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焕英武则天到底有几个孩子多少个?

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二)
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日 14:53:54
 来源:新华网
】 【】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与文艺家们谈心的时候,温家宝说:"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艺术发展。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并且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然后他谈到了文艺复兴--
洲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马克思语)。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内容。文
艺复兴分几个时期,开端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文学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美术家乔托,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的"三颗巨星"和"欧洲绘画之父"。文艺复兴盛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文艺复兴晚期还出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伽利略和康帕内拉。正如恩
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这一点迅速被敏感的媒体抓住。在温家宝的署名文章《同文学艺术家谈心》发表后不到10天,《南方周末》就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文章的副题是"写在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前夜"。
辑特意在文章全面加了一个编者按,说"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
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我们已经具备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基础',进而指出'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
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
的真谛。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最终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温家宝对正在民族复兴的中国的走向进行了精辟分析,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寄予
了厚望。为此,本报特刊发刘军宁的特稿,此稿断言中国需要文艺复兴。敬请读者垂注。"
文章说,作为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整个西方的一场空
前而持久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精神枷锁,塑造并普及了关于个人
的尊严与价值的观念。而在在没有出现文艺复兴的地方,理想中的人应该是卑微的、驯服的、听命的。个人不把自己看成是自己,他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可以是他
自己。个人就像是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被固定在命定的角色中,在僵化的社会秩序中动弹不得。他们被迫终身带着自己的身份与政治标签。凭借权力可以任意剥夺
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自身的价值来衡量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和个人身份来决定的。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人,而只是为掌权者所
用的人"材"!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不是"活生生的个人",而是那些冰冷无情的集体。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是在观念上复活了真正的个人,否定了抽象
的、集体的、附庸的人,肯定了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与伟大,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作者认为,"以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为使命的文艺复兴,是
任何文明的成长必须经过的阶段。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人类的一次精神涅,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次观念上的破茧。"
宁认为,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以此标准来衡
量,文艺复兴从来没有驻足于中国。中国也许有过文艺繁荣,出现过好作品,但是,中国没有成功的文艺复兴,只有文艺复兴的尝试。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
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完全由民间发起、民间主导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观念上进一步瓦解了持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
社会,推动了人性的解放,引进了民主科学等现代概念,初步普及了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观念。即便如此,经历种种历史关口,个人的主权者地位在中国仍未被
确立,普世价值与中国古典传统的关联性,也未真正建立起来。
在刘军宁看来,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
洲文艺复兴的最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商业,即市场经济的萌芽。文艺复兴因市场经济萌芽而起,又服务于商业文明。文艺复兴不是孤立的,没有市场经济,文艺复兴不
过是句口号。中国的今天有比上个世纪初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商业文明的浸润。导致"发现个人"的社会经济条件正在形成。市场经济
所带来的自由空间给思想和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温室。市场经济所孕育的中间阶层日益茁壮。互联网和市场经济所带动的全球化推动中国人与全球互联互通,使中国人
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有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向内走得更深、向外走得更远。
事实上,中国已经悄然处于一场新人文运动的前夜,中国的文艺复兴甚至正在
悄然来临。中国从未如此接近过一场即将到来的真正的文艺复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文艺复兴前夜的热身动作,从对古典的着迷,到个人自主意识在一部分人中的初
步觉醒、再到文艺的民间化,而且躁动热切的个人无处不在。由于传媒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一个自我解放的时代正在到来。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的个体传播,将是中
国新人文复兴运动的新景观。
毋庸置疑,中国人需要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才能重建文化自信。文艺复兴首先是普世价值的文
化寻根。只有确立、发现并承认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才有可能找回文化自信。当时的意大利和欧洲,只能从自己固有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人文传统中寻找支援力
量。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内引自身的传统资源,也可以外联西方的人文遗产。因此,中国文艺复兴的目标是发现个人,方法不是复古、不是媚外,而是内部发掘外部引
天地之间,个体为尊!只有个人的站立,才有中华的真正站立。西方的崛起和繁荣,首先要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归功于个人的觉醒。中国的落后首先
要归因于个人和个体意识长眠不醒。中国需要一场文化风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需要一场新人文运动来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众!唤醒的目的是为了个体的价值与
只有观念的进步,才有社会的真正进步。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
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人类前进的每一步,表面上是靠脚带动的,实际上却是由思想驱动的。而任何思想首先都是个人
的,而不是集体的。文艺复兴的贡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不幸,一个文明的衰落,归根结底是失去了思想的驱动力。对中国来说,这样的驱动力有待进一步解放。
在文章最后,作者以充沛的感情呼唤中国的文艺复兴--
即将到来的观念变革风暴中,当个体本位的思想闪电击断无形镣铐,当反人性的恶之花不再绽放,"我"就会从"我们"中凸现出来,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既是先天
的,也是后天的;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如果先天没有获得,那就在后天争取;如果过去没有获得,那就从现在开始争取。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复兴,这个
国度中的个人觉醒与人文精神的确立,已经晚了500年,还能更晚吗?
这篇文章的作者刘军宁是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政治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工作,后来因故被调离社科院,成为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岁的刘军宁被称为是"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他策划了《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著有《民主、共和、宪政》、
《权力现象》和《保守主义》等著作。谈论宪政能成为今天的潮流,1999年刘军宁在《南方周末》发表的《驯化统治者》一文功不可没。在这篇文章中,刘军宁
用了不到三千字的篇幅,正本清源,指明宪政的作用主要在于"限政":一个文明发达昌盛与否,表面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对统治者的驯化,因为在
不尊重个人的自由、生命与财产的地方,不可能有持久繁荣的经济。2004年,刘军宁和贺卫方、江平、秦晖等一起被媒体评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
在许多评论当今中国思想界的文章里,刘军宁无一例外地被划入"自由主义"的行列,而且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自由主义原典的系统译介,自由主义影响越来越大,但对它的质疑却未曾稍歇。主要批评来自被称为"新左派"的知识分子。九十年代早
期的批评者有何新、王绍光等,但并不能阻止自由主义的凯歌行进。由于经济社会形势演变的加剧,新左派开始重拾批判的武器,到20世纪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
战。刘军宁就是这场论战中的一位活跃人物。和一些被划入某些思想派别而一再否认者不同,刘军宁坦承自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文章《自由主义如是说》中,他
详细阐释了自己对自由主义的理解--
自由主义主张要求个人自由,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这种个人的自由是法治之下的自由。自由主义主张个人有
生命权、财产权、追求幸福权、反抗压迫权等公民权利,有信仰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自由。按照自由主义的理解,对个人的诸项自由和
权利的保障就必然要求对政府的目的、职能、规模、权力加以必要的限制,以确保不致由有限政府变成无限政府。限制政府的外在手段,首先是宪政和法治。自由主
义认为,法律是针对个人行为的普遍规则,适用于未知的未来事件,并且划定了个人受保护的范围。自由主义反对人的主治,主张法律之治。此种法治必须保障个人
自由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分割和不可转让。人类社会及其制度只有在自由原则的支配下才能不断完善。因此,就需要有一种公共秩序来保障个人自由。只有一
个社会的文化把自由主义的理念普遍社会化之后,才能够确保法律和制度安排在实践中能够保证个人自由。自由主义拒绝任何扼制和否定个人自由的文化的、宗教
的、政治的价值、规范和制度,不论其冠以何种神圣、崇高的名义。自由主义提倡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以诚相待,相信理性的说服,不相信暴力和强制。
刘军宁认为,自由主义与民主正式日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今日最具普遍性的政体: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自由的、共和的、宪政的、代议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法治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自由民主开始成为唯一正当的政体形式。
刘军宁的《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一发表,就引起了思想界的关注,并迅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中国文艺复兴元年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data//article_2154.htm&&&
点击数:550&&&
更新时间:
2007年∶中国文艺复兴元年
很多上网浏览信息甚至能激扬文字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已就是中国文化精英的一份子。如果你偶然看到中国文艺复兴的话题,不妨一起思考和讨论一个问题&#年,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第一年---中国文艺复兴元年。
什么是文艺复兴?为何偏偏是2007年?我们要复兴什么?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第一疑问。
开始于十四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甚至是全人类历史上影响人类的一次思想解放动动。文艺复兴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寻找人文精髓的灵感,提倡人文主义,谋求人性解放,一场风暴自下而上地摧枯拉朽,并由此创造了新的人类价值取向。
其实中国历史上,类似文艺复兴的活动一直持续着。
周朝衰亡,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他们寻找前朝的文化精髓,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学说。这一时期是中国第一次系统的文化寻根及对文明的再次创造。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哲学及文艺更多地被统治阶级当作现世的利用工具。刚播放的电影《墨攻》中,梁王遭到赵国大兵压境,于是重用墨家;一旦威胁解除,立刻就抛弃墨家学说,起用法家的镇压手段了。这个电影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纷乱年代,政权对于哲学文艺的现世利用。
我的第一个结论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文艺复兴活动得不到自上而下的响应,这样的复兴不能持久,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文艺复兴的冲动。这就是中国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区别所在。魏晋南北朝对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弹、韩愈的“古文运动”对秦汉散文的复兴、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复兴,都曾轰轰烈烈,但最终也都云散烟消。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勃起的文艺复兴冲动一次次地证明了这个结论。
近代史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如何都值得一提。胡适甚至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文艺复兴的问题。1933年他在美国出版其演讲集,就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1942年李长之出版《迎中国文艺的复兴》,这个时期的文艺复兴冲动,在其自下而上的活动中,所运用的媒介、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但这场运动最后还是被政权利用。鲁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与其说他们杀错了人,不如说我们看错了人。
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陈独秀、梁实秋,似乎跟欧洲的文艺复兴比较相象了,但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极端的西化运动,在这些大师们眼中,凡是中国所有的必须摒弃,推倒所有的东西,然后实行拿来主义。传统是推倒了,但拿来的东西并不能消化,乱局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新文化运动明显不符合文艺复兴的规律。
中国也有自上而下的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或许还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这种运动是一种极权意志,人性不但没有得到解放,反而受到更多的禁锢。---不提也罢。
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二个结论∶中国的文艺复兴必须是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根基,以吸纳西方文明的普世价值为动力,创造属于中国自已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使得中国人和其它人有着不一样的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及精神气质。
必须提一下“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确区分两者的关系。按欧洲人伊里亚斯的说法,第一,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是民族的自我特色;而文明是使这种差异逐渐减少的东西,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与成就;第二,文化是民族根基中不必刻意传授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而文明是需要学习的,如“有教养、有知识”。
以上叙述或许大体了解什么是文艺复兴。但为何2007年是中国文艺复兴元年?
2006年至少有三件标志性的事件,显示出经过长时间的文艺复兴冲动,中国在2007年将掀开新的一页。
第一件事情,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推动,部分民众展示了对古典文化近乎狂热的痴迷。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讲述的论语,这两个讲古典文化的人,竟然成为2006年度最受欢迎的文人。这其中显示了相当一部分民众对古典文化的巨大热情与认可。
第二件事情,时代周刊将2006年度人物送给了网民。近2亿网民在中国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中的一部份几乎就是中国的精英阶层。中国赶上了互联网的浪潮,这一股浪潮几乎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为。这股浪潮还让2亿网民在试探并接触着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在网络上舒展自已的个性,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上有一种‘“解放”的感觉,而这正是文艺复兴的必要条件。
第三事情,如果说以上两件事是自下而上的文艺复兴冲动,而胡锦涛与温家宝的讲话应该就是自上而下的政权呼应。2006年11月胡锦涛在中国文联八代会、中国作协七代会上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时代和人民期待着涌现一大批优秀文艺家,期待着出现一大批精品力作”。
胡锦涛代表政权对于文艺复兴的渴望显而易见。他说,“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温家宝讲得更为直接。温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文章中,大力赞扬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并说∶“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也许会有人对于政权自上而下的呼应显得不屑一顾,似乎一提到党和政府,就有些御用文人的味道。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对于网络,比如博客,不但要求实名制,也许还要做审查制,这样一来,你还敢在网上自由发发挥自已的个性吗?个性解放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温总理代表政府说,要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要在更为自由更为民主的学术氛中探求真谛。网络当然只是一个例子,还有更多的具体事例证明,政权的呼应将是中国文艺复兴走稳的重要支撑。
以上三个事件,符合前文叙述的两个结论。既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根基,又有吸纳西方普世文明的动力,同时得到了政权自上而下的呼应,这一切,让2007年,有理由成为中国文艺复兴的第一年。我们要让这一年成为一个象征,一个全体人民都要意识到文艺复兴并为之努力的思想觉醒。
那么,文艺复兴,复兴什么呢?文艺复兴不单单是复兴文艺,而是借助文艺的文化复兴进行思想解放。文艺复兴也不是文化复古,不是醉心于儒家的观念里或是热衷于古代的权谋,而是借助复兴文艺进行观念创新。思想解放及观念创新就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它可能是一个概念,但更多的是活生生的具体事例。
还是温家宝说得高屋建瓴。“创新与思想解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思想解放是因,创新是果。离开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创新。倡导创新,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人类的思想史、科技史、文化史、艺术史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史早已充分证明,一切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需要思想解放作为必要条件”。
在文章的开头我就说,希望偶尔看到中国文艺复兴话题的人能一起来参与,一起来解放思想(或许网络上从来不缺这个)。赞同也好、反对也罢,总比文人学者互相骂口水战要好得多。参与一场有关中国文艺复兴的大辩论,当我们回想起历史来,我们会觉得我们也创造了历史。因为我们的参与,因为我们的辩论,而让中国文化成为一场真正意义的文艺复兴。
学术:中国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
已有 190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文艺复兴
从事科学研究10几年时间,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我,并且一直没有答案,那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好的学术思想,中国为什么始终不能在科学的前沿有一席之地。这几年看了一些与专业看似无关的书,就是包括汉译世界名著系列在内的所谓哲学书,这个问题慢慢有了一些答案。
纵观西方的发展史,在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绝对的强大,但是此后,中国在强大中开始衰落,而西方则开始了文艺复兴(最早从1400年开始),以及此后的遍及欧洲的17-18世
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应该说,文艺复兴,让欧洲人从神学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还仅仅限于少数社会精英,但是到了思想启蒙,已经把文艺复兴的思想光辉发挥到了
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科学、社会、政治、商业、伦理、美术、文学等等几乎所有学科。正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才兴起了西方的工业革命,才有了所谓的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短短的500年时间,西方社会从几乎是蛮荒时代进步到了以人为主的现代社会,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
们国家自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在这个文化体系下,本来和古希腊类似的,有各种思想体系。但是到了秦汉之后,逐渐只剩下儒家文
化。道家则走到了宗教的小道上。到了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被中国的精英加以选择的吸收,跟儒家和道家融合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的禅宗。但是上述文
化到了宋代之后,再也没有本质的进步和发展。而西方正是自中国的明朝开始进行了文艺复兴,并且在中国的清朝开始进行了思想的启蒙。在这两个世界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似乎都是缺失的,并没有真正的吸收和借鉴这些文化的精华。
该提到两个国家:俄罗斯和日本。俄罗斯在彼得大帝之前还是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家,在那之前还处于蒙元的后裔统治之下,什么文化,什么科学技术,什么思想,
似乎都是空白,但是彼得大帝的眼光伸向了欧洲。此时的欧洲正经历了近代哲学的大发展时期。在彼得大帝时期,笛卡尔等人的哲学刚好开始正式成型。彼得大帝让
俄罗斯赶上了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并且很快就接触到了思想启蒙的成果。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俄罗斯人走出了自己的蛮荒时期,到了苏联时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日本自从出现以来,到明治维新为止,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附属国,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日本的目光开始从中国转向欧洲,在那里,他们找到了部分思想,重要的是找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因此日本赶上了欧洲工业革命的高潮后期,但是日本也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自己的文化复兴(底蕴可能还不够),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启蒙,仅仅是学习了欧洲的工业技术。当然这一点,也比中国早了近100年,这一百年的差距,让中国蒙受了日本长达几十年的耻辱。这是中国不能及早完成自身转化的惨痛教训。
到了中国的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恰当的看待西方的文化,也能够深入的接触到西方的文明,但是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引进什么思想,也不仅仅是引进一些技术。引进一些技术仅仅能够像日本一样,解决自己的工业生产,解决在世界上的工业竞争力,说到底也就是解决暂时的吃饭问题。中国也不能像俄罗斯一样,在恰当的时期引进了思想,并且跟着一起发展,共享西方文明。中国的问题要复杂的多,中国要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生存问题,现在只能在西方文明的框架下寻求生存;但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
中国的发展路线不能是自封闭式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完全自封闭的发展会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到了一定阶段就可能停滞,甚至陷入某些陷阱。而且在西方文明在某些方面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情况下,盲目的闭关自守显然不符合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中国必须学会消化吸收西方思想体系中精华的部分,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在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培育自己的文艺复兴的思想体系。这些新的思想体系肯定是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思想,包括印度佛教思想,然后又吸纳了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思想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的进行高度融合创新的结果。基于新的思想体系,继续构建新的技术体系,也许中国才能算是无愧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龙凤。中国需要自己的但丁,需要自己的培根,需要自己的笛卡尔,需要自己的斯宾诺莎等一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但是中国到底能在什么方面进行努力呢?看了西方500多年来的哲学可以发现,在古希腊哲学体系下的种子,已经发展到参天大树。但是这种哲学有根深蒂固的缺点,那就是仅仅是解决了人和自然的问题。说白了还是只解决了人类的吃饭和生存问题。但是人类并不是仅仅为了吃饭,也不仅仅是为了跟所谓的自然斗争,人类是为了获得幸福,获得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梁漱溟在他的书中详细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化,而中国文化融合佛家之后,重点在于人和人的文化以及人和自己的文化。后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简单的说,西方文化讨论的更多的是物质,而中国文化对于精神则是情有独钟。这种本质差异也许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仅仅走西方的路线,中国最多成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但是中国要走向真正的新颠峰,还必须在哲学上,思想上重新给出新的答案。在新的答案没有出现以前,中国只能不断地吸收借鉴西方的思想文明,并不断地深挖自己的思想底蕴,不断地消化,思考,不断地积累,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才真正开始所谓的复兴。
复兴也好,崛起也罢,总是需要拿出点东西来的,并不是靠多生产几个产品能说得过去。最重要的是思想,没有思想是无论如何也走不远的。中国需要自己的文艺复兴,更需要自己的思想新启蒙。为了构建真正的和谐人类社会,中国的责任还很大,作为学术参与者,有责任去思考,并为此做出微薄的贡献。读书有悟,撰文自勉。
记:看了一些评论,我觉得很多读者没有理解我想要说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学术之外的东西,而是在学术之内的。因为在哲学的范围内,我们已经有足够
的空间去发挥。而不是别的。反对就是错误。如果沿着很多人的想法去思考,就是进入了另一个错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这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路
线。而不是论文,不是产品。这样的话题本来不是我该说的,但是看得多了,难免想到一些。抛砖引玉,欢迎批评。
本文引用地址: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51 个评论)
博主请见:在世界史和中国现代史的背景中理解五四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博主回复( 08:05):谢谢
抱歉,中间少了一点:我们国家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
决,贫富差距让百姓们看到的依然是物质层面,要想创造文明大国,文化强国,我们的路还很远,但能够远远的看到未来人们幸福的笑容,便有了激情与动力!请让
我随你们一起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吧!
博主回复( 07:37):努力
其实每当我在课堂上学些新的理论或者定理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何那么多的
理论命名者均是外国人,我们总是在学习别人的思想成果,然而以中国人命名的理论或者定理却少的可怜,偶尔看到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课本上,兴奋的不得了,还
是蛮骄傲自豪的,但这种喜悦之情却犹如沙漠里的一株玫瑰,虽娇艳却显得孤寂。我们始终在采摘西方的科学、思想果实,吞入自己的胃里,消化,却开不出美丽的
花来,这是为何呢?正如[42]cfluid大师说的,中国人讲究实用主义,鲁迅呼唤要拿来主义,但我想是时候我们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果实了吧!文艺复兴这
个思想大运动在当今的中国,其条件还远远不成熟吧,因为正如您所说人的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没有经济作为后盾,
一切精神升华无从谈起;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历来崇尚人类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三是又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马克思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吧,但也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获得幸福!时下我想我们国家最要改革的是教育问题,虽然我们这一届学生是所谓教
育改革的试验品,但从自己与学弟妹们身上我们却未发现此次教改有什么效果,教育的形势是有些变动,但其本质仍然属于教条主义者,我们依然在被动的学习,自
己的兴趣爱好依然得不到发展。比如说我吧,我在中学时代极为热爱物理学,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我爱它到骨髓,爱到细胞深处,但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
却要随波逐流,选择当下热门的专业,仿佛医学才是一个少女最终幸福的归宿,才是我未来的情人,我嫁给了我不爱的人,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呜
呜····想哭了
西方国家的人们在中学时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所以很多异想天开的新奇思想爆炸式地出现在西方国家,这不足为奇啊!然而我却在进入大学的
那一刻才开始培养我未来职业的兴趣,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定位未来的自己,现在已经大二,既没了曾经的激情,理想仿佛也渐渐遥不可及,我依然在发掘自己在医学
方面的潜力,祈求神祗给予我无限力量,让我看到光明吧!(看了您这篇博文,很有感触,随心写了些自己的感想,希望能有更多向您一样“忧国忧民”的思想家,
一起来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博主回复( 20:57):很好。
110.195.176.*&&
[48] 匿名 &&
&群体思想自由&&这是基础
中国的教育投入终于要达到GDP的4%了,或许从不断的教育投入中,中华民族在民族素质上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如果还能够形成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务实的社会风气,我们的下一代(包括下下一代)一定再创先人的辉煌。
博主好文已被学者网站收录转载,特告知。。欢迎批评指正。
202.106.51.*&& [45]
“基于新的思想体系,继续构建新的技术体系,也许中国才能算是无愧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龙凤”
中国人总以老大自居,凭什么你就是龙凤?
博主回复( 13:20):呵呵,起码有点志向。美国人还觉得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子民。
文艺复兴需要有代表人物及代表性思想,且该思想具有超前性,并且该思想被大众认同。
博主回复( 10:12):是啊
文艺复兴对西方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了思想,先从艺术开始,进而转进到科学,再转进到技术,最后形成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我们到现在还在给自己画地为牢,这个是伪科学不能搞,那个不是国家需要的(也就是“没用”的)也不能搞。这样下去我们永远赶不上西方。这也是客观规律。
博主回复( 09:53):恩
在中国如果想让科学发达兴盛起来,你必须证明理性思维是“有用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中国
从古至今就是个实用主义的民族,这个实用主义精神是深入民族骨髓的东西,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没用”,我们绝对是不会去学习研究它的。问题就在于有些东西,
比如数学上的很多分支,表面上看是“没用”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数学虽然曾经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最后还是因为“没用”而衰落了,祖冲之推演圆周率也是因
为在天文上“有用”,否则也不会去做这件工作的。关键的关键就是这些没用的抽象的东西往往从历史的长周期上看又是“有用”的,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就是只看到
短周期的事,没看到长周期的事,说白了就是缺乏远见。彼得大帝也好,明治天皇也罢,都有这个远见。而中国当时的皇帝则把西方传到中国来的数学、天文等东西
当作自己私密的玩意,不许流传到民间。这是相当缺乏远见的行为。皇帝自己学习了这些东西后可能在百姓面前显得相当的“睿智”,但本质上还是有些愚蠢,耽误
了整个民族的觉醒。这个事发展到现在其实也没有实质的改变,比如我们现在大反“伪科学”,无论政府也好科技界也好,都对伪科学口诛笔伐,禁止相关的活动和
研究,其实这又何必呢。我们提到科学精神的时候往往提到科学的实证和批判精神,但是却没有提到科学的宽容和开放精神,just keep an
mind。要说伪科学,我觉得西方是最大的伪科学发源地,什么外星人、飞碟、麦田怪圈、史前文明、特异功能等等,都是西方搞的最来劲,但西方恰恰又是正统
科学最兴盛的地方。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必然规律吗?我觉得其中的必然规律就在于他们不给思想设置禁区,允许天马行空地去想,不会有人禁止你做你自己相信的
事情,因为你有这个思想的自由。
博主回复( 09:53):恩
为什么春秋时期思想能够大发展?为什么民国时期思想相对活跃?为什么古希腊文明产生于城邦国度?为什么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建立在权利分散的封建社会基础之上?----思想和牢笼
博主回复( 09:43):呵呵。自己思考
这就要求起码在一个国家内不能屡屡出现引言获罪的事,才能让大家敢想敢做。
博主回复( 08:56):笛卡尔们都这么做的。先保全自己,思考为主,完了就写书。
博主回复( 08:55):多思慎言。
这种复兴也需要社会和历史基础。目前及过去几十年的现实也有其历史原因。只要社会保持稳定,逐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相信我们的哲学会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也会有助于其他方面的进展。
博主回复( 07:48):是的。说得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复兴,需要涌现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那样的文艺复兴大师。
博主回复( 07:08):是的
116.56.147.*&& [37]
很少见彭老师讨论这么宏大的问题。彭老师书看得很广,但是好像对宗教思想有些偏爱,我不太理解。
博主回复( 07:09):我喜欢看佛经中的思想。
博主回复( 07:08):偶尔。
117.88.234.*&& [36]
你不想回复我了,我却意犹未尽。
我喜欢说话有结果,林家翘70多岁开始学习分子生物学(电视上看到的,手里拿个大部头)。
我想说,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归根到底还是基础不够,对自然奥秘了解不多,再多学点知识,境界自然就提升了,好过看那些虚乎的哲学书。
建议把那个斯宾诺莎先收起来,换上分子生物学、量子力学、或者其它你认为有用的(你不是在研究DNA吗)。祝你成功。
博主回复( 07:08):呵呵,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to 24 楼。
老夫的意思,当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冲击到政权,你猜会咋样?
to 25楼,哲学上是不可能“给出答案的”,这是老夫的看法。尤其现代的哲学家基本是钻在哲学书里出不来的。
老夫认为。文艺复兴与否是综合因素导致的。除了需要启蒙者还需要有其他。
与其说是哲学范畴,不如说是社会学范畴。其实,没必要单独把“哲学”拎出来说事。
所有的学科都涵盖哲学思想,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纯碎的哲学家们喜欢用“哲学语言”来说话。但老夫认为,把哲学书背得滚瓜烂熟并不等于成了哲学家。
很多时候需要靠 悟。
当今的哲学思想只会让人走火入魔,而不可能启蒙社会。
PS: 老夫说的都是土话,没有什么哲学思想。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啥。。
博主回复( 07:08):呵呵
为什么要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过,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不照样搞专制。
博主回复( 07:09):此复兴非彼复兴。类似的概念
117.88.234.*&& [33]
博主够真诚,大家各自努力吧。我是认为相比三十年前的前辈们,我们更应该追求属于自己的卓越,心无旁骛。
博主回复( 07:09):恩
中国的文化积淀应该是及其深厚的,但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及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技能养活自己的
人群,也要有在文艺、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但是必须都得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气质,科技创新不仅仅表现在领域的顶端,更应该在金字塔的底端,科
学和思想只有切实惠及到最大多数人身上,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博主回复( 22:46):恩
117.88.234.*&& [31]
这就是我们的四十岁水平现象,我们的科研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每个个体的四十岁认知上。然后就去游山玩水了,反正有学生完成SCI指标等等。
博主回复( 07:26):呵呵。昨晚回的有点过。
博主回复( 22:45):你的身上太多的悲观。对不起,你的留言我就不回复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自己。
博主回复( 22:43):也许吧,那是有些人。不是所有人。我看书,是因为我遇到困难。不是学术。而是学术之外。人都要克服自己遇到的困挠。
117.88.234.*&& [30]
如果专业人士以专业顶级成果为目标,而不是以超出目力所及的周边人士为目标,我们就有希望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我们很多人认为世界之巅那是外国大牛的事,我只需要比周围人强,就可以休息了、怡情养性了!
博主回复( 07:26):呵呵
博主回复( 22:40):你的说法有点不好。看看斯宾诺莎。他是个磨镜片的商人,但是一样是启蒙时代的大家。
博主回复( 22:38):你可以做的更好。我也在努力。可是努力不代表只思考公式
博主回复( 22:36):那才是最大的错误。
20世纪中国有过两次短暂的思想启蒙:一是“五四”运动,二是80年代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时期。前者被民族救亡所中断,后者被专制思想所压制。现在是21世纪,等着瞧。
博主回复( 22:35):这是就事论事。呵呵。一家之言。
博主回复( 22:27):自己思考
222.125.138.*&&
[28] 匿名 &&
中国人的最高理想是“封妻荫子”,缺乏欧美的宗教使命感、骑士荣誉精神,也没有日本的武士道、“耻文化”,因此很难走得很远,“升官发财”已经是人生的全部。
这样的文化是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很难改变,翻看中国数千年历史,能够真正改变这一观念仅仅只有毛一人,而结果还褒贬不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在人文精神方面有较大转变的可能性几乎为0。
博主回复( 22:36):你太悲观了。
博主回复( 22:20):需要思考。
117.88.234.*&& [27]
这篇文章,以及跟贴的,就好像小学生们在讨论哥德巴赫猜想。
大家还是好好看看自己专业的顶级论文吧!争取自己也做出顶级成果。
别在这里骑自行车登月了!
博主回复( 22:24):看看斯宾诺莎的《知性改进论》,他说了,名誉,物质,都是人所求,他要做哲学思考,肯定要失去,但是他认为,那是他的追求。
博主回复( 22:22):呵呵。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思想启蒙时期,真正要做贡献的,不是捞自己的小生活的。这里我就不多介绍那些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生平了。
222.125.138.*&&
[26] 匿名 &&
日本没有思想上的文艺复兴是因为他们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一年1万多次火山、地震,世界上较大
地震1/3发生在日本,这都使得他必要有一个强权,而这方面儒家的大一统,层次化思想无疑是有很大优势的。另外,即便如此,日本还是发展出了以“耻文化”
为主的儒家,并非完全的照搬中式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荣誉感,这为日本人的追求完美性格提供了土壤,也正因此日本虽然和中国人
一样缺乏大的创新,但是却能够在微小之处体现出其精湛。
博主回复( 22:21):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因为出处有大小。
文艺复兴并不是哲学命题,感觉博主过于“理论化”。
博主回复( 22:42):文艺复兴是个哲学上的里程碑。我认为,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西方系统的哲学。也没有西方现代的文明。这些可以认定。
博主回复( 22:20):借用这个现象。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的后果谁负责?
博主回复( 22:19):自己负责,后代享受
117.88.234.*&& [23]
不到四十岁的人,现在就开始放弃在本专业进取,而去博览群书,指点江山了。
为什么不争取在本领域做到世界顶尖?你以为我们为什么落后?
四十来岁的人,大脑就处于业务上的半退休状态,就开始修身养性,思考宇宙了?
博主回复( 22:19):呵呵,闲暇时间,自由
117.88.234.*&& [22]
“这一百年的差距,让中国蒙受了日本长达几十年的耻辱”
文笔不错啊!
中国需要自己的但丁,需要自己的培根,需要自己的笛卡尔,需要自己的斯宾诺莎------但丁、培根等到了中国都去当官去了,不当官的都被压死了,所以不可能的
博主回复( 20:59):呵呵,那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命题太复杂了,但据我判断,这与我国历史上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我们的祖先几乎对世界科学没有做出什么重要贡献。
博主回复( 21:09):也需要思考
博主回复( 20:59):恩
现在别说本科生了,就是很多博士生,都没有读过康德,休莫,维特根斯坦的书,更别说为中国文艺复兴了!
博主回复( 21:00):是的,教育的缺陷
中世纪丝绸之路经拜占庭、阿拉伯帝国为中介,奥斯曼帝国阻止了商路,海上开辟新航路起于此
因,中西文化交流在元朝四大汗国时期很重要(题外 -
至今东欧在德国一同学热爱中国文化,追求一个中国女同学,后追上了一个日本女子),十字军东征欧洲发现阿拉伯文字的希腊、罗马著作,13世纪建立欧洲最早
文艺复兴的开始,最重要是从阿拉伯文献中一是重新获得希腊著作,二是阿拉伯文献中的中国资料等,罗吉尔.培根就是13世纪在牛津大学读书,最早提出实验方
地理大发现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参见高连奎,“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中国大形势》,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清朝学习西方法制参见高
鸿钧,清华法治论衡-中华法文明的当代省思,欧洲研究儒家和建立文官体制参见杨焕英编著,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欧洲
研究东方艺术参见Japanese Prints and Western Painters, Frank Whitford, 1977
London;Japonismus in der Westlichen Malerei , Klaus Berger
中国对西方文明研究也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广泛研究,同时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化重新诠释和发掘新的价值。
博主回复( 21:00):是的
中国要确定自己的新的文化 就要有创新的精神
要给予这些人土壤。我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人和人的关系更加复杂,西方人与人的关系本质是有缺陷,但是也有优点,就是 避免了
靠关系吃饭 这个弊病。
博主回复( 21:00):土壤是我们自己共同形成的。
多元化的社会,应该独树一帜,而非步入后尘
博主回复( 21:01):恩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文化,重新认识和发掘其中的价值。总感觉我们曾经对自己的文化批得过了,
对西方的文化吸取的精华不够,外在的模仿太多,这个也是需要反省的。曾经过于好古、信古了,现在是不是过于好西方和西方的呢?就算改革开放到何种程度,都
不能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现在喊口号的多,认真反思实践的少,如钱学森这样的大师,多少人看到的只是其西学的博学,很少人看到他们身上独立的
品格,自立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情怀。我国的科技与人文齐飞,实在任重道远。
博主回复( 21:01):恩,是
由【11】楼的说法想到的:当前的哲学思想等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有资产一股独大,决定政治领域一党独大。
您是数学博士,对量子力学有了解吗?好像量子力学跟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有较强的关系,同时又将带来量子信息技术的工业发展。
一切,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相,无为,无生,无灭。这就叫“看破”,能看破放下,不取不舍,无思无为,当下您就是最殊胜的,就是佛,就是上帝,就是存在的“绝对的领袖”。
博主回复( 21:01):呵呵,自己在思考自己
彭老师,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我觉得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情,是本末倒置的。西方的文艺
复兴,是指让人从神的阴影下走出来。因为他们的宗教影响非常大。而中国如果有相应的过程,则是让人从“国家”的阴影下走出来。因为在中国最束缚人的就是国
家的概念。像那种“做社会主义的螺丝钉“,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方式,恰恰是对个人的创造力的束缚。
如果有文艺复兴,我也建议要考虑的是个人,就是个人的各种欲望和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在重新建立各种层级的组织。国家不是一个有思考力的主体,它只是个抽
象概念,不会疼不会痒。但凡有以国家和组织名义要求你如何如何的,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压制,道德绑架,民族绑架,文化绑架,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都在被做各种
各样的绑架,那人又怎么能解放出来,能获得自由
博主回复( 21:02):精神的力量在于自己。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但是要爬到巨人的肩膀上也得费点力气,而且巨人也未必乐意让别人爬到肩膀上。要想后来居上,是得走些捷径。哲学思想上“绝对的领袖”就是“一切唯心造”。
博主回复( 21:02):呵呵
悟的不错,顶一个!
博主回复( 21:03):同勉
“人类是为了获得幸福”,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理念啊!时下纷纷以“科学”论短长,并以西方医学来比附中医,谓之“不科学”,彭老师此一观点会让“科学派们”汗颜的!因为,幸福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
博主回复( 21:03):这个观点,我深信不疑
同感。支持。统治者思想的禁锢最可怕。
十问黄奇帆
据我的感觉,这个事情就像:发育早的小孩有时候反而长得矮。
博主回复( 21:03):营养不良,后来还可以继续
文章很有气魄!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博主回复( 21:04):谢谢
TOP这篇博文吧,这是对北大那个缺乏“灵魂”的校长的尖锐批评。
博主回复( 21:04):谢谢。不过没想到针对谁。呵呵
冯友兰在新事论里说,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近代的或现代
的。我们近百年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如今中国的儒道释经典大都束之高阁,是因为它落后的原因,时
代要把它淘汰,还是因为教育的缺失(我们小时候整天教“我爱五星红旗。。。”却从未教授我爱儒家典范),无法传承?
我觉得文化必须有载体,,不能说仅仅强调“八荣八耻”,勇气,坚韧,善良。。。这些品质,文化就融合了这些品质,相反如果一个人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他
自然会明白“战斗”“坚韧”,读过《天龙八部》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英雄,可是我们文化的新载体在哪?我觉得最根本的载体是“人”,以及这人创造出来的精神和
典籍,谢林评价歌德,“只要他还活着,德意志就不会孤独,也不会贫穷。”他的精神会引导德意志,可是,我们现在文化的新“载体”在哪?个人见解,请批评指
博主回复( 21:05):教育需要改善。
“在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绝对的强大”?
什么意思?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汉族,从唐朝以后,基本上是被周边少数民族欺负的历史。后来的日本就更别提了。&&
元朝怎么算?五胡乱华算?两宋怎么算?
[1]《真傻歪论:中国传统文化很糟糕》
[2]《中华文明长期存在的地理原因》
博主回复( 21:05):强大不在于武力,思想的强大才重要
1/2 | 总计:5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日 02:54:27
&  当今何世?一幅礼崩乐坏的图景。社会到处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闻听主事者要促进文化大繁荣,恐怕没有多少人当真。
&  笔者看来,中国未来二十年,不仅会有一个文化大繁荣,而且,必然迎来文艺复兴的光辉岁月。不管诸君是否相信,反正我是信了,咱们慢慢道来。
谚有言: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但是,在漫长的中世纪,上帝其实是“双肩挑”的,既负责灵魂和信仰,又担任世俗和行政。之所以出现如此奇特的格
局,与占领罗马的“蛮族”,社会管理的水准极低互为表里,也应和了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在传教士的熏陶之下,中世纪的欧洲人,过着神圣、庄严、肃穆、质朴的
生活。当代欧盟之所以能够成立,从历史渊源来看,与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两次统一欧洲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罗马帝国在军事和政治上,基督教在宗教和文化上,深
刻地塑造了欧洲人的性格和心理。
&  欧洲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回望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对那段历史不免苛刻,非要冠以“黑暗”的中世纪,属于一种典型的弑父情结。甚至不少人还在迷信,宗教改革的一大理由,就是罗马教廷的腐败和昏聩,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世纪的欧洲民众,长期受到基督教普遍主义的熏陶,必然会发现自我,也就是说,从神性出发,发现人性。人性是具体的,更多体现在“方言”和“地域”。因为,
布道的神父说着普通话——拉丁语,而习惯于法兰克、德意志、盎格鲁——萨克森语的信众,日益觉得拉丁语不是那么中听,而原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本
地语言,更能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也不知道哪所教堂的信众,突然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生长在本地的神父,布道时,与其说着蹩脚的普通话
——拉丁语,还不如说家乡的“方言”呢?
&  个人的发现,就是文艺复兴;而国家的发现,就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性,宗教改革确立了国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欧洲人厘清了“上帝”与“恺撒”,分开了“公德”与“私德”,历史进入新的一页。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不是什么凯歌行进,而是带着“肮脏”和“血腥”,这是不必讳言的,恰如黑格尔所言,“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杠杆”。
果说,基督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那么,文艺复兴正好是“存人欲、灭天理”。可以想见,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大本营的意大利,人性的堕落和沉沦。也难怪,
连莎士比亚的作品里,称得上坏人的,往往是意大利人。君不见,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很多人不仅掉到钱眼里面了,而且特别缺德,中古时期的“温良恭俭
让”已经不再。
&  有人说当代中国,属于历史上最缺德的时代,绝大部分人都钻进钱眼儿里了,背信弃义、见利忘义、丧心病狂……,不一而足。中国大陆的每一个城市,都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肮脏、龌龊、丑陋、腐朽,好一派纸醉金迷!
&  而中国大陆的制度安排,也具有集“上帝”与“恺撒”与一身的“双肩挑”,历史竟然具有惊人相似的一幕!不知道,这到底是“杯具”还是“洗具”?
&  毛泽东时代所塑造的“普遍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权贵资本主义的扫荡之下,可以说荡然无存。个人的发现,夹杂着极端自私自利,已经宣示着,以前那种崇高的说教,连进行说教的人都已经不相信了,谁还会在乎呢?
&  只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教合一”,还在顽强地生存着。这里的“教”,并不是指宗教,主事者对宗教的控制,向来很有办法,佛门也在拉动GDP,灵魂和信仰,只存在那些坚定的居士和家庭教会人士心中。
&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必然让政治的归政治,教育的归教育,真正做到政教分离。否则,所谓的文化大繁荣,只是控制、扭曲、洗脑的代名词而已,岂有他哉!
&  (日,2:46分,荷锄斋)
阅读数(738) 评论数(2)
本博文相关点评
我也说两句
玛丽隔壁的:
  谢先生,我其实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我连大学都没上过(不过我不为此遗憾,我甚至为此
感到庆幸,因为当今的大学。。。呵呵,您对大学是很了解的,我不需多说什么),我能在这里和您交流一些彼此对世界的看法,我就已经很快乐了,我和您交流的
那些言语您可以随便使用,我不介意的。
  最近在看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这本书,其中书里有一段说到了“传统”的作用,哈耶克认为传统是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东西,并且传统是超乎每一个个体智慧的大智慧,谁也不能完全全部的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但是传统会超越个体的理智之上,传统比任何一个个体都更智慧。
 昨天在回复您的帖子的时候,看到您帖子里的一些段落,我就想起了哈耶克的那些话,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把自己的传统扔进了垃圾堆,现在看来那是
把自己民族的智慧都抛弃了。我们之前几十年里所进行的所谓革命和运动,其实就是把比自身更智慧的东西割掉,人们失去传统,变成了一群只有本能和理性的生
物,天理(传统)没有了,而人欲也失去了控制,更接近“原欲”了。
  费孝通先生有本书《文化与文化自觉》,费先生在书中道明一切文化的自觉要依托传统,一切文化与传统的自觉,要建立在对以前的文化和传统的批判,审视,和反思中才可能自觉。
  而我们前几十年干的事,大多对传统和文化没有什么审慎的态度和反思,简直就是一种“忘掉以前吧,忘掉传统,忘掉以前的文化,忘掉自觉,忘掉反思,从现在开始建立一个按我们的理性所规划出来的崭新的完美的世界吧!”
  可是,不依托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自觉?忘掉传统或者不从传统中反思和自觉,这样建立起来的世界可以说是崭新的,但是它可能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世界吗?
  西方的宗教改革是一种对旧宗教文化和旧宗教制度的改革,它并没有否定宗教也没否定传统。
  文艺复兴也是从旧有的神学思想里发现出来了人性,那也是一种对旧有事物的自觉,而不是对旧有事物的一味否定。
  而法国大革命则不是一种自觉。自觉可能会引发革命,但不是所有的革命都是一种自觉的结果。
  政体上的事,可以革命。文化上的事,真的不能用革命手段来解决。
  文化和传统上的事,还是要靠自觉,改革,革新,等等这些更加需要耐心,更加温和的方式来解决比较好。
  就象您的主张一样:依靠温和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我想,您这句话一定是针对文化来说的。
06:02:00&&
博主回复:
  呵呵,直到现在,才给您回复,很是对不住。
  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培养人才;两个基本点是守先和待后。守先属于传承,待后属于变异。遗憾的是,大陆大学,既没有传承,也没有变异,属于无根的漂泊。您,正好免除了大学的“洗脑”和“催眠”,并不是一件坏事。
  既然文明史是一条河流,“抽刀断水水更流”,移风易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革除传统,与传统隔绝,更是不可思议的,但,那些元首非要成为狂人,自行割断传统的脐带,四旧倒是破了,“四新”从何说起?
  历史的生态,特别有趣!真正的“新”,都是有根基的“新”,也就是说,都属于推陈出新。没有根基的“新”,那是甘愿做自了汉,自行了断而已!
  试想,传统气数已尽,那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但是,传统具有生命力,岂是那些自了汉,能够摧毁得了的?
玛丽隔壁的:
  谢先生此贴的第一自然段里所表达的情绪,我深有体会。绝望的情绪普遍存在周围存在,我也是绝望者之一。
  最后一段里的政教合一,我也深表赞同。
  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治深深的延伸到了宗教中。当局对它所承认的五大宗教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态度,虽然态度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用不同的态度去深深的控制和干涉。
 梁漱溟说过,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人性的觉醒,是因为宗教和集团间的压力而促生出来的。揣摩梁先生的意思,我分析认为,梁先生所说的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人的觉
醒,似乎是从一种对这种压力的反动中引申出来的。中国人不缺压力,中国人缺的是集团生活,只有压力而没有集团生活的个人,就微不足道。
  谢先生此贴深刻,因为谢先生道出了一个这个社会里普遍的现实:
  政党即是国家
  宗教即是政治
  文艺即是统战
  至于个人,人们愿意怎么称呼个人都可以,但是这里的个人绝不允许挑战权威。
  中国最近的60年中大部分时间,既不是存天理灭人欲,也不是灭天理存人欲,而是灭天理也灭人欲,在唯物主义的道路上行走着一大帮特殊材料制成的没有人欲的人。
  这样的一种局面,如何文艺复兴呢?
  这样的一种局面,并不能直接导致文艺复兴和人的觉醒
  这样的一种局面,是能够积蓄文艺复兴和人性觉醒的能量的
  这种能量有一天会得到释放,就象您在此文中所引用的那句话:“恶往往是历史的杠杆”。
07:34:48&&
博主回复:
  玛丽隔壁的老友:梁漱溟老前辈,就是高屋建瓴,一语中的。
  今天上午上课,与学友们聊宗教
改革和王权的强化。历史的突变,往往源于社会某一阶层,由于受到挤压所产生的能量释放。这时候,如果主事者相对比较明断,那么,或许可以改弦更张,中止对
某一阶层的迫害。英国的清教徒,之所以,要进行内战,不是王权多么强悍,而是王室对清教徒,没有相对比较稳妥的政策,让清教徒生活在阴影中,清教徒只能奋
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争取自己的权益。
  主事者如果不搞维稳,不截访,不强拆,那么,中国社会不会汇集这么多呼唤变革的能量。也许,这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能量聚积到一定的当量,那么,社会的突变,就不以主事者的意志为转移了。从变革的角度,贪腐、维稳、截访、强拆,到时候,坏事都可以变成好事。
  把老兄高论发表在网友来论,希望您能同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