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知道,以色列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巴勒斯坦:两个社区的故事|巴勒斯坦|以色列|难民营_新浪新闻
巴勒斯坦:两个社区的故事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孟秋
  希伯伦:“烈士”大街vs大卫王大街
  要进入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老城著名的商业中心什哈德大街,需要经过一个以色列士兵把守的检查站。士兵们用水泥墙和和岗亭封住了马路,仅仅在人行道两侧留下了两个只能单向通行的金属质旋转门。为了防止人们接近并翻过水泥墙,墙前凌乱地摆着蛇腹形铁丝网。在我准备通过检查站前,一个巴勒斯坦孩子无聊地坐在旋转门边,用很不高兴的眼神盯着我。我问他有什么事,小男孩低下头,漫不经心地答道:“当兵的不让我过去。”
  再追问为什么不让他过去,小男孩说不知道,然后忽然抬头对我说道:“我的家在那边!”
  这句话道尽了什哈德大街的恩怨。
  “什哈德”在阿拉伯语里是“烈士”的意思。但是现在当地人对外人会稍带夸张地称之为“种族隔离大街”。奥坦尼尔犹太定居点位于什哈德大街两侧。它也许是约旦河西岸所有定居点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悠久到英国广播公司(BBC)都认为犹太人在圣经时代就住在老城里。1929年,这里发生的大屠杀把奥坦尼尔虎口余生的犹太人全部驱走。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新一代犹太人又回来了。冲突的种子已经种下,在1994年开出恶之花。当年二月,在老城埋葬着三大宗教共同先知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易卜拉欣清真寺,一名极端犹太定居者朝正在做晨祷的穆斯林开枪扫射,当场打死29人,打伤100余人。
  屠杀发生后,面对此起彼伏的抗议和报复的声音,以色列政府以“保护犹太定居者安全”为名,把通往易卜拉欣清真寺的主要道路什哈德大街全部封锁,巴勒斯坦人不得在此开店,不得在路上开车,宵禁时段不得出入,要进入大街,就必须得通过检查站。“什哈德大街”还被犹太人定居者改名为带有以色列色彩的“大卫王大街”。
  离开无助的巴勒斯坦小男孩走进检查站,以色列士兵没有搜查我的背包,挥手示意我直接越过身前的巴勒斯坦青年。他已经把口袋里的东西几乎尽数掏出,但是仍旧没获得允许通过。走出检查站,大街的落寞气息迎面扑来。关闭十年后,街道两边的商店铁门紧闭,门把手上横着焊的铁棍锈迹斑斑。二楼的玻璃窗半开半闭,蒙上厚厚灰尘的窗玻璃残缺不全。“这里有上千家巴勒斯坦商店被迫关闭。”在什哈德大街西北端的高地上,当地“青年反对定居点”组织创始人艾谢赫对我说。他把这条了无生气的街道叫做“什哈德大街集装箱”。
  俯视着什哈德大街以及周围的犹太人定居点,我想起在特拉维夫遇到的耶胡达?绍尔。13年前正值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作为以色列军队“纳哈尔”旅第50营的榴弹发射器射手,他就在什哈德大街的这片高地上执勤。“总共有850个定居者住在这下面,是一片洼地,周围都是高地。每天有650个士兵负责担任守卫任务……这里的巴勒斯坦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从高地向洼地(定居点)开枪。”在向我回忆他作为占领军的这段历史之前,绍尔一度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我们当然不允许他们朝我们的定居者开枪,对吧?得回击。那么我们就占了三个制高点。其中一处制高点上有一户巴勒斯坦人。我们冲进这家人屋里,给他们15分钟收拾然后离开。”绍尔说道。接下来,士兵们打碎窗玻璃,拖来桌子摆好沙袋,架好机枪和榴弹发射器。他们得到命令,一旦发现有人开火,就立刻回击。天亮之前,绍尔至少打出了三发榴弹。“每发榴弹的杀伤半径是16米。”他对我说,接下来告诉我,被赶走的巴勒斯坦人家再也没有回来。这里已经变成一处以军的军营。13年后,我坐在高地上和艾谢赫谈论当地的抵抗运动,以色列士兵就在十几米外的这栋军营里警惕地注视着我们。
  对于绍尔来说,打出了头三发实弹,仅用了一个星期,他就完全适应了,“就像玩游戏一样”。14个月里,他打出了至少几百发榴弹。但是同时,他看到了一些“很不爽”的事情。那就是犹太定居者殴打巴勒斯坦人,劫掠他们的商店。作为军人,他没有权力去约束这些定居者,只能打电话找以色列方面的民事警察出面。但是“没有看见一个定居者被逮捕”。随着无止无休的宵禁、逮捕和搜查行动展开,绍尔“打破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大泡泡”,开始对以色列军队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的行为感到怀疑。13年后,他已经是以色列非政府组织“打破沉默”的创建者和媒体负责人,从事各种反占领活动。他的组织最根本的立场是“巴勒斯坦人应该像我们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存权”。
  40岁的当地人艾谢赫对于“生存权”的理解,恐怕比31岁的以色列人绍尔要清晰而且深刻得多。他在什哈德大街一侧的一所小学里读书。1990年代,学校被犹太定居者占领然后关闭。自己家里开的一个小规模金属制品加工厂不久也被关闭。2007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之后,他和西岸许多活动者发起非暴力抵抗活动,鼓励巴勒斯坦人留守自己的家园。在希伯伦大学被以色列关闭之后,他和许多人一起组织重开大学的运动。每年这里还要举办重开什哈德大街的游行示威活动。在我遇到他的一个月前,他和战友们刚刚在什哈德大街附近宣布重建一所巴勒斯坦幼儿园。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副部级官员齐亚德?阿布?艾因专门参加了这所目前只接受了30名孩子的幼儿园开园仪式。
  没过多久,阿布?艾因突然身亡。在我来到希伯伦的前两天,他在一次示威游行当中遭到以军殴打昏迷,送到医院后去世。巴以双方至今为他的死因争论不休。以方说阿布?艾因有心血管疾病;巴勒斯坦方面坚持认为以军士兵使用了暴力。
  艾谢赫向我说起阿布?艾因,我看到的是眼前的这条大街,“烈士”大街还是“大卫王”大街?一切都像阿布?艾因的死因一样纠缠不清。
  我问艾谢赫,这里是否准备开始第三场大起义。他回答说,也许现在已经在第三次起义当中。他的回答淹没在全城清真寺宣礼塔呼唤当天第三轮祈祷的嘹亮悠长回声中。
  伯利恒:阿依达难民营与“美丽的抵抗”
  在巴勒斯坦,美丽的名字后面也许隐藏着并不美丽的故事。向导艾德告诉我,“希伯伦”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当中的意思都是“朋友”。在耶稣诞生的巴勒斯坦城市伯利恒,现在没有人去问阿依达难民营为什么使用了一部著名歌剧和同名的埃塞俄比亚公主的名字。不过对于至今仍旧居住在难民营里的留法博士阿布索尔来说,这里是他1963年诞生的地方,是家园。
  阿布索尔的父母来自耶路撒冷西南部的两个小村庄。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中,两个村庄被以色列人占领。老阿布索尔夫妇和全村人不得不逃难来到了伯利恒。1949年,联合国在伯利恒建起了阿依达难民营。这里便成为整个家族的落脚之地。在刚开始的五六年里,所有人都居住在帐篷里。当人们发现回家已经成为越来越遥不可及的事情之后,帐篷逐渐消失了,变成了半永久性的住房:每间房9到12平方米,墙壁厚7厘米。屋顶厚10厘米。又过了若干年,在阿布索尔诞生并记事之后,半永久性住房已经残破不堪,难民营里开始搭建永久性住房。我来到阿依达难民营的时候,这里已经看不到破旧残败的景象。狭窄的街道沿着山势而起伏,两边是两三层楼的灰白色小楼。宁静的街景让我想起了中国许多个农村午后仿佛沉睡着的时光。
  难民营对于阿布索尔来说绝不是一处浪漫的记忆。他的父母在此生下了13个孩子。但是由于糟糕的卫生条件,只活下来3个。阿布索尔是最小的一个。幸运的是他从小好学。几乎完全靠奖学金拿到了伯利恒大学的学士学位。1985年,阿布索尔幸运地获得了来自法国的奖学金,在巴黎第十三大学攻读生物以及医学工程学位。
  “我在巴黎遭遇了国籍问题。”阿布索尔跟我说。巴勒斯坦人出国要获得以色列的许可。以色列人给他出国文件上登记的国籍是约旦公民。在巴黎登记身份的时候,法国警察依样画葫芦准备给他登记为约旦人。阿布索尔和警察辩论起来。辩论的结果是他的国籍变成了“未定”。“巴勒斯坦,这群人根本不存在!”阿布索尔向我回忆这一切时,仍旧可以感到他的愤愤不平。
  拿到了博士学位,阿布索尔返回巴勒斯坦。1998年,当了几年大学教师后,他在难民营父母的房子里创建了阿罗瓦德文化和戏剧中心,主要工作是组织戏剧的编排和演出,同时也承担起巴勒斯坦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工作,隔了几年,他索性放弃了在大学的教书生涯,全力投入到戏剧交流当中。阿布索尔并不是一个戏剧创作者,但却是阿依达难民营第一个博士,是受到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他选择从戏剧开始,来凝聚巴勒斯坦的文化认同,以“抵抗占领,维持生存”。阿布索尔把自己的这种做法称为“美丽的抵抗”――正对应巴勒斯坦现在进行的“大众运动”(popular movement,非暴力抵抗运动)一样。巴勒斯坦被以色列严密地控制着,暴力抵抗已经随着阿拉法特的去世而偃旗息鼓。但是非暴力抵抗一直持续着,延续着巴勒斯坦的民族认同和历史文化记忆。
  和阿布索尔在他那间布满书籍的狭小办公室里侃侃而谈是件很有点风雅的事情。他不断地列举巴勒斯坦历史上的文化典故:最早的女摄影师和女权运动,影像艺术和各种展览,想要向我证明巴勒斯坦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但是戏剧是他最想清楚表述的概念,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产”。他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总结说:“戏剧就是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怀着自己的想法长大,相信自己以后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相信自己可以在不用拿枪口对准别人或者引爆自己毁灭别人的情况下也能够创造奇迹。”
  优雅的说辞之下,窗外的阿依达难民营甚至没有足够的供水来保证居民们每天洗个澡。以色列严格控制了约旦河西岸的水资源,“一个星期供水一两次”,阿布索尔对我说。其余的生活用水只能用水车运送,价格是自来水的十倍。生活很艰难。漫长的66年过去了,临时难民营变成了永久性住所。在里面出生并且成长的一代已经成为父亲母亲,甚至是祖父母。但是他们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天性的东西。“我们要养育子孙后代,就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生活,告诉他们珍惜生活……戏剧、舞蹈、音乐、摄像和影视,这些是教育孩子们,还有其余人的方式。它们能够赋予孩子们和平的心态,让母亲们,让妇女们,让所有人内心变得强大。”阿布索尔依旧用他的诗歌般语言对我说。
  走进来的九岁小姑娘阿拉法让他停止了抒情。“这是我的大女儿。”阿布索尔介绍道。这个难民营里出生的第二代大大方方地走过来,一边严肃认真地看着我,一边像大人一样伸手跟我握手,大声说道:“您好。欢迎来到阿罗瓦德。”她站在那儿,如阿依达公主一般骄傲,让人产生入戏的奇幻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有什么民族、亲缘关系吗?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有什么民族、亲缘关系吗?
09-04-28 & 发布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506万(1988年,包括流落在其它国家的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约四千年前,希伯来人、腓力斯人先后迁到这里,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020年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将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允许被掳的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形成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十九世纪末,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在赫茨尔领导下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正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保护其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大力扶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1922年7月,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在英国统治期间,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迁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前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44.5万人。犹太人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驱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暴力冲突。   1947年,英国无法控制巴勒斯坦的局势,宣布从巴勒斯坦撤军,并将这一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同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同意、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对巴勒斯坦实行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独立国家,将巴勒斯坦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52万平方公里划归以色列国,1.15万平方公里划归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托管,面积为176平方公里。   1948年5月,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以色列建国后,曾多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侵略,霸占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成立,通过了主张军事对抗犹太国的宪章,从此,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日,法塔赫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开始了反帝、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被占领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发动起义,强烈要求恢复民族权利,建立独立的国家。   1988年10月,巴解组织在突尼斯召开领导机构和各派别领导人联席会议,为建立巴勒斯坦国做准备。同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并表示接受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和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联合国第338号和第242号决议。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提高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有100多个国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因没有自己的国土,巴勒斯坦国仍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流,阿以争端出现了新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谈判,巴以双方于日签署了《巴以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协议确定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渡期为5年,从自治第三年开始,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加沙和杰里科的永久地位和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后地位的谈判应于日结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块土地本名叫“巴勒斯坦”,加沙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城市。 1948年,由于西方大国的原因,在这片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凭空制造出一个“犹太国”,也就是今天以色列。 当时规定的分治协议是,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其中阿拉伯国1.1万平方公里、犹太国1.4万平方公里。 但是以色列通过3次中东战争,彻底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然后在原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修建定居点。把以前的阿拉伯国国土占为己有。这样造成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由此导致以巴冲突。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一个组织,其宗旨在于以武装反抗手段,争取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独立。由于哈马斯代表的阿拉伯人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很薄弱,所以他们只有采用所谓恐怖袭击的手段对抗以色列的飞机大炮。 每次都是以色列修建新定居点、驱赶阿拉伯人,哈马斯就发动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以色列再报复阿拉伯、哈马斯再袭击、以色列再报复……走不出这个圈子。 单纯说武装力量、自然以色列占上风,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美国。哈马斯背后只有一千多万阿拉伯穷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啊?不都是犹太人么?_百度知道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啊?不都是犹太人么?
提问者采纳
宗教信仰也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以色列侵略并占领了巴勒斯坦大部分领土以色列主要是犹太人,为争夺土地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主要是阿拉伯人(或者说巴勒斯坦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犹太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以色列是犹太人 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 因为领土.文化.资源.历史遗留问题 而杀的你死我活
你愿意自己的家园被一帮外来人员占领居住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耶路撒冷到底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首都,怎么2个国家的首都都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到底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首都,怎么2个国家的首都都是耶路撒冷?
09-04-18 & 发布
根据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巴勒斯坦的首都 以色列的首都是特拉维夫 但是,耶路撒冷实际上一直由以色列控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巴以美三方首脑2000年7月在美国戴维营经过十五天紧张谈判,终因分歧严重,未能签署任何协议。据悉,耶路撒冷问题是导致巴以谈判搁浅的最大障碍。  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因而耶城应归他们所有。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强调,没有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权,就没有巴以和约。巴勒斯坦方面要求,以色列应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将耶路撒冷同其他西岸地区一起归还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方面表示,以只同意归还西岸和加沙94%-95%的土地,以换取以色列继续对东耶路撒冷拥有主权。  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全城由旧城(东城)和新城(西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新城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耶路撒冷是一座具有5000年历史的城市。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包括犹太人、亚述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等,带着他们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曾先后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征战、厮杀而占据这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撞击和融汇,耶路撒冷这座古城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风貌,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涌向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后来,英国由于无法控制巴勒斯坦局势,宣布从巴勒斯坦撤走其军队,并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1947年11月,联大通过了有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和阿拉伯人的国家,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路撒冷被分为以色列辖区(西耶路撒冷)和阿拉伯即约旦辖区(东耶路撒冷)。1950年,以色列自行宣布耶城为其首都。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大片阿拉伯领土,并于1980年7月宣布合并后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此外,自1967年占领全部耶路撒冷以来,以色列历届政府采取耶路撒冷犹太化的政策,在耶路撒冷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巴勒斯坦土地上修建了一连串定居点,并力图把这些“卫星城镇”并入耶路撒冷,以改变耶路撒冷的人口结构。  面对以色列的侵略和对其领土的不断蚕食,巴勒斯坦人从1965年起走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九十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斡旋下,开始了与以色列和谈的历程。  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的第一个和平协议规定,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后阶段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1999年9月,巴以双方在埃及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也规定,双方将在今年2月就耶路撒冷地位等棘手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耶路撒冷应该成为一个国际城市,即不是犹太人国家也不是阿拉伯人国家的一部分。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的西部,耶路撒冷东部(包括老城)和西岸被约旦占领,除英国和巴基斯坦外其他国家都没有承认约旦对耶路撒冷东部和西岸的占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47年美国提议,国联(联合国)决定在1948年英国统治的巴勒斯坦结束后,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国与阿拉伯国,即现在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 1948年英国统治结束,犹太复国主义在拉勒斯坦宣布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不同意国家分裂,在1945年14日以色列宣布成立的翌日,即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第一次中东战争)。从此也开始了阿拉伯人在中东的噩梦。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1957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不服,对埃及进行军事侵略,以色列同时出兵侵略埃及,战争中埃及丢失了西奈半岛。但是在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苏联威胁核报复的背景下,英法被迫停火,以色列也撤出占领的西奈半岛。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日。以色列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阿拉伯国家丧失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日。埃及等国家为夺回西奈半岛开始对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前期阿拉伯国家进展很快,以军损失巨大,后期以色列在美国紧急援助下,调集兵力,转入反攻,逐步夺取了战场主动权。最后,双方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签署了停战协定。以色列统一规划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 2002年12月,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沙龙4日发表讲话,首次提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国土范围,包括约旦河西岸40%和加沙地带75%的土地。据以色列电视台报道,沙龙当天在特拉维夫附近举行的安全会议闭幕式上说,以色列将同意根据美国、联合国、俄罗斯和欧盟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方案,允许巴勒斯坦在不明确边界的范围内建国。 沙龙说,四方中东和平方案是“合乎逻辑、现实和可行的”,如果在明年1月28日的大选中获胜连任,他将提议政府执行这个方案,即巴勒斯坦明年在临时边界内建国,而在2005年最终划定边界。 沙龙表示,以色列无意控制近几个月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巴控区。他说,目前以色列军队在巴勒斯坦城市采取行动是出于安全需要,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政治地位的改变。沙龙同时提出巴以重开谈判的强硬条件,其中包括巴勒斯坦进行自由公平的选举,更换全体领导人,以及巴自治政府进行深度改革等。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10日说,未来的巴勒斯坦国领土应包括全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以及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约旦河西岸地区与以色列之间被视为无人区的地方,其总面积应为6205平方公里。 分析人士指出,阿巴斯的要求并没有突破巴方在领土和边界问题上基本立场的相关表述,也就是按1967年战争前巴以分界线作为双方边界划分谈判的基础。阿巴斯说,他提出的领土要求是以联合国有关决议为基础,即联合国安理会1967年11月通过的第242号决议和1973年10月通过的第338号决议。这两个决议都要求以色列归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而自马德里和会以来,巴解组织同以色列签署的一系列协议都重申了上述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边界和领土问题必然涉及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去留和东耶路撒冷主权范围的划分,这是需要双方进行艰难谈判的复杂问题。 巴以谈判工作组巴方负责人库赖当天指出,巴方对划分巴以边界时所需进行的巴以领土交换持开放态度。但他强调“面积对等”原则,即只要以色列方面给予巴方相同面积的土地作为补偿,巴勒斯坦愿意放弃约旦河西岸的部分领土。此外,为确保未来巴领土的连贯性,巴方主张将领土交换的面积控制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总面积的2%~3%。 以副总理拉蒙对领土交换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构想。但据有关方面透露的信息,以方希望在进行边界划分时能考虑人口密集的大型犹太人定居点,要求占有西岸土地的6%~8%;作为交换,以方考虑将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地区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让与巴方,以建立巴两大区域之间往来的安全通道。 至于东耶路撒冷主权范围划分,拉蒙曾建议将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居住区交给巴勒斯坦,以换取国际社会承认以拥有东耶犹太人居住区等地合法主权,但他并未就具体边界的划分作出明确的表述。库赖则坚持将包括老城在内的整个东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的首都,其中有争议的宗教圣地和历史遗迹的控制权则可留到11月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之后再行讨论。 阿巴斯提出精确数字的领土要求恰好在巴以谈判工作组8日第一次会议之后。以总理奥尔默特办公室消息人士称,双方的谈判还处在刚开始阶段,任何有关具体细节的讨论都是非常不成熟的。目前巴以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谈判,缩小双方分歧,尽快就11月会议的联合声明达成一致。为了这一目标,双方既需要就解决巴以关系中核心问题的原则框架进行讨论,又不能因过度纠缠具体问题而影响11月会议的举行。因此,阿巴斯的表态与其说是硬性的要求,不如说是为巴方未来谈判“定调”的价码。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巴以就有关敏感问题进行艰难谈判时,有消息说,以军近日发布命令,占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之间4个阿拉伯村庄约1.1平方公里的土地。对此,库赖说,如果双方能保持目前的良好氛围,真正坐到一起讨论核心问题,11月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取得成功不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以方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加强对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战略控制,那么巴以之间将“绝没有和平可言”。 这是阿巴斯首次就巴以边界划分问题提出带有精确数字的领土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勒斯坦 以色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