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灵修皆炉鼎香一个炉上7支香行吗?佛道仙

观音菩萨七十二香谱图
观音菩萨七十二香谱图一、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二、善良香: 常常诵经文, 感受佛之善。 不受三途苦, 常行十善道。忍耐香: 忍辱波罗蜜, 坚忍求正觉。 时刻要警惕, 莫逆众生心。增功香: 修道勤精进, 一心专念佛, 净业修三福, 积功才累德。刀兵香: 娑婆本来苦, 贪嗔痴横行。 三日刀兵起, 一心念观音。增福香: 斋戒得清净, 六度菩萨行, 修持如佛教, 福慧即临门。出行香: 见人人总好, 看事事皆圆。 恒顺众生者, 菩萨护行人。抽丁香: 一念恶因起, 地狱已标名。 药师佛前忏, 还令得清净。冰雹香: 众生众业感, 非时风雨雹。 天灾时发难, 念佛得消除。催路香: 有事急切催, 起程心不怖。 观音有灵感, 念念平安路。止行香: 有恶行快止, 有善行快行。 三途恶道果, 全由你心成。出尘香: 身在尘中坐, 心恒住清凉。 尘劳本来苦, 念佛开心光。天地香: 礼念天中天, 赞扬地藏愿。 是否发大心, 警惕魔捣乱。长生香: 寿相是非相, 布施无住相。 学佛出三界, 是为长生相。归家香: 有人回家乡, 离去时迷忘。 回家知家好, 飘泊梦一场。消灾香: 无始劫罪恶, 念佛得消除。 深信因果者, 修持转罪业。平安香: 诸佛常护念, 平安又吉祥。 众善当奉行, 精进坐道场。增财香: 十日进财兆,布施得福报。 佛门如法求, 求财财就到。催丹香: 信愿常念佛。 感应佛菩萨。 圆成菩提果, 道人练成丹。成材香: 学佛成材喜, 亲朋沾法益。 劝人都念佛, 共往极乐去。公正香: 待人公, 做事正。 分外莫做, 本分行事。凶信香: 福祸唯人招, 前因有后果。 一声阿弥陀, 灭罪十亿劫。明心香: 心性从不灭, 唯在净与污。 因果轮回法, 心明不拔无。疾病香: 有疾临身上, 宿业内外感。 念佛超度之。 敦伦尽本分施舍香: 不住相布施, 布施一切人。 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催供香: 礼拜要真诚, 供养如礼供。 行普贤十愿, 是则为真供。救苦香: 施人食与药, 放生修福德。 燃灯并造幡, 当学药师佛。增寿香: 信行普贤行, 渴仰求菩提。 善得胜寿命, 果报无人及。亲友香: 亲朋好友来, 喜笑又颜开。 不随俗务转, 尽分不挂怀。超生香: 超脱生命事, 唯有学佛道。 此刻不精进, 惹得愚人笑。敬师香: 师父教导我, 永脱生死门。 做人不忘本, 常念报师恩。三、如何烧香供佛用好香,《普贤行愿品》讲到香供养,所谓:'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我们就用这三类来加以说明:(1)涂香:是香料调水,佛在世时,信徒为了对佛的敬仰崇拜,把香涂在佛的身上和脚上。(2)烧香:就是我们供佛所烧的线香和盘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点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洒在佛的身上。这种种香,都是表示对佛的崇敬。依照佛教的三千威仪,我们烧香供佛,应该特别注意几件事:先将香炉中残余的香去除,而后点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为表示对佛、菩萨的诚敬,应该亲自烧香,不应让别人替你烧香,否则没有功德。用香布施他人,让别人也有香供佛,这功德也很大。大陆一般的佛寺,都是信徒自己带香去供养,菲律滨各寺庙为了方便信徒,寺中都设有香给善友供佛,所以信众都会自动放点香烛钱。至于香炉,更要注意三件事:香炉一定要保持干净。有些佛教徒,认为应该把每天的香'脚’存著,香炉堆满了香'脚’,因此会发火,称为'发炉’。有人说,这是佛、菩萨示警,将有不幸的事件发生,其实,香'脚’堆满了,火星掉下去,当然会烧起来,怎可以疑神疑鬼,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每天插上去的香,晚上或明早,就要拿掉香'脚’,不然日子久了,满炉都是香脚,一不小心,'发炉’引起火灾,问题就大了。香灰多了,应该取出。没烧完的香,不可以随便乱丢。香火著起来时,不可用口吹灭。按照《夜问经》的说法,用口吹灭香火,会堕优钵罗地狱。佛经又告诉我们:当我们点香时,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遭感不能辨别香臭的果报。烧香时更要将口紧闭起来,否则,也会感到没有信用的果报。不管你说什么话,人家都不会相信你!烧香还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有了罪过,这两点,应紧紧记住,不可不慎!有些善友,认为烧香时,烧得越多佛菩萨越欢喜,保佑就越大,于是每次都要烧一大把,这种观念实在是错误的,烧香,最多三支,尤其是跟团体一起供佛,几十个人一起,只要点一支就可以,代表'一心诚敬’。如果非固执一定得点三支,就应该以虔诚的心愿,恳切默祷:第一支香,供养十方三宝,第二支香,供养父母师长,第三支香,供养一切众生。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势,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仪的,正确的方法是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香,用拇指顶著香脚,使它保持平衡,再恭恭敬敬的举起,放在两眉的中间,香不能翘上,也不能垂下来,要让它跟脸的角度成为九十度的比例。插香的次序:应先插中间一支,而后再顺序左、右各插一支我们所烧的香,是世间普通的香,不能称为'上香',唯有一种栴檀木香,最名贵,所以称为'上香'。根据《法华经》中说: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铢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六铢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价。经中又说:此香一焚,四十里外,无处不闻,非常珍贵,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贵重,这都是世香,佛教徒不重物质,重视的是出世香!花表禅定 供花庄严佛堂非常好。佛法以花表禅定,因为修行的功德都是从禅定中慢慢开放出来的。我们天天修禅定。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会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团结,亲切和气。心里有刺,自己也很痛苦,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结果身体里也会生刺,身体里的刺就叫骨刺。语言中也不能有刺,语言带刺,将来受盲聋喑哑的果报,这些都有因果的。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佛门要清净,佛门里边不准谈男女的事情,一谈男女,这个佛门就不清净了。所以在咱们佛学苑里严格规定不准谈恋爱,因为男女恋爱是很不清净的,也是痛苦的根源,这就是佛门跟世俗生活的区别。佛前供灯,灯表智慧。点蜡烛也可以,但如今蜡烛质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污浊,点了以后气味很大,对身体有危害。供电灯也很好,因为电灯比蜡烛还要亮,而且没有气气味。神传二十四种香谱密示吉凶平安香平安无事孝服香七日内主家中有孝服穿寿左搭右增右搭左减禄左搭右增右搭左减小天真神仙临玄急焚香火大天真佛祖临玄急焚香火催命香月内有命终之人或半年有伤小口赠财香十日内有进财之兆小莲花香三日内必有人来吉事相望大莲花香七日内来财喜献瑞香三日内有吉祥之兆口舌香七日内有凶人来争是非长生香三日内有人来相邀请恶事香七日内有人来争打是非疾病香七日之内有疾病人消灾香灾消难满百福并生贼盗香早有土寇晚有贼盗极乐香修仙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功德香功行全备神灵默佑天地香天地采香急焚香火成林香行功立德自有护法创作喜事自有天相催供香三日内有祖师来收香烟急献供增福香十日内有吉祥如意催丹香道家生丹身轻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说明:南无阿隬陀佛 廿四香谱男女侍佛堂 虔诚祷上苍欲知祸福事 香谱细参详下二十四种香谱应用法 凡圣佛仙神庆典 或消灾求安不论凶吉事时必用长寿香三炷 选并大枝焚之 先祈祝后平排插于炉中 祭祀毕视三炷香长短 对照香谱说明吉凶必现谱中 奇验灵应如神 拙由北京万固道德学院一位周咸熙先生 赠送斗姥九皇真经 连此香谱密藏四十余年 今奉圣命编入救度真经 公开道友神传二十四种香谱密示吉凶平安香平安无事孝服香七日内主家中有孝服穿寿左搭右增右搭左减禄左搭右增右搭左减小天真神仙临玄急焚香火大天真佛祖临玄急焚香火催命香月内有命终之人或半年有伤小口赠财香十日内有进财之兆小莲花香三日内必有人来吉事相望大莲花香七日内来财喜献瑞香三日内有吉祥之兆口舌香七日内有凶人来争是非长生香三日内有人来相邀请恶事香七日内有人来争打是非疾病香七日之内有疾病人消灾香灾消难满百福并生贼盗香早有土寇晚有贼盗极乐香修仙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功德香功行全备神灵默佑天地香天地采香急焚香火成林香行功立德自有护法创作喜事自有天相催供香三日内有祖师来收香烟急献供增福香十日内有吉祥如意催丹香道家生丹身轻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说明:南无阿隬陀佛 廿四香谱男女侍佛堂 虔诚祷上苍欲知祸福事 香谱细参详下二十四种香谱应用法 凡圣佛仙神庆典 或消灾求安不论凶吉事时必用长寿香三炷 选并大枝焚之 先祈祝后平排插于炉中 祭祀毕视三炷香长短 对照香谱说明吉凶必现谱中 奇验灵应如神 拙由北京万固道德学院一位周咸熙先生 赠送斗姥九皇真经 连此香谱密藏四十余年 今奉圣命编入救度真经 公开道友此文转藏于“天佐图书馆”,谢谢原创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首愚师父《我习修般舟三昧》(早年闭关记录)
本文原载《觉世杂志》民国六十六年五月七一七号,乃首愚(从智)法师於佛光山丛林大学就学时闭关修持般舟三昧的心得报告。首愚法师后来在他的学佛历程中,一则心系於入世弘法利生行愿的实践,二则精勤不癈於他实证了生脱死的出世理想,虽法务事紧,仍於海内外及两岸多地掩关二十余次,叩诸法门实际,向道之切,令人闻之动容。今顾审他年轻入佛的前缘,信知良有以也。(十方编按)
民国六十五年的寒假开始了,我想第二次修习「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一种昼夜经行而不坐不卧的修行,在居住的小房屋中,架设绳索,过份疲倦而支持不住时,可拉著绳索,作为短暂的休息。在台湾,佛七修行的机会很多,禅七也有,但很少有人修般舟三昧。我个人生性木讷,爱好修行,自民国六十年抛弃世俗出家以来,一直想好好修行一翻。恩师仁俊和广善二位上人对我的启发很多,但我在佛光山读书四年,除早晚课、跑香、和每年的佛七禅七以外,很少有更多的专修时间,其中几度想放弃学业,入山住茅蓬,期能对修行有更深一层的体认。但佛光山研究佛学的环境太好了,尤其我们男众部,院长星云上人化了一千多万元专为男众设备的道场,是台湾男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团体,无论师资、图书、设备,都堪称是第一流的,我实在舍不得放弃。「行解并重」和「福慧双修」的开示,一直又鼓励著我。记得是去年的暑假,我回常住时曾试修过约一星期的般舟三昧。那是民国六十五年八月十七日开始,同月二十三日结束。开始时我有四支预备香,约行八小时,十八日四支香行十小时,十九日四支香行十二小时,二十日四支香行十五小时,二十一日同二十日,二十二日行香十六小时半,二十三日行香十六小时。我正计划由四支香十八小时,三支香十八小时,三支香十九小时半,两支香十九小时,两支香二十小时,最后达到全日行香。但遗憾的是我业障深重,常住的人少,我的如此修持,增加别人心理上的负担,他们说学院快要开学了,催我回院,我只好作罢,那次行持般舟三昧的夭折,现在想来都悲痛不已。
一、修持般舟三昧的因缘
我所以要修持般舟三昧的原因,其缘有三:
第一、民国六十年我初出家时,恩师仁俊上人,每天午斋前必定至大殿礼佛行香,他那行如风的安祥庄严的仪态,使我每晚仿效,行香一小时,是为我行般舟三昧的最初因缘。
第二、民国六十三年,佛光山星云上人和南怀瑾教授合办禅七法会,禅七期中,我体会到跑香的利益,那种时快时慢的修行,可以互为调和,禅七后我一直饭前饭后或每晚都在继续,是为我修持般舟三昧的第二因缘。
第三、同学慧中法师,是院长星云上人的弟子,未出家前就高中毕业,出家后不读书,请假到宜兰一座深山骨灰塔中修行去了,他在塔中一住数年,我访问他时,曾也住二十余天,他每坐都在五小时以上,我则长於跑香,可是骨灰塔的里面非常狭小,只能静坐不能跑香,使我有舍长就短之感。但他在骨灰塔中所忍受的枯寂凄凉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专修般舟三昧的心愿勃然兴起,是为第三因缘。
二、第二次专修般舟三昧
民国六十六年国历二月一日,我又作了第二次专修般舟三昧的计划,承蒙院长星云大师的慈悲,历经五十日,於三月二十日圆满出关。在这五十天的修持体验中,酸甜苦辣都有,本不足为外人道,但〈觉世〉编者,多次嘱我撰写一文,多位同学和老师亦复如此鼓励,但我仍感为难,因为初学如我,其修行的微末道行,那堪发表?最后他们请出学院院长星云大师,大师对我说:「从智!你就写些心得报告吧!这并非表扬自己,我们应该向他人提供我们的任何经验,凡事不必藏私,同学们、信徒们,都希望知道你修行的经验,你就作一次法布施的功德好了。」大师的开示,我无话可答,何况这次专修,完全是他成就我的。我心虽想写了,但在专修期间,我并无笔记,亦未作此准备,现在谨凭回忆,挂一漏万,还请读者们原谅。我这次专修的缘起,可说是很偶然的,也是不可思议的,更是带有神奇似的。此次专修过程因未有笔记、杂记之类的准备,唯有凭著点点滴滴的回忆,及与大师来回的书信做为本文的蓝本,因此,日期、事迹有错失之处,还请关心者谅解。
1.书信请愿与瑞梦安心
学期即将末了,想起寒假期间如何安排之事,不由回忆暑期专修夭折的伤心往事。闭关修行虽是好事,倘若福德因缘不能具足,一心专修,谈何容易!思想至此,哀叹不已,正当失望之际,灵机忽动,想到佛光精舍不是有很多空房间吗?可是回头一想,佛光山山上的老师、执事、弟子们很多皆跟随大师一、二十年的历史,个个皆立过汗马功劳,他们之间未曾敢向大师提出闭关之事,我是个学生,凭什麼提出闭关的请求。如此经过几天的思虑,犹豫不决,心神难安,最后还是禁不住自己的渴望,终於提起勇气写了一封请愿的书信。写好了此信,还是提不起勇气呈给大师,只好将信摆放在抽屉里。夜里梦见自己将此信呈於大师,大师微笑,并未拒绝。醒来之后,内心似乎安稳了不少,认为此梦是个相应的好预兆,且静观其变,等候机缘的来临,再投递此信不迟。
2.一语一笑成媒介
当天(三月三十一日)是学期末了,晚间全院同学集合於朝山会馆龙厅,大师循例开示一番,慰勉同学们於学期中的勤学苦修,警策假期中不可懈怠,应多多为各人的常住效劳。大师开示完了之后,按照往例会宣怖:「全体同学到大悲殿向佛陀告假。」但今年的寒假却很特殊,大师当场宣布说:「要返回常住或家乡的同学们等一下到大悲殿告假,寒假期中留院的同学们,若短期三五天内离院的可明天晚上再告假。」训导处集合同学们於大悲殿,先向佛陀告假顶礼三拜,而后向大师告假,大师慈悲特别再为同学们开示叮咛一番,也为同学们分配往高雄的交通工具,尔后问我们大家道:「你们有话要跟我说吗?」当大师眼神落到男众们时,我报之以默然的一笑,大师最后慰勉的说:「你们好好的照顾自己吧!」随后告假仪式即终了。告完假之后,好比吃了一颗定心丸,身心为之畅快,间或有退堂鼓式的念头来袭,但总被「你们有话要跟我说吗?」所击退。几天以来,心思重重,加上赶写论文等,夜里不曾好眠,今晚大可安然的睡个好觉。
3.沉重的投书与轻松的答覆
二月一日早斋过后,拿著前天所写的信,徐徐的由男众部走向学院方面的慧明堂,那是大师住的地方,两地相隔不过是五、六分钟的距离,今天感觉上特别遥远,心情还是那麼的沉重,要不是梦境及那一句关心话,实在提不起勇起投递此书。远远的地方就见到慧明堂的门敞开著,见到里面大师正与一位在家同学谈话,向大师作礼问讯过后,他们的谈话也已结束。大师慈祥的问著:「从智!你有什麼事吗?」我说:「是的,大师!」即将书信递给过目,坐在一旁的我,此时的心情反而比较宁静,默默的念著佛号,把得失之情竟给抛却,大师好像只看了一半,将信一合,说著:「你有这种愿心毅力,很好!」我感激得点点头。大师又问著:「时成就没有问题,关於处成就,你想要哪个地方?」我说:「佛光精舍的任何一个空房间都可以。」答说:「很好,我会打电话给慈善堂堂主蓉法师为你准备一间房,你且回去拟定一份专修功课表送来给我。你就从明天开始吧!」谈毕,怀著无限感激之情,向大师恭恭敬敬的顶礼一拜而退。今将专修功课进度表列之於下:(〈觉世〉编者按:因全系行香数字,不易排版,省略,祈谅!)
4.踏上征途,沙弥的欢送
巧得很,二月二日正是农历的十二月十五日,早殿、过堂早斋后,默默的向几位比丘同学告假,男众堂堂主心平法师要全体沙弥陪送入关,我说:「谢谢平法师的好意,修行乃是个人的小事,不好劳师动众,只要志德沙弥帮忙拿些衣物即可。」话虽这麼说,平法师仍然要沙弥们随后来到关房祝福一番。平常淘气惯了的十多位沙弥们,此时倒也说些劝勉之句,有的原形不改的说:「从智师!你一个人在关房里无聊时,我可以从窗口扔进一个篮球给你玩!」风趣之语充满了关注之情,声音的响亮竟惊动了精舍一些老人来访,眼看八点钟将到,也就一一的送他们回堂。
5.环境的感受与心境的变化
乘净沙弥曾经对我说:「从智师!关房这麼狭窄,你怎样跑香?」我说:「没有关系,正好可以磨练磨练。」我请沙弥们帮忙将沙发椅、书桌等搬到别的房间去,顿觉宽濶了不少。关房是套房设备,还备置有小佛堂型式的柜橱可供奉佛像法物等,一切的安置颇觉适意。早上八点整即正式展开专修的课程,个人的修持较为简便,不需要唱念等的仪式,甚合自己的个性。希求已久的闭关专修,如今得以实现,著实令人兴奋!一支香又接一支香的行持,丝毫不觉其累。关房的邻近刚好是客厅,电话的铃响声、老人的谈话声、诤论声,极为吵杂,有时难免感觉心烦意乱,但一想到大乘佛教的应化世间是要接受种种磨练与考验的,此一点点的吵杂声算得了什麼?且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把那些音响观化成弥陀圣号,心中亦就慢慢转化为清凉坦舒了。二月三日早上行第一支香时,忽觉关房还是太小,经行还算可以,跑香就不行了,碍手碍脚的,不是脚踼到墙壁就是手碰到床铺、柜子,甚觉窄迫,眼睛环视一周,触动了灵机,何不把佛龛、柜子、床铺等集中於房子中央?经过一番再布置,房间突显宽敞,绕著佛龛经行、跑香,堪称简捷便利。二月四日下午,仍然觉得床铺占住空间太大了,於是又把床铺给翻起来横靠著佛龛,整个关房更显得宽大称心。随著布置的称意,内心更加勇锐,跑起香来犹如猛虎的奔驰,身心至为健朗。
6.饮食的减少及书信的来往
古人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的不调,常带给人们苦痛病患。笔者於参学期间,偶而也听同道们谈起别人修持般舟三昧的情况,有因修行不如法,遭到魔障的现前,甚至两条腿肿得不能行走。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透过自己意识的联想力,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於心地法门体认不确,二、饮食过量所致。因为受到此等潜在意识的影响,加上自己已有五年多的持午体验,且对行门的迫切渴望,於入关的第三日,即断了早食,第四日的午斋只保留了一小碗稀饭,於第四日的夜里即写了一封信给院长
大师慈鉴:入关以来,一切平安顺利,敬请释悉!学僧愿以法水滋润身心,以禅悦为食,不复他食;将以愿力为床座(十二日以后),不复他座。唯愿不受时数所限,恳请大师怜愍成全到底。功行纯熟圆满之际,当再以函奉呈大师。倘顾及安危问题,当留一窗户不上锁,随时派人查探!谨此 并颂法安
从智 顶礼
大师的来信——)
我今日去高雄,车上,蓉法师交给我你的信。我刚才来看你,才知道你住在小房间中,又靠近客厅,他们说没有听清楚我交代房间的话,现在,他们已准备了一间大的,你可以换一下好吗?你房中要佛像吗?应该供一尊佛像。可以一餐,但不要绝食,因为修行也要体力。
记住:不要太过份,加功用行,也要渐渐进步的。要什麼,尽管通知。如你认为必要,经常用纸条写出来,以便和外面连络。
云字 66、2、6下午四时四十分
7.宏意师来访,换关房受难
二月六日下午,正当行香得力时,忽听到有人在呼唤我,心想:那里来的冒失鬼,专修期间怎麼可以乱来?本想不理会,但是,声音是那麼的熟悉,喔!原来是宏意师,晓得他是不会无缘的叫我,打开窗户,问著:「宏意师,可有什麼事吗?」他扬起手中的信说:「大师要我送信来给你的」。「喔!谢谢您。」看完信之后,他又说道:「受你闭关的气氛所摄,不敢从门口叫你呢!阿弥陀佛!」。宏意师非常热心的关怀著:「这个房间太小,空气也不好,你就听从大师之意,换个房间吧!」「好的,现在就搬。」隔壁的房间已有依禅师、徐居士、王梅小姐等帮忙整理,那是佛光精舍的高等房间,有一厅一寝室,在他们几位的帮忙之下,很快的整理就绪。宏意同学又来相劝:「你还是听大师的话,不要断食,可吃些卡洛力较高的面食。」依禅同学是精舍的管理员,亦前来相劝:「从智师!修行是要借假修真的,你需要吃些什麼,尽管吩咐好了。」在老同学、居士们的劝说之下,我只好说著:「好的,谢谢各位的关怀,那就每天中午给一碗稀饭好了。」我想丛林里的可贵处,应是属於同参道友之间的互相关照,充满了法情和乐,如同眼前这般了。新换的房间,它是长方形的,大是够大,并不能称心,佛龛固定於前面,不能移置於房子的中间,使佛堂显得空荡荡的,行起香来,若有所失的样子。原先的房间虽小,可是它是正方形,中间又可安置佛龛柜子(有凭藉之感),一如禅堂布置,甚是称心得力。大的房间与小房间有长方形跑香与圆形跑香之别,长方形跑香比较费力,圆形跑香则省力。由於不能适应新环境,先前那股勇锐之气慢慢消失,功课进度表上的时间都是愈来愈增加,渐渐感觉吃力困扰。因此,写了一封信回覆大师:
大师慈鉴:来函指示,很感激。刚搬进大的房间,起初很不习惯,现在渐能适应。今天已进入每支香四个半钟头,其中酸甜苦辣多彩多姿,后面的一大阶段,更是要接受考验,大师请忽慈念,学僧凭藉著忏悔力、愿力、参禅力及大师的慈悲加持力,将会克服一切的魔难。信中问及要佛像否?因当时宏意同学来访时,正是得力的时候,草草看了,并未在意,今天早上再详看一遍,忽觉有此必要,还请 大师著人送来,能有香炉、供香也请一并惠赐,
谨此奉告,敬颂 法安
学僧 从智顶礼 66、2、8早
到了二月八日下午,已经感觉很不舒服,不知如何是好?站也不是,行也不是,熬至晚间八点多已是耐不住了,只好往床铺上一躺,暂时把专修之事抛开,身心得充份的休息。这一躺,到隔日的五点多才醒来,精神是恢复了,堪能继续行香,可是仔细反省一想,像这种情形,三、五天来一次,岂不是糟糕,进度如何开展?心中一转,何不再搬回小房间?搬回到小房间里,顿时舒畅了一口气,再度燃起精进的火炬。
8.气息不调,求示感应化解
从大房间搬回小房间之后,行持效率不断的提高,但也不是完全顺利,总是在一好一坏之中进行。当逆境来时,我总有一个信念:「此是缘起法,并没有它的实在性,只要正念不忘,逆境总会随著时间而消失的。」通常逆境过后,心情反而比先前更为明朗,信心更加坚定。二月十二日行香至傍晚时候,渐觉呼吸困难,由行香改为静坐,由静坐改为卧式,想尽种种方法,还是不能调畅,心想这下可糟了,十三日的清晨赶快写一封信给大师,求开示调气之法,内容如下│
大师慈鉴:
专修已进入了第十二天,昨天傍晚渐觉气息难调,还请大师开示对治之法,好让继续行持,未竟的心愿得以显现,其他一切都很好,身体比未入关前更为健捷。小房间布置一如禅堂,行住坐卧皆在其中,甚为简便得力,因此於九日早上又从大的房间搬回来。简此 敬颂法安
学僧从智顶礼 66、2、13早上
大概是在十三日下午三、四点钟,忽听到有敲门声,心想著:也许大师的信已送到。通常我都要等半分钟过后,待护关人员走开才开门取东西的。但今天门一打开,依禅同学及王梅小姐站立在门口,手捧著佛像、香炉、供香等来到,却不见有大师的开示函。那时并没有想到问及此事,只是默默的接过佛像等,将佛像供好之后,先至盥洗室净洗手脸,尔后披上袈裟上香礼佛忏悔,不可思议的境象竟在此时出现,原先气不调的状况,此时竟化解於无形,气息调畅,身心顿觉清爽明朗,感激之情,不由而生,待行香之余,随即写一信感谢大师,并报告此事。
原函如下│
大师慈鉴:著人送来的佛像、香炉、供香等业已收到,谢谢!当我将佛像供好,净洗手脸、披上袈裟、上香礼佛忏悔后,真不可思议,这两天来的呼吸困难、气息难调等症状,竟於无形中化解了,气息调畅,顿觉身心清爽,行起香来,更感到畅快无比。非常感谢大师慈悲力的加持,让学僧得以继续未竟的心愿。此时一切都很好,身体也很健朗,请大师慈悲宽怀!简此 并颂大安
学僧 从智顶礼 66、2、13下午
※二月八日的信曾经向大师请供佛像,一直都未见送到,原来大师去北部,於十三日才返回山上。
9.一心相应,造作所坏
二月十五日下午於行香念佛之际,突然忘却身心世界,所有见闻觉知皆化为阿弥陀佛圣号,弥陀圣号是那麼的明明朗朗,喜怒哀乐之情了然不可得,如此境界竟达两个多小时,后来却为事先写好的一封信寄与不寄的犹豫之情所误。正当为那一封信犹豫不决时,忽听到敲门声,此时才警觉到:「糟糕,何时落入疑情窟穴中而不知」,到底开不开门呢?最后还是拗不过人情束缚,终於打开了门,宏意同学出现於门口。此时的我,头戴风帽,身披厚衣,对著来访的宏意同学只是发楞,竟不知招呼,宏意师将信递过来,说道:「这是大师给您的信。外面的气温暖和,你看我穿这麼少的衣服,而你既戴风帽又披厚衣,脸色苍白,显然是吃得太少,营养及卡洛力不够所致。」我说:「不要紧,我好得很」,他又说:「你有什麼事要吩咐,或是有话要转告大师吗?」「没有。」就这样简单几句的把老同学送走。拆开大师的来信:
从智仁者:今天是二月十四日了,亦即农历十二月廿七日了。我八日带同学去合欢山,十日去台北、十一日去宜兰,十二日回彰化,十三日就是昨天返山。知你精进顺利,非常欢喜。在台北时,遇到你的师父(在道安法师告别式时),我也将你的情形告诉他,他说随你欢喜好了。修行,当然要克苦磨鍊,但也重在身心轻安,对於饮食,虽不求美好,但也要资养体力、心力。如吃粥恐不够支持,应有些面食为佳,如有需要,通知佛光精舍好了。宏意前来,有话可同他谈谈。少什麼尽管通知外面!
10.除夕之夜,化干戈为玉帛
二月十六日的傍晚,宏意师又来相访,告曰:「今天是农历二十九日,明天是三十日过年,大师要我问你要些什麼?」我说:「请你代我向大师敬谢!」随后,我亦写了一封信给大师表明自己的心意,当愿恩赐一束供香做为过年祝福之意即可。大师慈悲,於三十日的傍晚著人送来一盒日日香及几束好香。初一的早上又送来一箱奶粉麦片之类的罐头,我又写了一封感谢的信,并且略为报告除夕夜行持的情况。信的内容如下│
大师慈鉴:大师慈悲力不可思议,第一次供养的香,调了气;昨天第二次供养的香,却调了心。本来几天以来不知如何是好,佛号总不能纯熟,一片散乱心,室内好比一座冰窖。可是昨天傍晚以来,室内却充满了暖和,内心一片祥和,致专精於行香,丝毫无疲劳之相。过年期间,一般人靠外境的气氛,觉得喜气洋洋,学僧则是自内心涌出法喜盈盈,甚是感激大师所启发,当愿大师法体康泰,法运昌隆,佛教则将是大放光明的时候。敬谢所赠一切供养物。并颂吉祥如意
学僧 从智顶礼 元月一日早上
11.气脉鼓励,好坏参半
在专修期中有一项比较奇特的体验,即是身上气鼓动的问题,气脉的鼓动约於每天早上十一点钟发动,至晚间十二点、一点之间自然而息,它有局部鼓动与全身鼓动之分。局部鼓动非常难受,它由臀部上端中间的一处鼓起(道家称它为什麼穴?或是什麼关?我不太清楚),然后慢慢引发到别的部位去,凡是不健康的部位,於此时会感觉得特别痛。全身鼓动发气的机会很少,那是由下身部位鼓起(或许就是道家所说的「海底轮」),全身感觉轻飘飘的,甚至有要飞跃起来的感觉,晚间停靠於墙壁,拉住绳索休息时,整个身体都像在半空中飞翔。但是,当气脉鼓动时,却饮食不得,否则将浇熄气机。我曾经几次,因喝牛奶、茶叶等食品,而把气给浇熄。气机一熄,身体顿觉沉重,行起香来亦感特别吃力,昏沉现象也随之而来。所以到了后来,我曾经把午餐一碗米汤改为早餐,是为了避免浇熄气机之故。
12.剥柳丁皮成魔难,求医得安,大势已去
新春期间,佛光精舍经常送些水菓之类供养。有一次因剥柳丁皮,不小心把右手大拇指的指甲给剥裂了,由淤血而化成浓,慢慢的大姆指肿了起来。起先并不在意,经过了五、六天,发觉不对劲,平常依靠墙壁拉绳索做为休息,现在因手指肿痛不能拉绳索,改为静坐休息。可是静坐容易昏沉,且与般舟三昧法门不太相应,般舟三昧之所以倚靠墙壁拉绳索做为它的休息法,是有它的道理在,虽然佛法重在心地法门,所谓行住坐卧皆可修行办道,然而佛法亦有它的层次,每一个法门皆有它不同的缘起,在功行未纯熟融贯之前,其修行层次还是混淆不得。由於休息时必需改为静坐,先前气脉鼓动的现象慢慢的消失了,梦境亦随著恶劣。如有一次的梦境中,自己倒在地上爬不起来,身上渐渐腐烂发臭(梦境虽不可执著,但也不能忽视其缘起法,因为梦境是与心境、生理皆有连带关系的),由这些徵兆,使我暗暗著急,赶快写个字条请医务室的如法师来帮忙治疗,几天后逐渐好转,可是功行已被耽误了。
13.村民寻神,鼓声化为圣号
约於农历元月九日到十五日期间,附近山下村庄神庙的鼓声大作,连续两天两夜,村民又喊又叫,鼓声雷鸣,最初稍有介意,不久也就泰然处之。因为鼓声很有次序,我把它观化成助念的法器声,观化成弥陀圣号,也就不起厌恶感,反而能提起正念!
※出关之后,听大师谈起,才晓得那几天山下村庄所发生之事,原来那小神庙里的神於这几天无缘无故出走,村民急著要把他给寻回来,才有此种神灵庙会,可谓荒唐之极。
14.功行衰退,诵经弥补,痛心求香
功行受到指甲影响之后,已没有先前那样勇猛精进,日夜二十四小时,当得力的时候,并不觉得怎麼一回事,可是到了心相疲倦时,黑白遥遥相望,已不是那麼轻易就能打发了。为了弥补挽救这个现象,遂开始奉行诵持经典,如此搭配,果然发生了功效,一行一诵,仍然行持不辍,可是比起先前的功行,不禁令人悲从中来,原来修行亦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下面的一封信,亦是写给大师的报告信:
大师慈鉴:学僧业障深重,恐难於预期的时间圆满出关,然信心愿心更切,常思人间世事及众生的苦痛,泪湿拜垫,愿大师慈悲再恩赐一些檀香,加被学僧悲心和智慧内增长,早日圆满菩提,好做护生救生的宏法事业。学僧身心健朗,近日来虽未接受精舍给予的食物,但禅悦仍是有增无已。请勿有念,谨此禀告,敬颂大Zhuan
学僧 从智顶礼
15.书信名香与心得报告
正月二十二日下午接到大师的开示信函及名香后,先行清洁关房、佛龛、经本等,然后沐浴,让身心得予清净,尔后披袈裟、上香、礼佛,待诸完毕,才恭恭敬敬的打开书信阅读及撰写心得报告。
(1) 大师的指示
一、近来很忙,一直常外出,但无时不在挂念你。二、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了,二月初一日信徒大会希望你参加,二月初一日上午八时迎你出来如何?(让信徒拜见你,可以增加信心!)三、从现在起,你可以逐渐吃些东西,如稀饭、面类,以便适应出关!四、香,是我存了好几年,希望能有助於你。五、写一些关中心得告诉我!
星云 正月二十二日
(2) 撰写心得报告
大师慈鉴:大师所供养的诸名香,正合学僧盼望供养十方诸佛之意,诚然不可思议。大师在寒假前就要同学们各人自己练习出版一份刊物,学僧的刊物虽未出版,然构思早已纯熟,刋名为香积国,此是学僧的理想世界。此次闭关诵金刚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门品、药师经、地藏经、普贤行愿品等,给了学僧的启发很大,它们正是大师所订的院训│悲、智、愿、行的蓝本。大师对佛教利生事业的成就,绝非偶然性,原来有很多思想主柱及悲愿精神,才能经得起狂风暴雨的考验;愈经得起考验,愈能成就大事业,那是必然性的。现在且开展学僧的香积国的理想世界,实际上亦是大师的思想:
甲一、於己但是般若慧│清淡(淡泊),一如释迦佛的示现。
二、予人,则是方便慧│浓厚(热诚洋溢),如阿弥陀佛、药师如来、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
乙一、极乐世界的庄严、美满,为香积世界的国土观。
二、琉璃净土的悲愿、清净,为香积世界的人生观。
三、普门品的胸怀,为香积世界的处世接人善巧法。
四、普贤十大愿为香积世界的实践法。
五、金刚般若的勇锐,为香积国的智慧眼。
六、地藏菩萨的悲愿,为香积世界愍念众生及孝道观。
七、四十八愿、十二愿、十大愿……等等皆将是香积世界的精神及美满相。
丙一、弥陀、药师、地藏等│如大鱼船│愿
二、金刚般若│如罗盘针│智
三、普门悲愿│如大鱼网│悲
四、普贤行愿│如 船 舵│行
丁一、金刚法会│参禅、修种种止观。(此是大师所谓的实践堂、关房、茅蓬、苦行寮等)二、弥陀法会、药师法会│念佛法门,亦是摄众,引众之法。
三、观音法会 办讲座,即集文化、慈善、教育等。如现在的信徒大会、万缘法会、
四、普贤法会 安老院、育幼院、佛学院、医院、斋僧传戒等无所不包。
五、地藏法会│超荐之用,如三时系念、焰口,建设佛教公墓等。
(3)以下闭关行持方面的体验:
甲、戒力显於定;定力显於少眠、少欲、少乱,常在安乐中;定力显於照开智慧门。乙、地│重相│浊↓贱相。地多,生下气。。地多(此处略去图
水│冷相│湿↓淫相。
水多,生淫气。水多(此处略去图)
火│暖相│乾↓躁相。
火多,生上气。火多│瞋将显
风│动相│清(轻)↓ 风多,生力气。
※修行贯减除地、水。宜导火调气,气调可
。(此处略去图)雅相。入道矣。
丙、修持般舟三昧,动相│风多。宜:地少、水少,自能引发内火而生轻安。
忌:地多,生下气,下气生,则轻安不可得。水多,生寒气。地多、水多,则生下气淫气、浊火气。
※运动场上可生火、生风、减除烦恼,大师所提倡实无差矣。
丁、学僧於心地法门,唯金刚般若、阿弥陀佛,即禅净双修也。於旧历十二月廿九日,曾有一、二个钟头打成一片,然后宏意同学来访而失,迄今尚未见踪影,诚可哀。大师的嘉意,甚是感激,然需靠这几日的成绩才敢决定,否则岂不是欺诳之徒,自他两利皆失,诚可诫,望大师哀愍,於大会的前一天倘有消息处,当奉令出关,否则不可使也。愿大师慈悲力加持,十方三宝诸佛菩萨的加持,能於预期出关,诚是本愿,倘未能,更望於清明的护国法会。其他心得,他日再为报告!即此 敬颂大
Zhuan FaLun
学僧 从智预礼正月二十二日
16.最后的一封请愿信
大师慈鉴:闭关以来,虽是精勤不懈,加行无怠,然而迄今还是朦胧一个,诚是有负大师的期望,惭愧之至!宏意同学傍晚来访,始知大师之意在於必行,学僧智慧浅薄,未能明了此举果能增加信众的信心否?恐怕只有折福学僧了,惶恐到极!唯赖大师之大智,学僧亦只好顺从了。望大师慈悲从简,好留个颜面日后可见家师,杂志最好能不刊载,让学僧日后好安心办道。也请大师能再恩赐更充足的机会,使未竟之志得偿,未了之愿得显,届时真能广做饶益众生的法务,亦就何苦为芝麻小事而虑,诚然如家师所言:人贵真实呀!谨此禀告 敬颂常
Zhuan FaLun
学僧 从智顶礼 元月二十七夜
17.庄严的场面,惭愧的心情
内向性格的我,平常最不习惯做为大众的目标。此次专修将毕,大师为我这个小小的闭关而准备盛大的欢迎会,使我大吃一惊。农历二月初一日(国历三月二十日)上午九时许,关房走廊已是一片吵杂,我知道自己出关的时刻将到,披好袈裟,一面礼佛,一面静候。至十点多,听到引磬声音一响,房门卡察的一声被大师用钥匙打开,此时身不由己的面对佛像向大师顶礼一拜,尔后跟随大师步出关房。整条走廊充塞了信众,耳边但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内心却被惭愧的情绪所淹没,只好低头默念佛号。沿途人山人海已无暇顾及,定法师非常的慈悲随护在旁,怕我体力不支,倒於半途,其实,我的体力虽然虚弱了一点,精神却是格外清明呢!
18.悲情勃发,涕泪交加
随著引礼师及大众来到大悲殿,阵阵清风拂拭著袈裟,颇有出尘凌空之感。面对著观音菩萨的圣容,大师慈悲的导引,七众关心的云集,整个大悲殿被梵音所吞没,我的赤心亦被悲情所盖覆,眼前一片糢糊,鼻孔玉珠成串,心灵是那麼的安祥,是那麼的柔和,我虽无情而情自发,紧随著大师拈香礼佛,在大众的加被之下,使我的生命呈现出庄严的使命感。上供圆满。大师要我向大众说几句话,我已沙哑无声,只好由大师代言传意了。
此次专修的成果,个人并不觉得满意,虽或有少许的体验,何能引为得意,唯愿回向他日专修获得究竟圆满,使自己於护教济生的心愿不致於落空,才是真心所在呢!此外,我将这次专修成败之处,略为分析一番:
(一)胜处所在│
一、信心特强:我对於佛教的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皆具相当的信心,殊少怀疑,认为它们总不出自己的一心,唯是先随顺自己的根性而有所选修罢了。
二、求法心切:笔者对於生死问题,常挂念於心,因此,於关中虽是吃了不少的苦头,终无丝毫悔退之意。
三、平时的准备:大师常说:「先缩小自己,尔后才能扩大自己」,此句话确是至理名言,因为攀缘、说闲话最是障道因缘。我向来拙於言语,淡於人情,也只能是默默耕耘的份了,诚如名言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败处所在│
一、饮食不调:我此次专修於五七前是鼎盛时期,五七开始即走向下坡,原因是体力不支,饮食不调所致。
二、认识不确:於行持法门还未能上轨道,尚存造作期待之心,此亦是败处所在。回忆录至此也该收笔了,笔者是个初学,文中所述的一切事迹只是凭各人亲身体验与直觉,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远望十方大德多指正,则将是感恩不尽,而能给我有改过的机会了。
四月十二日 从智 写於佛光山
南怀瑾老师答首愚法师问法函
首愚(从智)法师于民国六十六年(公元1977年)暑期间于佛光山闭第三次的般舟关,关期间为了用功遇到障碍难以为继,特别北上请见当时亦在掩关中的南怀瑾老师当面指导,后百日关期于焉而能行持圆满。法师于该次关期进行至三分之一前后,曾数度致函向南师问法请益,今刊登原载于六十六年十月《人文世界》第七卷第二期南怀瑾老师与首愚法师于关中的往来函件,希望后来者对学佛念佛修证闭关等事能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十方编按)
首愚法师给南怀瑾老师的问法请益函
南老师慈鉴:
农历十二月十五至二月一日,学僧曾有四十多天习修过般舟三昧,奈宿业太重,致未有所成。出关后曾想参访老师,才知道 老师已闭关矣!甚喜。参访老师未成,胸中疑惑迄今未解,今又得缘再度掩关已有三十二天了,一个多月来,仍未有个入处,只好来打扰老师的静修了。
一、学僧于去年八月间曾参访过老师,老师教予专持佛号,不管其它。学僧一直按照所吩咐的去行持。第一次(十方编按:在佛光山的第一次)的关期中,曾有一次相应,迄今再未遇着。请问老师,就按照目前此种散乱心行持下去,让它自然纯熟,或是有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请老师慈悲开示之。
二、第一次的关期中,有一种较特殊的体验,即是气脉鼓动之事。凡是气脉鼓动时,身心飘然,至为得力,可是口渴时,或喝茶水或牛奶等食品,总会把它浇熄,气脉一熄,身心沉重,行香就会特别吃力,甚至非常难过,请问老师,此种现象可有方法对治,或是不理它?
三、学院院长的慈悲,答应每年之中有两次的关期,学僧想于明年的关期,二次合并为一次,即半年为一期,未知可否?通常般舟关皆九十日或百日,学僧想尝试它,或能有所成就。
以上三点,还请老师慈悲开示之,不胜感激!
谨此禀告  敬颂
从 智  作 礼
六十六年九月五日于般舟关中
南怀瑾老师给首愚法师的回复函
从智上座左右:
关中接九月五日来函,阅悉。
处今之世,出家众中,精勤苦行以求道者,固不乏人,而能谦抑自居,不耻下问白衣如区区者,洵不易多得。足见上座少增上慢心,唯以求道为志,故有华严南询之量也,可敬可佩。兹列答所问如次:
一、上座虚心接受老拙去岁忠告,即以专志念佛为务,我应向上座顶礼回向,愿祝即生身证净土也。须知净土与显密诸宗佛法之极则,绝非二法,此当第一专诚坚信为要。
唯所云:“曾于第一次闭关期中,已得念佛相应,迄今再未遇着云云。”据我所知,上座所谓曾得念佛相应者,正为用志不纷时,坦然蓦直念去之时也。迄今再未遇著者,以上座凭去年偶而一得之影像,生心希求此境重现,便已加一妄心,反增扰乱矣。但能放下外缘,放下希求心,平平实实念去,不增不减,不慢不急,徐徐念去,便可得其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念佛之妙用矣!又云:“就照目前此种散乱心行持下去,让他自然纯熟。”此则大大不可,知既为散乱心,当然已非念佛境,既非念佛境,又是散乱心,则何得纯熟之功勋哉!
上座目前念佛行持到此,应秉不以佛求,不住世俗之心,平平实实念去,只管念念在佛念上,虽明明看见有百千万亿之散乱心在念佛心边飞扬乱舞,但只不迎不拒,不除不任视之,久久而此散乱自息,唯此一念净境历历在前不散矣。譬如台风过后,漫山遍野,树木丛林,东倒西歪,阻塞大道。无量垃圾,杂污充斥,当涂无法下足。你但把持念佛一念,当作清扫把柄,虽目视百千杂乱,但用志不紊,一步一步行去,一步一步清理去,日久功深,则此百千万亿之杂乱,终不值你一念之清扫完毕,净境依然现前矣。但此所谓日久功深者,只作形容词,并非真有日久之可计算也。如一念专精。即此刹那,即同日久,务望勿以世俗心而作日时年月之计算也。否则亦即自缚自障矣。勉之。勉之。
二、来书所云:在闭关用功念佛时,有关色身上气脉之变化,及其阻碍事,务望上座勿予理会。四大色身业气之变化及其转化,确有此事,亦确有此修法,但依上座目前专坚念佛之行持,一落气脉习气之观念,即着身见,即着业见,反成念佛之障矣。须知当你在行持念佛时,觉受色身业气之变化,此时念佛之念,早已分心了也。既已分心,念佛之心不能专精为一也明矣。盖此色身变化,一有觉受,即落五遍行之触受,堕在五阴境中之受阴相矣。但能知此时已分心于觉受之触相,相即虚妄,何须觉受。能觉所觉,无非此心。只自观心返照于念佛一念,智力自解于觉受之解脱,则此种种气脉变化,顿时皆成助道胜缘矣。然于胜与不胜,亦皆不着不取,方为专志念佛之道也。五蕴本幻,四大原空,务望勿落于今人喜谈气脉修持之路,老拙平常亦言气脉事,盖为不得已中人,求此一不得已之设施耳,言之可笑。
三、上座欲将明年应得之闭关专修期间,拟并于一次,似可不必。第一:如此做,有违僧伽团体规矩。第二:求急进,何如平实行持。第三:动中静中,修行不二,方为究竟,况上座春秋方盛,正在行动功德中,体念念佛。能于动相中而如如不动,则当为上座顶礼恭贺矣。
至于上座笃志于般舟三昧修法,老拙亦认为似乎不可太执着。古今悟道者、证道者,并非完全皆藉苦行而得也。般舟三昧,亦但为百千三昧修法中之一法耳。如上座于出关以后,一心勤行外护功德,恐其中苦行难行之处,尤其甚于般舟三昧者。如能于此中会得,则方为佛法之究竟。吾闻般舟三昧,仅为入道之门,未闻般舟三昧,即为究竟之法也。况吾辈处劫浊之世,入尘劳而专修上道,身心耳目之所接触,是非毁誉之所锻炼,无一而非般舟三昧之大三昧者。佛法乃心法,不必全仗身之苦行。倘长行不坐不卧,即可成道,即长途赛跑之运动家,亦皆人人成佛矣。何哉?以身劳而心不在此,故运动是运动,苦行是苦行,何有于佛道哉!
劫浊世难,众生难度,英年如上座,祈能发长远心、济度心,毕生笃志修持,悲宏大愿,老拙行将拭目以望其慈云法雨沛泽诸方也。
关中懒散已成陋习,草草作答,敬请参考。专此即颂
(文章自十方禅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侠道熔炼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