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诗句描绘月亮的诗句新闻中心社团的

古诗中描写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古诗中描写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
古诗中描写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
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 [编辑本段]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编辑本段]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佳句赏析 [编辑本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赏析 [编辑本段]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句解析 [编辑本段]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淳朴可爱的句子.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 简介 [编辑本段] 陆游(日-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税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有《放翁词》一卷,又《渭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表达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淳朴可爱的句子.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至今被人传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 [编辑本段]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哈尔滨俩学生主创毕业词:62个同学老师姓名写进420字诗词中
&& 发布时间:
生活报7月16日讯 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离别的伤感,学生们用话别、书信同母校以及同窗告别,而哈工大附中两名初四学生却别出心裁,历时三个月创作出“最美毕业词”,巧妙地把初四?七班全班62名师生的姓名嵌入到一首名为《浮生社书绘七班众生》的毕业词中,在毕业季留下了难忘的一笔。15日,记者采访两位主创,听他们讲述充满趣味的创作故事。
班里自发办诗社曾改编《踏莎行》
闫梦晗告诉记者,初二时他和小学同学突发奇想,把小学同学的姓名穿起来,作了一首词,后来又联想到把初中同学的姓名作为素材创作成词,给大家一个别样的毕业礼物。
“我假期时创作了4首短诗,涵盖了32个同学的姓名,但当时感觉有点江郎才尽,不少姓名编不进去了,就搁置了下来。”谈起作诗,闫梦晗滔滔不绝起来。
“初二时班里10名同学想改编秦观的《踏莎行》,我们约定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不变,大家发散思维,设计出了多种风格的诗词。当时我就萌生了创办一个诗社的想法,得到了10来名同学的响应,初三的时候‘浮生诗社’就应运而生了。”
同桌俩花三个月创作7个“王”姓最难写
“初三时,我和闫梦晗调到了一桌,我觉得创作诗词描绘全班师生特别有意义,就跟他一起创作了。”李舸一说,“我结合了他原来的4首诗,创作了剩下的部分,我俩又一起推敲串联,用了三个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这首毕业词就出炉了。”
李舸一印象最深的是全班有7个姓“王”的同学,他们有约定尽量不去改变字音,这让他们头疼坏了,废寝忘食地思索,最后分别用王朝、王庭、王法、亡魂等多个王字音成功完成创作。
除了两个人创作之外,7班的王新艺同学也参与创作了一句诗词,就是石喜莹同学的那句“石岸喜雨落晶莹”。
浮生社书绘七班众生
(部分)作者:闫梦晗李舸一檐下梦中寒风擎,江中风雨几灭明。【闫梦晗,姜禹】
杨花轻舒江底月,柳絮漫溢缀繁星。【杨舒月,柳轶凡】
照镜亭旁舟扬帆,湖水朝阳天际临。【赵庭D,胡朝阳】
桃林幻梦桃园景,李下画舸一帆行。【陶梦陶,李舸一】
……(老师部分)
荷影桂斜青山丽,橹摇乘风碧江行。【何桂丽,鲁成江】
金殿夺魁勇当关,流芳千古晓月明。【金奎勇,刘小明】
……62人都在内诗词按师生性格来
整首词不到千字,涵盖全班54名学生和8名老师,共62名师生,而且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从家国的美好入手描写,但是边关突遇战事,主人公引兵出战,经过一番厮杀得胜归来,获取功名,翻新王府,最终主人公年事渐高,子孙绕膝回顾过去,畅享眼前自然的美景。
创作中,最像本人性格的一句是侯睿博的诗句,他才华横溢,涉猎知识面特别广,他的那句“侯门睿思博文才”十分贴切;李舸一的“李下画舸一帆行”描写了女孩子的柔美,还象征着将有一番远行。
                 
  &&                   &登录四川在线通行证
新闻24小时排行诗歌平度辐射半岛 春泥复社一年连获诗歌大奖
春泥活动合影 摄影 乔晓晖
青岛新闻网10月30日讯
10月25日,“春泥诗社”今年第四次大型采风活动——走进魅力旧店暨“全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诗歌品赏会在平度市旧店镇举行。来自德州、潍坊、黄岛、胶州及平度本地的47名社员参加了这一活动。“春泥”自去年复社以来连获全国诗歌大奖、出版7本诗(散文)集、近百名正式会员辐射山东半岛地区,其丰硕的成果及发展态势令人欢欣鼓舞,被称为“春泥现象”。
国务院原副总理万里曾给“春泥”致亲笔信
春泥诗社,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平度东北部山区,是平度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团体,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农民诗社,曾代表平度的一种“文学现象”,引领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当时的春泥诗社短短几年时间内,引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文汇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对“春泥诗社”予以表扬并亲笔致信“春泥诗社”,鼓励鞭策广大社员热爱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后由于各种原因,“春泥”曾一度淡出公众的视野。直到日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平度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在系列活动中,倡导保护扶持这个已有30年历史的文化品牌。当日,著名诗人、《诗刊》编委林莽为“春泥诗社” 成立30周年重新题写社名并揭牌复社,《诗刊》副主编商震、《诗刊》编辑部主任蓝野、平度籍著名诗人徐俊国就诗歌创作和鉴赏与平度九中、平度一中及平度师范学子们学子进行了面对面互动交流,平度春泥诗社在新一届社委会的组织领导下,制订新章程,严格手续,将春泥诗社定位于山东半岛地区的诗社,广纳平度以外的诗人、诗歌爱好者成为自己的会员。目前,“春泥”社员近百人,地域涉及平度、胶州、黄岛、潍坊、德州等地。
五次大型采风交流活动点燃创作激情
10月25日,全体采风人员集中收看了平度市旧店镇的宣传片,瞻仰了平度第一个党支部和中共平度一大旧址,走进九里夼村、东石桥红色社区及特色苹果园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不断捕捉创作灵感,尽情享受自然风光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今年第三次来参加活动的德州诗人袁漱冰在罗头村发出感慨:“这里就是平度的延安啊。”
在下午召开的陈亮诗歌品赏会上,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春泥诗社副社长、 “全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的组诗《乡间书》发言涌跃,从不同的视角对获奖文本进行了独特深入的解读,声情并茂,不少诗友被陈亮“戳心窝子”的诗句打动得泪流满面。会议对春泥诗社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据悉,春泥诗社自去年复社后,先后开展了“相约茶山”及春泥诗社走进新河化工基地、大美云山、大泽山和魅力旧店等5次大型采风活动,组织部分社员赴胶南大珠山、胶州海蓝家园、东营孤岛参加文化交流。此外,“春泥诗社”QQ群、新的办公场所、公交站牌命名以及内部准印号刊物《文化平度》,这些举措和载体均为“春泥”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正能量,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社员创作灵感,先后创作出3000余首/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连获大奖成果丰硕拟办全国诗歌大赛
“春泥”复社短短一年来,“春泥”连获大奖、成果丰硕,其影响力通过《文化平度》诗歌板块以及媒体的跟踪报道越来越大。
今年6月,“春泥”名誉社长徐俊国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成为全国唯一以散文诗获此奖的作家。他的获奖作品《在方言的呜咽中远走他乡》(12章),是其以平度农村为背景的“鹅塘村”系列写作的收尾作品,因为对精神地理和农耕文明疼彻心肺的悲情关照,以及独特而深刻的诗性挖掘获得好评。
最近更是大奖不断。社长刘成爱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入围诗人,副社长陈亮参加第30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李白诗歌奖、2014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出版诗集《乡间书》,山西作家协会会员、“春泥”会员于翔入围“配乐诗朗诵——全国首届优秀诗词作品比赛”,李林芳获得“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副秘书长代云峰获首届全国“石莲杯”诗词大奖赛优秀奖。
此外,平度文化馆馆长、春泥诗社副社长王忠友诗集《断脐的地方》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潍坊诗人仲华的诗集《我在春天等你》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春泥——春泥诗社社员作品集》及《刘成爱的诗》、《天亮散文》等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诗歌平度,春泥茁壮”。据悉,春泥诗社正在制定明年的发展规划,拟筹办全国性诗歌大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和扶持下,“春泥”将育出更多、更丰硕的文学“巨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孙京信 姜莎莎)
责任编辑:王东升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月亮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