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小羽第一视角,浴血关东》

查看: 426|回复: 20
关东古巷印象
主题帖子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3 积分
哈尔滨城史百年,地缘文化却可追溯到千年。上下一千年,文化一脉相承,千年的金源文化、百年的关东文化、中华巴洛克文化和时尚的都市文化。推开一扇巴洛克风格的大门,就进入了群力南岸文化广场关东古巷。清砖黛瓦,白灰勾缝,雕花围檐,回廊连环,这是用文字白描出的关东古巷,建设者将哈尔滨人的关东情结凝聚在这条古巷中,走进关东古巷,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时空,从古到今,尽览哈尔滨文化。
1.jpg (178.04 KB, 下载次数: 0)
22:1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2.jpg (228.01 KB, 下载次数: 0)
22:1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4.jpg (168.63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3.jpg (168.05 KB, 下载次数: 0)
22:1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5.jpg (213.95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6.jpg (200.19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7_.jpg (147.34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IMG_关东古巷掠影.jpg (268.9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首席欣赏,这样整理组合很新颖。
Powered by我的小说——金戈铁马_闯关东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06贴子:
我的小说——金戈铁马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各位热情的突吧吧友,自己写了一部小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请大家赏光,并多多指教批评!感激不尽!小说题目:《金戈铁马》地址:&&
&&
再次感谢大家!&&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金戈铁马&&&&浴血关东》九、艰苦转战&挥戈回山&2
徐泽民与部队失散后,支队继续向山里转移。部队在撤退的途中始终不能摆脱困境,日伪讨伐队乘坐汽车沿途不停地追击我军,12支队不但要摆脱追击的敌人,还要不断地改变行军路线躲避敌人的伏击。支队得不到必要地休整,频繁的战斗和转移行军使支队经常处在人困马伐的状态,支队是在极为困难情况下度过每一天。部队经巴彦进入庆城,战斗更加频繁了,敌人为了不让12支队撤进山里,在沿途的绥化、巴彦、东兴、庆城都布有重兵。敌人的骑兵和汽车尾随12支队追击,沿途布置重兵堵截12支队,敌人的飞机对12支队进行扫射和轰炸,沿途为掩护部队撤退,支队要不断地派战士设卡阻击敌人,设卡的同志在支队撤退后,无法摆脱敌人,大部分都壮烈地牺牲了。李思孝、鉏景芳、扬德山都是12支队的老战士了,他们比较熟悉进山的路线,他们带领部队向指定目标前进。经一个多月的艰苦转战,12支队历尽艰辛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击,转移到庆城南山里的密林中。
部队在转移的过程中,面对凶恶的敌人平凡作战,一直没有机会做好进山的准备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问题,由于敌人一直实行“匪民”隔离的政策,山里没有粮食的来源。沿途搞到的粮食很快就吃光了,没有了粮食,饿的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杀掉心爱的战马,以马肉充饥。部队的战马是有限的,杀一匹少一匹,马肉要计划着吃,不能吃饱,还有更困难的日子。马越来越少,部队每杀一匹马,算了又算、省了又省,下水、马蹄、马皮都煮着吃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战马被吃光了,如果再不到后方基地的话,部队就面临绝境了。
部队在转移的过程中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冰雪和严寒。部队经常在没有村屯、没有房屋的地方活动,冰天雪地住在野外,度过一个个寒冷的日夜。
在残酷的战斗中,李思孝和战友们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他与日寇英勇战斗实现了一个革命者,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终生的誓言,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抗日战士。
冯仲云在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对“三肇烽火”作了简要的记录:“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十二支队利用青纱帐起,越过宾北线,到了呼兰河边。依靠了群众的支援,利用大帆船渡过了河水泛滥的呼兰河,穿过了兰西一带的硷草地,再越过滨满线,攻破了肇洲(丰乐等镇)及肇源的县城。在县城里召集了群众大会,审判了日本参事官,把敌伪的财产和粮食分配给贫苦的群众。打破监狱,释放了囚犯,并引起了伪军的反正,成为‘九一八’以后哈尔滨一带敌人心腹地区最著名的抗日的英勇战斗——三肇烽火。在三肇展开了几次大的战斗,发动群众的武装斗争。到了秋天,队伍终于没有能西去和北去,而踏着呼兰河的坚冰又回到山里。队伍不是削弱了,而是壮大了。十二支队的英勇远征——三肇烽火,永远在东北人民的记忆中。”
抗联第三路军在龙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的第6、第12支队,根据北满省委、三路军总指挥部和总指挥张寿篯的统一部署,在1940年的下半年里,开辟了新的游击区,抗日斗争得到了新的发展。第12支队积极主动的开展游击活动,突破了敌人的“围剿”和封锁,为重建松嫩平原游击区,为完成三路军“三江战役”的战略意图,深入到伪滨江省的西部地区,在松嫩平原的十余个县的范围内开展游击战争,历经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给日伪当局以沉重的打击,彻底粉碎了敌人大肆吹嘘的抗联部队以被“全歼”的谎言。抗日联军在三肇地区点燃的《三肇烽火》是扑不灭的,他将呈燎原之势,燃遍祖国东北的大地。
1941年3月,李思孝、扬德山、鉏景芳、张瑞麟、李桂林、高玉林等12支队的指战员经长途转战越过中东铁路和滨北线,返回庆城、铁力南山里安邦河上游地区。部队进山时是冲破日伪军、警的“大讨伐”
、“大围剿”经过重重困难完成的,战士们经历了饥饿、严寒、伤病和死亡。小兴安岭密林中的严冬,大雪封山,满山遍野白茫茫的世界里,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没有。深山老林里没有房屋,人烟稀少,解决粮食难上加难。除了饥饿,还有寒冷。部队经常在雪地里露营,白天为防止敌人发现,经常不能生火取暖。长长的冬夜,是最难过的时候,尤其是后半夜“鬼呲牙”这段时间更为难熬。部队每到一地,第一项任务,就是准备烧柴。部队行军都背着锯,首先用锯锯下一米多长的木头轱辘,堆在一起,点上火堆。每一堆火在四周睡六个人,顺着火堆两侧睡四个人,两个横头各睡一人。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并排点三、四排火堆,每个火堆间隔四、五米远,火堆中间可以睡两排4人或6人,火堆的外侧可以睡2人或3人。就是这样睡一两个小时,就冻醒了,赶紧起来活动活动,烤热乎了在躺下睡一会。身子底下都得铺上树枝,否则很容易的病。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一夜翻来覆去,根本睡不安宁。
抗联老战士李桂林讲诉了一段在密林中的经历:
“那些年冬天,雪特别大,天也异常冷。我们露宿野外,一冬天吃不到菜,只有辣椒面子加上盐,用雪水烧汤,当作菜,又经常断绝口粮。饥渴之时,一把雪一把雪的往肚里咽。东北的冬季漫长,日照时间又短,气温常常零下40多度。老战士还能适应,对新战士来说,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考验。冻伤很普遍,绝大部分人手脚都有冻伤。由于长时间的冻饿,一些人的伤势不断加重,有的同志被寒冷和饥饿夺去了生命。田富同志两只手的十个指头全被冻掉,一天一天的冻饿而死。在常年的奋斗当中,战斗牺牲的烈士很多,因冻饿而死的烈士也不在少数。尽管条件那么困难,抗联战士心里仍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有什么困难互相关照,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越是困难,越紧密团结。在这个集体里,充满着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一有空闲,大家一起说天道地,谈论家乡,谈论人生,谈论劳苦大众的解放,等等,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充盈的,思想是稳定的。”
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经铁力南山、庆城县的大青山,跋涉了大青山雪深没膝的乔木林、走过了沼泽地的冻塔头和冰面、穿越了灌木林,终于在通河县境内的青峰岭找到了北满省委和三路军总指挥部的密营。这个时期在青峰岭靠山河附近密营指挥部队的领导是,三路军总参谋长兼12支队政委的许亨植同志,他们活动于通河的清峰岭、庆城、铁力之间的大青山安邦河上游等地区,总指挥部的人员还有秘书张中孚、教导队指导员马克正等。许亨植亲切地会见了12支队的指战员,鉏景芳、扬德山、李思孝向他汇报了12支队的情况,这时,12支队还有指战员100多人,许亨植决定12支队在山里进行休整。许亨植是李思孝的老首长了,见到首长,即高兴又激动,有许多话要向首长汇报。李思孝向许亨植汇报了徐泽民同志回地方开展工作的情况。从此,12支队转战于木兰、东兴、通河、庆城、铁力一带,在北满省委书记金策、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不久许亨植把12支队和6支队的80余人合并统一领导,两支队合并后归许亨植直接领导,两支队的党委改为一个总支部,朴吉松任书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12支队在三肇地区的抗日斗争,点燃了熊熊的抗日烈火《三肇烽火》,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第三路军发动的“三江战役”中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个战役中牺牲的抗日战士和抗日民众达几千人。《三肇烽火》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个壮举,是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日历史中的一部伟大的历史史诗。
12支队和三路军总指挥部会合后,直接归三路军总指挥部领导。部队的力量扩大了,但是解决部队的给养却成了面临的最大问题,部队必须的出山去打给养,而每次出山打给养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从1941年开始,斗争形势更加紧张,更加残酷了。抗联第三路军进入1941年后,面临着严重困难的局势。日本统治者妄图把第三路军的部队困死在深山老林里,采取毒辣的手段隔绝我抗日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严密封锁我抗日部队的活动,在小兴安岭的沿山一带,建立了许多日本武装移民开拓团的部落和青年义勇队训练所。这种开拓团、训练所“由汤原、通河、木兰、东兴接连延长到嫩江县北部数千里,包括着小兴安岭与江省平原的毗连地带。”12并且,“由木兰至嫩江建立27处沿山高地的监视哨兵营,控制我军在山林与平原毗连地带的出入。”1312支队和总指挥部会合后,在山里进行了短期的休整。部队所面临的考验不单单是严寒和粮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历考验。
春天的脚步徐徐的走来,小兴安岭的冰雪开始融化,春风为山野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满山的树木开始抽芽吐绿,随着春风吹起,“草爬子”随风飘舞。草爬子是山林中的一种小生物,每年的五月份出来活动,到了雨季就没有了。草爬子形状向臭虫、头上带着倒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咬人,尖嘴叮进肉里。吸足了血,卡在肉里,光吃不拉,越吃越大,有时还传播森林脑炎。一旦被草爬子叮了,只能轻轻地把他弹出来,或用烟头烧才能拽出来,不能硬往外拽,拽不好头就会断在肉里,又痛又痒非常难受。
夏季,苍蝇和小咬可多了,休息和走路的时候,围着你咬,真不是个滋味。蚊子也多,一个劲地往身上叮,用手一抿,都是血。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生活中,为了祖国的独立,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着、奋斗着!是抗联精神支撑着他们那坚强的脊梁,在那些岁月里,东北的原野、白山黑水、小兴安岭的密林中、经常会响起嘹亮的军歌,在严冬的篝火旁充满了悲壮、充满了胜利希望、的《露营之歌》是鼓舞抗联战士们坚持斗争的力量!这样的艰苦生活,是抗联战士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1940年是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其困难的一年,整个东北的抗日局面陷入低潮阶段。但抗联第三路军在中共北满省委和总指挥张寿篯的指挥下,全军将士不畏强敌,前赴后继、坚持作战。第3、6、9、12支队以小兴安岭山区为依托,活跃在北满的18个县境。在广大的区域内,针对日本关东军制定和指挥的“大讨伐战役”
,在日伪军的疯狂“讨伐”
、“围剿”之下。第三路军在总指挥张寿篯、总政委冯仲云等的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在松、嫩,黑、嫩平原地区开展了反“讨伐”反“围剿”的“三江战役”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的战役中,第三路军的各支队在战役的各个战场,曾一度控制着各战场的主动权。接连功克了克山、讷河、肇源等中心城市(县城),以及拉哈、讷南、通宽、丰乐、头台古龙站、二站镇、大官村、托古村、启明村、新站镇、三站镇、宋站镇、杏树岗日本开拓团、兴亚农场、五棵树伪警察所等大小城镇30多处,突击、伏击日伪军警进30次,发生战斗200余次,缴获大批武器和其它军用物资,部队曾一度发展壮大。
从1940年秋开始,日伪当局纠集了大量的兵力对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活动的北满,北安、三肇地区和嫩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空前的军事“大讨伐”
。“围剿”
、“讨伐”的地区包括伪北安省大部,伪滨江省西部(三肇地区),伪龙江省北部和伪兴安省东部。日伪当局调集了飞机参战,日军调集了日本关东军第一师团、第二十三师团、第八独立守备队、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国境守备队、野战炮兵和坦克兵等。伪军有第三军管区的第四旅、混成第十二旅和第三教导队,第四军管区的第四教导队和第十军管区的兴安骑兵第七、第八团等。此外还有当地的日伪军警宪特机构与之配合。对第三路军后方根据地进行不断地军事“讨伐”
。特别是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以空军、陆军相配合的所谓“冬季大讨伐”
,采用,“铁壁合围,篦梳山林”等战术,妄图把第三路军围困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彻底消灭。从此,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空前残酷阶段”
。第三路军在总指挥张寿篯、政委冯仲云、北满省委书记(政治部主任)金策、总参谋长许亨植等的指挥下,采用激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出奇制胜不断地打击敌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有利地配合了全国抗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不能入关,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总兵力达到了76万。
1941年3月初,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从苏联远东伯力开会返回中国东北时,他率领40名总指挥部教导队的队员,全部换上日本关东军的服装,携带的枪支也都是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张寿篯率领40名指战员携带两部无线电台,越境进入黑龙江省的萝北县,经萝北到达通北的南北河后方基地。3月10日,张寿篯指挥教导队袭击了北安县孙家船口和讷莫尔河车站,使敌人非常惊恐。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情报机关称:“本年三月全队四十人身着日军制服由苏入满。”“突然袭击北安县孙家船口及讷莫尔车站。”又称:“直属教导队,匪首不明,该队的组织,是从各匪团优秀骨干分子中选拔的。”14然后他率领一支小部队携带两部电台到通河县和庆城县的的山区寻找北满省委、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
张寿篯率领的小部队里,刘铁石和一名同志是总指挥的报务员,其他同志是总指挥的侍卫班。小部队的同志在出发前带有两部电台、三块干电池、一挺轻机枪、几支步枪,每人一支匣枪、部分弹药,还有一个月的粮食,有几十斤重,甚至有一百多斤。总指挥张寿篯和大家一样也背了不少的东西,因为路途遥远,这些都是必备的东西,必须多带粮食。
为了总指挥的安全,小部队的行军必须避开日本“讨伐队”的搜索,一般都是在晚上行军,进入山区后,走的全是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小兴安岭的3、4月份天气还很凉,阳坡的雪已经开始融化,在阳坡休息的时候,已经有了暖意。指战员们踏着软绵绵的积雪前进,在平原可以滑雪,在密林里行走就困难多了,尽管行军艰苦,晚间休息点燃篝火,大家有时谈论未来,有时唱着歌,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希望。
小部队在总指挥张寿篯的带领下在密林中走了十多天才到了汤旺河谷,小部队宿营时对携带的物资粮食进行了检查,大家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可是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才能到达北满省委和三路军总指挥部的驻地。检查完物资,总指挥向大家宣布行军的纪律和规定。他规定大家从现在起粮食要统一管理,计划分配食用,他按规定和同志们一样每天只吃很少定量的粮食,三勺炒面、两勺炒面用水冲成糨糊充饥。又经几天的艰苦行军,他们到了汤旺河上游,河面虽然不宽,但融化的冰排顺水漂流,过河困难。总指挥对大家说:“这点困难挡不住我们,大家仔细检查行李,我们涉水过河,这里已经离五营不远了,过了这条河就离胜利不远了,我们过河!”小部队趟着水深没腰的冰河向对岸走去。在冰冷的河水中,他们的腰和腿都麻木了,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终于到了河的对岸。上岸之后他们已经全身麻木快冻僵了,他们身上结了一层薄冰,冻得浑身发抖。他们生起了篝火,把篝火燃旺围坐在篝火旁取暖,好一会身体才恢复过来,大家把衣服烤干,在篝火旁宿营。
大家艰难地在密林中行军,这时粮食一点也没有了,可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一天大家来到一个山沟里实在饿的难受,总指挥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请客,请大家在大馆子里都吃不到的美餐。”他拿出平时睡觉用的一块狍子皮来,用棍子挑着在篝火上把毛燎掉、烤煳,用刀细细地切成小块,放在水里煮,并叫大家把炒面袋翻过来,向锅里慢慢地敲打。狍子皮熬好后,大家每人分了一碗,大家都说吃了一顿美味佳肴。
经40多天的艰苦行军,小部队终于到达了三路军总指挥部的驻地,张寿篯巡视了北满地区抗日部队的工作,传达抗日斗争的新指示,指挥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在通河的青峰山密营与许亨植等同志亲切会见,在密林里召开了会议,传达了抗日斗争的新精神。为东北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前进的道路充满了光明和希望,给指战员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抗联将士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战斗。
1941年9月,李思孝调入三路军总指挥部任干事。这时日本关东军为加快战争的步伐,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急剧增加,并在与苏联毗连的国境线上修筑完善了各种密布的军事设施。日本关东军与德国法西斯相配合,一方面加紧对苏的战争准备,一方面对我抗联部队进行残酷的“围剿”
,对我抗联部队的活动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由于战争的需要,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按照与苏联远东军达成的协议,实行战略转移,已刻不容缓。决定一部分抗联部队留在东北继续坚持抗日斗争,抗联主力部队进入苏联境内学习整训。
1941年12月底,为了保存实力,迎接胜利,北满省委、三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北满的抗日部队主力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当机立断,除留下几支小部队在金策、许亨植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活动外,其它各支队全部由总指挥张寿篯、第3支队长王明贵、第6支队长张光迪率领,从1941年12月底开始,分别在黑龙江流域的萝北、乌云、黑河等地过界进入苏境。
李思孝随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和总指挥部人员及张光迪带领的部分战士,共50余人从小兴安岭的通河、东兴、会集到庆城安邦河上游燕窝山密营,同那里的部队一起出发,沿途与日伪军发生过多次激战而流血牺牲,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也拨下了抗日的火种。部队是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武器弹药不足,缺衣少粮许多指战员都有伤病,在寒风刺骨的冬季穿越了崇山峻岭、林海雪原。历尽艰辛于1942年1月末到达萝北县境,在梧桐河畔曾与追击的日伪军警浴血激战,为摆脱敌人的追踪而三过梧桐河,历经艰险渡过冰封的黑龙江。于1942年2月,经长途转战进入苏联境内。到达北野营后,参加了野营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与战友在异国他乡重逢,李思孝感慨万分,他经常陷于回忆之中,每当想起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他都非常悲痛。他挥笔写下了“抗日英魂血沃神州,爱国战士气壮山河。”的词句用以慰纪英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戈铁马辛弃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