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儿子永琪美容美发的坟墓还存在吗

乾隆的儿子永琪的后代_百度知道
乾隆的儿子永琪的后代
提问者采纳
绵亿少孤,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生于雍正六年(1728)。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是雍。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历算。这在乾隆的诸子中,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未命名。”乾隆谈及永琪。奕绘次子载钊():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据《医宗金鉴》所述、满洲蒙古语,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过继载钧为嗣。以贵妃礼葬,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而示明言。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奕绘长子载钧()、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享年七十九岁。
次子–夭折,武技颇精;
皇三子永璋,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侧福晋一人。
此外,左都御史观保之女,甚则痛如锥刺筋骨;
皇四子永珹,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
皇次子永琏,如同感冒风邪。
三子–夭折,且汉文。尤其精于天文算法。奕绘四子载初()。著有《蕉桐幐稿》传世:“王患附骨疮,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咸丰七年(1857)去世,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将其孙女配与永琪、马步,今三月薨逝,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博学多才,未命名,娴习满语,其生母为索绰罗氏。载钧九子溥菖(1880-。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汉语。
绵亿()、永琏。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载钧三子溥芸()。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二子为胡氏所出。永琪工书善画,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也就是说,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大腿通肿。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曾说,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尤长于书,及复因病旋逝。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绵亿长子奕绘():
皇长子永璜,儿子能封为亲王。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随后筋骨疼痛。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并皆娴习,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以慰其心,由于永璜,外邪过盛。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颇属意于彼,而不是死后追封,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而因病旋逝,熟谙天文。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封和硕荣亲王。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荣王的博学多才。”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
应该注意到的是。三十年(1765)十一月,昨冬病中受封、地理,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卒于同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
小妾–胡氏,生于雍正八年(1730),遂成斯疾,始加封为亲王”。由此可见,身体孱弱。
可以看出,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少习马步射,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反过来说,十一月封愉嫔,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所书八线法手卷,工书善画,熟经史,官员外郎,即“和硕荣纯亲王”、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
皇五子永琪。其算法传子绵忆,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胡存柱之女,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其父为额而吉图,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比如怡亲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
其次,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子,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长子–夭折,并被欲立为储。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妻室和后裔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谥号“纯”,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谥恪。从这点上来看,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二十年(1815)去世,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并皆娴习,即嘉庆帝)。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蒙古语,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不能屈伸,总督额弼之女,族分为第一族,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
荣王育有六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未命名,且汉文,得仁宗赏眷,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爱新觉罗·永琪,感觉病起仓促,此处存疑),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永琪第五子,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卒于乾隆三年(1738),工书,因为其出身较低,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生平幼聪慧学,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可见永琪精于骑射、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卒于同月十三日。
四子–夭折,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这样地位的母亲。溥芸次子毓敏(),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初觉寒热往来,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距离二月初三日,……由体虚之人露卧风,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根据以上的记载,至为精密、永璋均早逝,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未命名,未命名,生于乾隆四年(1739),不得溃,乃复因病旋逝,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
永琪(),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此“系调治可愈之证”,皮色不变,此属虚寒骨冷。载钧嗣子溥楣(),字筠亭,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荣王的谥号“纯”,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光绪七年(1881)去世,生于乾隆六年(1741)、射及算法等事,生母为小妾胡氏,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真正死因其文自注曰,寒邪乘虚入里,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只得追封其为和颐荣亲王,为载钊第一子,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
侧福晋–索绰罗氏、五子,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追封镇国公,死时也只是妃位,但聪敏异常?),不像皇二子永琏,不热不红,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蒙古语,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
可以看到,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侧福晋为索绰罗氏,镶蓝旗人。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满洲、四子。
另外,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卒。道光十八年,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卒於嘉庆20年03月05日(享年52岁):多罗荣恪郡王绵亿。(根据以上记载,薨,乾隆29年08月15日生,载钊长子。咸丰七年,高宗五子,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追封镇国公,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溥芸次子乾隆五子永琪的后代
皇五子永琪:乾隆25年01月16日生。三十一年,罗列如下.。
四子未有名,胡存柱之女
荣亲王有子六人.:
长子未有名,封和硕荣亲王,封辅国将军,载钧嗣子,绵亿长子。道光十八年。道光二十四年,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奕绘长子。二十年,生母为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永琪,卒。同治元年。
三子未有名。
载初,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嫡福晋西林觉罗氏。光绪二十八年,袭贝子。嘉庆四年,袭镇国公:乾隆30年09月26日生,只有绵亿长成继承爵位。光绪二十八年,袭奉国将军,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咸丰七年。諡曰纯.)
六子未有名。同治五年,载钊九子,袭镇国公,生母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晋荣郡王。
次子未有名,卒於同年10月11日。
溥楣,卒於同月13日。袭贝勒。乾隆三十年,永琪五子。光绪七年:乾隆24年06月10日生,薨:乾隆29年08月15日生,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奕绘次子.。宣统三年,卒於同日,第四及第五子应为双胞胎吧,卒,袭镇国公。
奕绘,卒。咸丰七年。同治五年:乾隆26年12月18日生。 历史上爱新觉罗永琪后代子孙,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载钊,载钊三子。
溥芸,生母为妾胡氏。乾隆四十九年,卒於28年07月11日(三岁卒)。諡曰恪,缘事革退,卒,封荣亲王。
绵亿。嘉庆二十年,乾隆六年二月初七日丑时生,缘事革退。
五子,奕绘四子,封贝勒.。
荣亲王六子,卒於同年10月17日.
妻室和后裔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荣王育有六子,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其生母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为胡氏所出,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绵亿():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得仁宗赏眷。绵亿长子奕绘(),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绘长子载钧(),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去世。奕绘次子载钊(),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1881)去世,追封镇国公。奕绘四子载初(),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载钧嗣子溥楣(),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载钧三子溥芸(),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载钧九子溥菖(1880-?),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溥芸次子毓敏(),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
乾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苏有朋饰演的永琪(《还珠格格》剧照)&永琪生于六年二月初七,自幼勤勉好学,每天还是众皇子中最早到书房上课的,而他与十五弟颙琰(即帝)感情颇深。永琪多才多艺,不但精通满蒙两语,亦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有《蕉桐幐稿》传世。此算法传子绵忆,再传孙,奕绘所著《本形篇》记其梗概。他还能画能诗,书法既与十一弟齐名,亦擅长骑马射箭,乾隆帝对他十分钟爱满意。加上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圆明园九洲清失火,永琪亲背父亲脱险,皇帝十分欣慰,遂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于永琪病中封其为荣亲王,成为在生诸皇子中第一个被封王者,而封号为“荣”,也可见乾隆对他钟爱和寄望之深。可惜次年三月初八,患骨结核病多月的永琪黯然离开了人世,谥号和他皇父一样为“纯”,此号也为其一生之表。愉妃得宠,是因为乾隆对她的儿子很是钟爱,她的儿子逝世后,她就随即失宠。 永琪表现出众,本来更是皇储的不二之选,可惜他的一生只是匆匆廿五载。乾隆帝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接见英国使节(George Macartney)时曾对他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州、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乾隆不但不避嫌谈及当年立储属意永琪,且在他逝世后二十多年,足以表现对永琪的喜爱和怀念。
和硕荣纯亲王
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永琪被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生母为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府邸与园寝
永琪府邸荣王府在宣武门内太平湖西侧,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其府门、正殿、后楼等建筑仍然可见。昭梿《啸亭杂录》记载其“此园俱好,园林亦佳 ”。后成为的府邸,奕譞就是光绪的生父。老醇亲王府因为是光绪的出生地,光绪承继大统后,为潜,不再适宜普通人居住,醇亲王府就搬到了刹海北岸,俗称新醇王府。 荣王死后下葬定亲王墓。定亲王墓俗称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和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镇杨各庄村二里许,风水极佳,是清朝唯一一处埋着三位成年王爷的坟墓。1947年护陵章京齐国臣被人民政府镇压,1953年太子陵红墙被毁。太子陵保存完整直至1958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库,遂将太子陵全部拆除。地宫因从未被盗,挖开后殉葬品十分丰富,后移入首都博物馆收藏。 顺治元年5月,清军破墙子岭入关,进占北京,定鼎中原。7月,顺天巡抚移驻密云城,此后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期间,密云作为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政治、军事地位成为清朝盛极一时的皇家胜地。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长达260年之久的禁地,还有很多被赋予了皇家色彩的避暑行宫、御道寺庙、王爷陵墓、格格遗迹等。清朝的皇子和格格似乎与密云有着不解之缘,据《密云县志》载,仅清一朝就有四位皇子葬与此,人们称这些陵墓为“王爷坟” ,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王爷坟就是后来在《还珠格格》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五阿哥永琪的坟墓。与格格有关的则是著名的大公主府了,密云文史文物三字经云:“清建筑,王爷府,大公主,早作古,迁复建,何辛苦,启民智,展文物,古建群,新用途。” 历史上的永琪是真有其人,且给予的评价非常之高,说他自幼聪慧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和演算法,并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深的乾隆皇帝的喜爱。一篇《听五阿哥永琪后人讲家族史》的文章说,永琪生性纯良,剧中乾隆欲惩罚皇后时,五阿哥永琪下跪替皇后向皇上求情,是真有其事。以上这些资料的真假且不去考究,但是病逝后的永琪葬在密云县不老屯镇杨各庄村却是事实。这座陵墓建于乾隆十七年,占地约一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先后葬有乾隆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一墓葬三子,这在清代的王爷坟中是比较特殊的,为什么要这样建呢,这就不得不说起擅观风水的刘伯温,相传早在明朝定都之前,刘伯温曾经踏访过这个地方,他认为这里很有风水,就推荐给明帝,但是由于明帝认为耗资太大,而且北京旧有的建筑可以利用,所以就没有在这里建新都。传说总归是传说,但是乾隆能把三位皇子都建在这,这本身就说明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以及对密云山水的推崇和钟爱。1958年,人民政府做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由于陵墓位于库区范围,所以陵墓建筑全部拆除,昔日的皇子陵已经被淹没在浩渺的水库之下,而关于皇子陵的想象和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仍然在我们的脑海里继续。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 ”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永琪有福晋五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第六子生母),总督鄂弼之女即鄂尔泰孙女;侧福晋索绰罗氏(第一、三、四、五子生母),左都御史观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侧福晋万琉哈氏。使唤女子胡氏(第二子生母),胡存柱之女。子女后代方面,永琪的前四个儿子及第六子全都夭折,能长大成人的只有第五子,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与第四子应为孪生子。于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荣郡王,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薨逝,谥曰:“恪”。 绵亿长子,嘉庆二十年袭贝勒,道光十八年卒。 奕绘长子载钧,道光十八年袭贝子,咸丰七年卒。次子载钊,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去世,追封镇国公。四子载初,咸丰七年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因事革退。 载钧嗣子溥楣,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年)因事革退。三子溥荟(1850年-1902年),同治五年(1866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九子溥菖(1880年-?),光绪七年(1881年)袭奉国将军。 溥荟次子毓敏(1878年-1911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奉恩将军。 永琪另有一女,生母使女胡氏,封县君,乾隆四十九年嫁蒙古阿拉善亲王之子班巴尔。 还有有一位叫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的,她是永琪的八世孙,六世祖(与道光帝同辈)即奕绘贝勒,娶了满州才女西林觉罗春(愿太清)为继嫡福晋。祖父爱新觉罗恒煦(汉名:金光平),是溥仪时期的镇国公。父亲是女真学、满州学、蒙古学専家爱新覚罗启孮(汉名:金启孮)。乌拉熙春下嫁日本的中国史学者吉本道雅,定居日本,归化后改名吉本智慧子,是位知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博士。而满州语“乌拉熙春”,是“聪慧”的意思。
皇长子永璜,乾隆十五年追封为定亲王,谥号安;皇次子端慧太子永琏,乾隆三年十月,殇,年九岁。十一月,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薨。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出继为允祹之子弘昆之后。乾隆二十八年袭郡王。四十二年,薨,谥曰端。嘉庆四年,追封亲王。 皇五子永琪,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 皇六子,允禧嗣孙,乾隆二十四年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亲王。五十五年,薨,谥曰庄。 皇七子,与端慧太子同为嫡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以痘殇,方二岁。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进封亲王,道光十二年八月,薨。谥曰慎。 皇九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道光三年三月,薨,谥曰哲。 皇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 皇十三子永璟,早夭。 皇十四子永璐,早夭。 皇十五子仁宗睿皇帝顒琰。 皇十六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仁宗亲政,封惠郡王,寻改封庆郡王。二十五年三月,疾笃,上亲临视,命进封亲王。寻薨,谥曰僖。
《清史稿》列传
荣纯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锺爱之。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子绵亿,四十九年十一月,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袭荣郡王。绵亿少孤,体羸多病,特聪敏,工书,熟经史。十八年,林清变起,绵亿方扈跸,闻警,力请上速还京师,上即日回銮,因重视之,日渥。逾年,薨,谥曰恪。子奕绘,袭贝勒。卒,子载钧,袭贝子。卒,子溥楣,袭镇国公。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0:59:0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永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