越更接近汉族,这也是闽粤汉族与其他汉族显著不同的根据。
闽粤则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统。福建人无疑具有闽越族血统,虽然汉武帝灭闽越后很多闽越土著和贵族被强制迁移到江淮和云梦,但是当时的汉族人仍然少于闽越族土著;直到后来大量固始汉族南迁,汉族才与土著人口相等。所以福建人的汉族血统充其量不超过60%,这注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征。而两广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统,这一点从他们跟越南人相似可以看的出来。两广至多有50%的汉族血统。粤语、壮语、闽南话-闽北话难懂,可见一斑。
金建国初期女真族有60万人口,后来入主中原的女真族有40万人,而金国治下的汉族人有4300万。金灭亡后,汉族人怀着对金人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女真人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很难想象当时对女真恨之入骨的汉族杀之惟恐不及,居然会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国全国蒙古族人口不到150万,散布于亚欧大陆,而进入中原地区不会超过50万。而元朝的汉族人口有9730万,完全是压倒优势。元亡后,朱元璋对留在中国土地上的蒙古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云南的蒙古人吓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属性,几百年来不敢说自己是蒙古人。
说南北朝时有民族的融合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虽然在民族仇杀中羯、匈奴、氐、羌整个民族在中国被杀绝了,但是鲜卑族的的确确融进了汉族。但是在宋元时代,胡汉矛盾比抗日时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锐十倍,纯粹是民族间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根本没有民族融合的条件。虽然胡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主动,但是由于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汉人口对比的悬殊,胡人政权最终灭亡,并且在灭亡后遭到了汉民族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留在中国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杀。(明初清初,由于中原瘟疫和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山西洪洞县城西大槐树移民迁往中原,这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北方汉族大迁移)。满族是金政权进入中原后留在东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后代,到了本世纪,基本上融合于汉族,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200万满族人融合于3亿人口的汉民族,基本上改变不了汉民族的属性。所以汉民族是相对纯正的民族。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希腊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种族与民族是不一样的!以血缘划分,世界上有四个种族:黑、白、黄、棕;在同一种族内部,按照血缘远近和文化的不同又分为多个民族。白种人内部差异很大,分印欧、乌拉尔、高加索、阿尔泰、闪米特含米特共5个亚人种。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希腊、阿尔巴尼亚、凯尔特、塞种属于印欧人种,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人,伊朗-塔吉克-阿富汗-印度斯坦属于塞种人。芬兰-匈牙利-保加尔人属于乌拉尔人种,黄白混血的突厥人属于阿尔泰人种(含有大量的黄种人北亚族群的血液),犹太-阿拉伯属于闪米特含米特人种。德国和北欧都是日尔曼人,英格兰民族是来自德国的盎格鲁-撒克森部落的日尔曼人和直接从北欧或辗转法国北部来到英国的诺曼部落的日尔曼人的混血,美国统治民族和主体民族则是来自英格兰的移民。
按血缘关系和文化关系划分,黄种人内部分北亚族群、通古斯族群、汉族、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群、百越族群、南亚族群、南岛族群8个分支。南岛族群属于黄种人和棕种人的混合,所以皮肤稍黑。爱基斯摩族、勘察加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新疆青海蒙古族、图佤族属于北亚族群;蒙古族、鲜卑族(锡伯族)、契丹族(达斡尔族)、满族、朝鲜族、大和族属于广义通古斯族群;藏族、缅甸族、羌-彝-哈尼族、土家族、基诺族、纳西族、白族、蜀人、巴人、楚蛮、吴蛮属于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华南古越族(壮-侗-布依-黎-京族)、傣族-老挝族属于百越族群;柬埔寨高棉族、中国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印度南部蒙达族属于南亚族群;马达加斯加族、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马来族、印尼的爪哇族、台湾的高山族、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新西兰的毛利人属于南岛族群。平埔族应该是大陆渡海过来的古代百越族与当地土著南岛族群的混血。京族是以百越后裔骆越-僚为主体,同时也加入了南岛族群印度尼西亚族的占人,和南亚族群的高棉人,及少量汉人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体。大和民族的人种更接近南岛,但语言更接近通古斯。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是阿伊努人的祖先虾夷人,属于南岛民族,对大和民族影响极小;绳文时代,受黄帝南渐的影响,暗黄色皮肤的百越被迫南迁,一部分迁移到了日本,这些人
构成了今和族的血缘的40%;接着浅黄色皮肤的通古斯民族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北部,由于人数太少,对大和民族血缘影响甚微,但是对日语有一定影响;弥生文化时代,前三世纪,韩族迁入日本西部,并于250年将日本统一,将大量通古斯语言融于日语,这批韩族占有今和族血缘的20%;同时中国的南蛮(吴蛮)大量迁移日本西部,将吴音带入日本,吴蛮占今和族血缘的20%;另外中国的汉族在秦朝、唐朝、明朝都曾经零星迁入日本,比如徐福东渡、鉴真东渡、朱舜水东渡等,将汉音、唐音带入日本,不过对日本血缘基本没有影响。
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中国民族简》,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19页。)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