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叙论 自世界初有人类以迄今日,国於环球上者,何啻千万?问其我自岿然不动今存,能在五大 洲地图占一

11.11是传说中的光棍节,如今已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全民狂欢日。[]
2014年消防月宣传主题: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
省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于11月6日至7日在南京召开。[]
& & & 正文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开启的歧路
【字号:&&】【】
  作者:走刀口
  导语:
  梁启超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也堪称最早的&公知&,他率先用&东亚病夫&描述中国人,提出改造国民性的理论,即&新民说&。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自私没有公德
  梁启超,字卓如,日生于广东新会一个殷实的耕读家庭,梁启超从小聪慧,五岁识字六岁便读完《五经》,被誉为神童。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随后踏上维新变革的道路,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作为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不可避免地受到康有为影响,他也认同对人进行改造。不同的是,康有为要改造的是黑人,而梁启超要改造的是中国人。梁启超发挥了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和严复关于中国人国民性的论述,提出中国衰弱的根源在于全体国民孱弱,归根结底是&国民劣根性&太重。
  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中,梁启超列举了&国民劣根性&的六大要点:一曰奴性,二曰愚昧,三曰为我,四曰好伪,五曰怯懦,六曰无动。①这六种&劣根性&换成今天的话,意思就是中国人奴性十足,愚昧不堪,自私自利,极好面子,胆小怕事,喜欢围观。梁启超认为这些&劣根性&根深蒂固,而中国人又好&徒责人,而不知自责,徒望人而不知自勉。&因此必须对国民性进行改造,国家才能有希望。
  在发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后,梁启超又发表《新民说》,他在书中进一步痛斥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在他笔下,中国人缺乏公德观念,没有国家思想,没有冒险精神,不懂得自尊,更没有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尽管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②但梁启超还是总结说&吾观我祖国国民性之缺点,不下十百。&③总之,中国人在精神上问题太大了。
  精神孱弱身体上还是&东亚病夫&
  梁启超总结了中国人国民性的诸多弱点,如果这些精神气质还可以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来解释,不足以刺痛人心,那么身体上的孱弱就太直观了,梁启超直指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一词本来是英国人批评中国政治改革不思进取,政府麻木不仁的用语,但梁启超为适应自己对中国人的批评,强行将它的意思变为指中国人身体孱弱,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完成了对&东亚病夫&一词内涵的扭转。
  在《论尚武》一文中,梁启超首先驳斥了&野蛮人尚力,文明人尚智&一说,随后提出中国人因享太平太久,遂&重文轻武,民气柔靡&,&两千年之腐气败习,深入国民之脑,遂使群国之人,奄奄如病夫&&戢戢如驯羊。&④
  在后文中,梁启超进一步解释了他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原因:&中(国)人不讲卫生,婚期太早,以是传种,种已孱弱&&以文弱为美称,以羸怯为娇贵,翩翩年少,弱不禁风,名曰丈夫,弱于少女;弱冠而后,则又缠绵床笫以耗其精力,吸食鸦片以戕其身体,鬼躁鬼幽,J步欹跌,血不华色,面有死容,病体奄奄,气息才属: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⑤
  至此,梁启超完成了对当时中国人的画像素描,即:精神上集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等诸多劣根性于一体,身体上孱弱不堪,以&东亚病夫&示人的群体,这样的国民显然不能在&适者生存&的世界自立,因此必须对国民性进行改造,制造&新民&。
  要适应社会达尔文主义必须改造国人
  梁启超通过《中国积弱溯源论》论述了国民劣根性,在《新民说》一开篇便提出&新民&的目的:&自世界初有人类以迄今日,国于环球上者何啻千万?问其岿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图占一颜色者几何乎?曰百十而已。此百十国中,其能屹然强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将来可以战胜天演(即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者几何?曰四、五而已矣。&⑥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的国家不断灭亡,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原则,以后只能有四五个国家存在于世,于是梁启超发问,中国何以战胜&天演&?
  梁启超对此的回答是进行国民性改造,只有如此方能在未来世界生存,梁启超说&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生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之说不但要讲,而且已经是&今日中国第一急务&。⑦
  从梁启超的描述中,不难见其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之深,他鼓吹&新民说&,是寄希望于改造国民,使中国人也能成为&优胜种族&,淘汰那些劣等种族,这种思想同康有为的改造黑人论如出一辙。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鼓吹的种族论,发展到极致便是纳粹主义,因此本身就极具危害。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忽视了中西社会和历史的根本性差异,正如麦克法兰在《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英格兰具有自己的独特社会结构,而&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度和中国,历史上都存在一小撮有文化的统治阶级&&或凭借天赋权利,或因教育擢升;他们与一大批贫困而无知的乡村生产者之间界限分明,后者常被称为&农民&。&⑧
  既然中国直到清朝都是由&一小撮有文化的统治阶级&和&一大批贫困而无知的&农民&&组成,那么,国家衰落凭什么先怨这些无知的&农民&?
  结语:
  梁启超通过将中国人描述成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病夫&,从而提出&新民&之说,鲁迅、胡适、毛泽东等都受其影响,至他之后,对人进行改造一直萦绕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终于达到顶点。
  注释: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②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③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9页。
  ④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⑤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⑥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⑦梁启超著,宋志明选注《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⑧〔英〕艾伦&麦克法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4页。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开启的歧路
&&责任编辑:唐凯&&
在笔者的记忆中,当年齐氏访华虽未有专门的纪录片上映,但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定期拍摄的《新闻简报》应有关于毛泽东会见的历史镜头。林彪虽仅两次发声,但一在开场时,一在后半段,显然是参加了谈话全过程的。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周总理访问阿尔及利亚时,参观阿尔及尔郊区一农场,同拖拉机手亲切握手。(资料图)在“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前约3年的时间里,中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从三年困难时期快速复苏,农业、工业、商业和科技都得到较大发展。市场上商品也很丰富,就像“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前几年的情形。高层外交在这个时候加快了步伐,越来越多的政府首脑访问中国。
文革时被整惨的女星:随叫随到任人摆布-历史图片库
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把公主之死与王皇后的废黜联系起来,用意其实不在皇后废黜史的研究,真正的目的在于揭露武则天丧尽天良。
  传统中国是道德与政治合一的,这是理解传统中国官员的基本出发点。传统中国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建立起了独立的言官系统,对朝政和吏治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文(历代诸家) -- 民國 梁啟超
新民說第一節 敘論第二節 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第三節 釋新民之義第四節 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用語比數表第五節 論公德第六節 論國家思想國家思想之第一義國家思想之第二義國家思想之第三義國家思想之第四義第七節 論進取冒險一曰生於希望二曰生於熱誠三曰生於智慧四曰生於膽力第八節 論權利思想第九節 論自由近世史中爭自由之大事年表一曰:勿為古人之奴隸二曰:勿為世俗之奴隸三曰:勿為境遇之奴隸四曰:勿為情慾之奴隸第十節 論自治第十一節 論進步一曰:大一統而競爭絕也二曰:環蠻族而交通難也三曰:言文分而人智局也四曰:專制久而民性漓也五曰:學說隘而思想窒也第十二節 論自尊凡自尊者必自愛凡自尊者必自治凡自尊者必自立凡自尊者必自牧凡自尊者必自任第十三節 論合群一曰:公共觀念之缺乏二曰:對外之界說不分明三曰:無規則四曰:忌嫉第十四節 論生利分利生利生利事業六種分利第一不勞力而分利者(一)至(十三)第二勞力而仍分利者(一)至(七)第十五節 論毅力第十六節 論義務思想第十七節 論尚武一由於國勢之一統二由於儒教之流失三由霸者之摧盪四由習俗之濡染一曰心力一曰膽力一曰體力第十八節 論私德一、私德與公德之關係二、私德墮落之原因(一)由於專制政體之陶鑄也(二)由於近代霸者之摧鋤也(三)由於屢次戰敗之挫沮也(四)由於生計憔悴之逼迫也(五)由於學術匡救之無力也三、私德之必要一曰正本二曰慎獨三曰謹小第十九節 論民氣(一)民氣必與民力相待(二)民氣必與民智相待(三)民氣必與民德相待第二十節 論政治能力其第一事,即由於專制政體也其第二事,則由於家族制度也其第三事,則由於生計問題也其第四事,則由於喪亂頻仍也一曰分業不遷二曰互相協助梁啟超著《新民說》 第一節 敘論自世界初有人類以迄今日,國於環球上者,何啻千萬?問其巋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圖占一顏色者,幾何乎?曰︰百十而已矣。此百十國中,其能屹然強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將來可以戰勝於天演界者,幾何乎?曰︰四五而已矣。夫同是日月,同是山川,同是方趾,同是圓顱,而若者以興,若者以亡,若者以弱,若者以強;則何以故?或曰:「是在地利。」然今之亞美利加,猶古阿美利加,而盎格魯撒遜英國人種之名也民族何以享其榮?古之羅馬,猶今之羅馬,而拉丁民族何以墜其譽?或曰:「是在英雄。」然非無亞歷山大,而何以馬基頓今已成灰塵?非無成吉思汗,而何以蒙古幾不保殘喘?嗚呼噫嘻!吾知其由。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臟筋脈血輪也。未有四肢已斷,五臟已瘵,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者。則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長生久視,則攝生之術不可不明;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 第二節 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吾今欲極言新民為當務之急,其立論之根柢有二:一曰關於內治者,一曰關於外交者。所謂關於內治者何也?天下之論政術者多矣,動曰某甲誤國,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機;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職。若是者,吾固不敢謂為非然也。雖然,政府何自成?官吏何自出?斯豈非來自民間者耶?某甲某乙者,非國民之一體耶?久矣夫聚群盲不能成一離婁,聚群聾不能成一師曠,聚群怯不能成一烏獲。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又奚尤?西哲常言:「政府之與人民,猶寒暑表之與空氣也。」室中之氣候,與針裏之水銀,其度必相均,而絲毫不容假借。國民之文明程度低者,雖得明主賢相以代治之,及其人亡,則其政息焉。譬猶嚴冬之際,置表於沸水中,雖其度驟升,水一冷而墜如故矣。國民之文明程度高者,雖偶有暴君汙吏,虔劉一時,而其民力自能補救之而整頓之。譬猶溽暑之時,置表於冰塊上,雖其度忽落,不俄頃則冰消而漲如故矣。然則苟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塗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夫吾國言新法數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則於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今草野憂國之士,往往獨居深念,歎息想望曰:「安得賢君相,庶拯我乎?」吾未知其所謂賢君相者,必如何而始為及格。雖然,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雖有賢君相,而亦無以善其後也。夫拿破侖曠世之名將也,苟授以旗綠之惰兵,則不能敵黑蠻;哥侖布航海之大家也,苟乘以朽木之膠船,則不能渡溪沚。彼君相者,非能獨治也,勢不得不任疆臣,疆臣不得不任監司,監司不得不任府縣,府縣不得不任吏胥。此諸級中人,但使其賢者半,不肖者半,猶不足以致治,而況乎其百不得一也?今為此論者,固知泰西政治之美,而欲吾國之效之矣。但推其意,得毋以若彼之政治,皆由其君若相獨力所製造耶?試與一游英、美、德、法之都,觀其人民之自治何如,其人民與政府之關係何如。觀之一省,其治法儼然一國也。觀之一市、一村落,其治法儼然一國也。觀之一黨會、一公司、一學校,其治法儼然一國也。乃至觀之一人,其自治之法,亦儼然治一國也。譬諸鹽有鹹性,積鹽如陵,其鹹愈醲。然剖分此如陵之鹽為若干石,石為若干斗,斗為若干升,升為若干顆,顆為若干阿屯,無一不鹹,然後大鹹乃成。摶沙挼粉,而欲以求鹹,雖隆之高於泰岱,猶無當也。故英美各國之民常不待賢君相而足以致治。其元首,則堯舜之垂裳可也,成王之委裘亦可也;其官吏,則曹參之醇酒可也,成之坐嘯亦可也。何也?以其有民也。故君相常依賴國民,國民不倚賴君相。小國且然,況吾中國幅員之廣,尤非一二人之長鞭所能及者耶?則試以一家譬一國。苟一家之中,子婦弟兄,各有本業,各有技能,忠信篤敬,勤勞進取,家未有不浡然興者。不然者,各委棄其責任,而一望諸家長,家長而不賢,固闔室為餓殍;藉令賢也,而能蔭庇我者幾何?即能廕庇矣,而為人子弟,累其父兄,使終歲勤動,日夕憂勞,微特於心不安,其毋乃終為家之累耶!今之動輒責政府望賢君相者,抑何不恕?抑何不智?英人有常言曰:「That’syourmistake.Icouldn’thelpyou.」譯意言:「君誤矣!吾不能助君也。」此雖利己主義之鄙言,而實鞭策人自治自助之警句也。故吾雖日望有賢君相。吾尤恐即有賢君相,亦愛我而莫能助也。何也?責望於賢君相者深,則自責望者必淺,而此責人不責己,望人不望己之惡習,即中國所以不能維新之大原。我責人人亦責我,我望人人亦望我,是四萬萬人,遂互消於相責相望之中,而國將誰與立也?新民云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孟子曰:「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自新之謂也,新民之謂也。 所謂關於外交者何也?自十六世紀以來約三百年前,歐洲所以發達,世界所以進步,皆由民族主(Nationalism)所磅礡衝激而成。民族主義者何?各地同種族,同言語,同宗教,同習俗之人,相視如同胞,務獨立自治,組織完備之政府,以謀公益而禦他族是也。此主義發達既極,馴至十九世紀之末近二、三十年,乃更進而為民族帝國主義(NationalImperialism),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其下手也,或以兵力,或以商務,或以工業,或以教會;而一用政策以指揮調護之是也。近者如俄國之經略西伯利亞、土耳其;德國之經略小亞細亞、阿非利加;英國之用兵於波亞;美國之縣夏威、掠古巴、攘菲律賓,皆此新主義之潮流,迫之不得不然也。而今也於東方大陸,有最大之國,最腴之壤,最腐敗之政府,最散弱之國民。彼族一旦窺破內情,於是移其所謂民族帝國主義者,如群蟻之附羶,如萬矢之向的,離然而集注於此一隅。彼俄人之於滿洲,德人之於山東,英人之於揚子江流域,法人之於兩廣,日人之於福建,亦皆此新主義之潮流,迫之不得不然也。夫所謂民族帝國主義者,與古代之帝國主義迥異。昔者有若亞歷山大,有若查理曼,有若成吉思汗,有若拿破侖,皆嘗抱雄圖,務遠略,欲蹂躪大地,吞併弱國。雖然,彼則由於一人之雄心,此則由於民族之漲力;彼則為權威之所役,此則為時勢之所趨。故彼之侵略,不過一時,所謂暴風疾雨,不崇朝而息矣。此之進取,則在久遠,日擴而日大,日入而日深。吾中國不幸而適當此盤渦之中心點,其將何以待之?曰:彼為一二人之功名心而來者,吾可以恃一二之英雄以相敵。彼以民族不得已之勢而來者,非合吾民族全體之能力,必無從抵制也。彼以一時之氣燄驟進者,吾可以鼓一時之血勇以相防。彼以久遠之政策漸進者,非立百年宏毅之遠猷,必無從倖存也。不見乎瓶水乎?水僅半器,他水即從而入之。若內力能自充塞本器,而無一隙之可乘,他水未有能入者也。故今日欲抵當列強之民族帝國主義,以挽浩劫而拯生靈,惟有我行我民族主義之一策;而欲實行民族主義於中國,舍新民末由。 今天下莫不憂外患矣,雖然,使外而果能為患,則必非一憂之所能了也。夫以民族帝國主義之頑強突進如彼其劇,而吾猶商搉於外之果能為患與否?何其愚也?吾以為患之有無,不在外而在內。夫各國固同用此主義也,而俄何以不施諸英?英何以不施諸德?德何以不施諸美?歐美諸國何以不施諸日本?亦曰︰有隙與無隙之分而已。人之患瘵者,風寒、暑濕、燥火,無一不足以侵之。若血氣強盛,膚革充盈者,冒風雪,犯暴暵,衝瘴癘,凌波濤,何有焉?不自攝生,而怨風雪、暴暵、波濤、瘴癘之無情,非直彼不任受,而我亦豈以善怨而獲免耶?然則為中國今日計,必非恃一時之賢君相而可以弭亂,亦非望草野一二英雄崛起而可以圖成。必其使吾四萬萬人之民德、民智、民力,皆可與彼相埒,則外自不能為患!吾何為而患之?此其功雖非旦夕可就乎,然孟子有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為不蓄,終身不得。」今日舍此一事,別無善圖,寧復可蹉跎蹉跎,更閱數年,將有欲求如今日而不可復得者。嗚呼!我國民可不悚耶!可不勗耶! 第三節 釋新民之義新民云者,非欲吾民盡棄其舊以從人也。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採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篤與變化氣質之兩途。斯即吾淬厲所固有採補所本無之說也。一人如是,眾民亦然。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後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數千年立國於亞洲大陸,必其所具特質,有宏大高尚完美,釐然異於群族者。吾人所當保存之而勿失墜也。雖然,保之云者,非任其自生自長,而漫曰:「我保之,我保之」云爾!譬諸木然,非歲歲有新芽之茁,則其枯可立待。譬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湧,則其涸不移時。夫新芽新泉,豈自外來者耶?舊也而不得不謂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舊也。濯之拭之,發其光晶;鍛之鍊之,成其體段;培之濬之,厚其本原,繼長增高,日征月邁。國民之精神,於是乎保存,於是乎發達。世或以守舊二字,為一極可厭之名詞。其然豈其然哉?吾所患不在守舊,而患無真能守舊者。真能守舊者何?即吾所謂淬厲其固有而已。僅淬厲固有而遂足乎?曰:不然!今之世非昔之世,今之人非昔之人。昔者吾中國有部民而無國民,非不能為國民也,勢使然也。吾國夙巍然屹立於大東,環列皆小蠻夷。與他方大國,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視其國為天下。耳目所接觸,腦筋所濡染,聖哲所訓示,祖宗所遺傳,皆使之有可以為一箇人之資格,有可以為一家人之資格,有可以為一鄉一族人之資格,有可以為天下人之資格;而獨無可以為一國國民之資格。夫國民之資格,雖未必有以遠優於此數者,而以今日列國並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之時代,苟缺此資格,則決無以自立於天壤。故今日不欲強吾國則已,欲強吾國,則不可不博考各國民族所以自立之道,彙擇其長者而取之,以補我之所未及。今論者於政治、學術、技藝,皆莫不知取長以補我短矣;而不知民德、民智、民力,實為政治、學術、技藝之大原。不取於此而取於彼,棄其本而摹其末,是何異見他樹之蓊鬱,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槁榦?見他井之汨湧,而欲汲其流以實我眢源也?故採補所本無以新我民之道,不可不深長思也。世界上萬事之現象,不外兩大主義:一曰保守,二曰進取。人之運用此兩主義者,或偏取甲,或偏取乙;或兩者並起而相衝突,或兩者並存而相調和。偏取其一,未有能立者也。有衝突則必有調和,衝突者,調和之先驅也。善調和者,斯為偉大國民;盎榙魯撒遜人種是也。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譬之拾物,以一手握,以一手取。故吾所謂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風者流,蔑棄吾數千年之道德、學術、風俗,以求伍於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紙者流,謂僅抱此數千年之道德、學術、風俗,遂足以立於大地也。 第四節 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在民族主義立國之今日,民弱者國弱,民強者國強,殆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有絲毫不容假借者。今請將地球民族之大勢,列為一表,而論其所以迭代消長之由。民族(一)黑色民族(二)紅色民族(三)棕色民族(四)黃色民族(五)白色民族  (甲)拉丁民族(Latin)法葡班諸國  (乙)斯拉夫民族(Slavonians)俄奧諸國  (丙)條頓民族(Teutons)英德荷諸國    (子)日耳曼民族    (丑)盎格魯撒遜民族(AngloSaxon)英美兩國凡地球民族之大別五,聞其最有勢力於今世者誰乎?白色種人是也。白色民族之重要者三,白種不止此三派,條頓亦不止彼二派,此不過舉其要者耳。此文非考據種族,不必鰓鰓也。其最有勢力於今世者誰乎?條頓人是也。條頓民族之重要者二,其最有勢力於今世者誰乎?盎格魯撤遜人是也。當其始溝分而居,不相雜廁也,則無論若何之民族,皆可以休養生息於其部分之內。然天演物競之公例,既驅人類使不得不接觸,不交通,不爭競;一旦接觸交通爭競,而一起一仆之數乃立見。不觀於鬥蟀者乎?百蟀各處一籠,各自雄也。並而一之,一日而死十六七,兩日而死十八九,三日而所餘者僅一二焉矣。所餘之一二,必其最強者也,然則稍不強者殆而已矣!黑紅棕之人與白人相遇,如湯沃雪,瞬即消滅,夫人而知矣。今黃人與之遇,又著著失敗矣!若夫觀白人之自競也,彼斯拉夫民族,常為阿士曼黎之專制政府,與盧馬納及哈菩士卜之條頓人王家所軛縛。至今罕能自伸。拉丁民族,雖當中世時代,曾臻全盛,及其與條頓人相遇,遂不可支。自羅馬解紐以來,今日歐洲之建國,無一不自條頓人之手而成。如皮士噶人之於西班牙;士埃威人之於葡萄牙;郎拔人之於意大利;佛蘭克人之於法蘭西、比利時;盎格魯撒遜人之於英吉利;士康的拿比亞人之於丹麥、瑞典、那威;日耳曼人之於德意志、荷蘭、瑞士、奧大利。凡此皆現代各國之主動力也,而一皆自條頓人發之成之。是條頓人不啻全世界動力之主人翁也。而條頓人之中,又以盎格魯撒遜人為主中之主,強中之強。今日地球陸地四分之一以上,被其占領;人類四分之一以上,受其統制。而勢力範圍之布於五洲各地者,且日進而未有已焉。今試就百年來各國用語之人數變遷,列為一表,而知盎格魯民族之進步,有令人驚絕者!  用語比數表一八○一年用各國語人數百分比較一八九○年用各國語人數百分比較法語三一、四五○千一九‧四英語一一一、一○○千二七.七俄語三○、七七○一九.○德語 七五、二○○一八.八德語三○、三二○一八.七俄語 七五、○九○一八.七西班語二六、一九○一六.二法語 五一、二○○一二.七英語二○、五二○一二.七班語 四二、八○○一○.七意語一五、○七○ 九.三意語 三三、○○○ 八.三葡語 七、四八○ 四.七葡語 一三、○○○ 三.二由兩表比較之,則此九十年間,英語之位置,由第五躍至第一,由二千零五十二萬,躍至一萬一千一百萬。由百分之十二有奇,躍至百分之二十七有奇,駸駸然遂有吞全球括四海之勢。盎格魯撒遜人之氣燄,誰能禦之?由此觀之,則今日世界上最優勝之民族可以知矣。五色人相比較,白人最優;以白人相比較,條頓人最優。以條頓人相比較,盎格魯撒遜人最優。此非吾趨勢利之言也。天演界無可逃避之公例,實如是也。使日耳曼人能自新以優勝於盎格魯撒遜,則他日能代之以興,亦未可知。使斯拉夫人、拉丁人能自新以優勝於條頓人。使黃人能自新以優勝於白人,則其他日之結果亦然。要之現在之地位,則其優劣之數,實如上所云云矣。然則吾所謂博考民族所以自立之道,彙擇其長而取之以補我所未及者。援取法乎上之例,不可不求諸白人,不可不求諸白人中之條頓人,不可不求諸條頓人中之盎格魯撒遜人。白人之優於他種人者何也?他種人好靜,白種人好動。他種人狃於和平,白種人不辭競爭。他種人保守,白種人進取。以故他種人只能發生文明,白種人則能傳播文明。發生文明者,恃天然也;傳播文明者,恃人事也。試觀泰西文明動力之中心點,由安息、埃及而希臘,由希臘而羅馬,由羅馬而大西洋沿岸諸國,而遍於大陸,而飛渡磅礡於亞美利加,今則回顧而報本於東方焉!其機未嘗一日停。其勇猛果敢活潑宏偉之氣,比諸印度人何如?比諸中國人何如?其他小國,更不必論矣。然則白種人所以雄飛於全球者,非天幸也,其民族之優勝使然也。條頓人之優於他白人者何也?條頓人政治能力甚強,非他族所能及也。如彼希臘人及斯拉夫人,雖能立地方自治之制,而不能擴充之。其能力全集注於此最小之公共團體,而位於此團體之上者,有國家之機關;位於此團體之下者,有個人之權利,皆非彼等所能及也。以故其所生之結果,有三缺點:人民之權利不完,一也;團體與團體之間不相聯屬,二也;無防禦外敵之力,三也。故希臘人一軛於羅馬,再軛於土耳其,三軛於條頓人,數千年不見天日。而斯拉夫人今猶呻吟於專制恣暴政體之下,而未有已也。至如迦特民族,羅馬一統前之郜兒人,及今之愛爾蘭人與蘇格蘭之高地人,皆屬於此族。雖其勇敢之氣,冠絕一時,而政治思想更薄弱。故惟知崇拜一二膂力之英雄,而國民不能獨立團結。雖能建無數之小軍國,而無統一之之道。能創大宗教,而不能成大國家。至於拉丁人,則遠優於彼等矣。能建偉大之羅馬帝國,統一歐陸;能製完備之羅馬民法,垂型千年。雖然,其思想太大而不能實施。動欲統制宇內,而地方自治之制被破壞焉,個人權利被蹂躪焉。務張國力而不養人格,故及羅馬之末葉,而拉丁之腐敗卑劣聞天下。雖及今日,而其沿襲之舊質,猶不能除。好虛榮,少沈實。時則傾於保守,抱陳腐而不肯稍變;時則馳於急激,變之不以次第。若法蘭西人,其代表也。百年之內,變政體者六,易憲法者十四,至今名為民主,而地方自治與個人權利,毫不能擴充。此拉丁人所以日蹙於天演之劇場也。若夫條頓人,則其始在日耳曼森林中為一種蠻族時,其個人強立自由之氣概,傳諸子孫而不失。而又經羅馬文化之薰習鍛鍊,兩者和合,遂能成一特性之民族。而組織民族的國家(NationalState),創代議制度,使人民皆得參預政權,集人民之意以為公意,合人民之權以為國權。又能定團體與個人之權限,定中央政府與地方自治之權限,各不相侵。民族全體,得應於時變,以滋長發達;故條頓人今遂優於天下。非天幸也,其民族之優勝使然也。盎格魯撒遜人之尤優於他條頓人者何也?其獨立自助之風最盛。自其幼年在家庭,在學校,父母師長,皆不以附庸待之。使其練習世務,稍長而可以自立,不倚賴他人。其守紀律循秩序之念最厚,其常識(CommonSense)最富,常不肯為無謀之躁妄舉動。其權利之思想最強,視權利為第二之生命,絲毫不肯放過。其體力最壯,能冒萬險。其性質最堅忍,百折不回。其人以實業為主,不尚虛榮。人皆務有職業,不問高下。而坐食之官吏政客,常不為世所重。其保守之性質亦最多,而常能因時勢,鑒外群,以發揮光大其固有之本性。以此之故,故能以區區北極三孤島,而孳殖其種於北亞美利加、澳大利亞兩大陸。揚其國旗於日所出入處,鞏其權力於五洲四海衝要咽喉之地,而天下莫之能敵也。盎格魯撤遜人所以定霸於十九世紀,非天幸也,其民族之優勝使然也。然則吾之所當取法者可知已。觀彼族之所以衰所以弱,此族之所以興所以強,而一自省焉。吾國民之性質,其與彼召衰召弱者異同若何?與此致興致強者異同若何?其大體之缺陷在何處?其細故之薄弱在何處?一一勘之,一一鑒之,一一改之,一一補之;於是乎新國民可以成。今請舉吾國民所當自新之大綱小目,條分縷析,於次節詳論之。 第五節 論公德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為群,國家之所以為國,賴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動物也。此西儒亞里士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獸奚擇?而非徒空言高論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貫注而聯絡之,然後群之實乃舉,若此者謂之公德。道德之本體一而已。但其發表於外,則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無私德則不能立;合無量數卑污、虛偽、殘忍、愚懦之人,無以為國也。無公德則不能團;雖有無量數束身自好、廉謹、良愿之人,仍無以為國也。吾中國道德之發達,不可謂不早。雖然,偏於私德,而公德殆闕如。試觀論語孟子諸書,吾國民之木鐸,而道德所從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謨之九德,洪範之三德。論語所謂溫良恭儉讓,所謂克己復禮,所謂忠信篤敬,所謂寡尤寡悔,所謂剛毅木訥,所謂知命知言。大學所謂知止慎獨,戒欺求慊。中庸所謂好學,力行,知恥,所謂戒慎恐懼,所謂致曲。孟子所謂存心養性,所謂反身強恕。凡此之類,關於私德者,發揮幾無餘蘊。於養成私人私人者,對於公人而言,謂一個人不與他人交涉之時也。之資格,庶乎備矣。雖然,僅有私人之資格,遂足為完全人格乎?是固不能。今試以中國舊倫理,與泰西新倫理相比較,舊倫理之分類,曰君臣,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婦,曰朋友。新倫理之分類,曰家族倫理,曰社會即人群倫理,曰國家倫理。舊倫理所重者,則一私人對於一私人之事也。一私人之獨善其身,固屬於私德之範圍。即一私人與他私人交涉之道義,仍屬於私德之範圍也。此可以法律上公法私法之範圍證明之。新倫理所重者,則一私人對於一團體之事也。以新倫理之分類,歸納舊倫理,則關於家族倫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婦也。關於社會倫理者一,朋友也。關於國家倫理者一,君臣也。然朋友一倫,決不足以盡社會倫理。君臣一倫,尤不足以盡國家倫理。何也?凡人對於社會之義務,決不徒在相知之朋友而已。即絕跡不與人交者,仍於社會上有不可不盡之責任。至國家者,尤非君臣所能專有。若僅言君臣之義,則使以禮,事以忠,全屬兩個私人感恩效力之事耳,於大體無關也。將所謂逸民不事王侯者,豈不在此倫範圍之外乎?夫人必備此三倫理之義務,然後人格乃成。若中國之五倫,則惟於家族倫理稍為完整,至社會國家倫理不備滋多,此缺憾之必當補者也。皆由重私德輕公德所生之結果也。夫一私人之所以自處,與一私人之對於他私人,其間必貴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雖然,此道德之一部分,而非其全體也。全體者,合公私而兼善之者也。私德公德,本並行不悖者也。然提倡之者既有所偏,其末流或遂至相妨。若微生畝譏孔子以為佞,公孫丑疑孟子以好辯。此外道淺學之徒,其不知公德,不待言矣。而大聖達哲,亦往往不免。吾今固不欲摭拾古人片言隻語有為而發者,擿之以相詬病。要之吾中國數千年來,束身寡過主義,實為德育之中心點。範圍既日縮日小,其間有言論行事,出此範圍外,欲為本群本國之公利公益有所盡力者。彼曲士賤儒,動輒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偏義,以非笑之,擠排之。謬種流傳,習非勝是,而國民益不復知公德為何物。今夫人之生息於一群也,安享其本群之權利,即有當盡於其本群之義務。苟不爾者,則直為群之蠹而已。彼持束身寡過主義者,以為吾雖無益於群,亦無害於群。庸詎知無益之即為害乎?何則?群有以益我,而我無以益群,是我逋群之負而不償也。夫一私人與他私人交涉,而逋其所應償之負,於私德必為罪矣。謂其害之將及於他人也;而逋群負者,乃反得冒善人之名,何也?使一群之人,皆相率而逋焉,彼一群之血本,能有幾何?而此無窮之債客,日夜蠹蝕之而瓜分之,有消耗,無增補,何可長也?然則其群必為逋負者所拽倒,與私人之受累者同一結果;此理勢之所必然矣!今吾中國所以日即衰落者,豈有他哉?束身寡過之善士太多,享權利而不盡義務,人人視其所負於群者如無有焉。人雖多,曾不能為群之利,而反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父母之於子也,生之育之,保之教之。故為子者有報父母恩之義務,人人盡此義務,則子愈多者,父母愈順,家族愈昌;反是則為家之索矣!故子而逋父母之負者,謂之不孝,此私德上第一大義,盡人能知者也。群之於人也,國家之於國民也,其恩與父母同。蓋無群無國,則吾性命財產無所託,智慧能力無所附,而此身將不可以一日立於天地。故報群報國之義務,有血氣者所同具也。苟放棄此責任者,無論其私德上為善人為惡人,而皆為群與國之蝥賊!譬諸家有十子,或披剃出家,或博奕飲酒;雖一則求道,一則無賴,其善惡之性質迥殊,要之不顧父母之養,為名教罪人,則一也。明乎此義,則凡獨善其身以自足者,實與不孝同科。案公德以審判之,雖謂其對於本群而犯大逆不道之罪,亦不為過。某說部寓言,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其魂曰:「吾無罪,吾作官甚廉。」冥王曰:「立木偶於庭,並水不飲,不更勝君乎?於廉之外一無所聞,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欲以束身寡過為獨一無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於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夫清、慎、勤豈非私德之高尚者耶?雖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託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對於群之義務,復有對於委託者之義務,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兩重責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進,國華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於公人地位者且然,而民間一私人更無論也。我國民中無一人視國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義,未有發明故也。且論者亦知道德所由起乎?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故因其群文野之差等,而其所適宜之道德,亦往往不同。而要之以能固其群,善其群,進其群者為歸。夫英國憲法,以侵犯君主者為大逆不道;各君主國皆然法國憲法,以謀立君主者為大逆不道;美國憲法,乃至以妄立貴爵名號者為大逆不道。凡違憲者,皆大逆不道者也其道德之外形相反如此,至其精神則一也。一者何?曰︰為一群之公益而已。乃至古代野蠻之人,或以婦女公有為道德,一群中之婦女,為一群中之男子所公有物,無婚姻之制也。古代斯巴達尚不脫此風。或以奴隸非人為道德,視奴隸不以人類,古賢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皆不以為非,南北美戰爭以前,歐美人尚不以此事為惡德也。而今世哲學家,猶不能謂其非道德。蓋以彼當時之情狀,所以利群者,惟此為宜也。然則道德之精神,未有不自一群之利益而生者。苟反於此精神,雖至善者,時或變為至惡矣。如自由之制,在今日為至美,然移之於野蠻未開之群,則為至惡。專制之治,在古代為至美,然移之於文明開化之群,則為至惡。是其例證也。是故公德者,諸德之源也。有益於群者為善,無益於群者為惡。無益而有害者為大惡,無害亦無益者為小惡。此理放諸四海而準,俟諸百世而不惑者也。至其道德之外形,則隨其群之進步以為比例差。群之文野不同,則其所以為利益者不同,而其所以為道德者亦自不同。德也者,非一成而不變者也。吾此言頗駭俗,但所言者,德之條理,非德之本原。其本原固亙萬古而無變者也。讀者幸勿誤會。本原惟何?亦曰利群而已。非數千年前之古人所能立一定格式以範圍天下萬世者也。私德之條目變遷較少,公德之條目變遷尤多。然則吾輩生於此群,生於此群之今日,宜縱觀宇內之大勢,靜察吾族之所宜,而發明一種新道德,以求所以固吾群、善吾群、進吾群之道。未可以前王先哲所罕言者,遂以自畫而不敢進也。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新民出焉矣。今世士夫談維新者,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學界之奴性未去,愛群愛國愛真理之心未誠也。蓋以為道德者,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自無始以來,不增不減。先聖昔賢,盡揭其奧,以詔後人,安有所謂新焉舊焉者。殊不知道德之為物,由於天然者半,由於人事者亦半。有發達,有進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使孔、孟復起,其不能不有所損益也亦明矣。今日正當過渡時代,青黃不接,前哲深微之義,或湮沒而未彰,而流俗相傳簡單之道德,勢不足以範圍今後之人心。且將有厭其陳腐,而一切吐棄之者。吐棄陳腐,猶可言也。若並道德而吐棄,則橫流之禍曷其有極,今此禍已見端矣。老師宿儒或憂之,劬劬焉欲持宋元之餘論以遏其流。豈知優勝劣敗,固無可逃!捧坏土以塞孟津,沃杯水以救薪火,雖竭吾才,豈有當焉?苟不及今急急斟酌古今中外,發明一種新道德者而提倡之,吾恐今後智育愈盛,則德育愈衰,泰西物質文明盡輸入中國,而四萬萬人且相率而為禽獸也。嗚呼!道德革命之論,吾知必為舉國之所詬病。顧吾特恨吾才之不逮耳!若夫與一世之流俗人挑戰決鬥,吾所不懼,吾所不辭。世有以熱誠之心愛群愛國愛真理者乎?吾願為之執鞭以研究此問題也。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而萬千條理,即由是生焉。本論以後各子目,殆皆可以利群二字為綱,以一貫之者也。故本節但論公德之急務,而實行此公德之方法,則別著於下方。 第六節 論國家思想人群之初級也,有部民而無國民。由部民而進為國民,此文野所由分也。部民與國民之異安在?曰︰群族而居,自成風俗者,謂之部民。有國家思想,能自布政治者,謂之國民。天下未有無國民而可以成國者也。國家思想者何?一曰對於一身而知有國家。二曰對於朝廷而知有國家。三曰對於外族而知有國家。四曰對於世界而知有國家。所謂對於一身而知有國家者何也?人之所以貴於他物者,以其能群耳。使以一身孑然孤立於大地,則飛不如禽,走不如獸,人類翦滅亦既久矣!故自其內界言之,則太平之時,通功易事,分業相助,必非能以一身而備百工也。自其外界言之,則急難之際,群策群力,捍城禦侮,尤非能以一身而保七尺也,於是乎國家起焉。國家之立,由於不得已也。即人人自知僅恃一身之不可,而別求彼我相團結、相補助、相捍救、相利益之道也。而欲使其團結永不散,補救永不虧,捍救永不誤,利益永不窮;則必人人焉知吾一身之上,更有大而要者存。每發一慮,出一言,治一事,必常注意於其所謂一身以上者。此兼愛主義也。雖然,即謂之為我主義,亦無不可。蓋非利群則不能利己,天下之公例也。苟不爾,則團體終不可得成,而人道或幾乎息矣。此為國家思想之第一義。所謂對於朝廷而知有國家者何也?國家如一公司,朝廷則公司之事務所;而握朝廷之權者,則事務所之總辦也。國家如一村市,朝廷則村市之會館;而握朝廷之權者,則會館之值理也。夫事務所為公司而立乎?抑公司為事務所而立乎?會館為村市而設乎?抑村市為會館而設乎?不待辨而知矣。兩者性質不同,而其大小輕重,自不可以相越。故法王路易第十四「朕即國家也」一語,至今以為大逆不道,歐美五尺童子,聞之莫不唾罵焉。以吾中國人之眼觀之,或以為無足怪乎!雖然,譬之有一公司之總辦,而曰我即公司;有一村市之值理,而曰我即村市。試思公司之股東,村市之居民,能受之否耶?夫國之不可以無朝廷,固也。故常推愛國之心以愛及朝廷,是亦愛人及屋,愛屋及烏之義云爾。若夫以烏為屋也,以屋為人也,以愛屋愛烏為即愛人也;寖假愛烏而忘其屋,愛屋而忘其人也。欲不謂之病狂,不可得也。故有國家思想者,亦常愛朝廷;而愛朝廷者,未必皆有國家思想。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代表,愛朝廷即所以愛國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蟊賊,正朝廷乃所以愛國家也。此為國家思想之第二義。所謂對於外族而知有國家者何也?國家者,對外之名詞也。使世界而僅有一國,則國家之名不能成立。故身與身相並而有我身,家與家相接而有我家,國與國相峙而有我國。人類自千萬年以前,分孳各地,各自發達。自言語風俗,以至思想法制,形質異,精神異,而有不得不自國其國者焉。循物競天擇之公例,則人與人不能不衝突,國與國不能不衝突。國家之名,立之以應他群者也。故真愛國者,雖有外國之神聖大哲,而必不願服從於其主權之下。寧使全國之人流血粉身靡有孑遺,而必不肯以絲毫之權利讓於他族。蓋非是則其所以為國之具先亡也。譬之一家,雖復室如懸磬,亦未有願他人入此室處者。知有我故,是故我存,此為國家思想第三義。所謂對於世界而知有國家者何也?宗教家之論,動言天國,言大同,言一切眾生。所謂博愛主義,世界主義,抑豈不至德而深仁也哉!雖然,此等主義,其脫離理想界而入於現實界也,果可期乎?此其事或待至萬數千年後,吾不敢知。若今日將安取之?夫競爭者,文明之母也。競爭一日停,則文明之進步立止。由一人之競爭而為一家,由一家而為一鄉族,由一鄉族而為一國。一國者,團體之最大圈,而競爭之最高潮也。若曰並國界而破之,無論其事之不可成,即成矣,而競爭絕,毋乃文明亦與之俱絕乎?況人之性非能終無競爭者也。然則大同以後,不轉瞬而必復以他事起競爭於天國中,而彼時則已返為部民之競爭,而非復國民之競爭,是率天下人而復歸於野蠻也。今世學者,非不知此主義之為美也。然以其為心界之美,而非歷史上之美。故定案以國家為最上之團體,而不以世界為最上之團體,蓋有由也。然則言博愛者,殺其一身之私以愛一家可也。殺其一家之私以愛一鄉族可也。殺其一身、一家、一鄉族之私以愛一國可也。國也者,私愛之本位,而博愛之極點,不及焉者野蠻也,過焉者亦野蠻也。何也?其為部民而非國民一也。此為國家思想第四義。耗矣哀哉!吾中國人之無國家思想也。其下焉者,惟一身一家之榮瘁是問;其上焉者,則高談哲理以乖實用也。其不肖者且以他族為虎,而自為其倀;其賢者,亦僅以堯跖為主,而自為其狗也。以言乎第一義,則今日四萬萬人中,其眼光能及於一身以上者幾人?攘而往,熙而來;苟有可以謀目前錙銖之私利者,雖賣盡全國之同胞以圖之,所弗辭也。其所謂第一等人者,則獨善其身,鄉黨自好者流也。是即吾所謂逋群負而不償者也。夫獨善之與私惡,其所以自立者雖不同,要其足以召國家之衰亡一也。以言乎第二義,則吾中國相傳天經地義,曰忠、曰孝,尚矣!雖然,言忠國則其義完,言忠君則其義偏,何也?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二者缺一,時曰非人。使忠而僅以施諸君也,則天下之為君主者,豈不絕其盡忠之路?生而抱不具人格之缺憾耶?則如今日美法等國之民,無君可忠者,豈不永見屏於此德之外,而不復得列於人類耶?顧吾見夫為君主者,與為民主國之國民者,其應盡之忠德,更有甚焉者也。人非父母無自生,非國家無自存。孝於親,忠於國,皆報恩之大義,而非為一姓之家奴走狗者所能冒也;而吾中國人以忠之一字為主僕交涉之專名,何其傎也!君之當忠,更甚於民,何也?民之忠也,僅在報國之一義務耳。君之忠也,又兼有不負付託之義務,安在其忠德之可以已耶?夫孝者,子所對於父母之責任也。然為人父者,何嘗可以缺孝德。父不可不孝,而君顧可以不忠乎?僅言忠君者,吾見其不能自完其說也。以言乎第三義,則吾國歷史彌天之大辱,而非復吾所忍言矣。計自漢末以迄今日,凡一千七百餘年間,我中國全土,為他族所占領者,三百五十八年。其黃河以北,乃至七百五十九年。今列其種族及時代為表如左:國名國祖種族都今地興起年代(西曆)滅亡年代(西曆)漢劉淵匈奴平陽山西平陽府三○四年三二九年成李雄巴氐成都四川成都府三○四年三四七年後趙石勒羯鄴直隸順德府三一八年三五一年燕慕容皝鮮卑鄴直隸順德府三三七年三七○年代拓跋猗盧鮮卑盛樂山西大同府三○九年三七六年秦符健氐長安陝西西安府三五一年三九四年後燕慕容垂鮮卑中山直隸定州三八三年四○八年後秦姚萇羌長安直隸定州三八四年四一七年西燕慕容沖鮮卑長子山西潞州府三八四年三九四年西秦乞伏乾歸鮮卑苑川甘肅鞏昌府三八五年四三一年後涼呂光氐姑藏甘肅涼州府三八六年四○三年南燕慕容德鮮卑廣固山東青州府三九八年四一○年南涼禿髮碧歹r卑廉州甘肅西寧府四○二年四一四年北涼沮渠蒙遜匈奴張掖甘肅甘州府四○二年四三九年大夏赫連勃勃匈奴統萬甘肅寧夏府四○七年四三一年後魏拓跋珪鮮卑平城山西大同府三八六年五六四年契丹 五代時燕雲十六州    金完顏阿骨打女真汴河南開封府一一二六年一二三四年元成吉思蒙古北京直隸順天府一二七七年一三六七年…………………………………… 嗚呼!以黃帝神明華冑所世襲之公產業,而為人紾而奪之者,屢見不一見。而所謂黃帝子孫者,迎壺漿若崩厥角。紆青紫臣妾驕人,其自嚙同類以為之盡力者,又不知幾何人也!陳白沙崖山弔古詩有云:「鐫功奇石張宏範,不是胡兒是漢兒!」嗟夫!嗟夫!晉宋以來之漢兒,其豐功偉烈與張宏範後先輝映者,何啻千百?白沙先生,無乃所見不廣乎。國家思想之銷亡,至是而極。以言乎第四義,則中國儒者,動曰平天下治天下。其尤高尚者,如江都繁露之篇,橫渠西銘之作,視國家為眇小之一物,而不屑厝意。究其極也,所謂國家以上之一大團體,豈嘗因此等微妙之空言而有所補益?而國家則滋益衰矣。若是乎吾中國人之果無國家思想也,危乎痛哉!吾中國人之無國家思想,竟如是其甚也! 吾推其所以然之故,厥有二端:一曰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國家,二曰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國家。其誤認國家為天下也,復有二因:第一由於地理者。歐洲地形,山河綺錯,華離破碎,其勢自趨於分立。中國地形,平原磅礡,阨塞交通,其勢自趨於統一。自秦以後,二千餘年,中間惟三國、南北朝三百年間,稍為分裂。自餘則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據,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環其外者,雖有無數蠻族,然其幅員,其戶口,其文物,無一足及中國。若蔥嶺以外,雖有波斯、印度、希臘、羅馬諸文明國,然彼此不相接不相知。故中國之視其國如天下,非妄自尊大也,地理使然也。夫國也者,以對待而成。中國人國家思想發達,所以較難於歐洲者,勢也。第二由於學說者。戰國以前,地理之勢未合,群雄角立,而國家主義亦最盛。顧其敝也,爭地爭城,殺人盈野,塗炭之禍,未知所極!有道之士,惄然憂之!矯枉過正,以救末流。孔子作春秋,務破國界,歸於一王,以文致太平。孟子謂:「天下惡乎定?定於一。」其餘先秦諸子,如墨翟、宋牼、老聃、關尹之流,雖其哲理各自不同,至言及政術,則莫不以統一諸國為第一要義。蓋救當時之弊,不得不如是也。人心之厭分爭已甚,遂有嬴政、劉邦諸梟雄,接踵而起。前此書生之坐論,忽變為帝者之實行中央集權之勢,遂以大定。帝者猶慮其未固也。乃更燔百家之言,錮方術之士。而務刺取前哲緒論之有利於己者,特表章之,以陶冶一世。於是國家主義遂絕。其絕也,未始不由孔、墨諸哲消息於其間也。雖然,是固不可以為先哲咎。彼其時固當然,而扶東倒西,又人類之弱點而不能避者也。佛以說法度眾生,而法執者謂執泥於法也即由法生惑焉。後人狃一統而忘愛國,又豈先聖之志也?且人與人相處,而不能無彼我之界者,天性然矣。國界既破,而鄉族界、身家界反日益甚。是去十數之大國,而復生出百數千數無量數之小國。馴至四萬萬人為四萬萬國焉。此實吾中國二千年來之性狀也。惟不知有國也,故其視朝廷,不以為國民之代表,而以為天帝之代表。彼朝廷之屢易而不動其心也,非恝也,蒼天死而黃天立,白帝殺而赤帝來,於我下界凡民有何與也?稟受於地理者既若彼,熏習於學說者又若此,我國人之無國家思想也,又何怪焉!又何怪焉!雖然,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國家,此不過一時之謬見。其時變,則其謬亦可自去。彼謬之由地理而起者,今則全球交通,列強比鄰,閉關一統之勢破,而安知殷憂之不足以相啟也。謬之由學說而起者,今則新學輸入,古義調和,通變宜民之論昌,而安知王霸之不可以一途也?所最難變者,則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國家之弊,深中於人心也。夫獨善其身鄉黨自好者,畏國事之為己累而逃之也。家奴走狗於一姓而自詡為忠者,為一己之爵祿也。勢利所在,趨之若蟻。而更自造一種道德以飾其醜而美其名也。不然,則二千年來與中國交通者,雖無文明大國,而四面野蠻,亦何嘗非國耶?謂其盡不知有對待之國,又烏可也?然試觀劉淵、石勒以來,各種人之入主中夏,曾有一焉無漢人以為之佐命元勳者乎?昔嵇紹生於魏,晉人篡其君而戮其父,紹靦顏事兩重不共戴天之仇敵,且為之死而自以為忠。後世盲史家亦或以忠許之焉。吾甚惜乎至完美至高尚之忠德,將為此輩污衊以盡也!無他,知有己而已。有能富我者,吾願為之吮癰;有能貴我者,吾願為之叩頭。其來歷何如,豈必問也?若此者,其所以受病,全非由地理學說之影響。地理學說雖萬變,而奴隸根性終不可得變。嗚呼!吾獨奈之何哉?吾獨奈之何哉?不見乎聯軍入北京,而順民之旗,戶戶高懸;德政之傘,署銜千百。嗚呼痛哉!吾語及此,無眥可裂,無髮可豎,吾惟膽戰,吾惟肉麻。忠云忠云,忠於勢云爾!忠於利云爾!不知來,視諸往。他日全地球勢利中心點之所在,是即四萬萬忠臣中心點之所在也。而特不知國於此焉者之誰與立也?嗚呼!吾不欲多言矣!吾非敢望我同胞將所懷抱之利己主義剷除淨盡!吾惟望其擴充此主義,鞏固此主義,求如何而後能真利己,如何而後能保己之利使永不失。則非養成國家思想,不能為功也。同胞乎!同胞乎!勿謂廣土之足恃!羅馬帝國全盛時,其幅員不讓我今日也。勿謂民眾之足恃!印度之土人,固二百餘兆也。勿謂文明之足恃!昔希臘之雅典,當其為獨立國也,聲明文物甲天下。及其服從他族,萎靡不振以至於澌亡。而吾國當胡元時代,士大夫皆習蒙古文,廿二史劄記言之甚詳而文學幾於中絕也。惟玆國家,吾儕父母兮!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兮!煢煢淒淒,誰憐取兮?時運一去,吾其已兮!思之思之兮,及今其猶未沫兮! 第七節 論進取冒險天下無中立之事,不猛進,斯倒退矣;人生與憂患俱來,苟畏難,斯落險矣。吾見夫今日天下萬國中,其退步之速,與險象之劇者,莫吾中國若也,吾為此懼!歐洲民族所以優強於中國者,原因非一,而其富於進取冒險之精神,殆其尤要者也。今勿徵諸遠,請言其近者。當羅馬解紐以後,歐洲人滿為憂,紛競不可終日;時則有一窶人子,孑身萬里,四度航海,舟人失望睊怒之極,欲殺之而飲其血,而顧勇撓不屈,有進無退,卒覓得亞美利加,為生靈開出一新世界者,則西班牙之哥侖布士(Columbus)其人也。當羅馬教皇威力達於極點,各國君主,俯伏肘下;時則有一介僧侶天主教之教士不娶妻,故日本假佛教僧字以名之,今從其號。悍然揭九十六條檄文於大府,鳴舊教之罪惡,倡新說以號召天下。教皇率百數十王侯,開法會拘而訊之,使更前說,而顧從容對簿,侃侃抗言,不屈不撓,卒能開信教自由之端緒,為人類進幸福者,則日耳曼之馬丁路得(MartinLuther)其人也。扁舟繞地球一周,凌重濤,冒萬死,三年乃還,卒開通太平洋航路,為兩半球鑿交通之孔道者,則葡萄牙之麥志倫(Magellan)其人也。隻身探險於亞非利加內地,越萬里之撒哈拉沙漠,與瘴氣戰,與土蠻戰,與猛獸戰,數十年如一日,卒使全非開通,為白人殖民地,則英國之立溫斯敦(Livingstone)其人也。十六七世紀間,新舊教之爭正烈,日耳曼勦滅新教徒殆無遺類;時則有波羅的海岸一蕞爾國,奮其螳臂,為人類請命,為上帝復仇,卒以萬六千之精兵,橫行歐陸,拯民塗炭,犧牲一身而不悔者,則瑞典王亞多法士(Adolphus)其人也。俄羅斯經蒙古蹂躪之後,元氣新復,積弱蠻陋,無足比數,時則有以萬乘之尊,微服外游,雜伍傭作,學其文明技術,傳與其民,使其國為今日世界第一雄國,駸駸乎有囊括宇內之觀者,則俄皇大彼得(PetertheGreat)其人也。英國自額里查白英女皇名以後,積勝而驕,立憲美政,漸以墜地;時則有一窮壤牧夫,攘臂以舉義旗,興國會軍,血戰八年,卒俘獨夫,重興民政,使北海三島,為文明政體之祖國,國旗輝於大地者,則英吉利之克林威爾(Cromwell)其人也。美受英軛,租稅煩重,人權蹂躪,民不聊生;時則有一穹谷俠農,叩自由之鐘,揭獨立之旗,毫無憑藉,以抗大敵,卒能建雄邦於新世界,今日幾為廿世紀地球之主人翁者,則美總統華盛頓(Washington)其人也。法國大革命後,風潮迅激,大陸震慴,舉國不寧;時則有一小軍隊中一小將校,奮其功名心,征埃及,征意大利,席捲全歐,建大帝國,猶率四十萬貔貅臨強俄,逐北千里,雖敗而其氣不挫,則法皇拿破侖(Napoleon)其人也。荷為班屬,宗教壓制,虐政憔悴,緹騎遍國;時則有一亡命志士,集勁旅於日耳曼,歸圖恢復,血戰三十七年,卒復國權,身斃於鉏麑之手而不悔者,則荷蘭之維廉額們(WilliamEgmont)其人也。美國當數十年前,奴政盛行,人道滅絕,南北異趣,國幾分裂;時則有一舟人之子,以正理為甲冑,以民義為戈矛,斷然排俗情,興義戰,犧牲少數以活多數,草芥一身以獻國民,卒能實行平等博愛之理想,定國憲以為天下法,則美總統林肯(Lincoln)其人也。羅馬云亡,遺烈久沫,寄息他族,奴畜禽視;時則有弱冠翩翩一少年,投祕密結社,傾偽政府,不能得志,逋竄異域,專務青年教育,喚起國魂,卒能使其國成獨立統一之功,列於世界第一等國者,則意大利之瑪志尼(Mazzini)其人也。若此者,不過聊舉數賢以為例耳,其他豪傑之類此者,比肩接踵於歷史,臚其事實,則五車不能容,即算其姓名,亦更僕不能盡。於戲!何其盛哉。後世讀史者,挹其芬,汲其流,崇拜而歌舞之,而不知其當時道天下所不敢道,為天下所不敢為。其精神有江河學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氣魄有破釜沈舟一瞑不視之慨。其徇其主義也,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觀;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志。其成也,涸腦精以買歷史之光榮;其敗也,迸鮮血以贖國民之沉孽。嗚呼!曷克有此?曰︰惟進取故,曰︰惟冒險故。進取冒險之性質何物乎?吾無以名之,名之曰浩然之氣。孟子釋浩然之氣曰:「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又曰「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故此性質者,人有之則生,無之則死;國有之則存,無之則亡。而所以養成之,發現之者,其根柢甚深厚,而非器性薄弱之人所能假借。試推其所原,有四端焉。一曰生於希望。亞歷山大之親征波斯也,瀕行,舉其子女、玉帛,悉分予諸臣,無一餘者。諸臣曰:「然則王更何有乎?」王曰:「吾有一焉,曰希望。」甚哉,希望之於人,如此其偉大而有力也。凡人生莫不有兩世界:其在空間者,曰實跡界,曰理想界;其在時間者,曰現在界,曰未來界。實跡與現在,屬於行為;理想與未來,屬於希望。而現在所行之實跡,即為前此所懷理想之發表;而現在所懷之理想,又為將來所行實跡之券符。然則實跡者,理想之子孫;未來者,現在之父母也。故人類所以勝於禽獸,文明人所以勝於野蠻,惟其有希望故,有理想故,有未來故。希望愈大,則其進取冒險之心愈雄。越王勾踐之栖會稽,以薪為蓐,以膽為糧,彼其心未嘗一日忘沼吳也。摩西率頑冥險躁之猶太人民,彷徨於亞剌伯沙漠四十餘年,彼蓋日有一葡萄滋熟蜜乳芬郁之迦南樂土,來往於其胸中也。王陽明詩云:「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豈惟吳會?豈惟迦南?蓋丈夫之所以立於世者,莫不有第二之世界,以為其歸宿之一故鄉,各懷希望以奔於無極之長途,此世運所以日進步也。以此希望故,故其於現在界,於實跡界,不惜絞其腦,滴其汗,胼胝其手足,甚乃獻其血,蛻其骸。豈徒然哉?其將有所易也。西哲有言:「上帝語眾生曰:『汝所欲之物,吾悉畀汝,但汝當納其代價。』進取冒險者,希望之代價也。彼禽獸與野蠻人,飢則求食,飽則嬉焉,知有今日而不知有明日。人之所以為人,文明之所以為文明,亦曰︰知明日而已。惟明日能繫我於無極,而三日焉,而五日焉,而七日焉,而一旬焉,而一月焉,而一年焉,而十年焉,而百年焉,而千萬年焉,而億兆京垓無量數不可思議年焉,皆明日之積也。保守今日,故進取之念消;媮安今日,故冒險之氣亡。若此者,是棄其所以為人之具,而自儕於群動也。吾乃知進取冒險之不可以已如此其甚也。 二曰生於熱誠。吾讀史記李將軍列傳,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射之,中石,沒羽;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未嘗不嘆人生之能力,無一定界限,無一定程度,而惟以其熱誠之界限程度為比例差。其動機也希微,其結果也殊絕,而深知夫天下古今之英雄豪傑、孝子烈婦、忠臣義士,以至熱心之宗教家、政治家、美術家、探險家,所以能為驚天地,泣鬼神之事業,震宇宙而眧蘇之者,其所得皆有由也。西儒姚哥氏有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夫弱婦何以能為強母?唯其愛兒至誠之一念,則雖平生嬌不勝衣,情如小鳥,而以其兒之故,可以獨往獨來於千山萬壑中,虎狼吼咻,魍魎出沒,而無所於恐,無所於避。大矣哉!熱誠之愛之能易人度也。朱壽昌之棄官行乞,跋涉風雪,愛其親也。豫讓之漆身為厲,披髮為奴,愛其君也。諸葛武侯之扶病出師,洒一掬之淚於五丈原頭而不辭者,愛知己也。克林威爾冒弒君之大不韙,且兩度解散國會,受專制之嫌而無憚者,愛國民也。林肯不顧國內之分裂,不恤戰爭之塗炭,而毅然布放奴令於南美者,愛公理也。十六七世紀之間,新教徒抵抗教皇者二百餘年,死者以千數百萬計,而未嘗悔者,愛上帝,愛自由也。十九世紀,革命風潮,遍於全歐,擲無量數之頭顱血肉,前者仆而後者繼,亦以其民之愛國而自愛也。彼男女之相悅,則固常背父母,犯輿論,千回百折以相從矣,甚者乃相為死矣。夫人情孰不愛生而惡死,顧其所愛有甚於生者,故或可以得生而不用也。戰國策言,有攫金於齊市者,士官拘而鞫之,其人曰:「吾攫金時,只見金,不見人。」彼夫英雄豪傑、孝子烈婦、忠臣義士,以至熱心之宗教家、政冶家、美術家、探險家。當其徇其主義,赴其目的,何一非見金不見人之類也?若是者,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豈惟不見有人,並不見有我焉。無以名之,名之曰煙士披里純(Inspiration)。「煙士披里純」者,熱誠最高潮之一點,而感動人驅迫人,使上於冒險進取之途者也。而此熱誠又不惟於所愛者有之,乃至哀之極,怒之極,危險之極,亦常為驅發熱誠之導線。處火宅者,弱女能運千鈞之笥;臨敵陣者,疲馬亦作突圍之想。故曰:不搏不躍,不激不行。可愛者而不知愛,可哀者而不知哀,可怒者而不知怒,可危者而不知危;此所謂無人性也。吾乃知進取冒險之不可以已如此其甚也! 三曰生於智慧。凡人之有所畏縮也,必其於事理見之未明者也。孩童婦嫗最畏鬼,暮夜則不敢出也;野蠻民族最畏禨祥,龜筮不從則不敢動作也,日食慧見則恐懼潛藏也,禮拜五日不宜出行也,十三人不敢共膳也。二者皆西俗此皆知有所蔽,而行遂有所怯也。灘石錯落,河流激湍,非習水性者不敢渡焉;大雪漫野,坑谷皆盈,非識地勢者不敢凌焉。見之不審,則其氣先餒;餒則進取之精神萎地矣。故王陽明以知行合一為教義,誠得其本也。哥侖布之敢於航大西洋而西也,蓋深信地圖之理,而知彼岸必有極樂世界也。格蘭斯頓之堅持愛爾蘭自治案也,蓋深信民族主義、自由平等主羲,知非此而英、愛不能相安也。猛虎懾於後,則越澗穿林如平地;大火燎於棟,則飛簷走壁如轉蓬。知虎與火之能殺人,而不得不冒次險以避最險也。若乳嬰之子,不知虎之暴而火之烈,則嬉然安之而已。故進取冒險之精神,又常以其見地之淺深高下為比例差。欲養氣者必先積智,非虛言也。而不然者,為教宗之奴隸,為先哲之奴隸,為習俗之奴隸,為居上位有權勢者之奴隸,乃至自為其心之奴隸,其心又為四支百體之奴隸,重重縛軛,奄奄就死,無復生人之趣矣。吾乃知進取冒險之不可以已如此其甚也。四曰生於膽力。拿破侖曰:「『難』之一字,惟愚人所用字典為有之耳。」又曰:「『不能』二字,非佛蘭西人所用也。」訥爾遜曰:「吾未見所謂可畏者,吾不識『畏』之為何物也。」訥爾遜英國名將,即掃盪拿破侖海軍者也。當五歲時,常獨游山野,遇迅雷風烈,入夜不歸。其家遣人覓得之,則危坐於山巔一破屋也。其祖母責之曰︰「嘻!異哉!何物怪童,此可怖之現象,竟不能驅汝歸家耶?」訥則答曰︰「Fear?IneversawFear,Idonotknowwhatitis!」即此文是也。譯為華言,不能得其精神於萬一。嗚呼!至今讀此言,神氣猶為之王焉。豈偉人之根器,固非吾輩所能企乎?抑自有之而自不用也?拿破侖所歷至難之境正多,訥爾遜所遇可畏之端亦不少。而拿、訥若行所無事者,無他,其氣先足以勝之也,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吾以為不能焉,以為可畏焉,斯不能矣,斯可畏矣;吾以為能焉,以為無畏焉,斯亦能矣,斯亦無畏矣。此其理真非鈍根眾生之所能悟也。雖然,猶有二義焉:凡人之有疾病者,雖復齒痛鼻眩之微末,而其日之精神志氣,輒為之萎縮,蓋氣力與體魄,常相依而為用者也,此一說也。又莊敬日強,安惰日偷,生理之大經也。曾文正曰:『身體強弱,卻不宜過於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此又一說也。若是乎體魄之不可不自壯,而膽力亦未嘗不可以養成也!若拿破侖,若訥爾遜,若曾國藩,皆進取冒險之豪傑,永為後輩型者也。曾文正最講踏實地步,謹慎小心;然其中自有冒險之精神,細讀全集自能見之。吾乃知進取冒險之不可以已如此其甚也!危乎微哉!吾中國人無進取冒險之性質,自昔已然,而今且每況愈下也。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曰︰「知白守黑,知雄守雌。」曰︰「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曰︰「未嘗先人,而常隨人。」此老氏之讕言,不待論矣。而所稱誦法孔子者,又往往遺其大體,摭其偏言,取其「狷」主義,而棄其「狂」主義;取其「勿」主義,而棄其「為」主義;「勿」主義者,懲忿窒欲之學也;如「非禮勿視」四句等義是。「為」主義者,開物成務之學也;如「天下有道,某不與易」等義是。取其「坤」主義,而棄其「乾」主義;地道、妻道、臣道,此「坤」主義也。自強不息,此「乾」主義也。取其「命」主義,而棄其「力」主義。《列子》有力命篇,《論語》稱子罕言命,又稱子不語力。其實力、命兩者,皆孔子所常言。知命之訓,力行之教,昭昭然矣。其所稱道者,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岿然不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