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访华与本文所写的泰山日出视频有什么关系

泰山日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司徒雷登的燕大三十年李响1918年末,在金陵神学院执教的司徒雷登受到邀请,以北京几所小规模的教会学院为基础创立一所联合大学。新学校的名字定为“燕京”。全部家当不过五间课室、三排宿舍、两层德国厂房改装的课堂和实验室。眼前的情景告诉他,他必须亲自出去“乞讨”了。他周旋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官员、亨利?福特父子等顶级富豪之间,有钱人一看见他就问,又是来借钱吧?司徒雷登也几乎把中国权贵拜访遍了,包括张作霖、张学良、段祺瑞、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等。为了找校址,司徒雷登骑着毛驴踏破北京,终于看中了西山脚下废弃的皇家园林淑春园。经过司徒雷登一番努力,燕大最终得到了一片将近一百七十公顷、有山有水的校园,这里从此被称为“燕园”。日,司徒雷登校长就职典礼的现场空空荡荡。“五四”之后的一个月来,学潮风起云涌,刚成立不久的燕京大学也参与其中,大批学生被捕,6月8日这天被捕的学生们获释,所有人都去监狱迎接“英雄”了。司徒雷登深受震撼,第二天他接见了被捕学生,大赞他们的爱国行为。从那时他意识到,燕京大学必须跟着中国的新潮流走。他为燕大制定了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是由圣经中的两句话融合而成的。1926年,司徒雷登率先响应南京政府的要求,聘请中国学者为校长,自己改任校务长,以表明燕京大学受中国人领导,但燕京师生始终把他当作灵魂人物,很多人仍习惯以校长称呼他。建校十年来,司徒雷登陆续聘请到郑振铎、俞平伯、顾颉刚等一流学者,各院系主任基本都由中国教师担任。不到十年时间,燕京师资就与北大、清华呈三足鼎立之势。司徒雷登说过:“我的任务,就是让老师尽可能自由地去从事他们的工作。”司徒雷登1922年即宣布废除学生必须参加宗教仪式的旧例,几年后将宗教课改为选修,单独成立神学院,与日常教学完全分离。燕大学生不用像其他中国大学那样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也不用唱赞美诗。1926年夏秋,燕京大学迁入西山脚下的新址。燕园的设计仿皇家园林风格,以玉皇山塔为东西轴线的对景,建筑群按此中轴线分布。建筑内部完全现代化,外部模仿中国古代宫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园中矗立着华表、石狮、石碑、石雕等。参观的人无不夸奖这是中国最美丽的校园。司徒雷登得意地说:“听得多了,我自己也渐渐这么觉得了……校舍本身就象征着我们的办学目的: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燕京大学学男生宿舍的七个宅院以“德才均备体健全”七个字冠名,分别为德斋、才斋等;至于校园中那座倒映着博雅塔影的湖,各位教授提了很多名字,互相不能说服,最后索性叫未名湖。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潮的看法,与胡适等学者正相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政府急令各校不得停课游行。司徒雷登带着几百燕大师生上街,他走在队伍最前面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春,司徒雷登招待了新选举出的学生会干部黄华、龚澎等人,半年之后,这些学生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1937年春,司徒雷登邀请斯诺为二百多名学生放映了他在苏区拍摄回来的影片。燕大学生第一次看到红旗下的中国,看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影像。抗战爆发后,在司徒雷登支持下,燕大开启了投奔解放区的洪流。他的专车还为解放区运送了五部收发报机,三箱空气电池,一台内燃发电机,一批照相器材、医药用品和汽油、机油、电线等物资。年,燕京大学存在三十三年,培养出黄家驷、侯仁之、吴阶平、黄昆等两院院士五十余人;费孝通、周汝昌、萧乾、孙道临等名家不胜枚举。晚年的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燕京现在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自由,我仍然觉得多年的金钱和汗水没有白费。整整三十年,燕大作为一个高等学府释放了无穷的力量,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摘编自《璀璨的燕大三十年》)相关链接:①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闻一多1946年《最后一次演讲》)②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毛泽东1949年《别了,司徒雷登》)③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他的遗愿,出生在杭州的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著名历史学家林孟熹评价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周逸峰《“再见司徒雷登”,历史划了个圆满句号》)【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燕京大学诞生之初校园的“寒酸”到建成“中国最美丽的”燕园,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司徒雷登奔走各地,周旋在富豪、权贵之间,四处募捐,付出了巨大努力。 B.为证明燕京大学接受中国人的领导,司徒雷登聘请了中国学者做校长,各院系主任基本由中国教师担任,自己改任教务长,但依然被燕大师生当做是事实上的校长。 C.司徒雷登在领袖、政治家毛泽东笔下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象征;在学者、民主人士闻一多眼中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心中他的形象反差极大。 D.司徒雷登一直支持燕京大学师生的爱国行动,甚至亲自带领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这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使燕京大学释放了无穷的力量。 E.新中国建立前司徒雷登作为美国驻华大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人去理他;半个多世纪后又出现在中国公众的视野里,历史给了人们一个全面再评价他的机会。【小题2】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3】司徒雷登执掌燕京大学三十来年,推行了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4】司徒雷登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司徒雷登的燕大三十年李响1918年末,在金陵神学院执教的司徒雷登受到邀请,以北京几所小规模的教会学院为基础创立一所联合大学。新学校的名字定为“燕京”。全部家当不过五间课室、三排宿舍、两层德国厂房改装的课堂和实验室。眼前的情景告诉他,他必须亲自出去“乞讨”了。他周旋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官员、亨利?福特父子等顶级富豪之间,有钱人一看见他就问,又是来借钱吧?司徒雷登也几乎把中国权贵拜访遍了,包括张作霖、张学良、段祺瑞、冯玉祥、宋子文、孔祥熙等。为了找校址,司徒雷登骑着毛驴踏破北京,终于看中了西山脚下废弃的皇家园林淑春园。经过司徒雷登一番努力,燕大最终得到了一片将近一百七十公顷、有山有水的校园,这里从此被称为“燕园”。日,司徒雷登校长就职典礼的现场空空荡荡。“五四”之后的一个月来,学潮风起云涌,刚成立不久的燕京大学也参与其中,大批学生被捕,6月8日这天被捕的学生们获释,所有人都去监狱迎接“英雄”了。司徒雷登深受震撼,第二天他接见了被捕学生,大赞他们的爱国行为。从那时他意识到,燕京大学必须跟着中国的新潮流走。他为燕大制定了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是由圣经中的两句话融合而成的。1926年,司徒雷登率先响应南京政府的要求,聘请中国学者为校长,自己改任校务长,以表明燕京大学受中国人领导,但燕京师生始终把他当作灵魂人物,很多人仍习惯以校长称呼他。建校十年来,司徒雷登陆续聘请到郑振铎、俞平伯、顾颉刚等一流学者,各院系主任基本都由中国教师担任。不到十年时间,燕京师资就与北大、清华呈三足鼎立之势。司徒雷登说过:“我的任务,就是让老师尽可能自由地去从事他们的工作。”司徒雷登1922年即宣布废除学生必须参加宗教仪式的旧例,几年后将宗教课改为选修,单独成立神学院,与日常教学完全分离。燕大学生不用像其他中国大学那样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也不用唱赞美诗。1926年夏秋,燕京大学迁入西山脚下的新址。燕园的设计仿皇家园林风格,以玉皇山塔为东西轴线的对景,建筑群按此中轴线分布。建筑内部完全现代化,外部模仿中国古代宫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园中矗立着华表、石狮、石碑、石雕等。参观的人无不夸奖这是中国最美丽的校园。司徒雷登得意地说:“听得多了,我自己也渐渐这么觉得了……校舍本身就象征着我们的办学目的: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燕京大学学男生宿舍的七个宅院以“德才均备体健全”七个字冠名,分别为德斋、才斋等;至于校园中那座倒映着博雅塔影的湖,各位教授提了很多名字,互相不能说服,最后索性叫未名湖。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潮的看法,与胡适等学者正相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政府急令各校不得停课游行。司徒雷登带着几百燕大师生上街,他走在队伍最前面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春,司徒雷登招待了新选举出的学生会干部黄华、龚澎等人,半年之后,这些学生发起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1937年春,司徒雷登邀请斯诺为二百多名学生放映了他在苏区拍摄回来的影片。燕大学生第一次看到红旗下的中国,看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影像。抗战爆发后,在司徒雷登支持下,燕大开启了投奔解放区的洪流。他的专车还为解放区运送了五部收发报机,三箱空气电池,一台内燃发电机,一批照相器材、医药用品和汽油、机油、电线等物资。年,燕京大学存在三十三年,培养出黄家驷、侯仁之、吴阶平、黄昆等两院院士五十余人;费孝通、周汝昌、萧乾、孙道临等名家不胜枚举。晚年的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燕京现在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自由,我仍然觉得多年的金钱和汗水没有白费。整整三十年,燕大作为一个高等学府释放了无穷的力量,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摘编自《璀璨的燕大三十年》)相关链接:①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闻一多1946年《最后一次演讲》)②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毛泽东1949年《别了,司徒雷登》)③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他的遗愿,出生在杭州的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著名历史学家林孟熹评价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周逸峰《“再见司徒雷登”,历史划了个圆满句号》)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燕京大学诞生之初校园的“寒酸”到建成“中国最美丽的”燕园,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司徒雷登奔走各地,周旋在富豪、权贵之间,四处募捐,付出了巨大努力。B.为证明燕京大学接受中国人的领导,司徒雷登聘请了中国学者做校长,各院系主任基本由中国教师担任,自己改任教务长,但依然被燕大师生当做是事实上的校长。C.司徒雷登在领袖、政治家毛泽东笔下是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象征;在学者、民主人士闻一多眼中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心中他的形象反差极大。D.司徒雷登一直支持燕京大学师生的爱国行动,甚至亲自带领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这在学生身上激发出了光辉灿烂的精神火花,使燕京大学释放了无穷的力量。E.新中国建立前司徒雷登作为美国驻华大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人去理他;半个多世纪后又出现在中国公众的视野里,历史给了人们一个全面再评价他的机会。小题2: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3:司徒雷登执掌燕京大学三十来年,推行了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小题4:司徒雷登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遥寄张爱玲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这是《金锁记》里开头的一段。我现在正是带着满头的白发,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
  最初接触张爱玲的作品和她本人,是在一个非常严峻的时代。
  1943年,珍珠港事变已经过去一年多,上海那时是日本军事占领下的沦陷区。当年夏季,我受聘接编商业性杂志《万象》,偶尔翻阅《紫罗兰》杂志,奇迹似的发现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是谁呢?我怎么能够找到她,请她写稿呢?正在无计可施时,张爱玲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那大概是七月里的一天,张爱玲说有一篇稿子要我看看,那就是随后发表在《万象》上的小说《心经》,还附有她手绘的插图。会见和谈话很简短,却很愉快。我当时的心情,至今清清楚楚,那就是喜出望外。
  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灿烂的高峰,转眼间红遍上海。这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因为环境特殊,清浊难分——那时卖力地为她鼓掌拉场子的,就有些背景不干不净的报章杂志,兴趣不在文学而在于替自己撑场面。上海沦陷后,文学界还有少数可尊敬的前辈滞留隐居,他们大都欣喜地发现了张爱玲,而张爱玲本人自然无从察觉这一点。郑振铎隐姓埋名,典衣节食,正肆力于抢购祖国典籍,用个人有限的力量,挽救“史流他邦,文归海外”的大劫。他要我劝说张爱玲,不要到处发表作品,并具体建议:她写了文章,可以交给开明书店保存,由开明付给稿费,等抗战胜利后再印行。可是我和张爱玲交情一般,不便深言。也是事有凑巧,不久我接到她的来信,说中央书店愿意给她出一本小说集,向我征询意见。我顺水推舟,给她寄了一份店里的书目供她参阅,说明如果是我,宁愿婉谢垂青。她的回信很坦率,说她的主张是“趁热打铁”。
  1952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张爱玲应邀出席。会场在一个电影院里,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苏东坡的词句“高处不胜寒”。那时全国最时髦的装束,是男女一律的蓝布和灰布中山装。张爱玲的打扮,尽管由绚烂归于平淡,比较之下,还是显得很突出。抗战结束,夏衍回到上海,就听说沦陷期间出了个张爱玲,解放后,他正好是上海文艺界第一号的领导人物。这就是张爱玲出现在文代会上的来龙去脉。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夏衍亲自兼任所长,我被委任为他的副手。他告诉我,要邀请张爱玲当编剧,但眼前还有人反对,只好稍待一时。我还来不及把消息透露给张爱玲,就听说她去了香港。夏衍一片惋惜之情,却不置一词。
  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不无缺陷的好传统。好处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短处是无形中大大削减了文学领地。譬如建筑,只有堂皇的厅堂楼阁,没有回廊别院、曲径通幽。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了,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张爱玲的文学生涯、辉煌鼎盛的时期只有两年(1943年-1945年),是命中注定:千载一时,“过了这村,没有这店”。幸与不幸,难说得很。
  张爱玲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毫不足怪。这绝不等于“不能为同时代的中国人所认识”。
  三十年风驰电掣般过去了,我多么期待能看到她新的《金锁记》,新的《倾城之恋》。我在北方湛蓝的初冬,万里外,长城边,因风寄意,向张爱玲致以良好的祝愿,亲切的问候。
  日,完稿于北京颐和园左近
(选自《读书》,有删改)
1.开篇引述《金锁记》开头的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这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其中作者的“喜”和“忧”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以来观点看,张爱玲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感慨人生“幸与不幸,难说得很”,结合文中所述,简要说说你对张爱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踩点热练】(一)1.(1)(“我们”)难过(或:不快;或:兴会完尽的不快)& (“父亲”)悲怆(或:艰难度日悲怆)& (2)(庆幸)不再如父亲般艰难度日。(这道题只要细读上下文就能回答)2.答案要点:①很有责任心;②很有能力;③能独立承担家庭责任;④安分守己,安于现状;⑤艰难地独立维持生计。(请注意,本题只要求归纳“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没有要求简要分析)3.①文中的“新年”犹如一道难关,将父亲置于“新年”这一环境中,更能表现人物人性格特点;②通过父亲如何艰难地度过年关的描写,更真切形象地表达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请特别留心第③⑧两段)4.C、D(C项突出父亲的能干;D项“踱步”与“跪拜”不构成对比)二、答案:(1)它让作者感到了生命恬静的欢乐。讲析:此题考查整体认知能力。(2)为下文点明“对一切生命的感悟”作铺垫。讲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3)①生命中充满着欢乐②应以恬静而坦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讲析:需要从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A、B、C。讲析:本文的基调是“欢乐恬静”,没有“激昂奋发”,D项错;没有对比,表现的是一种恬静坦然的人生态度,因此E项错;不是“夕阳虽好近黄昏”的意境,F项错。三、& 5.(1)突出时间的久远;(2)前后照应,结构全文,表现对美好春天的渴望。、&&& 6.BCE【笑傲考场】一、12.这句话写老屋的阴暗,反衬了冬夜里父亲为儿子们煮豆腐的热气腾腾的情景(答至此意2分),突出了父亲对儿子们的怜爱、呵护之情(答至此意3分),也突出了“我”内心因享有父爱而产生的融融暖意(答至此意4分)。13.①冬夜,父亲为“我们”煮白豆腐。②冬天月夜,“我”和好友欢聚,畅游西湖。③台州冬日,妻儿在家中窗口笑迎“我”回家。(每点2分。对三个情境的概括要准确、具体、简练,不够准确具体,或过于冗繁,酌情扣分)14.①通过对三个发生在冬日情境的回忆,抒发了对曾经拥有的亲情、友情的无限眷恋和珍惜,也表达了对人世变化的感伤。(此问5分,答出“眷恋、珍惜亲情和友情”意得3分,答出“感伤”意得2分)②本文的语言风格:质朴(或朴素),含蓄(或隽永)(此问2分,“质朴”、“含蓄”意各占1分)二、17、对事物的思考选择和处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或:对进步正义事业的审视思考,对理想的执著追求)18、不矛盾,前面是就生命的长度和表象而言,“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每个人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几十年.后者是就生命的内涵而言,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过法,作为和影响,他们的生命呈现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19、①每个人的生命由时间组成(或:人从生到死,要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②时间将使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或:时间将使择业相同的人因生活态度、目的不同而成就不同);③时间将证明为人类向上向前的理想而献身者的伟大价值和伟大意义。20、第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理由有二:①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如此如此”开头,与上文“寻找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承接,文意顺畅;“就是这种人”,与下文“这种人”紧密相接,语义连贯。②“历史上的释迦……”后置,是为了突出前面的“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这种意味更能强化本段“这种人物的生命似乎不受时间限制”的主旨。21、(1)先写一般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认为“一个人活下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再写到不同人在同样的时间里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而上升到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命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由浅入深,由一般到典型来阐释时间对人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前后行文多有照应,相互呼应,结构活泼整饬。(2)语言朴素、清新,贴近生活。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排比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三、16.选择了一个雪花飘飞的冬夜,重点突出了火盆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静谧和温馨,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17. (1)为了刻画陌生人凶残而丑恶的嘴脸,从其熟练的动作来看,他是一个惯犯,一个惯犯也看不出老夫妇的破绽,从侧面衬托出老夫妇感情的投入与逼真。(3分)(2)一来歹徒以为楼上有更贵重的东西,二来如果楼上有人会对其作案造成威胁,他必须去探个究竟。(2分)18. 两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就死了,因为儿子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促使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总念叨着儿子,关心着儿子,保护着儿子。小说这样的设置,把老夫妇对儿子真切的感情和深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另外,整篇小说都是按照老夫妇的儿子在楼上学习而展开的,但是到最后楼上根本就没有人,是空的,令人出乎意料之外,这是小说悬念设置最成功的地方。(2分)四、14.本文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泰山日出的情景,但作者决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泰山日出”既隐喻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表达了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期盼之情。【解析】表面上看,描写泰山日出,的确与欢迎泰戈尔没有关系,然而作者的充满激情的文字下面却充满了对泰戈尔倾心的盼望和热烈的迎候。【评析】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与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创作讲究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无关的不写。这个思路也可以反过来用于散文的欣赏,作者用大量篇幅来写的肯定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东西。15.文中的“巨人”是诗人的化身,具有内心充满激情、充满期盼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一形象,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泰戈尔来华的强烈的期盼,表达对泰戈尔的崇高的敬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豪放的性格与奔放的激情。【解析】文中的“巨人”是抒情主人公,可以看成是作者的化身。刻画这一形象的目的就在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结合文中“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等语句,不难理解其用意。 【评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要善于抓住散文中抒情的句子,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因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6.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引人入胜的作用。具体说来就是引出下文对“云海”景象的描绘。【解析】日出前的天是阴沉铁青的,作者对日出前的叙述虽然细致,但是平淡得并不让人称奇。可接下来,“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一句话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他的欣喜若狂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境界。于是引出接下来的“云海”的景象。【评析】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所谓“结构作用”,通常指的是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前呼后应等。解读这类句子时,首先在大略把握文义的基础上,寻找要理解的句子与相关部分的语义联系,并以此为据确认其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按题目的指令进一步揣摩语义,提取要点。17.①夸张而奇异的想象。想象自己变成了个巨人,面朝东方,朝拜、祈祷。并且在文章中,作者不着重描写太阳喷薄而出的实景,而是着重写想像中的奇景。②语言充满激情。《泰山日出》几无实记之句,通篇都笼在一个“情”字里。如“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等句子,充满激情而又不失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感,体现出了自然的美好和伟大。③文字描写生动无比。当描写太阳从云层底升起来的时候,“探”“跃出”“翻登”“临照”“起”“用力”这几个动词用得非常贴切,把太阳初露地平线的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考虑徐志摩散文的“华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再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华丽在哪些句子中具体的体现出来。【评析】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形象是指能够把握形象特征,感受形象意境,体味审美作用。鉴赏时,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五. (22分)14.(6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1)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2)追求人格超俗和爱情之尊;(3)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15.(6分)在封建社会,女人应依附男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而李清照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前一句4分,后一句2分)16、(4分)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待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17、(6分)与祥林嫂对比,表现李清照对现实的关注;与杜十娘相比,显出李清照的坚忍执著;与秋瑾对照,表现她们在人格追求上的相知相遇。(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六、14.(4分) 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5.(7分)(1)吃喝玩乐等具体用具与活动。(2)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的器物文化,抒发封建士大夫的情调。16.(4分)&
今天,我们仍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17.(7分)&
第一,作者把周作人与鲁迅在文学史的地位和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意义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鲁迅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铸者,而周作人是出卖自已灵魂的民族罪人,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作者以现今的人以一种休闲的心态读周作人而不愿读鲁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原因,强调读鲁迅的必要性,揭示了鲁迅为什么不应该离我们远去,表明了文章的主旨。七、14.(1)“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2)①绿色是自然的颜色,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人需要与绿色为伴。②由于作者在都市灰暗的天空下和黄漠的平原上生活感到很疲累,而且作者此时觉得在这古城中是孤独和陌生的,因而当看到居住的环境有绿色时,就觉得“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15.①因为作者想通过绿色来慰藉自己抑郁的心情,来感受友爱和幸福。②我对“绿友”的爱有一些自私自利,发生了偏执和异化。③作者也是借助描写“固执”的绿友来赞美它总是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精神。16.本文的思路是:先恋绿,再囚绿,再释绿,最后念绿。(或:先引出回忆,再写爱绿、囚绿,最后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意思对即可)17.不能删去。①这是散文的社会环境描写,使文章的主题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②本文通篇写常春藤的“绿”,赞美的是“绿”的那种对阳光的追求和向往,永不屈服黑暗,坚韧奋斗的精神。③这一精神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中华民族)需要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执着地追求光明和自由(和平)。八、14. 小映跌伤腿,爷爷出主意,小映找石条,小映腿康复。(共4点,情节完整才能得6分,少一个环节扣2分,概括的语言不准确适当扣分。)15.(1)以小见大(2分)(答成“寓理于事”可酌情给1分)&&
(2)小说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信念是希望,是把人引向成功的精神火炬,或跌倒之后要勇敢地爬起来,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这篇小说通过小映跌伤后,爷爷让他去找条石的故事,揭示出生活的真谛,故事短小,简单,但能给人深刻的启迪。(概括主题两分,对以小见大说得合理两分。)16.通过锻炼治疗腿伤,用意志去治愈心灵的内伤。(一句2分。)17.小映象征直面不幸顽强抗争的人生跋涉者。(3分)黑色条石象征遥远真切但难以实现的理想,或一种对未来矢志不移的信念。(3分)九14.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2分)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2分)15.①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2分)②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2分)③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2分)16.①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3分)②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3分)17.①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2分)②想象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倡导人们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生活的失意这一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2分)③这样写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2分)十、14、(4分)随着大工业与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含蓄典雅的传统式建筑,被简单、直露的现代式的高楼大厦无情地取代。15、(6分)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式建筑;②“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的服饰观念和保守的服装;③人们追求的古典情结、永恒的情愫;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答对1条得2分,答对3条得满分)16、(4分)这是因为:二者都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观。作者想通过比较来唤醒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接受外来事物的同时,要好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具有优良传统的东西。(每点2分)17、(8分)第1问:①城市在变化(洋化),城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存状态、思想观念的变化。②传统的优良的事物正在消逝。(每点2分)第2问:此为开放题,回答扣住文意,言之成理,表述清晰、完整即可。(4分)&失误分析&&&【知识卡片】现代文鉴赏评价技巧点拨&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然而一旦涉及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鉴赏时,就会得分甚低。究其原因是考生不知如何下手,且答题不规范。为此归纳几种模式,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解题技巧。一.人称表达类  考查方式: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解题示例:[2006年辽宁卷第1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二.修辞方法类  考查方式: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修辞手法。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解题示例:[2006年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答]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三.行文段落类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2006年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四.表达方式类  考查方式: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解题示例:[2006年湖北卷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方式: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示例:[2006年重庆卷第18题]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好处:深化主题。 高考探究性试题题型归类&1.文本研讨式。&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要求,或拓展作答,或借助已有的知识作答,甚至还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要点作答。根据话题特点,它可分为两种类型。
&&& (1)大阅读材料研讨式。
&&& 研讨话题出自一篇阅读材料。作答时或横向比较,或纵向拓展。如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
&&& 两个文段(笔者注:阅读材料提供了甲、乙两段文字)中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
&&& 这种研究性题目属于比较阅读。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文本情感、内容、技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也涉及到考生从学校、社会生活中获取的知识,以及考生的体验、情感、人生价值观等。
&&& (2)提供简洁材料式。
&&& 这一类研究性题目,往往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或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特点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要点;或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试题一般出现在“语言运用”题中。
&&&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
&&& “载人舟”(鞋店名)
&&& “玉壶缘”(茶叶店名)
&&& “光合作用书房”(书店名)
&&& “稻香村”(饭店名)
&&& “百草”(中药店名)
&&& ①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加以说明。
&&& ②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大家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好店名。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
&&& 问题①是考查考生根据已有的例子,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找出好店名的特点并加以分析归纳。问题②是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例子的构思加以模仿。要答好两道题目,考生均须认识到取店名不仅要亲切通俗,还应该具有广告宣传作用,能恰当地提示小店的性质特点,用词新鲜,形象生动;可通过比喻、引用、双关等修
辞,让人产生联想。
&&& 2.社会、生活探讨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生活探究性题目今后将会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
&&& 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 此题有两问,问题一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概括,而问题二既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如果考生不深入生活,不关注社
会,答题过程中其观点和情感就容易出现偏差。
&&& 3.知识积淀式。&&&
高考是对考生所学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全方位检测。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检测的重点。探究性试题可以达到对二者考查的有机统一。此类试题探讨的对象常常是考生在课本中接触得比较多且较为熟悉的,但如果仅有课本知识,又是很难写出有分量的答案来的。
&&& (1)借助知识定向研究式。
&&&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
如2006年山东高考试题:
&&& 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 此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苏轼了解的深度、广度。苏轼的文学成就斐然,考生在初高中阶段学过他的许多诗文,应该不陌生;但如果想对苏轼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他在政治、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还必须有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行。
(2)自选对象研究式。
&考生可根据自己对所提供对
象的熟悉程度选取对象。如2006年安徽高考试题:&&&
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 【要求】1、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2、不出现常识性错误。3、字数在50――70之间&&&
& 此类试题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民主的学习探索精神,考查了考生对一些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等历史人物及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了解。考生对列举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应该不陌生,只要抓住要求.“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就可以了,但也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语焉不详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读一些名著。
& 4.创新发掘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中学阶段就鲜明地提出创新教育,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在我国只是近几年的事。此类试题必将成为今后各家试题中的宠儿。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如2006年福建卷作文题:在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谈话题范围之内。
(1)出自《三国演义》,(2)出自课本《等待戈多(节选)》,但试题的妙处不是经典名著的延
伸、扩充,而是反弹琵琶,突出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创新能力。(3)“留一点空白”中的“空白”是一个由绘画用语引申出的使用十分广泛的词语。它既可指思维方式,也可用于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但就词性来说,它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指思维的停滞、空茫,艺的无作为,也可让读者对文学、书法等艺术产生美妙的联想。思维领域宏大宽广,可任由考生根据生活的感受、体验、经历去思考、发掘、创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山日出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