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悲惨事件政体发展历史,从专制向民主转形的历史时间事件?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韩国民主转型进程中的政治结构分析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4:48: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韩国民主转型进程中的政治结构分析.PDF
官方公共微信2014届历史非选择题汇编
2014届历史非选择题汇编
2014届历史非选择题
&作者:李明星来源:
2014届历史非选择题汇编
1.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8、l9世纪大清帝国宗、藩(阴影部分)关系疆界图& 18、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
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2.历史文物承载着历史变迁过程和文明交融碰撞等多种信息。下列图示反映了哪些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图一:唐代钟楼撞钟与报时&&&&&&&&&& 图二:1884年上海最早的标准时间对时钟
2.参考答案:
(1)信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
说明:钟楼建筑的庄重、规范,在时间,建筑风格上反映了农耕文明社会生产面貌,对商业活动的严格时间限制。对时钟的精确统一,反映了工业文明社会的机械生产成果。(4分)
(2)信息:标准将逐步趋向统一;近代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分)
说明:随着近代铁路交通工具的出现,生产技术的提高,资本主义征服世界能力的增强,近代西方文明影响中国, 标准时间从无到有,从西方到东方,从局部到世界,信息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4分)
(3)信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说明:标准时间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交流合作的加强。(4分)
(上面信息答2点即可。另:如果考生从计时方式的历史变化、变化的历史原因、变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做答,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3.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3)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4.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1)你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
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4参考答案.(1)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3分)
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分)
(2)政治特征:图1: 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图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图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3分)
5.某同学为论证维新运动时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时,
使用了一张从互联网下载的据说是当时某书店的“新书推荐”
广告(如右图)。事实上,这份所谓的广告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属于典型的网络
恶作剧。请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该
“广告”是网络恶作剧的依据。(6分)
5、参考答案:
(1)字体应是繁体,即便部分出现简体字也只可能是极少数草书或行书。
&& (2)《论法的精神》最初译名为《法意》。
&& (3)日期的书写方式不可能采用公元格式,1898年时只可能用帝王纪年。
&& (4)当时的新华书店不存在,且图片上的“新华书店”系由毛泽东题写。
&& (5)1898年10月,正值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著作已不可能作为推荐书目出现于书店。
说明:五个依据中任选三个即可获得满分,此外,如果还有另人信服的理由(如印刷体、直排从右向左书写之类)亦可得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 图1&&&&&&&&&&&&&&&&&&&&&&&&&&&&&& 图2
比较上述两幅有关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片,从图1、图2的变化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加以说明。
每小题4分,共48分)
6.信息一: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3分)
&&& 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随着长征的胜利,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3分)
信息二:中共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3分)
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信息三:中共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由工农民主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
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瑞金作为“红色中华”的首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领导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抗战的总后方,其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学生答到军队的变化也可:中国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但只能按两个信息给予评分。)
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间题。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 【材料一】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 【材料二】读图
&&&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
&& 【材料三】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 (1)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与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5分)
7、参考答案:
(1)背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②人文精神不断发展。③科学家对自然世界提出了新的认识。
④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和自由。⑤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美建立。(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关系:因果关系(1分)
&&& (2)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1 分)
&&&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2分。答其他事例同样给分)
&&& (4)转移:以中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转到以英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 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同样给分)
8、观察、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与雅典学院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几。”
&&&&&&&&&&&&&&&&&&&&&& &&&&&&&&&&&&&&&&&&&&&&&&&&&&&&&&&&&&&&&——余秋雨
《雅典学院》&&&&&&&&&&&&&&&&&&&&&&&&&&&&&&&&&& 《稷下学宫》
综合图文材料信息提炼主题,结合两幅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说明图片中学习机制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8、参考答案提示:
主题:学术发展,思想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方(3分)(意思符合者可得分)
社会历史背景:旧的社会权力结构逐渐松动,新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雅典民主政治;中国诸侯七雄等);思想界挣脱蒙昧束缚、权力的压抑;用理性自由地重新思考自然、社会、自身。(3分)(意思符合者可得分)
特点: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学派林立;开放,言论自由;多元思想交流辩论;思想独立;人格平等;尊重学术等(3分)(任答两者,或意思符合者可得分)
功能:既是智库,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推动了智慧型学者的涌现;在思想的对抗或平衡,为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多元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3分)(任答两者,或言之有理可得分)
9.(12分)阅读右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者的联系。(10分)(要求: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9.(12分)
信息:图一反映的是成立于1945年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图二反映的是提出于1947年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2分)
评析:①从背景上看,二者都产生于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2分)
②从目的上看,成立初期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一样,都是为了帮助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都由美国主导,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4分)
③从影响上看,二者对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和冷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霸权和支配地位。(4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10、 提取信息:
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 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概括综合: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11、材料: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 构& 职& 能
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阅读材料,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10分)
11、阶段和理由:
第一阶段:1901年以前,有一定的负责外交的机构,但没有专门化。(2分)
第二阶段:1901年后,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分)
历史因素:列强侵华的需要;(2分)清朝维护统治的需要:(2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要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史学界有下列三种代表性看法。
&&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l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 (二)1 9世纪说。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世界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两个上限之间,有一个“时间差”。
&&& 欧洲近代史开始于l 500年左右,世界近代史则开始于1 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
&&& (三)1500年说: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l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你同意材料中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3、答案:
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英国最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这些制度为后世许多国家所效仿;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人类由农业文明进人工业文明;自资产阶级革命到近代末期,英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了。
&&&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确立了全球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相继进行或完成,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大多数亚、非、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人类联系更加密切。
&&& 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相对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文艺复兴,封建教会势力受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代科学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成果斐然。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l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l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 材料二& 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l787年宪法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l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2分)
关于美国l787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中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卞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10分,言之有理即可)
1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l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分)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l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但亨廷顿的“恢复它在l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10分,言之有理即可)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6、答案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入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2分)
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蹶而复振,巍然屹立。
②中国化史实: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人中国,最终都会被中华文化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制,汉文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早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欧诸国就最早开始迈向了现代世界,形成了现代性,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这种现代性的动力和内容是什么,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形成了体现在创设新制度等各个层面的现代性。而凭借这种现代性,他们占据了世界体系的中心,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向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扩展。
&&& 当西欧形成其现代性时,我们看到,这种现代性的形成既是动态的,又是扩展的。也就是说,现代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具有其扩展性,它不会也不可能仅仅限于一国之内,它必将走向全球。……让我们来探讨那时的中国,十八世纪的清朝,当西方已在关注中国之时,而中国人却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对西欧的现代性嗤之以鼻。我们从当时知识精英们的言论中便可知晓。博学的全祖望说:“五洲之说颇荒诞……渊源尽无出邹衍。”乾嘉学派大师俞正燮断言:“洋人巧器,亦呼为鬼工,而罗刹安之,其自信知识在脑不在心。盖为人穷工极巧,可见心窃不开,在彼国为常,在中国则为怪也。”
&&& ——摘编自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十七、十八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评材料中关于现代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l7、l8世纪,西欧诸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现代性。其内容包括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其史实有牛顿力学的形成、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作者对现代性的论述是正确的,合乎历史发展的实际。现代性是动态扩展的,必将走向全球。西欧开启现代化大门的时候,中国对其一无所知,甚至斥之为奇技淫巧,闭关锁国,丧失了融人现代化进程的机会,以致造成l9世纪后半期落后挨打的局面。
作者对现代化的动态性以及中国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反应的评述也是合乎实际的,发人深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12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历来,人们对他评价不一。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趋于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结果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评材料中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①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侧重从镇压农民起义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分析);②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侧重从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内容和结果分析);③认为李鸿章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侧重从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的目的方面阐述)。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史,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l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而佛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12分)
&&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提示:本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
&& &观点一:“欧洲创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从地理大发现、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经济侵略方式、殖民扩张手段、科技进步等方面加以论述。
&& &观点二:“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欧洲,推动了全球化”。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国际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的推动、东两方的对比等方面加以归纳。
20.(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欧洲的百年史,前50年不断听到炮火隆隆,后50年传来的是走向联合发展的脚步声。战争与和平在这个世纪里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 随后等待欧洲人的是漫长的冷战和苦涩的分裂。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开始了长达近40年的冷战对峙。欧洲成为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前沿阵地。此时的欧洲几乎被战火夷为一片废墟,各国国力极端衰弱。……几十年的战与和、兴与衰终于使欧洲人痛定思痛:战争是毒药,通过战争谋求强大只能是饮鸩止渴;和平是甘露,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欧洲统一的梦想。……“欧洲统一之梦”虽然美好,但要把它变为现实的确困难重重……
&& &&&&&&&&&&&&——摘编自人民网《欧洲:50年战争伤痛50年走向联合》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欧洲联合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欧洲联合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符合欧洲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些因素很多,比如二战后,欧洲各国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欧洲的联合,整合各国的资源能源优势,在共赢中得到发展进步;欧洲各国的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和平和联合才能共同发展,才能远离战争的创伤等。(8分)战则两伤,合则两利,只有和平才能共赢;但欧洲的联合之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4分,言之成理即可)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有学者提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而且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但也有学者指出:“其一,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以中共为敌,排除了中共在美苏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其二,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其三,世界上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新中国叉没有重大的筹码,这其间没有中间道路可言。”
& &&试评材料中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
&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沦结合。)
同意第一种观点:“一边倒”战略使中国过分倚重苏联,从而受制于苏联;中国照搬苏联模式,影响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闭关和半闭关状态.从结果看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中断了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往来,使美国等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封锁政策,影响了中同外交向纵深发展;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了解很少,一切以意识形态划线,四面出击。在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使国家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形成_『与世界发展的巨大反差。(1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一边倒”战略是新中国别无其他选择的明智选择。它为新中国赢得了主动地位和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为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作用;奠定了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2分)
答案3:两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合理性。,综合答案1和答案2进行回答。(1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观点一:中国学者刘绪贻指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的产物……是和美国早期的立国理想——一种“历史悠久的、没有受到官僚主义污染的、由自我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大体无政府的社会”相违背的。
& &&观点二: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指出,他(指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2、答案l:
支持观点一。“新政”顺应了民众的要求,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代替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对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确定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理念。(6分)“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为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影响深远。(6分)
支持观点二。“新政”并没有根本上挽救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停滞”,其实二战才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机遇; (6分)“新政”中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成为 “滞胀”、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这一做法很快被抛弃。 (6分)
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是片面的。可根据以上论述综合分析。 (12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 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 佛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23、答案:& (评分说明:见下列要素与要点,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欧洲创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 ①l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 ②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西方发达而东方落后。
& ③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使经济一体化加强,同时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 ④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欧洲,推动了全球化”:
& ①世界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及各地联系的加强,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 &②东方的落后,促进西方的殖民扩张。
&& &③美国、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 &④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 &⑤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24.(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对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认识l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有似发生在欧洲l8世纪的“启蒙运动”。
&&&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不同,l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l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镇压,反对封建专制礼教的浪潮被打断了。
&& &&&&&&&&&&&&&&&&&&——摘引自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 评价材料中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l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
& &&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的“启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它既没有对传统社会进行理性的批判,又没能提出一套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它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能推动社会变革,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12分)
&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的背景下产生的,都具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尽管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没能产生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但也同样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12分)
25.(12分)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异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羿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羿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 &&材料二& 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界之后大约50年 (1103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 &&材料三& 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异'-3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羿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 &&材料四& 韩国学者徐有榘(ju)()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与(起源)也……或用铜造——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 1年第9期
&& &你是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集中;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12分)
25、要点提示:
中韩活字印刷术之争实际反映的是当今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对待优秀文化遗产的一种态度。在这里,需要理性看待各种争执,反对狭隘、极端的爱国主义。(2分)
& &&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2分)从历史证据的角度看,目前已有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多重证据互
相印证中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2分)从逻辑的角度看,韩国学者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并不是承认韩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金属活字只不过是对泥活字材料的延伸。(2分)从反思的角度看,屡次发生类似事件,我国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对印刷术等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重视程度都应该大大加强。(2分)从历史启示的角度看,已有定论的历史结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迷信教科书,奉教科书为“圣旨”,在历史研究中,“孤证不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更应引起重视。(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观点一&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如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条件,因而发展缓慢。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制度成套地移植过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不是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后,直接从外国引进机器创办起来的……
&&& 观点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从西方移植来的,中国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的延续继承关系。有人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萌芽并无继承关系,但这种“中断论”实无确切根据。
评价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厂制,最先都是从外国引进的,这些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国经济及生产力的发展基础。(12分)
观点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鸦片战争发生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中断,有一部分资本主义工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作用与“欧风美雨”相比,虽然微乎其微,但也不容忽视。如中国近代第一家外资工厂,即1845年广州的柯拜船坞,就是在收购原有的中国手工船厂的基础上建立的;又如第一家近代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来也是一家手工工场。(1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康有为一生的文化学术活动,可谓波澜壮阔,恣意汪洋,但其主体或主干是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看,康有为对儒学的近代阐释如同双刃利剑,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而言,都带来了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特别是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援西学入儒学,化合中西文化所形成的新儒学思想如春风化雨,起到了涤除旧弊、维新气象的效果;借助于孔子及儒学的权威,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以新学代旧学,宣传近代民主,昭蒙启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交释,有利于缓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不足是,他把异质的西学汇入儒学,存有牵强附会之处,影响了其可信度。
&& &&&&&&&&&&&&&&&&&&&&&&&&&&&&&&&&&&&&&&&&——张昭军《康有为与儒学的近代转换》
&&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 &&&&&&&&&&&&&&&&&&&&&&&&&&&&&&&&&&&&&&&&&&&&&&&&&&&&&&&&&&&——《独秀文存》
&&& 1954年9月,毛泽东说:“郭沫若曾经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对孔夫子,自董仲舒以来就说不得了,‘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看法。(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或对材料中几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答案&&& 参考观点:
&&& 康有为的观点:借助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利于减小变法的阻力。
&&& 陈独秀的观点: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任何活动。他的目标是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西方国家为模板的国家,所以他也就不得不全面地反对儒家传统。
&&& 毛泽东的观点:既有对孔子思想糟粕的批判,也有对孔子思想精华的继承。古为今用,剔除其糟粕,留取其精华。
28、(12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l942年交接的冬季,他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1分)试评价这一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2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2分)
(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1分)
&&&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2分)
& &&(2)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 (3分)
&&& 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任答两点即可)
& &&(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2分)
&&& 重要事件: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2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l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 &&&&&&&&&&&&&&&&&&&&&&&&&&&&&&&&&&&&&&&&&&&&&&&&&&&&——《大国崛起》解说词
&&&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秩序。
&&& 材料三 &一般而言,所谓全球化大体上反映在下述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有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化始于1492年的哥伦布大航海,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简而言之,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全面扩张并趋于主导的历史进程。
&&& 第二个层面是指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这一层面的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的全球化,体现在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由于生产的全球化最终决定了金融和科技的全球化,所以可以说。所谓的全球化也就是生产的全球化。
&&& 第三个层面是全球性问题的兴起。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线,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
&& &&&&&&&&&&&&&——摘编自樊勇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
&&&(1)材料一中的“重要分水岭”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为什么?(4分)
& &(3)评材料三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4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新航路的开辟。(1分)
& &&&影响: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 &&&(2)不能实现。(1分)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带来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彻底避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3分)
& &&&(3)第一层面: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将世界各地逐步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产生、确立、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第二层面: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并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层面: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但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4分)
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自由主义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大萧条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过错,是缺少秩序来保证自由市场的缺陷,是“野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不足,所以,通过完善的法制来建立市场秩序就足以解决。国家为市场立法和执法,这就是国家的新作用。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
&&& 材料二 &凯恩斯主义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兴办公共工程、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关注弱势群体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新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既考虑长期,又考虑短期;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视结构性政策在长期的效果。
&&& 材料三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前景迄今仍然处于不明朗状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提高货币供应,间接增印钞票),当前包括希腊债务在内的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等,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世界各国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解决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不同。(4分)
&(2)为了摆脱当今世界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发展,提振人们信心,应该采用上述材料的哪种思想,说明理由。(8分)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各国着力于各自寻求自己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则是寻求全球合作。(4分)
&& &(2)当今世界各国应根据国情,适度运用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以缓解危机,稳定社会秩序,但不能损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从长远看,应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国家提供平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人才、资源、资本等的优化配置,以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4分)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l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作出了贡献。但是,l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 &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欧洲的先进文明。(12分)
近代欧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但是,近代欧洲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殖民侵略、掠夺的基础上,破坏了其他文明的完整性。(从两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2分)
32、?幸福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中西方思想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幸福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心理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非常重视对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等幸福观的探讨。孟子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认为“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利。其中?“多子多福”和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的幸福观与中国儒家的幸福观更为接近?他们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
&材料二 &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强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4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2分)这些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5分)&
32.【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4分) &
(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1分)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分) 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1分)
(3)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人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3分) 西方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
33.(27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2)材料二中出现大量带“洋”字的词语,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一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2分)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6分)
33、参考答案.
(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
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4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
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4分)(2)出现带“洋”字的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3分)后来“洋”字消失的主要原因: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6分)(2)指人民公社体制。(2分)&& 举例:如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2分)&& 促进:农民的自发改革得到中央的肯定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成功又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6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事件或条约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年)》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4分)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2分)
主要影响: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4分)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4分)
35、(12分)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包括供应条约口岸工厂的经济作物,这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首先在条约口岸直接感受到的世界市场上银价或中国农业输出品行情的波动,有时候能波及农村。但总的说来,直到1949年,农民地区和条约口岸经济依旧只有很松散的联系。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四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对工业化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5分)
(4)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5分)
(1)影响:铁器和牛耕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促进了分封制崩溃,封建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分)
(2)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村与通商口岸经济联系松散。(2分)
(3)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1分)
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2分)(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2分)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家的征服,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1分)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1分)
(4)影响:一是巨大的灾难: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深渊。(1分)
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分)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的实践、维新变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任何两点2分)
3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自16世紀起,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
&&&&&&&&&&&&&&&&& 一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下令闭关锁国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穩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敗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 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政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机制的主要变化。(3分)
(2) 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5分)
(1)16、17世纪盛行重商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信条;经济大危机发生后加强国家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3分)
(2)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1分)
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中国开始了自身痛苦的近代化历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3分)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世界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2分)
建立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等。(任答3点得3分)
37.(12分)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全球化的起点,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碰撞冲突、相互影响渗透乃至交融互动的历史大幕由此在人类共同发展的大舞台上拉开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历程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扬开始出现。&
② &&&&&&&&&&&&&&&&&&&&&&&&&&&&&&&&&&&&&&&&&&&&&&&&&&&&&&&&&&&&&&。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仝球,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珠化的方向发展。
⑤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 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和政治科学罗西瑙教授认为从工业主义向后工业主义秩序的转变正在改变全球人类的状况。因此他证明人类已经脱离国际政治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民族国家占据着世界舞台——而后国家政治学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时代民族国家必须于国际组织,跨国合作和跨国运动共享世界舞台。国家因此不再是世界事务的主要单元。
(1)请按材料一所提供的例式,补充完整经济全球化的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期,在被动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甘地与孙中山所作出的回应有什么不同?(4分)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哪些史实可以
用于证明于这一论述?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4分)
(1)19世纪中,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国家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印度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西方工业文明,开创了一条反抗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子专制政体,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未维护共和制度而不懈斗争。(6分)
(2)核心观点:国家不再是世界事务的主要单元。(2分)
史实:欧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加强;跨
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6分)
(3)全球化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国家政治和经济主权的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经济危
机与金融风暴的传导性增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最大得到受益者,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扩大;全球化进程中也使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6分,任答三点即可)。但总的来说,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4分)
3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 “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
&&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关》
&&& 材料二 &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就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材料三 中山装的设计、制作和推广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关于中山装设计的特殊含义,前襟四个口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前襟五个扣子——五权分立。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4分)
(3)材料三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孙中山哪些治国理念?其设计理念又折射出什么历史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4分)
(1)中国明代服饰体现的是儒家文化,重视人的道德规范和修养;(2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体现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性解放和个性发展。(2分)
&&& (2)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 (4分)
&&& (3)治国理念:德治、民主平等、分权与制衡。 (2分)历史现象: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发展。(2分)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盛行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 材料二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在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方面,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3分)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3分)
&&& (2)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
(3)不同文化应相互学习借鉴,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2分)
&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作
湘教QS7-684& 湘ICP备0500897号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悲惨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