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具所有钱枚的价值如何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袁枚集外文《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二跋考――兼订正其两次湖楼诗会时间的误记王英志内容提要 袁枚于嘉庆元年为《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所题二跋系集外文,提供了两次女弟子杭州湖楼诗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会女弟子的姓名与概况,从中可见清代中叶女子为诗风气之一般,自有其价值。但由于二图不是完全写实,于与会者或有意增减,或无意健忘,而且把两次诗会的时间记错,与其著作记述矛盾,使后人读图产生困惑,有一定误导作用。本文对二跋进行了考辨与考释。关键词 袁枚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
后跋&&&&自拙编《袁枚全集》①出版后,陆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这对于不断丰富、完善清代乾嘉诗坛盟主袁枚之著作无疑很有价值,但总的看来,数量较少。&&&&笔者以前因各种原因,对搜集袁枚集外诗文未加用心,近年则开始注意搜集,颇有收获。其中有些诗文不是在他人的诗文集中,而是在袁枚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发现。这方面以前人们不太注意,其实大可挖掘,因为袁枚留存的书法作品还是比较多的。袁枚虽然不是著名书法家,他对自己的书法也评价不高,如其与西崖书中所云:“枚幼而失学,到老握笔,如书生骑马,意态全非,自分此事终身作门外汉矣。”但又曾云:“余幼不习书,每有著作请人代笔,海内所知也。不料年登大堂,眼昏手战而索亲笔者如云。”(手迹)可见由于其在乾嘉诗坛的盟主地位与“山中宰相”的人脉,请他挥毫题诗作文者甚多,部分笔墨后来并未收入其诗文集,这就给后人留下辑佚的余地。&&&&下面所选袁枚的《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二跋手迹,原字体为袁枚擅长的楷书。笔者对其进行了校点,并作考辨与考释。&&&&前跋&&&&乾隆壬子三月,余寓西湖宝石山庄,一时吴会女弟子,各以诗来受业。旋属尤、汪二君为写图布景,而余为志姓名于后,以当陶贞白“真灵位业”之图。其在柳下姊妹偕行者,湖楼主人孙令宜臬使之二女云凤、云鹤也。正坐抚琴者,乙卯经魁孙原湘之妻席佩兰也。其旁侧坐者,相国徐文穆公之女孙裕馨也。手折兰者,皖江巡抚汪又新之女缵祖也。执笔题芭蕉者,汪秋御明经之女也。稚女倚其肩而立者,吴江李宁人臬使之外孙女严蕊珠也。凭几拈毫若有所思者,松江廖古檀明府之女云锦也。把卷对坐者,太仓孝子金瑚之室张玉珍也。隅坐于几旁者,虞山屈宛仙也。倚竹而立者,蒋少司农戟门公之女孙心宝也。执团扇者,姓金名逸,字纤纤,吴下陈竹士秀才之妻也。持钓竿而山遮其身者,京江鲍雅堂之妹,名之蕙、字芷香,张可斋诗人之室也。十三人外,侍老人侧而携其儿者,吾家侄妇戴兰英也,儿名恩官。诸人各有诗集,现付梓人。&&&&嘉庆元年二月花朝日,随园老人书,时年八十有一。&&&&后跋&&&&乙卯春,余再到湖楼,重修诗会,不料徐、金二女都已仙去,为凄然者久之。幸问字者又来三人,前次画图不能羼入,乃托老友崔君,为补小幅于后,皆就其家写真而得。其手折桃花者,刘霞裳秀才之室曹次卿也。其飘带佩兰而立者,句曲女史骆绮兰也。披红b而与之言者,福建方伯_沙先生之季女钱林也。皆工吟咏。绮兰有《听秋轩诗集》行世,余为之序。&&&&清明前三日,袁枚再书。&&&&《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长卷,作于乾隆末期。原作未见,今见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神州国光社版长卷,署“清娄东尤诏写照、海阳汪恭制图”。尤诏,清乾隆、嘉庆间人,字伯宣,号柏轩,吴中著名画家,原籍娄东(今江苏太仓,属苏州)。汪恭,清乾、嘉间人,字恭寿,号竹坪,安徽休宁海阳镇人,侨寓毗陵(今江苏常州),尝居吴门(今江苏苏州),书画家。袁枚与女弟子首次湖楼诗会后乃请尤、汪合写《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补小幅者崔君未详。此图系王文治题签,题后有小字“随园前辈命题首,后学王文治”。王文治(),号梦楼,字禹卿,江苏丹徒(今镇江)人。著名书法家与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后又任云南姚安知府,罢归,遂绝意仕途。与袁枚交谊深厚,参加了第二次随园女弟子杭州湖楼诗会。图后有袁枚亲笔书写的前后二跋,还附录清嘉庆至咸丰年间的文人题咏。袁枚二跋为清人陈康祺随笔《郎潜纪闻二笔》卷二所录,题名为《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有中华书局1984年版校点本。以袁枚手迹与校点本《郎潜纪闻二笔》所录对校,后跋两者完全相同,前跋则后者有错误或异文:“吴会女弟子”误为“吴会之弟子”,“尤、汪二君”误为“尤、江二君”;“真灵位业之图”少“位业”二字,“各有诗集”少“集”字,“花朝日”少“日”字。应以袁枚手迹为准。&&&&但袁枚写于去世前一年即嘉庆元年(1796)的二跋手迹所回忆两次湖楼诗会的时间却值得怀疑,因为其与袁枚及有关女弟子诗文中所记载的时间大相径庭:&&&&《随园诗话补遗》②卷一:“庚戌春,扫墓杭州,女弟子孙碧梧邀女士十三人,大会于湖楼,各以书画为贽。余设二席以待之。”&&&&袁枚庚戌年作《庚戌春暮寓西湖孙氏宝石山庄临行赋诗纪事》十二首其十一:“红妆也爱鲁灵光,问字争来宝石庄。压倒三千桃李树,星娥月姊在门墙。(女公子张秉彝、徐裕馨、汪等十三人以诗受业,大会于湖楼。)”③&&&&孙云凤《湖楼送别序》:“吾随园夫子……庚戌四月十三日,因停扫墓之车,遂启传经之帐。凤等抠衣负笈,问字登堂。一束之礼未修,万顷之波在望。畅幽情于觞咏,雅会耆英;作后学之津梁,不遗闺阁。持符招客,女弟子代使者之劳;置酒歌风,武夷君作幔亭之会……”④&&&&《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壬子春,余在西湖……招女弟子七人作诗会。”&&&&袁枚壬子年作《到杭州》二首其二:“……感旧空吟潘岳赋,传经又画伏生图。宋家姊妹多才思,争把新诗质老夫。(谓碧梧姊妹。)”⑤&&&&孙云凤《随园先生再游天台归,招集湖楼送别,分得“归”字》:“先生矍铄世应稀,又向湖楼设讲帏。乡井几回扶杖到,天台两度看山归。羲之虚席推前辈,(王梦楼年伯,呼先生为前辈。)坡老留船泛夕晖。更指林峦约来岁,桂花风里好抠衣。”⑥&&&&孙云鹤《随园先生再游天台归,招集湖楼送别,分得“临”字》亦有云:“斯楼曾宴集,此日复登临。(庚戌先生来杭,亦以是日宴于此楼。)浮荇涵芳沼,余花缀绿阴。旧游还历历,弟子更森森。(潘、钱两女史新受业。)讲席奇方问,离筵酒又斟。教人歌折柳,看客写来禽。(时梦楼年伯在座作书。)”⑦&&&&袁枚乙卯年作《五月二十一日还山留别苏杭亲友》三首其二:“二老三仙酒一卮,(香岩廉使,云凤、云鹤,玉如王夫人。)全家送别话依依。”⑧&&&&以上资料都足以证明第一次湖楼诗会其实是在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春,当时袁枚回乡扫墓,借此机会招集十余位女弟子举办了湖楼诗会。其与前跋所谓乾隆壬子年的记载完全一致。第二次是在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春,此年袁枚有重游天台之行,回来时经杭州,乃再办湖楼诗会,但女弟子仅七人,有四人为新弟子。与后跋所谓乾隆乙卯年(1795)的记载亦基本相同。而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袁枚虽然到过杭州,但其诗文并无第三次湖楼诗会的记载,女弟子亦无类似记载。此年到杭州袁枚只是与孙令宜全家有过饯别之宴。请业图二跋时间之错,没有其他解释,只能归咎于八十一岁老人的记忆力出了问题,如其所云“师丹之老而善忘也”⑨。袁枚记忆出错在《随园诗话》与诗文集里也时有发生,不足为奇。如《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寄怀前杭州太守明希哲先生》是回忆第二次湖楼诗会之作,其中自注云:“诗会中,相公徐文穆公女孙、钱_沙方伯女孙、臬使二女俱在焉。”后跋明明称第二次诗会“徐(裕馨)、金(逸)二女都已仙去”,考徐裕馨于第一次湖楼诗会翌年(1791)已故;但诗注却又让她死而复生,显然是误记了。&&&&两次湖楼诗会都在袁枚寓居的西湖宝石山庄湖楼。湖楼主人孙令宜为袁枚世交。孙令宜,名孙嘉乐(),字令宜,号香岩。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历任云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当时已退休在杭州。前跋之陶贞白,即陶宏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齐时官至奉朝请,后去官,隐居句曲山,上清经之重要传人,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有“山中宰相”之称。《梁书?处士传》有传。其所著《真灵位业图》,是我国道教最早、最系统的神仙谱系。此处是亦有“山中宰相”之称的袁枚以陶贞白自喻,又以《真灵位业图》喻其《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有抬高请业图身价之意。&&&&据此图前跋所记乾隆庚戌湖楼诗会之十三女弟子,指孙云凤、孙云鹤、席佩兰、徐裕馨、汪缵祖、汪、严蕊珠、廖云锦、张玉珍、屈宛仙、蒋心宝、金逸、鲍之蕙,另附袁枚侄妇戴兰英。乾隆壬子诗会七人:后跋提及新弟子三人,为曹次卿、骆绮兰、钱林,其实还有新弟子潘素心(即上引云鹤诗自注提及的“潘”);另外有云凤、云鹤,上引二人诗可证,还有一位可能是孙令宜之妾王玉如,亦工诗。诸人多为袁枚苏杭地区女弟子的重要成员。但图并非完全写实。如席佩兰、金逸等并未与会而入图,而上引袁枚诗自注提及参加第一次湖楼诗会的张秉彝却被排除,参加第二次湖楼诗会的潘素心也未入图。这里有的是袁枚记忆力差所致,有的则是有意为之。下面对诸女弟子略作考述。&&&&一、第一次湖楼诗会女弟子&&&&湖楼主人之女孙云风、孙云鹤姊妹。孙云凤(),字碧梧,仁和(今杭州)人。嫁诸生程庭懋。云凤自幼聪颖,喜吟咏。乾隆四十四年(1779)袁枚曾作《留别杭州故人》四首,十年后云凤作《和随园夫子〈留别杭州〉》四首⑩,托人转呈袁枚,内有“安得讲筵为弟子,名山随处执吟鞭”之句,欲拜袁枚为师。袁枚对其和诗大加赞赏,乃亲笔回信,一方面谦称:“为他人之师尚且不敢,况为才女之师乎!”一方面又坦然接纳:“然伏生老去,正想传经;刘尹衰颓,与谁共酒?以故莞尔而笑,居之不疑。”(11)可知乾隆五十四年(1789),云凤已投在袁枚门下。云凤颇为之欣然:“我是门墙听讲人,残膏剩馥沾多少?”(12)袁枚有《二闺秀诗》:“扫眉才子少,吾得二贤难。鹫岭孙云凤,虞山席佩兰。”(13)袁枚编《随园女弟子诗选》以席佩兰排第一,孙云凤排第二。皆可见孙云凤在女弟子中仅次于席佩兰的重要地位。云凤有《湖楼送别序》、《〈湖楼请业图〉序》(14),可证其确实与会。原有《湘筠馆诗》,今已难见。云鹤(?-1816),字兰友,一字仙品。嫁县丞金玮。第二次湖楼诗会后所作《随园先生再游天台,招集湖楼,送别分韵得“临”字》诗云:“从学三年久,论交四世深。”(15)可知其于乾隆五十四年与云凤一起拜袁枚为师。“论交四世深”,是指袁枚“年十四与其(按,云凤姊妹)曾祖讳陈典者同赴己酉科试”(16)。袁枚誉孙氏姊妹为“扫眉才子两琼枝”(17)。云鹤才情不让乃姐,但更侧重于填词,有《春草阁》、《房侣松轩》二词集。&&&&席佩兰,字韵芬,一字道华,号浣云,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乾、嘉年间在世。袁枚大弟子孙原湘(乾隆六十年乙卯秋闱第二名)之妻。席佩兰为袁枚第一女弟子,单学傅《海虞诗话》所谓“随园以之冠女弟子”。袁枚“与严蕊珠、金逸、席佩兰为最契,先生(袁枚)称为‘闺中三大知己’”⑨,而对席佩兰更偏爱,乃有“诗冠本朝”(佩兰诗题中语)的过誉之评,故《随园女弟子诗选》排名第一。袁枚曾为席佩兰《长真阁集》题词,《长真阁集》于嘉庆十七年(1812)刊刻时席佩兰作为序言弁首。题词云:“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似此诗才,不独闺阁中罕有其俪也。”评价极高。但袁枚与席佩兰初次相见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已是第二次湖楼诗会之后两年,所以席佩兰不可能参加两届湖楼诗会。但请业图是嘉庆元年(1796)所绘,可以补入。由此可知请业图并非写完全写实。乃是袁枚借题发挥,标榜其吸收闺秀为诗弟子的风气而已。&&&&徐裕馨(),字兰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徐本孙女,庠生程焕妻。《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云:“徐裕馨,相国徐文穆公之孙女也。画法南田,诗吟中、晚。《即景》云:……”有《兰韫诗草》。&&&&汪缵祖,字嗣徽,号蕉雨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嘉年间在世。为曾任安徽、湖北巡抚的汪又新之女,通判汤燧妻。袁枚编《续同人集?闺秀类》(19),录其《湖楼送别简斋先生》诗,也可证其与会。有《蕉雨轩吟稿》。&&&&汪,详情不明,清乾、嘉年间在世。袁枚记云:“汪,字巽为,号顺斋。秋御先生之女也。《春日山居》云:……俱饶有唐音。”其父汪绳祖,字秋御,“性倜傥好客”,“屡次书来,招余游西湖,而中年抱病,遽卒。”(20)袁枚编《续同人集?闺秀类》,录其《简斋夫子别后,蒙寄手书存问寒家姊妹,赋诗奉答》诗,其妹汪t中亦为袁枚女弟子。&&&&严蕊珠,字蕊华,一字宝仙,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清乾、嘉年间在世,卒年仅二十岁。袁枚因其“博雅”而视为“闺中之三大知己”之一。诸生严家绶女。蕊珠母李凤梧的祖父李重华(字玉洲)与袁枚有交往,袁枚曾“住其家”。(21)可见严蕊珠渊源有自。其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廖云锦,字织云,松江(今属上海)人。乾、嘉年间在世。“合肥令廖古檀之女,素以诗画擅长,嫁马氏而寡。”(22)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袁枚编《随园八十寿言》(23),录其《简斋先生八十寿》诗三首,有“传经多少金闺秀,宝幄香帷礼伏生”之句。&&&&张玉珍,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乾、嘉年间在世。《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记:“松江张梦喈之女玉珍有句云……玉珍嫁太仓秀才金瑚,有孝子之称。”袁枚编《随园八十寿言》,录其《简斋先生八十寿》诗二首,有“曾记春风侍绛纱”之句。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屈宛仙,屈秉筠(),字宛仙,常熟(今属江苏)人。清乾、嘉年间在世。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蒋心宝,字宛仪。乾、嘉年间在世。户部侍郎蒋赐(字戟门)孙女,秀才何大庚妻。《随园诗话》卷十三曾记“蒋戟门观察招饮”事。有关记载甚少。&&&&金逸(),字纤纤,一字仙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袁枚弟子陈竹士秀才之妻。以其“领解”,即悟性高,被袁枚视为“闺中之三大知己”之一。袁枚著作涉及金逸处颇多。金逸病故后袁枚为之作《金纤纤女士墓志铭》(24),推其为吴门闺秀之“祭酒”。可见其在女弟子中的地位不一般。按金逸正式向袁枚拜师是在病故前半个月,袁枚《后知己诗?纤纤女子金逸》云:“可惜投地拜,扶起已奄然。不及交一语,半月便登仙。”(25)时在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即第二次湖楼诗会之后两年,与席佩兰相同,庚寅、壬子两次湖楼诗会皆与金、席无关。所以金逸也没有参加诗会。只是金与席一样,在女弟子中的地位太重要了,袁枚不能不写入请业图。金逸有《瘦吟楼诗草》。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鲍之蕙(),字芷香,丹徒(今江苏镇江)人。鲍之钟(字雅堂)郎中之妹,张铉(字舸斋)之妻。张与鲍皆袁枚弟子,能诗工文,为袁枚所欣赏。《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云:“夫妇能诗,古今佳话。近今如张舸斋之与鲍芷香,尤其杰出者也。久载《诗话》中矣。”袁枚还为其《请娱阁合刻诗》作序,云:“《合刻》者,京江张舸斋居士与鲍芷香夫人所作也。一则江夏黄童,天资超越;一则宋家若宪,质性灵明。”(26)对舸斋夫妇极尽赞誉之能事。&&&&戴兰英,字瑶珍,嘉兴(今属浙江)人。乾、嘉年间在世。《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云:“南齐有才女韩兰英,献《中兴赋》者。吾家侄妇戴兰英,名与之同,而才貌双绝,嫁从子□,□赴京兆试,卒于京师。兰英年才二十余,袢绘囊玻唐涔掳⒍鳎剿沼刑铡⑴妨侥钢!笨杉抖源骼加⒉琶捕急冉掀源魉湮床渭邮幔桓皆谕贾小S小堆湟鞑荨贰J胙 端嬖芭茏邮 贰&&&&实际参加诗会而未入图的张秉彝,字性全,杭州人。乾、嘉年间在世。秀才张静山女。张静山与袁枚是总角之交。《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记云:“今年在西湖,静山之女因余系父执,与女弟子孙碧梧姊妹到湖楼相访。谈论之余,方知故一诗人也。”正与上引袁枚庚戌年作《庚戌春暮寓西湖孙氏宝石山庄临行赋诗纪事》十二首其十一自注“女公子张秉彝、徐裕馨、汪申等十三人以诗受业,大会于湖楼”相互发明。但也可见袁枚与张秉彝关系并不密切,张在女弟子中地位不高,所以竟被“漏掉”。&&&&二、第二次湖楼诗会&&&&壬子第二次湖楼诗会仅七人参加。&&&&曹次卿,袁枚弟子刘霞裳之妻,见手抄本袁枚《纪游册》。刘霞裳是袁枚晚年关系最密切的弟子,多次陪伴袁枚出游。袁枚著作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刘霞裳,两人气味亦最相投。但曹次卿在袁枚已刊著作中并未提及,其诗才也未必出众,其能入图当为照顾刘霞裳的面子。&&&&钱林,又作钱琳,字昙如,一字志枚。杭州人。据《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其为福建布政使钱琦(字_沙)幼女,嫁杭州望族振绮堂汪氏诸生汪瑚。钱林之兄名钱枚,为其父以袁枚名字赐之。故钱林之字“志枚”,有以袁枚为志之意。其《随园夫子到舍作别》有“诗盟久作骚坛主,闺阁频添弟子班”(27)之句。诗入《随园女弟子诗选》(仅存目)。&&&&骆绮兰(1756-?),字佩香,号秋亭。句容(今属江苏)人。龚世治妻,早寡。袁枚《题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有“嫁得才人渤海郎,秦嘉何幸逢徐淑。伉俪方谐玉树残,人间佳偶白头难”(28)之句,为之惋惜。孀居后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记曰:“余今岁(按,当指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约女弟子骆绮兰同游西湖,余须看过梅花方出行,而绮兰约女伴先往。及余到湖楼,则已先一日归矣。见壁上题诗,《咏秋灯》云……余爱其清妙,即手录以归。”此记是指第一次杭州湖楼女弟子诗会,原约骆绮兰参加,但骆先归而错过机会。乾隆五十七年(1792)第二次湖楼女弟子诗会骆则参加了。袁枚为骆题诗甚多,《小仓山房诗集》有五题六首,《听秋轩诗集》附录《听秋轩赠言》中有袁枚集外诗七题十七首,共十二题二十三首,是袁枚为女弟子题诗最多者。可见知师生关系之密切非同一般。诗入选《随园女弟子诗选》。骆绮兰《听秋轩诗集》有乾隆六十年(1795)金陵龚氏刻本。袁枚为之作序。序的主旨在于借为骆绮兰诗集作序之机,批评“俗称女子不宜为诗”(29)的腐朽观念,也就是此序所谓“论者动谓诗文非闺阁所宜”的观点。并对骆绮兰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高识远见视大男子裁如婴儿”,表现了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又以古代一武一文之奇女子荀灌娘与韩兰英拟之,可见袁枚对骆赞赏之极。&&&&还有实际参加第二次诗会而未入补图的潘素心应该一提,因为她是才学出众的女诗人。潘素心(1764-?),字虚白,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潘素心“具夙慧,承家学,得江山之助,有诗若干卷,恻怆于伦常,感怀于时物,体备古今,歌兼长短”(30)。有诗集《不栉吟》(31)。父潘汝炯(1737-?),字石舟,曾任江西某地知府,其自云“乾隆丁未(按,五十二年,1787),吾以终养归家”(32)。潘素心诗集名曰“不栉”,自有来历:“昔关图之妹,文学书札皆妙,图谓同官曰:‘吾家有一进士,但不栉耳,因称不栉进士。’今《不栉吟》,殆欲步其后尘欤?抑或积薪而上之欤?”(33)可见潘素心自视甚高。袁枚曾记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在湖楼,招女弟子七人作诗会”,潘素心与焉,“赋排律三十韵”记之,云:“云母先生座,金钗弟子行”,“天当桐叶闰,(闰四月。)人岂竹林狂。(来者七人。)”(34)可见她确实参加了第二次湖楼诗会。袁枚为《不栉吟》作序,称其“藻思芊绵,自成逸品”,评价可谓高矣,而赞誉其人“是谢女一流”,以才女谢道蕴相比,也是推崇之极。补图漏掉潘素心,可能是遗忘;而潘诗未收入《随园女弟子诗选》,则不可解。&&&&综上所述,袁枚二跋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两次杭州湖楼诗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会女弟子的姓名与概况,从中可见清代中叶女子为诗风气之一般,自有其价值。但由于二图不是完全写实,于与会者或有意增减,或无意健忘,而且把两次诗会的时间记错,与其著作记述矛盾,使后人读图产生困惑,有一定误导作用。&&&&注释:&&&&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7年修订再版。&&&&②《袁枚全集》第三册。&&&&③《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二,《袁枚全集》第一册。&&&&④《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附杂作,《袁枚全集》第七册。&&&&⑤《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四。&&&&⑥《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⑦《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⑧《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⑨《随园诗话补遗》卷七。&&&&⑩《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11)《答孙碧梧夫人》,《小仓山房尺牍》卷五,《袁枚全集》第五册。&&&&(12)《和随园先生挽诗》,《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13)《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四。&&&&(14)《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附杂作。&&&&(15)《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16)《答碧梧夫人》小序,《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二。&&&&(17)《谢女弟子碧梧、兰友题〈随园雅集图〉》,《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二。&&&&(18)蒋敦复《随园轶事》,《袁枚全集》第八册。&&&&(19)《袁枚全集》第六册。&&&&(20)《随园诗话补遗》卷一。&&&&(21)《随园诗话补遗》卷十。&&&&(22)《随园诗话补遗》卷五。&&&&(23)《袁枚全集》第六册。&&&&(24)《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三十二,《袁枚全集》第二册。&&&&(25)《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七。&&&&(26)《小仓山房外集》卷八,《袁枚全集》第二册。&&&&(27)《续同人集?闺秀类》。&&&&(28)《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四。&&&&(29)《随园诗话补遗》卷一。&&&&(30)汪室潘虚白本家藏板嘉庆庚申(五年,1800)冬镌。&&&&(31)杨际昌《不栉吟序》。&&&&(32)《不栉吟序》。&&&&(33)周大榜《不栉吟序》。&&&&(34)《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1
阅读数[2613]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寻找古代女英雄的故事,急啊!_百度知道
寻找古代女英雄的故事,急啊!
必须要有详细的事例。如果满意我会给于奖赏。谢谢各位。
提问者采纳
  这个谁都知道的故事啊。。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女英雄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花木兰、穆桂英
花木兰,樊梨花,杨门女将,西施,武则天
梁红玉(?1135?)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还有一种,在韩世忠死后两年后郁郁而终,后来,宋孝宗将夫妻合葬)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干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