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城南联句意深语晦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四溟诗话[明]谢榛撰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四溟诗话[明]谢榛撰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21:08: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溟诗话[明]谢榛撰.TXT
官方公共微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_语文_题库_问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生而其家富贵,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①南方,还言某帅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在众若无能者。尝与观乐,问曰:“何如?”曰:“后当然。”已而果然。铭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②。(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辍耕录》曰:“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涩,人莫能诵。宋王晟刘忱为之注释,赵仁举为之句读,诚可怪也。韩退之作宗师墓志铭曰:‘文从字顺各识职。’盖讥之也。”退之《城南联句》,意深语晦,相去几何?(选自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注】①(告哀)皇帝去世后派使者分别通知各方,叫“告哀”。 ②(躅)足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  绳削:修改B.又出刺绛州&&&&&&&&&&&&&&& 刺:刺史C.降而不能乃剽贼&&&&&&&&&&& 剽贼:抄袭D.赵仁举为之句读&&&&&&&&&&& 句读:断句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C.& D.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韩愈肯定樊绍述的诗文成就的一组是  (  )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②其富若生蓄③海含地负       ④我道盖是也⑤在众若无能者     ⑥既极乃通发绍述A.①②⑥&& &&&&&& &&&&&& B.①③④C.②④⑤&&& &&&&&& &&&&&&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绍述著作种类繁多,数量丰赡,古人都不曾有过。他的诗文成就非凡,登峰造极。B.樊绍述虽生于富贵之家,但长大后没有用过祖上积蓄的一个钱,他的妻子儿女都能安贫乐道。C.樊绍述为官正直,曾奏罢失职的节度使。担任绵州、绛州刺史、谏议大夫时皆有惠政。D.樊绍述为人低调,他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但在别人面前好像什么也不懂,不张扬。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2)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3)退之《城南联句》,意深语晦,相去几何?
(C)2014&问他网&&粤B2-号唐诗选·刘虚白【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 第11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 第11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解(2)(
2014高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训练(附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训练(附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训练(附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训练(附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共6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天一阁藏书记尝叹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必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易得有不易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好也。故曰藏书难。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锔不て渖稀!庇喽酪晕蝗弧9沤袷榧颍豢墒ぜ啤R杂嗨哐灾T街胁厥橹遥ナ姥テ渲病3珈醺缂洌涫槌跎嘟龃庸适槠痰檬嗖慷选庚寅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翻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注】矣!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司马殁后,封闭甚严。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楼,悉发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广者抄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友仲曰诺。荏苒七年,未蹈前言。然余之书目遂为好事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友仲之子左垣乃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节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有删改)【注】〔东壁〕二十八星宿之一,旧说它“主文章”。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诚好之矣      & 诚:确实B.悉发其藏&&&&&&&&&&&&&&& 发:打开C.荏苒七年,未蹈前言&&&&& 蹈:履行D.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 介:介绍1.D (介:凭借,通过。)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藏之久而不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钮石溪世学楼其著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礼不在范氏乎其孰能讥之乎2.D (乎: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A.而:连词。表递进,并且/表修饰,不译。B.也:助词。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停顿。C.者: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引出判断/与前面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藏书久而不散非常难”的一组是 (3分)(  )①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②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③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④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⑤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⑥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3.D (①是说藏书的基本条件,即经济实力。④是说绛云楼藏书丰富。排除含①④的选项。)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的思想展开,逐层深入。B.爱书但无购买能力,有购买能力却不爱书,爱书但不专,这些都是藏书难的原因。C.天一阁藏书当时已有150年,作者曾上天一阁抄录广为流传的书目。D.作者历述其他藏书名楼的遭遇,突出天一阁的可贵,希望范氏善待藏书。4.C (作者在天一阁上抄录的是“流通未广”的书目。)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2分)(2)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4分)(3)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3分)5.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直:通“值”。无以:没有……的办法。易:交换。(2)殆:大概。伯仲: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冀:希望。拣:挑选。(3)幸:希望。等:等同。然:对。〕〖参考译文〗我曾感叹藏书难,藏很久而且不散失,更是难上加难了。藏书不是既爱好书同时又有财力者是不能做到的。杨东里年轻时贫穷不能买书,想得到《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价不过100钱,却没有能力买。他的母亲把养的母鸡卖了才买到。东里特地把这事记在书后。这是真正爱好书了,但对于普通的书籍还没有财力买,更何况其他呢?有财力的人的爱好,大都在犬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若不是完全抛弃对犬马声色、字画、奇器的爱好,那么他对书的爱好也一定不会专一;爱好却不专一,也无从知道书有的容易得到有的不容易得到。不懂装懂的人用几百金买了书坊里的书捆载回来,便自称如有百城之富,这不能叫做爱好。所以说藏书难。归震川说:“书籍藏聚在一起,如同有金宝之气,祥云环绕覆护在它的上面。”我却不这么认为。古今书籍的灾难,不可胜数。拿我看到的来说吧。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的世学楼是著名的。崇祯庚午年间,他的书开始失散,我仅从旧书铺里买到他家流散出的10余部书而已。庚寅年三月,我看望钱牧斋(谦益),住在他的绛云楼下,因而能翻阅他的书籍,凡是我所想读的书没有找不到的。牧斋约我作读书伴侣,闭门三年,我喜出望外,刚想实践约定,而绛云楼却被烧光,藏书被主管文章的天神收回了。由此看来,书籍是造物者很忌妒的,不仅不庇护它,还如此降灾于它。所以说藏之久而不散失,是难上加难了。天一阁的书,是范司马收藏的。从嘉靖至今大体已150年了。司马亡故后,封闭得很严密。癸丑年,我到甬上,范友仲破戒引我上楼,打开全部收藏。我择取那些流传不广的抄成书目,凡是经、史、地方志、类书、书坊中容易得到的和当时人的集子、术数家的书,都不在此列。我没有财力,几乎与东里年轻时差不多,还希望在空暇时拿着笔墨拣卷少书薄的抄写。友仲允诺了。过了7年,没有实践前言。但是我抄的书目却被好事者流传,昆山徐建庵派他的门生誊抄去的不知有多少。友仲的儿子左垣便合并以前没有抄列的重定一份书目,通过我的朋友王文三来请求我作藏书记。韩宣子访问鲁国,在太史处看书,见到了《易象》与《鲁春秋》,说:“周礼全在鲁了!”范氏能世代继承藏书,“礼”不就在范氏了吗?希望不要把它等同于过眼云烟,世代子孙对它都如保护眼睛一样,那么归震川说的有祥云覆护的话,又未必不对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生而其家富贵,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①南方,还言某帅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在众若无能者。尝与观乐,问曰:“何如?”曰:“后当然。”已而果然。铭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②。(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辍耕录》曰:“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涩,人莫能诵。宋王晟刘忱为之注释,赵仁举为之句读,诚可怪也。韩退之作宗师墓志铭曰:‘文从字顺各识职。’盖讥之也。”退之《城南联句》,意深语晦,相去几何?(选自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注】①〔告哀〕皇帝去世后派使者分别通知各方,叫“告哀”。 ②〔躅〕足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  绳削:修改B.又出刺绛州&&&&&&&&&&&&&&& 刺:刺史C.降而不能乃剽贼&&&&&&&&&&& 剽贼:抄袭D.赵仁举为之句读&&&&&&&&&&& 句读:断句1.B (刺:带有宾语“绛州”,用作动词,担任刺史。)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葬,愈将铭之顾且笑曰     B.从其家求书又何其难也C.以此出为绵州刺史遂病以卒& D.于我有德惟古于词必己出2.D (于: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对。A.且:副词,将要/连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并且。B.其:代词,他的/助词,与副词“何”连用,意为“多么”。C.以:介词,因为/连词,表顺承。)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韩愈肯定樊绍述的诗文成就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②其富若生蓄③海含地负       ④我道盖是也⑤在众若无能者     ⑥既极乃通发绍述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3.A (④是樊绍述告诫家人要安贫乐道,⑤是说樊绍述为人低调,排除含④⑤的选项。文章的第一段与“铭”文的后三句是称颂樊绍述的诗文成就。)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绍述著作种类繁多,数量丰赡,古人都不曾有过。他的诗文成就非凡,登峰造极。B.樊绍述虽生于富贵之家,但长大后没有用过祖上积蓄的一个钱,他的妻子儿女都能安贫乐道。C.樊绍述为官正直,曾奏罢失职的节度使。担任绵州、绛州刺史、谏议大夫时皆有惠政。D.樊绍述为人低调,他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但在别人面前好像什么也不懂,不张扬。4.C (谏议大夫的任命将要颁下时,樊绍述病死。)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3分)(2)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3分)(3)退之《城南联句》,意深语晦,相去几何?(3分)5.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于:介词,在。斯:这。可谓:可以说。极:极致。(2)公:公然。相袭:因袭。一律:千篇一律。(3)深:深奥。去:距离。几何:多少。〕〖参考译文〗樊绍述去世后,将要安葬,我准备给他写墓志铭,从他家里索取他的著作。索得专著名为《魁纪公》的有30卷,名为《樊子》的又有30卷,《春秋集传》15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共291篇,道路所遇到的以及器物、门里的杂铭220篇,赋10篇,诗719首。我说:多极了!古人从不曾有过。然而必定做到要出于自己的创造,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又何等不容易。必定做到合乎仁义,使内容充实得好似在增殖积聚,天下万物都一应俱全,像大海一样包含深广,像大地一样负载无限,看起来纵横奔放,不受约束,实际上不用修饰而自然合拍。唉!绍述在这方面可以说已做到了登峰造极。绍述出生时家庭就很富贵,可长大后没有用过祖上积蓄的一个钱。妻子、孩子向他诉说钱不够花,他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笑着说:“我的生活主张本来就是这样啊。”他们都应声说:“是。”不再有所不满。他任金部郎中时曾被派到南方去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回来报告某节度使失职,使此人罢官,他因此出任绵州刺史。过了一年,被征召任左司郎中,又出任绛州刺史。绵、绛二州的百姓到现在还都说“樊刺史对我们有恩德”。被征召任谏议大夫时,诏令将下,绍述就生病去世,享年若干岁。绍述名宗师。父名泽,曾做襄阳、江陵的节度使,官做到右仆射,去世后追赠某官。祖父是某官,名泳。从祖父到绍述三代,都通过军谋堪将帅策考试以高名次及第而被擢用。绍述无所不学,对文章对音乐有天赋的才能,而在众人面前好像什么也不懂。曾和他一起观赏奏乐,问他道:“怎么样?”他回答道:“下面该是怎样怎样。”等一会儿果真如此。铭曰:古时候对于文词必须由自己创制,以后不能自己创制就只好剽窃。后起的都照着前人公然因袭,从汉代到现在都千篇一律。寂寞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没有人觉醒,神逝去了圣隐伏了道已断绝。事情到了顶点绍述使之转变,做到文从字顺安排得十分妥帖。有要学习的该跟上他的足迹。
《辍耕录》上说:“樊宗师的《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崛晦涩,没有人能够诵读。宋代王晟、刘忱为它注解,赵仁举为它断句,确实奇怪啊。韩愈写作樊宗师的墓志铭说:‘文从字顺安排得十分妥帖。’大概是讥讽他吧。”韩愈的《城南联句》,文意深奥语言晦涩,跟樊宗师的《绛守居园池记》差别有多少呢?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野史①不可信野史杂说,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类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而士大夫颇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魏泰《东轩录》云:“真宗次澶渊,语寇莱公曰:‘虏骑未退,何人可守天雄军?’公言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杯’,且曰:‘参政勉之,回日即为同列也。’王驰骑入魏,越十一日虏退,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②。或云王公数进疑词于上前,故莱公因事出之。”予案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时莱公为次相,钦若为参政,闰九月,钦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罢政。三年,莱公罢相,钦若复知枢密院,至天禧始拜相,距景德凡十四年。其二事者,沈括《笔谈》云:“向文简③拜右仆射,真宗谓学士李昌武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敏中应甚喜。’昌武退朝,往候之,门阑悄然。明日再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④。’”沈括自注云:“向公拜仆射,年月未曾考于国史,因见中书记,是天禧元年八月,而是年二月王钦若亦加仆射。”予案真宗朝自文简之前拜仆射者六人:吕端、李沆、王旦皆自宰相转,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张齐贤以故相拜,王钦若自枢密使转。及文简转右仆射,与钦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⑤,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昌武者,宗谔也。其三事者,沈括《笔谈》又云:“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礼成,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直数百万,上欲以足其数。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某自有小私带可服,候还京别赐可也。’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近侍速易之,遂得尚衣御带。”予案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四年幸河中,丁晋公皆为行在三司使,未登政府。七年幸亳州,丁晋公始以参知政事从。时辅臣六人,王旦、向敏中为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皆在丁晋公上,丁晋公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即不与此说合。且既为玉带,而又名“比玉”,尤可笑。魏泰无足论,沈括不应尔也。(选自南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卷四》,有改动)【注】①〔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史书相对而言。 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③〔向文简〕即向敏中,文简是其谥号。 ④〔大耐官职〕指有气度,宠辱不动于心。 ⑤〔降制〕颁布制书。皇帝颁布的赦令、任命宰相等的文书,称为“制书”。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类多失实     类:大抵B.参政勉之&&&&&&&&&&& 勉:努力C.往候之&&&&&&&&&&&&& 候:看望D.候还京别赐可也&&&&& 别:不要1.D (别:另外。明代以前没有“另”字,“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士大夫颇信之而位在七人之下     B.故莱公因事出之因见中书记C.乃景德元年九月乃谕有司& D.其二事者昌武者,宗谔也2.A (而:连词,表转折,但。B.因:介词,趁着、顺着/连词,表原因,因为。C.乃:动词,是/副词,表顺承,于是,就。D.者:助词。用在句末,表停顿/“……者……也”结构,表判断。)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野史不足信”的一组是 (3分)(  )①越十一日虏退②距景德凡十四年③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 ④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⑤诏赐辅臣玉带⑥丁晋公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3.D (①作者未对“越十一日虏退”的事实置疑,⑤作者质疑的是辅臣的数量与位次。排除含有①⑤的选项。②说明王钦若拜相是在景德元年的澶渊之役之后14年,并非在澶渊之役中;③说明向文简并非真宗朝的首任仆射;④是向文简任仆射时,李昌武已无法“往候之”;⑥说明丁晋公并非在辅臣中排列最末位:这些项都说明“野史不可信”。)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列举真宗时的三个事例,说明宋代的野史、杂说由于多出于传闻,加上喜欢多事的人加以文饰,难免有失实之处。B.魏泰撰《东轩笔录》记载,澶渊之役中,寇莱公因王钦若多次在皇上跟前进疑词,就建议真宗让王钦若镇守天雄军。C.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向文简被授予宋真宗即位以来的首个仆射之职,但是,并没有表现出真宗想象中的高兴。D.《梦溪笔谈》里称,丁晋公跟随真宗巡幸,接受赏赐时礼让其他七位辅臣,意外得到价值几百万的“比玉”的赏赐。4.D (“礼让”错误,《梦溪笔谈》说丁晋公位在七人之下,接受赏赐应在七人之后;“意外”错误,《梦溪笔谈》说“比玉”是丁晋公花心思才得到的。)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3分)(2)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近侍速易之,遂得尚衣御带。(4分)(3)魏泰无足论,沈括不应尔也。(2分)5.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省略主语“寇莱公”,补齐。谕:告诉。谕以上意:介词结构后置,即“以上意谕”。俾:使。授敕俾行:省略句,即“授(之)敕俾(之)行”。(2)既:已经。顾:环视。易:替换。(3)足:值得。尔:这样。〕〖参考译文〗野史和杂说,有很多得之于传闻,加上喜欢多事的人加以文饰,所以大多不符合事实,即使老前辈也不能避免,但士大夫却对它们颇为相信。这里姑且列举真宗朝的三件事情如下。魏泰撰《东轩录》说:“真宗驻留在澶渊,对寇莱公说:‘虏骑还没有退走,谁可以镇守天雄军呢?’寇莱公说参知政事王钦若可以。(寇莱公)退朝后立即召王钦若到行府来,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他,授给他任命的诏书叫他去上任。王钦若来不及说话,寇莱公马上斟大杯酒请王钦若喝下,称之为‘上马杯’,并且说:‘参政尽力去做,到回来的时候就成为同僚了。’王钦若疾驶进了魏州。过了11天,虏人撤退了,朝廷召王钦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人说“王公多次在皇上跟前进疑词,所以寇莱公趁着机会把他弄出去。”我考查澶渊之役,是在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这时候寇莱公做次相,王钦若做参知政事。闰九月,王钦若出判天雄军,景德二年四月罢参知政事职。景德三年寇莱公罢宰相职,王钦若又任知枢密院事。到天禧元年(1017年)才拜相,距离景德初年有14年。第二件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说:“向文简拜右仆射,真宗对翰林学士李昌武说:‘朕从即位以来,没有任命过仆射,向敏中应该很高兴。’李昌武退朝,往向文简家探望,门口静悄悄的。第二天李昌武再奏对,皇上笑着说道:‘向敏中对官位的升降宠辱不惊。’”沈括自己作注说:“向公拜仆射的年月,我还没有考查过国史,因为看到中书所记是在天禧元年八月,而这一年二月王钦若也加授仆射。”我考查真宗朝在向文简以前拜仆射的已有六人:吕端、李沆、王旦都是自宰相转任的,陈尧叟是停止了枢密使的职务而后任命的,张齐贤是以前宰相身份任命的,王钦若是由枢密使升转的。等到向文简升转右仆射,与王钦若加授左仆射是同一天下达制书,这时候李昌武已死去4年了。昌武就是李宗谔。第三件事,沈括的《梦溪笔谈》又说:“当时丁晋公跟随真宗巡幸,礼成,皇上下诏赐给辅臣玉带。当时辅臣共八人,而巡行所到之地的祗候库里只有七条玉带。另外,尚衣库有一条带子叫做‘比玉’,价值达几百万。皇上想拿来凑够数。丁晋公心里想要这条玉带,而官位却在其他七人之下,估计一定轮不到自己,便吩咐管事的说:‘我自己有小私带可以使用,等回京城以后另外赏赐好了。’已经赐给了其他七人玉带,但是丁晋公自己的带子只有手指那样宽,皇上回头叫内侍快点给他换一条,于是获得了尚衣库的那条御带。”我考查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巡幸西京,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巡幸泰山,四年巡幸河中,丁晋公都在担任行在三司使,还没有登上“辅臣”的官位。七年巡幸亳州,丁晋公才以参知政事随从。这时辅臣共六人,王旦、向敏中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是枢密使,都在丁晋公之上,丁晋公以下还有枢密副使马知节,这就与上面的说法不符合。并且既然叫做玉带,而又叫“比玉”,尤其可笑。魏泰记叙史实出现讹误固然不值得谈论,沈括却不该也这样啊。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晦暗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