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设想的制度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历程?
比如关键转折和重大改革之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九年级思品1-3单元复习知识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答: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为什么(见第1题)。。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意义:这一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4、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分别是什么?它们与基本国情是什么关系?。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根本任务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主要矛盾体现了基本国情。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0:30: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九年级思品1-3单元复习知识.DOC
官方公共微信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一五计划”的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3)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手工业者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6)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
题型:判断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题号(1)(2)(3)(4)(5)(6)答案BBBBAA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与三大改造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所以题干表述不合史实,是错误的。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与土地改革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土地改革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题干表述不合史实,是错误的。第(3)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所以题干表述不合史实,是错误的。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而不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第(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因此题干表述符合史实。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主要考查你对&&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三大改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赎买: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列宁、恩格斯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进行赎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百分之五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政策:“赎买”政策2.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3.方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 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4.意义: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农业合作化的实质:生产资料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变成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改革时期生产资料有地主私人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私人所有制,所有制性质没发生变化,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将生产资料的农民私人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对手工业的改造: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庆祝公私合营: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852196733192890171789198998183134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提问者采纳
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解放生产力、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些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改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