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渐解意痴痴忘情由

拳拳爱党心 痴痴报国情
来源: 聚焦中原
文章作者:张春阳
发布时间: 11:23 点击量: 次
& & 一段难忘的记忆:立誓跟党走
& & 对于过去的记忆,有些已经很模糊,有些却刻骨铭心、恍然如昨。
& & 王世民站在家乡他奋斗过的大地上,背着双手,眺望远方,任思绪跨越时空,自由飞翔。他似乎又回到了那已流逝的岁月中&&。
& & 王世民两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幸病故。从此,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勤劳善良,深明大义,经常给他讲&岳母刺字&的故事,讲红军的故事,讲共产党、毛主席的故事。后来,他就懂得了很多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于是,他发誓要爱党爱祖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母亲无异于当年的那位刺字的&岳母&。
&& &&1963年,正值青春韶华,怀里揣着朴素的爱党爱国情结,他走进了公社机关办公室,成了一位当时最年轻的农村工作者,这一干就是10多年。在岗位上,他谨记母亲的教诲,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事业中去。兢兢业业的工作,公平、公正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 流下的是汗水,付出的是勤奋,收获的是荣誉。&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与他年年有缘。
& & 一个皎月当空的晚上,王世民彻夜难眠。一种强烈的愿望在他的心中升腾,如春潮,似烈焰。他再也躺不下去了,翻身爬起,铺开纸张,拿起钢笔,神情庄重的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 & 那一刻,他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吐不完的情。把对党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入党的渴望,一股脑的全写了下来。行文完毕,由于过于激动,他的眼角泪光闪烁。
& & 次日,王世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入党申请书&递给了上级组织&&他担心自己不够格,离党的要求还有差距。
& & 可是没想到,党组织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请求,批准他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得到这个消息,他高兴的跳了起来。第二年,回民代表王世民终于站在了党旗前,庄严的举起了右拳,向党宣誓。他实现了自己愿望:成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 & 从那一刻起,他立誓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 1971年,组织上见王世民很有经济管理才能,就让他牵头,在他所在的河南省杞县玉皇庙村兴办起第一家皮毛厂,生产加工皮毛制品。他历任科长、厂长。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他就把皮毛厂办成了拥有员工400多人的村办企业。由于诚信做事、经营有道,皮毛厂效益连年翻番,收入颇丰,给乡亲们带来了福利,给全村农业生产带来快速发展的后劲。
& & 不久,为响应党中央&抓工业促农业&、&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号召,王世民看清了形势,加大了办乡镇企业的力度,决心做强做大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抓好工业促农业的宏伟目标。几经拼搏,他所在村的乡镇企业远近驰名,他的老家玉皇庙村一举成为&跨纲要过长江农业先进单位&、&学大寨先进单位&。在河南省外贸局的指导下,产品很快打入国外,抢滩国际市场,成为国内产品走出国门的佼佼者。
& & 事业的成功,使他踌躇满志;成绩的获得,更坚定了他跟党走的决心。于是,他擦干汗水,束紧腰带,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个不戴&红帽子&的企业:私企也爱国
& & 1988年春天,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永远不能忘怀的时刻。1988年春天,对于已经积累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年轻的王世民来说,也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 大地生机无限,让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早有大干一场多为国家做贡献之心的王世民,跃跃欲试了。
& & 他看准了沿海地区的发展方向,在内地寻找着突破的契机。恰在这时,时任的杞县县委书记、县政府抓农业的县长找上门来,请他出山了。&我真是生逢其时啊。&他按耐不住激动的说。
但接下来县委书记的一句话却让他吃惊不小:&我们要让你成立你自己的公司,是以前所没有的独立自主的私营公司,自己给自己干,你敢不敢?&
& & 书记这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是党的人,我要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现在让自己给自己干,这意味着什么?他惊诧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 & 书记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私营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你在杞县威望很高,我们县委、政府很希望你能率先垂范发展私营企业,带个好头,成为杞县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私企做好了,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同样是爱国。&
& & 看着书记严肃而信任的目光,王世民明白这不是在开玩笑。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 & 于是,&杞县畜产品加工厂&的牌子挂了出去,杞县第一家私营企业闪亮登场展示在世人面前。看着刚刚成立的新公司,王世民借用县委书记的话把它称之为:在杞县这块土地上诞生的第一个&不戴红帽子&的企业。而他自己,则做了这个私营公司的总经理,成了名符其实的私营企业老板。
& & 从此,杞县畜产品加工厂踏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
辛苦耕耘总有回报
& & 那一年,王世民被评选为河南省乡镇企业先进个人;那一年,他又成了开封市科技先进工作者。
& & 其后,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方圆皮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从设备简陋、资金缺乏的家庭式作坊到全县工商业的排头兵;从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小厂到闻名遐迩年产值超亿元的明星企业。
& & 为适应出口外贸业务的需要,杞县畜产品加工厂于1993年经河南省工商局立项批准更名为:河南方圆皮业有限公司,王世民就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 & 如今河南方圆皮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生产羊皮鞋面革、鞋里革、箱包革、手套革、服装革的中外合资企业,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总资产722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万张;制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制革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环保治理达标。自从1997年获经营进出口权以来,产品有20多个品种系列、300多个花色,国内外市场订单应接不暇。该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全国首批12家&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单位之一。产品经英国BLC公司化验合格,是无毒无害绿色优质产品,也是多年来皮革企业质量达标单位。
& & 河南方圆皮业有限公司,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诚信经营,中外客商好评如潮。
于是,各项荣誉接踵而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质量管理达标企业&、&河南省外贸出口基地&、&河南省诚实守信先进单位&、&开封市环保治理先进企业&、&河南省银行也信用优良客户&、&河南省皮协诚信示范单位&、&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中国杞县委员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皮协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皮协副理事长单位&的称号牌匾挂满墙壁;
&&&河南省优质产品&、&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河南省著名商标&、&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使用证书&、&河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北京宇航剑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证书&等书证装满橱窗。
& & 而他个人,也几乎年年被评为市、县优秀厂长、经理,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作为十二届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曾荣获市特别突出贡献者奖。
荣誉是上级对王世民成绩的认可,体现了组织和领导对他的关怀和支持。对于王世民来说,它不是骄傲的资本,而是勇往直前的动力。如果说值得骄傲的话,那就是这些年来他解决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为政府分担了压力;成为杞县连续多年的纳税大户,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
& & 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是王世民的个性;发展私营企业必须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决心不能丢。
& & 早在1997年,他就曾前往意大利、德国等地作过皮革市场考查,并于其后写下论著《入世以后的方圆皮业》,详尽阐述了质量就是生命、诚信就是根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在一大串光环面前,他只有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构建和锻造,不敢有丝毫怠慢。
&&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他先后和山西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姻,请来博士、教授到企业办班、授课;
&&强化文化学习和思想教育,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热情。他多次请上级领导、宣传部门的同志到企业讲政治,讲理想,讲道德观,讲人生观。
&&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员工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紧跟党中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领导的方圆党支部曾获得河南省委组织部领导关于抓党建促生产工作的好评。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 & 此时的王世民越加理解了县委书记当年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建好私企也是爱国的道理。他暗下决心,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他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杞县的企业越来越多了,方圆皮业不再是最强最大的企业了,但我还能自豪的说,方圆皮业依然是个问心无愧的企业。&王世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那时,他的眼里满是自信和骄傲。
一生向上的追求:教子更有方
& &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 & 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来到了方圆皮业有限公司,一见到王世民,立即围了上去,异口同声的叫着王爷爷。他们是城郊中学的学生,趁着星期天专门来看望资助他们读书学习的王爷爷。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稚嫩的面孔,听着他们有的说&我已经在县高中读高三了&、&我已经在大一读本科了&的话语,这位当年的帅小伙如今也做了爷爷的企业家,很是欣慰。
& & 而这一切,都被一旁的几个儿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们不约而同的向父亲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 & 原来,他们的父亲致富不忘众乡亲,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地看望慰问周边村庄的孤寡老人外,还捐资助教,帮助几十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业。
& & 多少回,父亲为建学校出钱出力,买课桌凳、买教具、买教学设备不辞辛苦;多少回,给在校学生送图书、送文具、送衣物,乐此不疲。就连本村人去县城走的路也是父亲集资参与修通的。父亲宽厚待人,从善如流,立党为公的品德在儿女们心中立起了一座丰碑。父亲,就是他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 & 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儿女们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 & 一天上午,平城乡一片欢声笑语。原来,已经接替王世民做了河南方圆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女儿王智慧前来看望慰问困难职工曹德坤,为他送去了慰问品,带去了公司的关怀和新春的祝福。随后,王智慧又赶到七里岗小学参加爱心助学图书捐赠仪式。仪式上,王智慧代表公司向该校捐赠了400余册爱心图书。她的&小朋友们要热爱学习,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充实、丰富自己,将来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话语博得阵阵掌声。
& & 二女儿王慧军也不示弱。她在广州皮革市场做国际贸易,曾多次向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衣送物,资助救济。在孟加拉国洪水肆虐的时候,她还慷慨解囊为那里的贫困孩子捐钱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王世民是位慈父,但同时也是一位严师。他教育子女先做人,后做事;为人公平公正,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奉公守法。具体到经营企业中,就是要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产品质量看成是企业的命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品德至上。
& & 多年来,方圆公司不断和一些驰名企业打交道。有一次在与&富贵鸟&鞋厂的合作中,由于技术人员一时操作疏忽,部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事情被王世民发现后,他严厉地批评了负有管理责任的子女,并亲自带领技术和质检人员去&富贵鸟&鞋厂,动手整修,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事后,对方拉住王世民的手感动的说:&其实,问题并不大,你不说,我们也不好发现。但你却这样的诚信认真,我们更加信任你了。&直到今天,方圆皮业还和&富贵鸟&鞋厂保持着友好的业务往来关系。
& & &和外国朋友做生意,王世民更是以诚相待,不欺不骗。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点一滴见国格。他认为,方圆皮业再小,可在和外国友人合作时,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在一次给意大利客户的供货中,由于美金换算有误,少发了500美金的商品。当时货物已拉到港口,如果不承认,对方也无可奈何。但王世民毫不含糊,立即整帐确认,另掏运费也要如数补齐。诚信感动了外国友人,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无间,至今关系友好。
& & 对于儿女们来说,父亲的&严&是更大的&爱&。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高贵品质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因为如此,几个子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诚实守信,兢兢业业的为国家效力。&国家是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只有家家上进,户户和谐,国家才兴旺发达,前程似锦。教育好子女,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这就是我们普通百姓对国家的最好贡献。&这是王世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场风雨过后: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 & 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
& & 对于为人坦荡、一生追求公平正义的王世民来说,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他差一点喘不过气来&&他的儿子王永因&挪用公款罪&被抓捕刑拘。
& & 王世民懵了:方圆皮业是私人企业,他是董事长。而儿子是个农民,是跟着他干,个体经营者,何来的公款挪用?不久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儿子王永和儿媳张某共同到银行存下的100万元出了问题:张先以存折丢失为借口在银行挂失,待王永通过合法手续取出那100万元存款之后,张又拿出所谓丢失的存折要求银行再行支付。遭银行拒绝后,遂报案,王永被刑拘。&王永早已发现妻子张某利用其原在银行工作、业务熟练的专长,在经管和控制丈夫王永工厂财务期间,侵吞了数百万元的资产。在王永开始着手调查和追究她法律责任的时候,张某为逃脱法律追究,就伙同他人策划,陷害王永。&王世民对记者说。
& & 王永一案经过了三次一审,五次开庭,王世民已感身心疲惫。他不顾疾病在身,带着老伴奔波于省、市、区之间,餐风露宿,不辞辛苦。
& & 这位一向自信从未迷茫过的企业家,第一次开始迷茫了&&恰在这时,王世民到郑州正遇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领导接访,他又看到了希望。
& & 那位领导认真的将王世民说的话记了下来,还对他说:&老同志,你是我见到最有素质和觉悟的上访者。放心,我们一定会公正无私的,法律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结果,给你儿子一个明白的说法。&&我当时的想法是,别说说好听的把我打发走了事吧。谁知当天下午,河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贺恒扬就做了批示,要求调卷查案。我忍不住问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上午我见到的那位领导是谁,他们告诉我说是检察长蔡宁亲自接访的,我的眼泪立即就涌了出来&&我儿子有救了。&王世民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 & 其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开封市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及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要领导都获悉了王永一案详情,极为关注。有的做重要批示,有的看卷查案。案情出现了转机。
& & 日,在河南省市两级检察院、河南省市两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和纠正下,对王永的《不起诉决定书》转到王世民手中,王永被无罪释放,王世民激动地老泪纵横。
& &&事后几日,王世民让人精心制作了几面锦旗,虔诚的送给那些正义无畏的法官和检察官们,除了感谢他们依法救出了自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感谢他们维护了法律的正义和尊严,让人民看到了信心。&人生的光彩在哪里?早上醒来,光彩在脸上,布满笑容地迎接未来;到了中午,光彩在腰上,挺直腰杆地活在当下;夕阳西沉,光彩在脚上,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这是王世民日记里的一段话。经历了风雨,方能见彩虹;经历了磨难,才会对人生有更深的感悟。不论是遭遇狂风暴雨,还是走过一马平川,只要心中的信念之灯不灭,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这,或许就是王世民的人生情怀。&
(编辑:国际商报网
更多与拳拳爱党心 痴痴报国情相关的文章
【国际商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商报网”或者“商报网—XX频道”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均属于国际商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其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商报网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合作或版权事务,请致电010-联系。
下一篇:没有了痴痴“非遗”梦&拳拳耍孩儿情
痴痴“非遗”梦 拳拳耍孩儿情
——崔莉英作品《雁北耍孩儿男旦》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冯桢
5月6日,市作协、市女作家联谊会在大同县国税局为我市女作家崔莉英的作品《雁北耍孩儿男旦》召开研讨会。与会作家、评论家就作品架构、艺术特色、乡土情结、文化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整个上午,大同县国税局会议室书香共茶香弥漫,大家在用心品味一道文化美餐。
崔莉英是大同晚报一名文化记者,也是我市小有名气的女性作家。采编工作之余,她倾情文学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几年前,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和记者经历造就的独特视角,创作出了28万字的《绝版柔情》。现在,她又用三年工夫,创作出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记文学作品《雁北耍孩儿男旦》,以文学的手法描写耍孩儿灵魂人物飞罗面等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崔莉英介绍了她的创作初衷,她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耍孩儿的几位老艺人,也了解到耍孩儿国家关注度高,可是现有成型的文字资料十分缺乏,于是就把心里积蓄的那个为耍孩儿人写点东西的想法作为一个课题,填充自己的业余时间。当她见过几位90高龄、80高龄的老艺人后,心里总想着听听他们多说点当年的事,那可是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呵,把他们知道的剧团的陈年旧事挖掘出来,那是大同的一笔宝贵财富。只是岁月不饶人,当她第三次想到水泉湾找那位90高龄的老艺人再询问个细节时,他的家人说,老人已不在了,这让她遗憾了好久。
洋洋37万言的《雁北耍孩儿男旦》,赢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大家认为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反映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难得的好书。作品描写了耍孩儿几代艺人酷爱艺术,在艰难中一代代将这一戏曲艺术剧种传承下来,并融入了故乡风情、山水人情等描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耍孩儿戏的一种关注、抢救和研究的负责任的态度。著名作家、市作协主席王祥夫称赞《雁北耍孩儿男旦》的问世填补了大同对耍孩儿剧种研究的空白,是新世纪以来有关大同地方文化研究很重要的一本出版物,这本书的出版完成了多少人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他用“民间立场、平民情怀”来形容作者创作的成功之处。
青年作家、大同县文联主席王保忠认为,作者追求简洁朴素的艺术形式值得肯定。青年作家侯建臣、大同市女作家联谊会会长李文媛等认为,崔莉英的这部作品,字里行间既充满哲理性的思辨,又浸透了忧伤,触及的是优美、是凄凉、是哀伤、是灵秀异常。文中歌、曲、诗、词信手拈来,运用得恰到好处,还有那些民间谚语、俗语读来也是十分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市文学评论研究会会长杨刚称《雁北耍孩儿男旦》有新传记创作的影子,全文强调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倾向,讲究创作者的精神自由,是一件画面感极强的作品。大同电视周报社社长张小泉表示,《雁北耍孩儿男旦》很新颖,符合现代的快餐文化,但作为史料有些不足,希望作者以后在创作中把故事性和史料性更好地结合起来。
市文化局局长李恒瑞向与会者介绍了耍孩儿和耍孩儿剧团的历史发展情况,他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耍孩儿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儿剧团也启用了新楼,过去进风漏雨的破楼烂摊子已成历史。耍孩儿艺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雁北耍孩儿男旦》就是其中一个成果。他认为可以将这部作品打造成影视产品,在文化产业上做些尝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拳拳赤子心 痴痴黑白梦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痴迷足球收藏44年给中国足球留下脚印
■本报记者谢泽楷
昨晚,中泰男足之战的看台上有成千上万名球迷观战,在“红色海洋”中有一名球迷叫“张五一”。40多年对中国足球不改初心的热爱,让他堪称中国球迷的“范本”。张五一,本名张国坚,因为出生于五一劳动节,所以外号“张五一”。张五一是名普通的高校老师,就像人们给他起的另一个外号“球迷博士”一样,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痴迷中国足球的他,堪称中国足球的“活字典”。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中国足球处于高潮还是低谷,他都义无反顾地一路追随。
为中国足球留足迹
立志收集脚印千个
河南省郑州市经二路旁的小巷子里,有一栋破落的3层平房,张五一自费修建的个人足球博物馆就藏在这栋不起眼的平房里。这座博物馆名叫“蹴鞠堂”,自2012年11月对外免费开放,张五一自封蹴鞠堂“堂主”。蹴鞠堂由两间面积各约20平方米的房间打通,经过简单装修打造而成。
自1971年收藏自己看球的第一张门票开始,张五一从收集的上万足球藏品中挑选出最满意和最珍贵的藏品,搬进蹴鞠堂。堂内挂有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内各个年代的球衣、海报、奖杯、足球书籍和球星卡,连沙发、抱枕、床上用品及各类电器都与足球有关。
令张五一视若珍宝的藏品,是上百个他近年来采集的脚印,脚印的对象主要是包括容志行、年维泗和魏吉祥等人在内的老一辈中国足球人。张五一从2010年开始采集脚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张五一说,两件事的影响让他有了这个想法。2007年,一位四川籍抗日老兵找到张五一,这位老兵在收集其他抗日老兵的手印,张五一的父亲也曾是抗日战士,但已在2004年去世,那位收集手印的老兵责备张五一没能采集下父亲的手印。第二件事,2010年张五一去香港办展览,他在星光大道上看到了明星们留下的手印。
“当时就想,为什么我不能给中国足球人留下脚印?从香港回来后我就开始筹备,我想给为中国足球作出贡献的人留下点什么。”张五一说,“我一般只要中国人的,球员印脚印,守门员印手印,外国人像米卢这样的可以留个手印,我把他的手印叫做‘帅印’。”
目前,张五一除了四处看球以外,主要就是带着藏品到全国各地办展览,在此过程中他会寻找机会采集脚印。张五一说,他的目标是至少收集1000位中国足球人的脚印,在他60岁时成立一个中国足球纪念馆,纪念馆内挂满他采集的脚印。
朋友才是最大收获
希望女儿书写爸爸
痴迷足球40多年,给张五一带来了什么?张五一说,给他带来的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长年在全国各地看球,作为老师的张五一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2012年以前,是一位叫陈仁锋的朋友在资助他。陈仁锋1997年年底曾破产,“那时他从深圳来到郑州,在我的宿舍住了一年,我前后资助他5000元。”张五一说,“过了两年他的企业又发展起来,于是他就开始资助我看球,后来基本上是我说去哪,他都资助。”从2001年开始,陈仁锋经常性资助张五一,但在2012年,陈仁锋罹患骨癌去世。
目前,张五一出外办展览都是受单位或组织邀请,有了经费保障才能成行。至于看球,“不管去到哪,都有当地球迷管吃管住。”张五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交一万个朋友、会讲一万个朋友的故事、吃一万次亏、上一万次当、喝一万杯酒、做一万件好事。”
张五一曾把自己收集的资料编辑整理成一本书,名为《中国球迷风雨路》,从球迷角度介绍中国足球的变迁。但对于自己40多年来走过的球迷路,张五一说不会写书。“我是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平凡的事,坚持做了40年,有了不平凡的亮点。但我不写书,写了书,人们看到就会说张五一就只是这样的,我不想把自己框在一个范围里。”
张五一曾跟家人说:“你不让我喜欢足球,难道让我出去吃喝嫖赌吗?”他的妻子、孩子从来不跟他去看球,在这方面,张五一是孤独的。张五一的女儿目前在香港读研,他曾跟女儿说:“我留给你的不是这些足球的东西,这些东西我留给社会,留给国家,我把我这40多年对足球的感悟和笔记全部留给你,将来你写一本书,就叫《我的爸爸张五一》。”张五一自己不想写书,但希望女儿将来能为他写一本书。
雪中送炭愚公移山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拳之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