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故居部下炮兵营营长

河南洛阳人。1931年参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九师炮兵连、炮兵营。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129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1954年,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9年11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林彪元帅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中国炮神——赵章成少将赵章成是河南洛阳人,1905年出生。赵章成原是西北军的迫击炮手,在旧军队,尽管他没有文化,但在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精湛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射击技术十分娴熟,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赵章成1931年参加红军,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赵章成先在红3军任炮训队队长、红3军9师炮兵连连长。第叁次反围剿结束时,我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叁七平射炮,红1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1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1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2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成武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17勇士强渡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17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当时只剩下叁发炮弹了,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第一炮在反扑的敌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敌押阵的指挥官,当敌人准备再次冲击时,第叁炮把敌人的队形又炸乱了,这时17勇士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敌弃阵而逃。赵章成这叁炮,在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神奇的叁炮,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与众不同的是,赵章成又是一位没有文化的技术干部,加入红军时他甚至还是文盲。入党后,赵章成仍然保持着他中国农民式的佛教信仰:不愿杀生造孽与相信轮回转世,在作战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来找他。长征时还坚持着这个祷告习惯,在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中级干部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的这个习惯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完全放弃。几十年后耿□在给外国朋友讲赵章成故事的时候,将赵章成口念“阿弥陀佛”之词改成了“托马克思在天之灵”,也算一种演义。大概由于需要技术干部和战斗频繁等原因,在苏区残酷的肃反中,赵章成却从没有因为他的这个习惯受到任何的冲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129师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一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叁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六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叁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叁门炮的身管都打红了。至于炮击的效果,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百团大战打管头时,为了把日军从碉堡里赶出来,赵章成把迫击炮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共制作了20发这样的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炮兵连把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表尺打到50度,亲自瞄准试射。攻击开始后,4门炮实施抵近射击,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我军打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在关家□战斗中,赵章成把炮兵阵地推进到距敌200米处,各炮以最快的速度发射,一分钟打出25发炮弹,形成密集火网。赵章成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击中目标。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开始生产步兵炮,请赵章成到兵工厂做技术指导。赵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面的造诣较深,经他建议,对82迫击炮进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建国后,赵章成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1954年,赵章成赴朝鲜,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赵章成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301医院南楼。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神炮将军”:用迫击炮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11:42&&来源:&&评论
图中赵章成
&&&&&&&他是刘伯承眼中的神炮手,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大渡河畔生死攸关,他用三发炮弹挽救了红军,当火炮只剩下一根炮管,神炮将军能否威风依旧?
  他是刘伯承眼中的神炮手,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大渡河畔生死攸关,他用三发炮弹挽救了红军,当火炮只剩下一根炮管,神炮将军能否威风依旧?当敌人近在咫尺,他能否隔墙发射火炮日,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大渡河犹如一道天堑挡住去路,而国民党追兵紧随其后。红军决定在大渡河安顺场背水一战。大渡河河宽一二百米,水流速度极快。既无法搭浮桥,泅渡也很困难。当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12万人马企图渡过此河,结果遇到清兵的堵截与围剿,激战七日,全军覆灭。72年后,红军长征来到此地。当时刚刚经过湘江之战,红军从10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能不能渡过大渡河这是关系到红军命运关系到长征是否能取得胜利的一次战斗。
  在大渡河安顺场距河30米远的地方,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首长亲自布置了四门迫击炮、五挺重机枪,作为渡河突击队的火力支援。红1军团第2连的17勇士,准备用惟一的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
  对岸山下怪石林立,在惟一一处小船能够靠岸的地方,是个50多度角的陡坡,上有一条弯曲小路。敌人就在这险要的地点修筑了数层工事。在100多米外的竹林和房屋中,还隐藏着敌人的主力。他们企图在红军刚过河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进行反扑,逼迫红军下水。在第一条小船开始渡河后,赵章成亲自操作一门迫击炮,并组织迫击炮连一齐向敌发射,以28发炮弹摧毁了敌人三四个土木结构的碉堡。赵章成与重机枪手们完美配合,掩护突击队攻占了对岸的桥头阵地,17个勇士无一人伤亡。之后,赵章成带了一门迫击炮,随第四船过了河。
  不久,敌预备队赶到渡口,拼死反扑,企图将渡河勇士逼进激流、消灭在滩涂。而此时,炮弹只剩下三发了。为防止渡口得而复失,在千钧一发之际,面对增援反扑过来的敌人,炮兵营长赵章成亲自操作一门迫击炮,用他在多年战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简便射击法,用仅剩的三发炮弹,依次打向竹林、小村和山头上的敌人。三发炮弹全部命中,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后续部队及时跟进,消灭了100多敌人,俘虏了80多,巩固了渡河点,保障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因为有了我们的神炮手赵章成和神枪手李德才,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最终留下了&翼王悲歌地,红军胜利场&的历史传奇。
  由于曲射迫击炮是一种滑膛炮,里边没有膛线。所以它打出的炮弹,直接命中率很小。它是打面积目标的,不是打点目标的。但是赵章成却能用适于打面积目标的迫击炮打击点目标,实在让人惊叹。赵章成能够成为神炮手,可以说是在我军艰苦的作战条件下苦练出来的。解放战争以前,我军的装备极端落后,迫击炮和炮弹几乎都靠缴获敌人的。因为炮弹稀少,所以在每次战斗中都必须用少量炮弹一举摧毁敌人要害,以获取最大的射击效果。赵章成特别细心,行军途中他随时注意物体之间的距离、沟壑的宽度,这就是目测距离的依据。打炮打得准,关键在于这个目测距离。测出射击距离仅仅是第一步,还要知道风速风向,温度,装药量等要素,以此计算出火炮的射击角度。这需要炮手翻查炮兵专用的射表得出来,而他把这些东西都记在脑子里了。
  迫击炮的弹道轨迹是抛物线形,当时的风速、风向等因素都会使炮弹偏离射击目标。为了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能打准,人们常看见赵章成在大风天扬黄土,把自己变成个土人。苦练就是赵章成成为神炮手的惟一秘诀,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中,迫击炮是他伴随一生的挚爱和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赵章成用迫击炮打得日军鬼哭狼嚎。他创造的特种射击方法,远远超出了训练手册和射表规定的射击距离。在和敌人近在咫尺之时,隔着隐蔽物,架炮打击敌人。这种隔院攻敌的间壁射击法,往往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稀里糊涂地丧命。赵章成的老战友、原八路军炮兵团9连的政治指导员丁本淳,一直念念不忘1940年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战:关家脑垴战斗。
  当时我军包围了日军的岗崎大队。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一个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我步兵进行了几次冲锋都没成功。看来硬攻不下,只能智取。赵章成亲自带一门迫击炮和十几个人,悄悄运动到一条断崖下。敌在上,我在下,距离只有三四十米。赵章成要用高射角特种射击的绝技克敌制胜。在测量好距离后,他采用88.5度的特大射角,抱好炮,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一口气也不停地进行超速射击。在射击过程中,有8个炮兵开启炮弹箱准备炮弹,四个同志不停地装引信,都供不上赵章成一个人射击。在六分钟内,连续发射240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只见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成串飞上天空,落入敌人阵地。后来据俘虏反映说: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楚这些炮弹是从哪儿打出来的,有多少门炮在发射,人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有人说,这是空前的一次迫击炮射击。据过去的记载,迫击炮最快的速度是一分钟30发。
  特别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炮筒的情况下,赵章成也能一炮命中。他在战斗中摸索出一整套非常实用、有效的迫击炮简便射击法,能在各种意外的条件下从容应战。比如,在迫击炮座板、炮架丢失或损坏时,如何架炮射击。
  还比如,在没有方向盘和瞄准镜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射击方向、进行瞄准;在没有射程表的情况下,如何计算修正、保证射击;甚至在迫击炮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损坏,只有一个光溜溜的炮筒时,如何进行射击,赵章成全都了然于胸。
  神炮手赵章成能够将迫击炮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迫击炮型号常常根据其口径大小不同来划分,每种型号的迫击炮都有一个最大射程的限制,如,八二迫击炮的射击距离一般不超过3000米。但在战场上,赵章成居然能让迫击炮突破它的射击极限,超远距离命中目标。
  那是在延安时期,赵章成任129师炮兵主任时发生的事情。日军经常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和封锁,为配合反扫荡,赵章成奉命带领延安抗大的炮兵学员,黄昏时分来到沁州的东山上炮击日军火车站。他以惊人的目测方法,测定出炮击目标距离是三公里。但他们的迫击炮即便发挥最大射程也够不到目标,还差数百米远!如果再向前运动,又会被敌人发现,功败垂成。此时,他临危决断,指挥全连,对每门炮实施强装药,进行超远程集中射击。对炮筒进行全装药这叫强装药,最大射程可以打三千米。
  赵章成以每枚迫击炮的导火管附加多个药包的打法取得了很有效的射击效果。第二天,军区战报在号外中报道,我军炮袭沁州火车站,造成敌军运输中断,通讯失灵,侵占我根据地中心区的日军,被迫撤退回城。这种强装药超远程射击法,又是赵章成独创的打法,这些战法,在任何兵书上都找不到案例,堪称中外炮兵史上的一绝。
  解放后,已经是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股拼劲,时时告诫自己和部下说:&本领是靠苦练得来的,胜利是靠智勇夺取的。&当敌我双方生死对峙、僵持不下时,辣椒面儿也能制成炮弹吓退敌人吗;没有能攻碉堡的大炮时,没文化的炮手也能创造出新式火炮吗?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13团迫击炮连,攻打管头据点。该据点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的一个山梁上,日军山本中队在此驻守,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围墙是很坚固的双层夹壁墙。他们就躲在夹壁墙里向外射击,我军机枪和迫击炮却奈何不了它。
  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连总共有七、八十发炮弹,因此每场仗只准打三、四发,最多不超过五发炮弹。9月22日黄昏以后,赵章成指挥迫击炮连从正面炮击日军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打了一个通宵,数次攻击,依旧强攻不下。
  第二天早晨,上级命令13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当天下午5点钟以前解决战斗。强攻不行,只能智取。大家在战地民主会议上。你一言他一语,终于想出了用辣椒熏逼出日军的办法。形势紧急又苦无良策,指挥员同意采用神炮主任的建议,让&辣椒炮弹&这一异想天开的军事发明得以问世,并使得管头战役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尾声。
  管头村的老百姓听说要用辣椒熏鬼子,很快就给八路军送来一大桶辣椒面。赵章成带着纪万明和另一位年轻的炮手,一起卸下引信,倒出弹体内的炸药。先装辣椒面,最后再把炸药装上,把引信再拧上。午后3点多钟,在赵章成的亲自掌控下,20发辣椒炸弹全数打出,在日军碉堡、营房、阵地周围开了花。突击队没用1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没有一人伤亡,胜利夺取管头据点。
  赵章成的发明可不止是一弹多用,他还能让迫击炮做到一炮多用。迫击炮在历史上曾有过五个名字:战壕炮、步兵炮、滑膛炮、曲射炮和迫击炮。迫击炮生来就是打击日军的。世界上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诞生于日俄战争期间,是1904年一位俄国炮兵大尉发明的。它刚一问世就不负众望,把隐藏在堑壕里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但所有的迫击炮对坚固的碉堡类垂直建筑都无可奈何。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采取疯狂的报复行动,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太行山上。
  迫击炮是曲射炮,主要是对付步兵、散兵。射击精度受地形、风速、风向、温度、炮弹及装药重量的限制,所以射弹散布大,很难直接准确地命中单体目标。对付敌人的碉堡尤其困难。而山炮、野炮这些平射炮就不同了,它们是从尾部装填炮弹,而且炮筒内有膛线,发射后炮弹旋转着出去,炮弹初始速度大,平射距离远,可以直接射向敌人的碉堡,将其摧毁。
  由于迫击炮打不了碉堡,突击队只能拼死强攻。突击队员死伤了很多,也不能攻下。刘伯承下令不准用这种办法了,这是一种无谓的牺牲。
  时任太行山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指示炮兵主任赵章成想尽一切办法,用迫击炮把碉堡打平。在战争的关键时期,赵章成接受了迫击炮创新的特殊使命。于是,司令部从华北六大军区抽调10名迫击炮干部,组成迫击炮平射研究班,由赵章成亲自挂帅。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
  有人注意到了擦炮用的洗把杆,它上面有一个空心圆孔也许可以用来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试验居然成功了。炮弹出去了,也打中目标了,但是洗把杆也飞出去好远。在那战场上就不行了,还能派人去把它捡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凭借出色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他大胆提出用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激发。
  高粱秆激发炮弹法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也受到了步兵的欢迎,但赵章成并不满意。他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还存在严重缺陷,如果高粱秆在加工或使用中出现失误,射击时就有堵住炮弹、发生炸膛的危险。
  受到掷弹筒的启发,他们想到了用拉火击发的办法。他们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82迫击炮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随后,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在不同的距离上打垂直目标的可靠性。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赵章成带领研究小组,在战场上创造出小炮代替大炮,曲射炮代替平射炮,一炮多用的奇迹,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新创举。
  成功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当即责成司令部电令各军区部队,将迫击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厂进行改装,以便在战场上推广应用。我军的迫击炮从此如虎添翼,多高的碉堡据点都不在话下了。
  关于平射迫击炮,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邯郸战役双方交战时,纪万明就用这种改造过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弹像铁块儿一样落地,没有爆炸。
  有了平射的迫击炮以后,八路军既能够打碉堡,也可以进行城市攻坚战。赵章成不仅百发百中、一炮制敌,而且开掘出迫击炮的最大潜力。战争年代,刘伯承称赞他是神炮手,还有首长评价说,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火炮是战争之神,而赵章成堪称我军的迫击炮之神。
  附:赵章成将军 档案赵章成将军(1905年-1969年),河南洛阳人,虎背熊腰,长耳大脸。将军善目测距离。将军教人目测之法为,伸直手臂,跷食指,压住目标,先闭左眼,再闭右眼,即可测定目标之距离,其误差不超过三米,称其为&跳眼法&。
  赵章成将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迫击炮手。1931年随部参加宁都起义,为红军一员,先后任炮训队队长、炮兵连连长、炮兵营营长、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炮兵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炮兵第三基地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有&神炮&之誉称。
  1964年&大比武&表演,一九六师两个班12人汇报八二迫击炮简便射击:第一门炮无炮盘,第二门炮无射手,第三门炮无瞄准具。射击时三门炮全部命中目标。是时,罗瑞卿总参谋长向毛泽东介绍曰:&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战斗中,若炮盘手掉队、射手负伤,或者瞄准具被打坏,单个炮手仍能用此法射击。&罗总长继曰:&这是当年赵章成发明的。&毛泽东脸露微笑,连连点头。
  杨成武将军回忆言,长征中突破乌江天险,初渡,首批一营官兵乘三竹筏神速抵对岸,并占领敌高地。而此时,敌预备队进攻凌厉,一营被逼至江边。我第二批渡江官兵尚在中流。时任炮兵连连长的赵章成将军迅速架起一门八二迫击炮,无瞄准镜。约片刻,忽见对岸一道光亮闪过,&轰&的一声巨响,炮弹于敌群后爆炸。炮兵连指导员王东保急提醒曰:&老赵,炮弹不多啊!&赵对曰:&这是试弹,重头在后头!&即伸直右臂,并拢中指、食指,目测修正距离。此时,阵地鸦雀无声,唯闻炮弹滑落炮膛丝丝声。少顷,又见火光一闪,&哐!&炮弹于敌群正中爆炸。接着,第二发、第三发连续发射,均中敌阵。
  杨得志将军回忆言,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是时,时任红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将军指挥18勇士乘船渡江登对岸。上岸时遭受敌机枪强大火力压制,18勇士匍匐滩头,岌岌可危。杨得志将军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其时,赵章成仅有3发炮弹,一门八二迫击炮,无炮架亦无瞄准镜,不可能试射,不允许浪费。只见赵章成将军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连发3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摧毁敌三个机枪火力点。18勇士乘机夺占工事,而敌军因惧怕炮击逃之夭夭。随后,杨得志将军率增援部队渡河,一举攻占安顺场。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三八五旅奉命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将军奉命率迫击炮连参加战斗。将军指挥迫击炮齐击,全部命中目标,但未能毁之。敌龟缩堡垒,不出。赵章成将军连夜动手改装武器,将辣椒粉装进迫击炮弹,制成20发&辣椒炮弹&。次日,&辣椒炮弹&飞向敌阵,爆炸后,呛得敌人难以忍受,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占领了管头据点。
一周点击排行
24小时点击排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八路军的“神炮”
第19版:理论周刊 文史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八路军的“神炮”
——赵章成将军掠影
&&&&赵章成
&&&&吴东峰&&&&赵章成,曾为国民党西北军普通迫击炮手,在宁都起义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作为红军一员,他迅速成长为我军优秀的炮兵指挥员,先后任炮兵连连长、营长,炮兵旅旅长、师长,炮兵第三基地司令员、解放军炮兵第二司令员等职,被刘伯承元帅称为八路军的“神炮”。&&&&红军长征中突破乌江天险时,赵章成将军之“神炮”当立首功。当时,首批一营官兵乘三竹筏神速抵达对岸,并占领敌高地。由于敌预备队进攻凌厉,一营被逼至江边。我第二批渡江官兵尚在中流。时任炮兵连连长的赵章成迅速架起一门“八二”迫击炮,无瞄准镜。约片刻,忽见对岸一道光亮闪过,“轰”得一声巨响,炮弹于敌群后爆炸。炮兵连指导员王东保急提醒曰:“老赵,炮弹不多啊!”赵对曰:“这是试弹,重头在后头!”少顷,又见火光一闪,“哐!”炮弹于敌群正中爆炸。接着,第二发、第三发连续发射,均中敌阵。指挥渡江的杨成武见此大呼:“打得好,我要建议军团首长给你们立功!”&&&&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又一个天然屏障,两岸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敌人1个多营在安顺场对岸,企图凭依有利地形,阻止红军过河。赵章成率一军团炮兵营一连,奉命掩护红一团抢渡大渡河。赵章成亲自操炮,迅速、准确地打垮了敌人七八个地堡,又以猛烈炮火掩护十八勇士强渡登陆。十八勇士上岸时因受敌机枪火力压制,只能匍匐滩头,无法展开进攻。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其时,赵章成仅剩三发炮弹。迫击炮无炮架亦无瞄准镜,不可能试射,更不允许浪费。赵章成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眼力和手感,连发三发炮弹,一举摧毁了敌三个机枪火力点。十八勇士乘机夺占工事,而敌军因惧怕炮击逃之夭夭。随后,杨得志率增援部队渡河,一举攻占安顺场。&&&&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三八五旅奉命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率迫击炮连参加战斗,指挥迫击炮齐击,全部命中目标,却未能毁之。敌龟缩堡垒,我久攻不克。赵章成连夜动手改装武器,将辣椒粉装进迫击炮弹,制成20发“辣椒炮弹”。次日,“辣椒炮弹”飞向敌阵,爆炸后,黑烟滚滚,刺鼻辣味呛得敌人难以忍受,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终克管头据点。&&&&抗日战争中某役,一二九师与日军鏖战。某部缴获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而该部中竟然无一人能操炮。刘伯承、邓小平急调赵章成快马赶至战斗现场,并且专门选六名战士供其指挥。炮击开始,赵章成将军一人操三门炮,每炮配两名士兵听其口令送炮弹、改装不同药包。三门炮几乎同时进行不间断的射击,连续发射240发炮弹,炮声隆隆,大发神威。&&&&1942年5月,赵章成受刘伯承、邓小平委托,于一二九师全师范围内抽调20余名迫击炮手,组成迫击炮平射击和特种射击研究班。经三个月研究试验,试制成功迫击炮平射的拉发装置,试验发射一举成功。&&&&1943年11月,中央军委电令一二九师:“闻悉你师研究成功迫击炮平射装置,甚好。请将迫击炮平射装置的构造与使用方法,速派干部带样来延安教授。”此后,迫击炮平射平打,于全军推广,成为解放军克敌制胜之重要战法。&&&&新中国成立后某日,炮兵某部举行比武演习。时任炮兵第二司令员的赵章成将军端坐阅兵台观摩。其时因场地泥泞,“八二”迫击炮组射击时底盘固定不稳,连发数弹而未中靶。赵章成将军怒而起,跳下主席台,直奔发射阵地,推开炮手,脱解放鞋垫于泥中作底盘,将炮尾支其上,一手稳住炮身,一手取弹发射,首发即摧毁目标,全场霎时掌声雷动。&&&&1964年6月,在北京举行“大比武”表演中,某师两个班12人汇报“八二”迫击炮简便射击:第一门炮无炮盘,&第二门炮无射手,第三门炮无瞄准具。射击时3门炮全部命中目标。射击间,总参谋长罗瑞卿向毛泽东主席介绍:“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战斗中,若炮盘手掉队、射手负伤,或者瞄准具被打坏,单个炮手仍能用此法射击。”毛泽东脸露微笑。射击毕,罗总长继续对主席说:“这是当年赵章成发明的。”毛泽东边拍手边说:“好啊,好啊!”&&&&1969年11月,赵章成将军因心脏病突发而病逝。将军骨灰入奠八宝山革命公墓,灵前祭奠物为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作者为广州市文联原副主席)&&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伯承故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