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秋季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覆膜责任书,乡镇与村里签的那种

高沙窝镇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高沙窝镇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新华网宁夏频道
2012年,高沙窝镇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立足镇情,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攻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围绕“节水补灌扩面积、人饮安全保健康、特色农业促增效、植树造林绿家园、环境整治惠民生”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大疙瘩万亩节水滴灌核心区、南梁万亩特色农业种植核心区、李庄子万亩秋深翻示范区、二步坑万亩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区、兴武营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5大片区,进一步推进井灌区、旱作区、小流域等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采取“三抓、两带、一确保”(抓领导、抓组织、抓宣传;领导带村、干部带户;确保农田水利会战村村有重点、户户有任务、人人有事做)措施,使各项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本着“自己出力、自己受益”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全镇上下切实形成了干群齐上阵、全力搞建设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高标准建设井灌区小畦田0.46万亩,完成下达任务0.45万亩的102.2%;新打机井11眼、完成下达任务7眼的157.1%;建设砼集雨场76处、水窖76眼,完成下达任务54眼的140.7%;发展甘草5.78万亩,完成下达任务3.48万亩的166%(其中,秋季人工补植2.1万亩,旱地移栽3100亩);秋覆膜0.5万亩,完成下达任务0.3万亩的166.7%(其中膜下滴灌0.3万亩);测土配方3.5万亩,完成下达任务2.73万亩的128.2%;植树造林6.1万亩,完成下达任务1.8万亩的338.3%(其中秋季栽植榆树2万株、涂红刷白5万株、林木抚育2万株)。同时,自加压力,积极争取项目,完成秋深翻1.95万亩;旱地黄花秋移栽1600亩;整修日光温室474座;整修生产路23公里;扎草方格3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5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0.46万人;整治庄点43个、整修村道12条47公里。累计动用土石方8万方,投入机械2200台次,投入劳动力43520人次,全面掀起了秋季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通过召开镇、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对全镇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地安排部署,采取会议动员、入户动员、签订责任书等有效形式,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中。共印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悬挂宣传标语40余条、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31幅、制作公益性巨幅广告5块、展板15块;印发简报信息30余条,切实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重点建设区(南梁):南梁特色农业综合治理区位于高沙窝镇南6公里处,该治理区围绕“区域优势保民生,特色农业促增收”的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沿南梁、石记坑、黄记场、李庄子等村组发展甘草秋移栽3100亩、甘草补植2.1万亩、注水补灌黄花秋移栽600亩,旱地秋深翻1万亩,整修农路5.5公里,植树造林7000株。
重点建设区(大疙瘩):大疙瘩膜下滴灌综合治理区位于高沙窝镇东北5公里处,是高沙窝镇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治理区围绕“节水补灌扩面积,提升标准促增效”的建设目标,通过挖潜节水,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以黑土坑、大疙瘩、油坊、全胜4个自然村机井灌区为核心,采取田、林、路、水综合治理的措施,维修及新打机井11眼,高标准发展秋覆膜5000亩,膜下滴灌3000亩、整修日光温室120座,整修农路7.8公里,植树造林1万余株。
重点建设区(二步坑):二步坑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高沙窝镇北部7公里处,以二步坑、营西村为主,是高沙窝镇2012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规划建设红疙瘩优质牧草喷灌示范区和实施兴武营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该区域治理包括库井灌区、集雨场建设、防沙治沙等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完成高标准牧草喷灌示范区建设1000亩;新建集雨场76处、水窖76个;整修村道11公里;完成经果林建设540亩;扎草方格3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5平方公里,项目分两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农户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水资源缺乏,旱耕地面积大是高沙窝镇最大的镇情,而且耕地全部是沙壤土。因此,我们在抓秋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围绕节水、抗旱和解决人畜饮水工程来做文章。一是坚持做好“旱”文章。根据各村实际,明确规划任务,确立了做大做强甘草产业的思路,采取旱地移栽,封育补植等方式,采取“整旋一体”的办法,全力开展旱地深翻,甘草、黄花移栽工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拓宽经济收入渠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了南梁、李庄子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共完成深翻土地1.2万亩,甘草补植2万亩,旱地甘草秋移栽3000亩,黄花移栽600亩,有效改善了群众的收入结构,使得甘草产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二是全力做足“水文章”。充分利用长城沿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大力开展打深机井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开展了大疙瘩万亩膜下滴灌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发展膜下节水滴灌项目,改变传统农业的用水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以大疙瘩、油坊、全胜等村机井灌区为核心,采取田、林、路、水综合治理的措施,新打机井10眼,高标准发展膜下滴灌5000亩、注水补灌黄花秋移栽300亩、整修日光温室474座,维修生产路13公里,植树造林1.56万株,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节水、增效、扩灌的目标。三是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二步坑、营西村为主,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该区域治理包括库井灌区、集雨场建设,防沙治沙等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封禁治沙3000亩,建成2000亩高标准牧草喷灌示范区一处,新建集雨场54处、水窖54个,整修村道11公里,完成经果林建设540亩。
(二)强化领导,狠抓落实。自实施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把手”工程来组织实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秋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一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为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好基础。立足高标准、高质量,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对今年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每一个片区都有一张规划布局图,一本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二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确保各项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领导包片、干部包点、技术人员包指导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一室四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强化管理、确保秋季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坚持突出集中连片、突出高标准示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设原则。制定了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倒排工期,明确任务完成时限界点。各片、各点抽调技术人员蹲点现场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了秋季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四是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群众座谈会、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深入宣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效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组建了专业突击队和跨村支援队。通过宣传发动,在全镇掀起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五是严格督查考核,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进行。建立完善了督查考核制度,不定期对各片、各点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进行检查。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实行现场办公,并进行积极整改,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三) 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和提高认识的角度入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一是召开动员大会。镇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镇、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宣传动员和督促推进会议,对秋季农田水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落实了工作任务。通过会议宣传和发动,切实使广大镇村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深入组织发动。由包片领导带领包村干部深入到各村、组,通过召开会议、入户动员等方式大力宣传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极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务实苦干,争创一流。自会战以来,各村、组先后召开村组干部会议20场次,召开村(居)民会议32场次,切实使这项利民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秋季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利民工程,我镇在秋季农田水利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力求做到“一个坚持、四个结合”:“一个坚持”是坚持农田水利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核心不动摇,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平田整地、深翻土地、节水滴灌、移栽甘草、整修村道、整治环境,不断丰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涵。“四个结合”一是将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与全镇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大疙瘩膜下滴灌示范区和南梁、李庄子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区。二是将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发展旱作节水项目和甘草、黄花种植为重点,大力推广节水管灌,库井灌区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切实从节约水电,减少投入,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三是将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以种植甘草、黄花为主的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提供支撑。四是将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同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程和整体工作水平。
(五)坚持不懈、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秋季农田水利建设以来,我镇始终坚持秋季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边治理边整治,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提高标准,继续在拆、清、硬、绿、美五字上下功夫。加大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健全绿化美化长效机制,及时维修环卫设施,对林木进行涂红刷白,重点是对南梁、大疙瘩农田建设示范区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对栽植苗木实行专人管护,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二是拆修结合,着力清除“三乱”现象。继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进站所、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等“六进”工作法,宣传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协调配合,清除“三乱”现象,切实做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造镇村面貌,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美观。同时加大整修村道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共整修村道12条47公里,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条件。
(六)加强督查,健全机制。一是建立工作督查机制。镇政府成立督察工作组,不定期进行督察,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及时上报指挥部,进行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对整改效果明显的给予表扬奖励,对进度缓慢、措施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二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采取领导分片负责、技术人员一线指导、督察小组巡回检查、村组交叉评比的办法,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切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合理共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确保每天统计上报和信息工作进度,及时与其他兄弟乡镇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变压力为动力,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是再次广泛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今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给各村下任务,压担子,要求各村根据工作开展进度,组织人员参与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并做好南梁、二步坑、大疙瘩等重点工程示范区的建设。
二是我们将与水务、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借鉴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严把质量关、标准关,切实将我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三是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划分责任区,规定完成时限和标准,力促全镇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划分到位,人员力度到位。使以节水灌溉和甘草种植为核心的农田建设工程达到增量、扩效、提质的目的。
四是继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建立并利用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逐步改变乱排乱倒现象,使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人居环境明显改观。(高沙窝镇 张佳钰)
(责任编辑: 祁春梅)不老屯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不老屯镇
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地处北京市密云县北部,位于首都水源──密云水库正北岸。镇域东部与高岭镇接壤,西部与相邻。全镇总面积193.2平方公里,北部是深山区,南部沿岸地带为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占山区60%以上,以为主,适于林木生长。山、歪妥山是镇境内主要山脉,其中,云峰山主峰海拔674米。云峰山前就是兵马营、燕落的。芒是不老屯镇主要河流,全长26公里,流经9个村。云峰山麓是典型的片麻岩结构,地下水质量在国内属上乘矿泉水。行政区类别行政村所属地区北京市 &密云县下辖地区2个社区;26个村委会电话区号010地理位置北京市密云县北部面&&&&积193.2平方公里人&&&&口24610人(2002年)著名景点云峰山风景区
镇地处北部,位于首都水源──密云水库正北岸。镇域东部与接壤,西部与相邻。全镇总面积193.2平方公里,北部是深山区,南部沿岸地带为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地,丘陵占山区60%以上,以为主,适于林木生长。、歪妥山是镇境内主要山脉,其中,山主峰海拔674米。云峰山前就是兵马营、燕落的。芒是不老屯镇主要河流,全长26公里,流经9个村。云峰山麓是典型的片麻岩结构,地下水质量在国内属上乘矿泉水。
不老屯镇全镇人口密度128.7人/平方公里。24610人,共有耕地19124亩,人均耕地0.78亩。
不老屯镇全镇辖26个,最大的燕落村1460户,4146人,也是县最大的村。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多世纪,为保京城人民吃上净水,属于水源重点的不老屯镇做了突出贡献。
1958年兴修密云水库之初,不老屯人民顾全大局、讲大义,无私的让出了号称密云的───燕落。随着密云水库功能的逐步改变,已经成为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不老屯镇下辖2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委会:不老屯、燕落;转山子、黄土坎、燕落、柳树沟、永乐、学各庄、杨各庄、董各庄、沙峪里、学艺厂、不老屯、白土沟、丑山子、边庄子、车道岭、兵马营、大窝铺、香水峪、北香峪、南香峪、半城子、史庄子、古石峪、陈家峪、阳坡地、西坨古。不老屯镇名称源于不老屯村,来源于王志砍柴遇仙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不老屯镇属于水源重点保护区,北部山区有丰富的木柳牙、蕨菜、、等野菜资源,有较发达的蜂产业,蜂蜜产量全县第一。南部水库有池沼公鱼、银鱼等名贵鱼种。镇域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四种土地类型,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有利于多种经营。粮食种植,有、、、等主要农作物。林果业突出,以、、、、、为主。养殖业以养、和为主。
不老屯地处山脉,栽植板栗历史悠久,早在大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域内云峰山碑记载:内有栗园12顷。现发展到80000亩,堪称“京郊板栗第一镇”。清乾隆皇帝食用后,钦定为行宫贡品。经考证,独特的地质、土壤构成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使板栗富含、、等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是老少皆宜的上乘食品。老屯镇农业结构整起步早、动作快、规模大。截至现在,已经全面完成推出传统粮食生产,形成了以板栗、不老屯镇为主的10万亩特色林果业布局,干鲜果品总产达到870万公斤。8万亩板栗基地建设的完成,使我镇成为京郊“第一镇”,也使我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林果业强镇。在养殖业方面,以牛奶、合同鸡、肉羊为主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万亩牧草基地为建设绿色屏障、旅游观光和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涵养水源、保护首都水源的作用。
实施“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坚持规划、策划先行,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突出生态主题,最终目标是把不老屯镇域建设成密云北线生态经济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养生基地;镇区要建成北京山区生态旅游。当前,生态旅游正在逐步落实中,“一山、一水、一条带”的打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展望不老屯的未来,将是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海无边,秋季硕果累累,桃园、梨园、万亩牧草和蓝天、碧水交相辉映的人间仙境;梨园山庄民俗度假区与高档别墅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前观碧水、背倚雄风,形成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京郊一流的生态经济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养生首选之地。
不老屯镇地处密云水库正北岸的上风水地带,北部是绵延的,南部紧临浩瀚的密云水库,依山面水,风景秀丽。地表水充沛,达到国家二级饮水标准;地表麦饭石储量大,矿泉水丰富优质。植被发育好,林木覆盖率在70%以上。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全境都在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到2006年底,农村总收入预计完成5.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9%、70%和不老屯镇121%;。实现了较大增长。
自2003年确定的农业663工程、10项重点工作到今年确定的20项重点工作和40项重点工程。我们做到每年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早谋划、早立项、早确立,并且确定工作标准、直接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间,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努力,我镇已经形成了以特色林果、绿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板栗、鸭梨为主的10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干鲜果品总产达到了1100万公斤。新发展了蔬菜籽种和芦笋种植业,标准化基地和有机果品、有机小杂粮建设取得明显成果。抵御住了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影响,合同肉鸡、肉羊、蜂养殖形成规模,年出栏家禽150万只、羊2万多只、蜂存箱1万多群,畜牧业收入在大农业收入构成中占居主导地位。全镇实际验收1.44万亩,涉及全镇26个行政村,8000多农户。四年来,共发放面粉400多万公斤,资金补助110多万元。粮食直补政策,全镇4800多农户,享受直补面积累计达到2.6万亩,补贴金额85万元。生态林管护17万亩,安排1187名护林员,发放生态林管护资金531万元。仅此三项政策性收入全镇农民年人均增收就达240元。落实土地延包政策,规范7400份。完成综合工程。总投资1861万元,解决17个行政村的不老屯镇人畜饮水和沿途土地、果树问题。综合供水工程共完成15.85公里管线铺设和34个支井房建设,打深水井和大口井15眼。为解决部分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问题,实施了2.3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和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解决了土地、果树灌溉问题。
四年来,我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村级道路硬化全面铺开,镇中心健身公园落成,建设了中心集贸市场,不老屯大街实施了部分改造。尤其是在创建过程中,县、镇投入100多万元,为各村配备铁制垃圾桶690个,专用垃圾车2辆,成立了由94人组成覆盖26个行政村的专职保洁队伍,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高标准、低、能承受、可推广”的原则,2005年重点抓了学各庄村、董各庄村、南香峪村、半城子村4个生态文明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各具特色,各有特点。受到了市、县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全部一次性不老屯镇通过市、县验收。2006年,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5个(大窝铺、不老屯、学艺厂、永乐、车道岭),试点1个(黄土坎)。今年5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已经通过市、县专家组验收,黄土坎建设已完成、排洪渠绿化、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工程,改厕、道路硬化、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竣工或正在施工。生态文明村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别是道路、饮水、绿化、亮化、新能源利用,为群众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16平方公里风沙源工程,完成了排洪渠、护地坝、防护坝、护村坝、谷坊坝的等工程1.2万米,同时完成水保林65公顷,封禁治理900公顷,观光园路面硬化1500米,风沙源工程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密云水库环境。履行了水库生态涵养区的职责。不老屯镇位于燕山山脉西侧,北岸,总面积264111亩,有耕地15841亩,有林业用地244698亩,68.32%,林木覆盖率68.60%,林木蓄积量m3,其中果树占地面积72451.7亩,1730443株,年产果品量1000万公斤,鲜果650万公斤,干果350万公斤,林业总收入2927.8万元。万亩天然油松次生林和云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在镇域内,全镇共有人口8390户,23937口人。燕落鸭梨观光采摘园坐落在密云水库北岸的不老屯镇燕落村,总面积2500亩,主要栽植品种为鸭梨、京白不老屯镇梨、雪花梨。燕落村鸭梨属于的一部分,4月中下旬,园区内一朵朵梨花俏绽枝头,一片片、一簇簇,如雪之洁,玉之质,云之奇。9月下旬—10月上旬,进入采摘季节,金黄的鸭梨缀满枝头,景象蔚为壮观。前来、游玩、采摘的客人为这丰收的景色注入的勃勃生机,为整个园区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平均每年园区可为市场提供250万公斤的优质鸭梨,不仅满足附近市场的需求,部分鸭梨经过进一步加工出口国外,这也为产区果农带来了实惠。黄土坎鸭梨观光采摘园坐落在密云水库正北岸的不老屯镇黄土坎村,总面积2500亩,主要栽植品种为鸭梨、不老屯镇京白梨、雪花梨。黄土坎鸭梨果体硕大,单果足有半斤重,果皮金黄,果肉细嫩,含糖量高,果核细小,肉厚酥脆;果味甘美香醇,清香可口,具有隔夜不变色,耐贮运的特点,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在明清两代被列为贡品。4月中下旬,园区内梨花似海,一簇簇、一片片,开满枝、映满坡;9月下旬—10月上旬,进入采摘季节,满树金黄,灿灿生辉。来观光、游玩、采摘的客人也为这丰收的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氛。每年整个园区可为市场提供250万公斤的优质鸭梨,满足附近市场的需求。云峰山因是密云县志中的“八景”之一而驰名都下。山前,有距今4100年前的古城池,有十几个州、郡、县城的遗迹。这里曾是,唐代“”再此结束。山上,有包括县内第一座庙宇等十多座寺院,古人崖穴遗址,石峰峭壁上的群称为北京之最。还有与石刻相关的美丽传说。山中特产皆为贡品,并得以清皇帝的诗歌赞誉。历代名人雅士在云峰山写过许多婉转优美、寓意深刻的诗篇,使这一名山更增添了壮丽奇妙的色彩。云峰山位于北京不老屯镇燕落村北3公里处,距密云县城60公里。云峰山古称朝卷山,海拔675米。春则野花吐秀,满谷幽香,百鸟欢唱;夏则流水潺潺,万木葱茏,风清气爽;秋则层层红叶,如火似锦,艳若春花;冬则雪积苍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四时之景,无不令人赏心悦目。盛景亦称云峰桃花或庵畔桃花,是密云县“旧八景”之一,光绪八年县志载:“在石匣西北,地极清幽,山不老屯镇路回环,清泉曲绕,当春令桃花盛开,尤为佳绝,时人比之武陵桃花源”。当时,每到桃花开放的季节,车如流水,人声如潮,真可谓“小桥野店人争席,缥缈松烟入午饮”。可见,古时观赏“桃花盛景”的游客,挤满客店的情景。人们在观赏桃花之余,要到庙宇中去供奉佛祖,欣赏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和云峰山十景,诗山泉水医疗疾。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句,其中?缌人孔法祖“云峰桃花”诗云:好景迎人媚,行人目未停。波光明作练,山色翠为屏。鸟语云中树,鱼锨水上萍。余情收不尽,留说与丹青。
云峰山美景千年不衰,最近出版的新《密云县志》云,燕落村北的云峰山,是一处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人文和相结合的风景区,山上有唐代建超胜庵,庵后有一天然花岗岩石洞,洞内塑有端庄的观世音菩萨像,山上有唐代前后宫吏所提诗、字的摩崖石刻。人们在此植树造林。每到春季,果花争艳,漫山遍野,果花香 四溢,春风暖人心。和古时桃花盛景相比,更加绮丽多姿。世上名山僧占多。云峰山,险峰难攀,竟然有十多出神宅和。超胜庵,又称朝卷安。建在的高台上。南北长45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四面环山,风景宜人。该庵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有仪门三间,中间为山门过亭,门的两侧有泥塑彩绘的站马、马童座像。前院正殿三间为天王殿,内有泥塑像。通过天王殿旁的园门进入后院,正殿三间是大佛殿,又称。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墙上,均绘有五尊五方佛。需要铺设有线光缆180千米,建设机房2处。光缆全部铺设进村,正在入户安装,已有10个村看上了有线电视节目。全镇群众都能收看到54套有线节目。五一之前,工商所安全与经济办公室等单位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查,共检查市场一处、食品经营户26家、规范食品台帐4户、发放《密云县工商分局致市场食品经营者的倡议书》15份。
不老屯镇地处密云水库北岸,是密云县第十一五规划的水库上游,全镇一产从业人员6372人,占从业人员的68.5%二产从业人员1583人,占从业人员的17%三产从业人员1351人,占从业人员的14.5%,富余劳动力1801人。镇域内有两个居委会,非农业口人,实有失业人员21人。
本地区特点 
不老屯镇是农业,林业大镇,为保护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企业发展受到制约,没有规模型企业安置劳动力,没有龙头企业,缺乏经济增长点全镇所有企业一年税收只有20余万元,是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再有就是农、林发展还停留在传统的,不能给农民带来较大的。因此经济增长较慢,富余劳动力较多是我镇的突出特点。
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 
真对我镇富余较多这一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签到了劳务输出指标和就业培训指标责任书,并制定了2006年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年内培训300--350人,其中150人,转移引导性培训150――200人。
发展思路及措施 
根据密云县十一五规划的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结合我镇的实际,确定了我镇“打牢农业基础,突出生态建设,发展休闲经济”的发展思路”。具体措施是,发展休闲农业,业,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保水富民的统一,其次就是要抓好林果业的发展,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引进果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我镇,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再有就是从劳动力自身素质抓起,以成人学校为载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大就业机会。还要举办一些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史庄子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下辖史庄子、邵庄子、邵台、高庄子四个自然村,位于镇域东北部,半城子水库上游,距县城75公里。史庄子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村共有130户、325口人,村域总面积5.51平方公里。近两年,史庄子村荒山造林500亩,绿化植树21000株,主要包括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三大类。村里主导产业以林果业为主,现有板栗、梨、核桃、杏等果树650亩、43000株,年产干鲜果品30吨。2009年,人均收入9000余元。
为进一步打造优美环境,史庄子村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硬化街道14000平方米,铺设管线1500米,实现安全饮用水集中供应,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修建健身公园两处;垒砌花墙2500米,规范了街道的环境;修建排洪渠1500米;对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拆违拆旧50户、1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1个。2008年和2009年获北京市文明村称号。
依托不老湖发展民俗旅游
史庄子村坐落在不老湖畔,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使整个村庄更富有灵气。不老湖风景区是以半城子水库为基础开发建设的,总库容1138万立方米,是我县三座中型水库之一。
说起不老湖的得名还有一层深意,主要原因是湖底均由麦饭石铺成,麦饭石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对胃病、皮肤病有显著疗效,长期饮用可祛病健身,益寿延年。湖以”不老“为名,其用意正在于此。
夏秋时节,荡舟不老湖,但见湖域四周山势起伏,疏影横斜,波光潋滟,如一幅绝好的水墨画,一丘一壑莫不浑然天成,交相辉映,满山绿荫,树影婆娑。水质十分清澈,游来游去的小鱼清晰可见。每年来此游玩、垂钓的人很多,但来的人多了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游人来了没地方吃住,因此,史庄子村借助这里生态环境的优越,开始对村里进行打造,发展民俗旅游业。去年6月份,村里在不老湖畔建起了13户民俗户,房子全部由北京市建委统一设计,每户面积为136平方米,分为四室、一厅、一个卫生间还有两间储藏室。2011年史庄子村列为密云县民俗旅游示范村,预计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可大大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1]丑山子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东北部,距密云县城75公里。全村共有村民368户,748口人,村域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该村地处云峰山东麓,娘娘顶山东面山脚下,南北向山沟西侧,为山区,村落呈正方形。不老屯-边庄子公路经过该村。
2008年,丑山子村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2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拆除违章建筑150平方米;垒砌花墙1500米;修建健身公园两处,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286户,在全村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搭建节能吊炕313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36户,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丑山子的由来。走进丑山子村,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丑山子村并不丑,那为什么叫丑山子呢?据当地村民讲,丑山子村名源于传说,原名“瞅山子”,后演变为今名。相传,在村西娘娘顶山原有一古庙,塑有王母娘娘。后来,有个老爷在对面山上又建成一座庙,老爷每天在庙台上打坐,巡视四方,发现对面山上的王母娘娘,于是整天坐在庙台上看个不止。娘娘发觉后大惊,弃庙逃走,后村以瞅山子得名。关于丑山子的由来,虽然都是传说,但在当地还有另一种说法。古时候,村南山有一个洞,洞里住着一个“仙姑”,经常下山为百姓治病。可有病的人经她治了以后,小病变成了大病,大病变成了不能治的病,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善良的百姓。从此以后,当地再也没人找她治病了。一天,一个外乡人天不亮就来到洞前请仙姑看病。他往洞里一看,只见洞里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觉得挺奇怪。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可吓坏了,原来他看到的是一个正在睡觉的大狐狸。那人悄悄地下山,把这事儿告诉了村里的乡亲们。其实乡亲们早就觉得这个“仙姑”是个狐狸精,听外乡人这么一说,就更觉得自己猜对了。可是没人敢除掉它。偏巧,这时村里来了一位相貌丑陋的青年人,听说此事以后,就想为民除害,他细心观察狐狸精的行踪,寻找动手的机会。这天,青年人在半山腰截住了狐狸精,厮打了起来,经过一番恶战,最终打死了狐狸精。青年人没有留下姓名就悄悄地走了。人们非常感激青年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村名改成了丑山子。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是真,哪一种是假,都只是传说而已,现已无从知晓了,只是丑山子并不丑。
丑山子板栗标准化基地随着全县农业结构的调整,丑山子村改变了过去农田专一种粮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以板栗为主导的产业模式,现已拥有3000亩板栗标准化基地。丑山子板栗园建于2002年春,建立之初面积只有900亩,经过四年的努力,2006年被规划为标准化基地。结合镇板栗标准化生产实际,丑山子村制定出产地环境、板栗栽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为了调动基地果农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全面执行标准化生产,村里还成立了板栗合作社,负责基地栽培技术的管理、板栗质量的监测和销售市场的开拓,为果农提供一条龙服务,使基地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经销。村书记告诉记者,随着树龄的增长,合作社将加强果树管理,做好技术推广,通过板栗标准化生产,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2]。杨[3]各庄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南部。全村共有村民165户、312口人,村域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该村植被茂密,依据密云县林业局“十五”二类资源清查结果,林木覆盖率65.66%。杨各庄村经济以果品为主,现有果树1200亩,达到户户均有果树,年产干果100吨。
2008年,杨各庄村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1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保护水土流失,对村域内镇级公路两侧修建护坡650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平方米;修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两处,安装健身器材11件,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垒砌花墙2800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栽植各种花草树木4000株;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102户,在全村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搭建节能吊炕90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17个;修建占地5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解决村民就医难问题,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燕落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部,距县城23公里,全村共有1700户,4300口人,村域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村子坐落在云峰山脚下,地处燕落盆地,是我县第一大村。这里地势开阔,水甘土厚,物富民丰,素有“密云乌克兰”之称。历史上它曾辉煌一时,至今燕落古城遗址尚存。近年来村里绿化植树15000株,荒山造林2000亩,林木覆盖面积占村域面积的60.56%。村里经济主导产业以果品为主,年产干果70吨、鲜果2087吨。
燕落村为改善村里环境,拆除街道违章建筑500处;对6万平方米的街道进行了硬化;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修建三个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安装600盏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对全村1430户的厕所进行无害化改建;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在村内共建设供水设施6套,铺设管线60000米;为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为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全部投入使用;村内还进行了污水治理和改造,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燕落的历史溯源燕落原名燕乐,为古代县城。燕乐县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440年),废于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共存在470多年。燕落村还有一个名字烟络。据传,古代某皇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在今金沟安营,一个在今燕落扎寨,姐妹商定,遇警则燃狼烟为号。驻燕落的妹妹有一次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燃起了狼烟,驻于金沟的姐姐见信号急驰援助,但发现无敌犯境,只是玩笑而已。因此,该村曾有“烟络”之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在密云地区置檀州,州治所即设立于燕乐城内,辖密云、燕乐两县,唐长寿二年(693年)檀州治所始迁今密云县城位置。时燕乐县建制仍在,直到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废燕乐改为燕落庄。燕落古城遗址为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全城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墙体为粗沙黄褐土夯筑,1980年距地表两米深处发现几处汉代砖室墓,出土有汉代绳纹瓦、灰陶器等,充分证明早在汉代这里已成为聚居区。这样历史悠久的土筑城址,在北京地区并不多见,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长寿村的“长寿秘笈” 不老屯地区8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镇人口的百分之二,燕落村就有60余人,该村的李敬书老人,曾被北京电视台《京郊大地》栏目评为“北京十大寿星”之一,逝时108岁。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会长寿呢?原因在于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水质好。由于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高达74%,尤其是松林密布,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油松林,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好的空气质量成为这里的人们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水好,麦饭石遍布地下,研究证明,饮用麦饭石水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循环,有助于排除因环境污染而蓄积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使细胞净化,长年饮用可收到延年益寿之效。
超胜庵重新开放超胜庵始建于唐代,坐落在燕落村北云峰山上,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人讲,过去的超胜庵是京东有名的古刹之一,千百年来香火很旺,晨钟暮鼓,香气弥漫。1943年,日军侵略中国时,对超胜庵进行烧毁破坏。前不久,由台湾人士投资六百多万元,对占地525亩的超胜庵进行重新修缮。目前,已经开始接待游人。[4]
    学艺厂村位于不老屯镇西北部,距密云县城60公里,该村下辖学艺厂、公子岭两个自然村,村域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共有103户、241口人。相传,宋将穆桂英曾在该地指导兵将学艺练武,操练兵马,村北山上有“点将台”和“拦马墙”等地名,故名学艺场,后演变为学艺厂。
2006年,学艺厂村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硬化街道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并新建桥梁一座,方便了村民出行;为更好地绿化、美化环境,在公园及街道两侧栽植垂柳、槐树、波斯菊、白玉兰等苗木6000余株;全村进行无害化改厕,并推广使用太阳能、节能吊炕等清洁能源;新建休闲健身公园两处,并配备健身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5]
圣水山的圣水泉
学艺厂村村北3公里有座圣水山,圣水山上有眼圣水泉,泉水清凉透彻,旱天不消,涝天不涨,冬夏常流,而且清冽甘甜。这股泉水怎么这么神奇,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相传,唐代时,一位姓郭的道士来到村里,看中了村北山上的风水,就雇了100人上山为他建道观。郭道士带人上山选好址,就开始兴建,这时他发现半山腰有个石缝子,往外不停的流水,间杂着还留出白花花的大米,于是就每天派人到这里来担水、接米。说也奇怪,每天流出的大米总是不多不少,刚好够这100名工匠吃。这100人中有个石匠,好吃懒做又很贪婪,他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拿着大镐和铁器来到石缝前,叮叮当当一阵乱刨乱敲,想把石缝扩大,把里面的大米全部挖出来据为己有。正在他又刨又敲时,山上的大石块受到震动,纷纷滚下来,把他砸个正着,一下就砸死了。石缝经过这一番地折腾,从此不再流大米而流小米了。几十年后,洪水泛滥,奔腾的洪水把道观底下的坝坎冲塌了,郭道士就雇了60人来山上打坝,每天吃的是石缝里流出的小米,而石缝每天流出的小米刚好只够这60人吃。一天,一个工人起了贪心,想把石缝撬开一点,让它多流一点小米,好积攒起来背回家给家里人吃。他拿着铁器撬了半天,石缝也没动静,于是,他叫来两个同伴帮他一起撬。三人正撬着,就发现石缝里的水流变大了,而小米不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红色的小虾间杂着流出来。三人顿时懊悔不已。从此,石缝就不再流小米而流虾了。令人不解的是,郭老道也从此杳无踪影,只留下了这股清清的泉水。当地人见到石缝里的水如此神奇,就称这股泉水为圣水泉,而这座山也因此得名圣水山。
明万历四年,皇帝听闻这里圣水的神奇,在此建立圣水寺,清朝时又重新修复,几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
其实,圣水泉是源于地下1000多米岩层深处的天然矿泉,经国家权威机构检验鉴定其为含偏硅酸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并含有锂、锶等14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脑、养胃、保肝、抗衰老的神奇功效,这种神奇功效揭示了圣水的神奇,也揭示了学艺厂人和不老屯人的长寿之谜。
学艺厂的待解之谜
学艺厂村的神奇之处还在于有许多奇异的地理现象。
石花:位于圣水山庙后东侧的一块巨石上,形似牛头,又如石花,为天然形成,风雨侵蚀不腐,恰如圣水的守护者。
正反洞:当地人也称冷风洞。酷暑盛夏,洞口寒气逼人,石壁上粒粒白霜清晰可见;冰雪严冬,洞口热气蒸腾,附近山草一片碧绿,与大自然节气恰好相反。
鸡冠山之谜:位于圣水山前河道东侧,形似鸡冠,此山范围之内,没有蝎子。似乎神秘的印证了鸡为蝎子之克星。
看晌:位于柏岔山前,从立夏至立秋,正午12点时无阴影,以往村人都以此为钟表,准确无误。
这些待解之谜引发许多人的探索之旅,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到这里一探究竟。陈家[6]峪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北部,下辖郝家、北台子、下家、水泉子、陈家峪、张家台、里苍峪7个自然村,村域面积20.35平方公里。现有142户,349口人。村里自然风景优美,四面环山,每到春季,成片的野花开满山间,成群的山雀栖息林间,动听的鸟鸣声传遍山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的主导产业为林果业,现有果树981亩、10万余株,种植了板栗、核桃、红果等,年产干鲜果品170余吨,2009年人均收入9700元。
2008年,陈家峪村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街道硬化、改水、改厕、安装路灯、健身广场、垒花墙等重点工程。其中,安装路灯98盏,太阳能热水器141套,拆违拆旧23户,硬化街道17500多平方米,打井1眼,铺设管线1600多米,垒砌护村坝130多立方米。对全村进行户厕改造,完成138户,改厕率达到97.9%。在村内修建1处健身公园,占地约200平方米,安装器材12件。垒砌花墙400多米,在街道两侧栽植了垂柳、山桃、丁香等树木380多株。
为避洪水大规模搬迁
1976年一场洪水殃及了很多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为了能让那些快要流离失所的乡亲们安稳的生活下去,在村干部带领下,1000余村民动用了数辆汽车,用了几天时间,把那些失去房子、田地的村民们转移到了安全地区,另有一些村民搬到了亲戚家,还有部分村民搬到了现在的西田各庄镇建新村和河南寨镇团结村,留守下来的村民生活至今。
陈家峪古城堡遗址
陈家峪城堡位于陈家峪村西南部,座北朝南,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当时,瓦剌不断侵略中原,为抵御敌人的进攻,明朝官兵在此修建了这座城堡,为屯兵、储粮所用。该城堡依地势而建,城堡中心较高,便于指挥和观望战情。该城堡原设南北两门,经过历史的洗礼,现城门无存,被辟为水泥路。现在城堡只残存四周部分墙体,共计470余米。墙体内外墙均为大块毛石垒砌,碎石填缝,白灰勾缝。四周墙体基座均为2至3层条石砌成,水平缝,竖缝相错,白灰勾缝。现东、北两面基座条石无存。
由于地势较为陡峭,记者没有攀爬这座古城堡,周围的青松绿柏已经把这古城堡包围,从远处观瞧残垣断壁的城堡显得格外沧桑。目前,村里正在请人投资规划,重新将城堡修缮,打造一处旅游风景区,让游客在城堡中追忆历史。
村民全部实现就业拿工资
村里300余名村民已全部养山就业,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人管。有护林员负责林木管护和病虫害工作,村里有几名医生,有病拿药足不出村就能解决了。有保洁员,负责路面的清洁工作,保持村里街道干净整洁。还有水管员,负责村里的饮用水安全。他们这些工作人员每年人均工资收入可达4000余元。北[7]香峪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东北部。全村现有151户,416口人。村域总面积3.3平方公里,土地439亩,山场面积12264亩。村里主导产业以林果业为主,现有板栗45000棵、人均113棵,此外还有桃树、杏树等,年产干鲜果品185吨。
2007年开始,北香峪村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75盏,修桥5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修建两个占地共5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栽植树木1000棵,垒花墙1000米;拆违拆旧2600平方米,清理河床500米,使村庄环境得到了改善。
村南山的王波烈士墓
日,天刚亮,时任丰滦密区队政委王波,率领一百多战士,埋伏在北香峪村的南山,准备截击从兵马营据点去古北口的鬼子大队。
战斗打响以后,王波不幸负伤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敌人已到近前。为了保存实力,避免重大伤亡,王波命令部队马上撤离阵地,迅速转移。警卫员俯身要背他走,王波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管我,快撤!”
敌人拥上来后,狞笑着对王政委说:“你的投降,我的大官给。不投降就要你的命。”王波刚要痛骂,又觉心有牵挂,就说:“投降可以,不过你们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鬼子万没想到会这么痛快,忙说:“条件?统统讲来。”“第一,把你们抓的老百姓全部放回去;第二,从今以后不许你们再来烧杀抢掠,残害百姓;第三,我要烧掉我的破大衣。”鬼子捧腹大笑,心想,这算什么条件!忽又一怔:非烧大衣干什么?王波机警地补充说:“到你们那里还不发新的?留它做何用?”鬼子又似大梦初醒:“是的,是的,统统要发新的!王波从容自若地把大衣点着,火光熊熊,衣兜里没来得及转移出去的材料,一同化为灰烬。此时,王波霍地站起身来,高声喊道:“我是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党章上就没有投降这一说,要杀要砍随便吧,你们的末日不远了!”说罢,便被敌人杀害,倒在了血泊中。
不幸的消息传来,老百姓失声痛哭,为了纪念王波,村民们把他的尸体安葬在了北香峪村的南山上,并立了一块“救国救民”纪念碑。1994年,由不老屯镇人民政府和我县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修建了王波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半城子村不老湖畔。 2006年4月,县委、县政府把此地命名为“密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板栗铺就致富路
北香峪村位于燕山中部,是板栗的盛产地。早在清朝,这里出产的燕山板栗就倍受清廷青睐。皇帝每年要到承德避暑山庄,密云乃必经之地,每到板栗收获季节,行宫内必备出产于不老屯地区的板栗。乾隆皇帝曾御笔为这里的炒板栗写过一首《食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持火候调。”形象地说明了这里板栗加工的技巧。
北香峪村拥有板栗面积4845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全村老百姓把自己的耕地全部种上了板栗。并在2007年成立了“北香峪板栗合作社”,现已有入社会员120户。
这里产出的板栗,因其特有的优良品质,香浓的味道,糯性的肉质,深受购买商青睐。每年板栗成熟时节,都有不少外地农用车来村里收购,仅去年就卖出了120余吨,其中部分板栗卖给了绿润食品有限公司,由他们加工后远销海外。白土沟村属不老屯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中部,距密云县城25.61公里。全村共有村民255户,560口人,村域总面积4.3平方公里。因村东西两侧山上贮藏有丰富的白土子,远看整个地区一片白色,常年有人来该地挖白土子,人们都称白土子沟,后简称今名。[8]
2008年,白土沟村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硬化村内街道1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30盏,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拆除违章建筑500平方米;修建占地7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一处,为村民健身提供了场所;垒砌花墙2000米,对村内进行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栽植各种花草树木500株;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248户,在全村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搭建节能吊炕248铺,安装热水器248个;进行安全饮水改造,打井4眼,铺设管线12000米,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神秘的古崖居
白土沟村位于风景秀丽的云峰山脚下,神秘的古崖居,一个千古之谜的人文遗迹,就座落在白土沟村的平水峪自然村以及村西边的山谷——水峪的悬崖上。
这些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共计有五处。其中有三处在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谷中,且全部在花岗岩上开凿而成,洞口全部朝东;另外两处在离它一公里的水峪的山谷中。
在平水峪村的三处古崖居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云峰山脚下,洞口与地面平,洞门高2.2米,宽1.8米,上方呈弧形。洞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5.2米,南北宽4.95米,北、南、西各有一佛龛,另外,西壁北侧有一小壁龛,南壁有两个小壁龛,门内北侧有一洞门与门外北侧面朝南的一个佛龛相通,据村中的老人讲,洞内各佛龛原均有泥塑佛像,文革拉倒佛像后,此处就做了村中的炸药库。
这些洞穴内部凿制很精细,凿制的痕迹清晰可见,洞穴内壁整齐,内有烟道、气孔、烧火的灶炕、排水沟,洞口外檐上有雨罩及流水槽等设施。洞口到地面设有10多米长的石梯。其中最高的一处距地面9.5米,洞内最高1.66米,凿于花岗岩石崖上。设一洞门,在洞口下边凿有半尺远的一个个台阶,共14级,台阶处很陡,只能面对着石壁爬上爬下。最小的洞开凿在半山坡上,面积只有5.3平方米。在石窟下的平地中,有一块平整的大石,石上有一个人工开凿的与脸盆大小、深浅相似的石盆,怀疑是崖居古人秋收舂米所用。在水峪山谷中的古崖居,共有两处,两个洞穴隔山谷斜对着,其中一个位于西山崖壁上,洞口朝东,洞口距地面约4米左右,从山坡上可达洞口。当地人传说此洞穴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当年修炼的地方。与东洞穴相对的是西洞穴,它位于东山崖壁上,洞口朝西,洞深4米,宽2.4米。洞内地势平坦,不足一人高,没有炕灶、烟道等住人迹象。
因古崖居内尚没有发现古人生活用品的遗物,因此洞穴开凿于何年代,是什么人开凿,目的是什么?至今仍是个千古不解之谜。
农业带火旅游业
自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白土沟村一直把培育生态经济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据村书记介绍,目前村里已经建立了占地2000亩的有机板栗基地,为村里解决劳动力就业200余人。今年,白土沟村还将与北京华思无妄墅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打造占地1650亩的生态观光园,并以此为依托,借助云峰山景区的开发,推动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