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游日本绝句 杜甫中吴保初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吴保初-诗词《乙巳游日本绝句》 古诗 全诗赏析、作者及出处、年代!—诗词名句网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首页>诗词查询 > 吴保初分类目录历代诗人《乙巳游日本绝句》年代:清 作者: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那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吴保初的其他作品《》2014年4月高考模拟诗歌集锦20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2014年4月高考模拟诗歌集锦20
昌平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②③题;春雪春雪;(唐?韩愈)(唐?刘方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释:①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
 昌平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②③题。(9分)春雪
春雪(唐?韩愈)
(唐?刘方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释:①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隐含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②雪本无情,但韩诗中却说白雪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下列诗句描绘雪与其写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雪却输梅一段香
B. 一尺中庭白玉尘
C. 燕山雪花大如席
D. 已惊岩下雪如尘③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①参考答案① (3分) B②(2分)A③(4分)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1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1分);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1分);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1分)。 2014广西高考压轴卷语文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归嵩山作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长薄:绵延的草木丛。(1)诗中表现的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从意象选取的角度赏析“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一联。(4分)参考答案(1)闲适愉悦,冲淡平和(向往归隐)(2分)。前两联以“车马闲闲”写出诗人的安闲,再通过“流水”“暮禽”侧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后两联以静谧的秋景和归去闭关的行为表现诗人内心的冲淡平和。(2分)(语意相近即可)(2)诗人借“荒城”“古渡”描绘出寂静凄清的野外景象,用“落日”“秋山”渲染出日暮时分静谧美好的氛围。(2分)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从略感凄苦到恬淡平和的心境变化。(2分)(语意相近即可)邯郸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8~9题。乙巳游日本绝句吴保初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注:这首诗是1905年诗人游历日本期间途径马关感怀往事而作。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8.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得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5分)9.1899年,康有为也在此地赋诗一首:“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试比较两 诗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8. “立”字,(1分)写出了白浪如山的气势(2分),形象传神地表现了眼前景象的壮美。(2分)9.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心之情。(2分)康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千古伤心”; (2分)吴诗以“舟人”不知道马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意来反衬对比诗人刻骨铭心之痛,更显出深沉蕴藉的力量。(2分) 2014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②。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章台路:原指汉代长安城西南街,代称游冶之地。21.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22.“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作具体赏析。(5分) 参考答案21.连用三个“深”字,极写庭院外面浓阴繁茂、绿叶纷披,院内楼房高大、门户重重的景象,把这个深宅大院的幽邃而又神秘的气氛渲染得特别浓重。(2分,两个角度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22.开篇写“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表现女主人公独处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邃环境中身心的压抑与禁锢。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更昭示了“天地终无情”的冷酷现实,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少妇难以明言的无奈和内心的隐痛。(5分,从两处分析,各2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014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2)请简析“眠沙鸥鹭不回头”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①全词描写的景物清新、澄澈、宁静、美好;展现了词人平静、愉悦、闲适的心境,但又有着一丝淡淡的伤感。评分标准:特点2分,心境2分。②运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评分标准:拟人手法分析2分,情感2分。 201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①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注①: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1)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书生的处境,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3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曹雪芹笔下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虽身处落魄之境(“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负( “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的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答出“有抱负”或相关意思得2分;答出“有才干”“落魄”中的一点得1分。(2)①托物言志。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②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③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 “圆月” 对百姓的吸引力。④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⑤借代,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得分。)评分要点: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1分。答出其中2种即可得满分。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哪些内容表现的?请简要概括。(6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8.特点:雨大,及时。(2分)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2分)通过稻花应秀色,桐叶最佳音表现及时。(2分)9.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欢欣(喜悦)(2分)与对农民的关怀。(3分) 西安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早寒有怀①【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8.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9.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参考答案8.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9.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济南一中2014届高三四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比较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闺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古意王驾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两首诗都写思妇怀人,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2)杨载《诗法家数》中说,绝句“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试选择一首诗,分析第三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第一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写思妇看到柔嫩的柳条、青青的桑叶,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表现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直接诉说思妇对丈夫的关心怀念。(4分)(2)第一首:“提笼忘采叶”既照应了前面“青青陌上桑”的景物描写,又紧承下句“昨夜梦渔阳”,点明因果关系,表达了思妇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该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思妇刹那间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思妇对丈夫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一片深情。 第二首:“一行书信千行泪”承接前句,写西风一起,念人伤怀,便想到给丈夫写信,同时又引出下面“寒到君边衣到无”的书信内容。该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写进了思妇内心的哀怨和忧思。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2014年4月高考模拟诗歌集锦20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2014年惠州4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惠州一模...②④ 31.《唐代诗词 108 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
  2014年4月保定高考模拟语文参考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年...④诗词上:诗词大家。诗作颇丰,有 1200 多首,其内容以国家、 民族、人民的安危...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诗词鉴赏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4 分) 答:___ 8.[答案] 翻腾妆束,闹春苏堤...
  (学生版)2014年高考诗歌思想感情集锦赏析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古代诗歌...(船) 、车、 4、出现羁旅氛围的词:夜、月、烟波、雁、日暮等; 江、津、...
 2014年高考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2014年高考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_高考_高中...
q 2014年高考天津一中高三年级2014年4月模拟考试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2014年高考天津一中高三年级2014年4月模拟考试_高考_高中教育_...
  2014《s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语文复习 2013年高考分类汇编 专题13 古代诗歌鉴赏...(4 分) 答: 13. 答案 (8 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2014 年高考模拟 历史试卷(五) (六) 1 页 共 4 页 2014 年 4 月 30 ...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q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高考语文...(4 分) 【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doc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邯郸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2014.4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的不同内涵及其继承发展
当下的国学热可谓方兴未艾,各类国学培训班、国学论坛随处可见,幼儿读《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也是常见现象。然而,究竟何为国学,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国学等问题,还需要在学理层面上加以厘清。?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古代的国学主要指学校。近现代所说的国学与古代国学的内涵不同,其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在中国影响日盛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即使是相对于西方学术文化而言的国学概念,在不同人那里内涵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即“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所谓“作为材料的国学”,就是把国学看做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因此研究国学的要务在于辨明其中之真伪、厘清其中之体系、解析其中之因果关系。胡适、傅斯年、毛子水等人大致持此观点。“作为主义的国学”是站在通经致用的角度看待国学的,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以为今用;二是复兴中国传统思想,以改变当下西方学术文化盛行的现状。20世纪初叶的邓实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国学热中的诸多学者大致持此观点。“作为文化的国学”则把国学等同于广义上的中国文化,但凡中国之哲学、历史、美术、文学、医学、地理乃至民间习俗等等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芗滨唱晚13&&&介绍吴保初诗:《乙巳游日本绝句》
&&&&&&&&&&&&&&&&&&&
&芗滨唱晚13 & &
& 介绍吴保初诗:《乙巳游日本绝句》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台湾.
1895》,这是一部慷慨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作品,又是认识台湾问题历史背景的教材,我每晚必看。
《台湾.1895》纵贯1884年中法之战到1894年中日战争,以台湾的兴衰沦陷过程为线索,以刘永福、刘铭传等为主要人物形象,真实描绘兴台、建台、保台的历史。电视片正视我们民族经历的最黑暗、最耻辱的过去,真实地表现清王朝的衰败,以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过程,突出了甲午战争这个节点,是比较成功的。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贪婪地掠夺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资源与财富。与此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不再甘心于西方列强之后,也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贫弱落后的大清国,台湾岛成为了他们对华侵略的第一目标,从而爆发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成为鸦片战争后这段历史的关键节点。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并由此引伸台湾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对日本而言,清王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偿巨款,割让台湾。日本得到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对日本成为世界大国起到了奠基和催化的作用。此后,日本经济、军事实力飞速扩张。十年之后,又赢得对俄罗斯海战的胜利,击溃军力超过日本十倍的大国俄罗斯,使“东洋小国”日本觉得无上荣光,萌生和确立了大国心态,一直延续至今。对西方列强来说,甲午海战的结果,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婪胃口。五年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逼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我们一定要牢记甲午海战这段历史。
为了真切地感受甲午海战的历史,2004年夏天我专程到刘公岛游览。为什么选刘公岛?因为北洋水師这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于日在山東威海卫劉公島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我实地考察了北洋水师衙门、水师学堂、丁汝昌寓所、龙王庙,参观了《甲午海战争博物馆》(即海军公所),感慨万端,难以忘怀。
由甲午海战,使我联想到一首诗。这首诗赫然写在展厅矗立的一块诗版上,作者吴保初(遗憾的是诗版上将作者误写为吴汝纶)。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等人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甲午战败后,他上奏《陈时事疏》,“以亡国之说,告之于皇上”,冀其“怵危亡”而“谋富强”,被刑部压下未报。但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他视梁启超为“奇士”并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戊戌变法前后,他著文痛诉阻挠新法之害。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又写《哭六君子》诗并“为亡人讼冤”。辛丑以后他又上疏要求归政权给光绪皇帝,写信给袁世凯劝其支持变法。1905年东渡日本,途径马关,感怀往事,写下这首《乙巳游日本绝句》,赋诗寄慨,忧伤国事。全诗如下:
万顷云涛立海滩,
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
为指前程是马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倍受欺凌的祖国无限伤痛的情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椎心之痛: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似与大海相连。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涌向日本本洲岛西南的海滩。在这水天一色,苍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闲了。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可是,谁能想象到十年前曾在此地演出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诗人正凝神观赏海景时,同行的船夫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马关了。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
顺便指出,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径日本赴香港时,也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委婉地抒写了丧权辱国的深痛之情。两首诗构思可谓偶合,但比较而言,吴保初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更显出深沉蕴藉、刻骨铭心的力量。
追溯百年,晚清政治之腐朽,经济之衰弱,以至于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真是不堪回首。回顾历史,每一页血淋淋的史实让人不寒而栗,中华民族之深创巨痛挥之不去。一个饱受百年屈辱的民族,复兴之路多么艰难而又任重道远。即使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仍一点也不能放松呀,不能像“舟人哪识伤心地”。
&图片采自网络,谢谢作者。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乙巳游日本绝句,中吴保初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_百度知道
乙巳游日本绝句,中吴保初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衬托(反衬,对比):1壮丽美景和悠闲的海鸥;2舟人提示船即将到马关,而舟人不知马关条约的耻辱,而作者知道,心情更沉重,更孤独。
请及时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言绝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