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屯网上村村通貌,街道,房屋

·发布了生活信息[08/15]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40号龙井市介绍
澳门特别行政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直接搜索:
龙井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4'至129°48',北纬42°21'至43°24'。东南方向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东北方向与延吉市、图们市接壤;西南方向与和龙市毗邻;西北方向与安图县相接。
  []基本介绍  基本概况
  龙井市[1]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全市道市情积2591平方公里,中朝边境线长143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69%,是中国境内朝鲜族栖身最集中的城市。邮政编码133400。
  [★★★]地名由来龙井市龙井原名六道沟,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龙兴之地,今天龙井地名发源于井泉。井泉位于距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东50米处,市中病院对面。自1881年开始朝鲜移民大量迁到六道沟,在这里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九一八事变后,官方正式把“六道沟”改为“龙井村”。1934年在李基燮的发起下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龙井地名发源之井泉”字样。1987年,龙井市政府宣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舆位置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8度54分至129度48分,北纬42度21分至43度24分的长白山东麓,东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东北与延吉市、图们市交壤;西南与和龙市毗邻;西北与安图县相接。
  龙井市海拔高度最高为1331米,最低为101米。地形从边沿山地到中部盆地中央。
  [★★★]天气特征
  龙井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天气。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均匀气温为5.6℃,七月最热,均匀气温为21.2℃,一月最冷,均匀气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34.8℃。年均匀降雨量为549.3mm,属于潮湿区。年均匀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均匀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均匀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均匀为143天。[]地名由来  龙井原名六道沟,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龙兴之地,今天龙井地名起源于。井泉位于距龙井街与六道河龙井市路交叉路口,东50米处,市中医院对面。传说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一马平川, 因缺少饮水,住户寥寥无几,后来此地自天上掉下一条龙, 就在龙掉落之处,出了一口井,井水清凉甘甜。此后,这里解决了饮水的困难,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移居于此,为了纪念这眼古井,便把这里取名为龙井。自1881年开始朝鲜移民大量迁到六道沟,在这里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后,官方正式把“六道沟”改为“龙井村”。1934年在李基燮的发起下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样。1987年,龙井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8度54分至129度48分,北纬42度21分至43度24分的东麓,东南隔与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东北与市、市接壤;西南与市毗邻;西北与相接。
  龙井市海拔高度最高为1331米,最低为101米。地形从边缘山地到中部盆地中心。[]气候特征  龙井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1.2℃,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34.8℃。年平均降雨量为549.3mm,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自然资源土地  龙井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3519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8302公顷。矿产  龙井市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现已发现煤、铅、锌、金、镉、铁、钼、硅灰石、石灰石、辉绿岩、矿泉水等30多种矿产资源。百年老矿天宝山矿就位于龙井市镇。新近在龙井市智新、德新两个乡镇实施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特产  龙井市特产资源种类繁多,是中国、红晒烟、黄牛、细毛羊生产基地,是吉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基地,境内有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种植园、吉林省最大的人工养熊基地、国家级松茸自然保护区。龙井市是苹果梨原产地,至今已有80多年栽培历史,所产苹果梨被誉为“北方梨中之秀”,1995年被授予“中国苹果梨之乡”的称号。龙井天佛指山盛产珍贵食用菌—松茸,所产松茸可与朝鲜七宝山出产的松茸相媲美,深受日本、韩国等国消费者的欢迎。区位优势  龙井市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拥有三合、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对外贸易和人员交流十分活跃,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87公里,与日本新泻港相距约1000公里,是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海的理想通道;由东北至西北,龙井市分别与延吉、图们、和龙、安图等县市毗邻,龙井市市区与区域中心城市延吉市市区相距20多公里,车程只有十多分钟。与龙井市市区相距13.5公里的延吉机场已开通多条国际、国内航线。边境口岸  龙井市是重要的商品出口基地,对外贸易源远流长。现有三合、开山屯2个国家一级陆路开放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进太平洋的理想通道。目前,口岸年过境能力10万人次,车辆10万台次,货物50万吨。森林  森林资源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地面积16688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野生植物动物  龙井市特产资源种类繁多,生长着124科1072种野生植物,其中名贵的药用植物186种。
  野生动物有梅花鹿、黑熊、獾子、黄牛、细毛羊等。
  野生植物有松茸、苹果梨、红晒烟、[]行政区划  全市辖2个街道、5个镇、2个乡:安民街道、龙门街道、开山屯镇、老头沟镇、三合镇、东盛涌镇、智新镇;德新乡、白金乡。[]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沿革
  建县前隶属:远在唐虞时为息慎地;周、秦时为肃慎地;西汉为 乐浪郡东部;东汉至三国时期为沃沮候所部;两晋、南北朝 为高句丽所据;北魏至隋属靺鞨七部中的白山部;唐、五代 至还属渤海率宾府的辖境;金属海兰路总管府:明代分属于锡磷卫、布尔哈图卫、爱丹卫管辖。
  清代,清朝政府视此地为满清的发祥地,辟为南荒围场,严令封禁,光绪六年(1880。 年)设分防县丞,隶属阿克敦城(今敦化县)所辖。光绪七 年(1881年)设南岗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置延吉厅同知,宣统元年(1909年)撤销延吉厅,设置延吉府,宣统二年(1910年)划属西南路道。
  龙井原名六道沟,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龙兴之地,今天龙井地名起源于井泉。井泉位于距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东50米处,市中医院对面。自1881年开始朝鲜移民大量迁到六道沟,在这里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九一八事变后,官方正式把“六道沟”改为“龙井村”。
  19世纪末,朝鲜移民张仁硕、朴仁彦在今龙井市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西北方向30米处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后来六道沟人把本村取名为“龙井村”。
  1913年废延吉府设延吉县,隶延吉道。日,成立延边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井为公署驻地;成立延吉县政府,隶属于延边地区。1946年1月,延吉县隶属于吉辽省吉东分省。1946年7月,吉东分省撤销,延吉县划归新组建的吉东专区。日,将吉东专区划出延吉等4个县,组成延边专区。9月25日。由吉敦、延边两个专区的8个县重新组成吉东专区。1948年3月,吉林省政府由延吉街迁至吉林市,将吉东专区改为延边专区。1949年4月,延吉县政府更名为延吉县人民政府。1950年10月,延吉县人民政府驻地从延吉市迁往龙井市(区级市)。
  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延吉县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管辖。1953年,将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设立县级延吉市。1955年12月,召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正式成立,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延吉市,延吉县归自治州管辖。1965年4月,将图们镇划出设立县级图们市,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日,因延吉县与延吉市同名,经国务院批准,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县人民政府驻六道沟,即龙井镇。
  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号文件通知:民政部日民[1988]行批5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龙井县,设立龙井市(县级),以原龙井县行政区域为龙井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龙井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乡级行政区划沿革
  1945年8月下旬,设立临时延吉县政府,行政区划沿用街村制。将和龙县勇化村划分出勇新村,归延吉县管辖。11月,成立延吉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延边地区。驻延吉街,将延吉街划归延吉县管辖。延吉县辖4个市、18个区,区下设乡。4个市是:延吉、龙井、图们、明月。
  1948年5月,将县内各区政府改为区公所。
  1949年4月,县内各市政府和区公所改称为市、区人民政府。6月,将明月市、风宁(亮兵区)、福兴区划归安图县管辖。
  1950年9月,将县内16个区名称改为按序数排列。1950年10月,延吉县人民政府驻地从延吉市迁往龙井市(区级市),至今。
  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延吉市(县级),将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单建县级市,新设立的延吉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管辖。
  1955年4月,将延吉市管辖的长白、东光、兴安等3个乡归划延吉县管辖。7月,将延吉县16个区的序数排列称呼恢复原地名称呼,11月,又将长白、东光、兴安3个乡划归吉延市管辖。
  1956年3月,延吉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延吉县人民委员会。将全县2个市、16个区划分为6个镇、38个乡。4月,将乡、镇人民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将全县6个镇、38个乡调整为5个镇38个乡。8月,首先在东盛涌乡成立了延吉县第一个人民公社。9月,全县5个镇、18个乡重新组合成立了18个人民公社。10月12日,将依兰、烟集、长安等公社划归延吉市管辖。11月,将石门公社划归安图县管辖。
  1964年7月,将延吉市依兰、烟集、长安等公社又划归延吉县管辖。11月,将县内镇、公社改称为公社、镇人民委员会。
  1965年4月,将图们镇划出单建县级市,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1968年1月,撤销延吉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延吉县革命委员会。同年,县内5个镇、21个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将月晴公社划归图们市管辖。1979年12月,延吉县辖5个镇、20个公社;218个生产大队,1221个生产小队。
  1980年9月,将县内镇、社革命委员会分别改称为镇人民政府和公社管理委员会。10月,撤销延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延吉县人民政府。
  1982年12月,将烟集乡和长安乡的河龙村划归延吉市管辖,长安乡的碧水村划归图们市管辖。
  日,延吉县更名龙井县。6月至10月,先后将19个公社改称为乡,成立乡人民政府,大队全部改称为村民委员会。
  1984年11月,将长安、三合两乡改为镇。全县辖7个镇、17个乡。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县的朝阳乡,将其管辖区域并入朝阳川镇;撤销龙井县的光开乡,将其管辖区域并入开山屯镇。4月2日,将长安镇、依兰乡分别划给图们市、延吉市管辖。
  1988年,撤销龙井县,设立龙井市。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的龙井镇,设立吉胜、安民、龙门、河西四个街道办事处。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井市二=三道湾乡和八道乡的劳动、五凤两村划归延吉市管辖。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东盛涌乡、铜佛乡,设立东盛涌镇、铜佛镇。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八道乡,设立八道镇。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龙井市铜佛镇更名为铜佛寺镇。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智新乡、太阳乡,设立智新镇、太阳镇。
  1995年12月,龙井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7个乡;110个居民委员会、178个村民委员会:安民街道 吉胜街道 龙门街道 河西街道 朝阳川镇 开山屯镇 老头沟镇 天宝山镇 三合镇 智新镇 铜佛寺镇 太阳镇 八道镇 东盛涌镇 光新乡 石井乡 德新乡 富裕乡 白金乡 勇新乡 细鳞河乡。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石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东盛涌镇管辖;撤销天宝山镇,将其所辖区域划归老头沟镇管辖。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富裕乡、勇新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三合镇、光新乡、白金乡管辖。
  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井市细鳞河乡和铜佛寺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老头构镇管辖,撤销光新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智新镇管辖,撤销八道镇和太阳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朝阳川镇管辖,撤销吉胜、河西街道办事处,将其分别划归安民、龙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2年底,辖2个乡、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荣誉称号  龙井市建市以来荣获州级以上的各种荣誉称号
  199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199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批全国百家特产之乡命名会上,被命名为“中国苹果梨之乡”。
  1995年12月,被州人民政府授予“发展足球事业特殊贡献奖”。
  1995年12月,在全省农村工作会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多种经营先进县”。
  1995年,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交通建设文明市”一等奖。
  1996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级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
  1997年,首批进入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1999年,在全州科技兴农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县(市)。
  1999年,荣获全省科教兴农先进市荣誉称号。
  2000年4月,被州政府评为承办建议提案先进集体。
  2000年8月,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02年3月,被评为全州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2002年度优胜单位。
  2003年4月,在1998年至2002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承办集体。[]龙井文化  历史文化
  龙井市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延边文化教育的摇篮和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龙井市就有大成中学等6所中学,毕业学生分布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龙井市开发历史较早,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有驰名中外的龙井地名起源地井泉、一松亭、万亩果园、汉王山遗址、、日本间岛领事馆旧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等旅游景点。龙井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8年,延边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龙井诞生,是延边地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和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龙井先后有5000多名各族儿女为国捐躯,烈士总数占全省的1/10。龙井市杂志
  龙井市朝鲜族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文化丛书 “”
  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朝鲜语文书刊“一松亭”,是龙井市朝鲜族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文化丛书。自2000年出版发行第一期以来,每半年出一期,到2003年6月为止,已出版发行共六期,第七期也即将在2003年8月出版发行。每期印发一千册,每册字数为四十万左右。
  文化丛书“一松亭”是为发掘、整理、弘扬、继承和发展龙井地区中国朝鲜族文化遗产而创办的。龙井市朝鲜族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李俊一负责计划和发行,由龙井市作家协会主席主任主编,并由金在权、金春极、李光平、全光河、黄相博等担任编辑委员。文化丛书“一松亭”内设“历史悠久的龙井”、“文化遗产”、“名人介绍”、 “教育”、“随笔”、“诗歌”、“小说”、“剧本”、“歌曲”、“民间故事”、 “龙井故事”、“乡土传说”、“报告文学、访问记、其它”、“龙井三资企业介绍”、“宗教”、“热点话题”、“龙井妇女”、“龙井市朝鲜族妇女终生教育会专栏”等独具特色的各种栏目。文化丛书“一松亭”现畅销国内外。
  饮食文化
  朝鲜族饮食文化独具风格特色,朝鲜族以喜食辣椒闻名,为主。泡菜甚至上百种有:辣白菜、樱菜、蕨菜、桔梗等。汤类必不可少的朝鲜族酱汤。酱有很多种类,其中酱分为烂豆酱、姊妹酱、年酱、辣椒酱等多种。汤可分为石锅汤、沙锅汤、养身汤、大补汤等。有:牛肉汤、狗肉汤、海带汤等。食品类有糯米打糕、冷面、米肠、紫菜饭、土豆饼、土豆饺子、水豆腐等,也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泡菜一年四季皆可制作。选上好的白菜(包心的为好)、萝卜、黄瓜等新鲜蔬菜,放在谈盐水中发酵,然后加入辣椒、姜末儿、白皮蒜、香菜籽等调料,数日后即可食用。龙井市——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后捶打而成。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历来,朝鲜族把打糕作为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
  ——米肠叫做“笋呆”,是朝鲜族普遍喜爱的食品,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
  ——狗肉是朝鲜族喜欢吃的肉食之一。一般喜欢熬汤,多在三伏天吃,认为热天吃了能滋补身体。现在一年四季都经常吃,但婚丧及佳节忌食狗肉。
  ——延边朝鲜族喜吃冷面。冷面现今在国内很有名气。冷面的主料是白面、荞麦面和淀粉。做时,先把和好的面用机械压入锅中,煮熟后捞出,用冷水前去冷却。然后加牛肉汤或者鸡肉汤,配以泡菜、辣椒、牛肉片、鸡肉丸子、苹果片、鸡蛋等佐料,即可食用。朝鲜族过去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说是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就会长寿。现在一年四季都喜欢吃。[]科技教育  教育发展
   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聚居的县市,文化教育基础较好,至今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朝鲜族教育和文化传统,享有“延边文化摇篮”的美誉。全市最早成立的龙井实验小学,已有近百年历史。
  自建国以来,龙井教育克难求进,稳步发展。1952年,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扫除文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1958年,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建国初的18所学校中朝鲜族学生7493名,占全部学生的89.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龙井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形成了一个层次完备,协调发展,特点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大提高。自1987年龙井市制定实施《龙井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以来,全市的“两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阶段性任务,1995年,提前两年实现了“两基”目标,通过了国家级“普九”工作验收,并通过了1997年的复检,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基本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龙井市把强化素质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目前,境内有、龙井黎明农业大学等2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初中11所,中心以上小学13所,1所职业培训中心,6所九年一贯制民族联校,2所国办幼儿园。中小学在校生共计16209人,其中朝鲜族7828名,占54.9%。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向大中专院校输送近万名学生。据统计,龙井市每万人中拥有大学生316.7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近几年来,龙井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拥有一批国家、省、州级名校长和名教师,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个教师梯队,教师结构日趋合理,同时广泛吸纳教育精英加入到龙井教育中来,使师资力量不断加强。高素质的教师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
  全市各中小学全部配有新老三室,装备齐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育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崭新的校舍,宽敞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就学环境。
  民族教育取得可喜成果,其发展水平居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以“双语”教学为主的民族教育整体改革取得可喜成绩,龙井高级中学高考成绩每年都有新的突破。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逐步走上了协调的轨道,为城乡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
  龙井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结合龙井的民族艺术传统和体育传统,广泛开展艺术特长教育和体育训练,使许多有此特长的学生走上了成材之路,成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健将。
  正在腾飞的龙井教育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投资办学,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此求学。龙井,巨龙腾飞之地,理想实现之源。
  科技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累计达到558万元,占全市科技投入的56%。企业研发投入显示出增长趋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分别为53万元、79万元、128万元、187万元、111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0.08%,增加到2005年的0.12%,年均达到0.15%。龙井市龙川包装、草仙药业、宇星科技、新东亚化学等4户企业被确认为吉林省科技企业,草仙药业还被确认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龙井市共列入国家、省和延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延边州级项目6项。 知识产权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全市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48件。今后龙井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是: 1、传统工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经济结构,重点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和应用,逐步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2、现代农业(现代种植业、特产业、畜牧业、森林业等)。 3、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全面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 4、全面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民族民俗  民族分布
   龙井市总人口19万人,有汉、朝、满、回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人口12.5万人,占总人口的65.8%,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城市。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九三节、老人节
  朝鲜族素有注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对长辈说话必须使用敬语,同辈之间如不是亲戚朋友也用敬语。一般情况下,视年龄尊长,晚辈要先向长辈作自我介绍,此时要单腿屈膝,手放膝前,向前稍许弯腰,以示谦逊。行路时,年经人与长辈同行。须跟在长辈后面;走路遇上长辈,必须让长辈先行。在家用餐时,须给老人摆单桌,等老人开始用餐,家人才能就餐。如有客人,先让客人动筷,客人吃完之前主人不能先放下筷子,客人亦不能吃尽碗里的饭,须留一点,否则视为失礼。饮酒时父子不能同席,年轻人如同老人同席,须背席饮酒,转身吸烟,这种习惯流传至今。
  朝鲜族青年男女相爱后,男方父母或长辈要到女方家认亲,带去适当的礼物,诸如衣服、钻戒等(过去送布料及酒菜之类)称“相面礼”。这一天,双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婚礼仪式采用传统的莫雁礼、上拜礼、大操礼、新房礼依次进行。婚车一到,婆婆要面带笑容,在迎亲车前翩翩起舞迎接新娘。婚礼第二天,举行舅姑礼,新媳妇拜见公婆亲戚长辈,鞠躬敬酒,赠送礼物。
  朝鲜族住房造型结构典雅古朴,民族风格浓厚,基本是土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其特点是房屋宽敞明亮,炕面大,一般分为厨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仓库等。80年代以后,逐渐被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住宅楼所取代。
   服饰——朝鲜族民族服装鲜艳靓丽、热情奔放。男上衣叫“则高里”,无扣,用一吊带打结:下衣叫“巴基”,裤筒肥大。女上衣叫“则亮里”,腰短,颜色鲜艳,线条分明,袖头多用“七彩缎”缝制,穿起来好似彩虹在身:下穿“琪玛”(裙子),轻盈飘逸,婀娜多资。
  语言文字
  龙井市的朝鲜族人,大多来自朝鲜,使用的语言也大都是咸镜道语言,主要表现在本地朝鲜语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日本侵华时期,朝鲜语曾作为禁用语种而受到限制。解放后,朝鲜族的文字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把朝鲜语和汉语同时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执行公务的通用语言、单位牌匾均用朝、汉两种文字书写,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
   近年来,龙井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民营兴市”为主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实现了龙井经济社会的新发展。2007年,全市(包括朝阳川镇,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7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2亿元,增长3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2亿元,增长18.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1亿美元,增长21.0%。粮食总产量完成19.8万吨,增长9.2%,创历史新高。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73亿龙井市元(扣除非正常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5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元,增长13.6%。
  工业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发展壮大了制浆造纸、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了草仙药业、龙川机械等25户市属骨干企业。同时,积极支持晨鸣纸业、华龙集团等域内企业,促进了他们健康发展。引进并扶持了瀚丰矿业、朝阳木业、光华塔吊、开城药业等2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企业。四年来,累计投入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8项,开发新产品49个。大力开展“二次创业服务年”活动,对民营企业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民营企业由2002年的175户发展到2006年的406户,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6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1亿元,年均增长14%;实现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年均增长10%。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围绕“81152”工程,不断壮大绿色大米、烟叶、黄牛养殖、劳动力转移四大主导产业,绿色大米达到6,000公顷、烟叶500公顷、发展黄牛10万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逐步发展了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精品果园、药材等优势产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
  外商投资
  坚持以对外开放为推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的主要抓手,采取重点招商项目市级领导和部门包保责任制等有效措施,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四年来,引进成功保健食品、燃气加工等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49项,引进外资3,800万美元,利用国内资金8.1亿元。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进出口贸易额达8,900万美元,比2002年增加6,300万美元。
  产业优势
  龙井市除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优惠政策外,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民族贸易县和“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2006年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以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为目标,正在全力实施延吉、龙井、图们一体化发展战略,并被列入吉林省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重点范畴。
  工业集中区建设
  吉林龙井工业集中区坐落于延吉市与龙井市之间,位于“延龙图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它东抵龙山,西至万亩果园,南临海兰江,北依帽儿山,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集中区距龙井市区2公里,距延吉市6公里,距朝阳川火车站12公里,距延吉机场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龙井市的三合口岸距朝鲜的清津港仅8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的最理想通道,为龙井与国内外的广泛接触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龙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工业集中区,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目前工业园区起步区一期用地已实现“七通一平”,现正着手进行二期用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区未来将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区、以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的物流中心区、以旅游开发和旅游制品为主的观光旅游区、以软件开发、能源、建材、制药为主的新型产业区作为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形成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层次产业格局。
  随着延龙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吉林龙井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已日益显现,集中区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龙井旅游  为发展旅游事业,扩大对外交流,繁荣边贸,搞活经济,龙井市政府于龙井市6日成立了龙井市旅游局,同年11月成立龙井市旅行社。1997年,龙井市旅行社升格为国际旅行社。全市共有两家星级宾馆,四家旅游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近200人。
  龙井作为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在延边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纯朴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布的人缘优势,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文、自然景观
   龙井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浓烈的民俗风情和绵延曲折的边境风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龙井市立足龙井旅游的区域性、客观性和发展性,不断完善和规划出了龙井市内景区、智新明东景区、边境风貌景区、八道景区、万亩果园景区、碧岩山一松亭等六大景区。近年来,龙井市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开发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旅游景点建设也有了一些进展,主要有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民俗博物馆、大成中学旧址、万亩果园、三合望江亭、东方熊乐园、碧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旧址、等。
  旅游产品
   龙井市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出境旅游,即朝鲜旅游、韩国旅游、俄罗斯旅游和东南亚旅游。国内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主要线路有:长白山旅游、镜泊湖旅游、浑春防川旅游、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景区旅游。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外向型、业已初具规模的新型经济产业,对宣传龙井、推动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事业  体育文化
  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龙井市第十五届体育运动大会,承办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西新工程”、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累计投入2,890万元,新建了市医院、卫生疾病控制中心等7家卫生院所。成功应对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计划生育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得到落实,优质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平安创建
  积极争取“兴边富民”资金920万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32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经济和跨境犯罪,加强消防、交通等公共安全,“平安龙井”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保持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荣誉。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1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村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