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来信往的旧互联网时代有感感

十天内免登录
怀念信来信往的时光
白色书柜上,搁着一个小木盒,木盒里是一大摞发黄的旧信,白色的,灰色的,粉色的,略大的,微小的,一封封躺在里面,静静地,悄悄地。几次搬家,都不舍把它们扔掉,因为它们是一段时光的见证物。
回想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写信,发信,收信,读信,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人,朋友,同学……一个人的关系全都体现在一封信里。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回,被分配到一个乡村小学任教。一周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邮递员来了。他如天使一般,带来了各地同学的消息。晚上,白天喧嚣的校园寂静了,躺在床上读信是最愉悦的事情。握着盖有邮戳的宝贝,独自躺在床上,急切扫视一遍,再逐字品味,于想象中完成与同学朋友的交流。此时,汉字是甜蜜的、是芳香的,它滋润着渴望的心田。
写信的时候,摊开精心挑选的信纸,将所有的情绪都倾注笔端。日常的琐事,生活的趣闻,工作的烦恼和喜悦都成了纸上洋洋洒洒的文字,时而皱眉深思,时而托腮凝望。
写罢,将信折成漂亮的形状—心型、树叶、方块等,塞进信封,郑重地把信寄出,然后开始默默地等待。一天天数着日子,有焦虑,也有担忧。害怕路上受阻而难以到达,担心对方太忙而不能及时回信。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无数次的重温昔日的来信。
那时,写信,发信,收信,读信,曾温暖了我冷清的乡村教学生活。而一位医科大学教授的回信曾改写了我的人生。
十多年前,被病魔困扰多年的我在绝望中举笔给广西医科大学的一个教授写了一封求医问药的信。本不抱什么希望他能回信,没想到一周后竟收到他的回信。他在信中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邀请我到他的科室去治疗。在他的精心治疗下,附在我身上多年的病魔被赶走了。他也就成了我一生要铭记的人。次年元旦,我给他寄去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
也许,您已经不记得我了,
因为,我只是您千千万万个患者中的一个。
而我却永远不会忘记您,
因为,是您点燃了我生命之火,
它照亮我走过了那段艰难的生命历程。
如今,我儿子已四个月了,
他已经会笑了。
我相信,他收到这张明信片后,一定会明白我满满的谢意。
如今,那些发黄的信件依然静静地躺在小木盒里,无聊时随手捡一封读一读,它们依然给予我前行的勇气。
我是个念旧的人,注定会时常想起写信的日子,在每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在每个节日到来的前夕……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信来信往的旧时代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搬家,旧物件不难处理,该扔的都扔了。唯一让我犯愁的,是一大摞旧信。
  每次挪窝,都会随手撕碎一些信件。面目全非、交情已绝的,就这样逐一整肃完毕。剩下的,便是某一段时光的见证物,不愿再丢弃。
  回想前通讯时代,写信,发信,收信,读信,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人,女友,同学……一个人的私关系体现在一封封信里。
  邮递员在那时可是天使的角色,他带给人们各种消息。收信人随之生出各种喜怒哀乐,信来信往滋生出人世间诸多悲欢离合。《读者》杂志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好看的故事集——《灵魂的马车驶上高坡》,里面收有一则邮递员的故事:美国有个其貌不扬的年轻邮差,因嫉妒一对恋爱中的可人儿,将男主角从中国云南抗战前线发回的信私藏起来,盼信的淑女一天天憔悴,终至忧伤而死。临终时,这个作恶者才将自己的罪孽和盘托出,期望得到上帝的饶恕。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故事,我们的命运有时就攥在卑微而疯狂的人手里。
  班级收发员、单位门房,都是我们曾经巴结的对象。你可以不谄媚上司,但不能不对掌握你信息源的人奉上笑脸。我当年在工人出版社工作时,转业军人出身的瘦黑收发员,对一干领导低眉顺眼:“您的信。”对一般员工则亲切地扯开嗓子喊一声:“×××,取信喽……”我甚少与此人来往,而我的信件又多,自然不会让他高兴,所以我的邮件总是慢半拍到手。
  那时,掐指头算信的走动时间。比如,给父母的昨天该到了,回信路上走一周,下周这个时间当能知道家里情况;女友的信今晚回,明天一大早付邮,航空件,三四天即可到达;寄给某报社的稿件已经十多天了,怎么还没有被采用的消息?偶尔有一封海外的信飘来,谁知道在打开之前,已经有多少人仔细地审查过了。
  读信是最令人愉悦的。握着写有“内详”、盖有邮戳的宝贝,独自躺在床上,急切扫视一遍,再逐字品味,于想象中完成与伊人的交流。彼时,汉字是甜蜜的,芳香滋润着渴望的心田。
  堆在角落里的这摞信,跟随我已有二十多年了。信封发黄,里面皆为旧日消息。不舍得丢弃,是因为亲朋故旧仍可如此聚在一起。
  “六点多从浴室走出来,迎面是棕榈树丛中的灯光,路上只有几个人,虽是傍晚,却很宁静,我的情绪一下非常好。我感到北方的他在凝视着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至今仍在回味那首‘一只青苹果游过事物之河/红你枝头’,越想越美妙。”(1987年)这是女友信里的话语,彼时,思念到不能自已,便奋不顾身赶到北京火车站,一路站到上海北站,那时特快也需要十几个小时。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
  散文作家苇岸在写给我的信里这样赞美贱内:“她温柔无比,是你的幸福之源。”大约是1992年初夏,他邀请我们去昌平乡村游玩——赏麦浪,骑自行车,谛听鸟鸣。素食,清洁,执着于文字……这是他留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海子自杀后,苇岸为传播海子的诗歌四处奔波。他死于癌症,其描写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文字别具一格。
  常年在渭河电厂工地施工的同桌T写道:“别忘了在蓝天之下、荒野之中,还有这样一位不起眼的故友在时刻惦记着你……让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美好的祖国而努力!”(1991年)一场感情纠葛使他精神失常,从此进入妄想世界,被关在绛帐镇上的精神病院。几年前去探望他,见他一支烟接一支烟地吸,神情超逸,称联合国主席授权他组阁。
  山西小学教师刘红庆写道:“十一月去太原,《上升——当代中国新生代散文选》和《再见,二十世纪——当代中国大陆学院诗选》都刚上市,问问行情,还不坏。我索性各买了一册。”(1992年)这两本书皆为我编选的“21世纪人丛书系列”。他后来入京,靠一支笔步入文坛,热衷于讲授、传播晋中民间音乐。
  四川姑娘阿溶在一张日本明信片上写道:“我喜欢使自己简洁一些,在看简洁的书,并写哲味重一点的诗歌。”(1992年)我出版了她的通信集《阿溶的新感觉》。她开过画廊,后来上了作家班,再后来为房地产商做文案,安静地生活在沪上。
  父亲在信里说:“夏收刚结束,现正忙于嫁接苹果树。你母亲身体就是老样子,血压不稳,稍高就发昏。其他一切都好。”(1993年)土地名义上在农户手里,种什么却由乡村干部说了算:忽而洋葱,忽而果树,折腾了一溜够,官员们自上而下获得了推销种子、树苗等等的提成,庄稼汉大多白忙活一场。母亲走了快两年了,坟头青草正高。父亲后来响应号召开厂,旋即又被深套其中。好在老人家想得开,总算渡过了难关,今年七十有三,鹤发童颜。
  幺弟信中云:“荒草一般长大了,却茫然无措。惧怕高考,准备参军练就一副好身体。”(1994年)幺弟跟父亲在造纸厂忙活过一阵,后来进京觅活,从给人开车到独当一面,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了。
  正是这些旧日的信件,让我觉悟:时间是假的。
  信来信往,人人心里有一个盼头,焦灼又甜蜜。一笔一画地写,一字一句地读。朋友去英国读书,我的梦里充满了翻卷的海水,竟乘坐一架飞船抵达他的校园。隔绝导致无穷的思念,友情、爱情、亲情往往会因澎湃的想象而发酵升华。如今的孩子恐怕想象不出那么一个漫长的时代了。
  仍想把这些渐渐发黄的东西放在一起,无聊时随手捡一封读一读,它们或可给予我前行的勇气。
  (作者自荐,韩洋图)
下一篇:没有了
其他相关文章:视频: 少女时代141129北京FM Yuri读信cut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少女时代141129北京FM Yuri读信cut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少女时代141129北京FM Yuri读信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夜读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