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麟岂是池中物绿帽5 有声版 哪个大神可以发163油箱 cyangmo加后缀

殇 在族谱里止战之殇是什么意思思 - 骄傲西网络 - 人人都需要一份骄傲的心!
殇 在族谱里止战之殇是什么意思思
族谱录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族谱录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开发公司长沙市诚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线时间2007年5月
族谱录logo族谱录网站是由长沙市诚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运营的一家致力于华人宗族文化的专业姓氏旗下现有百家姓族谱网上纪念三大主频道
族谱录有详细的姓氏起源介绍和姓氏社区还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族谱创建功能更有是全球高仿真祭奠效果实现最好的交互型纪念频道族谱录自05年开始策划开发并于07年上线至今已收录2000多个姓氏21000多个族谱23000多个纪念馆已产生多万人次的祭拜操作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相信在我们工作团队的齐心努力下一定能为用户提供内容更加完善功能日益强大的专业全面的全球华人宗族
族谱录发展大事记
2005年底 开始策划开发族谱录网站
2007年5月 族谱录百家姓wiki平台上线
2008年8月 族谱创建功能上线
日 网上纪念频道()开始公测
日 高级馆上线
日注册成立公司团队开始全职做族谱录项目
2011年12月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展华人哀伤适应调查
日新版陵园系统上线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浮华一梦,落花成殇』————〖邓家族谱〗_浮殇寰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21贴子:
『浮华一梦,落花成殇』————〖邓家族谱〗收藏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我是一个蔡氏后人,家族里的族谱上写着济阳氏,请问蔡氏族谱上的济阳氏是什么意思?
我是一个蔡氏后人,家族里的族谱上写着济阳氏,请问蔡氏族谱上的济阳氏是什么意思?
能帮忙查下氏是什么意思么
.蔡氏族谱   蔡         释义   一。(cai)   (1)。野草。左思《魏都赋》:蔡莽螫刺,昆虫毒噬。    (2)。通“杀”。谓减杀,《书。禹贡》:“三百里夷,二百里蔡。”注:蔡之言杀,减杀其赋。”   (3)。占卜用的大龟。《。》:“臧居蔡”。集解:“蔡,国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 ”   (4)。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弟叔度,因随同被放逐,后改封其子蔡仲(名胡)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时常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昭侯迁州来(今安徽),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   (5)姓。   二。(sa )   流放。《。昭公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            部首:艹,部外笔画:11,总笔画:14 ;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      86&98:AWFI  :TBOF        编号:34  :449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21            蔡姓来源         一、蔡姓来源:蔡氏的构成,主要有三大支:姞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1)姞姓蔡氏:姞姓蔡氏,相传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分布于渭河流域及河南省的东部和北部一带。殷代时,姞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时常在商王的身边备顾问,所以其采地往往在王畿附近,今河南省的、、、卫辉市,都可能曾是古蔡城的所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有些蔡人迁徙到今北的蔡河地区,有的则南迁到今湖北省广济县与交界的蔡山,也有部分归附蔡叔度,后世姞姓与姬姓两支蔡氏已融合为一体。   (2)姬姓蔡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从此其胄裔以国为氏:姬姓蔡氏立姓,至今已有三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蔡氏的足迹已经遍布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秦、汉时期,蔡姓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苏、浙江地区:自东晋以后,居于我国南方的蔡姓人氏,都认为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考城,并把“济阳”作为家族专用的堂号,沿用至今。唐初和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有两次移民福建的活动,蔡姓是主要族姓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唐代两次移民入闽的蔡姓甚众,其确切人数已经无法统计,而且彼此混为一体,发展成福建大姓,后来又成为台湾、广东蔡姓的主要来源。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洗劫之后,蔡姓已经散布江南各地(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到宋朝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较少,人口剧增,蔡姓继承祖先敦厚重礼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拚搏奋进,出现了些新兴的显赫家族及名人。元、明、清时期,蔡姓继续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中华人口众多,影响巨大的姓族。明末清初,蔡姓渡海入台湾,主要来自府、漳州府及广东、州。蔡姓目前为台湾第八大姓,大多集中于台北、、等地。   蔡姓人氏向国外的移民开始代,其主要的出发地是我国沿区,以福建、广东、台湾诸省为多,到东南亚和日本、欧美等地谋生、经商、打工、求学。   (3)外族改姓的蔡氏:我国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北宋时,的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姓蔡佳氏、乌匾阿氏、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兴盛于东北地区。   战国时,高的蔡姓族人,后来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贵州、广西、湖南的蔡姓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      蔡姓迁徙史       蔡氏得姓之初,蔡氏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随着蔡国的搬迁,部分族人迁到了安徽一带。先秦时期,蔡氏主要在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者。战国时,燕国(都蓟,在现在的)人曾游说了大小许多诸侯,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一次,他找当时有名的家唐单相面,唐举仔细看过他的相貌之后笑着说:“看先生长得蝎鼻,宽肩膀,大眉毛,有圣人之相。而圣人是从不相面的。”蔡泽知道唐举跟他开玩笑,于是对唐举说:“我知道我今后一定能够富贵,只是不知道我能够活多大岁数,愿听先生的高论。”唐举说:“先生的年龄,从今往后还能活43岁。”蔡泽大笑而去。    在返回的路上,蔡泽对他的车夫说:“我骑着高头大马,可以任意驰骋;怀揣着官印,可以陪王伴驾;吃穿不愁,富贵无比, 43年已经足够了。”他自以为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向诸侯宣扬他的治国之策。他先到,后又到韩国、魏国,没想到处处受到冷遇。    正在这时,秦国的宰相因危机四伏相位难保。蔡泽认为机会终于来到了,于是他又到了秦国,要求见范睢。范睢见蔡泽是无名之辈,瞧不起他,让他坐在下位。蔡泽对此毫不在意,落座之后,他对范睢说:“我听说,人的生命都有一定的定数,达到壮年之后必然走向衰老。人的富贵也是这样,人不能一辈子居于荣华富贵,富贵至极,必然要走向衰落。人生最可贵的,就在于,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其次是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却是名声受辱,身家性命也丢掉了。您现在正处于名身俱损的危险之中。”范睢听后,赶紧站起请蔡泽坐在上座,并对蔡泽说:“先生说得对。我听说,贪得无厌,就会失去所得到的;永不知足,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谢谢先生的教诲。”    过了几天,范睢就向秦王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并向秦王推荐了蔡泽。不久,蔡泽即成了泰国的宰相。他向秦王献计攻灭了西周。后辞去相位,被秦王封为刚成君,在秦国居住了十几年。    蔡氏后裔自散居于今湖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包以后,世代不断迁徙繁衍。    汉唐之际,蔡姓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之时,其地蔡氏家族世代累官显藉,形成当地一大,即济阳郡望。    蔡姓南迁早于汉代,大举南迁始子魏晋南北朝之时,再一次的大举南迁为唐时的期间。其南迁多出自河南蔡氏。    蔡姓入闽者,始子唐初,有从开基漳州圣王入闽,居漳、浦两地。    唐末又有蔡姓随、入闽,开基漳州、同安、兴化等地,其后再传至广东的、等地。    宋朝是蔡姓在我国南方繁衍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据(蔡氏通谱)所载,入杭始祖蔡源,其三个儿子维孟、继孟、承孟,分别居于洞庭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乌程(今浙江吴兴一带)、漓德(今浙江清德县)。其后代或徽、,或迁福建、广东等地。明清以后,蔡姓便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台湾的蔡氏    台湾的蔡姓开基者,是明末间的一位蔡姓部属。他于十九年 (1591年),东渡到达台湾,居住在南镇的埤头乡,开垦荒野,成为台湾落基的蔡姓第一人。    三年之后,又有郑成功的一位蔡姓部属,到台湾屏东县的西势乡定居。过了七年,又有一位渔夫迁到台湾,这就是后来迁居旗后并兴建妈祖宫的蔡月。这之后,蔡姓移居台湾的人数越来越多。到了清代,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先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到台湾。康熙年间就有南安人蔡为谢、蔡挺、蔡构等人入垦于大槺榔西堡乡;有人蔡姓开垦的鸢松堡等。年间,有福建蔡妈西入台。乾隆年间,又有漳州蔡、蔡迁入台湾。    蔡姓在台湾繁息,几乎遍及台湾全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蔡姓子孙随处可见。就人数而论,它是台湾的第八大姓。就分布来说,蔡姓多集中在台南和嘉义两地,约占全岛蔡姓人数的一半以近代。            历史名人   蔡 邕: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通经史、、,善词赋,又工隶书,曾创“”书,且善画,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蔡 伦:(今湖南省)人,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他总结西汉以来用汀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造纸之法。时称。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 襄:兴化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楷、行、草书皆具特色,为“”之一。著有《茶录》、《荔枝谱》等。   蔡 锷:湖南省邵阳人,自幼聪明好学,立志献身我国民族事业,早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为我国的共和事业奉献了终生。   蔡 畅:湖南省双丰人,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早年积极参加民主救国运动,历任主席、中央政府委员、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名琰,字文姬,陈留圉人,之女,东汉时著名女诗人,她天生丽质,博学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称。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户晓,作品《胡茄十八拍》尤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人,南宋著名家,自幼学习和“”理学,博学而聪悟,在理学、易学与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详说》、《皇极经世》、《八图阵》传世。   :浙江省,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积极倡导科教育人,实行先进办学方针,提倡民主、科学,曾先后出任校长、院长、长等职。   :湖南省双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早年积极倡导并参加革命运动,历任我党重要职务,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   :广东省县乡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早年从军,积极投入革命斗争事业,曾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中奋勇抗击日军进攻,给予其沉重打击,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他受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 ,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术,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东境、山东省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郡:秦始终置县,置郡。汉、魏时治所在今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汝南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治今江苏省。   郡: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南阳郡:治今。   朔方郡:治今陕西省。   2、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此外,蔡姓的主要堂还有:“济阳堂”、“福谦堂”、“九贤堂”、“惟寅堂”、“堂”、“亲贤堂”、“贺岁堂”、“克慎堂”等。  
的感言:谢谢
其他回答 (2)
济阳蔡氏的历史追溯
蔡氏以国为姓,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蔡国两次受封,三次迁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第一次受封,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其五弟叔度为蔡侯。蔡本为○姓古国,在今河南长桓县东北蔡城。叔度为姬姓,从此○姬二姓蔡国合二为一,不久就迁至上蔡,这是一封一迁。第二次受封是在成王时期。叔度参加武庾叛乱,失败后免爵流放,其子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遂荐胡为鲁卿士,鲁国得到治理,“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自蔡仲至蔡灵侯,即由西周至春秋初年,蔡国一直在上蔡。蔡灵侯晚年蔡为楚所灭,三年后,楚允许蔡景侯之子庐(平侯)复国,国都迁至新蔡,从此蔡就听命于楚国。这是二封二迁。至蔡昭侯时,为投吴反楚,又将国都迁至州来,即下蔡(安徽凤台县),这是三迁。昭侯之后,又经四代,至蔡侯齐时,国为楚所灭。蔡由叔度开始,历经23代,26君,共619年。
蔡国由于三次迁都,其民或迁或留,分布面较广,其民分散到各地,皆以国为姓。晋有太史蔡墨,楚有大夫蔡鸠居,齐有大夫蔡朝,秦有燕人蔡泽。正如蔡氏《济阳通谱》所说:“千枝一本,万派同源。”其本源皆在上蔡,而在千枝万派之中,济阳蔡氏则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下面就想着重追溯一下济阳蔡氏形成、发展的历史。
追溯济阳蔡氏的历史,首先必须先谈陈留蔡氏,因为济阳蔡氏是由陈留蔡氏发展来的,两者是同根同系,实是一个支派。
陈留蔡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推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大经学家蔡邑。《后汉书·蔡邑傅》:“蔡邑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郡令。王莽初,授戒戎连率(陇西太守)。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这里主要记载的是蔡邑六世祖及其父棱的事迹,据此可将陈留蔡氏的世系又上推六世。《后汉书集解》引惠栋根据《汉书·功臣表》的考证,认为曾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肥如敬侯蔡寅,是蔡邑的始祖,而《蔡邑集》载《让高阳侯表》则称“臣十四世祖肥如侯佐命高祖,以受爵赏。”据此又可把陈留蔡氏的先祖上推到十四世。只是十三世以下是谁尚不清楚。查《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如下记载:
肥如敬侯蔡寅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将军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三月庚子封,二十四年薨。
子 孝文三年,严侯戎嗣,十年薨。
孙 后元年侯奴嗣,十四年薨。
曾孙 元康四年寅曾孙肥如大夫福诏复家。薨,无后。
《功臣表》记载了肥如侯蔡寅,子蔡戎,孙蔡奴,曾孙蔡福四代传承关系,但至蔡福则记为“无后”,蔡氏宗嗣断了线。然而由蔡戎至蔡奴不可能都是一线单传,必有次子,庶子才能使蔡氏宗嗣延续下来。《通志·氏族》找到了新的线索:“《汉·公功表》肥如侯演,演元孙丞相义,即玄昭帝时丞相蔡义。查《汉书·蔡义传》,蔡义河内温人,昭帝为宰相,封节侯,无子国除。《通志》说“义元孙勋”可能另有所据,姑存怀。但自蔡携带以后,蔡氏的世系是基本清楚的。
《后汉书·蔡邑傅》法引《蔡携碑》称:“携子叔业,有周之胃。昔蔡叔没,成王命其子仲始践诸侯之位,以国氏姓,君其后也。君曾祖父勋,哀帝时,以孝廉为长安台长,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顺帝时,以司空高策迁新蔡长,年七十九卒。长子棱,子伯直,处世孤党,不协于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年五十三卒。”《蔡携碑》的可贵之处在于补充了蔡邑六世祖蔡勋及祖父蔡携,父亲蔡棱的生平事迹,从中知道蔡勋在西汉,哀帝时被举过孝廉,并任过长安台长,知道蔡携在东汉顺帝时,以优异的对策成绩被任命为新蔡县长,还知道蔡棱为人正直,不协于时,一生没有任官。碑文说蔡棱是蔡携长子,言外之意,蔡携还有其他儿子,据《后汉·蔡邑传》及其他历史文献可知蔡携还有一个儿子,即卫尉蔡质。《蔡邑集·被收时上书自陈》称:“臣季父质,连见拔攫,位在上列”,“乞身当辜戮,免质不并坐”,据此,蔡邑被收时,蔡质仍在位。
据上引资料可知,陈留蔡氏家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于周初蔡叔度,往下可追溯至西汉初年的肥如侯蔡寅,再往下就是蔡勋、蔡携、蔡棱等。在汉以前世系不清,可以不论,入汉以后可以说代代为官,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官宦世家.
关于蔡邕事迹,为世人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述。蔡邕晚年因被迫参加董卓政权,受王允迫害死于狱中,卒年六十一岁。蔡邕之死,“晋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汉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衮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8)。”蔡邑被害,实是中国学术界无法弥补的一大损失,言之令人扼腕。
蔡邕子嗣情况不详(9),有女名琰,字文姬,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蜚声于世,是汉代著名文学家,女诗人,其才华得到曹操的赏识。蔡邑还有一女,不为世人所熟知,实际也曾显赫一时,即司马师的岳母,晋景献羊皇后的母亲蔡氏,据《晋书·景献羊皇后传》记载:“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也。”晋武帝泰始九年,“追赠蔡氏济阳县君”,陈留蔡氏转为济阳蔡氏,这可能也是个契机,从而也说明了陈留氏的渊源关系。
研究陈留蔡氏的历史,对于蔡氏什么时候定居在圉县的应该搞清楚。
蔡邕在《琅岈王傅蔡朗碑》中说:“君讳郎,字仲明,盖仓颉之精胤,姬稷之末胄也。昔叔度文王之昭,建侯于蔡,以国氏焉。迄于平襄,周祚微蚀,王室遂卑。齐晋交争,强楚侵陵,昭侯徙于州来,公族分迁,氏家于圉。”比碑文简单介绍了蔡国的历史得姓的由来,最值得注意的是后三句:“昭侯迁都下蔡的时侯,蔡国的部分公族就由新蔡迁居于圉了。蔡邕是大学问家,对其家族历史不会胡编乱造,说战国末期蔡氏已迁居于陈留圉园县是可信的。据史书记载,到东汉时期居住在圉县的,不仅是世代为官的蔡邕一支,而且还有与高氏刘名,“并皆富植,郡人畏而事之”的蔡氏富人,说明陈留蔡氏,在东汉已成为族人众多,有钱有势的大户,正是这一支蔡氏大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地位仅次于王、谢、袁、萧四大门阀,而以济阳为郡望的顾赫上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留蔡氏得迅速发展的是蔡邕叔父蔡质一支。蔡质不仅官至卫尉,而且也是一位学者,《汉官典职仪》就是他的名著。蔡质在蔡氏族中很高的威信。魏晋时期的蔡氏谈家史时,一般都追述到蔡质。下面就谈一下魏晋时期陈留蔡氏的情况。
《晋书·蔡豹传》:“蔡豹字上宜,陈留圉人。高祖质汉卫尉,左中郎将邕之叔父也。祖睦,魏尚书。父宏,阴平太守。豹有气干,历河南丞,长乐、清河太守。”这段记载说明蔡豹是蔡质之后,祖孙四代在汉、魏、晋都身历高官。在西晋末年蔡豹为避乱南渡,晋元帝任其为振武将军,临淮太守,不久建威将军,徐州刺史,曾随祖逖北伐,后在讨徐龛战争中失利,被收,斩于建康。蔡豹无子,其兄子蔡裔,字元子,渡江后曾任散骑常待,兖州刺史,封高阳乡侯,随殷浩北伐,卒于军中。这说明蔡豹这一支,在东晋初年即已消亡,介开支质另一支后人却得到发展。
《晋书·蔡谟传》:“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也,世为著姓,曾祖睦,魏尚书。祖德,乐平太守。父克,少好学,博涉书记,为邦族所敬。”这段文字值得注意处有二:一、蔡谟的籍贯与蔡豹不同。《蔡豹传》记为陈留圉(河南杨县圉镇)人,《蔡豹传》记为陈留考城(河南兰考)人,这是陈留蔡氏籍贯第一次变化,说明在蔡谟时其家已由杞县迁至兰考。二、说蔡谟“世为著姓”,如果从蔡谟算起,甚至包括其父蔡德在内,都不能说“世为著姓”,只有上推至蔡质以上,才能称为“世为者姓”。据此可知,晋人也是把圉县蔡氏与考城蔡氏当作一门看待的。
《晋书·蔡谟传》记载蔡谟事迹甚详:“谟弱冠察孝廉,州辟从事,举秀才,东海王越召为掾,皆不就。避乱渡江,时明帝为中将引为参军。元帝拜丞相,复辟为掾,转参军,后为中书侍郎,历羲与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徙左长史,迁待中。”这一段记载说明,蔡谟与蔡豹一样,也是蔡氏渡江南下的第一代,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但与蔡豹不同的是蔡谟在平苏峻之乱中立了大功,被封为济阳伯,成为济阳蔡氏的开山祖,后历迁太常,帮助东晋建立礼仪制度。以后又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诸州军事,徐州刺史。康帝时,官至侍中、司徙,在政治上达到顶峰。其长子蔡邵,官至水嘉太守,少子系,有才文羲,位至抚军长史。蔡谟的后代历宋、齐、梁、陈、隋都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家势经久不衰,济阳蔡氏成为南朝历史上几家著名的高门士族之一。
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是济阳蔡氏上升时期,其第一个代表人物就是蔡谟的曾孙蔡廓。《宋书·蔡廓传》记载说:“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也。曾祖谟,晋司徙。祖系,抚军长史。父琳,司徙左西属。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郎。”这一段记载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晋书·蔡谟传》所记的陈留考城,在此已改为济阳考城,完成了陈留圉县到陈留考城,再到济阳考城的演变过程。二、蔡氏的政治地位在蔡谟之后有明显的下降,但蔡氏的门阀地位却保留下来,因此蔡廓才能享受到高门华胄的待遇,以著作佐郎为起家之选,这就为其走上高级仕途打下基础。蔡廓在东晋历官司徙主薄、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中书、黄门郎、御史中丞等职。东晋末年深受刘裕赏识,曾说:“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11)”入宋以后,蔡廊虽然位不至三公,“而为时流所推重”。朝中每遇大事,执政徐羡之、传亮,必向蔡廓征询意见。朝廷曾想任命蔡廓为吏部尚书,蔡廓知道徐羡之不肯放权,而不就职,遂转任祠部尚书。蔡廓史兄蔡轨时任给事中,兄弟皆在中央任职。蔡廓少子兴宗,历仕文帝、孝武帝、明帝及前后废帝五朝,屡掌州郡、两任吏部尚书、最后官至中书监、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是刘宋政坛上举足轻重的要员。
蔡兴宗的子嗣较多。长子蔡顺,字景玄,“雅有父风,为中书郎、晋陵太守、太尉从事中郎。明末卒。二子蔡约,字景,尚孝武帝女安吉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不肯就职,后倒向萧道成。入齐事高、武二帝,历官司徙左长史、黄门郎、本州中正、新安太守屯骑校尉、太子中庶子等职。海陵王在位时,萧弯辅政,”百僚屣履到席,约嗫履不改”,反而受到皇帝的称赞,说“蔡氏故是礼度之门,故自可悦。”说明济阳蔡氏是非常受尊重的门第。
蔡兴宗还有一子名撙,字景节。《梁书·蔡撙传》称:“撙少方雅退默,与兄寅俱知名。”这里提到的蔡寅也是蔡兴宗之子,惜其事迹不载于史册,不知其详,但蔡撙在齐、梁两朝均名显当时。在齐历司徙法曹行参军,司徙主薄、中书侍郎、中军长史、黄门侍郎等职,齐末倾向萧衍,梁台建,为侍中,吴与太守。天监元年宣城郡吏吴承伯起兵反粮梁,蔡撙因镇压吴承伯有功加信武将军,后累迁度支尚书、吏部尚书、侍中领秘书监,转中书令。普通二年出为宣将军、吴郡太守,在梁中央和地方均为声名显赫的人物。
蔡撙有二子,长子彦熙(一作彦深),官至中书侍郎,宣城内史。次子彦高为官给事黄门。蔡撙有一女为昭明太子妃。本来昭明太子纳妃意在谢氏,袁昂认为“当今贞素简胜,唯有蔡撙。”于是萧统才改变逐主意,纳蔡撙女为妃。此事足以说明济阳蔡氏在梁的崇高地位。
蔡撙之孙,蔡彦高之子蔡凝,在陈也是名高当世。史称其“美容止,及长博涉经傅,有文词尤工草○。陈太建元年累迁太子中舍人,以名公子选尚信义公主,拜驸马都尉。以后历官中书侍郎,晋陵太守。蔡凝少年得志,趾高气扬。“才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这些记载说明,济阳蔡氏在陈时已跻身一流门阀地位,故蔡凝才敢于在陈宣帝欲用羲兴公主婿为黄门侍郎时,说“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认为钱肃不够格,由此引起钱肃兴羲兴公主的不满。由于蔡凝“负地矜才”也受到吏部尚书蔡征的压抑,在仕途上不得升迁,终陈之世堇官至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陈亡后,隋欲征用蔡凝,在入京途中病故,其子君知,“颇知名”(16)。
以上所介绍的由蔡谟传下来的济阳蔡氏,是济阳蔡氏中最主要的一支,它上自汉下迄隋,五百年间连绵不断,成为魏晋南北朝最显赫的门阀士族之一。此外,在南朝历史上还有几支济阳蔡氏,虽然其传承世系难于蔡廓、蔡与宗那一支上钩,但可以肯定也是蔡谟之后,也是很有实力,很活跃的济阳蔡氏家族成员之一。其中一支是蔡景历家族。
《陈书·蔡景历传》:“蔡景历字茂世界,济阳考城人也。祖点,梁尚书左民侍郎。父大同,轻车岳阳王记室参军,掌京邑行选。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解褐为诸王府佐,出为海阳令,为政有能名。(17)”根据以上记载,蔡景历的家世,往上只能追到蔡点、蔡大同,再往上就不清楚了。蔡点、蔡大同、蔡景历祖孙三代都在梁为官。景历在梁末倒向陈霸先,成为陈的开国元勋。入陈以后历官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员外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守度支尚书等职,并封新丰侯,是陈朝具有重要政治影响的人物。景历子名征,《南史》有传,袭父爵新丰侯,历官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左户(民)尚书、吏部尚书,深得陈后主的信任,甚至让他“收募兵士,自为部曲。”隋军渡江,后主让蔡征权知中领军事,负责抵御随军。陈亡后入随,历官太常丞,尚书户部仪曹郎,给事郎等职。蔡征子蔡翼,在陈任司徒属官,入随后为东宫博士。
蔡景历与投向萧察的蔡大宝也属于同一族系,请看《周书·萧笛傅》:
蔡大宝字敬位,祖履,齐尚书祠部郎。父点,梁尚书仪曹郎,南衮州别驾。大宝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初以明经对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左常侍,尝以书干仆射徐勉,大为勉所赏异。
根据以上记载,知蔡大宝为蔡景历的亲叔,其世系有上推一代,但仍与蔡兴宗的高级参谋,蔡察称帝(后梁),拜大宝为侍中,尚书令,参掌选举,萧归嗣位,大宝任中权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执掌军政大权。大宝弟大业字敬道,事萧父子官至左民尚书,太常卿,大宝还有一个兄弟大有,官至监利太守。萧察的后梁,本是北周的傀儡政权。后梁亡后,大宝子延寿,大业子允恭均入北周,延寿官至御史中丞,允恭官至太子舍人。北周亡后,有都入隋当官,延寿官至开府仪同三司、秘书丞,成州刺史,允恭宫至起居舍人。随末李世民起兵反随,引允恭为秦府参军,唐贞观时任太子洗马,著有《后梁春秋》。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还记有蔡超一支。称“超济阳考城入。父茂之,侍庐陵王义真读书(侍读博士),官至彭城王义康骠骑从事中郎,始与太守,超少有才学,初为衮州主薄。”后官至南郡王义康咨议参军,专掌记室,是刘义宣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义宣夺权失败被杀,蔡超也受到牵连,故后世不显。
在刘宋时期,有一位济阳蔡,是刘穆之的女婿。蔡有个儿子叫蔡孙,在孝武帝时,官至平南参军,始安太守,后世情况不详。
在肖齐时,还有一位“礼学博闻”,执经议论,往往与时宰不合的济阳蔡仲熊,此人一生坎坷,最后官至尚书左丞。其身世史书也没有交代清楚。齐时还有一位陈留蔡荟子休明,一生隐居不仕,“清抗不与俗人交”。齐时陈留氏早已为济阳郡望所代替,而蔡荟仍保留陈留的籍贯,也看出他确有隐士的派头。
除济阳蔡氏外,在南朝还有吴郡蔡氏、南阳蔡氏,南顿蔡氏等等,因已超过本文研讨范围,故不一一赘述。与济阳蔡氏在东晋南朝发展的同时,留在北方的陈留蔡氏也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其中以蔡佑为代表的一支在经过颠沛流离之后,在北魏,北周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有一定位置。
《周书·蔡佑传》:“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圉人也。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祖护,魏景明初为陈留太守,父袭名著西州。”这一段文字说明,蔡这支陈留蔡氏,在永嘉之乱后,也离开了中原而流向西北,蔡绍当上了夏州镇将,并把家迁到了高平(宁夏固原县)。到北魏宣武帝年间,蔡护被任命为陈留太守,很显然这是北魏采取以本地人治理本地的措施,蔡护并没有因此把家迁回故乡,这从蔡袭“名著西州”说明了真象,也正因为如此,当万俟丑妈在关中起兵,住在高平的蔡袭也被卷了进去,不久脱离丑投奔洛阳,北魏任命蔡袭为齐安郡守。后随孝武帝西迁,任歧雍二州刺史,赐爵平舒县伯。蔡裕曾跟随宇文泰参与沙苑、河桥、芒山、等重要战役,因功封怀宁郡公。周明帝时,官至小司马,以本官权镇原州。卒后其子蔡正袭爵。蔡还有弟弟蔡泽。“颇好学有干能”,后任邛州刺史瑟,因不从司马消难反北周而被害。
以上追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济阳蔡氏这一望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身份性地主—门阀士族掌权时期。当时的门阀士族都以自己的郡望相标榜。如琅岈王氏,陈郡谢氏、博陵崔氏、范阳庐氏……等等,都是著名郡望,即所谓甲族、一流门阀。济阳蔡氏既是蔡氏族姓中的望族,也是当时的高级门阀。
中国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门阀政治始于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建立,终于随废除九品中正制。在此期间所谓门阀士族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历代高官;二有家学渊源;三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四有田庄经济。考察济阳蔡氏的形成历史,可以说四个条件完全具备。济阳蔡氏是由陈留蔡氏发展来的,其先祖有姓名可考的,可以上推自汉初的肥如侯蔡寅及东汉末的卫尉蔡质,仅前后汉就有四百多年历史,可谓遥遥华胄。所谓家学渊源,实即儒学传统。济阳蔡氏书礼传家,学识渊博,代不乏人,直到唐代的蔡允恭,仍以“善缀文”,“雅善吟咏”而入《旧唐书·文苑傅》。关于门生故吏,只要是历代为官,有文化传统,在当时形式下,门生故吏自然成群结对。至于田庄经济,这是门阀士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世代居官的济阳蔡氏,仅凭两晋南朝的占田占山制,就可以获得大量山泽田园。据此足以说明济阳蔡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阀门望族。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想着重说明两个问题:一、说明蔡氏以国为姓,蔡氏的总根在上蔡;二、说明济阳蔡氏与陈留氏是一脉相承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不须赘述。对第二个问题,研究者尚不多见,故想多说几句。关于济阳蔡氏与陈留蔡氏的关系,现有第一手资料可作证明,就是在南朝时间,也有人把济阳蔡氏写作济阳圉人。《宋故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临沣侯刘使君幕志》有这样记载:“第五妹茂容……重适(再嫁)济阳圉蔡康之(字)景仁,通直郎。父熙(字)元明,散骑郎。祖廓(字)子度,太常卿。”这里所记的“济阳圉”,就是陈留圉。前已介绍过,蔡康之祖父蔡廓《宋书》、《南史》均有傅,但均记其为“济阳考城人”,可见刘宋时人,也认为济阳考城人与陈刘留圉人实属一家。这说明尽管正史中记载蔡廓为济阳考城人,在私人的墓志中还承认他是圉人,这与《晋书》记蔡廓祖父蔡谟为陈留考城人一样,证明济阳蔡氏与陈留氏的渊源关系。另外,在《宋书》、《南史》所记蔡廓的子孙中,并没有蔡熙,蔡景仁浮父子。从这个角度讲,《刘使君墓志》补充了史书的不足。
在这里还想说一下陈留、济阳、圉县、考城的历史地理关系。据《续汉书·郡 国志》记载,兖州陈留下辖十七县、陈留、圉、考城,济阳都是它的属县。三国时曹魏改陈留郡为陈留国。晋时恢复陈留郡,但从陈留郡中分出去一个济阳郡,郡治设在济阳县,考城为其属县,据此1《晋书·蔡谟传》记蔡谟为陈留考城人并不准确,因为此时考城已属济阳郡,不再属陈留郡,同时,由于晋记撤消了圉县建置,所以《刘使君墓志》所记载的“济阳圉”,实际也不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历史的追述而已。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本文研究济阳蔡氏为什么主要限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就不再考证了,这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都以郡望相标榜,不论现居地在何处,都要打出祖先的原来籍贯,如荣阳郑氏、太原王氏、兰陵萧氏、陈郡袁氏,以显示其士族的特殊身份和光耀地位,这就是所谓“地望系人,洎于汉魏,历于周隋,文章人物郁而盛矣。(21)”到了唐代,李世民修《氏族志》,武则天修《姓氏录》,从此人的社会地位以官级论定,门阀士族失去了物权,再不能以门资郡望左右政治了,人们对郡望已不那么重视,如蔡允恭为蔡大业之子,自然是济阳蔡氏,但新旧《唐书·蔡允恭传》均记蔡允恭传均记蔡允恭是“荆州江陵人也”,很显然这是以居住地入籍,并没有记其先祖的郡望。不过历史是有惰性的,尽管正史、官家文书已不重视郡望,但在私人谱牒、墓志中仍然重郡望,特别是那些显赫的家族,仍然要打出先祖荣耀的招牌——郡望,一显示光辉的家史。另外,一些名门大族都有数代,、数十代的历史传承,其人口繁殖自然较多,子孙繁盛,蔚为大观。济阳蔡氏也是这样,它是蔡氏族姓中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大族系,济阳蔡氏遍于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969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麟岂是池中物绿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