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木雕工艺品大师哪里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称木雕界侵权现象严重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朽木不可雕,是因为它们腐蚀、开裂。然而,这一铁律却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打破了——他利用“朽木”饱经风霜的表情,根据其自然姿态,还它们以艺术的生命,称它们为“天然根意造型雕”。高公博创作的《暮雨归渔》、《走出戈壁滩》、《点石成金》等作品,充分利用枯木的自然裂纹,表达了艺术家对沧桑岁月的诠释。
  经过四十余载的艺术探索,高公博在提升传统圆雕法(三维立体精雕细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开拓、创新中,成功地创造了“根雕”、“劈雕”、“意雕”三大新型艺术表现手法,让黄杨木雕走出了数百年困局,成为现代黄杨木雕艺术的开拓者和传统黄杨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本月23日至4月1日,在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的“天工开物——浙江工艺美术展”上,高公博大师的参展作品深深感动了观众,而本报记者也借机对他进行了专访。 专题采写及图 记者吴聿立
  作品成败在于艺术构思
  记者:作为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您四十多年来执著于黄杨木雕,成就斐然,有何创作心得?
  高公博:执著是成功的第一因素。我一直把黄杨木雕视为自己的生命。47年来,我在传统黄杨木雕的基础上,分别开拓了“根雕”艺术、“劈雕”艺术和“意雕”艺术,感悟到了“个性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创作原理。唯有个性的发挥,才能求得“构思与众不同,灵感奇妙非俗,手法别具一格,立意我有人无”。
  记者:多数木雕师选材时往往用上好的木料,可您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废弃了的树根,为什么?
  高公博:材料里面几乎都蕴藏着一个个活脱脱的生灵,我在“有意相求,求之不得”中感受到“无意相求反而得意”的魅力所在,废弃的树根虽然不美,但往往很可爱!这些特殊的材料在散发着浓浓野趣与奇特洒脱的魅力的同时,激起我无限的创作情思,让我在“妙趣半成于天,半成于人”的艺术实践中获得种种灵感,懂得“凡是成功的作品,往往不在于雕琢的技术,而在于巧妙的艺术构思” 。
  记者:人物木雕是您创作的主要题材,但这种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座座现代人难以超越的高峰,您又是如何突破的?
  高公博:创作实际上是一种勇气的发挥,当你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的时候,应当在成熟的时机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去寻找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我喜欢制定十年规划,即在传统黄杨木雕的基础上进行十年根雕艺术创作,然后再进行十年劈雕艺术研究,继之追求十年意雕艺术探索,目前正进行四大名著系列作品的创作,这样一步一步,就能突破自我,追求到新的艺术境界。
  敲坯机让木雕失去精华
  记者:作为国家级工艺大师、木雕界的领军人物,木雕艺术现存的哪些问题令您忧虑?
  高公博:首先,木雕艺术的工艺流程消失。以黄杨木雕为例,上个世纪70年代引进的意大利敲坯机,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益,却让大多数年青人丢失了手工敲坯技法。有些人至今还不懂敲坯技法恰恰是黄杨木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除此之外,许多木雕品类发展了电脑设计和电脑雕刻。试想,假如我国的木雕技法都让电脑所替代,那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存在吗?传统的工艺美术还能成为我们的骄傲吗?其次,授艺平台松散。目前的情况是平台不到位,技艺无法传授,而生源随之也会面临缺少的危机。再次,创新意识淡薄。我国木雕要发展,必须提倡个人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成果,鼓励并提倡“百花齐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还传统艺术以新的生命。
  记者:佘国平大师曾提到有些人专门仿造名家的作品,侵权问题严重。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高公博:仿造名家作品,继而侵权夺利,这不但给大师和艺术家造成伤害,也贻误了木雕师自己的艺术前程。为改变此状,政府应以相关法律来规范木雕艺术的发展,对类似侵权典型事例可通过媒体报道和展示真假作品来进行对比,以及利用艺术知识讲座鉴别是非。提升真品的亲和力,摒弃庸品的生存能量,让艺术回归到可信与真诚。
  记者:木雕固然值得收藏,但存在怕裂、虫蛀、不易保存等问题,让不少藏家望而却步。您却让“朽木”复活,那这些“复活”了的作品市场状况怎样?
  高公博:木雕材料需要正确选取,这在创作前必须考虑到。为防止开裂,木雕师应当利用已经自然干燥、具备雕刻条件的木头。至于保存和防止开裂,在收藏或展示时把握好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即可。我的作品风格多样,因此能满足不同爱好与层次的收藏家的需求,也很受社会的喜欢。
  “子承父业”模式已过时
  记者:刀技是木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就是所谓的“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慎付东流”。您在用刀方面有哪些心得?
  高公博:刀技其实是技法顺应艺术构思而发挥的关键亮点,我特别强调“以势造形、以形取神、继而以神来强化特殊的艺术效果”。所谓“刀笔传神”,是指把刀法与书法感悟联系在一起,在工与意、气与质中感受顺其自然的创作方式,动刀之处必须与灵感相吻合,并自始至终还物质以生命,这也是艺术所追求的效果和境界。
  记者:木雕既然是传统民间绝活,就势必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您觉得当下的艺人在这些领域中做得是否到位?
  高公博:“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当代木雕艺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延续艺术之目的。事实上,我们已经慢慢远离了“子承父业、世代沿袭”的传授模式。艺术的传承应当在大格局的规范中才能得以实现,在重要的非遗品类地区,发展正规职业传承教育,让学生在学到技艺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学位的同等待遇。只有这样,艺人们才更能在传授的过程中融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产生新的创作思维。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种正规职业传承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木雕艺术家?
  高公博:年青一代的木雕艺术家大都有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但我更希望他们能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追求纯朴的艺术品味,用真情打动别人,并能在总结前人的艺术经验中注重理论、提升自我。
  收藏讲究多 木雕需“六美”
  当下的收藏盛行追风、追名,导致各行业大师的作品供不应求。然而,现在徒有虚名的大师很多,什么样的木雕作品才真正值得收藏呢?高公博认为,收藏木雕艺术品,需把握其质感的肌理美、造型的动态美、刻画的表情美、天然的艺术美、外轮廓的线条美和创意的视觉美。只有这样,木雕艺术才能达到小中见大(气质),凡中显美(含蓄),藏中有露(内涵),出其不意(独具),也才能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
  摆放有说法
  由于材质的原因,木雕较玉器、陶瓷、书画等姊妹艺术品而言似乎更为娇贵,与牙雕有些相似,那就是很讲究“生活环境”——摆放位置。
  我们知道,象牙工艺品最怕“笑”,而木雕也是如此,如果所处的环境过于干燥、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空调风口对着直吹,木雕就可能开裂;同时,在很潮湿的环境里,部分木雕工艺品就会“长毛”,木质腐朽。开裂或“长毛”,都会让木雕的艺术价值或经济价值打折扣,因此,太潮湿或太干燥的环境都不适合木雕“生存”,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在摆放木雕艺术品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避开窗口等受日晒处,防止空调直吹。
  还有一点,木雕工艺品千万不要摆放在离明火、火炉太近的地方,否则一旦火和木雕“亲热”起来给烤了,后果可不堪设想。
  护理三部曲
  一、木雕怕过于干燥,也怕过于潮湿,所以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应用含蜡质的或含油脂的纯棉毛巾擦拭为佳。
  二、如果发现木雕工艺品的光泽不好,可以用刷子将上光蜡涂于木雕工艺品的表面,用抹布擦一下抛光即可,也可以像对待红木家具那样,用纯棉毛巾蘸一些核桃仁油轻擦在木雕工艺品的表面。
  三、木雕真的出现开裂等情况,紧张也没用,只好请搞红木家具维修的木工师傅处理一下了。
  名词解释
  根雕:七分自然,三分人工,自然变形与艺术变形相结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天同构”的境界,故作品极其自然、融洽、和谐,极具生机和野趣。
  劈雕: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巧借黄杨木剖开后的自然纹理走势,采取“粗中有细”的对比手法,精雕人物的面部表情,细腻生动,眉目传情。
  意雕:以顺其自然的创作方式,不求形似,力求还天然根块本来的韵味,使自然形体得以完善体现。
  大师简介
  高公博,1949年生,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公博具有极为丰富的创作想象力和高深的艺术造诣,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界公认的代表人物,为传承、发展我国黄杨木雕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民间文化和工艺美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高公博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作品展览。1988年至1990年,他连续三次荣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版权所有:广东精雕培训&浮雕培训&ZBrush立体雕刻&家具雕花培训&&木雕&玉雕&石雕&橄榄核雕刻&圆雕培训&&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丰华北路3号&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 传真:QQ咨询:&& Email: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重料轻工木雕丢魂
好奇得不行,但是次数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东南亚的红木正好大量地进入国内市场,保存个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在历史上,也有自己的市场,您认为对于木雕业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天籁琴音》 (香榧木)
《松荫谈道图》 (沉香)
  大家简介 李凤荣,1963年生于福建莆田雕刻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其作品共获国家级、省级金奖49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且连续四届获得百花奖金奖。
  文、图/记者 金叶
  本月20日至31日,“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联展”将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来自我国工艺美术大省福建的莆田木雕、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漆画、德化陶瓷等500多件艺术精品齐聚羊城。这些绝活出自40多位造诣精湛的工艺美术大师之手,蜚声中外的莆田木雕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木雕艺术不拘一格,尤其擅长雕刻佛教题材,其艺术构思精巧而铺陈有序,倾注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将观者带入庄严清净的境地。
  一天斧劈百尊《渔翁》坯件
  李凤荣1963年生于“中国木雕之城”福建莆田涵江的一个木雕世家,父亲李农民、堂伯父黄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艺人。李凤荣从小就在木雕的世界中耳濡目染,“我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整天拿着刀在木头上敲敲打打,好奇得不行,总想上前凑个热闹。后来爷爷干脆说,你来给我当帮手吧,做好了,我给你奖金。”
  就这样,11岁的李凤荣自然而然地就入了行,13岁进入莆田工艺一厂当学徒。那时候,厂里可谓大师云集,他不仅可以被木雕第一代传人黄丹桂、余文科、朱榜首等大师耳提面命,还可以向现代莆田木雕的第二代传人方文桃、佘国平、闽国霖当面讨教。
  李凤荣就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开始勤学苦练。当时木雕行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斧子功”是重要的基本功,中、小两种特制的斧头都要耍得干净利落。中斧头在打粗坯阶段起大面积的块面切除作用,因为速度快、力度大,讲究稳准快,俗称“一斧顶九凿”;小斧头在局部修坯阶段可以对人物衣纹、脸部五官等部位起定位作用,是粗中有细的硬功夫。李凤荣回忆,年少时为了练就“斧头功”,曾经一天斧劈百尊以上的《渔翁》坯件,众位师傅见了,都直竖大拇指。另一个基本功叫“修光功”。莆田木雕有一句行话是“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工序就是用削、剔、抠、刮等技法,使木雕达到柔、顺、薄、飘灵的境界。李凤荣的父亲李农民当时就是厂里象牙组首席修光师,尤擅修面。这是整体修光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行内人都知道,和花鸟、山水等主题相比,人物是木雕当中最难刻画的。因为人物面部不仅是五官、皮肤、肌肉及毛发的结构排列,还要表现灵活多变的表情。
  李凤荣很快成为莆田木雕界为数甚少的可以独立完成斧坯、凿坯、修光全过程的全能木雕创作者,而在人物圆雕中刻画人物表情更是他的拿手绝活。他创作的木雕佛像,慈眉善目又表情各异,让人不由地被其散发着的仁慈、悲悯的气质引入庄严清净的境地。
  引领莆田木雕走高端路线
  莆田木雕特别为人称道的是“精微透雕”,层层叠叠且精致绝伦的细节雕凿令人过目难忘。这除了木雕艺人要身怀绝技、全心投入之外,和他们所采用的材质也有很大关系。传统的莆田木雕所选的材料主要是龙眼树。龙眼木是莆田的主要果树之一,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结,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材质坚硬,便于木雕艺人处理细节而不容易断掉,还可以在材料面上反复进行细节的重叠,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但李凤荣却改变了这个传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凤荣已经在福建小有名气,经常带着作品北上参展,但是次数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福建本地保存无虞的龙眼木雕,到了北方就会“水土不服”,开裂变形。胸怀“要让莆田木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个目标的李凤荣,开始思索是否有更合适的木材来替代龙眼树。
  当时,东南亚的正好大量地进入国内市场。李凤荣进行各种尝试后,对其中一种叫做“沉香”的木头越来越情有独钟。它是生长于热带雨林的瑞香科乔木植物,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受到自然界伤害或人为破坏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油脂,再遭虫、蚁、真菌等感染,最终凝结出固态分泌物。因为已经算是树的结晶体,所以沉香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开裂变形,更不会腐烂,保养容易。而且沉香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非常适合进行“精微透雕”。渐渐地,李凤荣确立了主要用沉香和檀香来进行木雕创作的“高端路线”。
  李凤荣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国内市场对沉香木材知之甚少,他那个时候就开始大量收集沉香,并且以其为原料进行创作。收集沉香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他认为投资沉香完全没有风险,因为这个资源太独特、太稀缺了,所以在未来的涨价空间比其他木材都快。而现在,市场对沉香的追捧证实了李凤荣三十年前的“预言”,但他却在这其中感受到了一丝忧虑,因为木雕收藏圈对材质的追求似乎有些过头了。“最近有一些声势浩大的木雕展览会,起名叫‘香博会’。我觉得路子走歪了。它想要传播的只是‘香文化’,是沉香这种材质,而把木雕的工艺性给丢弃了。岂不知工艺才是木雕的‘灵魂’所在。追求材质的高贵无可厚非,但是抛弃了工艺性的木头,再名贵也只是一块木头而已。”李凤荣说。
  收藏TIPS
  李凤荣告诉记者,只要保管得当,无论是沉香木雕,还是其他木雕,保存个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需要提醒藏家的是,除了沉香这种特殊的材料,大多数木头最怕的就是温差过大。所以如果是异地购买的木雕,无论是从南方拿到北方,还是从北方拿到南方,千万不要把它放在空调下面猛吹,否则很容易导致木雕开裂变形。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收藏者只能购买本地木材制作的木雕。事实上,木雕在被搬迁之后,需要一两年的“稳定期”,只要能把这个阶段度过去,木雕就会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李凤荣建议,在头一两年里,收藏者最好把木雕放在玻璃罩里进行保存,而且在玻璃罩里放一杯水,增加一定湿度。
  相对于对温差的惧怕,木雕对于闷热潮湿的天气反倒不太敏感。在特别潮湿的日子里,只要注意把木雕放得高一些,不要接触到地面就可以了。
  对话李凤荣
  莆田木雕不拼不接 一气呵成
  广州日报:很多地方的木雕也讲究精细微雕,比如我们广东的潮州木雕。那么和其他地方的木雕相比,莆田木雕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李凤荣:我认为莆田木雕做得特别杰出的地方在于,在很多地方的木雕比较大量地进行原料拼接的当下,我们莆田木雕是不允许拼接的。这种整块料做出来的木雕,收藏久了也不会开裂。当然,做精细微雕的难度也会格外大,因为你要把刀子伸到木雕的里面去操作,没有办法按照图纸做,完全是靠着感觉让刀子在纵深处游走。
  广州日报:在历史上,莆田木雕主要是因地制宜地使用龙眼木,但现在逐渐走高档路线,那是不是完全不用龙眼木了呢?
  李凤荣:&龙眼木也在用,不过主要是在徒弟刚入门时,作训练基本功用。因为造价便宜,龙眼木雕可以作为普通礼品,也有自己的市场。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除了沉香木雕之外,有一些用廉价的黄杨木做的木雕一样很精彩。在您看来,工艺和材质,哪个更重要?
  李凤荣: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工艺,这是根本所在。所有名贵木材,都有枯竭的一天,如果将木雕的发展维系在材质上,那这个行业就岌岌可危了。而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工艺技术本身,那原料枯竭也不可怕,因为我们还可以去寻找其他木材。
  广州日报:这几年沉香的价格涨得如此疯狂,您认为对于木雕业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李凤荣:这几十年来,沉香的价格可以说每天都在涨。有句话说,“木论吨卖,黄花梨论斤卖,沉香论克卖”,一点不夸张。如果涨得平稳一些,比如一年涨个5%~10%,原料能持续供应,那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暴涨,比如一年涨50%甚至以上,那对整个木雕市场是很大的伤害。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做一个木雕,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样不计时间成本地精雕细凿才能出精品。但几年之后,沉香料的涨幅已经把我们的加工成本透支得所剩无几了。所以这也造成现在市场上的一个怪现象:明明是很完整很好的木材,硬是给剖成小块的料,做成手珠、手串、小把件,因为这样货走得快,钱赚得容易。
  我觉得大家现在需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作为木雕,艺术价值和昂贵材质相结合才凸显意义。如果所有的升值都体现在材质本身,那对于木雕而言就太可悲了。
(责任编辑:中国红木网)
红木排行榜木雕大师黄小明_新浪家居
木雕大师黄小明
&&东阳木雕甲天下,新锐大师当属黄小明。一句话道出黄小明大师在青年木雕大师界的领导地位和新锐身份,大巧若拙,唯木雕尔!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最具开创性和创新性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业界的&金手指&,已有70余件作品获奖。
&&他有近百件作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是中国木雕界拥有专利最多的大师。日下午,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东阳)闭幕式上,黄小明大师的代表作《乾隆宝座》荣获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
&&跨界美学、中西糅合、独创竹简式木雕、超写实木雕、多层叠雕、速写与木雕巧妙结合、兼具国画的写意与木雕的工艺性,这些都构成了黄小明大师的&印象派记&。
&&在新一代的木雕大师里,木雕大师黄小明是多种标签的集合体,这位新东阳木雕的总设计师,行万里路探艺术之精髓,知行合一的个性,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的独特人生经历,摄影、绘画、构图、色彩、雕刻等多种技能为一体,也使木雕大师黄小明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加之其在木雕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耀 人头衔,使黄小明大师都成为新锐木雕人物的不可或缺的代表。
&&最美的年华 最深的尘缘
&&舞象之年╲邂逅╲从此不解之缘深驻心间╲懵懂年华里╲在画笔和雕刀上舞蹈╲绘出千里锦绣╲雕琢世间百态╲桂冠在手╲回眸处╲尽是尘缘
&&与木雕结缘的&艺术人生&
黄小明大师细心为师父整理衣领
&&他16岁从事艺术雕刻,师从亚太手工艺大师冯文土先生。在边实践边学习理论的同时,黄小明深感理论知识修养的重要性,遂考入浙江工艺美术学校,后又在 东阳木雕厂当老师,将理论与现实创作结合,摄影、绘画、构图、色彩、雕刻等多种技能为一体,2013年7月获上海复旦大学EMBA硕士学位。
&&2012年11月份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该称号由工信部、文化部、人力资源部、民政部等八部委评定,是对黄小明大师精湛工艺的高度认可。
&&在30多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黄小明大师寓教于乐,先后执教过学生数百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捍卫者&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黄小明大师作为艺术上的执着追求者与商业上的平衡者,关于艺术的断想和传承方面不遗余力,尤其是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堪称&卫道士&和一位坚定的&捍卫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不亚于民族基因的传承,它是一个民族的烙印和符号,更是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黄小明大师本人不仅 有效的在向世人传递着&木雕&这门传统的技艺,更是充当了东阳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锋,身体力行并不断迈向前进。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黄小明大师不仅体现在技艺,更是收藏颇丰,尤其是在事关木雕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其黄小明木雕艺术馆的那一件件珍藏的&艺术品&,无疑是对黄小明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好的注解。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捍卫者&这条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小明大师必定&胸开三尺 气雄万丈 志吞四海&,那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作为一名&大师&的风范之所在!
新东阳木雕门楼
&&红尘中的&男儿楷模&
&&木雕大师黄小明不仅是艺术的领航者,非物质文化的&卫道士&,其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柔情似水且不失幽默的个性更是让世人惊羡,堪称&男儿楷模&!
&&黄小明大师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在自己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人生旅程中,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不困于名,不囿于利,一直在自己力所能 及范围内为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和慈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四川汶川地震、为家乡修路基础建设、捐资助教、逢年过节为家乡老年人送衣物送去温暖等方面一 直不遗余力,得到社会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生活中的黄小明,平易近人且谈笑风生,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他,更懂得&知行合一&的身体力行,风趣幽默中不失典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中能够另辟奇 径,寻求到艺术灵感与灵魂的统一。其细致耐心为自己的师父冯文土大师整理衣服的细节、其手把手教授年轻学徒的场景,无不让每一位男儿为之动容,中国传统文 化的尊师重道、家庭和睦、师承传道,在木雕大师黄小明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著书立说惠及后人的&先行者&
&&黄小明大师自16岁开始拜名师学习东阳木雕,娴熟地掌握了薄浮雕、深雕、圆雕、锥雕、浮雕、镂空雕、半圆锥雕、三面雕、圆雕等数十种雕刻工艺,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同时,潜心体验传统木雕艺术元素背后深藏的文化情感,足迹遍祖国各地,悉心考察研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化,不断从中汲取文化元素,结合自己的感悟,并应用于所有作品之中,富有现代年青人敏锐的艺术嗅觉、勃勃生机和创新精神。
黄小明大师发表的部分论文及部分著作
&&不少作品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木雕集》、《第二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1-4集等。在《雕塑》等 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浅谈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综合运用》、《国画与木雕珠联璧合》、《壁挂工艺新思维》、《东阳木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论文。
&&在30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作品创作和制作工艺中都有重大突破,每件作品均融入独特的构思和理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与此同时,辛勤笔耕,收获颇丰,历年来先后出版了著作《黄小明雕刻作品集》、《黄小明木雕》、《乾隆宝座》、《黄小明室内装饰》、《黄小明速写》等,摄影 集有《高原行》等,并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在国家级权威期刊《雕塑》、《浙江工艺》、《美术报》等发表了《东阳木雕在现代装饰里的运 用》、《创意木雕&新东阳&》、《乾隆宝座复制工艺》、《浅谈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综合运用》、《国画与木雕珠联璧合》、《壁挂工艺新思维》等 10多篇论文。
&&从16岁跨度到知天命,木雕大师黄小明用了半个甲子还多的时间,用那双精妙绝伦的手,让人间真情、民族风情、百物动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这一系 列的东西都惟妙惟肖的尽展我们眼前,&速写木雕&、&超写实木雕&、&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雕&&&这些具有划时代的手法通过木雕大师黄小明的手让世 人领略何为&乾功坤艺&!
&&佛曰:&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木雕大师黄小明则用心去将佛法的精髓雕琢浸入人的骨髓,丝丝入扣,点点显情。安徽九华山、南京牛首山等,让人不得不感叹&此艺只应天界有 人间有幸佛缘牵&!
&&妙手巧天成 惊羡世人眼
&&饕餮盛宴╲厨之功╲万里锦绣山河图╲造化之力╲高山流水╲绝响之不世出╲雕琢大千世界╲妙手巧天成╲众人妒╲惊煞的卢
&&自成一派 新锐木雕大师的&引领者&
&&黄小明作为东阳木雕界中新生代的代表,集前辈成功经验与晚辈激情于一身,形成了华滋厚重却又清新空灵的创作风格,成为东阳木雕现代创意与新锐人物的扛鼎者。
&&在木雕创作上:寻求自我突破与超越,从传统工艺中总结东阳木雕的共性,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东阳木雕的个性。在创作理念上一次次地加以提升,不断完善,从而将传统木雕与时代特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标新立异,实现了设计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在艺术创作上: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创作主题上采取多元化。激发创作灵感,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几何图案、文物造型、传世名画、少 数民族、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题材引进了东阳木雕创作领域。寻求国画的写意性和木雕的工艺性,并进行大胆尝试,极大地丰富了东阳木雕的内容,表现范围也 变得更为广阔。
&&在艺术特色上:大胆尝试,开创多层叠雕表现手法,尝试着把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加以综合运用,少则两层,最多的达七层;独 创木雕速写新品种,把美术理论中的速写技法与东阳木雕融合,使画面显得飘逸灵动,极具装饰性。他将画与雕结合在一起,将木雕写意与速写具象融为一体。经过 反复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融合了绘画语言和雕刻语言,达到了绘画与雕刻的天然合一。
&&他独创的&超写实木雕&,以细腻逼真的质感,增强了造型立体感,实现了中国木雕与西方木雕的接轨,极具现代性;他设计的&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 雕&,丰富了东阳木雕的表现形式和装饰范围,彰显了东阳木雕的人文气质与古典情境;他设计的《宝月金荷》,运用多种材质相结合工艺,以水缸养荷的造景手 法,集立体圆雕与平面浮雕于一体,结合雕塑语言,完全剥离了传统木雕的表现形式,开创了东阳木雕立体雕塑的新境界。
作品《宝月金荷》
&&跨界整合 新东阳木雕的创意&灵魂人物&
&&黄小明的木雕创作,体现在理念上的求异突破。
&&他认为,如果停留在继承东阳木雕的传统工艺上,那东阳木雕就不可能突破框框,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要创新东阳木雕艺术,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艺积 累,还需要足够的胆略和全新的理念。为此,他千方百计寻求自我突破与超越,从传统工艺中总结东阳木雕的共性,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东阳木 雕的个性。东阳木雕虽是&减字文章&,但&减法&不同,其艺术效果和社会价值也大不相同。东阳木雕只有融入现代风格,结合当今时尚,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 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他从艺30多年,在创作理念上一次次地加以提升,不断完善,从而将传统木雕与时代特色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他一件件作品的创作和经营企业 的成功,重要的是他标新立异,实现了设计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他事业的成功,源于他的创新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黄小明眼里,木雕作品不仅仅 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种展示自己思想及对社会、人生看法的重要载体,是自我人生的价值体现。
&&黄小明的艺术创作,体现在创作内容的主题多元上。
&&东阳木雕始于唐朝,到元明朝,取材广泛,内容较为丰富,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帝王将相、古典文学、神话传说、戏文曲艺等,凡是能上画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木雕加以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迫切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表现内容。但东阳木雕在创作内容上获得突破难度很大,要表现当 今时尚、现代都市、全新视点,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束缚。他不断吸取创作的养份,从大量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大量的知识,这就不断丰富了他的创作内 容。
&&与此同时,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四处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凡是能上镜的,他用相机一一拍下;能用速写记的,则一笔一划地 画下来。到西藏、新疆一游,他居然出版了一本《高原行旅》的摄影作品集。这丰富的阅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于是,他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几何图案、文物造型、传世名画、少数民族、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题材引进了东阳木雕创作领域。如他到云南旅游 后,一下子被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秀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灵感大发,即兴构思了《情归自然》、《云南印象》、《翠英旭升》、《天籁胜境》、《春夏秋冬》等作 品。回来后,他马上付之创作。雨林蔽天,气根垂悬,群象嬉戏,竹楼掩映,集中表现出了傣族人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悠闲自乐。这些作品后来装饰于昆明翠湖宾 馆、云南烟草公司办公楼等场所,令人耳目一新,赞不绝口。
作品《情归自然》
作品《云南印象》
作品《翠英旭升》
作品《天籁胜境》
作品《祥》
作品《鸣翠》
作品《春意扬州》
作品《三友图》
&&黄小明木雕创作内容上的主题多元,不仅体现在现代题材上,而且展示于与现代画作的渗透之中。
&&国画采用的是一种笔墨形式,而木雕是工艺性极强的艺术,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黄小明则寻求国画的写意性和木雕的工艺性,并进行大胆尝试,终于成功地 将著名画家宋浩霖的国画《九龙图》创作成大型木雕壁挂,并一举获得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诸如此类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东阳木 雕的内容,表现范围也变得更为广阔。
作品《九龙图》
&&黄小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对木雕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上。
&&他大胆尝试,开创多层叠雕表现手法,独创木雕速写新品种。东阳木雕长期存在作品拼接后开裂的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木雕作品的面积较大,不可能用整块 的木头加以雕刻,需要多块木头拼接而成;另一方面,如果作品安装在北方,气候干燥,时间一长,就会明显收缩,故整体效果不尽人意。为此,不少木雕艺人在这 方面作了大量尝试,均无功而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小明和他的&新东阳木雕&艺人,早在五年前就大胆创新,尝试着把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 雕等多种技法加以综合运用,少则两层,最多的达七层。
作品《香山九老图》
&&他们在创作大型木雕屏风《香山九老图》时,就开始尝试分块雕刻,并留有一定的收缩空间。雕刻完毕后,黄小明则根据总体设计,把它们安装于同一个平面, 讲究色彩与内容的和谐与融洽,富有韵律与节奏,从而形成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多层次画面,达到了典雅而庄重、古朴而大方的艺术效果。这种叠雕表现手法一问 世,就得到众多行家的赞赏和广泛运用。他开创的&速写木雕&,把美术理论中的速写技法与东阳木雕融合,使画面显得飘逸灵动,极具装饰性。他将画与雕结合在 一起,将木雕写意与速写具象融为一体。经过反复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融合了绘画语言和雕刻语言,达到了绘画与雕刻的天然合一。他创作的 反映江南古镇、民族风情的《江南水乡》等木雕系列速写作品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时间供不应求。他独创的&超写实木雕&,以细腻逼真的质感,增强了 造型立体感,实现了中国木雕与西方木雕的接轨,极具现代性。他设计的&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雕&,丰富了东阳木雕的表现形式和装饰范围,彰显了东阳木 雕的人文气质与古典情境。30多件国家级及40多件省级金奖、银奖作品,是其木雕优秀创意最佳的诠注。
作品《晨》
黄小明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对木雕装饰的拓展与提升上。
&&他历时二年复制的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融雕艺、木艺、漆艺于一体,在型、材、艺、韵上与原件保持一致,被故宫博物院专家誉为&达成了精美绝伦、耐人品鉴与赏读的效果,是东阳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精品&。
安徽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部装饰工程一
安徽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部装饰工程二
他设计的安徽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部装饰工程,运用各种木雕语言,精妙地阐述了地藏菩萨的大愿文化,把佛界的庄严华美与凡界的高贵典雅合而为一,被称为 &雕刀下的梵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的现代设计典范。他主持设计的北京饭店装饰、杭州雷峰塔大型壁挂、昆明翠湖宾馆装饰等诸多大型工程,古朴中蕴涵时 尚,奢华中凸显朴素,实用中融汇审美。其变幻灵动的风格,或冷艳得让人仰止,或亲切得触手可及,营造出充溢人文气息的软环境,与整个装饰空间浑然一体,受 到无数人的仰慕与尊崇。
&&乾功坤艺 《乾隆宝座》复制&第一人&
作品《乾隆宝座》
&&黄小明大师复制的《乾隆宝座》之所以取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在于他解决了三大技术难题:木工结构、蟠龙雕刻、金箔罩漆。乾隆宝座复制作品由地台、龙椅、 屏风三大件组成,不能凭借想象而作,必须做旧如旧,大小一致,局部与细节精确到位。其工艺极为复杂,需经过测量、绘图、选材、雕刻、大漆、贴金、罩漆等数 十道繁杂工序。
&&北京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原副主任曹静楼在评价黄小明大师的作品《乾隆宝座》时提到&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达成了精美绝伦、耐人品鉴与赏读的效果。这充分 体现了黄小明大师对东阳木雕艺术的挚爱,展露了他精湛的木雕技艺水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这是他人生,也是东阳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木雕精品,更是 东阳木雕艺术的骄傲与荣光。
&&在木工结构中,黄小明遇到了八字七堂屏风中的割角难题。黄小明和木工师傅反复进行探讨和尝试,最后在制作工具上找到了突破口,就专门设计、加工了四把 框线弧线不等的割角刀具,终于使得上下左右四条线在割角时能够连接与密封,达到了人们在视觉上四条不同弧度的线框平整合一、天衣无缝,并在视觉上看去线条 相等。
&&在乾隆宝座复制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难题是雕龙难度极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小明从沈阳故宫博物院乾隆宝座一根破裂的栏杆柱帽上得知了玄机。原来,每 条龙是分三块雕刻后拼接组合而成的。于是,按照先人的办法和雕刻工艺,把每条龙加以精雕细琢,从而使得每条龙玲珑剔透,富有生机。
&&皇极殿乾隆宝座所罩髹朱漆是经过精炼的透明漆,使用前均需经过滤和炼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按照传统的生漆做法,黄小明做出27种深浅色泽不一的颜色 油漆供专家挑选。故宫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从中选取了一种最合适的颜色上漆,从而使得它略带紫红色,整个乾隆宝座色泽依旧,金碧辉煌且紫气升腾。 为了做好乾隆宝座的油漆工艺,光金箔就用了10万多张。
&&整个复制乾隆宝座工程,历时两年,70多名木雕技师化了5000多工,黄小明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终于再现了康乾盛世时中国宫殿皇座的艺术风采,成为东阳木雕艺人向创造明清宫庭辉煌的木雕艺术先师的敬礼之作。
作品《吉庆平安》
&&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木雕插屏《吉庆平安》,到复制龙椅的大作《乾隆宝座》放置北京故宫皇极殿,木雕大师黄小明用一双妙手使作品随神舟十号上天,用雕刀刻画出盛世繁华中的绝唱,能够飞跃太空,能够让尘世为之拍案叫绝,只此一家,没有例外!
&&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荣登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领奖台,木雕大师黄小明只用了短短的两年,他用灵魂抒写艺术,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新锐大师风范!
黄小明大师获得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
&&&个木园&花盛开 鸿儒往来皆惊叹
&&方圆之内╲典藏大千世界╲或古之神韵╲或建筑之精美╲或巧夺天工╲或经典传承╲唯新唯妙╲存乎于此
美轮美奂的个木园
&&个木园是黄小明大师历经三年倾力打造的特色精品,该园融合了中国建筑学、木雕、石雕砖雕等技艺,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古人聚气养生、家庭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等淋漓尽致的加以表达,是中国年轻一代大师中的杰出代表作。
&&该园融合了竹林、戏台、亭台轩榭、文化笔墨等中国元素,并成功的将中国北方&四合院&及南方&13间&的概念经典的传承了下来,是东阳木雕和建筑学的一次完美结合。
&&往来皆鸿儒 艺术与思想的激烈交锋
&&世界五大洲手工艺理事会主席团、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 提&&当这些鸿儒亲临个木园,深深的为木雕大师黄小明所折服,如果说黄小明木雕艺术馆是一座丰碑,那么&个木园&无疑是王冠上的宝石,璀璨夺目且闪耀着人 文的光辉。
世界五大洲手工艺理事会主席团来访个木园
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老先生留下墨宝&乾功坤艺&
&&&乾功坤艺&、&东阳木雕 创新传承&&东阳木雕 后继有人&&&当这些社会名流一句句饱含鼓励和深情的墨宝留在&个木园&里时,既是对黄小明高超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鬼斧神工技艺的由衷赞叹!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老先生提笔写下&东阳木雕 传承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提笔写下&东阳木雕 后继有人&
&&寻找最佳点 艺术的传承与商业平衡
&&真正的双赢,其实并不难。就是&凡事留有余地&&&艺术家要在赚钱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艺术创作,从而为产业奉献源源不断的产品和财富。这样,才能 够给产业的增长与艺术的灵韵留下充分的空间,才能有更多的获利机会。而木雕大师黄小明正是产业与艺术的平衡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在市场化浪潮中,我们有感于艺术生命的延续,犹如星星之火不断成燎原之势,却不能忽略着旺盛生命力背后有着创新价值的无限魅力。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艺术的精髓得以一代又一代能够经久不衰,且为特定历史场合所接纳和认可。
&&黄小明大师对艺术的执着与敬畏,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本身,更是对其精神的一脉相承,将无限的创造力融入到雕刻技艺中去,把传统与创新浑然一体的进行结合,从而打造出更加崭新的木雕新境界!
&&这是高山流水的居所,这是阳春白雪的独墅,这是艺术的凝结,是智慧与技艺的浑然一体,更是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表达的最佳、最传神表达。
&&木雕大师黄小明用手中的笔和雕刀点缀着艺术殿堂,那是大师风范的飘逸洒脱,那是独具匠心的无可替代,更是一种妙手天成的唯新唯妙,让艺术之花成为滋润每个人心头的灵剂,也让木雕大师黄小明的作品和&个木园&成为经久传唱的经典!
&&相关链接:
&&人物卡片:
&&黄小明,196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市,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复制者,曾获得浙江省民间艺术家、金华市、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浙江省十佳能工巧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浙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副秘 书长、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是金华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东阳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
&&30多件国家级及40多件省级金奖、银奖作品,是其木雕优秀创意最佳的诠注。
&&获奖代表作品:
&&1 《龙椅》 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WORLD CRAFT COUNCIL) 2014年10月
&&2 《游》系列 被选入围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WORLD CRAFT COUNCIL) 2014年10月
&&3 《游》系列 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东阳)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4 《梅鹤同春》《牡丹飞蝶》 &第六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优秀展示(展演)奖
5 《梅鹤同春》 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
&&6 《三友图》 第四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工艺美术作品奖 2013年12月
&&7 《祥龙瑞凤》佛龛 2013年度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十大精品 2013年9月
&&8 《三友图》 被浙江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3年8月
&&9 《吉庆平安》 存入&神舟十号航天主题艺术芯片&,随&神州十号&飞天 2013年5月底
&&10 台屏《收获》 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特别荣誉奖 2013年5月
&&11 《百和图》 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明清 居杯&金奖 2013年4月
&&12 《琴棋书画》 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明清居杯&特别荣誉奖 2013年4月
&&13 落地屏《宝月金荷》 浙江东阳工艺美术2012杭州大展获得金奖 2012年12月
&&14 木雕台屏《收获》 浙江东阳工艺美术2012杭州大展获得银奖 2012年12月
&&15 《祥》 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特别荣誉奖 2011年
&&16 《立根搏云》 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上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0年
&&17 《祥》 第五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博览会获银奖 2010年
&&18 《立根搏云》 第五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博览会荣获金奖 2010年
&&19 《瑞松归帆图》 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杯&银奖 2010年
&&20 《晨》 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杯&金奖 2010年
&&21 《国色天香》 2010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主题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参展项目(作品)铜奖。 2010年
&&22 《情归自然》 2010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主题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参展项目(作品)银奖 2010年
&&23 《九龙图》 2010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主题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参展项目(作品)金奖。 2010年
&&24 《春意扬州》 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它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2009年
&&25 《春意扬州》 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2009年
&&26 《百岁风雨桥》 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它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荣获金奖 2009年
&&27 《百岁风雨桥》 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09&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9年
&&28 《三友图》 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评审中获得精品奖 2009年
&&29 《乾隆宝座》 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评审中获得精品奖 2009年
&&30 《四季花鸟》 &第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09年
&&31 《梦江南》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 作品银奖 2009年
&&32 《窗外》 经专家评定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银奖 2008年
&&33 《忆江南》 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2008年
&&34 《古镇系列》 &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2008年
&&35 《忆江南》 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8年
&&36 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 第三届中国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2008年
&&37 《天籁胜境》 &2007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
&&38 《云南风情》 &2007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7年
&&39 《天籁胜境》 中国木雕艺术创作大赛金奖 2006年
&&40 《古韵》 第二届&华艺杯&铜奖;泛雕塑艺术展获&金手指&奖 2006年
&&41 《春夏秋冬》2006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
&&42 《翠英旭升》 宁波中国首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
&&43 《情归自然》 &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200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6年
&&44 《宜兴禄漪园茶馆》 2005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优秀装饰设计奖 2005年
&&45 《国色天香》 &2005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2005年
&&46 《九龙图》 &2005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5年
&&47 《香山九老图》2005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
&&48 《情归自然》 &2004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4年
&&49 《鲁班的故事》 &第三届(2003&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2003年
&&50 《跨虎入山图》 &2003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3年
&&51 《腾飞》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2年
&&52 《思》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2年
&&53 《窗外》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2年
&&54 《奕》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
&&55 《悟》 &中国工艺美术2002年华艺杯&银奖 2002年
&&56 《卧薪尝胆》 &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品览会&银奖 2001年
&&57 《和平发展》 &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银奖 2001年
&&58 《悟》2001年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获&中国工艺美术2002年华艺杯&银奖;&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59 《天下第一行书》 &1999年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奖 1999
&&60 《罗汉图》 &1999年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 金奖; 获&1999年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浙江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银奖 1999
&&61 《神通图》获&1999年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获&1999年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浙江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特等奖 1999
&&62 《新世纪的呼唤》 &1999年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金奖 1999
&&63 《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奖 1999
&&64 《神通图》 &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获&99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浙江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特等奖 1999年
&&65 《罗汉图》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 金奖;获&99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浙江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银奖 1999年
&&66 《新世纪的呼唤》 &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金奖 1999年
&&67 《世纪长龙》 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设计《世纪长龙》,获世界吉尼斯纪录 1997年
&&68 《时代》 &浙江金华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91年
&&69 《石窟印象》 &浙江东阳市首届工艺美术节&一等奖 1990年
&&70 《乐》 &浙江金华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89年
&&71 《百合》 &浙江金华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88年
&&72 《灵》 &浙江金华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88年
&&73 《华夏》 &首届毕业创作&特别奖 1988年
&&74 《祈求》 &浙江金华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1987年
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xdymdhxm扫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电话:400-606-6969
精品样板间
精选30多万张美图
猜你喜欢的风格
看看这些空间怎么装修
适合我家户型的装修
Copyright @ 1996 - 2013 LEJ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服务热线:400-606-6969 &&广告业务洽谈:0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雕工艺品摆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