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士为人民带来苹果的益处处

有哪些华侨慈善家_好搜问答
有哪些华侨慈善家
被浏览38次
补充:还有公益事业,捐赠款项,为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益处
采纳率:75%
马万祺、陈汉士、吴慧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未名交友 - 致诚至诚,男/49,自觉觉他
致诚至诚 日记网址未设置&
&&&&&&&&&&&&&
第201-210,共321篇日记&[][][][]
字体[&&]&&
&&&&&&&&&&&&&&&&&&&&&&&&&&&&&&&&&& 泰国首富谢国民的格言与报导&&&&&&凌晨写完《泰国的华人》,开头与结尾都讲正大集团老板谢国民先生。说实话,对于谢先生的具体情况,我并不了解,只看到20多年前央视正大综艺,10多年前北京易初莲花,还有现在曼谷卜蜂莲花大型超市和无处不在的SEVEN-ELEVEN连锁便利店,再加上听到一些介绍,得出了一些初浅印象,按道理是不能多说的,但我还是说了,好在没有太多的胡说。&&& 想到对谢先生的祖籍、出身、教育、事业、经营理念、成功方法及企业经营领域和现状,需进一步发掘,决不能人云亦云,不了解还到处去言说,晚上没事,就到网上搜集起谢先生的生平介绍与专题报道。结果只有百度百科有一个关于他的词条,算是比较正式的传记,只是这篇传记写得并不精彩,至多算是一个雏形;其他报道文章也多零碎,不够全面。想以百度词条为基础,整理出一篇自己的东西,但看到这些稿子竟连谢先生进入正大集团和出任正大总裁的时间都不一致,便只好作罢,免得随手抓到一个,也给大家传出错误信息。&&&&没把最基本的时间弄清之前,没将大量零碎报道认真梳理之前,不如将这些报道线索放在这里。愿意了解却不在乎时间等要素的朋友们,不妨直接链接阅读,因为谢先生作为举世闻名的华商,其成功经验还是值得抛开某些细节去学习和借鉴的。&&&&& &&&&&&&&&&&&&&&&&&&&&&&&&2、正大集团掌门谢国民:在两江新区建超大商业城&&&&&&&&&&&&&&&&&&&&&&&&&&3、谢国民&&&只是看完上面这些文章后,要品味一下另一个忘了网址的网站贴出的“谢氏格言”,这对大家做人、做事更有裨益。&&&&&&& &■只有对社会有益,才可能对企业有益。&&&&& ■机会远比金钱重要得多,因为抓住了机会才会有钱挣。&&&&& ■我每天的工作内容有95%是为了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做计划,换句话说,是为未来而工作。&&&&& ■家族的子女不能到正大已经成功的公司里边去,如果你的孩子真有本事,那就让他们去创建新公司,另打天下,自己去获得社会的承认。&&& 面对谢先生的成功,心想他的格言绝不会只是这么几句。前文《全情投资建设新农村》,是谢先生对记者的谈话实录,新农村建设也是几年前我曾思考过的内容,仔细读了2遍,希望从中摘出更多警句。摘录之前我要说明,这篇文章足以让人明白,谢先生的成功确实有基础,这个基础便是综合素质。他之所以能成为大规模投资中国的海外华商第一人,率先在央视投资专栏节目并做到妇孺皆知,就是因为他如前文格言所讲,总爱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思考未来,总会比别人提前看清未来趋势,总能比别人更早找到合适发展机会,总在比别人早些果断下手将看准的机会进行试验,再把试验成果全面铺开。如此一位既有深刻思想,又有独到见解,更有行动能力的人,如果不能成功,恐怕老天爷都不答应。下面从这篇实录中摘出几段,加粗标红,姑且当做“谢氏格言”之续,不妨品味一下。&&&&阅读格言警句,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写得很明白:读《语》、《孟》等圣贤关键是要“切己”。这个“切己”便是要拿圣贤教导对照自己,找出自己与圣贤教诲之间的差距,不是以为自己早已达到圣贤标准,甚至超过圣贤提出的标准,再去时时处处修养自己。&&& 太多人想发大财、当大官,本无可厚非,但真正能够实现的又有几个?与其尽早表面文章,不如认真品味谢氏格言之类的东西,仰望成大功者离圣贤的距离有多近,再内查我们离圣贤的距离有多远,便能握住发大财当大官的根本。&&& 这两年常对人讲,人是要做事的,事是人做成的,如果不把人做好,自己所做的便不会是人事,而是猪事狗事,甚至是鬼事魔事,本身受累无效不说,还会伤及最关系密切的人们,如果有了孩子还不懂得做人,便会毁害孩子,一旦当上大官,便会误国害民。&&& 爱财而取之无道、用之无理,恋权却求诸不正、用诸不法,能不招来执法部门打击、司法部门惩办、内焦外困众叛亲离么?抛开姓资姓社这个政治问题不论,我想,没有优秀素质与崇高觉悟,任何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难以取得最后成功。泰国的优秀华人多半也是这样,他们可以政治信念不同,但共同之处却是既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懂得敬畏),也会奉行传统孔孟之道(恪守人伦),这样才能灵魂得到洁净,心灵得到安静,到了实业界,大量产生真正的君子便是必然的事情。环顾整个世界,所有成大功的富商大吏,又有哪个不是把个人心性良知修养和社会(家内外都是社会)道德法律责任担当放在第一位呢?&&&&泰国最富有的华商,现在当然非谢国民先生莫属。不过,泰国卓有成就的华商更是十分优秀的群体。可不是么?《福布斯》前些日子公布2010年度排名,将红牛创办人许书标先生、泰国酿酒公司创始人苏旭明先生排在谢先生之后,他们是该年度泰国最富有者的第二名和三名。相信找到他们的资料仔细阅读,也会有更多收获的。&&&&&&&&&&&&&&&&&&&& 日深夜初稿,次夜改定&曼谷&&&&&&两个轮子”思想,也就是说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的两个轮子,单靠一个轮子是有不少风险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模式)三高一低”(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低成本))&&&& 搞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574次
文件夹:阅读与评论
字体[&&]&&
&&&&&&&&&&&&&&&&&&&&&&&&&&&&&&&&&&&&&&&&&&&& 泰国的华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正大综艺节目对中国影响有多大,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那时我们知道,这个节目的赞助商是一家泰国华人企业。九十年代未,在北京东郊看到易初莲花,家住附近的吴老弟介绍,这是正大综艺赞助商在中国开办的多家超市之一,这位泰国企业家叫谢国民,在中国各地还创办了大量其他经济实体。6月来泰前听人讲,泰国这边华人很优秀,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政治地位也很高,但厚到什么程度,高到什么地步,还没清晰印象。&&&&&&& 昨天从维基百科查到“泰国华人”词条,终于从总体上对泰国华人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词条最后修改时间是日,是华裔美女英拉异军突起、成功当选泰国第26任、也是首位女总理之后的事,内容该是很新的。&&&&&&& 词条记载海外华人超过500万人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00万至500万有8个:新加坡、秘鲁、加拿大、越南、缅甸、菲律宾、美国和俄罗斯;50万至100万有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10万至50万有12个:新西兰、柬埔寨、老挝、法国、南非、巴西、印度、韩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巴拿马。看来,全球除中国(包括两岸四地)外,至少有26个国家华人族群具有相当规模,只是新加坡比例最高。&&&&&&& 讲到泰国华人,不得不了解华人迁泰历史。我不想转述,直接复制过来,做些文字调整:&&&& 洪武初年(1367年)开始,前往中国朝贡的暹罗使者中即有华人参与,他们最早以通事身份出现,如洪武5年(1372)的李清,到洪武14年(1381年)陈子仁即以正贡使身份出现。这些华人旅居有年,精通暹罗语。13、14世纪,克拉地峡两岸如春蓬、素叻他尼与六坤等商港,最早吸引华裔前往经商。16世纪西方努力渗透泰南,华人锡矿工人已在泰南建立牢固基础。同时中国海盗林道干及其随从,因受不了官兵追剿,南逃至北大年落户,并与当地女王成婚,北大年逐渐发展为华人聚落。&&& 16世纪初,中部王城阿瑜陀(即今大城)已有华人聚集。据述,华人在这里已住好几代,并与日本人和葡萄牙人展开商业竞争。法国大使劳贝里(dda Loubere)记录,17世纪中叶时王城约有华人3000至4000人。17世纪末,全泰华人约10000人,占总人口10%弱。那时泰华多来自福建与广东,属商贸移民。他们在商场所向批糜,17世纪时趁日本人在阿瑜陀失势,迅速利用泰王对贸易深感兴趣的心理,成为皇家贸易代理人,泰王亦视华人为自己人,给予特殊待遇,使之在与欧商竞争时占尽优势。&&&& 1766年缅甸军队围攻阿瑜陀,城内华人奋勇抗敌,保卫城池。嗣后,中泰混血儿郑昭率500名部下突围,于1767年10月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王朝。郑昭之父是潮州人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移民暹罗后发迹;母为泰妇。郑昭执政期间(年),鼓励潮州人大批入泰,或经商,或垦殖,种植甘蔗与胡椒出口。在湄南河东岸靠近今王城处,开始出现新的华人聚集区。郑昭死后所建却克里王朝延续至今。因皇家贸易空前繁荣,大批新移民涌入。拉玛一世便在今日曼谷唐人街核心地带,兴建一个华人商业区。&&& 1850年代经济蓬勃发展,加速华人移民步伐。上半叶时华商季节性入泰。下半叶时,有组织的预付船票应运而生,致大批劳工移民涌入。到19世纪末,华人已遍布全泰各地。&&& 泰国华人绝大部分来自广东与福建。20世纪初,潮州人占绝对优势,达40%,其他如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广府人9%。潮州人之所以占优,除郑昭王厚爱及连锁性移民外,曼谷与华南的轮船通航以汕头为最早,大批潮人易从此地上船到泰。&&&&&移泰华人分谋生、技术、垦殖、商贸、反清五类。因多为潮州人,故能讲闽南和潮州语。泰华多信仰道教和大乘佛教,少数信南传佛教(即我们所说小乘佛教,但资料显示,泰国佛教并不认为自己是小乘佛教)。&&&&泰国华人经济成就非凡。清朝过来谋生的华人渐融当地社会后,生意越做越大,二战前已把握住泰国经济命脉,二战期间陷入一段很长的排华运动。为了自保,他们不是改用意思相同但用泰语发音的姓氏,就是直接采用当地既有姓氏,因此一些身居首相的华人,虽有中国姓名,但任职之后都只用泰国姓名自我介绍。20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腾飞,泰国经济蒸蒸日上,当地社会对华人态度开始转变,华商大型企业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华人对泰国的历史贡献、所扮演角色也都得到重视。&&& 泰国华人政治地位非同寻常。泰国迄今26任总理中,不少是华人,或有华人血统。维基百科的“名人”榜,足以看出华人社会地位(鲜红色和加粗是本人标注):&&&&&&& 郑信:又名郑昭,是在泰建立吞武里王朝的澄海后裔。泰名达信。&&&&&銮披汶?颂堪,第3任首相。 &&& 比里?帕侬荣:中文陈嘉祥、茂,第7任首相。&&&& 銮探隆:中文郑良淡,第8任首相。&&&& 差猜?春哈旺:林姓,第17任首相。&&&& :陈姓,第18任首相。&&& 苏钦达:第19任首相。 &&& 川?立派:中文吕基文,第20任首相。&&& 班汉?西巴阿差:中文马德祥,第21任首相。 &&& 差瓦立?永猜裕:第22任首相。 &&& 他信?西那瓦:中文丘达新,第23任首相及泰爱泰党的创立人。(现任美女总理英拉之胞兄。) &&& 英拉?西那瓦:中文丘英乐,现任、第26任首相。 &&&& 沙马?顺达卫:中文李沙马,原曼谷市市长、第24任首相。 &&& 巴实?干乍那越:中文名许敦茂,曾任国会主席,副首相,被称为“泰国基辛格”。 &&& 旺苍?三诗:中文陈其文,第48届国会主席。 &&& 披猜?叻达军:中文陈裕才,几度出任副首相。&&& 针隆?西蒙:中文卢金河,曾任副首相。 &&& 素?参蒲塔:中文陈伟侨,1971年任彭世洛市市长,并曾任国务院发言人,事业部秘书。 &&& 颂奇:中文曾汉光,曾任副首相。&&& &林日光:曾任副首相兼财政部长。 &&& 阿披实?威差奇瓦:袁姓,客家人,第25任即前任首相、现任民主党主席。&&& &黄子明:泰国及香港企业家。 &&& 黄创光:泰华富豪黄子明侄儿,香港企业家。 &&&& 阿披叻:中文李胜利,前曼谷市市长。&&& 胡玉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主席兼董事长。(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陈弼臣:泰国盘谷银行创办人。&&&& 陈有汉:陈弼臣次子,盘谷银行常务董事长兼总裁。&&& 陈汉士:潮州会馆主席。 &&& 邓干勋:客家总会理事长。 &&& 马灿利:广肇会馆理事长。&&&&&洪林:原名洪小玲,作家。(2012年2月底陪同事与泰华各报馆老总午餐时,方知是位女将。) &&& 郑午楼:大企业家(季羡林老访泰后有回忆)。&&&& 这个榜的华人皆是广东移民,可能与资料整理有关。但20年前就风靡大陆的正大综艺节目赞助商――谢国民居然没进,好象不应该了!毕竟谢家早就荣登世界巨富榜,其在全泰开办的LOTUS大型超市无人不逛,小型SEVEN-ELEVEN(昼夜营业)连锁便利店比比皆是,一条小街上常是几家对着门开!更何况还有其他一些颇具竞争力的实体!连谢先生这样的人都没上榜,可见泰国华人是多么优秀了。&&&&&&&&&&&&&&&&&&&&&&&&&&& &日阳历生日之晨
分类:旅途见闻
被查看:2430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 能力与关系,谁重要?&&&&&&&&&&&&&&&&&&&&&&&&&&&&&&&&&&&&&&&&&&&&&&&&&&&&&&&&&&&&&&&&&& 在水之犁 &&&&&&& 最近收到几个人的问题:这个时代,你认为能力与关系,谁更重要?&&&&&&& 虽然觉得这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做了回答。&&&&&&& 其一: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有关系也没用。因为关系是外在的,有能力才可以建立、发展与维持。如果连建立关系、发展关系、维持关系的能力都没有,最后既有的关系也会丧失。&&&&&& 其二:我从没把关系看得高于能力,过去所有的道路都靠能力走过来。虽然不一定成功顺利,但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正是因为经常进行自我调整,自己才不至于沉伦下去。&&&&&& 其三:如果一个人连张嘴的能力都没有,饭吃不下去,水喝不进去,再多的关系,也救不了,只能饿死。因为自己没能力做基础,再多再好的关系也没用。&&&&&&&& 其四: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关系的建立、发展和维持上,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我能力的提高上。知足常乐,搞好自己的家庭,过好自己的日子,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忌妒别人有关系,看重别人有关系,就是在做错误的攀比,会让自己陷入无法摆脱的烦恼与痛苦,外求不如内视。&&&&&&&& 其实,设立这个问题的人,是没有搞清楚什么叫能力,什么叫关系,也没搞清楚内在能力与外在关系的关系。&&&&&&& 在我看来,人的能力是可以从多个角度界定的。比如先天能力与后天能力,比如思考能力与行为能力,比如经济能力与精神能力,比如自我完善的能力与引领他人的能力,比如管制自我或者放纵自我的能力。&&&&&& &同样,关系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我看来,大家都知道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很少人知道,人还有一个多重自我之间关系,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现在,提倡和谐,都知道要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却很少有人知道,人还有一个自我和谐的问题。如果没有自我和谐,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们就不可能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知道人的自我和谐者,多是修行人;总在引导正确自我和谐者,多是高僧大德。&&&&&&& 能力是内在的基础,与个人的觉悟、智慧、表现有关,关系是外在的,尤其是后天的关系,都是个人能力累积和展示之后必然的结果。先有关系,却没能力,关系也会中断、失去;有能力,没关系,最终都会水到渠成,建起来,发展出来,巩固下去。&&&&&&&&& 设立这个问题的人,是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关系的庸俗化,提出思考,也是好事,毕竟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们的所说所做,让大家不敢恭维,却又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平衡,因此,确实有必要思考能力与关系谁更重要的问题。&&&&&&&我喜欢将目光往前推,寻找当前面临问题的来龙去脉。虽然有些官二代、富二代,没有什么能力,但他们成为官二代、富二代,原因就是他们的父辈当年有能力、有魄力,通过努力打下良好基础,让后代才有机会成为官二代、富二代。&&&&&&& 官二代的父母,都是现在中年人的爷爷奶奶的同辈,几十年前,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投身于战争与革命,不顾流血牺牲,多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少数活到坐江山的时代,自然就当上了各种官员,继续为国为民做事,享受政府和人民给予的相应待遇;他们的子女都是官员的后代了,部分子女现在坐上官位,也就自然成了官二代一族。看到这些,我们在愤懑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扪心问一下:当年战火纷飞的时候,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在做些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没胆量去打江山,没能力去坐江山,现在我们却要嫉妒部分革命前辈的子女成了官二代,这样公平吗?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的爷爷奶奶当年能去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他们的子女,我们也会从小过着另一种生活,接受另一种教育,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们肯定会成为官后代的。现在我们没机会去做官二代,既不能怪自己的爷爷奶奶,还要向革命前辈学习,为国为民去做事情,等到将来,我们的后代也会有机会成为官后代的,如果再把他们教育好了,他们再把后代继续教育好,将来还会成为官三代、官四代、官无穷代的。当然,我说的向革命前辈学习,不是要你现在也去做抛头颅洒热血,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革命和战争。但每个时代,打江山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但许多革命先辈都从普通一兵做起,都从出生入死做起,都从为了远大目标而不顾一切做起,如果我们也能为远大崇高的目标而从普通人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我们也会取得革命前辈那样的成功,不仅能为国家为人民带来幸福,也会给自己的子女种下一些善因。因此,面对官后代,我们与其嫉妒,不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毕竟这个时代,机会还是很多,自己不抓,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珍惜,终日陷在嫉妒、愤懑之中,甭说让子女成为官二代,就是自己这一辈子,也很难成功顺利幸福如意。所以,谈官二代的人,要多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如果他们当年没去付出,我们就别想吃到官后代的果子,这是十分简单的逻辑。要想自己的后代成为官后代,现在就去努力,这也是唯一的方向。&&&&&&&&& 至于富二代的问题,更是新近才成立的,抛开解放前的历史,新中国的贫富差别,也只是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后,最近十年才发觉的事情。当年,一些富二代的父母,正是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也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不贪铁饭碗,不图安稳日子,不顾那时国家政策法律尚未健全配套,也不怕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利,就投身商海,承包实业,慢慢积累起财富,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人。他们的孩子,也就成了富后代。这些孩子,从小衣依无忧,接受良好教育,在国内过着令同龄人既羡慕又忌妒的日子,正是靠了父母的经济积累,多数有机会、有能力去国外留学,多年之后,又有代表甚至代替父母管理家族企业的机会,如果没有能力(人品、素质也是一种实现自我的能力),他们想要服众也是不容易的,员工可以做他们父母的员工,不一定愿意留下做他们的员工。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致富的,但无论他们如何致富(那是法律制度的事),富的结果都一样。这样,我们就不妨问一下,三十年来,我们自己的父母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没有积累起自己的财富,为什么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产业,给我们这些子女同样成为富后代的机会?现在我们没有成为富家子女,要怪也就只能怪我们的父母一直没胆量去致富,没能力实现致富,到了我们的时代,如果还不知道努力,整天生活在嫉妒、愤懑之中,这辈子不仅我们自己永远富不起来,还会让自己的子女生活在富不起来的环境里,同时更会帮他们学着并生活在嫉妒、愤懑之中。&&&&&&&&& 这些都是要从事物的本源去看的,问题都是由各种原因累积形成的。如果只看现在的结果,不去寻找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我们就抓不住本质,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设问与答问都会让人误入歧途。&&&&&&& 当然,现在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表现并不都是令人满意的,这种情况,何止现在如此?中国古代讲“富不过三代”,其实就说明,官二代、富二代自古以来就一直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从国家层面讲,有个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如果制度健全一些――这里的健全不只是有条文,还要有落实,许多官二代与富二代,就不会有那么多令人大跌眼镜的言行发生;二是教育问题,特别是一些官父母、富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没有帮助他们打下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基础,在同样的学校教育环境和同样的会生活环境中,官与富不仅没给这些子女带来促进作用,反而成了害他们的原因。正是这些子女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不懂得自我管理,父母打下的良好基础,所留下的宝贵关系,也都化为零,正是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一些官二代才堕入牢狱,一些富二代才成为败家子,一些名二代才成为败类。仅从个体的角度看,我认为,他们作为父母之官、之富、之名的受害人,确实也是值得同情与悲悯的。&&&&&&&& 谈到因果关系,无论是马克恩,还是释迦牟尼,看法其实都是一致的,即凡有果,必有因;凡造因,必结果。从佛家角度讲,官二代、富二代,不仅不能成为我们嫉妒的原因,还要成为我们积累随喜功德的基础,也就是在看到别人的父母给他们的女子种下好因,这些子女得到了好果的时候,我们应该像自己得到好果一样地高兴,我们嫉妒心越少,愤懑心越小,我们自身中的毒就会越少,我们积得随喜功德越多,所获福报就会越大。如果天天把心思用在嫉妒、愤懑上面,忘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我们只会不断沉沦。当然,对于一些表现不佳的官二代、富二代,我们还是要从制度上做些文章,不过,那是政府和立法机关的事情,离我们普通百姓较远;离我们较近的倒是,学会慈悲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因为条件越是优越,人就越是容易迷失自己,他们被优越的条件所害,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帮助而非冷嘲热讽。&&&&&&& 能力,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现实的回报,带来现实的关系;如果没有带来,终会带来潜在的回报与关系,就像革命前辈和当代英烈,有的战死疆场、为公献身,虽然自己没有享到福,但他们种下的福田,从大的角度讲是留给了国家和人民,从小的角度讲,是留给了自己的子孙。因此,中国一直有“积善积德”的训示,我们要具备向善、行善、积善的能力才行。&&&&&&&& 人不忽视必要关系的存在是对的,但把关系看得高于能力是成问题的。因为关系的建立、发展、维持,本身也是需要能力做为基础的。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根本不需要我们自己绞尽脑汁去建立,只要母亲怀上了我们,就给了我们做人的机会,可是如果我们没能力存活下来,就很容易胎死腹中;等我们折腾完母亲十个月后,呱呱坠地,如果没有能力继续存活,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照样会夭折;父母给了我们必要的机会和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发育、成长,就会给亲子关系带来破坏,让父母与自己都处于很麻烦的位置;等到走进学校,师生关系也能自然形成,多数人都有能力保持、发展好自然形成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自己没能力去履行一个学生的职责,完成不了学生的义务,最后这种天然形成的师生关系也会被我们破坏,因为没有管控自己的能力,因为极力增长放纵自己的能力,我们恐怕连在学校呆的机会也会失去,我们与学校、老师天然形成的关系,也就会不复存在。走向社会之后更是如此,凭着过去积累的初级能力,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发展,无论是单干,还是跟着集体干,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把该干的事情干好,自己想要保持原有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都是没有可能。因此,人从一开始要考虑的就不是关系,只要诞生,我们就有无限广阔的舞台,就有无限的关系需要面对,关键是自己有没有站在这个舞台上、迎接这些关系的能力。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连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都没能力处理好,还大谈特谈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所以才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我认为,关系只是各种潜在的机会,是各种存在的可能,我们的基础、根本却是能力,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问自己:面对如此广泛的关系,面对如此众多的机会,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自己,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关系的有无永远不需要我们操心,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自身能力到位了,一切天然存在的关系都会出来,一切潜在的机会都会变成事实。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127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我是个和尚,没有过婚姻经历,也不打算有,佛教戒律也不允许有.但我为什么要谈论婚姻呢?因为现在因为这个烦恼痛苦的人太多了.做学问的人一般都会有两个特点:一就是好学,除了自己专攻的学问以外,对其它方面的学问同样赶兴趣。而就是有着很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儒家说的:“夫以天下为己任。”我虽然称不上做学问的人,但我也有具备这两个特点。早年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我还只有十七八岁,由于天生就有好学的缘故,所以也就和它打起了交道,这一交就是六年。近两年我也经常接待一些心理咨询案例,其实心理学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育成长与教育。但来我这咨询的大多是个人婚姻情感的问题,久而久之,我这里也积累了不少有关于婚姻经历的经验,也成了我研究婚姻心理学的资本。普度众生嘛,也就是为人解除烦恼痛苦,洗刷人的心灵。所以前来咨询的我也没有拒绝过。今天的专题就是讲婚姻学,因为我是和尚,随时我要考虑自己的信仰,你们这里面可能有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可能有一部分对佛教一直有一些看法。我呢,今天是带着使命过来的,几要打开你们的心结,但我又有向你们介绍佛教的义务。为了两不耽误,我把佛学和婚姻学结合来讲。因为我只有两堂课的时间,所以我准备把几天的课题分两部分讲,先讲关于婚姻失败方面的,因为这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一点。那么第一堂课不提问。第二堂课就讲关于婚姻成功的方面的,这方面相对内容少一点,就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佛教人生观中所说的我们烦恼痛苦的来源,没有了这六个方面我们就没有了烦恼痛苦。那它们与现实生活当中的婚姻观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把这六个方面分为失败婚姻的六个阶段来分析就有关系了。从两个人相遇到决定结婚,这个我归纳于“贪”的阶段。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双方都各有所图各有打算,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男的贪图女的容貌,女的贪图男的钱财,也有女的贪图男的容貌,男的贪图女的钱财等等,有的人会持反对意见,他/她认为最开始自己确实是爱对方的,其实只要他/她自己仔细反思一下就会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当初你有可能不是贪图对方的容貌或者钱财,但你有可能贪图自己的感受啊,你认为对方能为你带来快乐,然后你就从情感上对对方产生了一种依赖。或者你就是贪图安逸,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龄大了,该找个人结婚了,总之是有所图,图的是什么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拿婚姻当另外一方面的交易品。然后贪心就开始作怪膨胀,企图占有对方,说句好听的就是想和对方一起生活,其实就等于变相的占有。把现在这个时候的感情当作投资,企图获得对方更大的感情回报。为了达到变相占有的目的,就开始费劲心机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好的一方面,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企图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以博得对方的欢心和信任。有的说那我一开始就告诉他/她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我没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恰恰你这是因为想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坦白的人,比较容易相处,这手段其实更加高明。这个时候你们已经为自己将来失败的婚姻埋下了伏笔。结婚后我就归纳于“嗔”的阶段。很多人结婚后就好象大工告成一样,因为结婚之前费了很多心机,那么结婚了就好象到了终点站,就不必像结婚前那么拘束了,所有的缺点和不足也不再需要隐藏,就像水库开闸排洪那样一下子毫无保留地暴露了出来。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平时生活慢慢流露出来的。然而投资也有失利的时候,这个时候呢,贪心作怪就会逾来逾强烈,膨胀到无法控制,始终感觉当初付出的和现在得到的不成正比,距离开始的期望相差太远,于是嗔心开始作怪了,开始老是看对方的缺点,结婚之前的包容心就像气球里跑出来的空气,不见了踪影,脾气也一改往日的温柔变得异常暴躁,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冲对方大发雷霆,结婚前的大方也不见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有的还相互大打出手。还有的甚至视对方如仇敌冤家,水火不相容.由于已经结婚了,有的可能还有了小孩,所以这些对两个人相处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有的是为了不舍得让孩子受到伤害不想离婚,这还算稍微有那么一丁点良知的,不过一个名存实亡的家相信对孩子的成长也没多大的好处,不过有总好过没有了。有的是觉得离了不甘心,不离又不舒心,还有的是为了颜面勉强在一起,所以说人前恩爱夫妻,背后冤家仇敌。两个人就这么相互耗着对方和自己。同床异梦,貌合神离。这个阶段我归纳于”痴”的阶段。到这个时候呢,虚伪的面罩彻底撕开,一改往日绅士和淑女形象,露出了一幅原来狰狞的面孔,谁也瞧不起谁,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退让丝毫。都想驾驭对方,让对方无条件服从自己。发生任何都事情不留给对方商量和解释的余地,这是我们的我慢心在作怪,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归纳于“慢”的阶段。接下来发展到“疑”的阶段,这个时候双方谁也不相信谁,毫无信任二字可言,总是怀疑自己当初被对方骗了,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轻易做了这么草率的决定。总是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忠,怀疑对方对自己隐瞒了什么,甚至还会怀疑到对方的过去和未来。要么就是听见风就是雨。这些都是“疑”表现。这是个最敏感的阶段,如果一旦发现了对方什么,前面的贪、嗔、痴、慢会蜂拥而至,与疑一起作怪,所以婚姻发展到这个阶段发生事情的时候能让人觉得心理变态的感觉,有的确实会有变态的现象,象虐待狂就是。这个时候有的情节恶劣的就会想方设法虐待对方,有的是武力虐待,殴打对方,有的是性虐待,也就是现在美国讲的婚内强奸。有的是言语虐待,咒骂对方,或者给对方造谣造成对方名誉损失。还有的故意破坏对方的财物等等。最后这个阶段就是“不正见”。双方终于觉得自己想通了,决定离婚。觉得离婚了就解脱了,就自由了,灵魂和心理不再受到压抑。最后把这次婚姻失败的造成的原因归纳于自己命运不好,该有此劫。哈哈,你们听了有何感想呢?下堂课由我继续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婚姻观漫谈&&,再给大家讲一讲乐观成功的婚姻。两堂课一定要连起来听才有意义,希望下一堂课希望大家都还在。谢谢大家,最后祝大家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婚姻观漫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佛教名词里面叫六度。在佛教人生观里面,这六个方面是度脱一切烦恼痛苦的法宝,所以叫六度。是对治上一堂课讲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个方面的,所以我今天就拿六度来讲乐观成功的婚姻观,对治一下上一堂课讲述的悲观失败的婚姻观。我还是将婚姻分为六个阶段来分析,首先是“布施”阶段,用佛教布施的人生观作为婚姻的开始。当两个从相认识逐步走向相爱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让对方快乐,也就是说以对方的快乐为快乐,以对方的痛苦为痛苦,但绝对不是一种感情投资,我现在对他/她好,是为了赢得他/她一辈子对我好,那就说明你用心不良另有所图。有句话叫:“施恩不图报方为大善。”你如果真的爱对方就不应该想从对方那里得到感情回报,对方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你还另图什么快乐呢?在这个时候呢,你应该要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提升自己,而不是暂时的隐藏起来。“持戒”呢,就是在你结婚进入第二阶段后,要把握结婚以前的心态,这是对你们结婚之前的表现和承诺的验证。古人云:“人贵之以恒。”而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所以把自己不好的习惯和毛病戒除掉。在发现对方缺点是要克制住自己,像没有结婚之前对待对方的缺点一样温柔。国外的一位婚姻学家说过:“如果两个人结婚之后还能保持结婚之前恋爱时的心态,则婚姻一辈子也不会出问题。”所以要学会不要让自己放逸懈怠,有的人说那我做不到,我觉得太受拘束了。说明你结婚前信誓旦旦可以为对方做任何事情是假的,那么你的婚姻就有可能失败。如果是真的,那你就不会在乎为对方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克制自己的脾气而觉得受拘束。就算结婚之前相互了解不够透彻,或者因为其它种种原因走到了一起,只要把握了“持戒”这个阶段,那么成功幸福美满的婚姻还是属于你的。“忍辱”本来在印度叫忍耐,佛教传到中国后改成了忍辱,因为中国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又有:“是可忍,孰不可忍?”后来学者认为忍辱要比忍耐更具境界就把忍耐改成忍辱了。到这个时候,发生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忍耐,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你们相互都把自己交给了对方,如果因为生活上一些事情而闹矛盾就不好,会给自己和对方心灵上一个创伤。有什么事先退一步,千万不要吵架对口相骂,甚至动手,那么就会因此给双方感情划上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忍不住,你就想想你们结婚前恩爱的时候,想想含辛茹苦把你们养育大的父母对你们的期待,想想你们结婚当天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对你们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想想你们的孩子对你们夫妻两个的依赖,你辜负了这些美好你就是忘恩负义的人,那你也就不配拥有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吵架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有第二次,就此下去是永无宁日,所以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忍。人都有好面子的毛病,就是因为好面子所以也误了不少事情,有很多人为了一时所谓的面子而落下了悔不当初的下场。这个世上真正能够赤身相见的只有夫妻,这是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要知道相互珍惜。夫妻之间不需要讲面子,因为夫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同进退,共荣辱,没有你我之分。打个不恰当但很贴切的比方,你在别人面前脱光衣服有没有夫妻之间脱光衣服那么觉得自然,没有,你要是觉得自然那你就是不知羞耻。所以夫妻之间就没有谁赚了面子谁吃亏的道理,敢于主动承认错误沟通化解矛盾就是赚了最大的面子。所以就算是前面吵架了这里也还能挽回,只要你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感情也随之一步一步加深,这就进入了“精进”阶段,精进在佛教的意思是把握良好乐观的心态朝正确的方向加倍努力。夫妻之间就更要趁现在更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把各方面尽量(做)好,这个时候应该是真正进入夫妻生活状态的时候,彼此的心逐步安定下来开始试着真正接受对方,这个时候就好比是风浪过后的平静,不过也最容易忽视对方的感受,因为感情越深感觉就越淡,这就是古人说的:“真味是淡,挚友如常。”所以更应该加倍呵护,如果这个时候要是发生问题那就会无所顾忌。不过如果在这之前双方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应该要借这个时候沟通化解掉,因为这个时候双方最容易接受对方,对增进双方感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个时候很多人会产生错觉,因为这时候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夫妻私生活都没了往日的激情,会变得特别的平淡,但不是双方感情发生问题,所以要加倍的呵护,以后的感情进展就要看现在关键时候的把握了。“禅定”在佛教有着很高的威望,达到禅定功夫的人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禅定在佛教来讲,就是一个人的心境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禅定这个阶段是一种特别敏感的状态,表现较严重的可以用神经质来形容。这时候双方情绪都比较浮躁,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片面性,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比较极端,也缺乏耐性,相互之间的信任度说差到极点都不为过。整天的表现就是疑神疑鬼,听见风就是雨。一旦感觉发现对方有什么不对劲就会立刻暴跳如雷,死纠住对方不放,连对方喘气的机会都不给,更别说让对方解释了,就凭着自己的性子乱下结论,只顾着自己发牢骚,毫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谨慎对待,不能这么草率,要向佛教禅定的心境一样,不为外物所影响。首先要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相处以来自己的真心付出,要相信两个人的感情,更要信任对方。所以发生问题时首先要有禅定的心境坐怀不乱,然后留一个解释的机会和空间给对方。“般若”是专用来对治上一堂课讲的不正见的,般若在佛教是智慧的意思。什么离婚了就解脱了,就自由了,这一切都是命运造成的,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都是不愿意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如果这样,那还结婚干什么。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悬崖勒马最后的机会了,要一正确的姿态和认识对待所发生的事情。相处了这么久也都不容易,要是发生什么让大家不愉快的事情就不好了,反正一切都过来了,这时候刹住车的人是最有智慧最聪明的。这时候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会过来一起为你打气。这个时候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般若”与“不正见”仅在一念之差,所以古人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佛陀常说烦恼与快乐、成功与失败仅在一念倾之间。把握住自己这一念倾则把握了自己人生的起伏。所以佛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好,今天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捧场,希望下次再会。最后我真心的祝愿大家一切美好顺利。
分类:旅途见闻
被查看:1795次
文件夹:佛言佛法佛事
字体[&&]&&
贪、嗔、痴、慢、疑-五毒心---疾病之根源(转)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现简述如下:    (1)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著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2)嗔: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3)痴: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4)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5)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下略)&&&&&&&&&&&&&&&&&&&&&&&& &三毒详解(转)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间上,不是想要拥有新式的洋房汽车,就是想要拥有漂亮美丽的妻女;不是在名利富贵上打主意,就是设法如何得到珍馐美味。这些希求妄想的念头,就是我们人生的贪病。&&& 本来这个贪不一定完全是坏的,比如我们贪求知识的广博,学问的渊深,或是贪求了生脱死,证得无上果,把贪用在这一方面,不能完全说它不对,不过,像学问、知识,希求了脱生死,证无上佛果的心,不是损人利己的,不是自私的,反而是人生无价之宝,我们所说的贪是损人利己、自私贪婪的欲望。&&& 人为了贪求眼前的一点暂时福乐,或是一点私利,往往父子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朋友之间的情谊也一脚踢开。为了想满足贪的欲望,什么义理人情,什么道德公道,一概都可不顾。我们这个社会,一旦黄金、美色、名位当前,就会打劫、强奸、斗争、诉讼,什么花样都会搬演出来,这种贪欲,岂不是人生的大病?&&& 英皇爱德华为了爱一个外国的美人,国家和人民他都可以不要;埃及逊王法鲁克为了贪爱财宝,贪求享受,结果被全国人民迫其逊位;日本军阀为了贪图我国的土地,发动侵略,所以才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落得个无条件投降;------由此观之,贪求的野心大病危害人生是多么重大!&&& 说到嗔心的大病也是人人俱有的,不分男女老少,大都患有这个大病。&&& 一个小孩子,希望母亲把奶给他吃,稍一不如他的意,他马上就会拍手舞脚,大哭起来,这个嗔心不是与生俱来就有了吗?&&& 有的人口蜜腹剑,这是隐藏的嗔心;有的人怒目狰狞,这是外现的嗔心;破口相骂,举拳相打,这都是由于内在的嗔心所发动!&&& 当一个人嗔心生起的时候,再好的东西都可以把它毁坏。我们常见到一个家庭里夫妻起了争执,某一方面为了发泄他的嗔心,什么心爱的物品打破了也在所不惜,等到事后花钱再买,虽然懊悔,但已经迟了。人们往往为了一时感情冲动,压制不住嗔怒之火的时候,再恩爱的夫妻可以因此而离婚,再好的朋友可以因此而反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嗔厌苏俄投降的俘虏,下令凡是红军一律格杀,逼得俄军只有拚命而不敢再竖起白旗,希特勒优胜的战局因此而劣转;张献忠嗔怒四川人,下令屠杀,数百万人的生命在这一嗔之下而牺牲。&&& 嗔心一起只望人家痛苦加深,只望人家越不幸越好,不管什么刻毒的言词,不论什么狠恶的手段,都会从万恶的嗔心中搬演出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云:‘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嗔心的确是人生最大的毛病。&&& 其次说到愚痴也是人生的大病,我们在生死的大海之中翻滚,在六道众生之内轮回,天灾人祸,有着无量的苦恼侵害我们的身心,我们为什么不能脱离这些痛苦而得安乐?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而天天在愚痴里打滚啊!&&& 举出几件愚痴的例子来谈谈:&&& 世间上大多数的人,以为我们这个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的色身,是真实的、是常住的,所以,大家都过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糊涂生活,‘谁人肯向死前休?’这是很少有人来研究的问题。人生在世,数十寒暑,大家不懂人身难得,不求解脱,这岂不是最大的愚痴吗?&&& 有些人,生在世间上,以为人死了以后还是做人,但另一种人却以为人死如灯灭,死了就没有了。前者的思想觉得人生做恶事也没有关系,因为死了还是做人,当然没有什么因果报应;而后者的思想是觉得人不必作善,就是作恶也不要惧怕,因为死了以后一切都没有,所以最好及时行乐。持有这种愚痴的见解,对于人生实在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想解脱痛苦,求得安乐,因此信仰了宗教,但他们并不能走上正信的大道。古时的印度,有人以为走到深山中喂虎,或走到悬崖上舍身,或者以为投入火中焚死,就可以得到解脱;今日的台湾,杀生拜拜,造无量罪,以为如此就能获得鬼神赐福的也大有人在,这不是愚痴吗?&&& 更有一种人,明明知道贪嗔痴不好,明明晓得杀盗淫罪恶,但他还是离不了贪嗔痴,去不了杀盗淫,这不是别的,这就是愚痴的大病在作祟呀!&&& 上面说的是人生大病的名称,当一个医生替人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把脉、验血、测量温度,来探求病源,然后才能应病与药。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生大病的名称,现在进一步来研究人生的大病究竟是什么原因?&&& 贪,贪是由于‘爱’生起的。人因爱美色,爱钱财,爱名位,爱享受,为了满足‘爱’,虽然美色如虎狼,钱财如蛇蝎,名位如陷坑,享受如利刃,但还是要贪求这些。&&& 从前有一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从小就跟随仙人到深山里去,仙人为了让他俩容易证得仙道,所以把他们两个完全与女色隔绝,等到俩人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仙人就想试一试这两个徒弟的道心。有一天,把他俩人带到一个热闹的都市上去走了一遭:&&& “仙师!那个是什么呀?”小徒弟用手指着一个婀娜窈窕的年轻女郎。因为他们一生还没有见过女人。&&& “吃人的老虎!”仙师说时,看也不看。&&& 他们回到深山里,仙人问道:&&& “徒儿!你们在都市里玩了一天,觉得什么是最可爱的呀?”仙人考问他的两个徒弟。&&& “吃人的老虎最好看!”师兄弟都这样回答。&&& “没有出息的东西!”仙师气得就把他们师兄弟俩逐出了深山。&&& 人为了这一念贪爱,给虎狼似的美色吞食了,给蛇蝎似的金钱毒害了,给陷坑似的名位束缚了,给利刃似的享受杀害了的,处处皆是,说来真是可惊可畏!&&& 嗔怒的大病由于什么而来的呢?是由于‘不爱’而生起的;不爱就是憎恶。&&& 人因为不爱怨家仇人,不爱别人做事有不如自己的意思,不爱别人胜过自己,不爱自己所爱的为别人夺去,嗔怒就因此而生。&&& 过去有一个家长,他家中的儿女子孙、奴婢童仆,无论做什么事,稍有一点不如他的意,他就怒火中烧,不能自已。因为他性情暴躁,家中财产虽多,可是人口总是不旺,他自己也知道嗔怒不好,一心想改,就在一块小木牌上写‘戒嗔怒’三字,并且挂在胸前,以示警诫自己。有一天晚上,他听到家里的仆人集合在一个地方批评他说:“我们的主人,虽然很有德性,就是嗔心太大,一点都不如隔壁刘先生的仁爱慈和,所以我们时时都想离此他去。”&&& “你们的胆子真大!”这位主人说时,就拿下挂在胸前‘戒嗔怒’的木牌,打那个批评他的仆人:“我现在已经很有修养,把嗔心都已改去,你们还要说我不如人!”&&& 这个主人口上虽然说得好听,但他不爱别人说他的过失,不爱听说别人比他好,终于嗔恚的心又给引起来了。&&& 唐朝鱼朝恩问药山禅师:“什么是上的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 “你这呆子!你问此何为?”药山禅师反问他。&&& 鱼朝恩听了,不由嗔心大生,怒形于色。&&& “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药山禅师笑呵呵的说。&&& 我们因为不爱别人对我有嘲笑讥骂的口吻,嗔心马上就生起来了。这都是嗔心受不住境界考验的证明。其次再讲到痴,痴的大病是由迷而起的。迷就是不明白道理。人因为不明白道理,所以起惑造业,由业感苦,因此人在这个世间上就不会安宁自在了。春蚕为什么会自缚?飞蛾为什么会投火?人们行事明明也知道前面是悬崖的顶端,或是黑暗的深渊,但他还是愚痴的向毁灭的路上走去。&&& 偷盗的人知道会被捉去坐牢,杀人的人懂得非要抵命不可,但他们还是要盗取别人的东西,还是要伤害他人的生命,这不是愚痴是什么呢?&&& 到妓女院中去的人,明明也晓得会染上花柳病;走进赌场时,也料到可能会把钱输去,但他终于还是去做了,这也是愚而不能觉啊!&&& 一个人不知道世间是苦空无常,不懂得烦恼重重难以解脱,终日沉缅于短暂的享乐中,或是陷落于痛苦的泥淖里,不来研究道理,不来信仰佛教,这种愚痴大病的人生,真好比是一场迷糊的大梦!&&& 过去有一位大富翁,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的心,每日在名利上打主意,生活过得极其烦躁不安,不是胡思乱想,就是愁容满面。可是离他楼下不远的地方,有一间茅屋,里面住了一个贫穷的人,这个人虽然贫穷,收入也仅能糊口,而他闲暇无事时便看经念佛拜佛,精神非常愉快,终日面露笑容。富人见了他既妒又疑。一天,他将此事告诉法师,法师对他说:“你过的生活,虽然有名有利,但这只是物质的生活,物质是有限的,而你的欲望是无穷的,有限的物质当然不能满足无尽的欲望,所以你就苦恼了。你不了解人生的真义,好像在迷途彷徨,寻不到归宿,当然就不安了。那位穷人,虽然贫困,但他看淡了物质束缚,他信仰佛教,学道明理,认识了人生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以外,一定要有宗教信仰,精神才有寄托,心境才能安宁!”&&& 这位富人听了,也连连点头称是。当他回家后,账簿子一翻,算盘一打,又忘记好话,终日还是恍恍惚惚,愁眉不展,真是一个迷而不觉、极其愚痴的人!&&& 我们现在对于人生大病的名称,以及人生大病的来源,都已经懂得了,进一步就要求医治疗这人生的大病。一般人都晓得,身体上感到不舒服,马上请医生打针吃药,但人们却把这心理上贪嗔痴的大病,放在旁边而不设法对治,那岂不是至为愚昧的事?&&& 身体上的大病是有害我们色身的;心理上的大病不但有害我们的色身,而且有害我们的慧命,所以我们非要设法把它治好不可!&&& 医治我们人生的大病,一定非要我们自己努力不可。因为医生为你开药方子,但不能勉强你吃药,你不吃药,你的病不会好,当然不能怪医生。佛法虽能医治人生的大病,但佛法只能指示你如何做,你不依佛法的指示去做,你的大病就不会好,那就不能怪佛法,而应该怪自己不上进。&&& 学佛,本来就是学自己,遵照佛陀的指导,依佛法所指示的人生大病的药方子,不只是要完全相信,并且要我们努力去实践。虽然信仰佛法,而并不依照佛法指示的方法去实践,如同纸上谈兵,说食数宝,也是没有用的!&&& 医治贪病,要用‘舍’字。人生所以患了贪病,就是一切都是为自己着想,不肯利益别人。天下可爱的东西,恨不得完全归诸自己一人,管什么别人的幸福,谈什么别人的安乐,他人的死活存亡,都与自己没有关系,因此贪病就缠绕到我们的身上来了。假若这时候懂得了‘舍’,见到别人精神或物质上有苦难的时候,总很欢喜地把自己的幸福、安乐、利益施舍给人,这样,贪的大病当然就不会生起了。&&&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会做到的,例如送礼物给人,帮别人解除一些痛苦,这样还不能算做到真正的‘舍’。因为送礼物给人,帮别人解除痛苦,心中难免有一点希望报酬的观念;‘希望报酬’,这还是叫做‘贪’,不叫做‘舍’。&&& 真正的舍,要像蜡烛一样,虽然自己牺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够了;真正的舍,又要像朝露一样,明知自己瞬将灭亡,但还是用微弱的力量滋润万物生长;真正的舍,更要像太阳的光热一样,太阳的光热,照抚着大地,没有条件,没有代价,不希望万物对他报酬,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佛经上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就是这个意思。&&& 医治嗔病的是一个‘忍’字。人生所以患了这个嗔病,就是没有修养的工夫,一有不爱的逆境当前,嗔心一动,多年的朋友可以变为仇人,结发的夫妻可能成为冤家聚头。这时,身边的事物,一切都好像是在嘲笑自己,一切都是可憎可厌,恨不得一拳要把世界粉碎!假若这时能懂得‘忍’,懂得世间上一切都是自他平等一如,没有你我他的分别,没有坏与好的不同,有了这种忍的修养,嗔的大病当然就不易生起了。&&& 其实,世间上一切不爱的事情,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难道生起了嗔心就能解决了吗?那是不能的,嗔心唯有增加事态的严重性,所以,凡事都要仔细的想想,不要无谓的嗔怒,佛说:‘若以争止争,终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争。’实在是至理名言!&&& 不过,说到能忍,这确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可以从这一个‘忍’字的构造来看,‘忍’上面一把刀,刀上加一点,成为刃,刃是锋利的刀口,刃字的下面写个心,就是‘忍’,这就是说用一把极快的利刀,插在你的心上,你能不叫一声,不动一下,这样方能称为能忍!&&& 再说医治痴病的是一个‘觉’字。人生所以患了这个痴病,完全是因为迷而不觉。前面讲的贪嗔两种大病,所以那么厉害,归根还是由于愚痴。人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人生的死死生生,一切还是渊源于这个‘痴’字。这个‘痴’可以增长邪见,邪见可以造一切罪业,将来招致地狱畜生的苦果。假若有一点觉悟的心,明白自己有一个大智觉海,努力维持平静的海面,不要让愚痴的风,掀起了骇人的波浪。&&&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茫茫的前程,没有边际,人生在这世间上,没有一个觉悟回头的心,而迷失了航程和路线,实在是很危险的!&&& 贪病的对治是舍,在不能完全做到舍的时候,应该要常行知足,唯有知足才能常乐;嗔病的对治是忍,在行忍的时候,应当行慈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做到慈悲方名能忍,唯有能忍才能自安;痴病的对治是觉,在求觉的时候,不忘增长自己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觉今是而昨非。&&& 普通的病有害身体上的生命,而贪嗔痴可以戕害我们心理上的慧命。心理上的大病和身体上的大病做一个比喻:心理上的贪病好比是身体上的胃病;心理上的嗔病好比是身体上的肺病;心理上的痴病好比是身体上的精神病。因为害胃病大多数是由于贪吃饮食太多的缘故;肺病能烂坏人身体的内部,和嗔心能坏事一样;精神病是自己理智不能做主,言行失常,而痴病正是做错事的一个根源,列一表如下:    病名  起因    对治    & 比喻    爱   爱   知足、舍、戒  如胃病    憎   憎   慈悲、忍、定  如肺病    痴   迷   学道、觉、慧  如精神病
分类:旅途见闻
被查看:3942次
文件夹:佛言佛法佛事
字体[&&]&&
&&&&&&&&&&&&&&&&&&&&&&&&&&&&&&&&&&&&&&&&&&&&& 人生需要把握几个阶段&&&&&& 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嫌长的时候,真是度日如年;嫌短的时候,恰似转瞬之间。 &&&&&&& 什么叫做成功的人生?我想过很久,有这样一个答案。那就是每一个阶段都能圆满完成自己的重点,实现这个阶段自己和别人所寄托的心愿,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以后,不再追悔当时没有努力、没有珍惜唯一的机会,而要用以后的岁月弥补往日留下的空白。&&&&&&&&&&人生的阶段又有哪些?在许多人看来,不外乎是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晚年。我认为这只是生理的概念,如果按“心理”去划分可能更好。因为人之为人,端的是人是有情感、意识、意志的动物。任何动物都有情感,但只有人是有意识和意志的,然而,又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也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间和场合对所有的事情都有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太多的人只会生活在情感之中,意识不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完什么。&&&&&&&&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精力、资源、机会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没有对人生阶段、人生阶段的主要任务的认识和规划,就不可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就有可能只顾自己痛快,而不管什么规则,不管别人的愿望、要求和期待,彻底地活在自我之中,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最终,得到一切都不知道来由,失去一切也搞不清为什么,率性而为固然活得快活,可是,责任和义务没有了,真正的作为人所独有的尊严没有了,团队(不只是社会上的集体,也包括自己的家庭)意识没有了,同一团队的人也只好跟着揪心、跟着受累、跟着倒霉。 &&&&&&&& 意识和意志其实是人从小就有的东西,但如果不加以训练和提升,就会一直像小时候那样微弱下去,不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清醒而强大起来。所谓的意志力也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成,也是南辙北辙,成为病态。我应该做什么、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只有对自己不断地审问,对环境不断地审视,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恰当的反应,而意志力便是要在确定合理的目标之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时间、资源都义无反顾、毫无保留、不受干扰地投入到核心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上。&&&&&& 没有对人生阶段的认识,没有对人生阶段目标的认识,没有对人生阶段的规划,便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力可言。正如大地之上的万千树木,在同样的雨露阳光之中,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笔挺,有的曲盘,有的适合做观赏,有的适合烧薪炭,有的适合成栋梁,有的什么都不适合,只能徒增寿岁,对不起阳光,对不起雨露,对不起土地,对不起蓝天,我们在同样说长就长、说短就短的一生中,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 意志力,就是要像大地之上的万千栋梁之材,任凭岁月无情地修剪其多余无用的枝蔓一样,是我们必须确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任务,任凭这个世界将我们内心的枝枝蔓蔓彻底地清除掉。当然,人非木石,除了虚心诚恳地接受别人不断的修剪之外,我们更需要自己对自己最无情的修剪。 &&&&&&& 人生有太多东西是不可把握的,但是,人生能够自我把握的也不少。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阶段不能好好把握,除了自己是大好机会一再错过,对于关心自己的人,对于爱护自己的人,对于期待自己的人,也只会输去叹息、失望、痛楚和绝望。哀莫大于心死,一旦让人彻底地心死了,我们的率性便是极其的残忍了。&&&&&&&&&古人云,上对得起天,下得对起地,前对得起父母,后对得起子孙,我们都能意识到么?我们在已经过去的岁月里努力了么?我们是否计划好了应当怎样正确地开始下一个阶段?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3731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 幸福需要理智建立和维护&&&&&&&& 虽说人生有太多的东西是随机的,不能把握的,但是,健康、幸福和欢乐,却是人们普遍渴望得到的。如果这个世界只有每个人单独的存在,就和树与树相隔很远一样,互不相交,互不影响,那么,个人的一切都与别人无关,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 然而,人是要与人相处的,人是要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这时,人就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保持和谐、秩维持序,需要每个人在保持最大限度的自由时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考虑到他人的存在。理想的办法是彼此沟通,互相商量,在意识到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各人存在的具体局限的基础上,找出彼此都愿遵守、都不希望并且不能跨越的底线,然后,根据各人的愿望与能力进行适当分工,共同努力去实现健康、幸福和欢乐这个根本目标。这种方法,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都是需要以完全的理智而非绝对的情感作为基础的,只有这样,人际之间的怨恨、群体之间的冲突、文明之间的战争才可以避免,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得到真正的尊严。 &&&&&&&& 不喜欢固定不变的秩序,不愿意接受刻板繁琐的规范,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集团中每一个成员都普遍存在的心理。因而,正常的秩序和必要的规范总是难以建立,即使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和规范也会经常受到破坏和违反,每个成员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如懒惰、怨恨、欺骗、残忍、战争,等等)也会经常被有意无意地施加到彼此的身上。 &&&&&&&&& 健康是一种实在,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状态。没有理智的追求,就不可能得到;即使暂时得到了,缺乏理智的呵护,也会很快失去。&&&&&&&& 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我们正在努力着什么?我们都很严肃认真地思考过么?我们真的十分清楚么?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433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 从头开始并不一定来得及别难过。这算不得什么,从头开始,还来得及!&&&&&&&&&& 每当遇到挫折或者失败,我们经常这样告诉别人,别人也经常这样告诉我们。的确,在人最不如意的时候,能拿这样的话宽慰别人,或者得到别人的宽慰,总比横加斥责或者饱受挑剔,既招不来别人的反感,也生不出对别人的敌意。&&&&&&&&& 可是,在说出一番安慰,或者得到一番安慰之后,我们真的就能把挫折和失败不当什么,真的就能一切从头开始,真的一切都还来得及么?我看不一定。在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之中,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女之中,真正能够按照宽慰的原意做下来的人,毕竟不多,而我们今天在一个地方摔倒,明天又在另一个类似的地方摔倒,这样的情况却是不少。我总怀疑,这种送出和受得的简单宽慰,如果离了深刻的剖析和理性的判断,到底会有什么价值?这种我们总是乐于给出和轻易收到的宽慰,不就是一些对人无害、于己无损的东西么?有它,能怎么样?没它,又能怎么样?&&&&&&&& 然而,我们是人,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都很普遍地乐于接受别人的宽慰,也都很普遍地喜欢送出自己的宽慰。而这又差不多成了我们普遍的人性和文明交际的象征。&&&&&&&&&& 我虽然怀疑,有时却仍免不了要得到一些简单的宽慰,或者在沉默无剂于事的时候,也会送出一些简单的安慰。当然,这种简单的安慰,无论是我收到的人,还是送出的人,都不可能进入真正朋友或者关系至密者的行列。因为在我看来,凡是真正的朋友或者关系至密的人,在遇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不痛不痒地安慰几句,却不帮助我自己或者他们分析一点什么、判断一点什么、建议一点什么,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朋友或者关系至密的人了。对于别人的分析、判断和建议,我一向都能持着欢迎的态度,带着真诚的感谢,虽然我对自己的习惯有些无奈,经常还会在类似的地方再摔倒下去,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帮助是希望让我看清一回自己,明白一回自己的原因,想象一下将来的应对。只不过在别人遇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我送出去的并非简单的安慰,虽然多半没有听到明确的敌意,有时仍会由于表达不当而招致一些误解,甚至反感,这样,自己都觉得有些委曲。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开始学习尽可能地沉默,尽可能地对谁都不置喙嘴。&&&&&&&&& 既然这种简单的宽慰都是得自于无关紧要的人的,而并非简单的安慰又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方式送达出去,那么,我们就更不能把这种简单的宽慰轻易拿来送给自己,更不能把并非简单的安慰轻易拿来送给自己。在遭遇挫折或者失败之后,如果我们总拿这种简单的宽慰送给自己,往轻一点儿说,就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自我原谅,一次又一次自我开脱;往重一点儿说,就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自我欺骗,一次又一次执迷不悟。而在遇到挫折或者失败之后,如果我们总把并非简单的安慰随便送给自己,往轻点说,很容易让自己失去理智,失去信心,容易把一切责任都叩到自己的头上;往重一点说,就很有可能置自己于绝境。其结果都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虚掷最宝贵的时光,一次又一次白费最宝贵的精力,一次又一次错过最宝贵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毫不吝惜地舍掉可能是最值得珍重的东西,就是在轻率地虚无我们的过去,麻木地应付我们的现在,糊涂地透支我们的未来。而有多少人在遇到挫折或者失败之后走向萎顿,走向毁灭,不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自我宽慰的分寸?&&&&&&&&&&我相信,人的一生就是一条射线,端点从来都捏在父母的手上,一旦我们的生命萌芽被他们托出,我们就立即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只能朝着生命的射点奔忙,却不知道这条射线的长度有多少,我们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姿态消殒,正如我们的来一样,我们的去也根本由不得我们自己控制。人生的不可逆转,正如滴水不能倒流一样,一经滴落,便不知结局,汇不成小溪,只能被阳光蒸发;冲不出荒漠,只能被沙丘吞食;走不出山峦,只能被山崖阻隔。而只有当生命的滴水聚成了大江,汇成了长河,无边的大海才能成为生命的归宿。而我们无论处在哪一个时期,都只能有那个时期的风景,只能唱出那个时期的旋律。即使童年再不欢乐,我们也不应当抱恨自己的青春;即使青年再不顺利,我们也不应当守着幻想一动不动;即使成年再不幸福,我们也不应当放弃自己的生命。虽说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但是,我们这所谓新的每一天毕竟有限,如果过了一个新的每一天之后,我们总用挫折或者失败给它作注,再用别人简单宽慰我们或者我们简单宽慰别人的话来简单地安慰一下自己,那就等于让自己食毒成瘾,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开始”中,中断自己的过去,迷失自己的现在,颠覆自己的未来;而如果我们在并非简单地安慰自己时没有掌握好分寸,那就很容易将自己彻底打倒在地,让自己从此不再翻身。&&&&&&&&& 一个人的一生毕竟只是一条很细很弱的射线,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走不上自己的轨道,我们就只能在许许多多的诱惑、干扰或者矛盾之间,走出颠乱不羁的轨迹,直到彻底把自己的能量耗尽。为了永远没有后悔,我们必须经常照看一下自己的模样,经常校准一下自己的位置,经常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经常掂量一下自己的能量,经常屏闭一下外在的诱惑,经常打扫一下内心的浮尘。毕竟人生真正最紧要的关头只有那么几个,一旦分不清主次,掂不明轻重,量不出长短,辩不出是非,盘不动缓急,划不清人我,看不透利弊,我们就会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失不该失的分,得不该得的利,而即使在发现南辕北辙之后,我们想要回头,却已经来之不及。&&&&&&&&& 我们最好不要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我们最好不要相信命运永远的宠幸,我们最好不要指望生命永远的没有尽期。毕竟站在生命只是一条射线这个角度,我们真的没有一次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开始的机会。&&&&&&&&& 既然昨天已经消逝,明天还没到来,我们就必须珍惜现在,要让我们的现在轻松地延伸我们的过去,要让我们的现在顺利地开启我们的未来。只有做到知己性,循大道,守正法,尽全心,竭全力,我们看似单薄可怜的生命射线才会尽可能地清晰、精致、绵长、坚韧,我们的生命才会永远无憾、无怨、无悔。年月日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553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这经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期,是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世人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是百般的无柰。也正因为如此,面对别人的家庭纠纷,如果有人不自量力,想要做一些排解,站在旁边的好心人必然会好心地跟上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两句话确实是人生的至理。如果有谁家里碰到了麻烦,那就只能自己解决,外界的力量一般都是很难指望的。这也成了人生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对于各家都有的那本难念的经,是不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呢?我看还是可以的。我们不妨从大的方面看下去,然后再逐步深入,尽可能看细一些。从大的方面看,既然这“经”是在家庭范围之内,念经的人首先必然是家庭以内的各个成员,其次,“经”的内容也必然与家庭生活有关,第三,这“经”一旦开始念了,外人便往往难以插手,要解决只能靠念经的那些人。&&&&&&&&&有了以上三个范围,我们便可以做一些细分。&&&&&&&& 首先,从家庭成员上讲,由于过去数世同堂、伯侄同栖的大家庭现在很难得一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单纯了许多。不过,为了照顾到某些客观存在着的现实,我们还是要扯出一些在大家庭中存在着的一些关系。如果是一个小小的家庭,那么,其中第一本难念的往往是夫妻之经,第二本是亲子之经(包括父子之经、母女之经、父女之经、母子之经),第三本是婆媳之经。如果是一个大家庭,那必然还会念到第四本――妯娌之经,第五本――姑嫂之经,第六本――兄弟(姐妹)之经,第七本――叔嫂(或伯伯与弟妇――恕我没查到弟妇之简称)之经,第八本――堂表之经。在这八本“经”中,历来最难念的是夫妻之经。两个源自完全不同环境(现实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及学习工作环境固然重要,但其价值都比不上家庭环境)的人,受过性质完全不同的教育,打下了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烙印,直到成年之后才走到一起,如果相互都有豁达、包容的心理,即使从前差别再大,也会为了一个“情”字,过上持久幸福的日子;否则,夫妻双方便有念不完的经,即使分手也未到头,必须等到两人都不再呼吸了,才能停止。自古以来,人类在这本经上花的时间最多,留下的遗产也最为丰富,但是,只要人类依然存在,这本经是永远都会念下去的,想要家家都能念好,恐怕比整个人类都登上月球还不容易。既然这本经是最难念的了,那么,我们就转头念一念相对容易一些的经吧。婆媳之经虽然排在第三位,但它是从儿子找到对象之日开始便要念的,比起第二本亲子之经,要难念了许多。别人的结论我不想管,我认为,婆媳之经念得好坏,关键是架在婆媳之间的那个小男人,有没有平衡老少两位夫人之间关系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是做儿媳妇的懂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世间没有坏婆婆,只有老习惯改不掉的老夫人,如果少夫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硬要按照自己年轻人的愿望改变老夫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婆婆柔顺尚无大碍,一旦刚烈,便无法收拾,弄得大家的经越念越念不出个头绪,最为极端的便是让那个小男人夹在中间,陷入二者必择其一的境地。姑嫂之经、妯娌之经等等其他的经虽然有时难念,但总不会太久,一旦姑姑嫁作他人妇了、同胞兄弟分家了,虽然不会立刻迎刃而解,但是也必然得到一定的缓解,大不了来个各走各的路、各进各的门,反正眼不见,心不烦,大家总还是懂得的。至于亲子之间,父子之经与母女之经属于同一个层次,念不好,也会惹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父子战争、母女不认,却很少遇到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之间存在着念不好的经。&&&&&&&&&&&第二个细分的范围是经的内容。既然人生离不了生老病死,少不了悲欢离合,既然人生离不了吃喝穿戴,少不了住用行,既然人生离不了情与色,人生少不了名与利,谁家一遇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极其容易地捧到一本难念的经来。既有家庭经济基础极差,沦为人间最穷的穷人;也有家人患残疾或者不治之症,花多少钱都无法拯救、医治;既有家储万罐,却摊得过不忠不孝、不纯不良的孽子;又有功名利禄得于一身,却由于取之无道、守之无力,而一朝全失――这方面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反正只要碰到了一种,全家便会陷入深深的烦恼和无以复加的痛苦之中。可是,更为可气的是,命运与造化偏偏十分残酷,仿佛真要跟你过不去,在你已经承受的苦难之上,再来个大雪上加寒霜,再来个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你就根本没法儿把经念下去了,意志最弱的便来个一了百了,走上绝路;意志稍强的便呆在原地听凭摆布、苟延残喘;意志再强一点的便把目光投向社会,或者四处流浪乞讨,或者沦为强盗恶人;只有意志最为坚强的人,才会义无反顾地摆脱掉现实痛苦的束缚,顺着理性的光芒,成为某种学说或者宗教的忠实信徒,捧念起某种学说或者宗教的经籍。&&&&&&&&&&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正如各种低级动物的大家庭一样,人类其实也是一个大家庭。虽然人类这个大家庭的经过去和现在都从不曾念得一帆风顺,但是,只要顺着理性的光芒,人类这个大家庭的经最终也会念得轻松、念得快乐一些。而这只需要人类整体跳出三界外,站在更高更高更高的位置上,俯看一下我们自己!初稿于四川绵阳,二稿于北京海淀。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228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字体[&&]&&
&&&&&&&&&&&&&&&&&&&&&&&&&&&&&&&&&&&&&&&&&&&&&&&&&&&&&&&&&&& 夫妻的车队&&&&&&&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小小的社会,夫妻是这个小集体、小社会的最核心的支柱,两人关系调理是否得当,是这个小集体、小社会的质量与前途的关键。由于夫妻关系并非稳定不变,我宁愿把丈夫与妻子比做两位司机,家庭正是由这两位司机组成的小小的车队。&&&&&&& 谈恋爱以前,无论是互不相识,还是有所了解,两人都不会想到,自己必然要跟对方存在什么关系。在人生的旅途上,任何单身青年男女都是其父母车队中的一员,只能偶尔独自驱车行动那么几次,父母是自己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他们总是要从哪里出来,再返回哪里去。他们都是父母培养的新手,很少会有相同的目标,熟练程度不同,坐骑品质也不一样。有走自学成才的野路子,有在驾校受过严格训练;有人生来眼疾手快,有人天生反应迟缓;有的坐骑可能被刮蹭过被撞过,有的坐骑却完好无损。有人把驾驶本身看作唯一的目的,只要一坐到方向盘前,即使身体再累、心情再差,也会神清气爽、全神贯注,只要体能可以坚持、终点还没有到达,就不会停歇下来;也有人把驾驶当作一种调剂,没有充足的体能、良好的心情,就不能坐到方向盘前,稍有不适便会随时随地停下。对于沿途的旖旎风光,有人从不忘记自己的目标,虽然能声速地将美景映入自己的心中,却不会因为美景而驻足不前;有人却只要看到爽心悦目的美景,便会立即停下飞奔的车轮,让喜爱感观刺激的自己在这样的风光中,流连流连再流连。&&&&&&& 现在的单身青年男女,多是在没有父母的看护下遭遇对方的。两位单独出行的见习司机,一旦发现与对方有了相同的方向,互相有了相投的情趣,就很容易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做出结伴同行的决定,共同奔向一个伟大的目标。有时虽然偶尔相遇,彼此也十分欣赏对方的技术与人品,但突然发现相互没有共同的方向,于是,也只好在相伴一段行程之后,做出痛苦的分手的选择,各自继续奔向自己的目标,两想惜,两相忘。&&&&&&& 夫妻结婚是宣告两人见习期正式结束,一个新的小小的两人车队正式组建。合伙手续办妥,或浓或淡的庆祝仪式举行之后,两位年轻的正式司机便要按照新的规则,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必须同行同止,同悲同乐,否则,就很难将后面的共同旅程坚持下去。随着新旅程的开始,过不了多久,小小车队就会遇到各种各样事先没有想过的问题,两位新司机处理得好,还能从中得到一些乐趣,处理不好,便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分手。而导致车队散伙的一般都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因素。比如,一方抛猫或者发生故障,一方技术生疏或者体力不支,都不能导致另一方撒手不管;可是,新司机的通病就在于一有困难就沉不住气,不是你怪我水平低、速度慢还不虚心听取意见、专心练习,就是我怨你出口强蛮、不懂得体贴照顾;不是你怪我没有情趣不懂得随时停下来陪赏路边的风景,就是我怨你忘了目标沉迷于细枝末节的感观刺激;不是你坚持应该在每个小站都停下休息一会儿,就是我坚持应该多走几个小站再在一个大站休息一次;不是你怨我的关心是一种干涉,就是我恨你根本就没有配合意识…… 于是,在这种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妥协的过程中,彻底地将自己人性中的恶露了出来,于是,共同的目标没有了,统一的规则没有了,不是一方扬长而去,就是双方随时随地互相冲撞,于是,车伤了,情冷了,爱死了,小小的车队也只好等待解体了。&&&&&&& 夫妻反目促成了两人小小车队的散伙。这时,谁也不想举行任何庆祝仪式,大家都巴不得尽快办理车队的注销手续,尽可能清楚地盘点共同经营期间的债务、尽可能多地分割到共同经营期间的债权与财产。一对死了的心,只会无限放大自己过去做出的贡献与牺牲,无限缩小自己过去得到的欢乐与安慰,于是,分手没有带来终于解脱的快乐,分手却留下了无限的怨恨。&&&&&&& 夫妻关系结束了,世界上便多了两个一提起对方就头疼、因此发誓一辈子都不再相见的司机。没有共同的孩子,两人还真的可以从此开始各自崭新的旅程,可是,一旦有了共同的孩子,他们还得共同承担起培养、指导另一位见习司机的权利与义务,还得一起巴望着这位新的见习司机能有一个光明似锦的前程。这样,小小的车队虽然破产了,两位饱受精神创伤的老司机还不得不经常开着自己破旧的车子,一次又一次见面,一次又一次进行短暂的同行。当然,这样的见面、这样的同行已经不再是为了自己,而仅仅是为了那个尚未出师的司机、为了那个即使出师也仍然需要给予关心的司机。而无论如何,两位司机都会不管身体已经是多么疲倦,心理是多么憔悴,他们都会坚持下去,坚持下去,直到自己破旧的生命之车已经没有了动力,直到自己锈蚀的生命之轮已经没有了再滚动半圈的能力。 一稿 二稿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1946次
文件夹:人生:记录或感悟
第201-210,共321篇日记&[]&[][][]
日记文件夹
(35篇)(10篇)(1篇)(20篇)(1篇)
123456789101112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2015
我收藏的日记作者
我收藏的日记
&评论于 13:05:52&评论于 00:30:14&评论于 00:27:49&评论于 00:27:15&评论于 03:22:04&评论于 16:03:39&评论于 00:36:08&评论于 01:35:12&评论于 10:16:21&评论于 08:59: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方的益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