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协助征辽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

四大名著中的主要内容?
四大名著中的主要内容?
用小标题概括,并写出主要人物……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三国演义》 ⑴作者:(明)罗贯中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⑶精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 ⑷妙语佳句:A、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B、三军易得,一将难求。C、强宾不压主。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黄盖、吕蒙等。 《水浒传》 ⑴作者:(明)施耐庵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武松景阳冈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 ⑷妙语佳句:A、恩仇不辩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B、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C、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⑸主要人物: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 《西游记》 ⑴作者:(明)吴承恩 ⑵主要内容:全书记叙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怒打假国丈 ⑷妙语佳句: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B、会家不忙,忙家不会。C、见鞍思骏马,滴水思亲人。 ⑸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如来佛祖
四大名著简介& & 三国演义简介 &&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据说,他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还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尊刘反曹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 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 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 《水浒传》鉴赏 &&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 多年后,施耐庵写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 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水浒传》以艺术笔触描写了北宋末年山东地区以宋江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队伍形成、发展乃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小说从高俅发迹迫害王进入笔,紧扣“官逼民反”之题意,先后 描写了鲁智深、林冲、晁盖、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逼上梁山的经历。从林冲火并王伦到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梁山队伍基本形成;曾头市晁盖不幸身亡,宋江接替首领之位,继续 招揽英雄抵御官军,于梁山泊会齐英雄,排定座次。这是七 十回本的基本内容。百回本继“排座次”后描写梁山英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声威惊振朝野。而后接受朝廷招安,北征辽寇,大获全胜。但在镇压方腊起义中,梁山英雄大半阵 亡。百二十回本还在中间插入“征田虎、王庆”的故事,结局与百回本相同: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终于失败。 《西游记》简介 && 《西游记》乃据民间流传有关唐玄奘往天竺取经的轶事及戏曲加以整理和创作写成。全书分为三部份: &&& 第一部份写孙悟空的历史(第一回至第七回) &&& 第二部份写唐僧取经的缘起(第八回至第十二回) &&& 第三部份写唐僧等人取经的过程,也就是八十一难的过程(第十三回至九十九回) &&& 有学者指出《西游记》是以人间为蓝图去描写天宫的,让读者借降妖伏魔的孙悟空反应现实社会中的混乱。& &&& 吴承恩发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留神写成的《西游记》,想像力丰富,人物构思特别,画人与妖为一体,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他勇敢机智之余,又喜欢与师弟 斗气,充满人性,加上其他人物情节的生动描述,令《西游记》不但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完整的神话小说,其中离奇变幻的神怪情节班次备受外国读者欢迎。&&&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府由盛变衰的过程。全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是我国古典爱情小说的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本书曾被译为多国的文字广为流传,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故事情节曲折,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西游记》&(明)吴承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最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资料61-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最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资料61-2
文学口号,要求重视诗歌本身规律.目的在于扫荡台阁;3)何景明文学主张及创作特点.何景明与李梦阳在强;2.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唐寅及其诗歌特点.1)他的诗歌表达出追求自我的个;3.1)后七子.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2)谢榛的文学主张.模拟盛唐,但他取径较宽,诗论;3)王世贞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创作.复古,更注重文学;第四节明代后期
文学口号,要求重视诗歌本身规律.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 2)李梦阳文学主张及其意义.主张:1)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2)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意义:1)使自己的理论站到了与理学思想和传统道德观念相对立的立场,具备了晚明注重真学说的端倪,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2)他提出复古的目的是为了击败宋代以来文坛上以道统文的强大桎梏,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3)何景明文学主张及创作特点.何景明与李梦阳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束缚等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不过,何景明与李梦阳不同之处,他主张以复古作为创新的手段.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俊逸秀丽的特点.2.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唐寅及其诗歌特点.1)他的诗歌表达出追求自我的个性色彩,具体体现在强调物质享乐方面的满足.2)好以俚语.俗语入诗. 2)祝允明及其诗.反对理学的陈腐观念,追求纯真个性.诗歌突出表现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向外拓张的强烈要求.典型地交待出当时社会激进分子对压抑个性的社会氛围的抵触情绪.3.1)后七子.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2)谢榛的文学主张.模拟盛唐,但他取径较宽,诗论并不过分拘泥,多方取法.重视创作中的超悟.兴趣,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中.3)王世贞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创作.复古,更注重文学的真情实感和文学的艺术价值.强调诗的性情之真和自然境界.他更重视艺术形式,主张模拟中有变化.第四节
明代后期诗歌1.李贽生平.1)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 2)提出童心说.理解:童心说的具体主张.童心,人的赤子之心,真实的思想感情.天下的好文章都出自童心.提倡文学创作要写真实.真情.从童心出发,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反对刻意求工.2.公安三袁.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他们都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理解: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公安派就既完成了前后七子所要做到的切断宋代理学与文学联系的任务,同时也寻找到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3.竟陵派诗歌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文学主张及创作.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4.爱国诗人1)陈子龙及其诗歌创作特点.陈子龙是个很有气节的人,明亡后参加反清复明,事泄被俘,投水自尽.早年多为拟古之作.后期诗作表现作者深诚的爱国感情和决不向清统治者低头的决心.后期形成了苍凉悲壮的风格. 朱笠亭&明诗抄&将他列为明最后一位大诗人.2)夏完淳及其诗歌创作.少年爱国志士,爱国诗人.早期作品受复古派的影响,大部分为拟古之作.参加抗清后的后期诗,主要抒写抗清斗争经历,诗风沉郁雄劲.把忧伤国事的情怀和少年英雄气概融为一体,直抒胸臆,不事雕琢,风格慷慨悲壮,因而使诗歌格调显得尤为高亢雄壮,充满刚烈的民族气节和激越的爱国精神.第五节
明代散曲与民歌1.1)王磐及其散曲创作.明中期主要散曲作家.散曲全部是北曲,多数作品写个人闲适情趣,另一部分写社会污浊现象.艺术风格多样,清丽典雅,尖辛泼辣.王骥德&曲律&列其为北曲之冠. 2)陈铎及其散曲创作.散曲多为南散曲.内容多写男女风情.艺术上,文辞较为流丽.他的散曲以&滑稽余韵&较有特色.该集用北曲小令写成,工一百三十六首,每首写一个行业.写出当时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态.3)冯惟敏及其散曲创作.创作全为北曲.题材内容比一般作者广泛.1)有不少篇章关心农事,同情农民疾苦.2)揭露社会黑暗.官场腐败.3)借鬼蜮世界的描绘抨击现实社会的种种罪恶.艺术上,他的散曲比较注意运用口语谚语,极少雕饰,显得刚劲朴实,气韵生动,较好的保持了散曲通俗自然的本色美.4)薛论道及其散曲创作.散曲后期代表作家.题材广泛,最有特色的是描写边塞军旅的作品,这些散曲气魄雄健,表现出高昂的志气和慷慨的精神.还有些作品则揭露官场追逐名利.翻云覆雨的肮脏内幕,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理解:1)白r派及其地位.白r派是梁辰鱼开创,因其作散曲集&江东白r&而得名.梁辰鱼不仅将魏良辅改造的昆上腔运用于舞台创作,而且还用来谱写散曲,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r&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r派.2)明代散曲三期前期.中期.后期)创作特点.1)前期散曲只要采用北曲.作家多以散曲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风格闲适疏狂,缺少新意.2)中期南散曲开始出现,北散曲仍有很大优势,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均出现这个时期. 3)后期,南散曲成为主流.注重形式,思想内容贫乏,注重追求音律,琢凿字句,形式浮艳.2.1)明代民歌的内容.1)内容以情歌为主.歌中所表现的男女恋情既表现了民间爱情的大胆和袒露,又体现了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人情欲的新思潮.2)表达反抗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情绪.2)明代民歌的艺术特点.生动的口语,新鲜的比喻和想象,清新活泼的本色.第二章
明代散文理解:明代散文创作走向.基本走向与明代诗歌相同,始终在文与道.情的相互对峙和交锋中向前推进发展.与诗歌稍不同的是,散文在前期,道统势力的影响要大于文辞的追求.后期,明代散文最终以文对道.情对理的胜利而告终.第一节
宋濂与明初散文宋濂.1)朝廷重臣,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2)明初著名散文家,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者.理解:宋濂的文学观念.明初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直.他一方面认为道是文的主宰和灵魂.同时也认为道与文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水乳交融,相互始终的.强调文章要以宣扬儒家道统为根本任务,又必须有一定文采为之服务.简单运用:宋濂的散文成就.1)他的散文创作与文学观念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受文学观念影响,他的散文中有很多体现道统观念,美化明初政权.表彰贞妇烈女和忠臣义士的作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由元入明的文人,他既亲眼看到元末战乱中惨乱的社会现实,同时又受到元末文人风气的熏陶,所以散文中也有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文人个性的作品.2)他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深得&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自然叙述之中,生动形象,传神写照.3)他的写景散文往往文笔简洁清秀.4)塔吊议论性散文从容不迫,在活泼变化之中渗透着雍容华贵的气概.时人将取推为当今文章第一.第二节
唐宋派与明代中期散文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竭力提倡学习唐初八大家.理解:1)唐宋派及其文学主张.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反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主要代表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推崇宋代理学为鹄的,将理学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茅坤主张唐宋并重.归有光,虽重道,但也强调抒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重情的倾向.2)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主张为文根于六经,提倡道德.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是传统的儒教.提倡重道的同时,还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其散文创作感情真挚,通俗畅达.第三节
公安派及晚明小品散文1.小品的定义.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小品文中议论的文章,避免正面论述道理,带着诙谐机智.2.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的体现以袁宏道为代表.他们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袁宏道游记继承柳宗元的特点.写景中含有讽喻,写景中融入感受,情景交融.传记散文则寄托了他对个性抒张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小品散文显示出公安派理论运用于创作领域的成功.3.张岱小品散文的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阔,反映了明末社会各方面生活.他的小品散文能将公安三袁清新洒脱之笔法和竟陵钟.谭幽深冷峭之意境融为一炉,又能避免双方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涩,兼诸家之美,堪称晚明小品散文之集大成者.第三章
三国演义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文体特征1.章回小说产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的雏形时期.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他的初起期.其范本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他的成熟期,代表范本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体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2.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1,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人讲故事,所以形成了章回销售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它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尽量不使用倒叙,叙述角度基本是第三人称等.2,形式特征.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度,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全书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起和作结.如&水浒传&以宋代邵雍的一首七律开始.其次,每一回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但每一回的结尾,必定有诗,如&水浒传&第六回末.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适当插入诗词.有的为作者自作,有的采用古人的.3,叙事特征.叙述方面,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或叫做笑耍头回得胜头回,即正式的故事前的带有插科打诨的短小故事或插曲之类.二是注意保存讲话的痕迹.很多章回小说正文中留有说话艺术中说和听的痕迹.如自称说,对方称听,每回开头必有却说且说,末尾必定有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常采用卖关子,在情节关键处戛然而止.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1.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从隋代开始,三国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各种民间文学的表现题材.在宋代日益兴盛发达的讲唱文艺中,三国故事格外受到说话人和伎艺人的青睐.在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以上众多素材,并灌注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从中提炼出小说的主旨和自己的兴亡感慨,即以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了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2.罗贯中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戏曲,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现存&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小秦王词话&等通俗小说都署有他的名字,戏曲杂剧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3. &三国演义&的重要版本.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刻本大都刊刻于万历年间,均为二十卷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般称为李评本,&李渔评本三国志&是比较重要的版本,&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即通常所说的毛本,是最为流行的本子.)第三节 三国主要内容.思想倾向和悲剧精神1.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全书120回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0回,主要写汉末的动乱和群雄并峙以及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从横向上看,&三&所描写的近百年的历史,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斗争的形象反映. 2. &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形成原因复杂,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即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3. &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及美学意义.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小说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从作品内容可以看到,作者毫不吝惜的将一切正面美好的因素全部赋予了刘备集团一方.刘备的仁绝,诸葛亮的智绝,张飞的勇绝,关羽的义绝等,然而就是这样一批无与伦比的武装集团却遭到了失败的结局.这个残酷的现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使人在深深的惋惜当中,不由得思索其失败的原因,作者最终没有找到合理的答案,于是他只好将其归结为天命.从作品的描述来看,刘备集团的失败并没非没有其自身的原因.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化身――义的天平上,刘备集团总是把义放在首位,成为致命的弱点,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悲剧美学的角度看,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一方面赋予刘备集团以最美好的性质,同时又将其置于失败的境地,这样,读者就会从深深的惋惜当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的冲击,品尝到悲剧美感的韵味存在,既给人们带来陶醉,也给人们留下回味的空间.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三&虚实相生的艺术观念及其写作技法.历史题材小说,艺术上首先面临的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关系问题.&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这两者的关系,并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典范.作品进行艺术虚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技法: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正史,野史的各种材料重新组织,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空城计与失街亭和斩马谡毫无联系,作者巧妙地把空城计插在后两者之间,使之成为点睛之笔.这神奇一笔不但淡化了诸葛亮的严重失误,而且还使失,空,斩成为历史上大智大勇,料敌如神的杰出才智的浓缩和典范.2.于史物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没有依据的内容,作者大胆地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华容道五丈原禳星等情节,他们构成了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精彩部分.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史书中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如,史书记载张辽主动投降曹操,小说改为他被俘虏后拒不投降,经刘备,关羽说情后被曹操义释,从而为后来关羽在土山接受张辽劝降埋下伏笔.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移花接木的方法为情节和人物塑造服务.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卤莽的性格.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渲染铺叙,成为文学佳作.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文字粗率,缺少文采.而&三国演义&则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以司马徽等人的评论和推荐,使诸葛亮人未出场已经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寻访时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2.&三国演义&人物的类型化特征.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在&三&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如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作品也写了某些人的品质,才能,禀性,如张飞的鲁莽,但这些并不就是个性.&三&中人物的个性虽然偶有闪现,但旋即被共性的强光所遮掩.如诸葛亮的智慧被呈现在一种理想美的状态中,常常缺少个性特色.这种单一的任务性格也具有简练,鲜明,富有形式美的特点.如曹操赤壁惨败逃命时一路三笑,三哭,富有戏剧性,发挥了程式化的特长.稳定性.&三&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这是因为类型化典型强调的是本质,一致等,这些都是稳定的.而不是象性格化典型那样强调现象,个别,特殊等.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事件中,尤其是情节的不同也就能够避免雷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时,任务的主要特征经过反复而有特色的表现,也就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和谐性.&三&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于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在冲突与和谐的矛盾对立中,力求和谐,体现着古代审美意识所要求的中和精神.表现在两方面: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三&类型化人物中,现象和本质很少有矛盾,以曹操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直接以现象方式呈现.二是回避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类型化典型为了表现其电椅的性格特征回避了二者的矛盾.如貂禅在以自己青春为代价的连环记中的表现,本应感情激荡,但小说中却显得平静如水,始终看不到有发自内心的真正感情.&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当然受某些影响缺少性格典型化的社会基础,哲学基础,美学基础和艺术经验,但另一方面,为类型化提供的条件却全面而充分.所以,&三&虽然是第一部长篇小说,却一下子达到了类型化典型的高峰,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典型.3. &三国演义&的叙事视角. 叙事方式以全知全能为主.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祭天地桃园结义&写刘备出场一段.有时作者又将视角转换,如同卷同回介绍张飞和关羽时则改有刘备眼中看出.全知讲述对于使读者迅速了解和把握故事进程和有关背景,是十分有效的.但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手段,其具体技巧主要有:1)笙箫夹鼓法.即所谓急事用缓笔,指叙述人有意变换情节节奏,加强延宕,使读者在期待中不断积蓄心理能量,如同暴风雨前暂时的宁静.2)横云断岭法.指的是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为达此目的,&三&及后来的许多章回体小说常常在情节紧张之处断章回,让读者且听下回分解,&三&等古代小说在遇到两条线索以上情节交叉时,总是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可以刺激读者探知究竟的好奇心理.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限知视角往往发出虚实相生的叙事机制,限知的视野之内为实,之外为虚,叙事笔者在实处,心在虚处.当读者被限知叙事带入小说的假定世界时,就能随同视角主体一起引发对眼前的突发事件,新鲜事物等未知天地的关心,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阅读的吸引力.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的影响.&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思想艺术上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的创作楷模,在社会生活和文学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方面来看,&三&的战争描写对明清以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三&的出现,为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典范,同类小说如同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第四章 水浒传 第一节&水&成书.作者和版本1.宋江起义故事的流传. &水&成书过程与&三&基本相同,史实的基础上由文人根据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改编.不同的是&水&的历史成分大大少于&三&,主要依据民间传闻及通俗文艺.宋江起义历史上确有其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徽宗宣和年间, &宋史&&通鉴纪事本末&等有记载.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代已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宋末元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序&中,已谈到它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也受到了士大夫们注意.宋江起义也是南宋以后的说话和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宋元话本中已有&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今所见&水浒传&成书前最完整的水浒故事,是&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泊聚义本末,其中有不少重要情节与&水浒传&大体一致.元杂剧中有多种搬演水浒题材的作品,今存剧目达二十多种.在存世的六种杂剧作品中,许多情节为&大宋宣和遗事&中所无,这对&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和主题形成,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水&的作者在此基础上加工改编,撰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2.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及其生平. (略)3. &水浒传&的两个版本系统.两个版本系统所谓简本实际上只是繁本的节本.繁本系统分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七十回本三种.)繁本内容情节上颇有差异:一百回本写聚义.招安及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在百回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七十回本系金圣叹据百回本修改删节而成,并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写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除了为全书加评语外,他还伪托施耐庵写了三篇序文.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文化内容1.&水&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表现的绿林豪杰事业与绿林文化精神.作品主旨如何理解,众说纷纭,从&水&的文化精神在整个中国文化史的历史价值上来认识它的题旨,或许能抓住问题的所在.而&水浒传&所反映的,正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也在广大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去积极地面对生活,道家告诉人民要超脱和回避,墨家则主张用强力讨回公道,秦汉后被取消了的墨家的思想和意识仍然在民间蔓延滋长,并经常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历代社会上绿林土匪及其意识产生的源源.&水&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 2. &水浒传&表现的绿林文化的四个特征. 1,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导致人们在权利,金钱,利益以及相关精神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的无限增大,其结果也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就再所难免,这也是&水&中梁山好汉接竿而起的原因所在.2,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梁山替天行道的口号代表的是墨家天罚的思想.墨子对代表国家权利的天子并不表示盲从,这个天意就是小生产者利益的意志所在,评价天子好坏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小生产者自身的意志.替天行道无疑是受到这些流落到民间的墨侠思想影响的产物.他们聚义梁山以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所以能气壮如牛.口号中的道就是墨子所指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思想.梁山八方共域,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与墨子的乌托邦设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理想境界的实现,还有待于他们的努力奋斗,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辉煌胜利都是为向这理想境界迈进所铺下的基石.3,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在尚同思想的规定下,墨家及绿林所奉行的是一条以贤为能,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墨子提出这一套尽管朴质的近于原始,却因公正而能为追求大同世界的绿林侠士所接受.晁盖在火并王伦后被推上寨主位的,宋江为寨主虽然屡经周折,却是这一原则的细致体现和最终胜利.4,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墨侠的政治社会理想虽然美好但很难实现.墨子思想被排挤至民间的本身,已经预示受其影响的绿林事业的悲剧结局.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系统内部儒道墨的互补性是这种悲剧结局的宏观上的文化根源.梁山起义初期面临的是生存问题,随着状况的好转,解决名分和忠君问题的最佳途径遍是接受招安.这在宋江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历史上许多绿林事业的结局也大抵如此.3.&水&与绿林文化的人格崇拜.义的具体表现.除政治目的以外,那种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也是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义的内涵非常复杂,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还与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有关.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伦理准则,在朝则忠孝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绿林好汉最稳定和最基本的人格精神和人格观念,也是替天行道旗帜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抱打不平是梁山好汉共同人格追求,宋江私放晁天王,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个人行为都是如此.梁山前期的几次大规模行动都集中表现了聚义群体的抱打不平的精神. 2,仗义疏财.是对被损害者物质经济上的援助.绿林人仗义疏财是同类人的同舟共济.不仅是绿林人格的象征,也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仗义疏财方面,宋江柴进为代表.梁山义军发展过程中,很多人要么得过宋江的资助,要么听说过及时雨的英明,如没有柴进接纳江湖好汉的积累,就不会有高唐州梁山好汉全体下山对他的营救.不难看出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的实际作用.3,勇武阳刚之气.从人格美感上来说,侠士至绿林草莽更崇尚一种勇武豪壮的阳刚之气.梁山好汉群这样的血性男儿.他们看,是好汉,就得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和气概.所以他们勇武无比,独具雄伟,劲烈的阳刚之气.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李逵的江州劫法场等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由于这种人格崇拜造成了中国早期的绿林豪侠小说具有明显的排斥女性的色彩.以上三个方面,抱打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神为形显,形为神立,双方依存咬合,构成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综合运用:&水浒传&人物塑造的四个特征. &水&在人物塑造方面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度.金圣叹曾谈到&水&的人物塑造问题说:叙108人,人有其性情.这是人物类型化走向性格化的重要特征.其主要特征是: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既写绿林英雄具有传奇色彩的超人处,又写了他们性格的弱点和成长过程,避免了因过分夸张失真. 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金说用极近人之笔,写极骇人之事.就是整个故事情节的高度夸张和具体生活细节的严格真实的融合.如武松打虎,很好地处理了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武松一方面安排打虎,杀西,蒋,张都监等几个段落,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人物稳定中求变,在单一中求丰富.如石秀性格中既有疾恶如仇,拼命反抗的一面,又有阅历丰富,机敏精细的一面,性格主调是勇敢拼命,又有许多侧面.2.简单运用:&水浒传&的叙事技巧.全知全能方面,从更大的宏观角度,从广阔的空间时间背景上去把握和统摄全书的人生哲理和历史线索,呈现出超越全知全能的叙事才能.如第一回,描写跨越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和天上人间的空间,显示出作者全知全能才能的超常和自由.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流动视角的表现.如写武松醉打蒋门神前一路喝酒的过程,作者始终让读者跟随武松的目光一道进入快活林.武松的目光落到哪里,读者的视线也就跟到哪里.流动视角往往表现出更大的自由性.有时模拟说话人的口吻现身说法,故意截断视角流程,以视角的违例展示其才华.如血溅鸳鸯楼一节,本来一直采用武松的视角.写到武松闯到厨房,吓坏了两个丫鬟,忽改由叙事者出面评道,这种视角的违例让读者徜徉于艺术天地流连忘返之际,突然惊醒,以间离效果使之意识到自己刚才由于过分投入而未意识到的艺术享受的存在.在全知全能和限知视角的关系上,作者的做法是以局部的限知,组合成整体的全知.作者利用这种限知与全知相互作用的张力,获得了出人意料的艺术刺激性.宋江为躲避官军追捕藏身于九天玄女庙内的神橱中,耳目不出庙门之外,如同丧家之犬.直到出门才见得知是晁盖,吴用的悉心救应.限知和全知相互作用,使读者忽而心急如焚,忽而长气一舒,尽享艺术天地之乐.3.简单运用:&水浒传&的珠串式线形结构. &水&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连贯,这种结构形式可以称为珠串式线形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明显继承了长篇说话的表现手法.即必须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相对集中起来加以叙述,以满足听众每天听一段书的要求.但作为今天完整的&水&小说,的确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每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英雄传记都由一根主线贯穿在一起,这根主线就是梁山起义事业由分散的个人传奇故事而逐步走向联合,再到大聚义,最后走上招安道路的全部过程.有了这根主线,小说的结构才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4.综合运用:&水浒传&语言的主要特色. &水&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它以北方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其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以几个字便意态毕肖.如急先锋东郭争功写杨志与索超比武,旁观者反映各有不同:梁中书看得呆了,是个文官身份.众军官喝彩不迭,是军官身份.李成,闻达则连呼好斗,是大将身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作者笔下,人物的语言个性也很突出.书中写绿林好汉的语言,都能个个符合身份,个性和神态.如李逵遇宋江时见面劈头一句这黑汉子是谁?得知是宋江后才拍手叫到:我那爷,你何不早些说个,也教铁牛欢喜!几句话就把李逵天真烂漫,真诚纯朴的性格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第四节 &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 1.理解:&水浒传&的三点社会影响. 1,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如与太平军同时在北方的义和团等.2,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金圣叹等往往以&水&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以及假道学的可恨可杀之处.3,统治者对它视为洪水猛兽,屡次禁绝.2.理解:&水许传&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并对历史演义和公案侠义小说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此外作品对有关市井生活的生动描写,对人情小说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金瓶梅&就是突出例子,后代小说还出现&水&的续书.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很大影响.国外也有很大影响,1933年美国赛珍珠翻译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水浒&节译本.第五章
&西游记&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和版本1.成书过程.识记:取经故事的史实记载及文艺作品的创造.唐贞观年间,玄奘到天竺取经,由门徒写成&大唐西域记&,取经这件事情本身带有极大的传奇性,所以取经故事到了民间就逐渐离开史实,带有愈来愈多的神异内容.从唐代开始一些笔记小说中就出现了这一事件的神奇传闻.取经故事在吸取舞台上也大放异彩,元明时期的平话小说为&西游记&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识记:吴承恩的生平及创作.吴承恩生平及创作字汝忠,号射阳山人,除&西游记&外,还著有&射阳先生存稿&,传奇小说集&禹鼎记&)3. &西游记&的版本系统.&西&的版本系统分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100回,简本有两种,一为&唐三藏西游记释厄传&十卷,二为&四游记&中的&西游记传&)第二节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原型精神1.运用:&西游记&的三部分主要内容和主旨.三个部分组成:1-7回孙悟空来历和打闹天宫.8-12回玄奘来历及取经缘起13回至终取经路上师徒战胜艰难取得正果经过,是全书的主体. 人们对以上内容的主旨众说纷纭,清代学者多从宗教思想角度进行解释.胡适主张滑稽和玩世主义说,鲁迅主张游戏说等,建国以后,人们主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理解这部作品.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西游记&的主要效能是通过一系列充满离奇幻想色彩的故事给人一种快意的娱乐和幽默的感悟,而不是抽象的哲理和干枯的社会说教.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完全与社会生活脱节.相反,在那些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却隐含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精神.2.&西游记&反映的原型精神.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原型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应当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应当被视为普罗米修斯这种神祗从神话向文学移位的产物.通过这个充满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背后隐含的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孙身上这种人类普遍的个性自由精神在吴承恩所在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得到了正面的描写和评价,与当时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王学左派的张扬个性的童心说的深入人心是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具体的说,孙悟空这种桀骜不驯性格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佛教内部禅宗那些呵佛骂祖的狂禅现象及其内在佛理的作用.正是禅宗对人的心性解释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心学思想,&西游记&中孙悟空以正面形象的出现,作为这个思想潮流的产物,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原型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首先,&西&的后半部分对孙仍将持肯定和褒扬的态度,这一点,仍然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原型精神.它在人类潜意识及其外在表现上都占有突出的位置.原型二体现了对人的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认识,或是提出了个性价值如何在社会价值中得到实现的问题.作品中令人目不暇接的精彩故事本身还具有象征意味,这些艰难险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方面,二是来自社会方面,三则是来自取经者自身.原型之三:两大原型的深刻蕴含和关系.孙悟空身上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的确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新思潮的集中体现.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紧箍咒.个性方面看紧箍咒是压制个性自由的社会强权意志的象征.从社会方面看又是限制个性无限膨胀,保证他人个性与生存自由的有效措施.&西&中前后两部分所蕴含的向往个性自由和为人类幸福而进行的探索追求精神这两大原型,就不仅不是矛盾和生硬的拼凑,而是具有深刻内在含义的有机神话精神体系.两原型内在意蕴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个性而言,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尊严和价值,又指出了个性自由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提出了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应当如何因势利导,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达到世界大同和人人解脱的高远境界.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精神1.简单运用:作者对神话的借鉴.作为神话移位的神话题材小说,&西&创作思维不是平实和一般的思维,而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它充分借鉴了古代神话中这和思维方式,以绮丽的幻想,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1.成功吸收佛道二教为自神其教所营造的洞天福地及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的描绘推向了极致,如花果山.灵霄宝殿.阴曹地府等.2.借鉴了道教神仙谱系和佛教天王金刚之类神佛教形象的外貌特征和各种神奇本领,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3.没有把描绘神仙环境和神魔形象作为目的,而作为编织故事的彩带和锦缎,为叙述神奇故事和塑造神话形象服务.2.简单运用:&西游记&将动物形态,神魔法力和人的意志结合.形象塑造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者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猴精,形态上像猴子,这是山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这是他神仙的本领.他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如大公无私,勇猛机智同时又争强好胜,爱出风头,这些都是人的精神品格3.讽刺艺术与语言风格.①寓庄于谐的讽刺.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悠久传统,寓庄于谐的手法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佛祖道君到取经者本人的缺点过失,都是嘲讽打趣的对象,并借以含沙射影,揶揄世态.如在朱紫国国王为了娘娘情愿让出王位,猪八戒嘲笑说: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这些话既风趣幽默又很耐人寻味.②轻松幽默的语言.文学语言很有特色.大量使用谐词戏语,不仅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调,而且也渗透着异常浓烈的调侃和戏谑韵味,读来不但忍俊不禁,而且给人以意味隽永的感受,从而形成小说所特有的语言风格.轻松活泼,明快洗练,乐观幽默,富有趣味.小说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第六章
&金瓶梅& 第一节 版本.作者和成书过程1.金瓶梅的版本分词话本与说散本.词话本和说散本的主要区别是:1.内容上的差异.词话本从武松打虎写起,说散本则从西门庆结十兄弟写起.词话本84回有吴月娘被王矮虎俘虏又被宋江义释的情节,说散本没有.2.形式上的差异.作为词话体,词话本题目后有诗曰或词曰及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痕迹,而说散本不称词话,不用且听下回分解,删去了不少诗词韵文.词话本回目粗劣,不对仗,而说散本则回目对仗工整.2.作者.识记:&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3.&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成书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始,有人根据&金瓶梅词话&较多保留说唱艺术痕迹等情况认为它是先在民间流传,后由文人整理改定而成的所谓世代积累型的作品.第二节 &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1.&金瓶梅&四部分的主要内容.1.1-28回西门庆发家史.经济发横财和在一妻三妾之外又强占多名女子.2.29-54写西由经济上的发达到政治上的得势.赂贿蔡京,认义父,升任清河县提刑副千户,从此更加胆大妄为.横行霸道,纵容无度3.55-79回,西门庆乐极生悲,恣淫无度而暴卒.略叙西门庆行贿至当朝天子处,升为正千户,又得纵欲妙方.专意潘金莲,一夕用药过度而暴死4.80-100,死后其妻妄的结局:潘与西女婿陈经济私通,被吴月娘逐出家门,后被武松所杀.庞春梅嫁给周守备,生子立为夫人,后因奸情被杀.金兵南下,吴月娘携西遗腹子孝哥逃至济南,遇和尚以因果点化,知孝哥为西托生,遂令其出家.2.综合运用:&金瓶梅&的三点社会意义. 1,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西这样一个兼富商,恶棍,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为中心,通过他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以犀利的笔锋,触及到明代后期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暴露.在西门庆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谋害武大郎,事发后,只消稍加打点便安然无事.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缺乏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他的纵欲身亡同时也预示着代表新的社会利益和阶层的市井新富难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者把自己描写视点放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鲁迅说,著此一家,骂尽诸色&中国小说史略&.2,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明后期好货和好色的社会思潮的广泛流行,也极大地影响和熏陶了新兴商人身边的妻妾之流.她们凭着一个正常人的本能情与欲的冲动和追求,去撞击视女性为草芥,以性欲为万恶之首的封建道德框架.这点上,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而有限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就只能被局限在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那一点点个性自由意识就完全在争宠斗强,迎奸卖俏上派上了用场.尤其金与瓶的争斗尤为尖锐激烈,所以,与西一样,尽管她们身上有代表社会进步趋势的因素,但终究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空驭,难以走向具有近代人文色彩的个性主义,最终只能灭亡.3,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庆家庭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如帮闲子弟应伯爵在西门庆门庭冷落就马上变换面孔,生动地表现了哪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主义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第三节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1.题材转变及意义. &金瓶梅&对世情小说发展的贡献.小说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任何人可以遇到的平平常常的人,普通的环境,琐屑的事,使全书浸透着俗的色彩.这就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也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金瓶梅&的开路作用,就没有&红楼梦&的出现. 2. &金&是古代小说性格化人物塑造的开端.小说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不再按类型化的人物套数来配方,勾勒和演绎人物形象,打破了单一性格色彩扁平人物旧套,出现许多色调的,立体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此处对她痛恨不绝,彼处又让人对她爱怜同情.3.运用:&金瓶梅&口语化的市井语言特点.作为小说家的小说,&金&代表白话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面,即继承说书艺人口语化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因小说题材是市井生活,书中采用与人物相适应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比喻等,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它的叙述语言细密,丰富,酣畅淋漓.人物语言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最出色的是善骂的潘金莲和善捧的应伯爵.如官哥儿死后潘金莲的一段骂,四个比喻连珠炮一样射出,她的泼妇和发自内心的幸灾乐祸情绪也就跃然纸上了.第七章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与理论批评第一节 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繁荣1运用: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三大原因.1,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明代中叶后,统治者政治的腐败,政治统驭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削弱,一方面,统治者官方公文上还是对小说持禁毁姿态.事实上这些公文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纸空文,连国子监也刊印过&三国演义&,有些政治阶层人物也参与到长篇小说的阅读者的行列,人们不必担心因为刊印小说而受到什么惩罚,这样的局面当然会刺激小说的兴盛发达.2,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通俗小说明面世后,始终以一种商品的面目出现于社会.它的兴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人们头脑中对商品经济的评价和认识.明代中叶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了一极大的飞跃和提高,既然经济活动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重视,那么作为商品品种之一的小说也就自然受到商品市场的呼唤而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3,小说产生能力的因素.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繁荣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增大自然而然的地对小说自身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说创作能力也一步步走向深入.印刷手段是制约小说发行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小说得以广泛流传的物质保证.2.长篇小说繁荣的局面分类.第一.历史演义小说.&三&的出现,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定型.在其影响之下,明中叶以后,这类小说很受广大市民欢迎,出现了一批历史演义小说.有记载一代历史兴衰的,如余象斗的&开辟演义&.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熊大木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也有记述当代史实的,如反映朱元璋汉元建明的&英烈传&.记述阉党擅权的&警世阴阳梦&等,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余邵鱼编定的&列国志传&及其改作.第二.英雄传奇小说.&水&问世,为这类小说提供了极为成功范例.在其影响下,明中叶后,出现大量的英雄传奇小说,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如&唐书志传&.&中兴名将录&.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等,而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是&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第三.神魔小说.明初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开启了长篇神魔小说的先河,&西游记&的出现为其提供了范本.在&西游记&的影响下,长篇神魔小说如雨后春笋,成为嘉靖万历之后小说创作的主流,如&西游记&的几部续书.&四游记&.&牛郎织女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而其中堪称代表的是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第四.世情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 3.长篇小说繁荣的特点得失.明中叶后,长篇小说数量很大.除&西&和&金&外总的说成就不算太高.但也自有其特点.首先,是题材的转变.宋元说话艺术中,各家的门类界限比较清楚.但到明中叶以后,不管哪个类型的长篇小说都带上了历史的影子.明明写的是现实生活,却偏要假托以前某一朝代.明明是杜撰的故事,却偏要附会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样作的优点是:从历史著作中选取形式和题材,借鉴其写作技巧,吸收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历史传统,发展成为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不足之处是,某些小说拘于史料,放不开手脚,忽视对社会生活的概括与想象,同时也会使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作品的蓝本,以至牵强附会去寻找真人其事,不利于小说的发展和提高.在注重历史题材的基础上,部分作品取材于当代时事,如&于少保萃忠全传&等,表明作家对现实生活中重大题材的关注.其次,艺术粗糙,质量不高.总体说,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粗糙.由于篇幅长,作者们对时间跨大的连续性故事往往缺乏整体的驾驭能力.艺术上,也往往忽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素材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裁剪,许多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往往有雷同化的倾向.造成作品粗糙.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作者多受小说历史化倾向的影响,创作中往往过分依赖经史,作品实际上多成为史书的通俗演绎,束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作者自身思想水平不高.不少作者不但与当时先进的社会思潮有相当的距离,而且与人民群众的观念和趣味也相去甚远.其三,很多书坊主人也混入长篇小说的作者队伍,往往为赢利而粗制滥造.第二节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1.理解:①历史演义小说的渊源及兴起. 明代长篇主要类型之一.宋代说话四家中,讲史为独立一家,主要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元末明初&三&的问世,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定型.将历史小说化的做法,受到欢迎.②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作品.明中期以后,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涌现,主要作品.余象斗&开辟演义&.甄伟&西汉通俗演义&.谢诏&东汉通俗演义&.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余邵鱼&列国志传&及其改作&东周列国志&.③&列国志传&及其改作.明中叶,余邵鱼&列国志传&,后冯梦龙改编为&新列国志&,乾隆年间蔡元放有将&新列国志&略加改动,加上评语,成为后世通行的&东周列国志&.2.①英雄传奇小说的渊源及兴起.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宋代说话四家中有说铁骑儿一家,主要讲士马金鼓之事,为英雄传奇小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铁骑,为异族侵入者军队的象征,故这类小说大多以反映民族斗争为题材.从宋开始,先后有契丹.辽.西夏.女真.蒙古与中原的战争,至明代,北部的瓦剌.鞑靼仍不断内扰,嘉靖年间又有倭寇进行海盗活动.这些现实,启示和激发作家通过歌颂民族英雄,鼓励人们进行保卫国家统一的斗争.与此同时,叙说国内绿林起义故事的小说也借此名的掩盖而传播,这些故事往往以兵荒马乱.征战杀伐.火与铁.血与肉的搏斗场面为背景.&水浒传&的问世,为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②英雄传奇小说的主要作品.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是&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③杨家将小说两种&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第三节 神魔小说1.理解:神魔小说的繁荣原因.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神魔小说的题材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和六朝的志怪小说,而其文体渊源则主要来自宋代说话艺术.宋代说话中有说经一家,其中的说参请故事.说诨经故事.以及灵怪.神仙.妖术一类的话本,都为神魔小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明代三教合一局面的逐渐形式,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的放诞风气,也为神魔小说大量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明初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开了神魔小说先河,吴承恩的&西游记&为神魔小说提供了范本.徐仲琳的&封神演义&是明中期以后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2.主要作品及分类.1.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框架来自佛教和道教故事,由文人根据民间传说对其进行了改编和加工.重要的有&西游记&极其续书,以及&南海观音全传&&唐钟馗全传&等.2.讲史故事分化来,即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代表作品有&三遂平妖传&&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3.系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如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杨尔曾的&韩湘子全传&等.3.&封神演义&的内容及艺术.内容.许仲琳&封&100回,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它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书中通过武王和纣王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封建暴政的抨击和对仁君仁政的向往,并揭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宿命论思想,女人祸水观念及结尾处不分善恶全部封神的处理,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最主要的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妲妃的狡猾和残忍,杨戬的勇敢和计谋,申公豹的倒行逆施,哪吒的反抗精神等,都很生动.但书中的多数人物有概念化倾向.有些故事情节雷同.肤浅.语言也较平板. 第四节 明代小说批砰的繁荣与金圣叹1.明代小说批评兴起的原因.明后期由万历至崇祯的七十年间,小说理论批评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小说理论建设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和小说自身的原因.1)社会原因.明后期虽然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使整个国民经济日趋崩溃,但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工商业却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此地区正是宋代以来市民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基地.城市经济繁荣为市民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也相应地推动了小说理论批评的繁荣.2.思想原因.王阳明心学左派泰州学派,李贽等人启蒙思想推动下,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强调自我.蔑视权威及一定程度的平等观点.这些进步思想观点,使一批进步文人,以极大的热情.从全新的角度和观念来观察社会现象和小说作品,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关注小说创作的热潮.3.小说自身的原因.这时期的长篇创作逐渐从世代累积型过渡到文人独创型,文人创作成为当时小说创作主要生产方式,出现&金瓶梅&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和&封神演义&等一大批白话长篇,以及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小说.使小说从题材范围到艺术锤炼都有了突破性发展.小说创作的丰富多彩客观上为小说理论的繁荣准备了充分的研讨对象,而同时也向小说理论界提出了理论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任务.
2.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四大主要问题.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明代一些进步文人首先对小说的文学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如袁宏道认为六经和&史记&的文学价值反不如&水浒传&,这些观点在当时文坛如长空霹雳,另人振聋发聩,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为销售的正当地位大声疾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明代中叶随着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日益繁荣,创作上虚构问题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清晰揭示和深入引导.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也就成为当时小说理论的重要话题.如冯梦龙说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有其人.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当时长篇小说创作科学总结,也为长篇的创作理论上指出方向.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明以来的小说理论较深入地阐发了关于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问题.如叶昼的同而不同的见解就与黑格尔典型形象这一个之说不谋而合,早200年4,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明代以来,白话通俗小说兴起繁荣,小说语言通俗问题成为多数小说理论家共识.冯梦龙从小说为社会多数人服务的角度指出通俗性的重要,这些有关论述无论是对当时白话小说创作,还是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及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突出贡献是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认为&水浒传&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原因无非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屡屡指出&水浒传&写人物能写出一类人物的神理.说明他对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典型特征的高度.另一突出贡献是他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深入探讨&水浒传&结构和布局.首先把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在平点中还对&水浒传&的结构布局的技巧作了很多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小说的创作过程也作了深入的论述.这些评点中所表现出来的小说美学思想对后来的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第八章
明代拟话本小说第一节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特点和主要作品1.拟话本小说的产生过程.文体上看,小说家的话本是拟话本小说的先驱.早期的话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演时做提示情节使用,从明代后期的天启,崇祯年间,人们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小说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阅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拟话本或拟宋市人小说.2.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特点. 1,体制.从体制上看,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不大,重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题目.是故事的主要标志,宋代以后增加到七八个字甚至更多.2)篇首.通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可以点明主题,概括全篇大意也可以陪衬故事内容.3)入话.是篇首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4)头回.在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又称得胜头回或笑耍头回5)正话正文,正传.是话本小说故事的主体.有两个特点,一是正话的文字明显分为散文和韵文两部分,二是表演时的分回.6)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与本事的结局不同.话本的煞尾是附加的,具有相对独立性.2,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是想社会普通读者提供的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一方面,宋元话本说教成分开始增加,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另一方面,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使之能够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并且调整了早期话本中不甚雅观的文字,使拟话本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3.拟话本小说的主要作品..较为知名的有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天然痴叟的&石点头&,佚名的&欢喜冤家&等,能够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还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第二节 冯梦龙与&三言&1.①冯梦龙生平. 冯梦龙.字犹龙(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氏.顾曲散人.又常以墨憨子.墨憨斋主人署其编著.与其兄梦桂.其弟梦熊.称吴下三冯.毕生从事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代表作.&三言&②主要作品与文学思想.小说:长篇通俗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文言小说杂著&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太平广记钞&.戏曲&双雄记&.&万事足&.散曲&太霞新奏&.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拟话本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思想:受明末先进思潮代表李贽和公安派影响很大,是宣传进步社会文学思潮健将之一.其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将李贽的童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了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他明确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强调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以自然而然的情与代表封建社会意志的理相抗衡.他认为发于中情自然而然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其次,他明确地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的思想.他认为说话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通俗易懂.他还进一步提出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绘藻,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他力主将社会教化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三,从时代发展.文化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尖锐批评前后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理论,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批驳厚古薄今的说法,认为文学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强调小说的时代作用主要取决其社会教化功能.可以说冯提倡通俗文学的目的全在于希望以此来矫正世风时弊,表现出他以文学为手段干预社会生活的初衷.2.简单运用:&三言&的思想内容.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与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三言&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进行大胆质疑,是明末好货好利进步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大规模反映.&施润泽滩阙遇友&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小手工业者的发家史.同时也设身处地地描绘了经商活动的艰辛.&杨八老越国奇逢&中,塑造一个被倭寇掳去终回到祖国的爱国商人形象.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1)&三言&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于程朱理学所规定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2)将真情说全面贯彻到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全面讴歌了纯真爱情的伟大和力量.第三,作者还进一步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感情上互相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与莘瑶琴之间能从嫖客和妓女的关系发展到真正的恋人关系,正是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达到相互尊重的理想自由爱情.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三部书中很多故事从市民阶层的角度,以市民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社会上各种黑暗现象和不公正问题提出了揭露和抨击.在&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深刻揭露了那些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的高官,抨击了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 3.简单运用:&三言&的艺术追求.雅俗共赏.1)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作者往往从生活潜流中捕捉故事题材,并加以合理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其情节安排的具体特点有三:一是较多地运用偶然和巧合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加剧矛盾冲突,使小说主题更为鲜明.二是善于运用各种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丰富情节,增加戏剧性.三是悬念的设置和伏笔的安排,使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造成强烈的艺术魅力.2)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秦重,蒋兴哥等,都栩栩如生.其重要方法是:一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是通过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三是施加精微细腻的心理描写,四是不饰雕饰,五是运用对比,映衬,烘托等手段.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段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的过程当中,拟话本小说的人物塑造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在语言使用方面更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三部小说中基本上使用的是通俗晓畅的白话,显得比较典雅又不失其通俗.使小说富有较浓的生活气息,同时,在句法上尽量采用短句,节奏感较强.第三节 凌鞒跤&二拍&1.①凌漾初生平.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精通诗文词曲.②凌漾初主要作品.著有诗文集&国门集&.传奇&雪里荷&.&合剑记&.&乔合衫襟记&等3种.杂剧&红拂三传&.&虬髯翁&等8种.戏曲理论著作&谭曲杂札&.&曲律&.戏曲散曲集&南音三簌&及其诗文杂著20余种.影响最大的还是&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二拍&所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较深入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不仅反映明中叶后要求开放海禁时代愿望,且直接形象地揭示商品的巨额利润产生于异地交换的流通领域这一重要经济学原理.不仅具有文学的欣赏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珍贵材料.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1)在继承&三言&关于婚姻自由,自主结合思想的基础上,&二拍&更加突出了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并对她们自主婚姻给予充分的肯定.&同窗友弄假作真&对女子在婚姻问题沙锅内的独立和自主地位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完全体现了妇女解放的呼声.2)婚姻问题上的男女平等思想.将婚姻中男女平等的挂念更为完全的予表述.3)对传统贞洁观念突破. &二拍&进一步发展&酒下酒赵尼媪迷花&贾秀才妻子遭流氓骗奸,贾不但没有责备,而夫妻合伙杀了仇人,表达这个观念.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作者眼中,生存的社会几一无是处,他把自己锐利的锋芒指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这里有贪赃枉法的官吏,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写常州太守掠夺&金刚经&.有对儒家文化大师的鞭挞等等,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3.运用:&二拍&创作个性及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三个贡献.1)头回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早期话本有些与正话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而到了这里,头回便成了拟话本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实践在后来的拟话本小说中基本上定型.2)在韵语的使用上,结束了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创的诗词韵语,使韵语与散文部分的叙述互相呼应,相得益彰,也更有个性.3)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以及贯穿全书各篇的作者的精彩议论,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第九章 明代戏剧
第一节 明代戏剧概况1.明代戏剧的剧种及流变.杂剧和传奇. 杂剧的形式比元有一定的演进,具体表现在:1)结构上,明代杂剧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程式,结构比较自由.2)曲调上元杂剧全用北曲,而明杂剧则兼用南曲,还有专用南曲的南杂剧.3)演唱方式上,明杂剧打破了元杂剧一个角色唱到底的模式,有时对唱,有时轮唱,有时合唱,比较自由.4)元杂剧的题目正名一般是在一剧之末,明杂剧有的将其提前到第一折前.明代传奇与杂剧在形式上的区别更加明显:第一,在体制规模上明杂剧虽然较元杂剧有所突破,但规模仍然不大.而明传奇在体制规模上更加自由和庞大.第二,在曲调曲牌上,杂剧一折用一套曲子,都要用同一宫调.传奇则不受这种限制,可以借宫犯调.由于明代传奇在体制上又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得它在形式上更活泼,规模宏大.从南戏向传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带有地方风格的不同声腔.嘉靖年间就有了所谓的四大声腔2.明代戏剧的三个特征. 1,数量众多.明杂剧传奇的体制革新为其创作和舞台演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使其在数量上形成了很大的规模.2,题材多样.数量多,为题材多样提供有力保证出现了元杂剧中极为少见的讽刺喜剧和反映但是重大事件时事剧,而且在数量上相当可观.3,审美风格的雅化.剧作家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客观上提高戏曲社会地位和艺术品格.文人及其情趣大量参与投入,提高了戏剧的文化层次,也将戏剧的发展推向了绝路. 3.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明前期戏剧.明初到嘉靖之前,其中又以永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的戏剧作为元杂剧的余波,杂剧形式仍是戏剧形式的主流.部分的藩王和王室加入到剧作家的行列,造成明初杂剧极为浓重的道德伦理色彩和神仙道化倾向2.明中期戏剧.嘉靖和隆庆两朝,明代戏剧的复俗时期.两重要变化,传奇取代杂剧的主导地位,与前期比,这时期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出现前所未有的讽刺剧和时事剧. 3.明后期戏剧.万历到崇祯四朝,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包括汤显祖在内的绝大多数优秀戏剧作家和作品都集中在这个时期.有几个特点:第一,此期出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第二,晚明戏剧传奇的主导地位愈加稳固,第三,戏曲藜芦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第二节 明代杂剧1.①明初是杂剧艺术的高潮.因元杂剧余波所及,同时也与明初统治者的提倡和参与有关. 朱权与&太和正音谱&.记录元及明初的杂剧剧目,品评部分作品,列出北曲曲谱,是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朱有敦与&诚斋乐府&(见教材略)2.明中期杂剧的转变期.明中期杂剧处于转变时期.元杂剧的余波影响至此已经荡然无存.与传奇相比,杂剧在这个时期明显处于颓势.这个时期作家作品都不多,只有几个著名作家如王九思.康海.徐渭.冯惟敏等,尚能在内容.风格和体制继往开来,对杂剧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康海与&中山狼&该剧中山狼恩将仇报的故事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官场及社会上尔虞我诈的面貌,同时也嘲笑了迂腐懦弱的东郭先生,它的出现标志明代中期杂剧起色复苏的开始.徐渭与&四声猿&.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在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很突出,有杂剧集&四声猿&,&四&中最杰出的剧本是&渔阳弄&又叫&阴骂曹&,&四&在剧本的形式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1)大胆突破南北戏界限,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中,完成较早的一部分杂剧合集.2)在王九思&中山狼院本&所开创的一折短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发昌的&水浒记&等,表现传奇这一剧展,成第一个大量写短剧作家种已完全走向雅化,变成了文人玩.3)&女状元&开南曲写杂剧先例,弄文字技巧的工具和案头之作,也南杂剧从此大兴. 使传奇走向了僵化和没落. 3.明后期杂剧. 第十章 汤显祖 第一节 生平.①明杂剧的巩固时期.明后期是思想和创作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虽然在规1.汤显祖生平.字义仍,号海若 模上不能与传奇相比,但就自身2.汤显祖的思想.包括儒,道,释几而言,中期作家所开创的杂剧体个方面.最初罗氏对程朱理学的制风格的转变至此已经完成,得叛逆和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对到巩固和发展. 他的思想形成有较大影响.李贽②创作南杂剧为主的作家.有陈和达观在晚明思想界被称为两大与郊,沈王景等 教主,对于汤显祖叛逆人格和反抗③创作北杂剧为主的作家.以创礼教精神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作北杂剧为主的作家有王衡,沈3.汤显祖主要作品.传奇&紫箫记自征,孟称舜等 &&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④兼写南北杂剧的作家.兼写南梦记&&邯郸梦记&五种,后四种代北杂剧的作家有叶宪祖,王骥德,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吕天成等 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又合称临川四第三节 明代传奇 梦或玉茗堂四梦.1.明前期传奇.成化.弘冶以后,第二节 &牡丹亭& 传奇作品的陆续出现.成化.弘1.&牡丹亭&的故事取材及汤显祖治年间台阁大臣丘睿.邵灿的作的改遗.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参品开始.传奇作品陆续出现.丘考六朝志怪小说的还魂故事改变睿、邵灿成为这个时期传奇创作而成.经过一番生花妙笔,传统的的核心人物。 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2.①明中期传奇的新变及三大反映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传奇的出现.嘉靖年开始,明代传尖锐冲突.1)作者有意强调了双方奇无论在内容题材还是在声腔门第的差异,以反对将门第作为婚的演变沙锅内都发生了根本性姻筹码的封建意识.2)有意将人物的转变,标志就是里开先&宝剑记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中去.第三,&和梁辰鱼&浣纱记&这三大喘气作者着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实的出现.) 现的艰难历程.吴江派以吴江人沈王景为代表2.&牡丹亭&的社会意义.从宋代的,强调传奇创作须合律依腔,推开始,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崇语言本色,注意传奇创作的舞地位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带来台表演特殊性的一个戏剧创作的后果就是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流派.) 说成是天理,在此背景下,那些具②李开先与&宝剑记&.林冲被逼有个性色彩的人物成了受到社会上梁山的故事。 唾弃的丑类,&牡丹亭&就是当时用③&鸣凤记&.写严嵩与忠义之士文学艺术形式参与这一思想斗争的斗争故事,是中国戏曲史上第的伟大作品.他明确提出用充满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个性色彩的情去抵制和战胜为统时事剧,具有很大的开创意义。 治阶级服务的所谓天理,更让那些④梁辰鱼与&浣纱记&.原名&吴理学家,道学家无法接受的是,&牡越春秋&,写范蠡协助勾践灭吴丹亭&中的情的实体就是理学家的故事,对昆山腔剧本的发展和难以启齿的性欲.作者把男女之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间的正常性欲作为爱情产生的源3.明末①传奇创作的繁荣时期. 泉和动力.正因为如此,作品所提②沈Z与吴江派.明末以沈Z为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代表的传奇派别,特别注重戏曲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格律的派别.其曲论核心是强调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的思想和社会深度.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3.杜丽娘的艺术形象.她是剧中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第一女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Z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她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如沈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自晋.沈自征).门生(如吕天成.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如同一只关在卜世臣.叶宪祖及其弟子袁于令)笼中的小鸟.然而,这种生存环境及追随者王骥德.范文若等,故这没有给这种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江派. 到梦中去寻找自己的理想.致使③临川派作家.明末以汤显祖为她不得不对着那棵自己爱人象征代表的传奇派别.汤显祖强调曲的梅树发出生则恋,死则葬的内心意,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反对吴倾诉,她又绝不甘心继续接受陈最江派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其主良的礼教培育,又不甘心就此死去要追随者有吴炳.孟称舜.阮大,死前将自画小像放在太湖石上等铖等.他们大多只继承了汤显祖待梦中情人.进入鬼蜮的她由于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束离开封建礼教的直接管束而显得缚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显祖注重更为大胆,更为痴情.她能为爱情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汤而死,更愿为爱情再生.复生后的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的传奇作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家,江西临川人,所以人们称汤显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承认,应当冲祖及其追随者为临川派.④其他她积极主动的行动中看到作者继作家.吴江.临川两派以外较为续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 知名的传奇作家有高濂.周朝俊4.&牡丹亭&的浪漫主义艺术成就.孙钟龄等.其中高濂的&玉簪记.1)作者为作品所规定的勾画一个&.周朝俊的&红梅记&.孙钟龄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东郭记&,均为戏剧舞台上盛演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她必然不衰的剧目.此外,明代戏曲中还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这有骈俪一派,他们讲求辞藻和用就是作者在剧中使用的炉火纯青事,于隆庆.万历间蔚为大观,有的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该剧在张凤翼的&红拂记&.屠隆的&彩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毫记&.梅鼎祚的&玉合记&.许自想色彩,如惊梦回生等情节.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正是该剧戏剧结构的骨架和支柱所在.2)作者本人的抒情诗人气质,也为本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增色不少.全剧充满抒情诗的色彩和意境.作为诗的国度,从元代开始戏曲作家就能够将诗的语言和意境运用到戏剧创作当中,而汤显祖在这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以抒情诗的手法去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为脍炙人口的是惊梦中[皂罗袍]一曲,这是剧中杜丽娘情绪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历来为世人所称颂.第三节 &临川四梦&解析 1.&紫钗记&--希望的春天之梦. &紫钗记&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倾向.集中批判了卢太尉的卑鄙奸诈,联系作者个人遭遇,可把对卢的批判看成是作者用来影射他对张居正等的批判,霍小玉的梦境虽然极为短促,但却是点睛之笔,她是一个春天之梦,像一个满载希望的风筝,一旦狂风骤起,便立刻会被刮的无影无踪.2.&牡丹亭还魂记&-炽热的仲夏夜之梦.&牡丹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倾向.&牡丹亭还魂记&作者多年来对现实的不满,对社稷的忧心,对身世的愤满,使他的情感犹如火山一样喷发而出,把作品的梦境燃成一片灿烂的极光.杜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牡丹亭&正象杜的写容一样,是要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他炽热的热情,剖白自己的忠贞和追求!3.&南柯梦记&――秋天的失落之梦.&南柯梦记&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倾向.&南&的出现似乎很突然,它标志着作者从对真情与梦境的讴歌转向对二者的忏悔.作品就是他自我批判和痛苦情绪反映,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情欲本身.之所以产生异化,作者看来,就是因为情欲的泛滥.通过这一批判,汤显祖自己似乎也情了梦觉从此要撒手人寰,像秋风扫落的树叶.4.&邯郸梦记&――冬天的冰之梦.
&邯郸梦记&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倾向.&邯郸记&汤创作的又一高峰,他把他的描写梦境的艺术发挥到了美妙绝伦的地步,想深刻揭示这样一个道理:情与梦是永远不能被摆脱的,它们就是人生.既然人的本质是追求,那么也无须诅咒追求.在经历了这样长久的困惑这后,终于从情和梦的纠缠中走了出来,作者把眼光重新投向了现实,永远地沉默了―他的心走向了冰的世界. 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代诗歌
第一节 清初遗民诗人理解: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1.可以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予故国哀思.2.作品多表现民众在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作品自然流显露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诗歌呈现出大方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4.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顾炎武的生平: 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著有:&亭林诗文集&,存诗400首.另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诗歌的特点: 1.他现存四百余首诗歌中,有剧烈的家国兴亡感慨特征2.他以忧国忧民的真实深挚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将晚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屠戮行为和汉族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熔为一炉,再现于纸上.(因此被人称作一代诗史.)如&京口即事&记叙了史可法督师扬州时,明朝爱国臣民对收复失地的希望和自信心3.他的诗歌风格雄壮悲壮,苍凉沉郁,言语却又朴素自然.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 吴嘉纪的生平:字宾贤,号野人.著&陋轩诗&.晚年其诗得到王士.周工亮的推崇而名声大噪.诗歌的特点:1.其诗在表现明清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和亡国之痛方面,与顾炎武大致相同2.其诗中可以较多地反映滨海地区民众的苦难生活3.其诗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歌风格,自然质朴,浑然天成,不藻绘,在清初具有独特风格.屈大均的生平: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著有&广东新语&.&翁山诗外&.&道援堂集&.&翁山文外&等.他与顾炎武.吴嘉纪相侪,又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而以屈为三家之首.诗歌的特点:1.人格诗风非常接近李白.诗风潇洒飘逸.2.诗&壬戌清明作&末二句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抒发诗人壮志未酬.欲归无所的亡国之痛,悲凉感人,称清初遗民诗绝笔.其他清初遗民诗人:王夫之.黄宗羲.阎尔梅.钱澄之.杜F.陈恭尹.归庄等.第二节 清初入仕诗人钱谦益的生平: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东涧遗老.著&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清代诗歌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创始人.诗歌创作:1)他倡导宋元诗歌,又能兼融唐诗之长,故能汇唐宋诗歌风格为一炉,构成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沉思,音雅而节和,味浓而色丽的特征2)他的&投笔集&中和杜甫&秋兴&的104首诗,寄予心迹,表达忧国之情.其中尤其广为传诵的是&后秋兴&之十三,代表他前期诗歌的最高水准.表达了清室巩固后汉族文人复国无望的深切悲哀.在艺术上,技巧圆熟,言语华艳而又沉郁,富有形象性和暗示性吴伟业的生平:字骏公,号梅村.著有&梅村家藏稿&.诗歌长于七言歌行,有梅村体之称.前期诗歌有一代诗史之誉.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他为劝导先路者.
诗歌创作:1)其前期作品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成就,诗风苍凉凄楚,风骨遒劲2)前期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写得真实委婉,感人深切,故有一代诗史之誉.代表作&圆圆曲&3)他的诗歌多为五言七言古体,尤长于七言歌行,有梅村体之称.其歌行体诗歌在叙事方面遭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但在用事和辞藻方面则接近李商隐,构成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言语华美.律度严整的特征4)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他为劝导先路者.龚鼎孳(略).南施北宋.施润章和宋琬,二人由明入清,时常在诗歌中流露出惊悸之感.如宋的&初秋即事&.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为清明广大的乱世服务,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样的文学思想.但诗中时常流露惊悸之感.第三节 王士G与清前期其他诗人王世G的生平与创作: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渔洋诗话&.成名作&秋柳&.他提出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标志着诗人诗歌与现政权的协调转变的根本完成.其作品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中多为七言绝句.其诗风古淡自然,清爽蕴藉.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爽的境界和委婉蕴藉的言语,从而更增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倡导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缺点.赵执信.查慎行对神韵说纠正:赵执信:著有&谈龙录&批判王世G神韵说缺乏真情实感.2.诗路宗法唐人.查慎行: 1.清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最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资料61等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部分文学流派【复古倾向...2、 诗歌作品: 收入 《剑 南诗稿》 ,今存 9200 多首,古代作家中最多产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范成大、尤袤、陆游之一) , 《剑南诗稿》9200 多首,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多产的...  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35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 ...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 久 37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 (黄p二陈) 之...  4页 免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 9页 免费 安全资料表格 1页 免费喜欢...数量最多,也最有特 色。 【综? “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 1、以学杜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p二陈)之说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 2 代表西昆体的杨...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p二陈)之说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 9页 免费 安全资料表格 1页 免费喜欢...数量最多,也最有特色。 【综? “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 1、以学杜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打印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p二陈)之说的...  也是古代曲学的开 山之作 35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 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 簿》 36 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 多的作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