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输血后出现情绪超能失控2如何处理

& 转载:父母情绪管理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二宝&&2岁11个月小男生
&&& 各位朋友上午好。今天是周末,大家起这么早到这里来,我看到一些年轻的家长,也看到一些头发已经白了的老人,我想家长都愿意来听听情绪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不容易,我很感动。其实我不太喜欢做这样的演讲,我比较喜欢大家有些交流。后面留一些时间,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做一下交流、沟通。&&& 刚才侯书记简单的介绍了我,其实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如果我介绍自己,我一定要说,我想告诉大家首先我也是一位妈妈,现在我的女儿十七岁,正处于青春期,大家可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是比较叛逆、麻烦的,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在经历着孩子成长带来的一些挑战,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样。在座的有没有人觉得做父母是一件很轻松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人会这样觉得,做父母是很难的很有挑战性的,做父母的需要面对很多挑战,所以做父母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下面我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诸位有孩子的请举一下手!我看到有一些同志还没有孩子,那么你们是来预习的。哪些听众的孩子已经参加工作了?有一些。哪些听众的孩子还在读大学?有一些。哪些听众的孩子还在念中学?有一些。哪些听众的孩子是1-3岁的?有几个。那么在座的听众中从来没有打过孩子的请举手。好,没有挨过父母打的听众请举手。啊,在座的听众中没有打过孩子的要比没有挨过父母打的多,我很好奇,因为在我的经验中,挨过父母打的人要多于没有打过孩子的人。&&& 今天的主题是《父母的情绪管理》,我很好奇你们为何一大早跑到这里来听这个课?我有个朋友是个成功人士,但他是个打孩子的爸爸,有一次当着我们这些朋友的面给孩子一个嘴巴子,孩子很委屈。后来孩子的人生发展得挺不顺利的,没有考上好的中学。他打到孩子十四岁,有一次他又打孩子,孩子突然爆发了,把他推开了,说&我恨你,找遍北京市找不到像你这么打孩子的爸爸。&他就反思为何他从小也是挨父母打从来没有恨过自己的爸爸而儿子却恨他。可能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或者说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打也是教育的方法之一。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再去打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何我的朋友的孩子在挨打后会说找遍北京市找不到像他爸爸这样打孩子的?孩子为什么为有这样的爸爸而羞耻?因为今天的孩子可以通过很多渠道知道成年人不应该打孩子,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告诉孩子父母不应当这样对待孩子。&&& 几年前举办的一个培训班请了美国一个老师,我作为一个母亲也去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美国老师说我们要做&父母&而不是&家长&,&家长&和&父母&这两个词一样吗?它们有没有差别?一家之长和父母是全然不同的,对于孩子来讲,一家之长是有权威的,从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来看,更多的是控制,而父母、孩子的关系从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有很多人生经验,而且父母的很多人生经验是很宝贵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很宝贵的经验也是很有益的。但是,作为父母就要把控制变成影响,控制和影响虽然都是动词,但其中有微妙的不同。家长说什么孩子要听,但做父母的要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交流,不仅要让孩子听我的,最重要的是我要听孩子。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时间去听孩子?当孩子学习成绩差、在学校被别人欺负或者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你会听孩子吗?你有多少时间听孩子?特别是今天我们的家长都非常忙,没有时间听孩子,那么问大家一句话:你认为孩子重要吗?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你会把它排在前面,如果你认为孩子重要,你会挤出时间给他吗?《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敬一丹非常忙,有段时间《东方时间》改时间,她每周五去外地,下周一才回来,而当她回来的时候女儿已经去住校了,所以她就赶到女儿学校附近找个小饭馆和女儿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是她和女儿约定的交流时间听孩子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情绪管理?我们常常看到媒体上有一些报道,说家长把孩子打死了或打伤了,他们是天生的坏爸爸坏妈妈吗?我们看报道就会知道他们在不发脾气的时候对孩子是很好的,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打完孩子以后他们非常后悔。那是什么使这些家长情绪失控?用心理学的话说这些家长的理智已经被情绪控制了,不是他来管理控制情绪相反他被情绪所控制。我想和大家讲一下脑科学研究的发现,上世纪90年代人们把它称为脑的实验,人的大脑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其中有一个部分叫脑干,管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如呼吸。第二个部分叫边缘系统,在大脑里面很深的部分,边缘系统非常有趣,管理我们的情绪、感情。比如有的人遭遇车祸,那么边缘系统就会把我们的恐惧、害怕记录下来,会本能的有反应,这时候就是我们的边缘系统启动。边缘系统会记录下我们各种情绪时的状态,在相同的情况下会迅速的调出这些情绪来。最后才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一部分即大脑皮层。相对来说,情感比理智要原始得多,在遇到外来刺激的时候,首先启动的不是大脑皮层,而是情感,情绪控制是让理智即大脑皮层那一块能尽快启动,使我们的情感受到控制。&&& 为什么对今天做父母的人来说,要学习情绪管理?孩子年龄小,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不高兴,他会觉得是他惹得爸爸妈妈不高兴,会有我是一个惹麻烦的孩子、我是一个笨孩子的自卑心理产生,很多这样的信息收录到孩子脑中,孩子会形成一个对自己的看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对他造成影响。爸爸妈妈不高兴,孩子会处于自我责备的状态中,这是我们要学习情绪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还有就是父母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学去,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给我写信,说他在一次情绪爆发时,他爸爸心脏病发去世了,他总认为是他把他爸爸气死了,非常内疚。他说他爸爸是个特别暴躁的人,经常打他和他妈妈,他总想长大后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但他从小积累这么多的愤怒,他不可能不成为这样的人,他就从他爸爸身上学到这样处理情绪的办法。长大以后他脾气也非常暴躁,打他爸爸,最后造成他爸爸心脏病发去世的悲剧。有的家长生气什么都不说,有的家长生气就非常暴力披头盖脸就一顿打骂,这样的情绪孩子都会学到的。学习控制情绪,受益的不止是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甚至是我们的孙子。&&& 很多听众知道EQ这个词,EQ是如何处理和管理我们的情绪。伴随着我们的情绪我们会有一些想法,当我们有一些情绪和想法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事情,你的行为、反应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我们很多家长会被叫到学校去,老师会像教育孩子一样教育家长,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会有一些行为,有的行为是好的,但也有一些行为反过来会很糟糕,会影响你和孩子的关系。如果你被老师教育一顿,回家&啪&的给孩子一个嘴巴,孩子的感觉是什么?他可能感到委屈感到羞耻感到伤心,这将影响到你和孩子的关系。人的情绪往往是外界的刺激引起的,本来你很高兴但你家孩子把邻居家的玻璃打了或者你让孩子睡觉但孩子就是不上床或者孩子在商店里要买东西而又哭又闹,家长的感受是什么?人是有意志力的,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意志力也是无法控制你的情绪的,你的身体还是会产生变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生气的时候,身体也会产生变化。下面给大家看一幅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照片,他们想表达他们是一对亲密的夫妻,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他们是不是处在很好的状态真的很亲密?但我们看他是这样,克林顿放在希拉里肩上的一只手,其实是很用劲很僵硬的,希拉里脸上的表情有一种不自然。当我们情绪强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掩饰是很难的。&&&& 我们有很多强烈的情绪,比如生气、愤怒、焦虑,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是会感觉出来的。和大家说一个问题,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时候,常会出现焦虑、失望,我不知道各位是否体验过无助的感受。出现负面情绪正常吗?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伴随这些负面情绪非常正常,没有负面情绪我们不是人。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教育抚养孩子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伴随这些挫折一定会有负面情绪。但对同样的事情,我们的情绪、反应一样吗?比如说有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孩数学考了71分,做家长的感觉是什么?开心吗?不开心,好多人在摇头。对于一年级的小学来讲,数学考90分以上是很正常的,甚至考95分、100分都很能够正常,有相当多的孩子考100分,而这个孩子考了71分,有的家长会很沮丧,有的家长不是那么沮丧,而有的家长特别沮丧。孩子踢球把邻居家的窗户打破了,有的家长暴怒,有的家长生气但不暴怒,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很有意思,此家长愤怒到了十,而彼家长愤怒到五,十和五的反应一样吗?可能不一样,五的家长没有那么强愤怒的时候,行为会柔和一些,到十的家长可能会&啪&的一巴掌。&&&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反应会那么不同?做家长的会有情绪出来,在抚育孩子过程中会遭遇很多负面情绪,如果不能控制情绪产生,我们能控制我们的行为吗?很多人觉得管不住自己,火气腾的一下就爆发了,我说的是情绪不是心灵上的感觉,如果你说&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那么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验,刺激会有反应,但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是有空隙的。我有个男性朋友脾气极暴躁,太太出差回来,他做了一桌饭菜,太太是个非常没有自信心的人,觉得嫁给这么优秀的男人不信任自己,当这位男人让她吃菜时,她总是说&你吃吧&,这个男的脾气很暴躁,就把桌子给揿翻了。就是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到后来他女儿初三的时候,有一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觉得有事情发生,就去敲门,女儿过了一段时间把门打开,他看见女儿在看色情光盘,一些游戏光盘后面是有色情的。他说他的脑袋嗡的一声,他原来那么暴躁的脾气,但在成长以后,他先想了一下如果立刻爆发会怎么样,他停顿了6秒钟,最后离开了女儿的房间。人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这么暴躁的男人能成长到这么快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非常感动。&&& 我也是慢慢在成长,我女儿在小学的时候,周末早晨起来会先完成作业。但有一个周末的早晨她先去看动画片,我知道她的作业没有完成,那个时间正好动画片没有了,她坐在那儿随便看一个外国的电影,我说&你回去做作业&,她回到房间后我听到书掉了笔掉了的声音,这个时候孩子不是很安心的在做作业,她没有看成心爱的动画片,她非常沮丧,情绪带到做作业的过程。这时候我有情绪吗?当我听到一会儿书掉一会儿笔掉的声音的时候,我感觉我也有情绪,这个时候我想我要怎么办?我当时马上就要爆发了,如果我爆发的话,那么这一上午至少两个小时她什么也别做了我什么也别做了,她肯定哭我肯定心情不好。于是我走过去对我女儿说&我知道你很沮丧,我给你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你到楼下玩玩,让情绪释放,然后上来做作业。第二个选择是接着看电影,午饭前把作业写完。第三个选择是现在控制情绪把作业写好。&大家觉得她会选择什么呢?大家可能都希望她很理性坚持把作业写完,但非常不幸她是个小孩,所以她选择的是跑去看电影,虽然那时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她能很理性的做作业甚至下去玩一圈,但我接受她作为小学生的选择,她看完电影情绪调整过来之后在午饭前把作业做完了。这是个双赢,孩子没有又哭又闹,我也安心做家务,没有把我和孩子关系弄得很紧张,孩子也完成了作业。我已经把要吼出来的东西压下去了,在这之间发生的事情就叫情绪管理,当我们不能管一和二的时候,我们要管三,要管我们自己能够支配的部分即我说什么、我做什么、我有什么样的表情。一有困难就暴跳是把情绪的责任都交给了别人,你是被刺激你就反应,我们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控制,当有一个外界的负性的刺激的时候,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觉察。觉察我有情绪,那种很生气的感觉在我身体里升腾,知道我生气叫觉察。第二件事情是有一个内在的对话,问问自己如果发作会怎么样,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两个小时我和女儿什么都没有做都困在那里。第三件事是作出一个决定,要不要发火,有没有比发火更好的办法,这时候你就不是受制于人了,你就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你对你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让你的孩子对你的情绪负责,如果你让孩子对你的情绪负责,那么就没有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你可以选择生气用打骂处理,也可以选择用别的办法来出气。我们来看一些情况,有些人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确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叫做自动化管理,理智没有开动,全部是由情绪囊即边缘系统控制,这是一种本能的原始的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动化管理?是和你自己早年的经历、创伤性的经历相关。常常是因为你小的时候也曾经是父母恶性情绪的受害者,这些情绪都会被你记录在你大脑的边缘系统中,一遇到恶性刺激就启动了。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妈妈会得产后抑郁症,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人很多童年都是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自己当妈妈的时候,就会得产后抑郁症。很多人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就如同我的朋友打孩子,他从小就被父母打,所以他身上有很多情绪的按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如果某一个事情,你的反应特别快的时候,往往和两个事情有关,一个是自我评价一个是残留的情绪。前面我们说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数学考了71分,如果孩子考了71分,你觉得你自己是很差的父母,觉得孩子很笨、遗传不好,对自己看法糟糕的时候,情绪就会不好。孩子上课睡觉,你会觉得孩子给你丢脸了,这件事就变得无比严重,你就不是客观看待这件事情,这时你的情绪会特别强烈。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孩子到商店买东西,他躺在那儿又哭又喊,你会觉得他给你丢脸,你会难受,情绪会强烈。很多时候和父母的面子一相关这件事情就麻烦了。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总在比较,看别人的孩子考上清华了,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了,一比较我们就觉得没有面子,本来这件事情只是2,和面子一挂钩就变成6了。残留的情绪就是因为过去我们生活中很多受创伤的经验会影响今天我们对问题的反应,有一年的十?一长假,原来我在陕北农村插队,我回去看望老乡,我说带我的妹妹一起去,我的妹妹突然爆发,说&你能吃的苦我也能吃,你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她的头脑中记忆着一个东西,她的情绪为什么突然那么强烈?她的记忆中记录着什么东西?我学了心理学我不生她的气,我带她去玩她为什么急了?一定是她小时候要么是我的父母要么是她的老师说你看你姐姐多优秀,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伤害。这些话记在她大脑的记忆盒里,这是一个类似的情况,当我说带她去玩的时候,自动化的扳机就打开了。我们的父母如果有很多的情绪,可能你的童年有一些被父母伤害的经历,这些东西在今天还在影响着你,很多人会很伤痛,虽然那时我们的父母什么都不知道,用他们的父母的东西教育我们,但那些伤痛在一代代影响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很多伤害,尤其是被生命中最重要的父母言语或身体虐待,长大后内心积累很多,在很多小事上时常爆发,人际关系变得特别敏感。有一个老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老觉得别人歧视她,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从小她家里孩子很多,在家里她是最不受父母喜爱的,被父母指责、否定,七十多岁了她还是总觉得自己是被伤害的人。&&& 我们到底如何管理情绪?父母最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什么?一个是愤怒还有一个是焦虑,今天的父母简直焦虑死了,从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小学开始就焦虑。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处理我们的愤怒和焦虑,愤怒和焦虑的背后都有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气时有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你们最习惯于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处理你们的愤怒?&&& 第一种是压抑。&&& 装成没事给吞下去,你觉得那个人重要不敢得罪就压抑自己。&&& 第二种是攻击。&&& 用很难听的话或者打骂指向让你生气的对方,你常常觉得对方是你能够控制的人,相对于成年人来讲,孩子是弱者,在单位受气回到家和孩子发火。&&& 第三种是找个合适的人倾诉。&&& 如果找的人不合适会火上浇油。&&& 第四种是把这种关系躯体化。&&& 引起生病,头疼、皮炎,很多皮肤病都是心理上出问题的征兆。前些天我给一个大学的女孩子做心理咨询,因为她的妈妈是个控制特别严的人,她最近考研究生,决定放弃法律专业,她妈妈很生气要和她断绝关系,这个女孩子的皮炎突然很严重的发作了。&&& 这四种方法中当然最有利的是第三种,我想告诉大家一点,应该说是一个秘密,其实情绪是有很多种的,愤怒从来不是第一种,愤怒是一个,在这之前还有别的情绪,小孩惹麻烦我生气,小孩打了别人家的孩子,在生气前还有别的感受,仔细想一想,这是你控制生气的重要的事情。举几个例子,在座的有小女孩,乱蹦乱跳差点摔坏了,你会生气,在你生气之前你有什么情绪?有担心有害怕,原来生气并不是你的第一反应,你怕她摔倒。你带孩子到公园玩,孩子丢了,好不容易找到后你会对孩子大吼,在找到孩子之前有焦虑担心的情绪。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你被老师找去了,回来你和孩子谈话,孩子气你的最好办法是不说话,那时你气得想打他,在你生气之前你还有什么感受?你还有别的情绪吗?失望、沮丧。这样一些情绪是比生气更早的出现,可是因为生气起来了,愤怒出来了,这些情绪被埋在愤怒下面,如果想管理愤怒,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很快找到愤怒之前原生情绪是什么,可以去表达这些原生情绪,如何表达愤怒?非常快的知道你生气了,生气的时候身体会有反应,哆嗦、出汗、声调提高,看到小孩害怕也会有别的反应,你要知道你生气了。&&& 如果不知道生气了该如何管理呢?情感被理智打败了,理智和情感之间如果想让理智开动,一定要有一些时间不让他发生,一旦发生了你就控制不了了,你怎么样利用好这几秒钟让你的情绪控制住?有一些很简单很具体的办法:&&& 第一,最容易做的事情是离开情绪现场。&&& 你生气了,马上就要吼出来了,你离开一会,让自己稍稍安静一下。为何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打死,打完了他把情绪渲泄出去,打完之后很痛快。你们听打的声音,孩子感觉是疼,开始你感觉到的是什么?听觉和触觉也是刺激,为什么很多家长控制不了?打孩子是一个情绪动作,会导致一个现象出现,打孩子是有快感的,为什么?在开始你释放的时候,情绪没有降低,相反情绪动作使你的情绪更加高涨,很多家长都是越打越来气,所以要在第一时间不要让它发生,在过程中会有快感出来,你要离开情绪现场。&&& 第二,下电梯。&&& 我的情绪已经像做电梯到第十层了,我要让它下降,当情绪能够从最高层降到往下一些的时候,容易被你控制住。&&& 第三,数数。&&& 我那么暴怒的朋友数了十下就控制住了,我们在学校里教一些情绪比较容易失控的老师,让他们拿个纸条放在口袋里,当被孩子气得不行的时候捏一下纸条让理智开动。&&& 第四,深呼吸。&&& 通过呼吸让你自己平静下来让你的情绪不再失控,很多和情绪有关的词都和&心&有关,比如愤怒、忧愁。最近发现大概有四万个神经和大脑是连通的,当你调整呼吸的时候,它会有助于你的情绪管理。最近我们教一些企业、高压部门通过呼吸来管理压力,管理压力重点是管理情绪,通过呼吸让情绪得到平复。&&&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内部对话,对话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我觉得孩子让我丢脸是一个看法,它使得我感觉很生气如果我的一些看法变了,我就可能会很平静。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数学考了71分,做父母的通常会有什么看法?你会如何看这件事?老师会如何看这件事?通常第一个看法是孩子笨、智商不够,就会觉得很内疚,觉得孩子人小天生不聪明。第二个看法是孩子不努力、不用功。但是一个孩子考71分,有没有可能是第三个原因呢?很可能是第三个原因。其实那个考71分的一年级孩子就是我的女儿,有一次放学我去接她,开始她还又唱又跳,后来就不唱不跳了,和我说她考了71分很不开心,我当时也是懵了,感觉很沮丧,认为是不是孩子智力有问题,如果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话,认为孩子很笨,那么我会对她放弃希望。如果我觉得是她不用功我就会责备她不好好复习,孩子会觉得很委屈。但我很好奇,我把我的孩子很笨、不用功这两个现成的看法放下了,我把它变成一个问号,为什么她会考71分?我去看她的卷子,发现一年级的数学卷子的题目居然用很多汉字去表达,老师说题的时候说一遍她没听懂,我明白后告诉她下次考试时老师讲卷子要听,不要急着做题。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考试之前十次测验我的孩子九次一百分一次九十九分。她的智力没有问题,如果当时我就认为她笨我很失落,或者认为她是个不用功的孩子批评她,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在小学第一次考试就毁了。有个孩子初中第一次考试六十多分,第二次五十多分,老师找家长,我告诉孩子要放松,上初中有一个试用期,这个孩子今年高考成绩不错,家长的焦虑传给孩子反而把孩子给毁了。&&& 我们怎么样能够改变我们的情绪呢?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在上学前家长很快乐,孩子一上学家长就不快乐,因为考试成绩一出来就很失望,不能接受孩子不像你想像得那么优秀,有很多失望,接下来就是很多愤怒,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不那么完美不那么优秀吗?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你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有条件的爱?你是个优秀的孩子我爱你,这是有条件的爱,孩子为爸爸妈妈争光争彩就爱你,给爸爸妈妈丢人就不爱你。孩子这件事让你很失望,但妈妈仍然爱你,这是无条件的爱。虽然对这件事情失望,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像一个训狗者,一个真正爱狗的人不管狗多老多丑都会爱它,我们能够接纳一个不完美的人。当孩子出现很多令我们失望的行为的时候,你不要急着下判断,你先多点好奇心。如果孩子老上网,我们会害怕他沉迷网络,那么增添些好奇心,看他到底在网上做些什么、他在网上做的事情给他带来什么。对沉迷网络的孩子,我认为一些媒体说网络害孩子不对,大量研究发现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业很失败的孩子才会沉迷网络,利用网络添补他们的空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打CS有成功感、胜利感,为什么他不喜欢呢?把这些东西变成好奇心,抱着好奇心去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愤怒了。这些孩子没有朋友或者是很失败,所以要在网络上寻求这样的心理满足。要从正面理解孩子的心,甚至他沉迷网络,通过网络排解孤独也是一种能力,用这样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先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肯定,再去探索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六秒钟以内的时间把情绪控制住,和自己有一个对话:我到底要怎么办、要不要发火、我要做些什么?问题还在,还需要一个处理方法是找个人说一说,讲讲孩子最近怎么样、我很沮丧,找到的人是能让你平静的而不是火上浇油的。还有一个很好的处理办法是你去书写,现在有的人会写博客,可以和很多家长去分享你的感觉。书写是把情绪放下的过程,我从怀孕开始写妈妈日记写到我女儿初中,两个情况下都会写。一个是开心,孩子有一些特别的进步,如学会走路。还有很不开心的时候很挫折的时候也会把过程写下来,写下来的过程是帮助我平复自己情绪的一个过程。还可以通过运动帮助你平复情绪,丢下负面的东西。运动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成年人压力很大,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让你兴奋和平衡的化学物质,抵销让你不快的化学物质。&&& 下面我还要教给大家处理自己愤怒简单有效的方法,即用&我信息&不用&你信息&。我们常常会指着孩子说&你&&&,这是个攻击性的动作,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还不让孩子哭。&你信息&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当我们很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学着用&我信息&,我们不说&你&而说&我感到&。前面讲到生气不是第一反应,是次反应,把我首先的第一情绪说出来,比如我很失望、很沮丧、很无助,很多家长担心对孩子说&我感到很无助&没有权威,如果你想当活生生的有负面情绪的父母,告诉孩子你也很无助,你是在推他让他承担一些他的责任。把你放在脆弱的地位是很冒险的,但可以试一试。告诉孩子我很无助,孩子要想他怎么办。你说&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不许上窗台&,那是指责孩子是在批评,现在反过来&你上了窗台,妈妈很害怕,担心你从窗台上掉下来&,他会感觉到你是在关心他。孩子晚回家,你很生气,首先你是担心和焦虑,你告诉他&你这么晚回家,妈妈很着急,怕你出了什么事情。&他会感觉不回家的行为对你造成的是这样的影响。孩子不自觉学习,你很失望,告诉他&你上初二还不能自己学习我很失望。&有一个父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和孩子谈了半个多小时的话,孩子不出声,爸爸很生气,突然想起&我信息&,说&爸爸真的特别失望。&孩子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会有很多的情绪出来,会有自责,能够想自己应该怎么办。这是冒险,但其实是让孩子更多的承担人生责任。&我信息&有几个作用:把自己的情绪降下来。我生气时会说&我特别生气&,它已经在意识里而不是潜意识里,把情绪指数降下来了。不用&你&的时候对方不再防御,更愿意打开心胸和你说。因为很简单,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否定、被批评,哪怕是一个孩子,他不喜欢人说他笨说他不懂事不听话,每天这样评价孩子他会很难过,当你用&我信息&时也传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方没有感觉被指责被批评。&&& 焦虑是家长非常常见的情绪,现代社会是充满焦虑的,家长为何这么焦虑呢?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会把我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我们没有上大学就希望孩子上大学。第二个原因是和别人比较,我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看谁谁&,我女儿曾经两次警告我说我又把她和别人比较,我们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上加好、特别完美。第四个原因是当我们没有支持的时候,我们特别焦虑。第五个原因是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事情需要和老师沟通,但家长没有能力和老师沟通,不知道该如何和老师说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还有很多家长缺乏知识,小孩写字写得不好看,拿橡皮擦了再写,往往会写破或写成一个黑疙瘩,懂一点知识的人都会明白,对于大人来说很简单的写字,但因为孩子大脑协调小肌肉的能力没有发育好,不管如何努力都写不好,家长这时不要让孩子再写几遍反复练,而是要激励孩子。因为孩子大脑对小股肉的控制还没有发育成熟,我会告诉孩子&别着急,等你发育好的时候就会控制。&这样孩子没有压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如果只说别人家的孩子写字漂亮,孩子会觉得自己挫败,你会怪孩子。&&& 我们如何管理焦虑?&&& 第一,改变我们自己一些不合理的心理。&&&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小,他有什么需要我们就应当满足他,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慢慢学着一些事情要自己去满足,孩子需要得太多了,你不可能什么都满足,当你不能满足的时候,你会对自己有很多的责备。&&& 我必须要让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上好的幼儿园才能上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如果不上好中学可能就考不上大学。考上清华、北大就是成功的吗?前几天我见到一个搞心理咨询的老师,他在北京很多大学做了咨询,他说在清华、北大总能遇到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孩子。上最好的大学就是人生目标了吗?孩子就是成功的吗?我曾经和一位大学教授通信,他的孩子在哈佛大学读书,但在哈佛大学跳楼自杀。线性发展是很奇怪的,就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人生是成功的吗?一些孩子会在一定的坎上出问题,家长要做的是怎么样让他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孩子。搞幼教的人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即孩子开始输就会一直输,人生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我的孩子初中的学校是相对好一些的,中考时虽然成绩继续留在那儿没有问题,但我们下决心让她离开,因为孩子太压抑了,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每天写作业要写到十一、二点,生活中所有的爱好都不可能去做,虽然那个学校升学率很高,但会毁了孩子。我的孩子现在上高中,她说有一个很棒的班级,身心健康好了很多,我认为她有可能考上更好的学校。&&& 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希望家长不要被影响和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有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去做这个去做那个,是想证明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证明我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孩子真的需要吗?真的想那样做吗?那是你满足自己自尊心虚荣心的需要。要分清楚你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我想这句话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们把孩子培养到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是让孩子离开我们。这可能会痛苦和艰难,但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一个大学生找我咨询,他非常听话学习成绩很好,他考上大学,妈妈送他到北京,坐飞机返回时就受不了了。她把自己太多的东西放在孩子身上,丈夫和她关系不好,她把全部的希望、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和孩子关系极度密切,一旦脱离家长就受不了了。同样孩子上大学后发展也不好,开始做很多出格的事情,这是因为他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妈妈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对他过分关照过分重视,表面上看孩子很成功很优秀,但后来的发展就受到阻碍。 如果你总是觉得孩子是你的脸面,你就会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不够,会有很多焦虑。如果你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心态就会平和的多。给很多家长一句话:做一个百分之八十的好父母就可以了。很多父母觉得不能犯错误,不犯错误的家长是没有的,当我们老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焦虑很挫败,你有很多情绪,这些情绪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饶了自己,承认我有的时候犯错误我有的时候很无助,接纳自己,不追求完美,你的心态是放松的是从容的,你的孩子因为你的放松和从容有一个更大的成长环境。如果你整天是紧张焦虑的,孩子也会受影响。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因为他的妈妈太焦虑了,我告诉朋友让他太太离开,当他太太离开后,焦虑的情绪不再传达给孩子,孩子的成绩反而上去了。一个焦虑的妈妈反而会使孩子更加成绩不好,一个从容的妈妈很信任孩子,孩子反而会更努力。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过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是很复杂的,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不可能像父母教育我们那时比较单纯。我们小时候电视都没有,现在孩子不光有电视还有很多其他媒体,受很多复杂东西的影响,做一个好的父母必须学习很多东西,管理情绪时间,和孩子沟通,听懂孩子理解孩子。这些能力越强,你的焦虑感就越低,当你觉得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时候,你就会放松和从容。做父亲母亲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听孩子,你有本事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当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想听你的时候,你想影响孩子都没有可能,你说的话都对都有道理,但都打在橡皮墙上。提高你听的能力,只要孩子敢和你说愿意和你说,在成长过程中碰到问题就不害怕。孩子什么都不和你说,突然告诉你怀孕了,家长很意外,就是因为家长和孩子没有沟通。好,下面听众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听众:孩子暑期想参加夏令营,看到电视上一些灾难的报道,特别害怕特别担心。&&& 陆晓娅:妈妈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的社会是危机四伏的,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如何把焦虑变成帮助孩子成长的行为?应当是教给孩子保护自己,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去做的能力,教给孩子遇到危险时一些逃生的本领。如果我们因为担心孩子而不让孩子参加任何活动,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没有本事的,必须要爸爸妈妈来保护。我们一些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一遇到困难就会打电话给父母,让父母来帮忙,永远长不大,这是不可以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他自己搞定的。可以先慢慢让他参加近处的集体活动,再脱离你参加更远的一些活动。最重要的是孩子一定会碰到危险,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社会是充满危险的。&&& 听众:最近很多单位只要男生,那么女孩子的培养方向是什么?&&& 陆晓娅:我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中国青年报》招聘的时候,我去报考,当时我27岁,人家说我年龄大,我说旁边参加考试的男人已经30岁了,为什么让他考试不让我考试,不是规定30岁以下就可以参加考试吗?后来我参加了考试,且当时的考试成绩还不错。这个社会对女孩子会有很多限制,但我觉得不要因为这样就不去培养鼓励自己的女儿,现在很多单位有这样的事情,但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传统社会在农村你有力气你就有机会,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中体力、智力都不再是那么重要,越往上坐到上位的时候重要的是情商,女性人际沟通的能力、交往的能力都很强,很多女孩子求职一关不好过,但一旦进入职场后发展机会是非常多的,很多工作还是适合女孩子的,比如公关、记者,不要对女孩说不要发展自己,如果她受到挫折的时候,要想如何更好的推销自己,也许你还有更好的机会去推销自己。&&& 听众:我是一个老师,我想和家长一起打造一个快乐班级,有些家长认同,但另外一群家长认为没有意义,把重点放在成绩上。&&& 陆晓娅:我很欣赏这个班主任老师,这是一群目光长远的老师和家长。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去玩就会影响学习,在北京一所很好的学校,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后,每周只上四天课,剩下一天时间去玩,可能去博物馆或者孩子选择的地方,已经几年了,这个班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而且团队合作精神、情绪、身体都比每周上五天课的孩子更出色。有一次让孩子根据蜗牛提问题,这个班的学生提了七、八十个问题,思维非常发达。有一些家长认为只有重复性练习才是学习才能提高成绩,当重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就是到了临界,就产生厌恶,我们一生都要学习,当孩子厌恶的时候不可能爱学习。老师要帮助家长理解玩也是学习,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亚洲学生缺乏创造性,大量重复性练习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 谢谢诸位周末来听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能失控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