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咏梅以梅喻人通过对什么的咏在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操

卜算子咏梅陆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7页5下载券
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陆​游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卜算子 - 西子的主页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此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一首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背景知识介绍&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随着风雨春天归去,而漫天大雪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千里冰封、天寒地冻中,梅花不屈不挠,勇敢地面对坚冰的严峻考验。一个“俏”字,写尽了梅花的喜悦、自信与自豪之情。当时正值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和他人,应像梅花一样勇敢地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作了进一步深刻的剖析。她虽美丽但不掠春之美,作为春天的使者,“只把春来报”。引来百花盛开时,她悄然隐退。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高洁的情操!她完全是一位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无产阶级战士形象。&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看,词人如此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前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阕,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道:“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这本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头句说“春归”,次句又说“春到”。在作者的心中春天离开,时间是那么地短。”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春到”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山花烂漫”,也是衬托的手法。这里没有被梅花所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是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烂漫春花的衬托,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同陆游的《咏梅》词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首先,两首词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陆词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句);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陆游词强调了梅花即使成了泥和尘,也要保留她原有的香气);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两首词的不同,也是很显明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尽管也仍保持其高洁的情怀),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比如同样写梅花与群芳相异凌寒独自开放的特点,毛泽东的词是“犹有花枝俏”,陆游是“寂寞开无主”;同样写梅花的品格,毛泽东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总之,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阕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阕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赏析&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花绝句十首》中说道: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只恐梅未肯。&
陆游爱梅之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卜算子&咏梅》一诗是托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他青年及第,好兵书,习剑术,胸怀报国之志,并始终坚持抗金,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他屡遭贬谪。特别是在他的晚年,竟至于潦倒至衣食无着。但他虽穷益坚,不坠爱国之志,临终之时还吟《示儿》诗,教诲儿孙们不要忘记北定中原的事业。&
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此首《咏梅》当为宋代咏梅诗词中的杰作。另外,此诗词言语朴实深沉,明白流畅,更实践了他“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骨气多”的文学主张&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9、运用这些分析技巧,来分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拓展: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作业:背诵本词&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十岁,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因为言语触怒了秦桧,进士落地。后被赐进士出身。1163年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不久,言官以“办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1175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请他做幕僚。因为有人讥笑他颓放,自号放翁。后被召修史,完成后归隐山阴。陆游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屈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为小太白。文章、诗词超万。
二.赏析词文:
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梅花的境遇。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内繁华处。“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本是人众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少有人来。孤独凄凉的处境全靠写景传达,情景交融。“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会,无人欣赏,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词人自身的孤独处境。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说明此时的季节、时晨、天气特征。
季节:从全词看,写的是早春之梅,应为冬末春初。
时晨:黄昏。
天气:凄风冷雨。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凄惨阴沉。
4.上片四句中,前后句的语意有何联系?
层层深入:先写处境荒僻冷落,再用“开无主”写其孤苦。既而用“黄昏”这一特定时晨点出“愁”字,最后再用“凄风冷雨”加以强化,将寒梅的凄凉、孤寂、苦难层层写来,程度逐层加深。
5.从上片的寒梅身上可以看出哪些象外之意?
梅的处境、苦难正是作者本人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斥、诬陷、迫害的象征。正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理想屡遭挫折的缩影。
板书:以梅自喻,托物言志。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种打击与上片的打击在层面上有何不同?
上片着重于外在形体上的,这两句写打击着重于内在精神上的折磨。
7.“争春”是争夺春天吗?“群芳”是些什么人?群芳为什么要“妒”?
“争春”也是一种比喻和象征,是在剖明心迹,自己并不是阿谀奉承,邀功争宠。
“群芳”应指不理解作者,甚至误解作者的一些人,当然也包括打击排挤作者的投降派。
“妒”的原因是把作者坚持理想,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看为是邀功争宠。是不理解作者的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8.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层深手法。
“零落”写出寒梅倍受风雨打击的悲惨情景;“成泥”是风雨打击,化为腐泥,打击更进一步;天晴以后,泥干为尘,将打击的程度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层深手法写倍受打击,非为写悲,并不是消极,而是为下文表明心迹张本。“只有香如故”写出了作者九死未悔的高洁品质。
板书:层层深入,张本高洁。
&&卜算子·咏梅①&
驿外断桥边②,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②驿外:驿站外。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她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为世人所敬重。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自号梅花屋主的画梅大师王冕的《墨梅》。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他的存世名作,便是他的这幅同名的&《墨梅图》。
古人有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君子中的梅,向来也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
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虽名在前列,但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他又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他的《卜算子.咏梅》至今传唱古今。&“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在陆先生的词里,梅倒是寂寞得很,多少寄托的是文人的一种孤芳自赏的习惯。在我,还是更欣赏伟人毛泽东的同题咏梅,“它在丛中笑”和“犹有花枝俏”显得奔放、灿烂、热烈,充满斗争的活力。 
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境界
――毛泽东与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比较鉴赏
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表达手法。赋予某一事物人的特性,通过对该事物的褒贬,表达作者自己的生活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如:程朱理学中程颢程颐的老师周敦颐写的《爱莲说》,作者就是通过对莲的赞美,来表达自己追求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君子境界。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而以莲自比,表达了愿意做人之君子的理想追求。
陆游,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积极参加过抗金斗争。他写的有名的《卜算子&&咏梅》成为千古绝唱,除了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因素之外,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在读了这首词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另一首《卜算子&&咏梅》。(见上面的附文)在这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并没有做反面文章,他所说的反其意而用之,我认为主要是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的不同。
卜算子,分上下两阕,共八句。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是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梅的口气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
陆游的词,上阕写一株生在野外的孤苦伶仃的梅花,没有主人,独自开放也无人观赏,而且还要遭受风雨的侵袭。作者选取了“驿外、断桥”这样特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想到漂泊的游子,在外如浮萍一样无依无靠,不由不起凄楚伤怀的旅愁之感和仿佛感同身受的同情之慨。同时“黄昏”,让人想到垂暮之年,“寂寞、无主、独自”等表达孤独凄凉的词语,加一个“愁”字,真的让人好压抑,更不要说“更着风和雨”了。这种悲凉的气氛,色调是黑暗低沉的,节奏是凝重迟滞的。但为后文表达自己粉身碎骨保持节操,做了反差准备,是感情的落差储备。下阕阐明了自己的志向品节:不想争功名利禄,不理睬群丑的忌妒,就是粉身碎骨也保持自己的品节操守。“无意苦争、一任”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对“群芳”妒忌的不屑。最后的“零落、碾”&表示了自己的至死不渝,也表示了自己的被动和无奈。在下阕,气氛是悲壮的、激奋孤傲的,也有点无奈。总之,这首词表达的是封建士大夫既然没达,那么还是“穷则独善其身”吧的无奈的洁身自爱。因为是志穷,所以不可能意气扬扬。
毛泽东的词,上阕写了初春来临时的一株傲雪寒梅,在冰天雪地的百丈冰中正开着艳丽的花。一个“送”一个“迎”一个“归”一个“到”,把春天来临时的喜气洋洋表达的非常生动。而一个“俏”字,把在冰天雪地中一枝独秀、傲雪迎霜的万里白中一点红的寒梅的乐观精神表露无遗。为下阕作了很自然的铺垫,所以陆词的上下阕关系在意思上有转折的意思,而毛词的上下阕意思上是顺承的关系。陆词是极力压抑,提高感情水位,增大落差;毛词是尽力疏通,使感情自然流畅。下阕,虽说梅美丽,但不去争春,只报春。等到山花烂漫时,她在花丛里偷偷地乐。把一个不为自己,只为大众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献身精神轻松地表达出来了。全词显得欢快、乐观、无畏(这种无畏与陆游的不同,她是连考虑都不考虑,也就是置之度外的那种,而陆游的说是不在意不在意其实往往是很在意的。)、轻松惬意。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一般都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要么指点江山,要么一览众山小,象这首词这样欢快、轻松甚至有点儿俏皮的很少,显出领袖也有天真烂漫的童真的一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认为他主要表达的是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既然已经志得意满,当然那语气会显得踌躇满志。而且这首词写在六十年代,正是自然灾害和苏联压制之后,鼓舞士气相当重要。
总之,我认为这两首词除了内容之外,在风格上的不同是:毛词明亮欢快、乐观向上、天真烂漫、豁达大度;陆词却是凝重阴郁、沉闷感伤、慷慨悲壮。在思想境界上:毛词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陆词克己保节、洁身自爱、为保志节不惜粉身碎骨,是穷则独善其身。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做高中古诗词鉴赏题目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2:32: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如何做高中古诗词鉴赏题目.DOC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卜算子咏梅陆游47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卜算子咏梅陆游47卜算子咏梅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6:56: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卜算子咏梅陆游47.PDF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卜算子咏梅陆游
下载积分:168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6:04: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卜算子咏梅陆游.PPT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卜算子咏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